2次函数ppt

潍坊滨海中学 高三数学◆必修1◆导学案

编写:张慧 校审:高三数学

2.2.2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导学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研究二次函数的一般方法——配方法;

2.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c bx ax y ++=2

)0(≠a 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单

调区间和最值的求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

教学重难点:运用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

【复习引入】

1、二次函数的定义;

2、求二次函数y=a(x-h)2+k(a ≠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课内探究】

1、研究二次函数y=ax 2(a ≠0)的图像和性质。

问题: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y=-3x 2,y=-2x 2,y=-x 2,y=x 2,y=2x 2,y=3x 2,

(1)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征:

① 偶函数,图像关于y 轴对称; ② 顶点坐标(0,0);

③ 当a>0时,开口向上,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当x=0时,有最小值0. ④ 当a<0时,开口向下,在(-]0,∞上是增函数,在

[0,+∞]上是减函数,当x=0时,有最大值0. (2) 函数图像随a 值的变化规律:

当a<0时,抛 抛物线在x 轴下方,开口向下并随a 的增大逐渐变大;当a>0时,抛物线在x 轴上方,开口向上并随a 的增大逐渐变小.

※ 典型例题

1、例:试求二次函数642

1)(2

++=

x x x f 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像。

解:(1)配方2)4(2

1)(2

-+=x x f (2)函数与x 轴的交点是(-6,0)和(-2,0),

与y 轴的交点是(0,6)

(3)列表描点作图:

(4)函数的对称轴是x=-4,事实上如果一个函数满足:)()(x a f x a f -=+()2()(x a f x f -=),那么函数)(x f 关于a x =对称.

(5)设421-<

)()(21x f x f y -=∆=

)(4)(2

1212

221x x x x -+-=

)8)((2

1

2121++-x x x x =)8(21++∆x x x

因为 0<∆x ,0882121<++⇔-<+x x x x

2009年第一学期◆高一 10月 20日 班级: 姓名:

2

所以 0>∆y

所以 函数)(x f 在]4,(--∞上是减函数 同理函数)(x f 在),4[+∞-上是增函数

2、例:试求函数34)(2

+--=x x x f 的性质,

并作出它的图像。

【总结点拨】

二次函数y=a(x-h)2

+k(a ≠0)的性质如下: (1) 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

坐标是(h,k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h;

(2) 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x=h

处取最小值k=f(h);在区间(-∞,h 〕上是减函数,在区间〔h ,+∞)上是增函数。

(3) 当a <0时,如何?

※ 当堂训练 1、求函数y=3x 2

+2x+1的值域和它的图像的对称轴,并说出它在哪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哪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2、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中a 、b 、c 对图像的影响。

2课本练习A 、B 组

※ 归纳总结

通过以下几方面研究二次函数 (1)、配方 (2)、求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 (3)、函数的对称性质 (4)、函数的单调性

教材P 60-61 总结:1、“配方法”是研究二次函数的主要方法,

熟练的掌握配方法是掌握二次函数性质的关键,对一个具体的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就能知道这个二次函数的主要性质.

2019-2020学年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函数的概念课件(共30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函数的概念课件(共30 张ppt) 3.1.1函数的概念1、请回忆在初中我们学过那些函数?正比例函数:y=kx(k≠0)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y =kx+b(k≠0)二次函数:y=ax2+bx+c(a≠0)3.1.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 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函数及其构成要素.下面先看几个实例.2、什么是函数(初中定义)3.1.1函数的概念问题1某“复兴号”高速列车加速到350km/h后保持匀速运行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列车行进的路程S(单位:km)与运行时间t(单位:h)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S=350t这里,t和S是两个变量,而且对于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 之对应,所以S是t的函数.思考:有人说:“根据对应关系S=350t,这趟列车加速到350km/h后,运行1h就前进了350km. ”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3.1.1函数的概念根据问题1的条件,我们不能判断列车以350km/h运行半小时后的情况, 所以上述说法不正确.显然,其原因是没有关注到t的变化范围.下面用更精确的语言表示问题1中S与t的对应关系.列车 行进的路程S与运行时间t的对应关系是S=350t ①其中,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1={t|0≤t≤0.5},S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1={S| 0≤S≤175}.对于数集A1中的任一时刻t,按照对应关系①,在数集B1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路程S和它对应.3.1.1函数的概念 问题2某电气维修公司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1天,至多不超过6天.如果公司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350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 那么你认为该怎样确定一个工人每周的工资?一个工人的工资w(单位:元)是他工作天数d的函数吗?显然,工资w是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注:直接按Ctrl键点击你所要下载的课件即可.可 以长期关注 11.1 全等三角形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课件1.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课件2.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AAS) 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PPT课件.ppt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PPT课件1.ppt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PPT课件2.ppt 12.1 轴对称 PPT课件1a.ppt 12.1 轴对称 PPT课件2a.ppt 12.1 轴对称 PPT课件3a.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1.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2.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3.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4.ppt

12.2.1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ppt 12.2.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PPT课件.ppt 12.3.1 等腰三角形PPT课件1.ppt 12.3.1 等腰三角形PPT课件2.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1.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2.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3.ppt 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1.ppt 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2.ppt 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3.ppt 13.1 平方根PPT课件1.ppt 13.1 平方根PPT课件2.ppt 13.1 平方根PPT课件3.ppt 13.1 平方根PPT课件4.ppt 13.1 平方根PPT课件5.ppt 13.1 算术平方根PPT课件.ppt 13.1 习题讲解PPT课件.ppt 13.2 立方根PPT课件1.ppt 13.2 立方根PPT课件2.ppt 13.2 立方根PPT课件3.ppt 13.2 平方根、立方根习题课课件.ppt

初升高数学ppt课件

初升高数学ppt课件 篇一:初升高经典数学教材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 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 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 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 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 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 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 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 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 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 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 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 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 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例如:高 一《代数》第一章就有基本概念52个,数学符号28个;《立体几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个,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21个;两者合在一起仅基本概念就达89个之多,并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 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 的提高。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

2次函数ppt

潍坊滨海中学 高三数学◆必修1◆导学案 编写:张慧 校审:高三数学 2.2.2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导学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研究二次函数的一般方法——配方法; 2.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c bx ax y ++=2 )0(≠a 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单 调区间和最值的求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 教学重难点:运用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 【复习引入】 1、二次函数的定义; 2、求二次函数y=a(x-h)2+k(a ≠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课内探究】 1、研究二次函数y=ax 2(a ≠0)的图像和性质。 问题: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y=-3x 2,y=-2x 2,y=-x 2,y=x 2,y=2x 2,y=3x 2, (1)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征: ① 偶函数,图像关于y 轴对称; ② 顶点坐标(0,0); ③ 当a>0时,开口向上,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当x=0时,有最小值0. ④ 当a<0时,开口向下,在(-]0,∞上是增函数,在 [0,+∞]上是减函数,当x=0时,有最大值0. (2) 函数图像随a 值的变化规律: 当a<0时,抛 抛物线在x 轴下方,开口向下并随a 的增大逐渐变大;当a>0时,抛物线在x 轴上方,开口向上并随a 的增大逐渐变小. ※ 典型例题 1、例:试求二次函数642 1)(2 ++= x x x f 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像。 解:(1)配方2)4(2 1)(2 -+=x x f (2)函数与x 轴的交点是(-6,0)和(-2,0), 与y 轴的交点是(0,6) (3)列表描点作图: (4)函数的对称轴是x=-4,事实上如果一个函数满足:)()(x a f x a f -=+()2()(x a f x f -=),那么函数)(x f 关于a x =对称. (5)设421-<

增减函数教案ppt

增减函数教案ppt 篇一:初中课件-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含答案) 一、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模型” 1、利用一次函数解决“调配问题” “调配”问题是利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的典型题目,首先可利用图示法或表格法表示出各个变量,从而确定所示费用等信息的一次函数表达式,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判断。例1:某市A、B两村盛产柑桔,A村有柑桔200吨,B村有柑桔300吨.现将这些柑桔运到C、D两个冷冻厂,已知C厂可储存240吨,D厂可储存260吨;从A村运往C、D两厂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村运往C、D两厂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18元,设从A村运往C厂的柑桔重量为x吨,A、B两村运往两厂的柑桔运输费用分别yA元 AB(3)若B村的柑桔运费不得超过4830元,在这种情况下,请问怎样调配数量,才能使两村所花运费之和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解:表中从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填:(200-x)吨、(240-x)吨、(60+x)吨; 故答案为:(200-x)吨、(240-x)吨、(60+x)吨. (2)解:根据题意得:yA=20x+25(200-x)=5000-5x,

yB=15(240-x)+18(60+x)=3x+4680, x的取值范围是:0≤x≤200, 答:yA、yB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分别是yA=20x+25(200-x)=5000-5x,yB=15(240-x)+18(60+x)=3x+4680,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200. (3)解:由yB≤4830,得3x+4680≤4830, ∴x≤50,设A、B两村运费之和为y, 则y=yA+yB=-2x+9680,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又0≤x≤50, ∴当x=50时,y有最小值.最小值是y=9580(元), 200-50=150,240-50=190,60+50=110, 答:若B村的柑桔运费不得超过4830元,在这种情况下,从A 村运往C厂的柑桔重量为50吨,运往D厂的柑桔重量为150吨,从,B村运往C厂的柑桔重量为190吨,运往D厂的柑桔重量为110 吨才能使两村所花运费之和最小,这个最小值是9580元. 2、利用一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决选择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了一次函数模型,就是运用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图象、性质等知识进行探索,以获得使问题的答案最优的自变量的值或取值范围,问题的本质就是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内比较多个函数值的大小,它是通过将比较函数值的大小问题转化为解方程或解不等式的问题(或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加以处

取余运算规则

取余运算规则 函数公式是PPT动画重要的组成部分。PPT中不少自定义动画是用函数公式实现的。要查看和修改函数公式,则需借助PPT第三方动画插件。本教程以安少开发的口袋动画插件为工具,带大家领略函数公式的魅力。回复“口袋动画”获取插件官网。本教程先带大家了解一下取余运算符% 要点: 1. 取余运算符是%,A%B表示求A除以B的余数。运算规则是:a%b = a-(a/b)*b 5%3=5-(5/3)*3=5-1*3=5-3= 2 5%(-3)=5-(5/(-3))*(-3)=5-(-1)*(-3)=5-3= 2 (-5)%3=(-5)-(-5/3)*3=(-5)-(-1)*3=(-5)+3= -2 2. 0.5*floor($*4)%2解析:$的取值范围是[0 , 0.999999];$*4的取值范围是[0 , 3.999996];floor($*4)向下取整得到0 1 2 3四种值。因为0%2=0,1%2=1,2%2=0,3%2=1,所以floor($*4)%2取余后,最终只存在两种值:0和1,并且0和1可以交替出现。至于

公式乘以0.5,是为了让图形能够在幻灯片中显示(而不会超出幻灯片) 3. 值范围[0 , 0.999999]的含义:如果值为1,则floor($*4)%2=4%2=0,这意味着当动画进行到最后时会在0的位置停下,而之前可能是在1的位置运动,这样可能会出现图形最后突然在不该停止的位置停止 4. 本动画设置了重复,为了保证效果连续性(右边消失后左边出现),所以X坐标并没有设置公式。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决定是否加公式(如:#ppt_x+$) 5. 本教程的动画示例公式(Y坐标) 第1帧值:0 第1帧公式:#ppt_y-0.5*(floor($*4)%2) 第2帧值:0.999999

《二次函数复习》评课

临听了老师所教的《二次函数》一节复习示范课,听后收获颇多,反思更多。面对九年级面临中考和目标教学,数学课,尤其是下学期的复习课究竟怎么教? 整节课的学习,看得出章教师准备的比较充分,清楚知道学生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有效的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章老师是让学生“体会知识”,而不是“教学生知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下是我的一些肯定与不同意见及一些不成熟建议。 (一)、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来说:目标明确全面、具体、适宜,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九年级毕业考学生的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二)、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也都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教师开门见山出示复习课题,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了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强化(求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三)、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章老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十分清晰。(四)、语言教态:章老师课堂上的教态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语言清楚(有点带黄坦口腔),富有启发性。语调高,声音洪亮,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五)、师生互动:本节课上师生互动频繁,形成了良好的双边关系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和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多媒体的制作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长时间的集中在教师的教学内容上。 (六)、本节亮的:上课开始,教师开门见山出示复习课题,接着出示第一张ppt,例1(1)填空。让学生直接做抛物线中几个最基本的点的坐标,这也是新授课不同之处。新授课未必上课就出示课题,它可以在新授中,甚至在学习结束时。而复习课上的内容都是学生早就知道的,不必在转弯抹角,而应直截了当地进入主题。学生回答小结后,出示例1(2)求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有关面积的求法,并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时间足够,学生每回答一种方法,教师作一小结(转化思想)。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自己积极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变的更积极,更主动。体现出章老师知道在教学过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PPT课件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PPT课 件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PPT教学课件(第4课时),共12页。学习目标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实际应用问题中的应用;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方法指导一元二次不等式实际应用解题的方法:...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PPT教学课件(第3课时),共15页。学习目标会解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重难点)题型1 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角度1 参数影响对应方程根的大小角度2 参数影响二次项系...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共16页。学习目标会解可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简单分式不等式.(难点)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恒成立问题.(难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求...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共16页。学习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掌握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重点)通过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体会数形结合...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PPT课件下载,共16页。复习引入问题1:你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吗?(1)某路段限速40 km/h;解:设在该路段行驶的汽 车的速度为 v km/h,限速40 km/h就...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一元二 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PPT教学课件,共11页。知识点1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不等式的定义所含的两个要点. (1)不等 符号,,_____,_____或. (2)所表示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含有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集合与常 用逻辑用语PPT课件下载,共18页。导入新课请判断下列 命题的真假?并说一说命题中红色的词有什么意思?对这些命题的真假判断起什么作用?(1)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2)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3...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集合与常 用逻辑用语PPT教学课件,共16页。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 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 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量词命题. 全称量词命题的表达:对M中任意一个x,P(X)成立可用符号...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集合与常 用逻辑用语PPT教学课件,共20页。复习概念:命题:把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 真命题与假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是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是假命题. 命题的形式:若 p...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与常用逻 辑用语PPT教学课件,共16页。新课导入让我们一起来看 这两个合集: A={鸡、鸭、牛、羊、猪} B={老鹰、鹦鹉、鸽子、鸡、鸭}既是家禽又属于鸟类的动物有哪些?一共有哪些动物?除了以上这些动物外...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进度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进度 引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了帮 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而制定的。本文将详细 介绍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的进度安排,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熟练掌握代数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会绘制二次函数图像; 3.理解几何相似的概念,并能够应用相似三角形定理求解问题; 4.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推断; 5.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单元:代数方程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教学时间为2周。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演示,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资源:教材、教学PPT、教具等。 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教材、教学PPT、实例题、练习题等。 3.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解法和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演示,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次函数--字母系数与抛物线的关系复习课》的微课制作脚本

《二次函数--字母系数与抛物线的关系复习课》的微课制作脚 本 《《二次函数--字母系数与抛物线的关系复习课》的微课制作脚本》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微课名称:《二次函数--字母系数与抛物线的关系复习课》 知识点来源:学科:数学年级:九年级适用教材:人教版 前需知识: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所涵盖的知识点已经学过,但一部分学生已经出现了遗忘的现象,因此课前还是需要让学生自主复习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的性质,字母系数与抛物线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知识点,对知识网络框架再重现。 微课类型:自主探究式微课 设计思路:1、课前先布置学生课前自主复习,把这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的性质,字母系数与抛物线之间的关系一部分知识点的网络框架再重现。2、利用微课,课堂上师生合作完成相对应的习题,熟练地解决相关的题目。3、针对课堂学生出现地问题老师相对应地讲解,补充,并同时教予学习的方法。4、再接着由学生合作探究得出完成这一类习题的技巧和学习心得。5、完成易错题专练和中考题型的提升,达到整节课复习的目的,利用微课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制作手段:制作PPT,再由PPT转视频,同时用录频软件和耳麦制作微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会作函数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与性质,理解a,b,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能正确说出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增减性。2、掌握科学的分类方法。二、过程方法:1、通过对二次函数一般形式的分类与图像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分类讨论、归纳概括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抛物线的图像认识中,向学生渗透事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本

二次函数人教版课件ppt 二次函数课件

二次函数人教版课件ppt 二次函数课件 二次函数是初等函数中的重要函数,在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中考热点之一。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二次函数课件,供参考阅读! 二次函数课件 1. 能画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够比较它们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异同,理解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2. 能说出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最值. 3.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4.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二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比较和的图象的异同,理解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板书设计) 课题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过程) Ⅰ.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____________. (1)开口___________; (2)对称轴是___________; (3)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 (4)当时,随的增大而___________; 当时,随的增大而___________; (5)函数图象有___________点,函数有___________值;

当_____时,取得__________值____. 问题:那二次函数的图象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会有哪些性质呢?它与的图象有关系吗? Ⅱ.自主探索、小组互学、展学提升: 1、学生活动内容及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1)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完成“议一议” (3)一小组派代表展示,其它小组与老师评价、完善。 2、自学问题设计 (1)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列表:观察的表达式,选择适当的值,填写下表: 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连线: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到函数的图象。 议一议: 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与同伴交流: (1)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子? (2)它的开口方向是什么? (3)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谁? (4)它的顶点坐标是什么? (5)当取什么值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取什么值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6)二次函数的图象有最高点还是最低点?它会取得最大还是最小值?是多少? 此时,等于多少? (7)二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它们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活动内容 教师巡视,察看学生完成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当学生展开讨论时,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启发、点拨学生的思维。 当学生展示时,适时质疑、反问,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思考

初中数学培优资料1-10讲(word分享)

初中数学培优资料1-10讲(word分享) 本文和下面资料在QQ群653794940下载 1.分享:200个精美几何画板文件 2.再分享:149个精美几何画板文件 3.二次函数压轴题精选40道(word含答案) 4.最全的“一线三等角”模型解析(ppt分享) 5.重磅:2G多初中数学赛课好资料(打包分享) 6.中考满分之路—必刷的30个专题(word分享) 7.史上最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word分享) 8.重磅分享:中考数学压轴题十大题型(word含详细答案) 9.初中数学满分讲义 10.重磅分享:最新旋转中考题精粹 11.精品分享:将军饮马六大模型 12.破解中考数学压轴题12讲(上word) 13.破解中考数学压轴题12讲(下word) 14.中考必备的15个word好专题(上) 15.中考必备的15个word好专题(下) 16.重磅分享:1991-2018年初中数学联赛试题及答案 17.重磅分享:各类型全等三角形专题78页125题 18.燃炸分享:初中数学选择通关题 19.重磅:中考数学压轴题12讲(word分享) 20.初中数学选择题精选400题(含答案) 21.九年级数学暑假专用资料 22.八年级最实用讲义 23.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专题(电子版分享) 24.中考数学考前指导!最后一课!(PPT) 25.初高中数学衔接——超好教材(word) 26.燃爆分享:初中数学综合复习资料

27.相似三角形模型(word分享) 28.旋转型相似三角形(word分享) 29.收藏:一文搞定二次函数 30.史上最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word分享) 31.初中数学选择题精选400题(含答案) 32.初中数学选择题精选300题(含答案) 33.一张图读懂“代数几何”模型 34.第11届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奖资料打包分享! 35.word分享:四边形通关题 36.将军饮马的六种常见模型 37.重磅分享: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38.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大全 39.重磅word分享:学霸必备的23讲word 40.1991-2018年初中数学联赛试题及答案(打包分享) 41.81套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word含答案) 42.分享: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 43.学霸拥有满分无忧 44.收藏:常见的线段最值问题 45.最新:二次函数压轴题及答案(word分享) 46.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分类归纳汇总 47.word分享:12个专题模型(word分享) 48.特殊平行四边形专题(word含详细答案) 49.最值问题和路径问题精选(word分享) 50.初中好题难题总动员(word分享) 51.最全:2018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汇编(word含答案) 52.助力中考:旋转专题 53.最短路径12个基本问题(PPT分享) 54.平移和旋转专题含答案(word分享) 55.助力中考:相似三角形 56.助力中考:半角模型(word分享)

分割组合 巧求面积

分割组合 巧求面积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愈加广泛,特别是面积的计算更加突出。利用图形的分割组合,可巧妙求出面积。下面以2012年的泰安市中考29题为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 例:如图(1),半径为2的⊙C 与x 轴的正半轴交与点A ,与y 轴的正半轴交与点B ,点C 的坐标为(1,0)。若抛物线c bx x y ++-=23 3过A ,B 两点。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BO=∠POB ?若存在,求出P 的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 若点M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上一点,△MAB 的面积为S,求S 的最大(小)值。 解析:(1)如图(1),连接CB , ∵CB=2,OC=1, ∴OB= 14-=3 ∴B(0,3) 将A (3,0) B(0,3)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得{0c b 393 33=++⨯-=c 解得⎪⎩ ⎪⎨⎧==3323b c ∴ 33 32332++-=x x y (2)存在。如图(2),作线段OB 的垂直平分线, 交抛物线于点P ,则P 点纵坐标为2 3 将P 点纵坐标为2 3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得 33 3233232++-=x x

解得x=2101± ∴P (2101±,2 3) (3)设点M 的坐标为(x o ,y o ) 解法一:如图(3)连接OM ,四边形OAMB 被对角线AB 分△AOB 和△ABM ,还被对角线OM 分为△OBM 和△OAM 。 ∴S △AOB + S △ABM = S △OBM + S △OAM ∴S △ABM = S △OBM + S △OAM - S △AOB =332 1321321⨯⨯-∙⨯+∙∙o o y x =o o x x 32 3232+- ∴当x o =22 3323⨯-=23时,S △ABM 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为S=23323)23(232⨯+⨯-=389 解法二:如图(4),过M 作MN ⊥于x 轴,交AB 于N, 则△ABM 被分成左右两部分,所以 S △ABM = S △AMN + S △BMN =2 1M N ·OA 设N 的坐标为(x O ,y 1),直线AB 的解析式为 y=kx+n, 将A (3,0) B(0,3)代入,可求得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33 3+-=x y , MN= y o —y 1 =(3332332++-O O x x )—(333+-O x )=o o x x 33 32+- ∴S △ABM = 21(o o x x 3332+-)⨯3=o o x x 32 3232+- 同理可求面积最大值。

数形结合求取值范围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1.几何画板的使用 2. PPT的使用 开始时间13:30 结束时间14:10 学科数学学段第三学 段 年级九 案例名称数形结合求取值范围 教材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年3 月 教学案例设计参与人员 分工(可修改)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茂松海淀第二十中学60600447 实施者王茂松海淀第二十中学60600447 学科指导者王晓红海淀第二十中学60600447 信息技术指导者陈娟海淀第二十中学60600437 课件制作者王茂松海淀第二十中学60600447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运用ppt展示要探究问题,分析起来方便,不用抄写在黑板上,题目清晰,节省时间和黑板空间;用几何画板展示运动变化的图形,直观的感受图形变化过程中不变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学习环境:配有多媒体的教室。 媒体资源:PPT、几何画板课件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二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点,运用“数形结合”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归纳等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2.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之前知识的积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参数对图像的影响。但学生的综合概况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学习性质时会提出具体问题,帮助学生总结概括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根据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应用数形结合解决求函数值和待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3、提高学生利用图形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条件,画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 求函数值和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教 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意 图 技术应 用 时 间 安 排 课堂引入1.明确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2.观察图片 复习二次函数参数对图象的影响 自读学习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任务 思考、回顾函数的相 关的性质 带着目 标学习, 抓住本 节课的 重点 激发学 习兴趣。 PPT展示 学习目 标 2分 钟 探究问题 一、探究 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 次函数227 y x mx m =++-的 图象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 的?为什么? 添加条件: (1)图象经过点(1,0),求函数 的解析式. 再次体会参数 对图像的影响 回答问题 熟练运用待定系数 法求函数的解析式, 通过探 究进一 参数对 图象的 理解 并理解 求函数 的解析 式需要 至少几 个点 通过ppt 演示理 解掌握 旋转变 换的作 图过程 10 分 钟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第十四届初中优质课大赛获奖作品

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第二课时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是是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一次升华,是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初中阶段所学的有关函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后,对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进一步的研究。通过观察常数a的正负和a的绝对值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概括出常数a与函数图像的关系。通过观察画出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归纳出图像顶点、对称轴、增减性等性质与常数a的关系。在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其性质研究中,蕴含了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认知活动。从对后继内容的学习来看,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边的二次函数顶点式、一般式图象和性质的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 九年级学生大约十四五岁,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厌倦,本节课采用活动课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其学习愿望。 2.学生的知识经验: 学生通过前面已熟知了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列表、描点、连线,也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像画法及形状,这为探究函数y=ax2的图象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学生也具备了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但它的图像有不同于前面,学生容易造成错误和模糊,在具体探究过程中还需教师的指导。在由特殊的二次函数y=2x2 的性质到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探索过程会有较大的难度,所以本课我设计通过几何画板课件,利用动态的演示使学生直观的发现函数的性质,大大的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三、教学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