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实验中学高三(上)期末化学复习卷(有解析)

2020-2021学年实验中学高三(上)期末化学复习卷(有解析)
2020-2021学年实验中学高三(上)期末化学复习卷(有解析)

2020-2021学年实验中学高三(上)期末化学复习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2.0分)

1.下列关于非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均为主族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4

②其单质在反应时均只能作氧化剂

③常温下,其氢化物均为气态

④常温下,其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均不正确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四氯化碳分子的球棍模型:

B. 氢硫酸的电离:H2S?2H++S2?

C. 溴化铵的电子式:NH?4+

D. 含78个中子的碘原子:?13153I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保护天然气管道时,将铁制管道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 等物质的量的铁完全腐蚀生成Fe2O3后,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过程中消耗O2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1:3

C. 电解精炼铜,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CuSO4溶液作电解质

D. 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4.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d

B. 与x形成简单化合物的沸点:y>z>d

C. 除去实验后试管中残留的g单质,可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D. g、h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g

5.按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证明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 用装置乙证明酸性:HCl>H2CO3>H2SiO3

C. 用装置丙验证苯中是否有独立的碳碳双键

D. 用装置丁验证CuCl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

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N2(g)和 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 180 kJ

B. 1 mol N2(g)和 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 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C. 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

D. NO 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7.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需经过制取NH3、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

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NH3

B. 制取NaHCO3

C. 分离NaHCO?3

D. 干燥NaHCO?3

8.最近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纳米电子学材料——石墨炔,其分子中只有碳原子,图中丁

为它的结构片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中有12个原子共平面

B. 丙的二氯代物有3种

C. 1mol丙最多可以和12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石墨炔和金刚石、石墨、G60等互为同素异形体

9.我国医药学家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而荣获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她在青蒿液中加入乙醚,经操

作1得含青蒿素的乙醚和其他杂质的混合物。再经操作2得到含青蒿素的乙醚,最后经操作3得到青蒿粗产品。操作1、2、3相当于()

A. 过滤、结晶、蒸发

B. 结晶、萃取、分液

C. 萃取、分液、蒸馏

D. 萃取、过滤、蒸馏

10.全钒液流电池被誉为流动的“电力银行”,安全、环保、可深度充放电。已知:左、右两槽溶

液均为酸性;充电时左槽溶液蓝色变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惰性电极M为负极

B.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3++e?=V2+

C. 充电时,导线中流过0.5mol e?,左槽溶液增加1mol H+

D. 充电时,右槽溶液的pH减小

11.某溶液中FeCl3的水解反应已达平衡:FeCl3+3H2O?Fe(OH)3+3HCl,若要使FeCl3的水解程度

增大,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入NaHCO3

B. 加入AgNO3固体

C. 加入FeCl3固体

D. 降温

12.如图所示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M由Na2O和Al2O3制得,该

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xS=Na2Sx.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Na?e?=Na+

B. 放电时,消耗32g正极活性物质,转移的电子为2mol

C. M的作用是导电和隔离钠与硫

D. 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4.5倍

13.常温,某二元弱酸H2A溶液中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y为lg[c(HA?)/c(H2A)]或

lg[c(A2?)/c(H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b为lg[c(HA?)/c(H2A)]与pH的变化关系

B. 该温度下,H2A的K a2约为10?4.1

C. 若在上图中作lg[c(HA?)/c(A2?)]~pH关系图,得到的曲线会与曲线b平行

D. 若升高温度,则图中曲线a、b上移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14.若甲、丙为短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乙、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

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满足条件的甲和丙可以为()

A. 钠和氢气

B. 硫和氧气

C. 碳和硅

D. 氯气和溴单质

1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mol该有机物能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1molH2

B. 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 1mol该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与1molH2发生还原反应

D. 1mol该有机物能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放出2 molCO2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6.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

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Ⅰ.实验探究

(1)图1中A 是制取氢气的装置,从图2所示的仪器中选择一部分组装成一套能随开随停的装 置,选择的仪器编号是______。

(2)装置A 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B 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填入下列步骤的字母)。

A.加热至Na 2O 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

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打开Ki 、K 2通入氢气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K 1、K 2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由此可推出Na 2O 2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数据处理

(5)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 装置硬质玻璃管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 2O 2含量。其操 作流程如下:

一定质量(m 1g)样品→稀盐酸操作1→溶液转移→操作2→冷却称量(m 2g)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操作

②的名称是______。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 2O 2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0分)

17.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

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H3(g)+CO2(g)?NH2COONH4(s)+Q(Q>0)△H<0

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1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1)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______ .

(2)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______ .

(3)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

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填写选项序号).

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

c.真空40℃以下烘干

(4)尾气处理装置如右图2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______ ;浓硫酸的作用:______ 、______ .

(5)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

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 .

18.百合是我市宜兴地区的特产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泛酸、

胡罗卜素和丰富的钙、铁、磷等元素,其中:

①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的是______.

②能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物质为蛋白质,淀粉和______,淀粉在人体内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③维生素C也称为______,是一种无色的晶体,其水溶液显酸性,化学特性是易失电子,可以

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这一过程体现了维生素C的______(填“氧化性“成“还原性“).

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组成维生素C的元素是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19. 三氯氢硅(SiHCl 3)是制备硅烷、

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对于反应:2SiHCl 3(g)=SiH 2Cl 2(g)+SiCl 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 K 和343 K 时SiHCl 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343 K 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___%。平衡常数K 343K =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2)在343 K 下,要提高SiHCl 3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3)比较a 、b 处反应速率大小:v a ________v 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速率v =v 正?v 逆=k 正X SiHCl 32?k 逆x?SiH 2Cl 2x?SiCl 4,k 正、k 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 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 处的v 正

v 逆= (保留1位小数)。 20. 由烃A 制备抗结肠炎药物H 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部分反应略去试剂和条件):

已知: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分子式是______,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反应②的类型是______。

(2)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F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3)E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设计C→D和E→F两步反应的共同目的是______。

(5)化合物X是H的同分异构体,X遇FeCl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3:2:2,写出1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

(6)已知易被氧化,苯环上连有烷基时再引入一个取代基,常取代在烷基的邻对位,而当苯环上连有羧基时则取代在间位。据此写出以A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掌握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即可,难度一般。

①均为主族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4,对于碳来说最外层电子数等于4,故①错误;

②其单质在反应时均只能作氧化剂,比如Cl2与水的反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故②错误;

③常温下,其氢化物均为气态,比如O元素,常温下其氢化物为水,是液态,故③错误;

④常温下,其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酸,比如Si元素的氧化物SiO2,与水不反应,故④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电子式、化学式、化学符号等应用。

A.碳原子半径小于氯原子半径,故球棍模型错误,故A错误;

B.氢硫酸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故B错误;

C.溴化铵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含78个中子的碘原子:53131I,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腐蚀和防护,难度不大,应注意在原电池中正极被保护,在电解池中阴极被保护。

A、在电解池中,阳极被腐蚀,阴极被保护,故为了保护天然气管道,应将管道连接电源的负极,故A错误;

B、设铁为1mol,发生析氢腐蚀时,氧气将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故1molFe2+消耗0.25mol氧气;而在吸氧腐蚀时,氧气将铁由0价氧化为+3价,1mol铁消耗0.75mol氧气,故两者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B正确;

C、电解精炼铜时,粗铜需要溶解,故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从而铜离子能在阴极上析出,含铜离子的硫酸铜溶液做电解质溶液,故C正确;

D、在原电池中,正极被保护,故在船体上镶嵌锌块,能减缓船体的腐蚀,故D正确。

故选:A。

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根据化合价与原子半径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

从图中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原子序数,可知x是H元素,y是C元素,z是N元素,d是O 元素,e是Na元素,f是Al元素,g是S元素,h是Cl元素。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O2?>Na+>Al3+,故A错误;

B.常温下,水为液体,甲烷、氨气为气体,水的沸点最高,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甲烷的,故B错误;

C.硫单质可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C正确;

D.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l>S,但题中未提及最高价,故不确定,故D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解:A.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比较稳定性时小试管中为碳酸氢钠,故A错误;

B.盐酸易挥发,盐酸与硅酸钠反应,不能比较碳酸、硅酸的酸性,故B错误;

C.苯与溴水、高锰酸钾均不反应,苯使溴水褪色是发生萃取,液体分层,则图中实验可验证苯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故C正确;

D.催化剂、温度均不同,则不能验证CuCl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物质的性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解:A、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O2=2NO,△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依据A计算可知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故B正确;

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不能直接生成NO,故C错误;

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A、分析能量变化黑球代表氧原子,依据反应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计算判断;

B、依据A计算的焓变判断反应能量变化,结合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分析;

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才能反应;

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的计算和判断,反应的焓变计算方法和能量守恒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7.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题目难度不大。

A.加热条件下,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因此利用装置甲可以制取氨气,能实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氯化钠和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因氨气的溶解度远大于二氧化碳,应

向氨化饱和的NaCl溶液中通CO2,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部分从溶液中析出,可以通过过滤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但图中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利用D中装置干燥碳酸氢钠,加热过程中碳酸氢钠会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能用该装置干燥碳酸氢钠,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共面、二元代物的数目、同素异形体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

A.甲的结构可以看做苯中的6个氢原子被6个溴原子所取代,所以甲中有12个原子共平面,故A正确;

B.丙的二氯代物有邻、间、对3种结构,故B正确;

C.1mol丙最多可以和15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石墨炔和金刚石、石墨、C60等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故选C。

9.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题目难度不大。

青蒿素易溶于乙醚,为萃取过程,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有机物和水层,再蒸馏得到青蒿粗产品,以此解答该题。

青蒿素易溶于乙醚,在青蒿液中加入乙醚,为萃取过程,经操作2得到含青蒿素的乙醚,与水层分离,为分液过程,再蒸馏得到青蒿粗产品,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根据充放电时各个电极上得失电子来分析解答,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结合题中信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电池放电时,左槽溶液质量增加,由于离子交换膜只允许氢离子通过,则放电时,氢离子向左槽移动,即左槽为正极,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VO2++2H++e?=VO2++H2O,右槽为负极,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V2+?e?=V3+;充电时,左槽为阳极,VO2+失电子生成VO2+,右槽为阴极,V3+得电子生成V2+,据此分析。

A、充电时左槽溶液蓝色变浅,则放电时,左槽溶液蓝色加深,发生VO2++2H++e?=VO2++H2O 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M为正极,故A错误;

B、放电时,该装置为原电池,左槽M作正极,右槽N作负极,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V2+?e?=V3+,故B错误;

C、充电时,左槽M发生的反应为VO2++H2O=VO2++2H++e?,当转移电子为0.5mol时,生成氢离子为1mol,此时氢离子参与正极反应,通过交换膜定向移动使电流通过溶液,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可形成电流,通过0.5mol电子,则左槽溶液中n(H+)的变化量为1mol?0.5mol=0.5mol,故C 错误;

D、充电时,右槽为阴极,阴极上V3+得电子生成V2+,即V3++e?=V2+,溶液中H+离子移动到阴极,所以右槽溶液的pH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注意水解过程是吸热反应,根据平衡移动进行分析即可,本题难度不大。

A.加入NaHCO3固体,NaHCO3固体溶于水显碱性,促进FeCl3的水解,故A正确;

B.加入AgNO3固体,AgNO3固体溶于水显酸性,抑制FeCl3的水解,故B错误;

C.加入FeCl3固体,FeCl3的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减小,故C错误;

D.水解过程是吸热反应,降温,对FeCl3的水解程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上得失电子及反应类型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易错题是A ,根据M 晶体的类型确定M 的导电作用,难度不大。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Na 被氧化,应为原电池负极反应,电极方程式为Na ?e ̄=Na +,

S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原电池正极反应,电极方程式为xS +2e ̄→S x 2 ̄,原电池工作时,M 起到导电和隔绝Na 、

S 的作用,以此解答该题。

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Na 被氧化,应为原电池负极反应,电极方程式为Na ?e ̄=Na +,故A 正确;

B.正极上硫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xS +2e ?=S x 2?,所以消耗32 g 正极活性物质,转

移的电子为32g 32g/mol ×2x =2x mol ,故B 错误;

C.熔融状态下,Na 2O 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电解质导电,且钠易和硫反应,所以M 的作用是导电和隔离钠与硫,故C 正确;

D.钠高能电池中负极为钠,有23g 钠消耗释放1mole ?,则207g 钠消耗时转移20723mol =9mole ?,铅蓄电池的电极反应为:Pb +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 ,铅蓄电池中铅是负极,207g 铅消耗时转移 2mole ?,故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9÷2=4.5倍,故 D 正确。 故选B 。 13.答案:C

解析:解:A.根据H 2A 的电离平衡常数,lg c(HA ?)

c(H 2A)=lg K a 1c(H +),则有y =pH +lgK a1,lg c(A 2?)

c(H 2A)=lg K a 1?K a 2

c 2(H +),

则有y =2pH +lg(K a1?K a2),K a1>K a1?K a2,则lgK a1>lg(K a1?K a2),则曲线b 表示lg c(HA ?)c(H 2A)与pH 的变化关系,故A 正确;

B.根据图象,lgK a1=?1.3,lg(K a1?K a2)=?5.4,则K a2=10?5.410?1.3=10?4.1,故B 正确;

C.根据H 2A 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则lg c(HA ?)c(A )=lg

c(H +)K a 2=?pH ?lgK a2,曲线b 表示y =pH +lgK a1,

两条曲线不平行,故C 错误; D.电离平衡常数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常数值增大,则K a1与K a2均增大,lgK a1与lg(K a1?K a2)增大,图中曲线a 、b 上移,故D 正确,

故选C 。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根据图象分析,把握溶液中的守恒关系,明确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整体难度中等,是中档题。

14.答案:AC

解析:解:若甲、丙为短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乙、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为置换反应,钠能和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单质,且Na和H、C 和Si都属于同一主族短周期元素,符合条件,硫和氧是氧气可以置换硫、溴属于长周期元素,不符合条件,故选AC.

若甲、丙为短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乙、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为置换反应,钠能和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单质,溴属于长周期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置换反应及元素周期表结构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C能置换出Si单质,但生成CO而不是二氧化碳,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15.答案:AD

解析:解:A.?COOH、?OH均与Na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能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1molH2,故A 正确;

B.含?COOH,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故B正确;

C.只有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与1molH2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只有?COOH与NaHCO3,1mol该有机物能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放出1 molCO2,故D错误;

故选D.

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碳碳双键、?COOH、?OH,结合烯烃、羧酸、醇的性质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醇、烯烃、羧酸的性质及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acde 碱石灰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CBAD Na2O2+H2? △

2NaOH蒸发结

?

晶偏小

解析:解:Ⅰ.为推测Na2O2与H2能反应,首选要制得氢气,A为氢气的制备装置,实验室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氢气,制得的氢气中含氯化氢气体、水蒸气,用B碱石灰吸收,C是Na2O2与H2的反应装置,D检验其产物是否有水生成,

(1)能随开随停的装置符合启普发生器装置的原理,利用干燥管仪器结构特征,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生成的气体可以把干燥管内溶液压入烧杯,据此选择仪器为:acde,

故答案为:acde;

(2)B中为碱石灰,可起到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的作用,

故答案为:碱石灰;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3)步骤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然后检查氢气的纯度,加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最后关闭K1,正确的顺序是:CBAD,

故答案为:CBAD;

(4)由上述实验可推出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O2+H2? △

?

2NaOH,

故答案为:Na2O2+H2? △

?

2NaOH;

Ⅱ.样品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加水溶解,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进行蒸发操作,根据氯化钠的质量确定含量,

(5)①操作1是溶解搅拌,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②涉及反应为NaOH+HCl=NaCl+H2O,可知40gNaOH可生成58.5gNaCl,2Na2O2+4HCl=

4NaCl+2H2O+O2,可知78gNa2O2可生成117gNaCl,则含有Na2O2越多,得到NaCl质量越大,而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将导致NaCl质量偏小,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Ⅰ.为推测Na2O2与H2能反应,首选要制得氢气,A为氢气的制备装置,实验室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氢气,制得的氢气中含氯化氢气体、水蒸气,用B碱石灰吸收,C是Na2O2与H2的反应装置,D检验其产物是否有水生成

(1)能随开随停的装置符合启普发生器装置的原理,据此选择仪器;

(2)装置A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中含氯化氢和水蒸气,据此选择干燥管中的固体试剂;

(3)步骤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然后检查氢气的纯度,加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最后关闭K1;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说明过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Ⅱ.样品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加水溶解,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进行蒸发操作,根据氯化钠的质量确定含量,

(5)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操作

②的名称是蒸发结晶;

②涉及反应为NaOH+HCl=NaCl+H2O,可知40gNaOH可生成58.5gNaCl,2Na2O2+4HCl=

4NaCl+2H2O+O2,可知78gNa2O2可生成117gNaCl,则含有Na2O2越多,得到NaCl质量越大,而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将导致NaCl质量偏小。

本题考查物质的含量测定,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题目难度中等,做题时注意把握实验基本操作知识。

17.答案: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过滤;c;防止倒吸;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80%

解析:解:(1)反应2NH3(g)+CO2(g)?NH2COONH4(s)+Q,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温度升高;发生器用冰水冷却提高反应物质转化率,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分解,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

(2)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控制反应进行程度,控制气体流速和原料气体的配比,

故答案为: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3)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3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分离产品的实验方法利用过滤得到,氨基甲酸铵

(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不能加热烘干,应在真空40℃以下烘干,

故答案:过滤;c;

(4)双通玻璃管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浓硫酸起到吸收多余的氨气,同时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5)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物质的量为0.010mol,设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物质的量为x,碳酸氢铵物质的量为y,依据碳元素守恒得到;

x+y=0.01

78x+79y=0.7820

解得x=0.008mol

y=0.002mol

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

0.008mol 0.01mol ×100%=80%,

故答案为:80%. 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根据实验原理,利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制备氨气,再将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氨基甲酸铵,因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了防止产物因温度高分解及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选择利用冰水进行水浴降温,实验结束时,要进行尾气的处理,

(1)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

(2)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反应进行程度,控制气体流速和原料气体的配比;

(3)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分离产品的实验方法利用过滤得到,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

(4)依据反应过程中的产物分析,不能把污染性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需要放倒吸;

(5)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中,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依据碳元素守恒和混合物质量计算物质的量分数.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的设计应用,主要是氨气的制备方法,氨基甲酸的制备实验装置分析判断,实验基本操作,混合物分离的实验设计,有关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18.答案:铁;脂肪;:(C 6H 10O 5)n +nH 2

O →催化剂nC 6H 12O 6;抗坏血酸;还原性;H 、C 、O

解析:解:①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故百合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C 、泛酸、胡罗卜素和丰富的钙、铁、磷等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铁,故答案为:铁;

②六大营养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能提供给

人体能量;淀粉是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故淀粉在人体内水解为葡萄糖,化学方程式为:

(C 6H 10O 5)n +nH 2O →催化剂nC 6H 12O 6.,故答案为:脂肪;(C 6H 10O 5)n +nH 2O →催化剂

nC 6H 12O 6;

③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由于化学特性是失去电子,并能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故显示了维生素C 的还原性;维生素C 的化学式为(C 6H 8O 6),故其含有的元素为H 、C 、O ,故答案为:抗坏血酸;还原性;H 、C 、O .

①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

②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能提供给人体能量;淀粉是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

③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根据化学特性是失去电子来分析其性质;维生素C 的化学式为(C 6H 8O 6),

据此分析其含有的元素.

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以及六大基本营养物质以及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19.答案:(1)22;0.02

(2)及时移去产物;改进催化剂(使用高效催化剂);提高反应物压强(浓度)

(3)大于;1.3

解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有依据化学平衡图象获取信息,进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重视基本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解题能力。

(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图象中点a所在曲线为343K,由图示可知343K时反应2SiHCl3(g)= SiH2Cl2(g)+SiCl4(g)的平衡转化率α=22%,设SiHCl3的起始浓度为c mol/L,则

2SiHCl3(g)=SiH2Cl2(g)+SiCl4(g)

起始浓度(mol/L) c 0 0

变化浓度(mol/L)0.22c0.11c0.11c

平衡浓度(mol/L)0.78c0.11c0.11c

平衡常数K343K=c(SiH2Cl2)×c(SiCl4)

c2(SiHCl3)=0.11×0.11

0.782

≈0.02;

故答案为:22;0.02;

(2)由题目中前后反应气体体积不变,并且温度恒定,所以只能使用及时分离出产物的方法加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应增大反应速率,则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

故答案为:及时移去产物;改进催化剂(使用高效催化剂);提高反应物压强(浓度);

③由图象可知,a的反应温度高于b,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所以a点的反应速率比b点高;a点时转化率为20%,设起始时SiHCl3的物质的量为n mol,此时

2SiHCl3(g)=SiH2Cl2(g)+SiCl4(g)

起始物质的量(mol) n 0 0

变化物质的量(mol)0.2n0.1n0.1n

终态物质的量(mol)0.8n0.1n0.1n

则:X SiHCl3=0.8n

n

=0.8,x SiH2Cl2=x SiCl4=0.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