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1)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政府对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公司进行补贴属于( D )。

A.负的外部效应矫正

B.税收优惠

C.政府管制

D.正的外部效应矫正

3.“一个和尚挑水喝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反映了( D )

A.道德风险

B.社会机会主义

C.逆向选择

D.“公共的悲剧”

4.养蜂场的蜜蜂帮助隔壁果园的果树传播花粉从而提高果树产量,这是( A )

A.生产的正外部性

B.消费的正外部性

C.生产的负外部性

D.消费的负外部性

5.国家为各行政部门日常办公采购提供经费属于( D )。

A.财政补贴指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社会建设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6.财产,尤其是生产性资本,属于( A )的范畴。

A.税本

B.税源

C.课税对象

D. 课税客体

7.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一是( A )

A.MSR=MSC

B.TSR=TSC

C.SR=SC

D.TSR不等于TSC

8.下列哪项不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 D )

A.产品不同质,具有不可替代性

B.信息不完全

C.生产的外部性

D.政府必须提供公共产品

9.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形式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混转

10.平衡预算乘数计算公式是( D )。

A.GK=1/MPS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9057097.html,=MPC/MPS

C.C+I+G+X=G+S+T+M

D.BK=GK+GK=MPS/MPS=1

11.在市场机制下,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核心手段是( A )

A.价格机制 B .行政命令

C.价格和行政机制

D.以上都不是

12.当人们消费某种产品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产品中获得的效用是( B )。

A.增加的

B.减少的

C.相对不变的

D.没有效用发生

13.课税对私人储蓄替代效应的大小,在课征所得税的情况下,由( C )决定。

A. 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边际税率

D.累退税率

1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内容是:增加( B ),减少( )。

A.税收、政府支出

B.政府支出、税收

C.政府收入、财政支出

D.银行利率、税收

15.三元经济中,当C+I+G<GDP时, GDP( C )。

A.没有变化

B.达到均衡

C.收缩

D. 扩张

16.矫正性税收的额度取决于( B )的大小。

A.外部边际收益

B.外部边际成本

C.社会边际收益

D.社会边际成本

17.( C )提出税收应当贯彻公平简便节省三条标准。

A.亚当斯密

B.瓦格纳

C.配第

D.攸士第

18.税务部门在征税过程中所产生的差旅费、人员费等是( B )。

A.税收支出

B.税收成本

C.税收效益

D.必要投入

1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汇票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业务属于( D )。

A.货币业务

B.宏观调控

C.外汇调节

D.公开市场业务

20.国家对居民家庭发行的储蓄债券和对特定金融机构发行的专用债券属于( B )。

A.可转让公债

B.不可转让公债

C.可转、可不转公债

D.私人公债

21.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是( C )。

A.社会效益

B.社会成本

C.社会边际效益

D.社会边际成本

22.对公共预算决策进行机会成本分析,以预算资金的( D )作为评价公共预算决策效率的依据。

A.社会有效成本

B.社会边际成本

C.社会效益成本

D.社会机会成本

23.在政治行为中,( D )追求选票极大化。

A.政府部门

B.特殊利益集团

C.投票者

D.政治家

24.政府为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所支出的财政属于( C )。

A.财政补贴指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国防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25.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新的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的预算是( D )。

A.单式预算

B.复式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26.对课税对象规定的课税比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变化而变化的税率是( C )

A.平均税率

B.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

D.边际税率

27.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履行( A )强。

A.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资源配置的职能

C.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D.保证社会安定

28. 国家为城乡居民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属于( B )。

A.财政补贴指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社会建设支出

29.洛伦茨曲线表示不同收入组的人口所得收入占( A )百分比的曲线。

A.税收收入

B.财政收入

C.国民收入

D.总体收入

30.当市场利率与国债发行利率大体一致时,政府可以采用( C )发行国债.

A.溢价

B.折价

C.平价

D.溢价或折价都可

二、多选题

1.市场机制的失灵表现在( ACD )。

A.无法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B.资源不能充分流动

C.不能保证经济稳定发展

D.收入分配不公

E.所有物品或服务都无法达到资源配置最优状态

2.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BCDE )。

A.公办学校

B.电影院

C.足球赛

D.公路

E.桥梁

3.从公共财政的角度看,公债的( ACDE )不是最有利的。

A.增价发行

B.平价发行

C.减价发行

D.统一价格发行

E.对不同的购买对象制订不同发行价格

4.公共预算周期的几个阶段为:( ABCD )。

A.预算的编制

B.预算的事后监督

C.预算的批准

D.预算的执行

E.预算的呈报

5.公共支出的主要分类是按公共支出性质,分为:( AC )。

A.消耗性支出

B.预防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创造性支出

E.可控制性支出

6.公债按照偿还期限,可分为( CDE )。

A.可转让公债

B.不可转让公债

C.短期公债

D.长期公债

E.中期公债

7.对于税收的经济效率,其检验标准在于( AC )。

A.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

B.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比例最小化

C.税收的额外效益最大化

D.税收征收费用最小

E.税收奉行费用最小

8.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包含:( ABCE )。

A.举借新债

B.依赖财政盈余

C.通过预算列支

D.增加税收

E.设立偿还基金

9.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的特性是( ACE )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供给的希缺性

C.消费的非竞争性

D.需求的无限性

E.受益的非排他性

10.能够发挥内在稳定作用的政府支出有( ABC )。

A.失业救济金

B.福利支出

C.农产品维持价格

D.政府购买物品

E.公共工程支出

11.决定政府均衡状况的主要因素( BD )。

A.政治家的意愿

B.公共物品或服务生产或提供成本与效益的大小

C.特殊利益集团的活动

D.投票者获得有关信息的难易程度

E.投票者的参与

12.税收对( ABC )的总效应分析,应借助无差异曲线分析。

A.劳动投入

B.私人储蓄

C.私人投资收益率

D.私人资本折旧率

E. 消费者选择

13.特种财产税有( ABC )。

A.土地税

B.房屋税

C.不动产税

D.继承税

E.赠与税

14.(BCDE )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角度不是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履行越来越多的职能。

A.瓦格纳

B.皮考克

C.魏斯曼

D.鲍莫尔

E.罗斯托

15.当课税商品( ADE )时,税收更多地向前转嫁,落在购买者身上。

A.属生活必需品、不易替代产品、用途狭窄产品或耐用品

B.属奢侈品、易替代产品、用途广泛产品或非耐用品

C.属资本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长产品

D.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短产品

E.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

三、简答题

1.我国公共支出按用途分为哪些内容?

答: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企业挖掘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2.瓦格纳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1)财政政策原则:收入充分原则、收入弹性原则。

(2)国民经济原则:慎选税源、慎选税种。

(3)社会正义原则:普遍、平等。

(4)税务行政原则:确实、便利、节省。

3.什么是公债?公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公债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一种债务收入。是政府公共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反映着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

基本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基金;(3)调节经济运行。

4.简要说明成本效益分析的内容及步骤。

答:内容:成本效益分析就是把公共预算资金的作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在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效益成本。

步骤:第一步计算各个项目或方案的效益和成本。第二步计算各个项目或方案的效益和成本比率。第三步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

5.全国性与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有哪些异同?

答:异:(1)生产或提供者不同: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者是中央政府,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者是各级地方政府;

(2)受益范围不同: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为整个国家,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为各地方区域内。

同:(1)受益者均为各自辖区内的企业和居民;

(2)受益在各自区域内散布得相当均匀。

6.公共产品具有哪些特征?

答:(1)效用上的非可分割性。就是说公共产品是针对整个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作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部分,属于某个个体或某个企业所享用。

(2)受益非排他性。指的是一旦公共产品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消费1)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他,即使有人有心独占他的消费,但或者技术上不可能,或者虽然技术可行但成本过高,因而不值得2)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他,即使有人有些人不情愿,但却无法对他加以拒绝3)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3)消费的非竞争性。指的是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包含两个方面的利益:一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但需要注意的是:(1)公共产品在空间上的区分;(2)一种公共产品的排他性不是绝对的;(3)每个人的消费等量的公共产品时并不一定获得等量的效用。

7.寻租的社会成本有哪些?

答:(1)寻租成本:为获得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出。并且会出现由于疏通关系而导致的财产损失。。

(2)政治创租(为获得潜在垄断地位的努力)的努力和费用。

(3)反寻租成本:政府官员为了对付寻租者的行为所进行的努力。

(4)寻租结果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强加给消费者、寻租的竞争等)。

8.什么是自决的财政政策?什么是非自决的财政政策?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机制。

答:(1)自决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的目标。

(2)自决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需要反经济衰退时,扩大总需求,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需要反通货膨胀时,抑制总需求,执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自决的财政政策,又称“逆经济风向行事”。

(3)非自决的财政政策是指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也称作内在稳定器。

(4)非自决的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进行自动调节。

9.政府部门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有哪些?

答:(1)征税或罚款:对负的外部效应的矫正。

(2)补贴:对正的外部效应的矫正。

(3)政府管制:是指政府部门依据有关法规,通过许可,禁止等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的行为。管制的方式有对外部效应水平的管制和对生产流程的管制等。

(4)法律措施等。

10.什么是流转课税?其特点是什么?包括哪些税种?

答:流转课税是指以商品和服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特点:(1)课税对象是商品或服务的流转额。

(2)在负担上具有累退性。

(3)负担普遍,课税隐蔽。

(4)具有征收管理的简便性和执行社会经济政策的针对性。

包括:消费税、销售税、增值税和关税。

11.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答:(1)税收效率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税收效率原则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两个。

(2)经济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利用。按照“帕累托效率”,经济效率的实际含义可以解释为: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3)税收本身的效率只在考察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状况。而检查税收本身效率的标准,在于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也就是说,是否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了最大的税收收入,或者说,税收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差距是否最小。

12.简要说明银行系统和非银行系统认购公债的经济影响。

答:(1)商业银行认购公债,将通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转移,在经济中增加相当于认购额一倍的货币供给,所以对经济的影响是扩张性的。

(2)中央银行认购公债,增加商业银行系统的准备金,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货币供给量多倍增加,所以对经济的影响是扩张性的,其扩张程度远大于商业银行认购,是乘数式的。

(3)社会公众认购,一般只会造成政府支出与民间支出的转换,不会增加或减少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但可能引起市场利率的短时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总体说一般是中性的。

(4)政府机构认购,实际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资金转移,对经济的影响基本上是中性的。

四、论述题

1.什么是财政乘数?由哪几个方面的乘数组成?分别对GDP的均衡水平有什么影响?

答:(1)定义:财政乘数用于解释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对GDP增加或减少的影响有多大。

(2)系数组成及影响:财政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统称。

(3)政府支出乘数是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变动量之间的比率。政府支出对GDP起扩张作用,增加(减少)政府支出可扩大(缩减)总需求,增加(减少)GDP,其增减规模取决于乘数的大小。

(4)税收乘数: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率。税收对GDP起收缩作用,增加(减少)政府支出可缩减(扩大)总需求,减少(增加)GDP,其增减规模取决于该乘数的大小。

(5)平衡预算乘数: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该乘数的数值永远是1。政府支

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对GDP仍起扩张作用,其扩张的规模是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量。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减少,对GDP仍起收缩作用,其收缩的规模是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减少量。

2.结合实际分析政府失灵的原因、表现及如何纠正政府失灵?

答:(1)政府失灵是指政府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其不能补救市场失灵,反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了社会福利。

(2)政府失灵的原因表现为:代表的局限性、有限信息、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政府干预后果的失控性及政府干预成果的不可预见性(3)纠正政府失灵的主要措施:(1)实行混合经济体制,使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私人通过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福利最大化;(2)借助第三部门。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职能划分的经济学基础是什么?

答: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职能应该主要由地方政府执行,而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则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执行。(1)资源配置职能。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地方政府在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方面更有优势。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本地区企业和居民的了解程度高于中央政府,从而可以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为本地区的企业和居民生产或提供质量上乘、数量适当的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指公共财政的再分配职能,它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职能。但在一些较大的国家,地方

政府也要承担相当的职责。公平原则要求一国的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相等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待遇。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平原则,需要把高收入者的部分收入再分配给低收入者,这就要制定完整的税收制度和公共支出方案。这种分配和再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权必须由中央政府来掌握,以避免出现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类似,实现经济稳定发展也是中央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能。要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物价水平,只能由中央政府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确定支出构成和控制货币供给,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4.在公共选择的过程中,政党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选民把选票投给自己?

答:(1)在投票过程中,有关政府的作用和其他问题上意见一致或相似的人们,往往会组合成一个势力集团,形成政党。西方经济学家们倾向于用追求选票极大化来解释政党的行为。在简单多数规则下,哪个政党可以在实现选票极大化方面获得成功,哪个政党就可以赢得选举。所以,选票极大化是多党制社会中成功地获得政治权力的先决条件。

(2)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化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位选民的意愿。中位选民就是指对某个决议或公共物品需求量持中间态度的人,他正好把另外偶数个选民分为兴趣或意愿刚好相反的两组。在个人偏好满足单峰偏好的简单多数规则下,在投票中赢得胜利的将会是被中位选民最为赞成的方案。中位选民最

偏好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提供量,常常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3)从中位选民定理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个政党或政治家能够精确地了解中位选民最偏好的结果,哪个政党或政治家就会成为竞选的胜利者。如果假设两党起初的政治倾向是极左和极右的,那么,在中位选民定理的影响下,对政党而言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中位选民的偏好情况,力图提出中间偏左或偏右的竞选纲要,以此来争取更多的中位选民。在这种模型下,两党候选人会承诺给予选民更高的效用,选民则对可以选票来回报期待的更高效用。

(4)依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对政党公共选择行为做出以下总结:①政党或政治家是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而不是追求某种意识形态的目标或公共利益的;②政党或政治家是凭选票的极大化才能实现自我利益的;③政党或政治家是以其提出竞选纲领或可供选择的提案来争取选票的;④政党或政治家提出的纲领或提案,只有符合中间投票者的偏好,才能实现选票极大化。

5.纯公共产品的公共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什么?

答:(1)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提供公共产品。这是因为:一方面,非竞争性使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这就意味着,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公共产品必须免费供给。这样私人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成本无法补偿。另一方面,非排他性使公共产品无法从技术上排他,“免费搭车”问题不可避免。

(2)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那就只能依靠公共部门来提供。

公共部门的性质决定它可以解决供给成本无法补偿的困难。一方面,公共部门追求社会目标,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共同消费的服务,本来就是社会目标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公共部门的核心是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确保公共产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3)公共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信息不充分;②偏好加总困难;③政治家和消费者都有“近视”的弱点;④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6.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社会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那么请论述税收对私人投资与储蓄的影响如何?

答:(1)税收对纳税人私人储蓄的影响可通过储蓄函数来分析。由于决定储蓄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和税后利率,若政府征税压低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促使其减少消费,为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而增加储蓄,征税对私人储蓄就发生了收入效应;若因政府课税降低了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造成纳税人以消费替代储蓄,税收对私人储蓄就发生了替代效应。

(2)税收对纳税人的私人投资的效应通过其投资收益率和折旧因素的影响来实现。政府的课税会压低私人投资收益率,并使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的对比发生变动,从而对纳税人的投资行为产生方向相反的两种效应:如果其影响是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造成纳税人以消费替代投资,即发生了替代效应;如果其影响是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益,促使纳税人为维持以往的收益水平而增加投资,即发

生了收入效应。

(3)税收制度规定的税收折旧率与实际折旧率通常并不一致。若两者相等,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表现为中性;若前者高于后者,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表现为刺激性;若前者低于后者,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性。

《公共经济学》第1-13章重点

第一章 1.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 2.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 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社会边际效益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社会边际效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3.市场失灵的表现 ?微观经济缺乏效率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搭便车” ?存在外部效应问题 ?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 ?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 ?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 第二章 1.外部效应 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简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正、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 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例如,由于污染环境,造纸行业的生产会给除纸张交易双方之外的其他人或企业造成损害。无论买者或卖者都未核算其给第三者带来的这一成本。 假定造纸行业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在一点相交,这点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D 代表着购买者可从纸张的消费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益,也就是纸张的社会边际效益,即D=MSB。供给曲线S代表着企业为生产每一追加单位的纸张所付出的边际成本。但是,这条曲线所代表的边际成本仅是私人边际成本,即S=MPC,而未将生产每一追加单位纸张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包括在内,也就是未计入外部边际成本MEC,社会边际成本MSC=MPC+MEC。因此,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小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不加干预的纸张市场的均衡在MPC=MSB点实现,这点所决定的产量水平不是最佳的,因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应是MSC=MSB。有效的均衡应当在包括了私人边际成本和外部边际成本在内的社会边际成本恰好同社会边际效益相等这一点实现,即MSC=MPC+MEC=MSB。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 正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例如,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就是带来正的外部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接种疫苗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一点。需求曲线D所反映的仅是消费者自身可从接种疫苗中获得的边际效益。消费者的决策所依据的仅仅是私人边际效益,而未包括外部边际效益。这样一来,在D与代表接种疫苗的社会边际成本的供给曲线S(为简化起见,这一例子假设提供疫苗接种的私人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相交点所决定的产量水平上,接种疫苗的社会边际效益超过了私人边际效益,依据私人边际效益做出的产量决策是不具有效率的。社会边际效益(MSB)可通过将私人边际效益(MPB)同外部边际效益(MEB)相加而求出。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小于其社会边际效益,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 3.正、负外部效应政府解决办法及其具体内容 矫正性税收着眼于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其操作办法是: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所以,矫正性的税收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同外部边际成本相等。 矫正性税收的作用可简要归纳为:将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增加物品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物品的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将部分收入从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物品生产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之害的个人或企业以及需要享受政府提供服务的个人或企业;将负的外部效应带来的损失减少至可以

公共经济学辅导资料1

公共经济学 教案 导言 一、公共经济学的含义 公共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经济行为、政府职能及其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影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科。它主要研究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 二、公共经济学的任务 1、提高政府干预经济以实现公平、稳定和安全等社会福利目标的效率。 2、寻找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将市场与政府的失灵降到最低限度。

3、研究政府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有关问题。 4、通过对政策效应的研究,寻求产生高效率的政策设计。 三、公共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公共经济学从公共财政学发展而来 16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这段时期内,西方国家基本上实行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的活动,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在这一时期内,财政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研究财政收支本身,而对财政收支的研究又集中于对税收的研究。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不得不对经济活动实行大规模的干预,同时也使经济学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为代表的宏观经济理论成为各国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稳定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而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NewDeal)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提供了完整的注释和成功的典范。 (二)公共经济学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国家干预理论。他们强调现代经济是“混合经济”,在混合经济中,“市场

和政府这两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政府和没有市场的经济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经济”。 在国家干预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下,政府的经济作用日益扩大,从单向的财政收支扩大到对经济进行调节和管理。随着时代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人们从更广泛的范围,更深层次上去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仅仅研究财政收支已经无法解释和说明现代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其政府本身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于是,新公共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三)公共经济学研究热 随着西方国家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不断加强,政府及公共生产、公共服务部门的规模日益扩大,由此而导致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公共经济学研究热。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Musgrave,R.A.)出版了《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该书首次引入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被认为是公共经济学这一研究领域的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后,公共经济学家们相继成立了各种公共经济学学会,并在公共经济学名义下召开定期会议,由A·B·阿特金森创办的反映该学科研究成果的专门刊物《公共经济学》杂志也于1966年创刊。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横跨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又是政治学几个分支之中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政治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公共经济学就是一门经济学角度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一门学科。 二、公共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要弄清楚政府是什么;第二,要研究政府应该做什么,要履行哪些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的职能,如调节社会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政府与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做出生产决策”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以事实依据和调查材料为基础,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来解释事物现象的本事和内在运行规律。也就是说,会带事物现象本身“是什么”以及“将会怎样”这些问题是实证研究法的核心。用事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What is) 规范研究法:以一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 四、公共经济学学科定位 1、与微观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看来,最基本的单个经济单位是居民和企业,前者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后者是经济中的生产者,每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最大化。 2、与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正式借鉴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并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政府行为进行了更广泛研究,细致考察了政府经济行为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后果。 3、与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把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效用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等基本概论作为自己评价政府经济行为的出发点。 4、与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二章:市场与政府 一、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运动。 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为着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展开竞争,由此形成的经济内部的必然的联系和影响。 供求机制:是指通过商品、劳务和各种社会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来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一种机制。通过商品价格作为中介发挥作用。

公共经济学(根据讲义整理)

公共经济学 1. 市场失灵 1.1 市场失灵: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 资源配置: 经济学中的资源:是指生产经济物品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和自然资源。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人们对稀缺资源的选择,就是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家将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概括为三个相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计划,即计划经济;一种是通过市场,即市场经济。 结论:没有市场是不能的,但市场不是万能的。 1.2 市场失灵表现方面 1.2.1 公共物品 在现实经济中,大部分物品是私人物品,另外还有公共物品。二者的区别是看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指一旦一个人拥有了某种物品,可以很容易地不让别人消费;非排他性则很难排斥其他人消费。 竞争性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定量某种物品,就要减别人的消费量;非竞争性则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消费者之间不存在竞争。 公共物品的经典例子:灯塔 结论: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够。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必不可少的。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 1.2.2 外部性 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 正外部性: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教育 负外部性:私人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污染 在经济活动中,正外部性使产量不足,负外部性使产量过多。产量不足与产量过多,都是资源配置失灵的表现。 1.2.3 垄断 垄断:对市场的控制。 垄断可分为:人为垄断和自然垄断。 当有垄断时,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这就引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从而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 1.2.4 收入分配不平等 初始分配:在市场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作出的贡献大小,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分配。

福利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课件(一)

福利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课件(一) 福利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教学内容: 1.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3.福利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和区别 4.福利经济学在实际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5.公共经济学在实际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准备板书、投影仪、电脑和课件 2.整理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料 3.确保课堂环境整洁有序 教学目标: 1.理解福利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含义 2.掌握福利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理解福利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4.了解福利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在实际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5.培养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设计说明: 本节课将先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福利函数、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等内容。然后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包括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等内容。接着比较福利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 的异同点,并讲解它们在实际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案例。最后,通过小 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社会问题或案例,激发学生对福利经济学和 公共经济学的兴趣。 2.概念讲解:介绍福利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基本原理和相 关概念。 3.比较分析:列出福利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异同点,对比它们的 研究对象、目标、方法等。 4.应用讲解:通过实际案例介绍福利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在政策制 定中的应用,如社会保障、医疗资源配置等。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一个与福利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相关的问题, 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总结:对福利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和应用进行总结,并与 学生进一步探讨实践中的应用场景。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社会问题和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注重概念讲解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福利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小组讨论环节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观点的能力。总结部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更多互动环节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应用能力。 福利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教学内容: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福利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和区别 •福利经济学在实际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公共经济学在实际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板书、投影仪、电脑和课件 •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料

《公共经济学》第1-13章重点

2.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 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社会边际效益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社会边际效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3.市场失灵的表现 微观经济缺乏效率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搭便车” 存在外部效应问题 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 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 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 第二章 1.外部效应 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简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正、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

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例如,由于污染环境,造纸行业的生产会给除纸张交易双方之外的其他人或企业造成损害。 无论买者或卖者都未核算其给第三者带来的这一成本。 假定造纸行业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在一点相交,这点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D代表着购买者可从纸张的消费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益,也就是纸张的社会边际效益,即D=MSB。供给曲线S代表着企业为生产每一追加单位的纸张所付出的边际成本。但是,这条曲线所代表的边际成本仅是私人边际成本,即S=MPC,而未将生产每一追加单位纸张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包括在内,也就是未计入外部边际成本MEC,社会边际成本MSC=MPC+MEC。 因此,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小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不加干预的纸张市场的均衡在MPC=MSB点实现,这点所决定的产量水平不是最佳的,因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应是MSC=MSB。有效的均衡应当在包括了私人边际成本和外部边际成本在内的社会边际成本恰好同社会边际效益相等这一点实现,即MSC=MPC+MEC=MSB。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 正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例如,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就是带来正的外部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接种疫苗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一点。需求曲线D所反映的仅是消费者自身可从接种疫苗中获得的边际效益。消费者的决策所依据的仅仅是私人边际效益,而未包括外部边际效益。这样一来,在D与代表接种疫苗的社会边际成本的供给曲线S(为简化起见,这一例子假设提供疫苗接种的私人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相交点所决定的产量水平上,接种疫苗的社会边际效益超过了私人边际效益,依据私人边际效益做出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中的公共选择和资源配置问题。公共经济学的视角能够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释。本文将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一些与该领域相关的重要问题。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时出现的问题,包括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竞争等。在这些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需要政府干预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强调了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二、税收与财政政策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公共经济学中研究的重点之一。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经济发展。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管理宏观经济的手段,旨在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提供了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的理论和方法。 三、公共支出与福利经济学 公共支出是政府通过购买公共产品和提供公共服务来改善社会福利的主要手段之一。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及如何通过资源分配达到这一目标。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关注公共支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和效果评估。

四、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 动和政府决策的机制。它揭示了政府官员和公民对政策和资源分配的 偏好和权衡,通过理性选择模型来分析政策的形成和执行。公共经济 学的视角通过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解释和预测政府行为的框架。 五、不完全信息与劳动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还包括了不完全信息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不完 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经济交易中面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会导 致资源的低效分配。劳动经济学则关注劳动市场的研究,涉及工资决定、就业率、劳动力供给等问题。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提供了分析不完 全信息和劳动市场的工具和模型。 结论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解和评估。通过政府的干预,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问题,并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税收、财政政策、公共支出、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不完 全信息和劳动经济学等都是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重要研究领域。只有 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中的各种 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经济学与税收理论

公共经济学与税收理论 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旨在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以及政府如何干预市场和实施经济政策。税收理论则是公共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政府如何通过征税来收取资源,并用于满足公共需求,以及税收对经济发展和个体行为的影响。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方式和效果。它探讨了公共部门的经济角色,以及政府如何通过预算和政策工具来管理经济资源。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政府如何调控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实现收入再分配等。 二、税收理论的基本原理 税收是政府收取的用于公共支出的资源,也是政府调节经济行为和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理论主要涉及税收的原理、目标和效应。其中常见的税收原理包括公平性、效率和简易性。税收目标可以是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或资源配置等。税收效应则包括供给侧效应、需求侧效应、行为效应等。 三、税收制度与税种 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征税的方法和程序的总称。税收制度通常包括税务管理体制、纳税人类型、征税方式、税率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不同的税收制度会有不同的税种,常见的税种包括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资产税等。

四、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 税收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和税率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激励生产、 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可以实现收入再分配、社会公 平等目标。 五、税收与个体行为 税收对个体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征税会改变个体的经济行为决策,包括劳动供给、消费选择、投资决策等。不同的税收体系和税率对个 体行为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税收学说研究了税收对个体行为的激励 和影响机制。 六、税收实践与挑战 税收理论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何制定合理的税收 政策、确保税收公平、防止逃税和避税行为等都是税收实践中需要解 决的重要问题。同时,国际税收竞争、全球化背景下的税收规划等也 给税收实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总结: 公共经济学与税收理论密切相关,探讨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 和作用,以及税收对经济发展和个体行为的影响。深入理解公共经济 学与税收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的经济管理和税收政策的 制定。

公共经济学(1)

1.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中各种市场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的联系与作用。特点:具有利益制约性,内在性,相互制约性。 2.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 ①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价格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其作用是:价格机制可以指导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是商品生产者的竞争手段;可以使消费者改变需求方向、规模和结构;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②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主体之间普遍的经济联系,体现为他们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较量的过程。③供求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换活动中,供给与需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供求机制通过商品价格作为中介发挥作用。 3.市场效率:是指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效率,衡量资源配置效率与否的标准是帕累托效率,衡量资源配置公平与否的标准是洛伦兹曲线。 ①帕累托最优(效率):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如果资源配置还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那就需要改进资源的配置,至少可以使其中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同时又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包括三个方面,交换的最优,生产的最优以及生产和交换的最优。 ②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该曲线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平等也不是完全不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4.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G=A/A+B。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基尼系数在0.2以下被认为收入分配近乎绝对平等,在0.2-0.3之间是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被认定比较适度,超过0.4被认为近乎绝对不平等。 5.市场失灵的原因:信息不对称,竞争不完全,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外部性。 6.市场失灵的表现:市场垄断(垄断原因:对关键性资源的控制,规模经济,专利制度,准入制度,生产集中)的形成,公共产品的缺失,公共资源的浪费,收入分配的不公,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与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加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经济周期性波动。 7.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既包括维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具有外部性的产品,还包括针对市场机制产生的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通过宏观调控协调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具体来说有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克服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限制垄断,调节收入分配,稳定宏观经济。 8.政府失灵: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原因:政府决策低效率,政府运行低效率,政府干预低效率 9.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流派 ①重商主义的观点:金银是财富的最佳形式,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干预,民族主义 特征下的殖民倾向,廉价劳动力和生产的重要性。 ②自由放任主义:个人理性与“经济人”假设,市场机制下社会经济的自动调节与均衡,生产合理性与分配公平性的论证,崇尚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③凯恩斯(政府干预主义):反对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实行“有调

公共经济学杨志勇第四版笔记

公共经济学杨志勇第四版笔记 以下是我为您梳理的《公共经济学》(杨志勇著)第四版的笔记: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概论 -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政府 政策对经济行为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学科。 - 研究的范围:公共选择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公共经济政策 和公共经济制度等。 - 方法:分析理论、实证研究以及政策评估。 第二章:货币和公共财政 - 货币的功能:交换手段、计价单位、价值储存工具、债务偿 还手段。 - 货币的供给:政府和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给,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 - 公共财政的功能: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稳定经济以及提 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 公共财政的工具:税收、债务和政府支出。 第三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不完全 信息等。 - 外部性的类型: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 - 政府干预的方式:修正市场失灵、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 收入再分配、实施经济调节等。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个体理性行为、市场失灵、政府 行为和集体决策。 -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模型:混合模型和纯公共品模型。 - 政府干预的限制:信息不对称、政治和利益团体等制约因素。 第五章:资源配置理论 - 资源配置的效率:帕累托效率和康托效率。 - 公共财政目标的选择:效率和公平之间的权衡。 - 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 - 超额课税原理和社会保障的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土地与城市经济 - 城市的特点:外部经济、内部经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 - 土地资源的特点:稀缺性、不可移动性和异质性。 - 土地经济:地租理论、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 以上是《公共经济学》(杨志勇著)第四版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章节内容的简要总结。完整的笔记需要根据实际阅读情况进行详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共经济学(1)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政府对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公司进行补贴属于( D )。 A.负的外部效应矫正 B.税收优惠 C.政府管制 D.正的外部效应矫正 3.“一个和尚挑水喝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反映了( D ) A.道德风险 B.社会机会主义 C.逆向选择 D.“公共的悲剧” 4.养蜂场的蜜蜂帮助隔壁果园的果树传播花粉从而提高果树产量,这是( A ) A.生产的正外部性 B.消费的正外部性 C.生产的负外部性 D.消费的负外部性 5.国家为各行政部门日常办公采购提供经费属于( D )。 A.财政补贴指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社会建设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6.财产,尤其是生产性资本,属于( A )的范畴。 A.税本 B.税源 C.课税对象 D. 课税客体 7.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一是( A )

A.MSR=MSC B.TSR=TSC C.SR=SC D.TSR不等于TSC 8.下列哪项不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 D ) A.产品不同质,具有不可替代性 B.信息不完全 C.生产的外部性 D.政府必须提供公共产品 9.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形式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混转 10.平衡预算乘数计算公式是( D )。 A.GK=1/MPS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9057097.html,=MPC/MPS C.C+I+G+X=G+S+T+M D.BK=GK+GK=MPS/MPS=1 11.在市场机制下,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核心手段是( A ) A.价格机制 B .行政命令 C.价格和行政机制 D.以上都不是 12.当人们消费某种产品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产品中获得的效用是( B )。 A.增加的 B.减少的 C.相对不变的 D.没有效用发生 13.课税对私人储蓄替代效应的大小,在课征所得税的情况下,由( C )决定。 A. 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边际税率 D.累退税率 1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内容是:增加( B ),减少( )。

公共经济学教案

公共经济学教案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内容和目标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关注公共部门的 经济行为和决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本章将介绍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 容和目标,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1.2 学习方法和要求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阅 读相关的教材、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 的能力。 第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2.1 市场失灵的概念与分类 市场失灵是指在自由市场中由于各种原因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本节将介绍市场失灵的概念和常见分类,包括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竞争和市场力量失衡等。 2.2 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 政府干预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造成的问题,本节将介绍政府干预的 理论依据,包括纠正外部性、提供公共产品、调节不完全竞争和恢复 市场力量平衡等。

2.3 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效果评估 政府干预有多种方式,如税收、补贴、管制和公共支出等。本节将介绍不同的政府干预方式及其效果评估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政府如何通过干预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三章:公共财政与税收 3.1 公共财政的概念和作用 公共财政是指政府管理和运用财政资源的活动,包括预算、征税和支出等。本节将介绍公共财政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公共财政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 3.2 税收原理与税负分析 税收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来源,本节将介绍税收原理和税负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税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税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3.3 政府支出与财政政策 政府支出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本节将介绍政府支出的分类和影响因素,以及财政政策的种类和效果评估方法。 第四章:市场与社会公正 4.1 社会公正的概念和准则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绪论 1. 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又称公共部门的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特 点: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有缺陷为理论前提,以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为核心内容,以私人经济运行法则与公共决策过程相结合为基本方法 2. 公共部门:政府部门 公共事业部门 公共企业部门 第一章 帕累托效率:资源配置到达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 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外 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生产效率 生产契约曲线中处于两种产品等产量线切点处的生产效率是最高的 交换效率 交换契约曲线中处于两个社会成员无差异曲线切点处的点才是有效率的 产品组合效率 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效用可能性边界 乙甲 A B MRS ==AB AB MRS MRT 起点公平 每个参加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在一开始应当拥有相近的初始资源禀赋等竞争手段, 从同一起跑线出发。 规则公平 竞争各方共享同样一套胜负规则 结果公平:1。功利主义 2。罗尔斯主义 3.折衷主义 市场失灵:完全依赖竞争或者自由放任,会出现两类不合意的局面 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 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措施

3。效率与公平有什么矛盾及如何统一 一个是社会既要追求经济效率,有要寻求社会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候是难以实现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两个人构成的效用边界线2。社会存在问题的经济效率改革的提出的问题卡尔多补偿的原则,如果某项改革使得一部分人受损而其他人所获得利益取出一部分补偿另一方,则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然而这个原则是武断的,为什么要以部分人的损失为代价换取其他人的获利呢? 问题的解决最终有赖于社会福利函数的建立(社会福利函数)另社会福利函数与效用可能性边界相切。 我国的目前阶段经济生活强调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权宜之策 5.市场失灵包括那个几个方面 竞争失效(垄断垄断造成的损失图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造成效率损失图) 市场缺陷(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 6。公共部门有哪些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调节收入分配 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第二章 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一个人的经济活动影响了其他人却没有因此而付出成本或获得收益的现象 外部经济: 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 外部不经济:外部不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重点内容

公共经济学 名词解释: (1)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一个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的学科。公共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他的别称:公共财政学。 (2)市场:广义上讲,指商品、劳务、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指,某种商品的买卖双方通过交易实现供求交换的场所。(3)市场失灵: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4)政府:支配经济单位之间的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5)政府失灵: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当,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甚至阻碍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没能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6)私人物品:(萨缪尔森)某一私人物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量的总和。 (7)公共物品:任何一个消费者实际可消费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 (8)搭便车:也可称为免费搭车,是它是指某些人享受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逃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一种行为。(9)“公共的悲剧”:指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的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如果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的话,结果最终是任何人无法享受到公共产品的好处。 (10)外部效应: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成本或效益。 (11)外部正效应: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12)外部负效应: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13)公共选择理论: 研究非市场决策的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14)公共选择:是相对于的个人选择的集体选择,也叫社会决定中的非市场决定。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说是对政府决策的经济分析。代表人:布坎南。 (15)“经济人”假设:当一个人自己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人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 (16)博弈论:又叫对策论,是研究对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博弈论分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 (17)合作博弈:如果博弈的各主体之间能达成一个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协议,这就是合作博弈。 (18)非合作博弈:各主体之间无法达成协议。现代博弈论治的主要是非合作博弈理论,而非合作博弈理论的核心是纳什均衡。 (19)经济学:在给定它的竞争者的行为以后,各厂商采取它能采取的最好行为。 (20)纳什均衡:在此状态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对其他参与人行动的正确预期,并且能理性行动。 (21)投票:是一种选择行为,民众通过投票行为表达他们的个人偏好。 (22)投票悖论:在只有两个备选方案时,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只有多数投票原则。但如果存在三个或更多的备选方案时,多数投票原则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的现象。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这种现象被成为投票悖论。(23)投票交易:就是投票者的策略行为的一个突出方面。所谓投票交易是指在简单多数规则下,获胜的多数人受益价值的总和可能低于少数人的成本价值。 (24)特殊利益集团:指那些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对公共决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却对公共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25)中位投票人:就是指对某个议案或公共产品需求量持中间态度的人。 (26)中位投票人定理:中位投票人最偏好的公共产品的数量或劳务量常常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27)官僚:是参与公共选择的主体之一,由政治家人们而不是投票人选举的、经考试进入政府、不受政府更迭影响的政府

公共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大学(威海)

公共经济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大学(威海)第一章测试 1.以下有关公共财政的说法:( ) 参考答案: 主要提供了一种理解政府经济职能的一个框架; 2.在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中() 参考答案: 有可能需要政府的干预; 3.政府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包括:() 参考答案: 其余都对。 4.下述( )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5.下述()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参考答案: 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6.下述()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参考答案: 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7.下述()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参考答案: 国有企业 ;政府机关 ;公立大学 ;国有银行 8.下述()单位属于政府部门? 参考答案: 卫生部 ;军队 9.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是公共产品。( )

参考答案: 错 10.私人产品有时也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参考答案: 对 第二章测试 1.市场失灵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有()。 参考答案: 经济波动的存在 ;收入分配不公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2.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同时满足:( ) 参考答案: 有足够多的买者和卖者;能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 ;产品是同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 3.下面关于社会边际成本(MS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4.公共部门必须履行资源配置这项经济职能的原因包括()。 参考答案: 不完全竞争状况的存在 ;外部效应的存在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5.下述()问题研究的是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参考答案: 政府规定农产品的价格会对农业的产出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果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对产品的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 6.下述()问题研究的是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参考答案: 农产品补贴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社会群体? ;政府若征收物业税最终会由谁来承担税负? 7.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 参考答案: 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8.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第一章导论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收入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稳定。 2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学问. 3 政权的实体.政府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①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政府为满足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②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4、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中央政府; 第二层次是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附属机构; 第三层次统一公共部门,广义政府+非金融的公共企业; 第四层次广义公共部门。统一公共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 5、研究政府经济行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研究财政收支; 第二层次,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三层次,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6、财政学发展时所面临的问题:(1)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3)评价政府各种经济政策。 7、相比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 (1)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2)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公共经济学全面采取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即注重实证分析法(已经发生了什么)又注重规划分析法(应该怎么办)。 8、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连接点(1)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市场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直接经济行为(2)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能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此外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也被公共经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