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之价值观分析

价值观是文化中的最深层次,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在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准则,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因此,每一个社会和国家都在使用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在餐桌礼仪中人们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各个国家的价值观的一个缩影,是在各自不同的价值观的指引下采取的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如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礼仪之邦”,并强调“孝”、“忠”的国度里,体现出集体主义价值观。在餐桌上就餐的时候,人们点好了菜以后,从座次就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中国人强调尊老爱幼,因此,座位的摆放很有规律,座位不仅有上下等级之分,而且还有具体的座位排序。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个人主义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之间实行的是各自的价值,体现的是每个人的个体力量。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的哲学思想中,倾向于侧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一个人若达不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天命,而是自己懒惰,缺乏斗争的精神。通过在就餐时候的分餐制就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吃自己餐具里的东西,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不会出现在中国可能出现自己勉强吃主人夹的菜肴。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之思维分析

中国人的思维更多的是综合的、整体性的。具有感性的直觉的思维传统,同时又具有中国式的中庸思维。这种思想的实质是要调和甚至是取消用极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短于逻辑分析。朴素的整体观念和求统一的思维方式,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宏观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西方国家则强调分析的、局部的逻辑推理思维,并强调事物的自身特性,以科学为思维的标准,这种思维模式在现实世界在呈现出多维性。同时在西方国家,始终把个人的价值放在重要的位置,突出个人主义至上的原则。

再以餐具筷子和刀叉为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筷子作为一种文化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分析筷子我们不难发现筷子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运用的是以中指的关节作为支点的杠杆原理,通过食指控制筷子的运行,在协同中完成整个的吃饭过程。可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吃饭过程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民族心理和集体主义的国家理念。而西方国家体现的是,在工业社会中的现代文明的折射,刀叉在运用的过程中反映的是分析哲学的思维。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用刀进行切,然后用叉将其夹住,最后才是送到口中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可以分析出,西方国家的思维是在结构中建立自己的逻辑起点,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每个独立的工具所承担的是各自独立的责任,完成的是分别的任务。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之文化分析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儒、道、佛家中都有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主要强调“仁、义、礼、智、信”;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净无为”;佛家则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圆融无碍”。而西方国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宣扬个人的力量,看重个人的价值,注重个人主义。其宗教信仰主要是

基督教,对国家中的人民的影响较大。基督教的教义信奉上帝创造了人类,并且相信基督教的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原罪,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因而,原罪说不断发展成为西方国家的原罪文化,对西方国家的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要到地狱里去受煎熬。

以餐桌礼仪中具体使用的餐具为例,中国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两者作为餐具来说,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不同,都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但是,筷子取材于大自然,造价低廉,工艺简单而直接,即使是在单个的家庭中,整个的制作工艺也可以独立完成。从筷子的使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筷子的整个使用过程是集体协同劳动,若脱离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将整个工作完成,这体现出中华民族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而刀叉是诞生于现代工业社会中,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主要的构成成分是金属。这种工具带有现代社会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功能,且未能摆脱它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攻击性。因而,餐桌礼仪是民族的一种文化认同心理的体现。

一.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如:中国,吃的形式后面蕴藏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一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有许多学者将中国人的这种特有的“民以食为天”的观念称之为“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及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注重菜的种类和数量,很少考虑饭菜的营养性。

饮食的美性追求虽然压倒了理性。

二.

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餐桌礼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反映,而生活习惯的形成又不是短时间内可得到了。它其实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延伸。所以,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也是中西传统文化差异的一个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所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餐桌礼仪也趋向文明性,科学性。两种文化间也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未来的世界里,两种文化也将不断融合,贯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