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分析与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分析与建议

内容摘要:通货膨胀与就业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而当前我国正面临着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因此,弄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之间的变动关系对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和就业历史情况进行了回顾,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然后引入了研究通货膨胀和就业问题的常用工具—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运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关系数论证和解析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失灵现象及其原因,并针对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宏观背景,对抑制恶性通货膨胀和降低失业率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通货膨胀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宏观经济

通货膨胀与就业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它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一直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通货膨胀分析

(一)关于通货膨胀的界定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按照这一说明,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二)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状况

据相关文献记载,1978年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4-1985年、1987-1989年、1993-1995年。

1980年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段时期,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

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

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加剧。

1989年的通货膨胀是由于1985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在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

况下,又开始全面松动,导致需求量的严重膨胀。

1993一1995年的通货膨胀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起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

资规模扩张过猛与金融持续的混乱,有人形象地总结为“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

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

(三)我国产生通货膨胀压力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

目前有说法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或者两者是伴生的。实际上,

与其说通货膨胀是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还不如说它是由低估了的人民币没有及时升值而引起的。

二、我国近年来失业率概况

(一)关于失业率的说明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同从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我国目前定期发布和实际使用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

(二)我国近年来失业问题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政府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完全可以通过计划经济体制来解决。此后,我国在城镇劳动就业领域实行国家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至于农民,因为他们拥有土地,因此认为他们不存在失业。所以,长期以来我国不承认存在失业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批知识青年回城,造成前所未有的失业

高峰。在这种形势下,我国

才开始建立失业统计。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四次失业高峰。第一个失业高峰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二个失业高峰出现在80年代末期、第三次失

业高峰出现在90年代后期、第四次失业高峰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期,失业率逐

年攀升,最高达到4.3%,年均失业率为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就业数

量不断增加,国有企业的深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剧,尽管政府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也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但我国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失业的现象;另一方面经济发达的沿海特区出现了“民工荒”,这一现象又同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急需转移的状况很不协调。如何解决

我国大量的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不但是对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是个严峻的考验,同时对经济理论界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观点

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

第三,当失业率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

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

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我国的失业-通胀菲利普斯曲线

我国自经济体制转轨以来菲利普斯曲线变动趋势:

1978年-2023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相关系数为一0.19,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将失业率作为x轴,通货膨胀率为Y轴,可以看出两者的变化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斜率为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相互交替关系,在1979—1980年、1983—1985年、1985—1986年、1990—1991年、1994—1997年、2001—2002年、2003—2004出现过;(2)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即失业率不变通货膨胀率上升或下降的情况,在1986—1988年、1991—1992年、1997—2000年分别出现过;(3)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促进情况,1992—1994年出现过。此外,1980—1983年、1989—1990年还出现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降低的情况,也就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降低的正斜率菲利普斯曲线。由此可见,中国开放以来的菲

利普斯曲线并不符合菲利普斯的相互交替曲线。

(三)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失灵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由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偏低。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货膨胀率并不是失业率的有力解释变量。第二,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处于0.3以下,说明我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有微弱相关关系,通货膨胀率不能决定失业率水平的高低。

以上所分析的菲利普斯曲线失灵与我国目前所真正面临的失灵程度是有差距的,实际上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失灵的程度远甚于此。这是因为我们以上分析利用的城镇失业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不能代表真正事实上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四、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失灵出现的问题

菲利普斯曲线失灵突显出两大难题:通货膨胀和失业。其中通货膨胀问题的逐步解决主要依赖于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如通过抛售债券、提高利息、准备金率等手段减少市场上货币流通量,降低通货膨胀。而另一难题失业问题的解决则显得更棘手些,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瓶颈。

五、我国失业-通胀应对建议

(一)适度抑制通货膨胀

1、合理使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有一句名言:任何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对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有必要的。央行可以加大数量工具的使用以及回笼资金的力度,包括央票发行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另外也可以通过汇率升值以抑制通胀。

2、稳定物价

目前造成我过CPI指数一直彪升的原因主要在农副产品短缺以及粮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以,稳定物价的重点在于稳定农副产品价格以及生产资料的价格。而稳定农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关键是如何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应领导相关单位做好资源的开发,储备,以及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相关机关单位应该在国家的带领下,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防止价格异常波动预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国不想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就必须在管住货币的同时调整价格。如果能管住货币,就会出现价格的有升有降;而如果在调整价格的时候不管住货币,其结果将是全面的通货膨胀。

(二)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降低失业率

1、合理运用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政策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对失业者实施就业扶持。在过去的几年,我国政府实施税收等制度促进就业,收到了部分效果,但在目前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应审慎考虑税收方面的优惠有可能带来的投资过热问题。

2、发展人力资本,调整劳动力结构,减少结构性失业

表现我国目前一方面失业严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岗位空缺,即失业与空位同时存在,为无技术的非熟练劳动力就业难,而有一定技术水平或熟练劳动力却远远供不应求,致使一些企业关键岗位空缺。所以调整劳动力结构尤为重要。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大量吸收剩余劳动力就业

第三产业具有需求收人弹性高、投资少、见效快、吸收劳动就业多等特点,在解决我国失业问题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我国第三产业产值仅占30%,又很大发展空间,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总之,经济高增长和失业的高增长的现象是当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认清两者之间的关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我国的现状 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学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普通大众眼里,通货膨胀就是"钱不值钱了"或者是"又长价了",但是,通货膨胀并不完全等同于物价上涨,物价上涨的原因有(一)价值增加.由于商品的质量提高,功能增强,需要耗费更多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本身的价值增加,导致价格上升.(二)供求关系.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回上涨.(三)政府上调查它所能控制的商品价格.(四)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力量,提高其商品的价格.(五)交通中的货币量过多,使物价上涨.在以上五个因素中,只有最后一个因素导致物价上涨可以视同为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可以表现为物价上涨,也可以表现为物价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供应短缺,质量下降等.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所谓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公开或变相)的一贯上升的过程,对于这个定义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一)"一般物价水平"是指通货膨胀必须广泛地包括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内,(二)通货膨胀是个"一贯上升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真正的通货膨胀过程中,个别物价虽有升降,但一般物价则呈长期上升的趋势.(三)通货膨胀是"不同形式(公开或变相)"的物价上涨.(四)通货膨胀表现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基于通货膨胀的含义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正处于"通货膨胀"时期,消费物价指数明显上升,以前吃并不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但现在当你走在大街上,总会听到人们谈论肉价上涨了,水、电、煤气又上涨了,以前只用一小部分的钱用在吃上而现在却不同了,这些都是通货膨胀所引 起的。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 对于通货膨胀的后果我们应该用一部分的观点去看待,它既有利的同时也存在弊端. (一)通货膨胀与就业,产出的关系,对于通货膨胀,几乎没有人持欢迎的态度,但通货膨胀常常与经济繁荣、失业率降低相伴而生,因此,对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似乎加以容忍。要刺激投资经济增长就要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扩张性政策,刺激投资与消费,增加有效需求。 其主要理由是: 1、通货膨胀的表现的货币供给过多,货币是由政府强制发行的,多发行的那一部分直接表现为政府 的收入,可以用于增加投资。 2、通货膨胀具有一种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3、在通货膨胀初期,全社会都存在着幻觉,将名义工资、名义收入的上涨看成实际的上涨。劳动者 将名义工资的增加看成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他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 4、通货膨胀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 5、通货膨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此相反,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降低市场效率,阻碍经济增长,其主要理由是1、在通货膨胀时期,价格上升和工资真加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不对应的工资的增加若过分滞后与物价上涨,工人可能会通过罢工等方式向政府向政府和雇主施加压力.2、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贬值,存贷款风险增大,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导致金融活动的瘫痪.3、较高的通货膨胀回错误的引导资金流向,使一部分资金从生产部门转向非生产部门,对长期经济增长不利。4、通货膨胀会降低储蓄。5、反复无常的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生产次序,市场不确定因素加大,价格信号的可靠性将低.增大了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风险,打击了投资信心,导致生产萎缩。 (二)、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1、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在过去几年中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CPI已经超过了3%的警戒线,一些主要物价如食品、能源和房地产价格也面临着上涨的压力。通货膨胀的现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 首先,供给端因素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物价上涨的压力,主要是由于供给端的不足引起的。一方面,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了企业成本压力增大,进而提高了产品价格。另一方面,供应链断裂、运输成本增加以及自然灾害等也导致了一些产品的供应短缺,从而推高了价格。 其次,需求端因素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物价上涨。此外,金融政策的宽松以及货币供应增加也导致了需求端的提升,从而推高了物价。 最后,外部因素也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了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农产品价格等的波动,对我国的进口依存度较高的经济体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此外,外部通货膨胀对我国也造成了一定的传导效应,进一步推高了物价。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为有效应对当前通货膨胀问题,我国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物资 供给,通过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有效缓解物价上涨压力。 其次,稳定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保 持货币供应的稳定,避免货币过度放大对物价的推动作用。 再次,加强监管与调控。加大对市场价格和流动性的监测力度,及时 发现并解决市场异常波动,加强对涉嫌价格操纵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 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降低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加强与 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提高我国的抗风险能力。 总之,通货膨胀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 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全面加强供给侧结构性,稳定货币政策,加强监管与调控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才能有效遏制通货膨胀,保持 经济的稳定发展。

就业市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就业市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联 性分析 导言 就业市场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指标,它们对于一个国 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析就业市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联性,并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定义 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 比例。通货膨胀率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所引起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程度。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是反映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1.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负相关关系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即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 率往往下降,反之亦然。这是因为当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工资水平下降,从而减少了企业的成本压力,进而抑制了物价上涨。相反,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市场竞争减弱,工资水平上升,企业的成本增加,导致物价上涨。 2.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正相关关系 尽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 呈现正相关关系。当经济处于高度繁荣时,失业率较低,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紧张,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提高工资水平,从而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这种情况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呈现正相关关系。

三、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1. 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联性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失业 率较高时,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下降,从而抑制了经济的增长。同时,高失业率也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治安问题。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2. 货币政策的调控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联性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当失业 率较高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减少失业率。而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收紧货币供应等方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 3. 社会稳定与政府政策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联性对社会稳定和政府政策也有一定的影响。高失业 率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矛盾。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就业政策、培训计划等措施来促进就业,减少失业率。而高通货膨胀率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民众的生活水平,政府可以通过调控经济政策、稳定物价等措施来保持社会稳定。 结论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指标,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联性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可能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联性对经济增长、就业机会、货币政策以及社会稳定和政府政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和央行需要密切关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分析及对策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分析及对策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它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一、西方失业理论与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有着直观表述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失业率便会下降;而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会上升。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罗,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他们把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修正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的“滞胀”使菲利普斯曲线不能解释这样的现实。于是,弗里德曼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又一次修正,即短期内存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长期中这种关系并不存在。 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是否会影响失业率呢?这种相关关系对中国的经济又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二、中国的失业和通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现象为通货膨胀。按照这一说明,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运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总体平均数,也就是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国际上通常使用CPI(ConsumerPrice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4-1985年、1987-1989年、1993-1995年,2010年至今。 1980年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宏观上经济增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摘要: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虽然国家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方法来控制通货膨胀率,但其所带来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通货膨胀依旧还有着日益加剧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式进行分析,阐明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在一定基础上提出相适应的建议及治理措施。 关键字:通货膨胀,供求失衡,经济效应,治理措施,宏观调节。 一、通货膨胀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出现持续、大幅的上涨,也等于说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大于实际需求,货币持续贬值的过程。而我们则可以通过消费物价指数(CPI=当期总的市场价值/基期总的市场价值)、批发零售物价指数(WPI)、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IDP)等衡量指标来衡量通货膨胀的速度。一般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通货膨胀率界定在3%,在3%以下就是缓和通胀,而超过3%就是宏观经济过热的信号。 从原因的角度来看,货币发行过度、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都可能成为引发通货膨胀的诱因,相比之下,总供求失衡引发的通货膨胀更为常见,具体又可以分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 货币供给的增加:在较大的贸易顺差以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特别是美国施加的压力),中国只能通过买入美元(卖出本国货币),增加货币供应来保持币值稳定。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这种风险无法避免,而且随着货币供给量投放的增加而增大。 2.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总供给水平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如果总需求过度增加,使得经济中的商品和劳务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引发通货膨胀。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如图1所示:在一条现实中短期的总供给曲线中,在未充分实现就业前,总需求的增加会拉动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同时上升,而假设初始的总需求曲线为AD0,总需求水平的提高,使得总需求曲线像右移动到AD1的位置,而产出水平则增加到Y1,价格水平提高为P1。而Y1已经是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假设再进一步增加总需求,总需求曲线从AD1右移到AD2,可以看出均衡产出没有增加,结果是价格水平从P1提高到P2。 中国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对投入工厂、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庞大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国民收入决定论说明国民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或总产量)与价格水平的决定。这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中心,通过这一理论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大小决定就业(或失业)的状况,就业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运用;价格水平决定了通货膨胀的状况,各种通货膨胀理论也是由价格决定引申而来的;经济周期是国民收入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增长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势;开放经济理论则是在分析在各国经济往来的情况下,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以及相关的问题。 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相交时,或者说储蓄等于投资时,这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这种有效需求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有效需求。当实际的有效需求大于有效需求时,必然存在一部分过度的需求,即存在着“膨胀的缺口”。膨胀的缺口是指实际的有效需求与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的差距。在社会上存在膨胀的缺口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11.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 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 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根据此判断,那么我们当前国内商品总供给缺口就等于外汇储备的1.4万亿美元。 如果这些外汇购买力仍然在企业和个人手中,实现这些购买力的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 我国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通胀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无长期稳定负相关性,因而不宜套用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及政策导向治理我国通胀与失业。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应对通胀政策适当与否,将对宏观经济内部平衡产生重大影响。近年国内有学者主张以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指导,治理我国失业与通胀。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的命题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两大经济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变动关系。其政策主张,是以高通胀换取低失业率,或以高失业率来降低通胀率。本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通胀已受多种因素影响:非货币工资增长单一因素推动,与近年的失业率无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因而不宜套用该曲线及政策导向治理通胀与失业。 一、中国是否存在传统菲利普斯曲线 我国学界对是否存在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有不同意见:经济转型后存在不规则菲利普斯曲线目前我国通胀率与城镇失业率负相关,本质上就是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关系。不少学者认同近20年内我国出现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效应,并主张为减低失业率,就需容忍高通胀,反之为控制通胀,就要以较高失业率为代价。 二、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决策导向是否适合中国 1.我国存在不规则菲利普斯曲线。一方面只要劳动生产增长率低于工资增长率,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效应将显现。另方面我国经济又不完全反映该效应。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不同。传统菲利普斯曲线论证的是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过程,工资,价格不完全由市场调节,尤其是国营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较大程度上仍由国家宏观调控。二是工资、价格决策机制和主体不同。西方在工资、价格、就业方面,主要取决于微观决策机制,厂商和工人是市场经济主体,工资和产品价格、大都由厂商和工人根据市场预期和供需状况决定。我国工资总体升幅由国家调控,工资上涨增加的生产成本并不完全加在所有企业产品价格上。此外不存在工联对劳动力供给垄断的势力。三是推动通胀上升的因素不同。经济全球化使许多国家失业率升降已不能仅用工资成本推动通胀低高的反向变动来解释。我国通胀虽然在一定程度与工资成本上升有关,但近年由农产品、原燃材料价格,进口中间品成本上升引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由城乡利益格局调整引致的结构性通胀、以及由国际投机资本涌入,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引致的流动性过剩压力,构成我国物价上涨主要因素。 2.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导向不适宜我国国情。其一,失业问题尖锐。据统计,现有城镇就业条件每年只能提供1100万左右就业岗位,不能解决年均2400万人以上所需的就业问题。同时我国基数庞大的人口增长,每年新增900多万城乡劳动力和约1.5亿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短期内都难以解决。劳动力大面积供过于求,在当前和今后都是重大社会问题。假如采取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使通胀率涨幅超过工资升幅,后果将是除了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没健全,低收入群体占消费者主体的现状无较大改变,会抑制总需求,使我国转向以扩大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难以实现外,还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减少投资和总供给,产生经济衰退压力。其二,我国通胀率与失业率也不存在严格的长期稳定替换关系。上世纪90年代末以下岗职工为主体的失业现象,是政府对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的结果。目前的失业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行业就业的冲击。另外我国庞大的人口增长基数,加剧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条件下就业压力。上述失业均非由较低通胀引起。失业率与现有通胀率无显著负相关关系,若采用增加失业率来降低通胀率,可能使失业率和通胀同时上升。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分析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分析 在经济学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反映了整个经济运 行的基本情况。失业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中未能找到工作的比例,通货膨胀率则是指同一时间内物价总水平以较快的速度上涨的比例。这两个指标虽然看似没有直接关联,但实际上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由同一些经济因素影响的。央行货币政策和政府 的税收政策等措施都会影响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例如,在经济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从而降低了失业率。但是,过多的货币流动性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同样,在经济增长不足的时候,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刺激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这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其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很多情况下都可能是相互影响的。高失业率可能 导致通货膨胀率下降,因为此时劳动者供给过多,工资增长较慢,将压制物价上涨。反之,如果劳动力市场饱和,劳动者供给减少,工资水平上涨,从而促进了物价上涨。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可能会发生负相关。 最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也取决于具体的经济环境。例如,在经 济增长快速的时期,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同时上升,因为需求过多导致了通货膨胀,但产出仍旧无法跟上,导致失业率上升。相反,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同时下降,因为投资和消费都减少了,导致了产出的下降,从而导致价格上涨程度有限。 总之,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指标,影响它们的因素有很多, 但文中所提到的这些因素都是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的。要想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必须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控制上找到一个动态平衡点,使两个指标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 论文报告 目录: 一、前言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 四、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五、5个案例分析 六、结论 一、前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对经济、社会、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整体经济运行平稳,但随着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也在发生变化。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并通过5个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

近几年来,我国通货膨胀整体走势较为稳定。但是,2021年 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不断演化,国内生产、物流、消费等多个方面受到巨大影响,我国通货膨胀也随之发生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6月,我 国CPI同比上涨1.1%,涨幅较5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涨幅在三个月内首度超过1%。此外,食品等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也进一步推高了我国通货膨胀压力。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 1. 市场需求超过供给: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市场需求超过供给。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超过该商品的供给时,就会推高该商品的市场价格,进而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 2. 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还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关。如果一种经济体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没有相应增加,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3. 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会推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当劳动力、原材料和物流等生产成本上涨时,企业生产的成本就增加了,进而将商品售价上涨。 4. 外部因素:除了市场需求和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外,通货膨胀还可能与外部因素有关。如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会导致我国部分能源和化工制品价格上涨,进而推高物价水平。 四、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8956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前言 对于经济学的学生们来说,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一种经济指标的普遍概念。就像血压和心跳是身体健康的指标一样,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也是衡量国家经济健康的指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同时,还会分享一些个人的独特观点和看法。 一、失业率的概念 失业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参与劳动力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比例。劳动力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失业率可以明确国家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高失业率的一个明显结果是所得分配不平等。 二、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通货膨胀可以在商品、服务和房地产三个领域中出现。通货膨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经济问题,因为它会破坏经济体系的稳定性。 三、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数据表明,失业率低的时期通常会引发通货膨胀。这似乎是一个并不成立的论点,因为如果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出现,那么消费将会增加,从而将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这需要理解市场机制和供需平衡之间的关系。 当失业率降低时,企业将竞争去招募有技能的员工,工资水平上升,并提高生产成本。这可能会导致企业不得不提高售价以覆盖这些成本,从而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反过来说,当失业率高时,有大量的闲置工作能力,工资水平就会稳定,生产成本也就相应地降低。因此,企业就可以以较低的价格销售产品,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四、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对经济的影响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都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当一个国家的失业率过高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会被抑制。失业率高意味着劳动力资本不存在,从而降低了个人和国家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当通货膨胀率高时,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都会进一步下降,这也会导致经济活动的放缓。 然而,适度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将更好地诠释出来。在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系中,适度的通货膨胀和适度的失业率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稳定性。当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达到一定平衡时,就会出现新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经济活动的增长。

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一直是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 重要因素。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需要提出合理的政策来治理,下面就单独探讨一下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1.适度的货币供应,保持通胀率的稳定。政府会通过监管通货膨 胀指标来控制货币供应,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2.加强金融监管,避免金融风险。政府应建立起完善的金融监管 机制,防范经济风险的发生,同时限制投资风险。 3.调节财政政策,适度控制债务。财政政策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 要一环,它能控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的调节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 的高于税收收入的比例來消费通胀膨胀资源。 4.建立起国家层面的通货膨胀预警机制。加强经济学研究,建立 国家层面的通货膨胀指数,并且尽早预警,及时防控。 治理失业的政策: 1.积极稳妥推进就业政策。有针对性的采取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 控措施,创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差距比较大的家庭需要给予更多的支 持力度,配合实施就业政策。 2.创新性的进一步培养人才,改变市场聘用模式。政府增加重点 支持某些特定行业的新人才发展,确保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 3.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提高资产负债率。政府可以鼓励企业扩大 生产,增加就业机会。除此之外,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增强公司 的资金利润。 4.缩短劳动力察核期和社保体系完善。优化社会保障政策,支持 劳动力技能的提高,缩短各类招聘的审批期时间,使得就业领域对待 求职者更友好。 综上所述,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应综合考虑宏观、微观的 政策内容,使得路线图更清晰明了,相关政策的实施更有针对性。政

改革开放以来通胀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我国近几十年的通货膨胀与紧缩问题分析 一.通货膨胀: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1. 中国近几十年通货膨胀情况: 95 100 105 110 115120 125 788082848688909294969800 1.52.02.5 3.0 3.5 4.0788082848688909294969800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2,通胀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近几十年我国通货膨胀曾经出现过四次波峰,其产生的原因和呈现的特征也各不相同: ①第一次通胀1979-1980

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至1980年我国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自然引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商品价上涨率达到波峰的6%,已经到了经济危机的临界点. 针对此次通胀,虽然政府强调基本建设必须积极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不可一哄而上,但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对调整的认识不统一,在1979年停建、缓建了一批大中型项目,1980年继续停建、缓建了一批项目的情况下,基建总规模仍然没有减下来,地方和企业财权扩大后盲目上项目,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最终在物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不得不在1981年采取“急刹车”措施,进一步大幅压缩基建投资规模.这一阶段宏观调控主要采取了行政和计划手段对经济进行整顿. ②第二次通胀1985-1987 1986年后,由于政策调整,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货膨胀再度爆发. 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4亿元,比1983年增加925亿元,增幅为174%.这是因为工资改革、职称评定及随之而来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升温,和乡镇企业以银行信贷形式大批上马,导致了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央行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推行大额面钞的方式,应对了过热经济对货币量的需求,却导致了一轮新的通货膨胀. 这次通货膨胀出现温和的持续发展,零售物价上涨率保持在6.0%——8.8%之间;生活费用指数增长保持在7.0%——11.9%之间,财政对物价补贴增长率则急剧下降.这次波峰的产生主要是物资需求膨胀所引起.从消费方面看,这一阶段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21.4%,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15.1%;从投资需求看,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26.6%,工业企业生产贷款年均增长21.4%.投资膨胀带动收入和货币膨胀,使公开通货膨胀率年平均达到7.0%,主要是属于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 针对1984年的经济过热,当年11月,国务院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格控制信贷投放.信贷控制政策方面,中央银行开始建立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调控手段,如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操作实战经验,在调控力度把握方面失当,1985年货币、信贷“双紧”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被迫改为比较宽松的政策,取消了对专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指令性控制. ③第三次通胀1988-1989 1988年3月,上海率先调整了280种国民经济必须商品的价格,接着各大中城市相继提价,提价率占商品总量的80%,价格平均上涨30%,最高者达到80%,尤其是家用电器、摩托车、油等化工产品. 此次通货膨胀率首次突破两位数进入奔腾似的通货膨胀.零售物价上涨率高达18.5%,创造了建国40年以来上涨的最高纪录,当年财政价格补贴高达319.6亿元,商品供求差额为2731.3亿元.生活费用指数增长达20.3%.尽管1988年国民收入较上年增长了11.4%,但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如结构失衡、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的加剧,企业和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等等,使这一时期爆发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可以说,这次通货膨胀既有结构性和需求推动的影响,又有成本推动的作用,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综合症”. 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不得不从1989年开始采取“双紧缩”的猛烈收缩的宏观经济政策.1988年,中央银行执行紧缩货币政策,并尝试了诸如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对专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回收再贷款等多种间接调控手段,开始重视对基础货币供应的调控.1989年11月,采取了“双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一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压缩社会集团购买

2615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对策探讨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对策探讨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人民群众、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大问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笔者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对策。 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定义 失业率指的是某段时间内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所占的比例。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三、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是紧密相连的。在经济周期中,如果经济处于膨胀期,经济活动不断增加,企业开始加大生产,同时物价也随之上涨,失业率开始下降。而在经济水平处于衰退期的时候,工厂和企业停工关闭,失业率增加,物价持续下降。同样,在经济波动中,政府通过调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也可以影响消费水平、货币供应量等,进而影响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变化。 四、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直接影响。通货膨胀会导致购买力下降,消费者不再愿意花费大量货币购买同样数量和质量的商品,这将使企业利润下降,进而导致失业率的上升。而失业率高时,商家的销售额也会下降,影响经济的稳健发展。 五、缓解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对策 缓解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首先,可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率的同时提高失业率。其次,政府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企业利润,刺激企业生产,增加就业机会。第三,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六、结论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们之间紧密相连,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探讨和解决。政府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整经济政策,从而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 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也 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问题,其成因和应对措施十分复杂。本文将就我国通货 膨胀的成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问题。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需求拉动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大因素。中国经历了长时 间的高速增长,消费能力和需求水平得到了提升,导致了消费需求的上升。相应地,生产者加大了生产力,导致供给不足,价格上涨。此外,人民币 升值也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2.成本推动:成本推动是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劳动力成 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是受到人民币升值和工资提高的双重影响,而原材料 价格上涨则与供求关系、市场垄断等因素有关。 3.货币供应过多:货币供应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 一定时期内,如果央行大量投放货币,且市场对货币需求不够强烈,就会 出现通货膨胀现象。此外,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过度投资和不良贷款也导致 了货币供应过多,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 二、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1.稳控货币供应:首先,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收回流动性, 限制货币供应,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同时,加强监管,控制政府企事业单 位的过度投资和不良贷款,减少货币供应过多的问题。

2.控制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调控工资水平,控制生产成本的上升。另外,也可以通过减少原材料进口依赖,控制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3.稳定市场预期:央行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市场传递政策意图,稳定市场预期。同时,要加大对通货膨胀的监测和预警力度,有效提前预测通货膨胀走势,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4.加强供给侧结构性: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供给端的活力和竞争力,从而稳定物价水平。 5.加强监管和法规制定: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垄断行为等,严禁投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制定完善的法规和税收政策,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降低市场价格压力。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通货膨胀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多方面综合施策。稳控货币供应、控制成本、稳定市场预期、加强供给侧结构性以及加强监管和法规制定,这些都是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货币政策对通胀与失业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通胀与失业的影响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通胀与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 意义。本文将从宏观角度探讨货币政策对通胀和失业的影响,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货币政策对通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调节利率水平和货币供 给量,央行可以对经济中的通货膨胀进行控制。当货币政策宽松时,央行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并降低利率,这样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加快经济增长,但也容易引发物价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相反,当货币政策紧缩时,央行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并提高利率,这样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也可能对经济增长与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货币政策对失业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货币政策的调节目标之一是实现充 分就业。通常情况下,在经济增长时,货币政策会通过提高货币供给量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与消费,从而推动就业增加。而在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央行可能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但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因为利率的升高和货币流动性的减少会抑制企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导致劳动力需求不足,增加失业率。 此外,货币政策对于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程度也可能存在差异。对于企业来说,货币政策的宽松与紧缩都会对其投资与融资活动产生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鼓励企业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带动就业增加。相反,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可能导致企业减少投资和裁员。对于个人来说,货币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其借贷和购买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贷款利率降低,个人的购买力增加,进而促进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导致利率上升,增加个人借贷成本,可能抑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制约。 最后,在探讨货币政策对通胀与失业的影响时,还必须考虑到经济的具体情况 与政策的时效性。不同的经济体对于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不同,政策的传导机制也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的要点与方法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的要点与方法导言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是对当前经济状况的全面评估和展望,是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制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将围绕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的要点和方法展开论述,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经济形势分析。 一、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 1. GDP增长率的分析 GDP增长率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分析GDP增长率有助于了解经济的整体表现。报告中应注重分析GDP增长率的趋势、原因和预测,以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2. 通货膨胀率的分析 通货膨胀率反映了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对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的通货膨胀率分析应包括涨幅原因、影响因素和对各行业的影响等,为决策者提供通胀预测和应对措施。 3. 失业率的分析 失业率是评估就业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分析失业率要关注总体水平、结构性失业和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以便为政府提供有效的就业政策。 二、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 1. 主导产业的分析

主导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支柱,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应对主导产业的发 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主导产业的产值、增速、竞争力以及前景展望等,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点包括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趋势预测等。该分析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产业政策、推动转型升级。 三、货币政策与金融风险 1. 货币政策的分析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应对货币政策的执行 情况、目标达成情况和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2. 金融风险的分析 金融风险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应对金融风 险的类型、传染性和预防措施进行详尽分析,以便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风险应对策略。 四、外贸与对外经济政策 1. 外贸发展的分析 外贸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点,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应对进出口 总额、贸易平衡和贸易伙伴的变化等进行分析,为制定外贸政策提供依据。 2. 对外经济政策的分析 对外经济政策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应对对外经济政策的目标、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为政府和企业制定对外经济战略提供参考。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要:由于种种原因通货膨胀正悄悄的降临我国,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提高利率,降低工资水平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供需失衡、低汇率、宏观调节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11。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占主导的观点是,通胀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偏快引起。因此,今年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但是,收缩流动性仅对股市起些抑制作用,在房地产等生产性领域,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反而引起供给的进一歩紧缺,例如,收缩投资使得价越调越涨。再例如,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国务院采取的不是防止投资增长,而是指令增加投资。实践已经证明,“两防政策”是相互矛盾的。不管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住了经济增长过快,而对抑制通货膨胀根本没有效果。对凡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如汽油价、房价、食品价等的持续上涨,我们都是眼睁睁的没有办法.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至今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引起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宏观调控南辕北辙、没有对症下药。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 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 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根据此判断,那么我们当前国内商品总供给缺口就等于外汇储备的1。4万亿美元。 如果这些外汇购买力仍然在企业和个人手中,实现这些购买力的方式只有进口,与国内当期的供需平衡没有关系。现在的问题是,央行为实现保持较低汇价的调节目标,将这些外汇全部收购而成为国家外汇储备,原有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变成了人民币的储蓄存款,并形成对国内商品的潜在购买力,当国家的这些外汇储备并没有用于进口商品时,如果这种潜在购买力不老老实实地呆在银行,或者仅用于购买股票之类的投资,理论上对任何商品的购买行为都会引起总供需失衡。例如,对房地产的购买,就可以使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远远脱离本地供需均衡的价格而翻番地上涨。当然,因为生产周期、价格传导等时滞因素,以及供需总量的巨大,使得真正由此形成显性的通胀,产生一定的容度和一定的滞后期,这个容度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一些空间。 有二个变量对这个通胀容度产生较大影响,一是内需不足的程度,二是股市对储蓄资金的吸纳程度. 首先,内需不足是造成通货紧缩的因素,它可与通货膨胀因素相抵消. 由于我国当前仍存在较大的内需不足,因此使通货膨胀的容度增大了许多。例如,我国2003年外汇储备已达4030亿美元,虽然2004年、2005年每年以2000亿美元数额在增加,但这几年由于内需不足的程度也在增加,因此,CPI指数一直在3%-4%之间徘徊,并没有随着外储值的增加而比例增加.从2007年开始内需有所提升,通货膨胀的容度才开始变小.因此,内需不足是通胀容度的主要变量。

《我国的失业—通胀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及解决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 摘要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增长带来的诸多利益,经济发展问题逐渐显现:我国也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就业问题严重,国内物价居高不下。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增长速度逐年提高。然而,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采取了宏观经济政策来重新启动经济。 基于此,本文旨在考察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提出改善通货膨胀的措施。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和实践,对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分析,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modern economy and the benefits brought by economic growth,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gradually emerged: China is also facing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serious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high domestic prices. China's econom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growth rat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as reforms have continued, especially after the 2008 economic crisis, China has adopted macroeconomic policies to restart the econom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on China's economy, analyze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pose measures to improve infl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employment rate and inflation rate, and analyzes the phillips curve, so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Phillips curve; inflation rate; unemployment rat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