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民歌对家庭手工纺织活动的表达

合集下载

布依族山歌 布依族的山歌有什么特色

布依族山歌 布依族的山歌有什么特色

布依族山歌布依族的山歌有什么特色>细数布依族山歌特色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其蕴含浓厚民族色彩的布依山歌最为出名,布依山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常常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演唱各种悦耳动听的山歌,以表达自己的爱好和情感。

那么,你知道布依山歌有什么样的特色么?从布依山歌的结构形式、演唱方式和传统习惯来看,布依族山歌主要分为小调和大调两种形式。

小调山歌结构简单、用较低的声调和较快的速度来唱,分独唱、对唱、和唱三种格调,女性多用这种唱法。

大调是用很高的嗓音和较慢的速度表达,使相隔较远的人都能听到,其尾音较多较长,其演唱形式比较复杂,由1人领唱“头歌”和“合唱”两部分组成,曲调变化丰富,旋律奔腾豪放,一般多在比较大和庄重的场合中表现大调唱法。

布依族山歌的小调、大调艺术性很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悠扬委婉、稳中有变、清新脱俗、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增强了山歌的艺术感染力。

望谟县现有的17个乡镇161个行政村1000余个村民组中,因环境、方言、民俗的不尽相同,人们对山歌的声调表达也不一样。

桑郎镇的山歌声调是八勒调,打易镇长田村一带的声调是“马菠萝”调,地处江边的油迈瑶族乡有“沿江小调”的山歌,坎边乡则是“尤乖”调和“由阿勒”调的发源地,再加上复兴镇“小调1”和“小调2”山歌,使望谟县的布依族山歌音调显得十分丰富。

中央民族歌舞团、贵州省民族歌舞团和音乐学院等专业文艺团体和专家都曾到望谟来采风,对挖掘的山歌资源进行整理归类。

布依山歌的歌词以生产生活知识、历史知识和天文地理知识为内容,优秀的谚语、格言也是布依山歌的表现方式,布依山歌用布依语音唱出,山歌唱词为5字以上,有曲调婉转、旋律活泼自由、比喻十分巧妙、字词押韵和谐的特点,还有热情开朗,结尾使用假声唱法和颤音的方式,可用四弦琴和二胡进行伴奏,还可用木叶吹奏出美妙动听的山歌。

布依山歌在曲调、旋律、发音和唱法上的特点,是布依人思想感情及风格特色的生动体现,反映了布依人对生产生活的热爱。

浅析布依族民歌及艺术思考

浅析布依族民歌及艺术思考

浅析布依族民歌及艺术思考浅析布依族民歌及艺术思考摘要:布依族民歌的内容丰富,题材⼴泛,概括起来⼤致可分为劳动歌,情歌,酒歌,古歌,叙事歌等。

⽂章以⼀个布依族村落的所拥有的布依族民歌为参照,对布依族民歌的类型、内容,特征做⼀个简要的介绍。

不同的歌调,有着各⾃不同风格特征。

如劳动歌,节奏感强,有强烈的⽣活⽓息。

爱情歌曲调优美,婉转动听,节奏较为⾃由,充分体现了布依族青年男⼥追求幸福的爱情观。

同时,思考作为原⽣态的布依族民歌,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被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布依族民歌、分类、艺术思考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们辽阔富饶的国⼟上,居住着五⼗六个民族、中国诸多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布依族便是其中之⼀。

全国布依族总⼈⼝290多万,80%居住在贵州。

布依族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化领域⾥的⼀朵艳丽馨⾹的花朵,在布依族⽂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谈布依族⽂化,不得不说布依族民歌。

有了布依族民歌,布依族整个民族才显的庄重和厚实。

然⽽,在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前进,原⽣态的⽂化受到严重的危险,不断边缘化,有的甚⾄会消失。

因此,加强对布依族民歌的保护和开发,是作为⼀个布依族⼈的责任和使命。

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化,满⾜⼈们⽂化需求,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的现实意义。

⼀、布依族村落⾥的民歌布依族是云贵⾼原东南部的⼟著居民,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着渊源关系,唐代称为“西南夷”,新中国成⽴后,统称布依族。

⽽⾳寨,这是⾪属于贵州贵定布依族苗族⾃治县的⼀个村落,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布依族村寨。

居住着120户⼈家,整个村寨坐南朝北,青砖青⽡的房屋⼩院,布局⾃由,风格古朴,房屋最引⼈注⽬的特点,就是两头都有⼀道封⽕墙,门窗上是⽊雕的各式图案,多数⼈家建成三合院,开着⼋字门闾,门闾外⾯的⽩灰墙上⽤素描⼿法的书画点缀,显⽰着特有的远古⽂明和寓意吉祥相结合的建筑⽂化底蕴,是贵州少有的环境和民居都保留着原始⽣态风貌的布依族村寨。

【经典范文】布依族仪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经典范文】布依族仪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布依族仪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布依族是一个沉湎于仪式中的民族, 如所有的仪式都举行, 一年有将近43个仪式。

仪式是其民族精神生活的载体。

我们可以通过仪式这一窗口, 从一个侧面了解布依族的音乐。

布依族的仪式已成为保存和发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持久、牢固而又独特的形式, 是本民族普遍传承的风俗习惯的总汇, 并大大活跃和丰富了布依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彭兆荣这样看待仪式的, “它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概念, 一个学科领域的所指, 一个涂染了艺术色彩实践, 一个特定的宗教程序, 一个被规定的意识形态, 一种心理上的诉求形式, 一类生活经验的纪事习惯, 一种制度性的功能行为, 一种政治场域内的策略, 一个族群的族性认同, 一系列节日庆典的展示, 一个人生的礼仪的通过程序, 一个社会‘公共空间的表演’……”。

布依族的音乐就是在仪式这个展演的空间中得以展现。

人类早期举行的各种多样仪式活动时, 歌舞、乐器相伴随, 布依族的音乐的发生也是如此。

周国茂就这样说过“也许是有韵律的歌咏性的语言和诗与情感的微关系使先民们产生了崇拜的意识, 并将其用与巫术和祭祀仪式, 认为它能对神产生影响。

”布依族的《摩经》全部以韵文的形式出现, 适宜布摩的吟诵的方式以歌的调式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凝重的氛围。

布依族的重要器乐铜鼓是仪式中演奏的器材, 更是烙上铜鼓的信仰——神话与仪式的合一布依族日常生活的节庆仪式, 也大量使用音乐来营造喜庆的氛围。

可以说布依族的仪式与音乐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仪式中, 使用不同的音乐是布依民众不同的情感抒发, 有着实际社会功能, 也有给人以的美的感受。

张中笑、罗廷华在《贵州少数民族音乐》一文中对布依族的音乐进行分类, 他按歌曲的内容和演奏器材进行分类, 可分为民间歌曲, 乐器与器乐曲、戏曲音乐三大类。

文中阐述了仪式中的天籁之音, 人的情感来源于自然的感化。

以布依族朴素的唯物论的观点, 诠释了布依族的音乐的产生, 正是人心感于于物的结果, 不同的情感表现为不同的声音。

浅析贵州黔南布依族山歌的音乐特点——以《咕噜山歌》为例

浅析贵州黔南布依族山歌的音乐特点——以《咕噜山歌》为例

1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4经济发展、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各个土语之间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也不尽相同。

第一土语区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大多数音乐还保留有本民族鲜明的特点,这一土语区一般分为多声部民歌和单声部民歌两类,多声部中的大歌、小歌和单声部歌曲中的大、小调最有特点。

第二土语区的歌曲是按照歌词所用语言分类,用汉语演唱的叫“明歌”,用布依族演唱的叫“土歌”,他们根据歌词篇幅的长短又分为“长歌”和“短歌”两类。

“短歌”用于抒情,“长歌”用于叙事,内容为咏唱本民族的历史、神话传说等。

比较有代表性的短歌就是这个区的作品《好花红》。

第三土语区是与汉族、苗祖、彝族等民族杂居,村寨也比较分散,这就使得这个土语区的音乐文化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无论是风格还是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布依族的音乐丰富多彩,大多数都是以唱歌来叙述历史,表达爱情,传承习俗和歌唱生活,布依族音乐的音域大多都比较窄,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八度,更多的都是四、五度,而在曲调的开始处一般都用上升的音调。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布依族音乐艺术发展又更进了一大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赶秋坡、好花红艺术节等,推动了布依族音乐文化的迅速发展与交流。

(三)贵州黔南布依族山歌的类型布依族歌曲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极为广泛。

贵州黔南布依族山歌可分类为土歌、大歌、小歌等。

大歌是在比较庄重的聚会场合下唱的歌曲,其内容和题材随着特定的场合而变化,一般是在叙事、迎送宾客和祝福丰收时歌唱的题材,歌曲较长,用真桑演唱,由歌头、正歌及歌尾组成。

而小歌类歌曲其节奏多属于快节奏,布依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特点,使得布依族的民族音乐节奏旋律明快,律动感十足,成为了该民族的音乐主要特色之一。

比如《咕噜山歌》就属于布依族山歌的小歌类,该歌曲最大的特点就是里面加入了大量的衬词进去,使其音乐内容更加独特、丰富,极具民族艺术特色。

布依山歌能传唱至今,足以见证了它强大的生命力,黔南的独特地理环境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域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使布依族山歌的传承群体也呈现出传唱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永远的民歌——读《布依族民歌选》

永远的民歌——读《布依族民歌选》

只有四句 , 主要使用对唱形式。而所有的民歌都是布依
族 百姓生 活 的真实 表现 。

布 依 族 民歌 反 映 了浓 郁 的 生
店 ’ 气 恩
布依族是 中国西南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 , 主要分布
在贵州 省黔 南 、 西南 两 个 布 依 族 苗 族 自治 州 以及 云 黔 南、 四川的部分地区。布依族在元明清时代称“ 仲苗” 、
普通 的情 景再 现 。欣 赏这些 民歌 , 乎可 以等 同于 欣赏 几 到 布依族 人 的真 实生 活 。
燕子衔 泥 口要 稳 , 伴水 来水伴 虾 。 鱼
这是生活常态化的诗歌。吃茨藜吐渣 , 螺蛳口含泥 巴, 燕子衔泥做巢等都是布依族人家最最熟悉不过的生 活场景 。一层又一层 , 连续三层套叠在一起 , 四句结 第 出诗歌的意义 : 鱼儿伴水 水伴虾 ” “ 。也就是鱼儿离不 开水 , 水也离不开鱼虾 , 你我虽然贫寒却不能分开要永 远做一家。贫穷虽然还不能摆脱 , 但生活却不能够停 止, 滋养生活的力量就是你我的爱情生活。布依族民歌 就是这样表现布依族人家浓郁的生活气息的。诗歌与 生活天衣无缝 , 二者之间合二而一, 这真是再 自然不过
L Ja—l V i i n
( eat et f h ee uyn oee uyn , uzo , 50 5 D pr n o i s,G i gC lg ,G i g G i u 50 0 ) m C n a l a h
Ab t a t P er sa ri i x rs i n o f .Wh ti e p e s d i ef l o g ft e B u e ain l y i s r c : o t i n at tce p e so f i y s le a s x r s e n t k s n s o o y i t a i s h o h n o t

布依族苗族最具特色的工艺

布依族苗族最具特色的工艺

布依族苗族最具特色的工艺布依族和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两个重要民族,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工艺传统。

以下是关于布依族和苗族最具特色的工艺的介绍:布依族的工艺1. 布依织布工艺:布依族人民擅长织布,他们使用手工织机将天然纤维如亚麻、草麻、棉花等编织成布料。

布依族的织布工艺源远流长,织品以其独特的纹理和图案而闻名,常常运用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刺绣来装饰。

布依族的纺织工艺以手织、手染为主,保留了原始的手工艺技法。

2. 布依银饰工艺:布依族人民也擅长银饰制作。

他们使用纯银制作出精美的饰品,如耳环、项链、手镯等。

布依族的银饰工艺独特而精湛,常常以动植物为设计元素,表达对自然界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银饰制作中还常使用琢磨、镶嵌等技法,使作品更加华丽和精美。

3. 布依竹编工艺:布依族人民在竹编工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技艺。

他们采用当地自然生长的竹子,利用手工编织和染色等技法制作各式各样的竹器和工艺品。

布依族的竹编工艺品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常常运用各种挤条、编织和染色等纹理元素来丰富作品。

苗族的工艺1. 苗绣工艺:苗族的绣花技艺被誉为中国绣艺的珍品之一。

苗绣以其娴熟的刺绣技巧和丰富的图案而闻名。

苗绣的特点在于线条精致、图案瑰丽、色彩鲜艳,常常以动植物、民族风情为主题。

苗绣工艺技法繁多,包括平绣、盘绣、织绣等,每一种工艺都体现了苗族绣娘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2. 苗银饰工艺:苗族人民擅长银饰制作。

他们使用纯银和其他珠宝材料,制作出独特精美的饰品。

苗族的银饰工艺品造型独特、纹饰精致,常以动植物、古代人物和民族传说等为设计元素。

苗银饰制作中还运用了镶嵌、坠饰等技法,使作品更加华丽和精美。

3. 苗木雕工艺:苗族人民在木雕工艺方面有着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技艺。

他们使用各种木材,通过刻刀、琢磨等工具雕刻出精美的雕塑和工艺品。

苗族的木雕作品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常常以动植物、生活场景和民族传说等为题材。

木雕工艺技法精湛,作品呈现出苗族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界的深厚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依学论坛031布依族民歌对家庭手工纺织活动的表达□黄晓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布依族是一个喜歌的民族,口耳相传留下来的古老民歌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传唱,作为布依族重要特征的家庭手工纺织活动也在民歌中得以充分体现。布依族纺织民歌记载了哪些与纺织相关的内容,传达出布依族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价值理念,如何发挥布依族纺织民歌的当代价值,是本文想表达的内容。关键词:布依族;民歌;手工纺织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644(2011)01-0031-04

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总人口284万余人。贵州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1]P153是传统的稻作民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其特点是勤耕织、善治田,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一直延续了几千年,手工家庭纺织生产历史悠久,至今在布依族聚居区依然梭声不断。布依族是一个喜歌的民族,他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对生活的态度与情感通过山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稻作民族主要特征的家庭纺织生产,也被民歌这种艺术形式加以记载。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口耳传唱过程中,布依族家庭纺织生产的图景和历史被呈现,布依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也从中得以彰显。一、布依族纺织民歌表达的内容20世纪50~60年代贵州省文化工作者从民间搜集整理出许多原汁原味的布依族民歌,①从这些来自不同布依族地区的歌唱声中,随处可以听到与织布机、土布、棉花、纱棉、染织等与纺织相关的词汇,可以深深感悟到纺纱织布与布依族生活息息相关,农耕民族的一幕幕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布依族民歌对纺织生产生活的叙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描述布依族穿衣的历史

在布依族古歌《造棉、造布》中唱道:“最早时候没有棉,最早时候没有布,阿慧姑娘来造棉,阿慧姑娘来造布,神农拿棉种给她,神农来指点,……她爷做纺车给她,有线难成布,无布难缝衣,她爷做个织布机给她,作个梭子教她用,她踩上踩下,梭子左右梭,织出白布来。”从中可以看出早在上古时期,布依族先民已经学会了种棉纺纱织布,耕织农业由此开启;同时也看出,妇女的纺织生产,关乎每个家庭成员,织布机的打造者是“她爷”,即女孩的父亲,这反映出纺织生产是整个家庭中的大事,全家男女都在参与。(二)描述纺织生产的过程

如流传于惠水和黔南等多个地方的《棉花歌》唱道:“三月间就是种棉月,到四月间就成了马鞍的样子,到五月间就成了枫香叶……到八月就成了棉桃,到九月棉花就白了……我们要黄秧

2011年第1期(总第125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1Feb.2011

收稿日期:2010-12-11作者简介:黄晓(1965-),女,布依族,贵州贵阳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032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树来做纺车,作七块上前,作五块在后,小纺纱车圆溜溜,做成条来纺,数两数来纺,把它放在纺车的前面就纺,拿它放在篮子里就纺,左手轻轻地往后拉,右手轻轻搅,一节一节的就纺成了一个纱锭,一节一节就纺完一根棉条,才来做纱桄挽线,哪天有空就拿来挂……挂线的天你要挂长,你留分半给我擦汗,你留分半给我洗脸。”详细地记载了布依族栽棉、摘棉、纺花、织布的过程,直至今天,在偏远的布依族地区,还能见到这些纺织工序。(三)描述纺织产品的用途布依族家庭纺织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性特征,纺织品的用途很广,影响着布依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1.祭祀流行于黔南地区的《十二月歌》:“正月不上坡,在家抓织活,织成土花布,祭母一箩箩”[2]P114,反映了农耕时代土布还被用作祭祀物品。2.信物流传于罗甸等地情歌:“哥是光棍没有妻子弹花,没有外婆捏布”;“她家妈撕黑布送那人,这回小妹九打算去那人家啦”;“(男)等我到江边区卖棉花,等我做生意回来,别人已拿钱交你家,你娘已扯青布给你丈夫,妹也,这辈得不到你了”。流行于长顺等地《逃婚歌》唱道:“我是小地方来的人,没有一匹布来送你,没有一件衣服来送你。”《请媒歌》唱道:“情妹又对伯妈讲,我染有几匹青布,我的青布有几匹,请伯妈带回去,请伯妈带回家。”从荔波等地收集的由十三个部分组成的《对歌》中,多处提到相关内容,如在“送信物”部分唱到:“我的信物是前年送去,那时是六月猴的天,那天你在薅棉花,你薅棉花在你家坎上,我走着去送,亲自交给你;我的信物是前年送去,那时是七月鸡的天,那天你在场上,我在棉花行交给你的,你大姐也知道,你嫂嫂也承认;我的信物是前年送去,那是腊月猫的天,那天你在做针线,那天你在做缝纫,许多人都在那里,都在门口看着。”从中看到布依族女子纺织的土布在生活中所起到了媒介的作用,透过这一亲手编织的“信物”,姑娘的心灵手巧和勤劳贤惠得以传达。3.作为白事孝帕、祭帐用品在惠水布依族《孝歌》中就唱道:“一块白布棺木长,包在头上孝爹娘。为人父母千般苦,养育深恩永不忘。一件白衣扫地长,穿在身上孝爹娘。为人父母千般苦,眼望遗容哭一场?”[3]P70布依族对老人相当尊敬,在老人过世之时就通过这一方白布将敬重与爱戴传达。媳妇亲手编织的孝帕,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孝顺。4.作为“人亲”礼物

惠水布依族唱到:“闻听主人作大厦,拿给亲戚来缠梁。打开一如天光闪,扯开四角放毫光。左缠三转生贵子,右缠三转状元郎”。[4]P68-23红白喜事送礼、亲戚修房架梁祝贺,这些场合送一段土布作为礼物是由来已久的传统。粮食和布匹作为人类生存下来的物质依托,在农业社会里显得极其重要。这种方式逐渐演化为布依族的一个风俗,至今都还存在。5.日常生活所需

惠水布依族《织布歌》唱道:“不管天晴和下雨,我在家中纺织忙。拿做裙子也行,拿做衣裳也行。做衣裳是三杈五的衣袖,做衣裳是四尺五开的领。……巧手做出布衣裙,我们心里多高兴。”[5]P50纺织土布为全家人缝制一年四季的衣服,是土布最大的用途,过去在布依族聚居村寨,家家都有织布机,妇女各个都会织布,全家人一年四季衣着以及床上用品都要依靠妇女织布缝制。6.作为商品的土布

布依族古歌唱到“钱不够妹会帮补你,我织布卖钱得几吊”,土布的商品功能从物物交换开始就存在。先是作为直接交换物、再成为等价物,最后真正成为商品。布依族土布进入市场,在清朝末期和我国20世纪改革开放中期曾一度繁荣,为妇女和家庭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四)反映价值取向

在都匀等地流行的《酒歌》唱到“山歌要唱歌赶歌,高楼织布梭对梭,唱歌不准个头断,织布不准梭子落”,唱出了对女性的要求和规范。从流传于贞丰、镇宁、望谟等地的《开衣柜》歌声中,也看到布依族妇女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赏和陶醉:“不开金不开银,不开神仙送恩情,今天卯时我开

柜,飞出金鸡凤凰群,百褶裙上百样鸟,围腰飘带百样新,百鸟翻飞朝凤凰,百兽翻飞向麒麟,蝴蝶

2011年第1期(总第125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1Feb.2011布依学论坛033飞来采花粉,蜜蜂飞来摘天星,开贵正遇好时辰,满柜衣物亮晶晶。”这些物质生产,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内化为布依族的一种生活方式,规范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逐渐成为一种民族内部的价值取向。二、布依族纺织民歌传达出的思想情愫通过以上对布依族纺织民歌的片段摘取,已经感受到布依族妇女的纺织活动在这一民族中的深远影响,不仅仅是一种家庭的生产劳动,还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寄托,从纺织民歌唱出的不同内容中,传达出了多种情愫。(一)对布依族纺织生产的叙述,反映了农耕民族的生活状态布依族古歌、民歌对纺织生产的大量传唱,表达出农耕民族的天然生活状态,布依族先民“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被生动呈现。布依族民歌对纺织生产过程的叙述,使后人对纺织生产的历史、布依族先民古老的生活方式产生历史记忆,布依族历史文化除了汉文献记载之外,大多数仅依靠民间的口耳相传加以传承。民歌的传唱内容更多的来自身边的生活,因此是对历史生活的记载。从传唱的纺织民歌词句中,能让后人追溯先民的生存智慧,如纺织工具来源于捕鱼所用的渔网,纺织原料来源于野生植物纤维。时至今日,布依族依然喜欢穿用自织土布缝制的衣服、喜欢用土布缝制的床单,既是民族的生活习惯,也是对民族固有的生活方式的坚守,更是一种历史记忆的延续。(二)对布依族纺织产品功用的叙述,折射出纺织产品在生活中的价值布依族纺织民歌将纺织产品的功用逐一表达:日用、祭祀、礼品、商品等,从中可以了解妇女家庭手工纺织品在布依族中的重要性,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解决生存需要;而且具有社会价值,架起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礼尚往来是布依族的人际交往的朴素表达,礼物不在贵重,而在情谊,这种自己投入心思和劳动所编织出的土布,作为礼物就是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在今天,婚丧嫁娶依然需要大量的手工土布,这也表现了布依族对先民发明纺织技术的怀念。(三)纺织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具有凝聚力从传唱的民歌中,我们看到纺织不仅仅是女性所为,种植棉花需要家庭成员的协作、打造织布机需要家中“他爷”的手艺、市场买卖需要男性出场等,同时家庭成员也在其中分享了成果,纺织生产完全成为了家庭的主要生产活动,构成了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四)咏唱的纺织文化,表现对布依族女性的

文化规范“男耕女织”是布依族先民长期形成的生活

方式,由此衍生出来的价值标准就是勤劳和智慧,对于女性,心灵手巧、擅长纺织绣花成为评判是否能干贤惠的标准,这一思想也在民歌中得以传达。尤其在许多情歌中,看出男性对女性织布手巧的崇敬,这成为他们寻找恋爱对象的标准,也从中表现出社会对女性的规范和要求。直到今天,当布依族姑娘出嫁时候,四季衣服和床上用品都需要土布缝制,虽然在许多乡村,年轻女孩已经不会织布,但传统习俗依然保留,只是出现了变通,或是上一辈代劳或是花钱购买,但表达出来的勤劳和能干的价值理念没有改变。(五)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寄托了对美好生活

的憧憬在许多民歌中,看出妇女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视。还是姑娘的时候,送给情郎的信物一定是自己精心缝制的土布头帕或花带;做客所穿的衣物一定是经过多次反复漂染的细布衣料缝制,自己家中一定有一个单独的柜子存放多年的成果。《开衣柜》所唱咏的正是这种情怀,从中表达出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三、布依族纺织民歌的当代价值布依族纺织民歌表现布依族妇女纺织活动及其与此相关的内容,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个农耕民族的田园生活、精神世界和伦理价值。与纺织活动相关的布依族民歌,其当代价值显现为:歌咏生产历史,追溯民族发展脉络;吟诵劳动精神,彰显民族的价值取向;传达男女情怀,刻画了农耕民族的浪漫与朴素的精神世界。喜歌的布依族,民歌的传承一直延续着,将身边生活元素信手拈来作为歌词,已经是自然轻松的本领。随着布依族家庭手工纺织生产的逐渐减少,新民歌中对它的表现力也就逐渐削弱,怎样保留这些纺织民歌所传唱出来的精神内涵,发挥它的当代价值,需要认真思考和挖掘。为此,可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