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之前,我们去参加过一些“生本”教育的教学研究,

并听了一些课,觉得“生本”教育其实和我们之前的所做的林老师线性主干循环”教学模式有非常大的功同点,在“生本”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其实在“非线性”教学模式中也是以学生为本,不过两个不同的地方,前者注重学生在课外的活动,需要学生在上课之前做一些准备工作,然后小组进行合作,自己探讨,总结所学的内容,而后者就是注重在课堂上的学习,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知识掌握了,回家就不用在去做大量的作业了。

我们之前在教学的时候,做的是林老师的“非线性”模式,不

过我们不怎么干放手学生去学习,一般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学习的,小组活动也展开的不是很多,(当然也有学生的一些原因),所以所谓非线性的结果就是做题,我们在处理试卷的时候就在试卷里出现了大量的题目,老师很希望学生见到所有的题,总是怕有的学生吃不饱,总想学生见到所有的题型,把自己所知道都塞给学生,所以就出现了,学生不能当堂完成试卷,老师也不能及时的去批改,在听了“生本”教学的模式下的课之后,我觉得学生其实也可以自己去理解,去探索知识,每个学生其实都是很优秀的,为什么我们不放手学生去学呢?

在这中情况下我就来了这堂课,在最开始还是不想变化太大就

希望学生去回顾旧的知识:

温故知新—计算

(2) (+9) +(+5) (3)(-8)+ (-4)

1 1 1 (4)(+9)+(-5) (5)(-5 -)+(-3 -) (6)(-)+ (+0.25)

2

2

4

回顾完旧知识之后,利用我们学生最熟悉的温度设计几道练习 题:

新课引入一填空:

在做这几道题的时候, 发现,让学生先在小组讨论, 在这里2班的同学就反映很积

极,加上后面有老师听课,他们都想表 现自己,做题,回答问题都是很积极的,有的同学就由于自己温习过, 就得到了,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也就是把归纳部分都得到了。

上面几道题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发现的知识去做一做, 上完课 之后我觉得其实这个可以放在总结的后面,让学生应用,因为前面我 们的探讨中,很多学生都明白了有理数减法的法则, 有几个小组都的 到了法则,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让他们放手去练。 所以我决定后面的 教学应该改成这样: 归纳: 有理

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 例计算:

被减数变相反数 减号变加号

(2)7.3

— (-6.8)=7.3 ____ ( _____ )=14.1 .

(1) -7+3 (1)温度8C 比3C 高 ______ C 列式: ⑵温度8C 比-3C 高 ________ C 列式: (3)温度3 C 比-8 C 高 _____ C 列式: (4)温度-3 C 比-8 C 高 _____ C

列式:

我不去给学生结论,让学生在作题的过程 对过答案,然后站起来来讲他们的发现,

这个数的

(1)

(-32)-(+5) 73(-6.8) (-2)-(-25)

12-21

解:

减号变加号

(1)(-32)

- (+5)=( )+ ( )=

3

被减数变相反数

⑶(-2)-(-25)= (4)12-21 =

例题部分其实很多学生都可以完全做对,有个别同学出现问题

之后,都可以在小组里解决,在这里主要是让学生形成一个规范,算 减法的时候,可以上学生先变减为加,因为学生虽然理解,但是计算 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出错的。

所以,在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讨论完之后,做了下面的工作, 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 请你出两道有理数减法计算题考考自己的同桌:

在把下面这道题当成减法的应用:

做一做:

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 8848米和-155米,请 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应用之后就是练习,在练习中,还是根据林老师的教学方法,对 最基础的进行训练,所以基础训练和综合要求全班的同学通过, 并在 巡堂中给学生做现场解答,关注几个基础较差的同学。 基础训练:

1.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

2.计算:

解:原式=

综合训练:

1.计算:

解:原式=

是+ 4.2米,B 、C 两点的高度分别是—15.6米与―

为了让有能力的学生,能又所收获,就安排了, 一下的一些题,就是下节课才有可能穴学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探究,

[

(5)『 -(-1.8)

(6)

4.3- 3

丿 1 5

丿

1 4

⑷ 2

-(-3

1

(8) r 1、r 1 —

「2

1 6丿1

1、

-I

2

丿

(1) (+2)-(-3)=(-2)+( (2) 0-(-4)=0 +() (3) (-6)-3=(-6)+(

(4) 1-(+39) =1 +()

(1) (+3)-(-2)

(2) (-1)-(+2) (3) 0-(-3)

⑷(-14)-(+15) (5) (-14)-(-16) (6) (+12)-(-9) (7)12-(+17) (8) 0-(+52) (9) 1-5

(10) (-23)-(-12)

(11)108-(-11)

(12) (-1.3)-2.6

(1) 4.8-(+2.3)

(2) (-1.24)-(+4.76) (3) (-3.28)-1

2.某一矿井的示意图如右:以地面为准

A 点的高度

30.5米。A 点比B 点高多少?比C 点呢?

A

B

去看怎么样去解。 拓展训练:

1 计算:

解:原式 =

(4)(3-5)-(6-10)

已知 a =- 7, b = — 4, c = 6,求 a-b-c 的值

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实例, 学生听课轻松, 课堂活跃, 绝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 然后 通过生活中和之前讲正负数学习中利用的温度问题来让学生寻 找减法的法则, 提高了数学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老师讲解及和学 生共同讨论问题用很短的时间分钟,留有学生较多的练习时间,

学生的自主学习, 结合了生本和非线性的教学模式,改变

了不

敢放手的的教学, 把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 在这节课基本上完成 了教学任务,有

80%以上的学生达到了教学目标。

(1) [(-4)-(+7)]-(-5)

(2) 3-[(-3)-12]

(3) 8-(9-10) 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