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小麦绿色高产的关系

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小麦绿色高产的关系

摘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大田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稳定是我国粮食安全

稳定的基础,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个因素就是小麦的有效分蘖率,有效分蘖率成穗

越高,小麦主茎多分蘖、多成穗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小麦的产量才有可能

更高,但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症状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因此,

如何提高小麦的有效分蘖,是小麦生产当中,保证小麦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小麦分蘖小麦绿色高产的关系

作为种植小麦的农民,自然是非常关心自家的小麦是不是能够达到优质高产,小麦有效分糵是在播种之后,一直到小麦返青起身之前形成的有效分糵,而小麦

的有效分糵又与小麦播种的密度,小麦的品种,土壤条件、肥水条件,总积温,播种的深度,异常气候以及播种的早晚等有非常大的关系。

目前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对新品种的需求量增大,这就要求加快优良品种

的繁殖,提高种子质量。在小麦种子生产的诸多系统和环节中,良种繁育技术是确

保小麦种子质量和产量达到要求的最重要的环节。

一、小麦的阶段发育与品种类型

小麦在通过每一个发育阶段时,都要求一定的温、光、肥、水等综合外界条件,但其中有一个条件起主导作用,若这个条件不能满足小麦要求,即使其它条

件再好,小麦也不能通过相应的阶段发育。目前了解比较清楚并和生产关系密切

的有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一定时间的低温是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根据小麦

通过春化阶段要求温度的高低和时间长短不同,可将小麦品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冬性品种。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3℃,经历35天以上(有的品种

长达50-60天);0℃时春化速度降低,-4℃时基本停止进行。不满足春化条件,不能正常抽穗。新疆冬小麦均属于此类型。

(2)弱(半)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适宜温度为0-7℃,经历15-30天。未经

过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后不能正常抽穗或抽穗不整齐,在新疆北疆地区的越冬性

较差,死苗率较高。

(3)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12℃,经历5-15天;北方春播品

种在5-20℃条件下,可完成春化阶段发育。不经低温春化处理,春播也能正常抽穗。新疆种植的春小麦均属于此类型。

2、光照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进入光照阶段。

每日一定的日照时数是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主导因素。根据小麦不同品种对光照

长短的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历16天以上能正常抽穗。一般春性品种属此类型。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 8小时日照条件不能抽穗,在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历24天可以抽穗。弱冬性品种属此类型。

(2)反应敏感型。在每天 12小时以上日照条件下,经历30-40天才能通过

光照阶段而抽穗。冬性品种一般属此类型。

二、冬小麦分蘖成穗的规律

(一)冬小麦分蘖成穗的规律

冬小麦拔节后,养分开始向主茎和已经长出分蘖的部位供应,这时分蘖就会

停止,而已经长出来的分蘖在拔节至孕穗这个阶段,就开始向两极分化,能够为

产量做出贡献,这样的分蘖叫做有效蘖;另外一种是不仅没有长出麦穗,而且已

经枯萎,这样的分蘖叫做无效蘖。能够长出麦穗的分蘖与总体分蘖数量的比值叫

做成穗率。分蘖成穗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一般早长出的分蘖比晚长出的分蘖

成穗几率高;越冬前长出的分蘖比春季长出的分蘖成穗几率高;长势旺盛的比长

势瘦弱的分蘖成穗几率高;一级分蘖比二级分蘖成穗几率高。

(二)、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的措施

1、选好种子

生产上所采取的措施,就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来选好种。什么

样的种子才是好种呢?一方面,品种要好,在同等条件下,冬小麦品种不同,分

蘖能力大小不同,分蘖长成穗的能力也不相同;另一方面要选择高质量的种子,

饱满种子的分蘖力比较强,而干瘪种子的分蘖力就比较弱。

所以,为了提高小麦分蘖的数量,并提高分蘖成穗率,种子一定要选择适宜

当地土质的好品种并且种子的质量还要好。所选择的种子颗粒饱满,发芽率不低

于85%,只有选择了好种子,才能在传统用种量的基础上减少用种量,并通过提

高分蘖和成穗数量的方法实现稳产、高产。

2、播种方式要合理

目前,很多农民朋友,不管什么品种,大多都使用宽行18厘米、

窄行12厘米和等行距15厘米这两种播种方式,这其实是不科学的。

因为不同的小麦品种株型、株高、叶片数量和叶片面积都不相同,因

此光合作用能力也不同。如果不同的品种用同一种播种方法,就会影

响麦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并进而影响长势和分蘖以及分蘖成穗。因此,要根据所选择的品种,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

实现播种品种与播种方法配套。针对不同的小麦品种性状选择不同的

播种方式,才能够利于麦苗的光合作用,从而利于麦苗生长,提高分

蘖数量并利于长成壮蘖,提高成穗率。

三、小麦绿色高产

1、土地准备

选好土壤中上等肥力,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蓄水保肥能力强,滴灌系统健全,有机质 1%以上,速效氮60ppm以上,速效磷15ppm以上,总盐量不超过0.3%的沃土。

2、播前准备

2.1播前整地

前作收获后及时整地,到头到边,整地质量达“齐、平、湿、松、碎、净”

标准,做到土壤“上虚下实”,捡拾残膜、秸秆等田间异物,达待播状态。

2.2施好基肥

每亩基肥施用有机肥2吨,磷酸二铵25千克,尿素8千克,硫酸钾5千克,

耕深25厘米,结合耕翻施入土壤。

3、冬前田间管理

3.1查苗补种

播后及时查苗、查墒、补种、补墒。

3.2适时冬灌

冬灌具有贮水防旱,稳定地温、防冻、压盐的作用,有利麦苗安全越冬和返

青后生长。冬灌适宜的时间一般以当地日平均气温在2-3℃,亩滴水量60方左右。

3.3临冬前追肥

根据苗情、地力,可结合冬灌亩滴施尿素6-8公斤,起到“冬肥春用”的作用。

4、拔节-抽穗期管理

4.1水肥管理

拔节至抽穗期间需滴水2次,每次亩滴水量在55-60方,并随水亩滴施尿素

12千克、磷酸一铵5公斤、硫酸钾3公斤,2次滴水滴施微生物菌剂350克

(拔节前随水滴施200克/亩,孕穗前随水滴施150克/亩)。

4.2防治病虫害

小麦穗期“一喷三防”技术。以防治小麦蚜虫、赤霉病、白粉病

和防早衰为重点,选用高效低毒、环境相容性好的杀虫剂、杀菌剂和

叶面肥,合理配比混用,防病、治虫、抵御“干热风”等自然灾害,

达到节本增效和增产保产的目的。

5、抽穗至成熟期管理

5.1水肥管理

抽穗至扬花期滴水1次,亩滴水45-50方,随水滴施尿素8公斤、磷酸一铵

3公斤、硫酸钾4千克;灌浆期滴水2次,亩滴水30-40方,每次随水滴施尿素

5公斤、磷酸一铵3公斤、硫酸钾4公斤。蜡熟初期亩滴水25-30方,增粒重、

防止根系早衰。在小麦灌浆期注意雨天、大风天不灌水,防止小麦倒伏。

5.2防治病虫害

此期小麦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锈病,采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4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

此期为防止干热风危害,需加入氨基寡糖素、海藻素等叶面肥。

参考资料:

1、粮油作物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吴智年、李

耀祯、段翠萍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2、小麦绿色高产栽培与病虫草害防治李雪梅、伍永华、徐勇、袁华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3、农业实用技术手册新疆喀什地委农办

新疆喀什地区农业农村局编印

4、大田作物栽培实用技术手册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农业技术工作实践

作者简介:阿布都喀迪尔·阿布都吾甫尔1983年6月2日男新疆疏附维吾尔族大学本科疏附县农业农村局研究方向:小麦栽培

作物栽培学(小麦)

作物栽培学(小麦) 小麦栽培技术 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一)实现高产的土壤指标 小麦适应性广,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必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高产麦田的耕作层深度一般为 20cm以上,土壤容重1.2g/cm3左右,孔隙度为50-55%(其中非毛管孔隙:15-20%),水气比例:1.0:0.9—1.0 ,有机质含量:砂壤土1.2%以上;粘土2.5%左右,其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要占50%以上,土壤含氮量0.1%以上,小麦生长期间水解N70mg/kg左右,速效P含量> 15mg/kg,速效K含量大于120mg/kg,土地平整,地面坡降小于0.1%-0.3%,有利灌排,土壤PH6.8-7.0左右。(二)麦田整地方法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麦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细、平和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整地方法因地而异,有的地区冬春干旱,要注意抗旱保墒;有的地区雨水多,要防止烂耕烂种。 1、稻茬麦田整地 稻茬田含水高,质地粘重,宜耕期短,耕整难度大,必须在水稻生育中后期,加强水分管理,在稻田四周开挖排水沟。在水稻收获前适时干田,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天左右停止上水,收稻时土壤表土发白,脚踩不下陷,耕出的土块

易散碎时为宜耕期,立即进行随耕随耙随播种。早中稻收后距小麦播种有较充裕时间,应进行耕翻晒垡,使土壤风化,改善理化性状,播种前,应再浅耕,耙碎作畦。机耕整地可采用旋─耕─旋的方法,先旋耕灭茬,后用铧犁耕翻,再用旋耕犁碎垡。晚茬稻收割迟,种麦季节紧,必须边收割边耕边耙,边播种。 南方麦区稻茬麦面积大,为克服稻田整地费工、缓解稻麦两熟季节紧、劳力紧张的矛盾,近年来发展了稻茬少、免耕种麦技术和反旋灭茬秸秆还田技术。少免耕种麦减少了耕作程序,比耕翻种麦省工节本,有利于适时播种。免耕麦田表土平整,播种深度一致,小麦出苗快而整齐,出苗率高,有利苗期早发,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快。但少,免耕种麦杂草较严重,肥料施得浅,易流失,根系在土壤0-10cm分布比例大,在土壤下层根量比例小,在生长中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因此,少、免耕种麦必须推广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在播前要施用高效低毒除草剂,减轻草害;在人工或机械条播后,要开沟覆土,消灭露籽;针对少免耕麦的吸肥特性,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增施有机肥,化肥深施,平稳促进和适当增施拔节孕穗肥预防早衰。目前各地少、免耕种麦的方法有稻板茬撒播、条播、点播和免耕机条播等几种方式。 2、旱茬麦田整地>>TOP<< 前期为玉米高梁等早熟作物,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反旋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适宜的品种 实践证明,选用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抗病性好、抗逆性强、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有利于超高产栽培。在我市,有三种不同穗数和粒重类型的品种,这些品种以不同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都可获得每亩600kg以上的超高产。一类是分蘖成穗率较低的大穗型品种,如潍麦8号,获得超高产的每亩穗数33万左右。一般说来,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抗倒伏能力强,群体内通风透光条件好,但成穗率偏低,主要靠穗子大、粒数多、籽粒重夺高产。另一类是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如烟农23号、农19号、济麦22,获得超高产的每亩穗数为45万~50万。中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高,容易获得足够的穗数,这类品种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应协调好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提高单株穗粒重。第三类是介于两种类型之间的品种,如临麦2号。 二、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近年来,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气温比过去高了,按过去的播期播种小麦冬前容易旺长,所以应该比过去的播期推迟3-5天,小麦适宜播期应该由过去提出的9月25日至10月5日,改为10月1日至10月10日,其中最佳播期为10月3日至8日。 在我市的生态条件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和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均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每亩产600kg以上的高产。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如潍麦8号,基本苗要多一点,每亩13万~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如烟农23号、农19号、济麦22,基本苗要少一点,每亩10万~12万。 三、培肥地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 我市的小麦生产记录,2005年相州镇后莲池村种植的1.23亩潍9819小麦进行了实打验收,实打结果亩产小麦666.72公斤。2008年石桥子镇赵家近戈庄村1.04亩临麦2号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692.0公斤。创我市小麦单产最高记录。高产麦田的土壤特点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钾养分充足,比例协调,这样的麦田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我市每年都有若干麦田创出每亩600kg以上的

小麦的种植技术

小麦的种植技术 小麦适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6~18℃,半冬型为14~16℃,春性为12~14℃。那么小麦的种植技术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的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小麦的种植技术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

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1)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 (2)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未经春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0-12℃,5-15天即可通过这一阶段发育,这类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时

2000字左右黄淮海麦区高产品种特征特性以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育种策略

黄淮海麦区高产品种特征特性以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育种策略文章摘要粮食安全保障是我国社会经济能否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黄淮海地区的气候、土壤适合优质小麦生产。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育种策略,提出各种建议。 关键词小麦黄淮海品种栽培育种策略 一、黄淮海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及特性 1.烟农19号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深黄绿色、上冲,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1997-1999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生育期245天,比鲁麦14号晚熟1—2天,熟相较好。株高84厘米,亩有效穗数41.9万个,有效分蘖率33.5%,穗粒数34.5个,千粒重36.4克,容重766.5克/升。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抗倒性一般,肥水较高的地块易倒伏。抗病性鉴定:中感条、叶锈病,感白粉病。 2、泰山21 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最大分蘖99.1万个,亩有效穗数43万穗,成穗率42.8%;生育期238天,与对照相当,熟相中等;株高80厘米,穗粒数33粒,千粒重42.0克,容重783.6克/升。株型较紧凑,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度较好,较抗倒伏。2001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结果:高抗条锈病、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3、聊麦16号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成穗率较低;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最大分蘖111.3万个,亩有效穗33.2万穗,成穗率29.8%,生育期240天,比对照晚熟4天,熟相中等;株高79.6厘米,穗粒数34粒,千粒重46.6克,容重748.7克/升;株型中等,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较好,硬质。抗倒伏性中等。2002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结果:中感条锈病、高抗叶锈病、感白粉病。 1.济麦19号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1997—1999年山东省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生育期244天,亩有效穗39.3万,有效分蘖率40%,株高8 2.9厘米,穗粒数35.1粒,千粒重39.4克,容重764.6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熟相较好,籽粒椭圆、较饱满。抗倒伏性中等。经抗病性鉴定:感条锈病,中感和中抗叶锈病(抗感并存),抗白粉病。 4.济麦21 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最大分蘖107.5万个,亩有效穗42.8万穗,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生育期241天,比对照晚熟1天,熟相较好;株高76.9厘米,穗粒数3 5.1粒,千粒重38.1克,容重769.7克/升;株型较紧凑,叶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途径 农学10-2班赵胜利20100143 摘要简要地分析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四川省的农业气候条件,从而探讨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途径,包括栽培措施和育种。 关键字小麦产量构成增产途径 1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 1.1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的单产决定于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但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各构成因素对子粒产量的贡献不同。 1.2 产量构成因素相互关系 小麦产量3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穗数的形成是分孽发生与两极分化的结果,最后决定穗数多少的时期是抽穗期。从播种到抽穗以前的各种生态环境和生育状况,都对穗数多少存在一定影响和制约作用。穗粒数的多少是开花授精6-7天后决定的,它取决于分化小花的数量和小花与子粒退化的比率,穗粒数的多少受穗分化到粒数型期间的生态环境和植株有机、无机营养状况的影响,其中包括穗数的影响;而粒数对穗数并无影响关系。粒重是收获时才最后定下来的,粒重的高低除了其遗传因子控制外,还受制于子粒灌浆期间的各种生态因素和植株的营养状况,穗数的多少是制约粒重的原因之一。粒数的多少对粒重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由此可知,在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中,穗数是对穗粒数和粒重有较强作用的制约因素,穗数的多少对穗粒数和粒重始终处于主动的影响,支配的地位;而穗粒数和粒重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影响和支配的地位。因此,在生产中协调三因素关系时,主要通过调节穗数来实现。 2 四川小麦增产途径 2.1 小麦育种 小麦育种水平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较快提高,为小麦生产做出了较大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需进一步提高,品种的抗病、优质、适应性等特性将逐步得到改良,通过多学科协作,一些新技术将为小麦育种创造和鉴定更多的优良变异类

小麦栽培学习要点

小麦栽培学习重点 一. 概念 1. 生育期:小麦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所经历的天数。春小麦70-150天,冬小麦120-330天。 2.阶段发育:在小麦生育前期,需要有外界特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才能正常完成器官发育的质变过程,小麦体内表现出的这种阶段性质变的特性称为阶段发育。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养分等。 3.春化(感温)阶段:萌动的小麦种子胚的生长点或幼苗的生长点,要求持续的低温条件(0~10℃)才能通过春化过程,进入第二个发育阶段。大田作物具有春化阶段还有油菜、甜菜等。 4.光周期反应:作物对光照时间长短的反应称为光周期反应。 5.叶蘖同伸关系: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现与主茎叶片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称为“同伸关系”(表2-5)35页。 6.叶面积指数(LAI):作物群体绿色叶面积总和占相应土地面积的比值。 7.抽穗:当麦穗顶部的第一个小穗抽伸、露出旗叶叶鞘时,称为抽穗。 8.群体:作物大田植株单株有机集合的个体群总和,称为群体。 9.群体结构:描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即为群体结构。主要包括群体的组成、数量大小、时空分布、长势长相和群体结构的动态变化等。 10.群体的自动调节作用:随着某些条件的变化(种植密度、肥、水、光等),作物的某些生育过程(如分蘖的消长)的速度和方向也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性能称为自动调节作用。 二.填空 1.小麦属种类很多,但目前种植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以普通小麦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硬粒小麦、密穗小麦等少数种。 2.世界小麦栽培面积中,春:冬麦比例约为(1:4)。 3.我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 4.我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三个主区,他们是(春麦区),(冬麦区),(冬春麦兼播区)。 5.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 dumort),小麦属(Triticum L.)。 6.小麦起源于(中亚)、(西亚)。 7.小麦的一生是(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种子)的过程。 8.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将小麦划分为(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9.小麦是(长日照)作物,一些小麦品种如果每日只给8小时的光照,则不能抽穗结实,给以较长时间光照,则抽穗期提前。 三. 简答 1.小麦可划分为多少个生育时期? 以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可划分为若干

【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小麦高产优质绿色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小麦高产优质绿色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便于排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 2、灌足底墒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量不少于80~100立方米。 3、施基肥:底肥在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公斤的基础上,每亩施尿素2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地施入。 4、播前整地:灌底墒水后,秋翻冬灌,适耕状态耕后耙耱,做到地边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墒度适合。 二、选准良种 优良品种是高产小麦的前提之一。要求具备如下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耐肥耐水,中矮秆,不倒伏,抗病,产量稳定;第二,早熟或中熟,分蘖整齐,花多粒大,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系数大。选准品种。选择弱春性、矮秆、早熟、抗寒、抗病、抗倒、高产的品种。如郑麦9023等。 三、适时播种

适时早播;春小麦播种越早越好,小麦在春化阶段抗冻能力较好,一般不会出现冻害。 1、选择适宜播种期;应从2月10日~3月10日开始。在土壤夜冻日消进行顶凌播种,3月底结束。在温度回升较晚的年份,要抓住温度回升之头,感到寒流到来之前抢种,最好不种4月麦。 2、种子处理;播前100公斤种子使用200~300克25%的多菌灵或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病害。使用10%的氯化钙(阿司匹林)溶液闷种,可减轻后期干热风的~危害。 3、确定播种量。春小麦分蘖少,个体较小,采取密植更能获得高产。亩保苗不少于35万株45万株左右,每亩用种20~22公斤左右。地力差或墒情差可适当增加播量。 4、带肥下种,在秋施肥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带肥10公斤,一般情况下播种要带肥5~8公斤,肥种分箱分施,施肥深度8~10cm。 5、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合理密度,播种深度3~4厘米。要防止播种深浅不一,机播要保证一定的播幅,无论采用哪种播种方式,都要做到行直,深、浅一至,撒籽均匀,覆土一至严实。播种后要及时镇压,力争苗全、苗齐、苗壮。

分蘖的生物学意义

分蘖与成穗 小麦从主茎上长出的侧枝及侧枝上的分枝均称为分蘖。小麦是具有很强分蘖习性的作物。通常在成熟种子胚芽鞘原基的腋部已分化出一个腋芽,即蘖芽原基。小麦在拔节和穗分化开始以前,植株可以分化出大量的蘖芽原基。幼苗生长期的小麦,在适宜的条件下,一株幼苗可以出现数个甚至数十个分蘖,其中一部分,甚至半数以上可以成穗。因此,在一个植株内,分蘖的数量、生长状况对全株的形态建成、生理功能和产量形成都有重大作用。因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能不对小麦的分蘖生长和成穗,主茎与分蘖之间的关系,分蘖与群体结构形成的关系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分蘖节及其作用 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小麦的分蘖是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分蘖节并非一个节,而是由很多节、叶原始体、分蘖、腋芽及其生长点密集在一起,形成膨大的节群。通常一株小麦只有一个分蘖节,如果分蘖节基部的某一节间伸长,即构成两个以上分蘖节。分蘖节上节数的多少,与小麦感温性有关,一般冬性越强节数越多。据此可将品种分为分蘖优势型、主茎优势型和中间型。分蘖节在土层的深度受品种、播深、地温等因素的影响,春性品种、浅播、较高地温等条件下,分蘖节较浅。一般分蘖节适宜深度为2~3cm。分蘖的有无和多少,对植株的壮弱、群体结构的好坏和产量构成,均起重要作用。 1.分蘖的有无是麦苗发育好坏的标志,有分蘖的小麦个体,其器官发育也相对好,尤其与次生根的发育有密切关系,由于分蘖节的形成,可以产生较多的近根叶和次生根。 2.通过分蘖来自动调节小麦群体结构。外界变化优越时(水肥和光照充足,空间大)对分蘖的促进有时优于主茎,反之在不良条件下,分蘖首先受抑制。 3.分蘖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一部分,尤其当增产途径以主茎为主,争取一定分蘖成穗,主蘖并重。冬小麦分蘖成穗率为55~70%,春小麦分蘖成穗率为4~6% 以主穗为主。稀植可增加分蘖及成穗率。一定的分蘖成穗可以节省种子。 4.分蘖可以产生更多的近根叶及次生根,从而大量地增加绿色面积,成倍地增加光合作用和吸收矿物质和水分的能力,使植株和群体积累的干物质增多,形成更高的产量。 5.是冬小麦越冬之条件,冬小麦越冬前在分蘖节中积累贮藏糖类等营养物质,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含糖量越高越好,而只有3~5个分蘖时,分蘖节的含糖量最高。 6.分蘖节内复杂的输导组织,成为联系根系和地上各蘖位,进行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枢纽。 (二)分蘖的发生规律 1.分蘖的名称小麦分蘖发生具有顺序性、层次性和成比性的特点,在空间和时间上有蘖位高低和蘖级先后的差异。为便于区别分蘖着生位置和发生先后的差异,一般以O代表主茎,Ⅰ、Ⅱ、Ⅲ……代表由下至上着生于主茎的一级分蘖的蘖位,胚芽鞘分蘖用C表示。着生于一级分蘖上的二级分蘖,或着生于二级分蘖上的三级分蘖,分别用Ⅰp、Ⅰ1、Ⅰ2、Ⅰ3……和Ⅰ1-P、Ⅰ1-1、Ⅰ1-2、Ⅰ1-3……等表示。每个分蘖的第一片叶为不完全叶,呈薄膜鞘状,称为蘖鞘,常用P代表(图2—11、2—12)。 2.叶蘖同伸规律小麦各级分蘖在时间上与主茎叶片的出现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称为“同伸关系”。幼苗主茎出现第三叶时(用3/0表示),由胚芽鞘中伸出胚芽鞘分蘖(C),这是主茎上最先发生的分蘖,但此蘖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当主茎伸出第四片叶子时,在主茎第一叶的叶鞘内生出第一分蘖Ⅰ。当主茎伸出第五片叶子时,在第二叶叶鞘内长出第二分蘖Ⅱ,以后主茎每增加一片叶,就有与主茎叶数呈N-3的对应蘖位出现。当主茎生出第六片叶时Ⅰ蘖已达三叶龄(3/Ⅰ),其蘖鞘也同时伸出第一个二级分蘖(Ⅰp)。分蘖分为一、二、三级。 (三)分蘖的成穗规律

小麦1000公斤高产栽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1000公斤高产栽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要夺取小麦高产,在生产中应抓住这3个因素,使穗大,穗多,籽粒饱。为此,将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指导小麦生产。 1穗多 要实现穗多,有3条途径可走,第一条,要依靠分蘖成穗。第二条,主径成穗与分蘖成穗并重。第三条,增加播量,以主径成穗为主。但是无论走哪条途径,都必须打好播种基础。 1.1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从而提高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收获前7~10 d浇1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可保证小麦足墒下种,达到一水两用。 (2)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实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实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应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凡是秸秆还田的地块,严禁旋耕后直接下种,必须深耕细耙,否则秸秆上面盖土层薄,播种时种子播到秸秆上,影响出苗,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二是秸秆还田地块,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六、分蘖规律与成穗 小麦植株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叫分蘖;分蘖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发生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分蘖穗和主茎穗一起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即亩穗数;因此,分蘖的多少及壮弱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分蘖的作用 1.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构成,分蘖穗所占的比例因肥水条件、种植密度、品种特性等而有所不同;一般大田条件下,分蘖穗约占0~30%,高产田可达60%; 2.分蘖是看苗管理的重要指标苗期分蘖的多少,发生速度的快慢等常可作为看苗管理的一种形态指标;生产上可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及早区别出壮、弱、旺三种苗情,以便分类管理;另据研究,当亩穗数相同或相近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多,产量高;同时,分蘖节又产生大量的次生根和近根叶,所以,分蘖又是衡量幼苗壮弱的指标; 3.群体的自动调节过程通过分蘖进行小麦群体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分蘖而不是主茎来进行自动调节的;这是因为分蘖对外界条件的反应比主茎敏感,良好条件下分蘖发生多且生长健壮,条件不良时分蘖首先受到抑制;生产上即使基本苗相差悬殊,但通过肥水调控,最后亩成穗数可以很接近,就是利用了分蘖的这种自调作用; 4.分蘖有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小麦不仅在分蘖节处发生次生根,而且还能形成许多分蘖幼芽,以适应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而保持自身的生存;当主茎和分蘖遭受雹灾、冻害等而死亡时,即使这时分蘖期已经结束,只要条件适宜仍可再生新蘖并形成产量; 二分蘖的发生 1.分蘖节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的许多没有伸长的节、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分蘖节内布满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因此,它是小麦发生分蘖、近根叶和次生根的地方,也是营养物质运输与分配的枢纽,更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所在;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分蘖节内还储藏有营养物质;冬前光合产物大量积累于分蘖节中,使分蘖节的糖分含量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冰点降低,忍受低温能力增强;假若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冻死,但分蘖节只要保持完好、不冻坏,到春天仍能长出分蘖来;分蘖节中节的数目与春化发育特性、栽培技术措施密切相关;一般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多,同一类型中生育期长者多;覆土浅或肥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1. 引言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蘖成穗规律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分蘖成穗的规律,包括分蘖的形成、发育和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2. 小麦分蘖的形成 小麦分蘖是指小麦茎顶端的侧芽在一定条件下发育成新的茎,形成新的分蘖。小麦分蘖的形成与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2.1 植物激素的调控 植物激素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信号分子,对于小麦分蘖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其中,赤霉素、生长素和赤霉素酸是影响小麦分蘖的主要激素。 •赤霉素:赤霉素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小麦分蘖的形成。在分蘖期,茎顶端的侧芽处于休眠状态,赤霉素的水平较低。随着茎顶端的分蘖点逐渐形成,赤 霉素的含量上升,促进侧芽的生长和分蘖形成。 •生长素:生长素是促进茎顶端分蘖的重要激素。它能够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和运输,从而影响小麦的分蘖。在分蘖期,生长素的含量相对较低,茎顶端的 侧芽得到抑制。当生长素的含量下降时,赤霉素的合成和运输得到促进,茎 顶端的侧芽开始生长,形成新的分蘖。 •赤霉素酸:赤霉素酸是赤霉素的前体物质,能够促进茎顶端的分蘖。在分蘖期,赤霉素酸的含量较高,促进侧芽的生长和分蘖形成。 2.2 环境因素的影响 除了植物激素的调控外,环境因素也对小麦分蘖起着重要作用。光照、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小麦分蘖的主要环境因素。 •光照:光照是促进小麦分蘖的关键因素。光照充足时,促进茎顶端的侧芽生长和分蘖形成。而光照不足时,会抑制茎顶端侧芽的生长,影响小麦的分蘖。•温度:温度对小麦分蘖的影响较为复杂。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侧芽的生长和分蘖形成,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则会抑制茎顶端侧芽的发育,影响分蘖。•水分:水分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水分供应能够促进小麦茎顶端侧芽的生长和分蘖形成,而干旱或过湿的条件则会抑制分蘖过程。 3. 小麦分蘖的发育过程 小麦分蘖的发育过程包括分蘖点的形成、侧芽的生长和分蘖的成熟等阶段。

小麦宽窄行高产种植技术

小麦宽窄行高产种植技术 小麦宽窄行高产种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又不浪费土地。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宽窄行高产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小麦宽窄行高产种植技术 1选用良种 为充分利用宽窄行种植田间通风透光好、病虫危害轻、叶片功能期长的优势,在品种选用上应选择抗倒伏、分蘖成穗率高、千粒重较高的中穗或大穗型品种,保证成产要素协调发展,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豫北地区早茬麦田可选用周麦16、矮抗58,晚茬可选用濮麦9号等。 2精细整地 整地要采用机械深耕,增加土壤蓄水蓄肥能力,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抗灾能力。一般耕深要求25cm以上,同时机耕要和机耙相结合,耙透、耙细、耙平,消灭明暗坷垃。秸秆还田的地块必须深耕掩埋,旋耕地块一定要耕细耙平,使耕层土壤不过于疏松,无架空暗垡,达到上松下实,以免造成深播弱苗、缺苗断垄和冬季受冻死苗。播前作畦,畦宽280cm,其中埂宽40cm,每畦播种12行小麦。为提高播种质量和速度,要用6行精量播种机播种,按要求调好行距,一次性完成播种、镇压等工序。要做到足墒下种,播深适宜,确保一播全苗。 3播种 宽窄行超高产种植,争取主茎和冬前分蘖多成穗,实现穗大粒多是基础。适期播种是争取小麦全苗、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培育壮苗、确保麦苗安全越冬的关键,是提高成穗率、确保成穗数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小麦的适播期主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墒情、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濮阳市小麦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春性品种切记不能早播。建立合理群体,提高茎蘖成穗率是改善群体结构、协调群个体矛盾、确保高产稳产的基础。宽窄行种植和常规播种方式相比,小麦平均行距略小,单株分蘖适中,必须适当加大基本苗数,增加主茎穗,才能实现增穗增粒的目的。一般播种量120~135kg/hm2,基本苗数达到270~300万根/hm2。

青岛市8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青岛市8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王溯;朱彤丹 【摘要】通过连续两年的示范考察,对目前在青岛市广泛种植的8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认定济南17、济麦20是适合中高肥水地块种植的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23、青丰1号、烟5286、鲁麦21是中肥水地块的广适 性高产品种,济麦22号、烟农24是适合高肥水地块种植的高产品种.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3(000)003 【总页数】4页(P91-94) 【关键词】小麦;生育性状;抗逆性状;经济产量性状 【作者】王溯;朱彤丹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小麦是青岛市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50%左右。在小麦生产上调整品种布局,从生产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不同地区和生产条件下的品种分布,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是小麦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合理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更替,可增产5%~10%;反之则会减产10%以上。为保证 小麦品种合理更替,我们对青岛市8个主要高产优质品种进行了连续试验示范, 通过试验对各品种的主要生育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及经济产量性状等农艺性状进行综合鉴定,为进一步搞好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1 示范品种 目前在青岛市广泛种植的8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主要有济麦20号、烟农23号、烟农24号、济南17号、烟5286、济麦22号(984121)、青丰1号(954-4)、鲁麦21号(CK) 1.2 栽培管理 2005-2006年度示范地点在平度市蓼兰镇,高肥水地块,前茬作物为玉米,每个品种示范面积333 m2。玉米秸秆还田,亩施基肥三元复合肥(15∶15∶15)40 kg;2005年10月18日播种,施用三元复合肥(15∶15∶15)20 kg作种肥;2006年3月21~22日每亩追施尿素25 kg;灌溉(时间、次数):2005年10月19~ 20日、2006年3月21~22日、5月2~3日、5月24~25日共灌溉4次。 2006-2007年度示范地点在胶州市胶东镇,为旱肥地块,前茬作物为玉米,每个品种示范面积667 m2。每亩施70 kg三元复合肥(15∶15∶15),其中基施50 kg、种肥10 kg、拔节期追施10 kg。2006年10月1日播种,10月2日大水漫灌蒙头水,2007年4月8日大水浇灌浆水。 2.1 2005-2006年小麦示范品种生育性状 (1)济麦20: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上,成穗率高,株高76.5 cm,株型紧凑,矮秆,穗层整齐,叶片略宽上冲,叶色浓绿,披蜡白,长相好,熟相中,后期青干。(2)烟农23: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上,株型适中,叶色深绿, 较整齐,旗叶短、宽、上冲,长相较好,属中、多穗型品种,株高81 cm,后期 叶片变黄,早枯,熟相好。(3)烟农24: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上,成穗率高,株型较紧凑,叶片窄长,深绿色,穗黄绿色,长相好,穗层整齐度中,株高82.0 cm,熟相好。(4)济南17: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属多穗、小穗型 品种,株型紧凑,株高75.5cm,矮秆,旗叶短、宽、上冲,穗层整齐,田间长势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 分) 1.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和半冬性品种。 2.小麦籽粒干物质的20%来自开花前贮藏在营养器官中的碳水化物,80% 来自开花后制造的光合产物。 3.小麦籽粒中的氮素70%来自开花前贮藏氮的再转运,30%来自开花后的吸收。 4.优质强筋小麦要求面团稳定时间一级为> 1分,二级为分,优质弱筋小麦要求相应值<2.5分。 5.地上部有5 个伸长节间的中稻,其拔节期正值穗分化的第一苞分化期;孕穗期正值穗分化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6.当前水稻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生长调节剂是多效唑,其秧田期的适宜施用时期为一叶一心到二叶一心。 7.水稻叶片的寿命,随叶位上升而逐渐延长,其中剑叶的寿命最长。 8.甘薯的主要用途包括: 食用、饲用和工业原料用。 9.甘薯的需水特点是耐旱和怕涝。 10.玉米需水量是指玉米在一生中棵间土壤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的总量(包括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一般每生产1kg 子粒玉米大约耗 水0.6m3。 1 1 .中国玉米种植的6个产区是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12 .通常,每生产百千克玉米子粒需要氮、磷、钾大量元素的比值为

2.5 (kg): 1.0 (kg)25 (kg)无单位者判错;在玉米子粒中三要素的 积累总量约有60%来自营养器官前期累积的再调运,约有40%靠根系后期的吸收。 13 .世界春玉米产量的最高纪录是23222kg hm-2 ;夏玉米为16444kghm- 2。 二、简答题(共40分) 1 .小麦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3 分) 答: 小麦主茎叶与分蘖呈现n-3 的同种规律,主茎某一叶龄分蘖数等于前2 个龄分蘖之和(1 分)。冬小麦的分蘖分为冬前分蘖(成穗率高)和春季分蘖(成穗率低),分蘖发生越晚其成穗率越低(1 分)。主茎开始拔节前,达到最大分蘖数,在此之后,分蘖开始两极分化,此时一般有自身根系和叶片数较多的分蘖较易成穗,否则则退化死亡(1 分)。 2.小xx 分化分期。(3 分) 小麦的分化可分为生长锥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护颖原基分化期、小 3.概述小麦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积累动态。 3 分) 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期和四分体期。 答: 大约开花后7〜10天,籽粒蛋白质开始积累,其中清蛋白和球蛋白最早积累(1 分),以后以醇溶性蛋白积累为主(1 分),谷蛋白快速积累的时期最晚(1 分)。 4.小麦施肥量的计算公式。(2 分) (1分) 。(0.5分) 土壤供应量由空白地的供应量得出。 (0.5分)

《作物栽培学》小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春化阶段——指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从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其中低温起主导作用,经历一定的低温过程才能正常地开花结实,这种特性称为春化特性,这个阶段称为春化阶段。 2、春性品种——小麦品种根据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通过时间长短而划分的类型,其通过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相对较高,时间较短,这类品种称为春性品种。 3、光照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宜温度和一定长度的日照,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这个阶段称为光照阶段。 4、出苗——当幼苗的第一张真叶露出地面2-3厘米称为出苗。 5、齐苗期——全田有80%左右的植株第一张叶片露出地面2-3厘米的时期。 6、叶龄——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已长出的叶片数。 7、叶龄余数——小麦单茎待出的叶数(可用小数表示),或主茎一生总叶片数减去已经出生的叶片数。 8、小麦分蘖节——小麦植株基部近地表的土层中,若干个密集在一起的能发生分蘖的节,叫做分蘖节。 9、有效分蘖——小麦生长过程中发生的能够成穗的分蘖。 10、无效分蘖——小麦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不能成穗的分蘖。 11、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12、茎蘖成穗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占最高茎蘖数的百分比。 13、生物学拔节——植株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的时期。 14、生物学拔节期——全田有50%左右的植株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的时期。 15、物候学拔节——植株基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2-3cm的时期。 16、物候学拔节期——全田有50%左右的植株基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2-3cm的时期。 17、孕穗期——全田50%的植株孕穗的时期称为孕穗期。 18、抽穗——指麦穗露出剑叶叶鞘的过程。 19、抽穗期——全田有50%剑叶鞘露出的时期 20、开花期——全国有50%左右的穗中部小穗开始开花的时期 21、小麦盛花期——小麦全田有85%(或90%)植株开花,称为盛花期 22、籽粒品质——小麦籽粒满足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合性。 23、专用小麦——籽粒品质满足某种特定用途的小麦,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还有其它一些特用类型。 24、小麦耗水量——指小麦从播种至成熟的整个生育期间麦田所消耗的水量。 25、小麦湿害——降雨后,田间地下水位升高,毛细管饱和区上升,侵及根系密集区,耕作层水分过多,土壤通气状况恶化,使根系处于缺水状态,呼吸受到抑制,根系活力下降,影响根系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 26、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又叫收获指数。 27、叶面积指数——全田作物绿色总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 二、选择题

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

第三章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 第一节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一、作物产量 栽培作物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产品。作物产量即是作物产品的数量。作物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计算生物产量时通常不包括根系(块根作物外)。在总干物质中有机物质占90%—95%,矿物质占5%一10%。严格说来,干物质不包括自由水,而生物产量则含水10%一15%。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不同作物其经济产品器官不同,禾谷类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和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等)的产品器官是种子;棉花为籽棉或皮棉,主要利用种子上的纤维;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等)为块根或块茎;麻类作物为茎纤维或叶纤维;甘蔗为茎秆;甜菜为根;烟草为叶片;绿肥作物(苜蓿、三叶草等)为茎和叶等。同一作物,因栽培目的不同,其经济产量的概念也不同。如玉米,作为粮食和饲料作物栽培时,经济产量是指籽粒收获量,而作为青贮饲料时,经济产量则包括茎、叶和果穗的全部收获量。 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中所要收获的部分。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叫做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所不同,其变化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有关。一般说来,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子实的作物要高;同为收获子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比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要高。其原因是营养器官的形成过程较简单,子实的形成则须经历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和结实成熟的复杂过程;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形成过程中需要能量相对少些,而蛋白质、脂肪的形成要经过同化产物的进一步转化,需要能量较多。通常,薯类作物的经济系数为0.70—0.85,甜菜、烟草为0.60—0.70,水稻、小麦为0.35—0.50,玉米0.30一0.50,大豆0.25一O.40,油菜0.28左右,棉花(籽棉)为0.35—0.40,皮棉为0.13—0.16。禾谷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还与植株高度有关。据观测(四川农学院,1978),株高不同的小麦品种,其经济系数有明显差异。株高由60cm增高到100cm 以上,其经济系数由0.51下降到0.34,两者呈负相关,株高在50cm左右的超矮秆品种,经济系数最小,仅为0.24左右。可见,植株偏高或过矮,经济系数都不高,产量也相应降低,前者生物产量高,后者生物产量低。虽然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变化范围,但是,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在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