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微格教学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教学方法

教师讲课、点拨、引导、启发与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归纳相结合,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相统一。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古希腊的哲学家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请同学们议论并说明这一句话反映了什么道理?(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出新课。)

这句话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多媒体显示:

地球演化的历程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图表中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植物和动物的进化,都经历了一个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变化发展过程。这些事实说明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l)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请同学们从社会形态和生产工具的变化两个角度,来说明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石器到自动化、电子化等发展过程,每一步都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每一步都留下了人类发展的脚印。因此。人类社会也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变化发展的。

(2)人类社会也是变化发展的

刚才我们分析了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变化发展的,那么人的认识又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从每个人来说,在儿童时代只认识自己的亲人,只看见周围的一些表面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学习和实践,知识面在不断扩大,对事物的看法也越来越深入。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它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内装18000

个电子管,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的机电式计算机快1000倍。

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ENIAC和EDSAC 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说明了从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电子计算机以越来越迅猛的势头发展着,电子计算机有其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同时也说明认识的提高,观念的更新,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建国以后,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提高的。由此可见,人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3)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总之,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提问:什么是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有没有区别?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不是一个事物简单的重复、反复循环、原地打圈?(引起学生思维,起质疑作用。)

2.发展的含义: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发展固然是运动和变化,但不能把任何运动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因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有多种多样的,有前进的、有后退的、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有由旧到新的、也有由新到旧的、还有简单的重复等等。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的重复和反复循环,也不是倒退下降的变化,而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都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 把握发展概念要注意的问题

(1) 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才有助于划清发展与变化、运动之间的界限,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因此,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成为本课的重点。

要理解发展的实质,就要与运动、变化相比较。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是发展。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表明事物趋向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才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

请同学们比较运动、变化、发展三个哲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后就会比较清楚了。)

三个概念的联系或者说三个概念的共同点是: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的和僵化的。三个概念的区别是:运动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变化则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又都没有表达、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的趋势,也没有直接表达和规定事物的总体性质;而发展这种运动和变化,是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既然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必须掌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2)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实际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有些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学生难以把握。所以,它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的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新旧事物。因为,一般来讲,新事物可能是后出现,但不能说凡是后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从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来看,新事物要比旧事物力量更强大,发展速度更快,更加完善和成熟,但新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和不完善的,而旧事物反而显示出强大的特点;新事物的名称固然是新的,但旧事物有时也打着新的名称和旗号来欺世盗名,而其本质仍是旧事物。总之,不能从表面形式上去识别新旧事物。

另外,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并且会随着具体的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事物处于产生、发展的阶段,可能是新事物;、到了灭亡阶段,就成了旧事物。因此,绝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旧事物。请同学们分析以下的这些事物的变化,鉴别是不是发展?(如:邓小平理论;中国农村劳动力以空前规模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生产及多种经营转移;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西方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邪教势力猖獗;原北京市市长陈希同成为阶下囚;农业生产中培育优良品种等。)

(在此基础上引出新事物的概念)

第一,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学生举例。)

第二,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第三,判别新旧事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试举例说明。(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通过举例更好地掌握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

(教师归纳。)

一是有人常常简单地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但不等于说,凡是后来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如果不符合客观规律,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就不是新事物。比如:“毛孩”的返祖现象,就是违反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因此不是新事物。又如: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就是违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也不是新事物。再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曾出现的主张“全盘西化”的所谓新观点,还有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所谓“新思维”等,都由于其本质内容已经失去了必然性,所以也不是什么新事物。又如;“法轮功”是反党、反政府、反科学、反人民的歪理学说,根本不是什么新事物。

二是有人喜欢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最终会发展强大、成熟和完善。比如目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理论,如:“三个代表”、“一国两制”;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国有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股份制等;加快城镇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金融市场、人才市场、再就业市场等的建立。由于符合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它能推动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尽管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已经显示了其蓬蓬勃勃的生命力,推动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