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一个人

写好一个人
写好一个人

《小学作文能力训练》第六讲《写好一个人》宁老师,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最主要应抓住些什么呢?

乙:最主要的,我觉得有三点。第一,通过观察,认识这个人的主要特点。第二,想想,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这个人的哪些方面,譬如,衣着打扮,生活习惯,举趣爱好,环境布置,特别是有关的事情。事总是人做的,人离不开事,人的特点都体现在他所做的事情中,因此,要写好一个人,必须选取一两件最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典型事情来写。第三,对这典型事情的重点部分要写具体,特别是要具体形象地写出这件事中,这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甲:宁老师说得很好,写好一个人,必须抓住特点;人与事相联,要写出特点,一定要选写典型事情;写事一定要抓住重点,具体写人是怎么做的,突出人的特点。宁老师说的这三点,抓的很准。

乙: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到底怎样指导,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几点,并且掌握、运用以形成能力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好好研究,探索。

甲:孙老师上课感情充沛,谜语导入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很不错,从这一段能使人受到些什么启发呢?你们哪位说说。

丙:一上课,孙老师,让学生猜谜,学生异口同声一语道破谜底。孙老师抓住“一猜就中”的原因,点明写人就是要抓住特点。紧接着提示了本课学习任务,指出“每人都与众不同”,写人就是要抓住人的特点,把与其它不同的地方写出来,使同学思绪集中,学习目标明确,

丁:在这部分,孙老师主要采取“借助例文,引导学生从读中领悟”的方法。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他用一串层层推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谁?”“写了什么特点?”“达到什么程度?”“通过哪件事表现的?”“对哪一部分印象深刻?”“什么地方特别深刻?”议到重点处,他感情激荡,绘声绘色,使文章中的人物给学生留下极深印象,使学生强烈地感到写人的文章就要这样写。最后,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自然从例文中归纳出要写好人所必须注意的问题,宁老师先前说的那几点,在这节课上孩子们自己从读中、议中悟到了。

乙:孙老师这样安排具有心理学的意义,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一篇成功的写人的好文章,本身就在告

诉应怎么写人,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模仿”是种无形的老师,在这节课上,孙老师充分利用范文作用,是符合并能满足学生模仿心理需要的。

甲:你们说得都很好,学生从例文中悟到了怎写人的方法,例文又为学生怎样写人提供了具体的“模仿”的范例。孙老师这一步教学对孩子们学会怎样写人确实很有指导作用。

下面我们谈谈怎样具体指导孩子模仿范文,灵活地运用从范文中引出的方法练习写人。

乙:相对于引导学生从谈中领悟方法来说,这一步,是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对提高学生写好一个人,更有实际意义。

丁:我觉得孙老师这样做,对孩子们学习怎样写好一个人来说真是有实际意义,怎么写人,再也不是一些静直的知识了,也不仅仅是蕴藏在好文章里的方法了。在老师和那位叫王祖成的小男孩的一系列对话中,“怎么写人”被生动地展现在每个同学面前。孙老师的提问,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清清楚楚。王祖成回忆得越来越清晰,紧紧抓住王博硕的特点,说得越来越具体,王博硕的特点越来越鲜明,突出。

丙:孙老师抓住典型、现场当众具体指导,对到底怎样思考、才能写好一个人,全班同学看得见,摸得着,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活的范例。不仅如此,孙老师这又引导孩子们回忆、总结老师是怎样帮助王祖成同学说具体的,从而得出怎样使自己写具体的方法:要想清楚“当时是怎么做的?”“说了什么?”“什么表情?”

丁:我还觉得,王祖成这个典型,是孙老师在教学实际中,根据训练需要,随机捕捉,即时确定的,王祖成说的是同学中的事,非常真实,对全班学生来说具有特别的实际意义。孙老师的这种教学机智、临时指导的能力,真令人敬佩。

乙:说到王祖成这个小典型,孙老师有一个做法,我觉得也很值得我们注意,孙老师在教学中,不但着力引导王祖成学习写人,给全班同学示范,而且也注意到王祖成同学举的这个事例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因此,在这一个教学环节结

束时,他针对王祖成说的情况及时对王祖成予以正面引导。这种把教学生写人与教学生做人紧紧相连,寓德育于作文训练的做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甲:对!在刚才这段录像中,我们也可看到,为了让学生主动投入练习写人的作文实践,孙老师还着力于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为此,他采用了一出乎学生意料的方法——心理试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他报的“词”又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由熟悉的人构成的人群,在这一个群中,孩子们都有极为熟悉的人,都有丰富的记忆材料。因此,当他一报出某一个词,这个词就成了一个触发孩子情感记忆的诱因,拔动孩子的心弦,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引起了倾吐的欲望,练习写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让我们再看一段他在运用典型现场指导后的教学实况。

乙:写人的本领要在主动积极投入练习写人的实践里才能逐步形成,不断发展,孩子们学习掌握写人的方法,又能主动投入习作运用实践,他们写人能力的提高,是可能想见的了。

甲:宁老师说的对,愿我们大家都能向孙老师学习,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

甲:小学生作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有条理地写出来,是少年儿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无认是写景、写物、写人还是写事,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对这些事物的情感,是爱还是恨,是褒还是贬,是喜还是忧,是赞成还是反对,是放还是忧虑……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而不是空喊口号,或虚情假意,或无痛呻吟,矫柔做作。写出来的作文才富有感染力。

乙:好啊,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特别是高年级小学生在写一件事时,往往对事情经过能写清楚,可是,怎样在叙事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人就力不从心了,到底怎样帮助孩子们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呢?这确实是许多青年教师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甲:那我们就着重谈谈怎样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吧。我觉得我们老师首先要弄清楚,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应该学会哪些方法,小朱,我记得,你前些时候上的一节课训练点就是这个问题吧?

乙:在这节课上,小朱老师总结得很清楚,我们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写一件事,表达真情实感,就是要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注意写清楚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体现当时的情感的主要神态,行为动作。”

丙:这些方法,不少学生也了解,可就是作文文时写不好,我们一些青年教师也讲给学生听,可效果也不理想。

甲:问题正在这里,知道了这些知识,不等于会运用这些知识,作文不是单纯的知识课,我们在作文课必须注重作文能力的训练,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训练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作文知识,运用知识发展作文能力。

乙:从指导学生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来说,这个训练过程的起始点应该在学生生活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出训练的要求和具体的内容,把学生带入训练的过程,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实感。

丙:朱老师从学生生活中选取了一种几乎人人都有过的经历,引导孩子们回忆当时的感受和做法。这就使全班同学很快就投入到学习写真事,抒真情的训练之中,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话要说,真不错。

丁:为了培养学生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我想在课堂中以一篇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引导全班学习,讨论,从中领悟方法、学习方法。课堂上这段导语的设计也是为了能以学生的生活出发,自然地引出“范文”,并且,想调动大家的生活经验,为理解、学习例文,以例文中领悟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做些心理准备。

甲:从读别人写的好文章中来领悟表达方法,的确是培养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读前先作些铺垫,做好准备,很有道理。

乙:学习“范文”,可以让学生从范文中领悟方法,道理,也能为学生的作文提供某种“范式”,在作文课上,我们应根据儿童模仿心理的需要,设法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这一方面,小朱的课安排也很有新意,她根据例文的内容制成录像,教学生分两步进行灵活、巧妙地使用录像手段,第一步,仅放画面,不出声音,让学生观看,观看后讨论。第二步,让学生看录像、听范文,然后讨论,小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情感的?丙:小朱,你为什么第一遍不播放声音呢?

丁:主要是两个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行为动作弄清自己所写的事件,为理解理解例文为什么那么写做准备;2.发展学生观摩能力,注意体会人复杂的情感变化与人种种神态与动作之间的关系。为达到这两个目的,我进行提问、组织、观看和讨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