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实训室室内热环境分析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验综述报告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验综述报告摘要:在建筑环境评价中,室内温度与湿度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他们直接影响着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热舒适性。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人员的工作效率,过高的湿度会滋生霉菌,过低的湿度会造成皮肤干裂,眼疾和呼吸不适等。
室内温度与湿度还影响着建筑围护结构的寿命,工艺的质量和资料的保存。
同时,室内湿度还影响着建筑能耗,忽略湿度的影响会造成空调系统设备不恰当的选型。
关键词:热湿环境;解耦;实验;综述报告引言建筑室内热湿环境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在典型的地域条件下,采用人工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创造适合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是专业工作者的己任。
室内热湿环境的实验研究,为建筑环境的创造提供数据参考。
1概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热湿环境舒适度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室内热湿环境的一项参数———空气温度一直是建筑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而室内热湿环境的另一项重要参数———空气相对湿度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空气湿度水平直接关系到环境的舒适度和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相对湿度的规定为: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该全年保持在40%~70%之间,并且人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最舒适.过高或者过低的湿度均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研究发现,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40%时,肺部和上呼吸道粘膜中的水分会大量损失,引起人体的免疫能力大大减弱.而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时,人体水分的蒸发速度减慢,从而引起机体蒸发散热的功能阻滞,甚至会出现中暑等症状.此外,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也会影响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和微生物的发生量.同时,由于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高度耦合,因此室内湿环境的改变也会引起室内热环境产生变化,从而使得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发生变化. 2建筑室内热湿环境主要实验内容与方法2.1集中送风空调性能测试利用空调系统实验台,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得测定在某一种工况下工作的空调机制冷、制热能力。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摘要:在寒冷地区,夏季室内热环境对于人们的居住质量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研究,分析了热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提高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优化设计和改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引言寒冷地区的夏季通常短暂而炎热,室内温度过高会带来人们的不适和健康问题。
因此,如何改善寒冷地区夏季室内热环境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研究,探讨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改善居住环境质量。
2.寒冷地区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特点寒冷地区的夏季室内热环境具有以下特点:(1)高温高湿:寒冷地区夏季的高温高湿天气会导致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升高,给人们带来不适。
(2)采暖设备的影响: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采暖设备对夏季室内热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采暖设备通常会放出热量,使室内温度上升。
(3)建筑结构和绝热性能:建筑结构和绝热性能的差异也会影响室内热环境。
寒冷地区通常采用厚实的保温材料,而这在夏季可能成为难题。
3.寒冷地区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寒冷地区夏季室内热环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条件:寒冷地区夏季的气候条件对室内热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温度的升高、湿度的增加会使室内热感更强烈。
(2)建筑朝向和窗户设计:合理的建筑朝向和窗户设计可以减少夏季的热辐射和热传导,降低室内温度。
(3)隔热措施和通风设计:合理的隔热措施和通风设计是改善寒冷地区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关键。
增加隔热材料的厚度和良好的通风系统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4.改善寒冷地区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合理利用遮阳设施: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如百叶窗、窗帘等,能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降低室内温度。
(2)增加隔热层厚度:适当增加居住建筑的隔热层厚度,能减少外界热传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对教室不同区域的微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对教室不同区域的微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微气候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对教室不同区域的微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1.温度:教室中不同区域的温度可能存在差异。
应该确保教室内的温度适宜,不过热或过冷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教室存在温度不均匀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安装恰当的空调或加热设备,以确保整个教室的温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检查教室的绝缘性能,确保墙壁和窗户的隔热效果良好。
-提供温度调节设备,如风扇或加湿器,供学生根据需要自行调节使用。
2.通风:教室的通风状况对于空气质量和学生的舒适度非常重要。
如果教室通风不良,可能会导致空气污染和闷热的环境。
以下是改善通风的建议:-定期清洁和维护教室内的通风设备,如排气扇或窗户。
-在教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
-鼓励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打开窗户,增加新鲜空气流通。
3.光照:教室的光照条件对学生的视力和注意力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改善光照条件的建议:-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自然光进入,尽量减少使用过于昏暗的灯光。
-定期清洁窗户和灯具,保持光线的透明度和亮度。
-在需要的区域增加适当的照明设备,如台灯或壁灯。
4.噪音:教室中的噪音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和集中注意力。
以下是减少噪音的建议:-安装隔音材料,如吸音板或隔音窗帘,以减少教室内外的噪音传播。
-设置专门的安静学习区域,让学生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鼓励学生保持安静,遵守教室规则,减少噪音干扰。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可以提高教室不同区域的微气候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同时,这些改进措施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舒适度,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热环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热环境对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以及不同热环境条件下人体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我国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的职业健康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热环境是指由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组成的环境。
人体在热环境中,会通过调节体温来维持生理平衡。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热环境条件,观察人体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热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20名健康成年人,年龄在20-40岁之间,性别不限。
(2)实验设备:环境温度控制器、生理指标检测仪、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服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2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人。
(2)实验步骤:① 实验对象在室温下进行适应性训练,以适应实验环境。
② 将实验对象分别置于以下四种热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A组:高温高湿环境(气温35℃,相对湿度80%)。
B组:高温低湿环境(气温35℃,相对湿度40%)。
C组:低温高湿环境(气温15℃,相对湿度80%)。
D组:低温低湿环境(气温15℃,相对湿度40%)。
③ 实验对象在各自的热环境条件下,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压、体温、出汗量等。
④ 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对象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头晕、乏力、出汗、疲劳等。
⑤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实验对象的心率、血压、体温均明显升高,出汗量增多。
(2)高温低湿环境条件下,实验对象的心率、血压、体温较室温条件下有所升高,出汗量增多。
(3)低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实验对象的心率、血压、体温较室温条件下有所降低,出汗量减少。
(4)低温低湿环境条件下,实验对象的心率、血压、体温较室温条件下有所降低,出汗量减少。
2. 实验分析(1)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人体为了散热,心率、血压、体温升高,出汗量增多,以维持体温平衡。
(2)高温低湿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散热,因此心率、血压、体温较室温条件下有所升高,出汗量增多。
热风环境实验报告结论

热风环境实验报告结论
根据本次热风环境实验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热风环境下,温度和湿度均会显著上升,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需要注意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
2. 在不同的热风环境下,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热传导性质和热扩散速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3. 热风对电子设备和电器的稳定性和寿命有着较大的影响,需要注意保护和维护设备。
4. 热风环境下,空气流动性变差,容易造成局部过热和热量积聚,需要加强通风和换气措施。
综上所述,热风环境下的影响需要我们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维护环境和设备,以及保障人员的健康和生产效率。
- 1 -。
室内环境检测之热环境参数测定介绍课件

空调系统优化
热环境参数测定可以帮助了解室内温度、湿度、气 流速度等参数,为优化空调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热环境参数测定可以评估空调系统的性能,找出存 在的问题,为优化空调系统提供方向。
热环境参数测定可以帮助了解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感, 为优化空调系统提供依据。
热环境参数测定可以帮助了解室内空气质量,为优 化空调系统提供参考。
2
热环境参数测定 的方法
温度测量
温度计法:使用温度计直 接测量室内温度
红外测温法:使用红外测 温仪测量室内温度
热电偶测温法:使用热电 偶测温仪测量室内温度
热成像仪测温法:使用热 成像仪测量室内温度
温度传感器法:使用温度 传感器测量室内温度
热流计法:使用热流计测 量室内温度
湿度测量
干湿球法:利用干 湿球温差来计算湿
窗附近、空调出风口等
4
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整理、 分析,得出室内环境的风速
参数
3
热环境参数测定 的应用
室内环境监测
01
室内温度:测量室内温度,了解 02
室内湿度:测量室内湿度,了解
室内舒适度
室内湿度是否适宜
03
室内空气质量:测量室内空气质
04
室内噪音:测量室内噪音,了解
量,了解室内空气质量是否达标
04 辐射热:辐射热会影
响人体对温度的感知, 过高的辐射热会导致 人体感觉闷热
节能 热环境参数, 优化室内环境, 降低能耗。
02
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通过精 确测定热环境 参数,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减少浪费。
03
减少碳排放: 通过精确测定 热环境参数, 降低碳排放, 保护环境。
度
电子湿度传感器法: 使用电子湿度传感
对不同学生寝室的热湿环境的测量分析
对不同学生寝室的热湿环境的测量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学校行四栋三楼的两个不同寝室的热湿温度参数进行现场测量,得出寝室内一天内热湿温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该变化规律以及各参数的大小,做出对学校寝室热湿舒适性的总体上的评价,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热湿环境、相对湿度、学生寝室、热湿舒适性引言:学生寝室的热湿环境,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影响,热湿环境较差的学生寝室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因此营造一个好的寝室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次测量选取两间位于3楼的采光和通风效果不一样的寝室,对其热湿温度参数进行现场测量,以确定其热湿环境,并根据所测数据,做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测量场所和测量方法的确定和测量数据的整理1、测试场所及方法选取行四栋的两间寝室来进行其热湿环境的测量,寝室都位于楼栋的三楼,处于建筑楼层尽头以及楼层中间,常年不受太阳直射,以散射为主,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自然通风状况不好,主要受建筑之间的气流影响。
2、数据整理记录选取的测量点主要分布在两个寝室的室内以及室外两个点,在不同的时间读取干湿度仪器的数据进行记录,分别记录各个点的干球和湿球温度,另外还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进行比较。
测量的寝室惹事温度参数如下表所示:二、测量数据的分析以及室内热湿舒适性评价1、室内外温度分析通过测量数据做出的室内外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上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早上8:20的时候,寝室内的温度都比室外的温度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外温度一路攀高,向阳寝室的室外温度在14:20的时候达到最大值为32.4℃,而背阳寝室的室外温度则在16:20的时候达到最大值为32℃。
室外温度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一天之内的变化范围比室内温度的变化范围大,温差可以达到10℃以上。
室内温度的变化则相对于室外温度的变化小,而背阳的寝室的温度变化比向阳寝室的温度变化较明显。
室内环境热舒适测量与评价实验
实验三室内环境热舒适测量与评价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空气热舒适度仪测量PMV/PPD的方法。
(3) 根据有关热舒适评价问卷表回答相关问题,并对问卷进行总结归纳,对不同人群(小性别、籍贯等)对室内热舒适度做出的的不同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以分析不同人群在相同室内环境感受的热舒适度的异同。
二实验原理室内热湿环境是对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的总称。
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人们在房屋内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
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除了人们的衣着、活动强度外,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简称环境辐射)。
热舒适一般是指人们对其所处的微小气候产生的不冷不热的主观感觉,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精神的、主观的心理反映。
有专家指出,凡是有80%的人感到满意的地方就是就算达到了舒适状况。
最初人们对空调热环境进行评价时,是用传统数学方法,对热感觉各个级别间原本很模糊的边界给于精确的界定。
这样就会出现用精确数学处理热舒适反而不精确的现象。
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这是一种比以前更加科学的热舒适评判体系,但由于每个人生理上的差异及主观感觉的多样性,使得每个个体的舒适区都不尽相同,而模糊评判模型是根据群体的热感觉建立的,不能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
因此,对室内热舒适性进行评价时,发展了多种评价方法。
三实验步骤(1)设计问卷调查表(见附录):针对要调查及分析的内容,问卷包括基本的如舒适度调查和可能产生不同热舒适度的因素——性别、籍贯、室内停留时间、入室前的运动状态、据最近一次进餐的时间、着装等。
(2)选择一间容量相对较大的教室,采用空气热舒适度仪JT-IAQ,进行室内环境参数测试,测试数据包括PMV-PPD舒适指数、热压指数WBGT和有效温度ET等。
(3)随机发放50份以上问卷,涵盖不同性别、籍贯等人群。
包头住宅建筑夏季室内热舒适实地调查与分析
V 0 . 4 No. 14 3
J n 2 1 u. 02
包 头 住 宅 建 筑 夏 季 室 内热 舒 适 实 地 调查 与分 析
杨 柳 , 书兵 闫 海 燕 。 周 , ,邹 梦琳 高 璐 ,
(. 安 建筑 科 技 大学 建 筑 学 院 , 西 西 安 7 0 5 ;. 部 建 筑 科 技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 1西 陕 1052西 筹 ; 3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建 筑 与 艺 术 设计 学 院 , 南 焦 作 4 4 O ) . 河 50 0
1 气 候 特 征
包头 市位 于 内蒙 古 自治 区 , 东经 1 95 1 12 北 纬 4 。0 ~4 。O. 市位 于我 国热 工分 区 的 0 。0~ 1 。5 、 12 24 该
严寒 地 区 , 春季 多风 , 夏季 凉爽 . 根据 1 7 —2 O 9 1 O O年 的气象数 据统 计 , 里年 均气 温 7 2℃ , 这 . 年平 均相 对 湿度 5 , 2 7月 份最 热 , 平均 气 温为 2 3℃ , 端最 高温度 为 3 . 极 9 2℃.
从 1 9 年 之后 , 98 开始 了大 规模 的现场 调研 , 研究 对象 主要 是 自然 通 风建 筑 . 国 内有 学 者 指 出 , 适 是 在 舒
一
种动态 的过 程[ , 开始 了一 系列 动态热 舒适 的研究 , 得 了一些成 果. 4并 ] 取
人 的热适应 使得 在某 一环境 下人 体 即使感 到不舒 适 , 过对 环 境参 数 的技 术 调 节及 个 人 的适 应 性 经 调整 , 能达 到舒 适 . 也 有研究 表 明 , 过适应 性调 整 , 们在 室 内可接受 温度 范 围可 以达到 1 ~3 通 人 7 1℃[ . 5 ] 因此 , 研究 各个 地 区的人体 热适 应对 于采 暖空 调房 间的设 计参数 取值 有着 很大 的贡献 , 能有效 地减 少 并
2室内热舒适环境测试实验
实验二室内热舒适环境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空气热舒适度仪测量PMV/PPD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室内热湿环境是对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的总称。
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人们在房屋内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
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除了人们的衣着、活动强度外,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简称环境辐射)。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测试前,首先对本次试验涉及的仪器气热舒适度仪JT-IAQ进行熟悉,了解仪器的简单操作,直到能正常进行试验测试,具体操作见仪器说明书。
(2)布置测点在试验选定的房间中,按照布置原则对釆样点进行布置.采样点的布置原则如下:1) 现场检测釆样时,釆样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
5m。
2)现场釆样时,釆样点应距室内地面高度0。
8-1.5m.3)釆样点应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3)仪器连接及校正打开试验仪器,按照操作说明,将需要连接的仪器进行连接,并对仪器进行校正。
(4)采样测试釆样测试分为两部分。
1)在房间封闭状态下,将仪器拨到釆样档位,进行测试。
一次测试结束,记录测试时间,并重复步骤(3)-(4),以达到4次测试次数要求。
对房间进行通风,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后,重复步骤(3)—(4),对PMV—PPD舒适指数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及测试时间。
2) 数据传输测试结束把试验仪器与计算机连接,将测试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整理.3)关闭仪器整个试验测试结束,将仪器关闭,放在适当位置。
四、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1)实验环境以空调综合实验室的人工环境室为实验对象。
(2)封闭室内环境测试选取室内的测量点,测试其PMV—PPD舒适指数,共测试4次,原始数据记录在表1。
表1 房间封闭状态下原始数据(3)通风状态下的室内环境测试开启人工环境室的空调,设定下表的6种工况进行对比测试,分别记录四次的原始数据,见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课时 间 多数 学生 集 中位于 课 桌与 实训 工作 台之 间的 2个 长条 形 区域 .出于 节 能环保 目的 , 空 调温 度 设定 不能低 于 2 0℃ , 但 是 学生反 映 室 内 冷热 不均 影响 学 习 ;若 将 空调温 度 下调 为 1 6℃ , 则部 分学 生 又反 映太冷 以致 无法 忍 受 .
状 况进 行 了学 生感 受 主观 调查 、现 场 测量 与 计算
机 仿 真分 析 ,为 教学 实训 设备 、人 员及 空调 装置 的优 化 布局 ,空调 的合 理使 用 , 以及 室 内学生 人 数 的合 理安 排 提供 研 究依据 ,对实 训 室 的设计 模 式进 行 探讨 . 在 此 分析 基础 上 实现 优化 教 学环 境 ,
度
/ ' C
A2
B2
A3 B3
3 3 . 0
3 30
.
2 9 . 6
29. 6 3 O. 4 2 9. 8
2 7 . 1
2 7. 4 2 8. 1 2 7. 5
2 4 . 6
2 5. 1 2 5. 7 2 5. 4
3 3. 0 3 3. 2
中图分 类号 :X8 ;T U8 3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0 3 1 8( 2 0 1 3 )0 5 — 0 0 1 5 - 0 6
实 训室 是集 中学 习的场 所 ,不 合 理 的热环 境 不仅 对 师生 产 生不 适反 应 ,影 响学 习与教 学 ,而 且 有 可 能形 成 安全 隐患 . 与普通 的 多媒体教 室相 比,实训 室在 结 构 、布 局和 设 备配 置 上具 有特 殊 性 . 以深圳 职业 技 术学 院 工业 中心 液压 传 动技 术 实 训室 为例 ,实训 室建 筑 面积 9 9 m ,南 北 向呈 长方 形 ,配 备有 1 0台液压 实训 工作 台, 1 2台配 置 电脑 的课 桌 , 以及其 它 教学 实训 装置 .该实 训 室使 用 率较 高 ,每 次实 训 教学 人数 平均 约 4 0人/ 次 ,夏 季在 开放 门窗 的情 况下 ,室 内温 度均 高 于 3 O ℃ ,上课 时 需要 开启 空调 .开 启 空调 后经 常 出 现室 内温度 分布 不 均 的情况 ,一部 分学 生反 映 太
2 0 1 3年 第 5期
深 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NO. 5 , 2 01 3
夏 季实训室室 内热环境 分析
陈革 维
( 深 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机 电工 程 学 院 ,广 东 深 圳 5 1 8 0 5 5 )
摘
要 :结合 高等职 业技 术院校 实训教 学 ,根据 现场测量与计算机仿真分析 ,对 实训 室夏季 室内温度分布
内结构 布局 如 图 1 所示.
目前 我 国高 等 院校 实验 室管 理 方面 的研 究 工 作 己很受 重视 【 l 之 】 ,实 训室 作 为实 践教 学场 所 ,针
对 性 研 究特别 有 意义 .华 南 地 区夏季 气候 炎 热 ,
人 体在 空 调房 间和 自然通 风房 间中 的热舒 适 反应 存 在 差别 J ,本 文对 夏 季 实 训室 的 室 内温度 分布
状况进行 了研 究,结 果显 示温度 分布状况不均 匀,存 在分散的小面积低温 区域和 大的温度梯度 .研 究为实训 室
室 内实训设备 、人 员与 空调装 置的合理布局提供 了依据 ,有助 于实现优化教 学环境 ,降低能源消耗 ,避免 炎热
天 气可 能造 成 的 安全 隐患 . 关 键 词 :实训 室 ; 室 内温 度 ;热 环 境
C0 Al
表 2 工 作 台温 度 ( ℃) 测量 时f  ̄ / mi n
0 40 1 00 2 00
3 2 . 9 3 3 . 0
2 8 . 9 2 8 . 8
2 6 . 1 2 5 . 9
2 3 . 8 2 3 . 1
1 . 2 室 内温度 测 量
热 ,而 另一 部分 学 生反 映太 冷 ,对 教学 造成 较 大 的干 扰 .
降低 能源 消耗 与浪 费 ,避免 炎热 天气 对实 践教 学及
学生 可 能造成 的安 全 隐患 .
1 室 内温度分布 测量
1 . 1 实训 室布 局
液 压 传 动 技 术 实 训 室 室 内 结 构 为 长 方 形
图1 实训 室 室 内结 构 布局 图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1 8 作者简介 :陈革维 ( 1 9 6 9) ,男,四川绵阳人 ,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 向:机电一体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 ( C A E) .
h t t p: / / x b . s z p t . e d u . c n 一1 5-
根据 学 生 主 观 感 受 ,在 2个 条 形 区 域 ( 长 度 约为 9 m,分 别 标 注 为 A、 B)的 桌 面 高 度
(0 . 7 5 m) ,按 面 向讲桌 的前 、中、后 位置 ( 分别
温
B1
3 2 . 9
2 9 . 1
2 6 . 5
2 4 3
配置 电脑 的课 桌两 列相 对布 置于 实训 室 中间 ;2 台 吊顶落 地 式房 间空 调机 安装 于实 训室 前部讲 桌 后上
方 的天花 板上 .单 台空调 机制 冷量 7 1 0 0 W, 循环 风 量1 3 0 0 m / h , 出风 口距离 地面 约 2 . 9 I I 1 .实训 室室
( 1 4 . 6 mx 6 m ̄ 3 m) ,室 内面积 8 7 . 6 m ,空 间容积
2 6 2 . 8 m . 液 压实 训工 作 台单 台: 1 . 5 mx 0 . 8 mx 1 . 8 m, 沿实 训室 长度 方 向靠墙 布置 , 两侧 对称 分布 各 5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