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教案(14分钟)

合集下载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微格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微格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

2.能力目标:通过微格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微格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合作氛围的营造。

2.对课文重点难点的解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并留下合适的微格。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四、教学过程:步骤活动安排方法时间1.导入1.播放一段与本课相关的音频多媒体播放5分钟2.教师出示一篇短文,提出问题提问2.提出问题及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提问、讨论10分钟分析课文2.学生分享分析结果3.讲解课文的1.教师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及难点讲解15分钟重点知识2.学生进行笔记记录4.进行微格1.教师提供微格分析表格分组活动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微格记录及表达设计微格表格并进行微格填写5.课堂展示及1.学生展示作业,与班级讨论及分享微格思考综合与交流15分钟总结6.作业布置及1.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布置作业5分钟课后反思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微格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激发思维,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但是,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需要控制好教学的进度,确保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

另外,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也要合理安排,以便落实学生的学习成果。

此外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通过实例分析、游戏活动等,提供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微格实训教案

微格实训教案

微格实训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特定知识点或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核心知识点或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部分。

三、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资料、教具等。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内容啊。

生:老师,是什么呀?
师:就是[具体内容]。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基本概念哦。

(讲解概念)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生:好像有点懂了。

师:那好,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

(举例说明)谁来说说这个例子体现了什么呀?
生:(学生回答)
师:对,非常棒!那现在大家来试着做一下这道题。

(布置练习)
生:(学生做题)
师:都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

(讲解答案)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多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微格教学教案(10 分钟)

微格教学教案(10 分钟)

微格教学教案(10 分钟)
一、课程主题及目标:
主题:微格教学
目标:
1. 了解微格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概念;
2. 掌握基本的微格教学思想和方法;
3. 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微格教学方法。

二、课程内容:
1. 什么是微格教学?
三、课程设计和实施:
1. 热身(1 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微格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对微格教学进行概括性介绍,提出微格教学的核心概念,如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个性化学习等,并解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教师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微格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如学生主动性、互
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等。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微格教学方法,例如在小组中讨论问题,共同完成
任务等,强调个性化学习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微格教学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重实际操作,掌
握微格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四、课程评估:
本节课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学生回答提问的能力;
2. 学生对微格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微格教学教案(精选

微格教学教案(精选

微格教学教案(精选教案名称:小学数学《分数的加减法》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加减法》详细内容: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2. 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水果盘,里面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学生如何计算苹果和香蕉的总数。

引导学生思考并用分数表示。

2. 例题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如1/4 + 1/6,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解释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加减法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2/5的苹果,小红有3/4的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苹果?”让学生独立解决。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分数的加减法”板书内容:1.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2. 实际意义: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1/4 + 1/6(2)3/5 1/3(3)2/7 + 2/7答案:(1)1/4 + 1/6 = 5/12(2)3/5 1/3 = 4/15(3)2/7 + 2/7 = 4/72. 题目:解决实际问题小明有2/5的苹果,小红有3/4的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苹果?答案:小明和小红一共有17/20的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微格教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
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回顾旧知识,解决本课难点
明确作业要求。
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培养好习惯。
披萨!吃过。
欧洲南部,意大利。
马可波罗带回中国的葱油饼变成了PIZZA
学生观察画法和用到的线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复习会用到的线。
有遮挡关系
学生回忆遮挡关系的知识内容。
学生作画
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
拓展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积极性,建立和其他科目的联系。
出示课题:食物中的线
二、新课
(一)提问
1.我们学过的线?
2.还有哪些线?
3.看到麦当劳叔叔,你想到了什么美食?
对!我们可以想到这么多美食,下面老师在黑板上给大家画一个汉堡,你们仔细观察老师都用到了哪些线。
课件里出示真实的出示薯条的图片,教师在黑板示范薯条的画法。
a.饭前不吃零食;b.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吃饭前不做剧烈运动;c.吃饭时专心,不边玩边吃;d.不挑食、不偏食。
引起注意
确认
诱导
建立联系
强化
激发兴趣
交流
强化
指导方法
复习知识点
指导作业
指导评价
喜欢美食
⑴直线、曲线、折线。
⑵直线交叉线、排线、弧线等。
薯条、汉堡、鸡块、可乐等
用到了曲线、弧线、交叉线等。
用到了直线、弧线。
4.课件出示披萨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啊?吃过吗?下面我是给大家带来一首披萨歌,大家认真听,歌曲放完了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披萨歌》歌词
令人留恋好吃的拿坡里呀
美味的Pizza来自意大利(喔!妈妈咪呀!)
放眼望去没有什么能代替

微格教学法教案范例

微格教学法教案范例

微格教学法教案范例
微格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微格教学法中,教师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下面是一个微格教学法的教案范例:
主题,植物生长的过程。

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并能够合作完成相关实验和讨论。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任务,比如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过程、测量植物生长的高度等。

3. 实验,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合作讨论,小组内的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讨论彼此的发现和观察。

5.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并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和观察结论进行整理和总结。

6. 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其他小组或全班同学,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学习成果。

这样的教案范例充分体现了微格教学法的特点,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和分享来促进彼此的学习。

同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微 格 教 学 教 案

微 格 教 学 教 案
评价与小结
好的,同学是不是能熟练地对数据进行操作呢?这节课上,同学们在上课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感想呢?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对于任何新知识,我们都要有弄懂它的信心。只要我们认真的进行实践操作,我们一定能牢牢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这些知识不是用来纸上谈兵的,同学们要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那样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
演示技能
板书技能
组织技能
反馈技能
强化技能
观看老师的操作,一边识记
和老师一起回忆并大声复述出操作步骤
动手操作演练新知识,遇到问题互相讨论或者举手问老师
部分同学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感想
黑板
教师签名:
年月日节课
首先打开成绩表,选中要排序的总分一栏的所有数据,选择菜单栏里的数据中的排序选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降序这个选项,最后单击确定即可。
好的,同学们是不是还觉得有点模糊?那么现在跟老师一起大声的回忆并且复述该如何进行排序操作,老师把它板书在黑板上。
课堂实践
好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自己面前的电脑上进行对成绩表的排序工作。如果有同学忘记了,可以举手问老师,或者参考老师黑板上的板书,也可以打开作业服务器里老师已经上传的教学录像。同学们要动手仔细练习,熟练掌握这个新知识哦。
新知识讲授
导入技能
演示技能
(PPT、WORD)
观看Excel数据,思索后迅速大声说出正确的初二年段足球赛名次
观看Excel数据,并不能马上说出正确的整个初中年段足球赛名次
PPT
时间分配
教师的教学行为
(如:提问、讲行为
(预想学生回答、讨论等)


20分钟
5分钟
我们以成绩表来进行我们新知识讲授的操作演示。

初中语文微格教学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微格教学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微格教学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初中语文微格教学教案范文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微格教学方法,提高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微格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微格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

2. 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3. 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有效地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教学素材、作业布置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笔记本、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介绍微格教学方法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微格教学对语文学习的意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微格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

2. 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微格教学方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微格教学实践操作。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语文知识点或文章,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和总结。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代表展示他们的微格教学成果。

2. 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拓展微格教学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微格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微格教学方法进行语文作文的写作训练。

2. 学生可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微格教学教案(14分钟)
设计者: 林晓凡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科目: 信息技术 课题: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函数的应用
主要的教学技能: 综合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EXCEL软件上函数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函数进行数据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从类到个例,使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函数类型,学会函数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表格信息的运用的巨大魅力
教学重点: 函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 函数的使用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学习行

教学技能

30`` 40`` 90` 导入 复习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表格信息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就包括PPT上面的三个内容。上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表格建立与美化,这次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部分的内容。 好,在学习之前,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次课所学的内容: 跨列居中对齐 如何添加表格边框 有规律性数据的输入 填充柄的使用技巧 数据在单元格中的对齐等等 在座的同学先相互讨论下如何计算表格中的平均分与总分运用到EXCEL的什么功能呢? 对啦,同学知道什么是函数吗?我们在初级中学的时候也学过函数,今天啊,老师将向大家更深入地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一起理解下EXCEL的概念: Excel中所提的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它观看图片 回顾知识 函数的调用 导入技能

演示技能
(PPT)

提问技能
板书技能
(函数概念)
2

90`` 2` 2` 函数概念 们使用一些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用户可以直接用它们对某个区域内的数值进行一系列运算,如分析和处理日期值和时间值、确定贷款的支付额、确定单元格中的数据类型、计算平均值、排序显示和运算文本数据等等。 我知道我们在数学中函数都有表达式,那在EXCEL中也有它规定的语法结构: 语法结构:函数名(数据区域) 例如:SUM(number1,number2,......) Countif ( A1:B5,”>60”) Average(numeber1,number2,……) 其实呀,我EXCEL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中,我们不是直接运用函数达到的,而是通过使用公式达到的。公式其实就是单个或多个函数的结合运用。 以公式“=SUM(E1:H1)*A1+26”为例,它要以等号“=”开始,其内部可以包括函数、引用、运算符和常量。上式中的“SUM(E1:H1)”是函数,“A1”则是对单元格A1的引用(使用其中存储的数据),“26”则是常量,“*”和“+”则是算术运算符(另外还有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 下面老师将以average()函数为例,演示求平均分的过程,请大家细心观察。 首先我们选中存放平均结果的单元格,然后单击“=”(编辑公式),找函数(单击“三角形”形状按钮。或者直接输入函数名,输入数据分析的范围,最后按CTRL+回车键完成操作。求出了第一个平均分之后,我们不需要每一个都计算一次平均分。我们可以利用填充柄来填充。填充柄的功能就像上一次课我们所学习到的WORD里面的格式刷。大家注意老师的操作。我们把鼠标移到第一个总分的右下角,当鼠标变成“十”字型也就是填充柄的时候我们就按住鼠标往下拉。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数据已经自动计算出来了。 下面老师把表格广播给大家,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试试以同样的方法来完成sum()过程运算过程,刚刚老师下面转了一圈,发现大家对这个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好的。 回答 听讲、 操作 听讲、 操作 听讲、 操作 听讲、 操作 讲解技能 板书技能 [语法结构:2.函数名(数据区域)] 讲解技能
板书节能
(3.函数与公式)

演示技能
板书技能
[4.运用举例:
average(),sum(),
countif()的运用]
3

90`` 函数与公式 平均数函数 好! 大家做得都很熟练,结合老师的讲解以及你们自身的练习,现在让我们共同总结下函数的应用的一般步骤。 函数的步骤: ①选中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②单击“=”(编辑公式) ③找函数(单击“三角形”形状按钮。或者直接输入函数名 ④选范围 ⑤CTRL+回车键 下面给同学的5分钟的时间去实际操练下其他方面的函数——countif()函数。大家做得都很好。 我们可以看还有很多的其他函数:会计方面的、统计方面的、数学方面的----,这些函数的使用都是遵循这样的一般步骤,虽然很多的函数你现
在还不知道,但是随着你们的知识增加,你们自
然也就会使用。现在让我们一起总结下我们所学
的内容:

❖ 函数的概念以及语法结构
❖ 函数与公式
❖ Average()、sum()、cuuntif()三种函
数列举
❖ 函数种类
❖ 其他函数的运用的一般步骤

听讲、 操作 讲解技能 板书技能 (5.函数应用的
一般步骤)
4
sum()

一般
步骤
5

总结
板书设计(含PPT板书):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学习的内容
表格的建立与美化

表格数据的分析与计算
图表的选择与运用

表格的建立与美化
❖标题如何跨列居中对齐(选中→格式菜单→对齐选项卡→
合并单元格)

❖表格边框如何添加,分为内外一致、内外不一致、式样、
色彩等(选中→格式菜单→边框选项卡)

❖有规律性数据的输入
❖填充柄的使用技巧
❖数据在单元格中的对齐、小数点的保留位数等等

482.568.969.470.870.161.173.468.8平均分
5048456646872817910
533738984964756889
517827581847775438

514648464758181657

448685557865974496
481594581785681815
425439146466757754
492846776585486673
444578468496268562
467754887613675851
总成绩历史地理政治生物英语语文数学学号
成绩统计分析表
表格数据的分析与计算
6

函数的概念
❖Excel中所提的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它们使用一些称为
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用户可以直接用它
们对某个区域内的数值进行一系列运算,如分析和处理日期值和时
间值、确定贷款的支付额、确定单元格中的数据类型、计算平均
值、排序显示和运算文本数据等等。

❖语法结构:函数名(数据区域)
例如:SUM(number1,number2,......)
Countif ( A1:B5,”>60”)
Average(numeber1,number2,……)

函数与公式
❖公式是单个或多个函数的结合运用
❖以公式“=SUM(E1:H1)*A1+26”为例,它要以等号“=”开始,其
内部可以包括函数、引用、运算符和常量。上式中的
“SUM(E1:H1)”是函数,“A1”则是对单元格A1的引用(使用其
中存储的数据),“26”则是常量,“*”和“+”则是算术运算符
(另外还有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

函数的种类:一共有11类:
❖数据库函数
❖日期与时间函数
❖工程函数
❖财务函数
❖信息函数
❖逻辑函数
❖查询和引用函数
❖数学和三角函数
❖统计函数
❖文本函数以及用户自定义函数

函数运用的一般步骤
①选中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②单击“=”(编辑公式)
③找函数(单击“三角形”形状按钮。或者直接输入函数名)
④选范围
⑤CTRL+回车键

小结
❖函数的概念以及语法结构
❖函数与公式
❖Average()、sum()、cuuntif()三种函数列举
❖函数种类
❖其他函数的运用的一般步骤

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语法结构
3.函数与公式
4.函数应用列举
5.函数的运用的一般步骤

教学效果分析
自我评价:

教师、小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