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规范配制培训

肠外营养规范配制培训

什么是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指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来维持危重病人或不能口服的患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现代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在特定情况下拯救生命和缓解患者痛苦。

为什么需要规范配制

肠外营养液配制涉及到多种营养成分的混合和计量,每一步操作的精度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不规范的配制过程可能导致含量过高或过低的营养物质,引发营养缺乏或毒性反应,严重时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通过规范的肠外营养配制能够保证患者得到合理的营养,减少意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如何规范配制肠外营养液

配制前的准备

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计划,确定所需的营

养素种类和含量。

2.选择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的原材料,确保其纯度和安全性。

3.清洁操作室、器具和手术区,消毒和灭菌操作室和器具。

配制液的计量和混合

1.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嘱,按照个体化的营养计划配制液。其中包括葡

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2.营养配方液应根据生长、代谢和特殊状况每两周调整一次。

配制液的质量控制

1.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检测确保营养配方液符合质量标准。

2.关键环节应进行抽样和分析,定量比较实际氨基酸含量和目标含量之

间的偏差。

3.控制液的渗透压。

清洁操作室和器具

1.在操作前对操作区域及人员进行清洁,戴好帽子、口罩和手套。

2.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必须在无菌情况下进行,控制每个环

节的卫生状况。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制是保证患者得到正确和安全营养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肠外营养液配制能够很好地控制每个关键环节的质量,并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规范的配制也可确保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肠外营养规范

肠外营养规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肠外营养疗法规范全静脉营养也称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7大营养要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以外周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的方式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剂。TPN的优点有:(1)减轻护理工作,简化操作。(2)各种营养成分同时均匀输入,有利于机体代谢、利用,避免过度营养。节约营养液,减少了费用。(3)一次性无菌条件下配制,减少营养液的污染机会。无需空气进入袋中,可降低气栓发生。(4)减少败血病、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适应证】 全营养混合液(TPN)主要适用于:1胃肠道梗阻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3胰腺炎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额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6大手术、创伤的围术期7肠外瘘8炎性肠道疾病9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10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禁忌症】 1、胃肠道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3、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 4、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并发症】 1、高糖血症和低糖血症(1)高糖血症:肠外营养(PN)时易致高糖血症,而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激素治疗、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在接受肠外营养时,高糖血症的发生率更高。严重时可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表现为头晕、嗜睡、烦躁及其他的神经症状,进一步表现为迟钝和昏迷。高糖血症可致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感染性并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2022版)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输注氨基酸、葡萄糖、脂类、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治疗方式。由于肠外营养组成成分复杂、稳定性较差,在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配置不当可导致液体发生沉淀或污染,输注不当则会导致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糖异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安全。 一、多学科协作模式 1.建立由医生、护士、营养师、药剂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完成肠外营养管理。 2.制订团队成员的岗位准入制度及职责,并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定期对营养管理质量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意见。 二、肠外营养安全输注评估与实施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实施流程图,见图1。 图1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实施流程图

为监测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落实情况,制订相应的查检表进行核查,见图2。 图2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查验表

1.营养评估 ①成人患者可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②患者入院24h内行营养风险筛查,每周评估1次。如病情发生变化,随时评估。 ③医生、护士、营养师均可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④成人使用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或营养不良筛查工具(MST)评估;其中老年人使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评估,危重患者使用重症营养风险评分量表(NUTRIC)评估。 2.血管通路评估 ①血管评估:穿刺前评估患者偏好、生理状况(年龄、诊断、合并症)和血管条件(静脉选择、血管穿刺史、穿刺部位、相关静脉血流量、近端血管和皮肤情况);穿刺后评估血管通路的功能。 ②输注液体评估:穿刺前评估输注方式、输液量、输液持续时间、液体渗透压、液体酸碱度、给药频率、输液通路数量。 ③输注装置评估:定期评估血管通路系统(输液器、过滤器、给药装置及附加装置)的完整性和通畅性。 三、操作规范 1.配置环境要求 ①肠外营养液应集中调配与供应。 ②各功能室洁净度应满足配液需求并定期评估。 ③肠外营养液的配制操作应在B级(ISO 5级)环境中完成,需保持静脉用药调配室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35%~75%。 ④推荐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悬浮粒子,各功能室微生物限度应满足配液需求,推荐采用测定沉降菌监测微生物限度,在测定沉降菌基础上,有条件的可定期测定浮游菌。 2.血管通路选择

肠外营养治疗的规范及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治疗的规范及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治疗的规范 为了规范肠外营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合理,控制医保费用的支出,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一、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简称TPN)是指用完全的营养要素由胃肠外途径直接输入到血液中,起到营养支持作用。TPN必须包括所有必需营养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水、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二、严格掌握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凡不能或不宜经口摄食超过5-7天的病人,都是胃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一)消化系统疾病: 1、消化道瘘、气管食管瘘,高位小肠瘘等。 2、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 3、广泛小肠切除后的短肠综合征。 4、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或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 5、胃肠梗阻,如贲门癌、幽门梗阻、高位肠梗阻、新生儿胃肠闭锁等。 6、严重营养不良伴胃肠功能障碍者。 (二)、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破伤风、大范围的手术等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存在严重的分解代谢状态(5-7天内胃肠道无法利用者)。 (三)、严重感染与败血症。 (四)、中度以上营养不良患者必须进行重大手术时,尤其是消化道重建手术的病人,应给予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建议术前营养治疗7~10d。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 (六)、妊娠剧吐与神经性厌食。早孕反应所致的严重恶心、妊娠呕吐超过5~7天。(七)昏迷病人。 (八)晚期肿瘤病人化疗和放疗引起的胃肠管反应等短期内不能由肠内获得营养的患者。 (九)其他无肠外营养的禁忌症的:如严重循环、呼吸功能衰竭,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肝、肾功能衰竭等;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 三、肠外营养药及配合肠外营养药包括: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肠外营养安全输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规范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定义肠外营养安全输注是指通过静脉途径为无 法正常进食或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素和液体。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其基本生命活动和治疗效果。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应用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 胃肠道梗阻、胃排空障碍、胰腺炎等胃肠道疾病所致无法进食或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 危重病人,如重症胰腺炎、脓毒血症等,需要禁食、胃肠减压或肠内营养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的患者。 手术前后、创伤、烧伤等应激状态下的患者,因胃肠功能尚未恢复,需要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液体。 神经性厌食、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特殊疾病的患者,因病因所致无法正

常进食或消化吸收不良。 在选择肠外营养供应商时,应优先考虑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资质的大型供应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同时,医院也需要建立严格的采购和管理制度,保证肠外营养产品的质量。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风险和管理措施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风险主要包括静脉炎、感染、代谢紊乱等。为了降低这些风险,需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制定严格的输注标准操作流程,包括输注前评估、输注中观察和输注后评价等环节,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对患者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包括营养状况、血液循环、感染等情况,以确定合适的输注方案。 在输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输注,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对肠外营养液的储存、配制和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污染和混淆。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提高其对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 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肠外营养药物使用规范

**县医院 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TPN)药物是经静脉途径供应患者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细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肠外营养剂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方法、途径、护理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治疗,因此,规范化的营养支持模式势在必行,从而避免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发生不合理现象,最大程度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 一、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一)重度营养风险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经口或经肠道营养素摄入不足,且短期内(10~14天)无法恢复正常进食者。 (二)胃肠功能障碍。 (三)胃肠道梗阻、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 (四)重症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 (五)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出现不良反应或热量供应不足时,须联合应用肠外营养。 (六)重症胰腺炎,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时。 (七)放射性肠炎。

二、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一)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二)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 (三)下列情况慎用肠外营养: 1、无明确治疗目的或已确定为不可治愈而盲目延长治疗者:如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伴恶病质的患者,生活质量差、任何治疗方法均无明显改善作用,此时肠外营养也无明显益处,反而会增加患者生理和经济负担。 2、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有肠内营养适应证者:对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有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 3、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预计需要肠外营养少于5天者。 4、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 5、预计发生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益处者。 6、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尚未控制或处于纠正期间。 7、脑死亡或临终或不可逆昏迷。 三、TPN合理配方设计原则 (一)静脉营养支持的模式是个体化给药,在配方上应突出个体化的特点。 (二)TPN的配方没有统一的处方,处方设计应全面考虑,包括是否有使用TPN的指证、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及

临床营养科专业人才培训课件--规范化临床营养诊疗流程

规范化临床营养诊疗流程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目录 口本讲教案 口标准化临床营养诊疗流程 口我院目前诊疗流程 口讨论

临床营养诊疗关键步骤●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状况评定 -膳食调查 -体格检查和人体测量 -能量需要评估(IC和公式) -人体成分分析 -实验室检查(营养代谢) ...... ●营养干预(监测) -医疗膳食 普通膳食 特殊营养成分调整膳食-肠内营养(ONS和TF) -肠外营养 临床营养诊疗关键步骤 临床营养诊疗流程

营养诊疗第一步——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 NRS-2002 (WS/T 427-2013) ●营养不良风险筛查: MUST、MST、MNA-SF ●营养不良筛查:理想体重法、BMI法 ●NRS-2002 (WS/T 427-2013) -入院24h内筛查一——医师、护师、营养师进行筛查≥3分,表明有营养风险,应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营养支持治疗。<3分,表明患者目前不存在营养风险,应每周进行筛查。 营养评定 定义:临床营养专业人员通过人体组成分析、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临床检查及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等手段,对患者营养代谢和机体功能等进行检查和评定,以确定营养不良类型及程度。目标;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营养评估之人体测量 ●首次和以后每周——营养师 -身高、体重→BMI -TSF、上臂围、上臂肌围 -小腿围、腰围、臀围等 -握力 ●每天查房——营养(医)师 -腹部体征、肠鸣音等 -营养相关的其它症状和体征 BIA——人体成分必要时测(透析、代谢综合征、水肿等) 营养评估之生化及实验室检查 ●血浆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 ●氮平衡 ●肌酐身高指数(目前较少使用) ●血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 ●免疫功能及炎性分子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彻底肠外营养和部份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者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强性呕吐>7 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者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 无法彻底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 7-10 天;估计大手术后 5-7 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 48h 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者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 Crohn 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者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歇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 7-10 天进行肠外或者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者恢复进食为止。 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

最新专家共识: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

最新专家共识: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 1. 肠外营养液分类与基本概念 (1)肠外营养液可分为全合一以及二合一肠外营养液。(2)肠外营养液组成成分见表1,不推荐其他药品加入肠外营养液中。 (3)工业化生产的多腔袋主要包含三腔袋和双腔袋。三腔袋属于全合一肠外营养液,双腔袋属于二合一肠外营养液。(4)需肠外营养支持,并且肝功能、肾功能、脂肪代谢均正常的成人患者,推荐优先采用多腔袋。 表1 全合一营养液(all-in-one solution,AIO)又称“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是指医师开具的肠外营养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在配液中心将处方中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成分,由经过培训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的操作规程混合于一个输液袋中。全合一营养液也包括工业化生产的三腔袋。

二合一肠外营养液(two-in-one solution)指在规定条件下,将除脂肪乳以外的肠外营养组分转移至一个输液袋内而配成的混合静脉注射溶液,包括工业化生产的双腔袋。 工业化生产的多腔袋(multi-chamber bag,MCB)主要包含三腔袋和双腔袋。三腔袋(triple chamber bag,TCB)是指分别装入脂肪乳、氨基酸和葡萄糖,隔成三个相对独立腔室的软袋,使用时可以通过挤压使三种液体快速混合成肠外营养混合液。双腔袋(dual-chamber bag,DCB)指分别含有多种氨基酸电解质溶液和葡萄糖电解质溶液,隔成两个相对独立腔室的软袋,使用时可以通过挤压充分混合,为机体提供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肠外营养液。 2.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2.1 配制环境 2.1.1 配制环境及洁净度要求 (1)肠外营养液应集中调配与供应。 (2)各功能室洁净度应满足配液需求并定期验证。 (3)肠外营养液的配制操作应在B级(ISO5)环境中完成。 (4)推荐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悬浮粒子。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2021年-肠外营养液处方设计和审核

肠外营养液处方设计和审核 答案在文末 1-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提供氮源 B.提供基本的能量 C.提供了高的能量 D.能量供应更合理 2-暴露在日光下,观察3小时后,维生素A的损失率是100%,维生素K1损失率() A.20% B.30% C.40% D.50% 3-肠外营养是经静脉提供代谢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营养支持方式。() A.对

B.错 4-脂溶性维生素短期不会缺乏,长期梗黄者需额外补充。() A.对 B.错 5-脂肪乳是人们采用乳化剂和机械力将微小的油滴均匀的分散在水相中构成的两相体系,这种制剂要求油的分散度程度很细,油滴的粒径超3μm,容易造成肺部栓塞。() A.对 B.错 6-脂肪乳脂质过氧化会加剧处于应激状态的患者发生组织破坏、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破坏,进而影响肺、肝脏、心脏和肾脏功能。() A.对 B.错 7-光照加速维生素A、D2、K1、B2、B6、B1、叶酸的降解。() A.对 B.错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肠外营养制剂的常量营养素有()

A.葡萄糖制剂 B.氨基酸制剂 C.维生素制剂 D.电解质制剂 2-氨基酸的使用禁忌包括() A.严重的肝功能不全 B.严重的肾功能不全 C.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 D.肠外营养的一般禁忌症 3-长链脂肪乳的劣势有() A.供能慢 B.血浆甘油三酯较高,导致肝脏浸润(脂肪肝) C.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多 D.有非常好的耐受性 单选:A D 判断题:对对错对对

多选:ABCD

肠外营养液调配技术操作规范

附件3.2 肠外营养液调配技术操作规范 为规范肠外营养液调配操作规程,确保肠外营养成品输液质量,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根据相关规章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制定本规范。 一、基本要求 基本操作应按照附件3有关规定执行。 二、混合调配操作规程 (一)调配操作前准备工作。 1.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技术操作规范》规定,启动调配操作间净化系统和水平层流工作台,并确认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个人防护用品:按照附件3有关规定执行。 3.其他物品: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挂钩、网套等。 4.按照操作规程洗手更衣,进入调配操作间,将摆放药品的药车推至水平层流洁净台附近指定位置。 (二)混合调配操作。 按附件3及以下规定操作。 1.调配前校对。操作人员应按输液标签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和药品包装完好性,检查一次性使用静

脉营养输液袋完好性,确认无误后,进行加药混合调配。 2.肠外营养液混合调配操作顺序。 (1)加入药品前,关闭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所有输液管夹。 (2)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或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中。 (3)将其他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内,注意不能与磷酸盐加入同一稀释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也不能加入到同一稀释液中。 (4)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后,加入脂肪乳剂中。如果处方中不含脂肪乳,可将水溶性维生素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解。复合维生素,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脂肪乳注射液中。 (5)药品加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顺序。先加入氨基酸或含磷酸盐氨基酸注射液,再加入除脂肪乳注射液之外的其他液体。加入药液时要不断缓慢按压输液袋,使充分混匀。待上述注射液全部注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相应两路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检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内有无浑浊、变色、异物以及沉淀物生成。 (6)最后注入脂肪乳注射液,边加边缓慢轻压袋体,待脂肪乳注射液全部注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 (7)竖直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使加药口向上,拆除加液管,通过挤压袋体排尽空气后关闭截流夹,将无菌帽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1 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2 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3 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4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5 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6 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它可为7 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8 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9 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10 危险病程。 11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鉴于 12 “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13 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14 养药物治疗方式。 15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 16 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17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 18 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19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 20 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21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 22

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23 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24 七、调配标准流程 25 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26 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7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28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29 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30 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31 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32 4、翻转静脉营养输液袋,使这两种溶液充分混匀。 33 5、将脂溶性的维生素加入脂肪乳中,混匀;水溶性维生素也可用脂溶34 性维生素溶解后加入脂肪乳剂。 35 6、连接第三根输液管到含有维生素的脂肪乳溶液中,打开输液管夹,36 使脂肪乳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37 7、轻轻摇动静脉营养输液袋使内容物充分溶解后,留取配置液的标本38 (置冰箱内4℃保留3天),以备必要时作检测用。 39 8、将静脉营养输液袋口朝上竖起,打开其中一路输液管夹,将袋中多40 余的空气排出后关闭输液管夹。 41 9、将配置好的营养液袋悬挂片刻,观察是否有漏液和渗液。 42 10、再次检查配置好的营养液(标签、渗漏、三查七对),然后送至43 病房进行输液。 44

医院肠外营养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肠外营养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1.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 1.1营养支持应有适宜的适应证。 1.2应针对患者的疾病与营养状态,选择合适的营养治疗方案。 1.3根据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肠外营养药物的配制 肠外营养药物应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配制,保障静脉用药安全。 3.肠外营养药物的管理 3.1定期对胃肠外营养药物合理应用规范的培训和学习。 3.2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定期对各临床科室的胃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并通报检查结果。 3.3定期对临床科室上报的关于胃肠外营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定期向医院通报有关情况。 4.肠外营养疗法分级管理制度。肠外营养支持是纠正和救治营养不良的有力措施,但使用和管理不当可引起较多且严重并发症。为实现住院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合理、安全的目标,制定本规定。 4.1.对于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患者,肠外瘘患者,炎性肠道疾病患者、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需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实施。

4.2.对于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如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炎性粘连性肠梗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特殊肠外营养制剂:丙胺酰谷氨酰胺、脂肪乳注射液(C14-24)、结构脂肪乳注射液(C6-24)等需副主任或副主任以上医师实施。 4.3.医务科定期对全院医师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进行培训和指导。 4.4.医务科、护理部、药学科对全院肠外营养的处方及合理性应用,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对违规行为予以通报,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附件:肠道外营养治疗治疗指南 肠道外营养治疗指南 1.适应证 1.1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 1.2重症胰腺炎; 1.3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 1.4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 1.5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 1.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2.禁忌证

临床药师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培训大纲-中华中医药学会

临床药师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培训大纲-中华中医药学会 二、临床药师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培训大纲 临床药师培训分为通科培训与专科培训二个阶段进行。临床药师专科培训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为已经完成通科培训的临床药师提供不同专科领域药学服务技能的培训。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治疗是适应现代治疗学的需要,伴随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制药工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制定并实施临床营养医疗计划,监测肠外肠内营养实施中的耐受性和并发症以及决定何时结束营养支持或改变支持的方式等工作。药师在NST中承担较重要的工作,保证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用药安全,指导参与肠外营养液配制,以及个体化的合理使用,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肠外肠内营养组方。 为保证肠外肠内营养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培训大纲,以指导培训和考核该专业临床药师。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培训时间为期6个月。 一、培训对象 1、取得高等医药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或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以上学历; 2、完成临床药师通科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培训目标 学员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并接受考核,应掌握肠外肠内营养专业临床药师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 1、了解营养支持治疗涉及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支持治疗原则和方法; 2、能够阅读和分析肠外肠内营养相关的特殊实验室检查、人体成分分析、留置导管的影像学检查等文件、报告;

3、熟悉肠外肠内营养相关药品知识,能够对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合理选择营养制剂,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理生理情况结合临床检验指标制定并优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的能力; 4、学会制定营养支持治疗监护计划,并能够独立开展临床药学监护工作; 5、能够参与住院患者营养支持会诊,与临床医师、营养师一同查房,参与病例讨论,具有为危重患者及接受复杂药物治疗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 6、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三、培训方法 (一)培训应在省级以上卫生计生部门认定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进行。 (二)培训时间:培训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25周,980学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880学时,理论学习时间100学时。 (三)培训老师:学员培训所有轮转科室均应配备有专职临床药师,分别与所在科室一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临床医师组成带教组,共同完成一组学员(2-3名)的培训带教,全部轮转科室的带教组中至少应有一位已经取得临床药师培训师资资格的临床药师负责学员培训带教,其他带教组协助带教。 (四)轮转科室 科室时间(周) 普通外科(必选)危重医学科(必选)8 8 消化内科或肿瘤内科(任选一个)9 总计25 没有设置综合危重医学科病区的医院,可以选择设在临床科内的床位数量及收治范围能够满足培训大纲要求的重症监护病区作为轮转科室。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基础知识 1、掌握肠外肠内营养的含义,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其防治

肠外营养配制工作制度-肠外营养液配制

肠外营养配制工作制度|肠外营养液配制 肠外养分配制工作制度1.干净区内部工作人员必需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其他人员进入干净区须经答应,并根据要求着装。着其他区域工作服或日常衣服严禁进入干净区。 2.干净区内工作人员应削减不必要的走动,配制期间配置间内所需的人员应保持最少。 3.无菌配置间内的人员运动应缓慢而有规律,幸免大幅度的动作。为削减人员移动,应尽量使用电话、记录或在接待区进行沟通。 4.严禁频繁进出干净区。操作人员进入无菌配置间后,应到完成全部的配制操作为止。 5.干净区内严禁吃食物、嚼口香糖或吸烟; 严禁使用铅笔、橡皮,可用圆珠笔、记号笔或毡制笔尖的钢笔。 6.干净区内应幸免戴面罩大声谈话,幸免抓头、擦手、搔痒等动作。 7.个人物品如钥匙、硬币、皮夹、名片盒、纸巾、棉织品及类似物不能带入无菌配置间内。进入干净区内不应化妆,不应佩带项链、耳环、戒指、手镯、手链、手表等饰物。 8.无菌配制间工作人员应准时报告任何异样污染或异样数量的微粒散落状况。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检查。患有消化道或呼吸道疾病的员工,应准时报告病情。不行进入干净区工作,不能进行与无

菌配制直接接触的工作,可以带口罩从事校对、贴标签等区域的工作。有开放性伤口和溃疡必需适当包扎的员工,并须常常更换敷料及帮助性绷带。 9.患有潜在的严峻性疾病,如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的员工必需向科室负责人报告,酌情调整工作。 静脉输注药物配置操作规程1.用75%乙醇消毒药品、托盘等,通过传药窗送入配置间。 2.依据病区传送的医嘱生成每日用药处方或输液单。 3.预备所需药品,审核确认没有配伍禁忌; 核对处方、标签与药品精确无误。 4.用75%的乙醇喷洒加药口、安瓿颈部和西林瓶口,将药物放入层流台,根据无菌操作规程加药。配制完成后在配制人一栏签字并贴上标签,连同空瓶及贴好标签的成品通过传药窗送出配制间,由药师完成核查。 5.一般未用完的药物,放在层流台内,当天可供继续使用,隔天应弃去。但氯化钾等需特殊慎重处置的药品除外,每例多余的此类药物需连同剩余部分一起送出配制间以备核查。 6.核查内容包括:标签上的药品是否与空瓶相符、加药量是否与回抽的空针相符、容器是否完好或渗漏、溶液的澄明度、溶液中有无颗粒、溶液颜色是否合适、制备完成后成品的最终容量、成品数量等。检查合格后,应在校对人一栏中签字。 7.对检查合格的成品加外包装。如有避光需要,需用避光

肠外肠内营养操作规范范文

买书肠外营养支持规范激素65页 第二部分肠外营养支持规范 一.适应证参见《指南适应证》相关部分。 二.禁忌证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终末期肝肾功能衰竭。 ●胃肠道功能正常且可接受足量的肠内营养者。 三.支持途径 (一)周围静脉由四肢或头皮等浅表静脉输入的方法,适合短期(10~14天)应用。 优点: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 缺点:不能耐受高渗液体输注,长期应用会引起静脉炎。 (二)中心静脉 1.经周围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适合长期(>2周)应用。 优点: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的优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输入高渗液体 缺点:护理不当,可能引起导管阻塞、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注意:严格按规范护理(详见输注途径规范相关章节) 2.锁骨下静脉置管 优点:置管时间长,可输入高渗液体。 缺点:易引起导管有关的败血症、血管损伤、血栓等。 四.输注方式 (一)多瓶输液氨基酸与葡萄糖电解质溶液混合后,以Y型管或三通管与脂肪乳剂体外连接后同时输注。 优点:适用于不具备无菌配制条件的单位。 缺点:工作量相对大,且不利于营养素充分利用。 注意:单瓶脂肪乳剂输注时间应>6hr。 (二)全合一(All-in-One)将所有肠外营养成分在无菌条件下混合在一个容器中进行输注。 优点:易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利用,并节省费用。 缺点:混合后不能临时改变配方,无法调整电解质补充量。 (三)二合一(Two-in-One) 附:全合一肠外营养液配置步骤、保存及注意事项: ●配制:肠外营养支持所用营养液根据当日医嘱在层流室或配制室超净台内,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混合顺序:①电解质溶 液(10%NaCl、10%KCl、钙制剂、磷制剂)、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制剂先后加入葡萄糖溶液或/和氨基酸溶液;②将脂溶性维生素注入脂肪乳剂;③充分混合葡萄糖溶液与氨基酸溶液后,再与经步骤②配制的脂肪乳剂混合;④轻轻摇动混合物,排气后封闭备用。 (图1) ●保存:避光、4℃保存,无脂肪乳剂的混合营养液尤应注意避光。建议现配现用。国产聚氯乙烯袋建议24小时内输完。乙烯乙酸乙酰 酯袋可保存1周。 ●注意事项:①All-in-One 溶液配制完毕后,应常规留样,保存至患者输注该混合液完毕后24小时;②电解质不宜直接加入脂肪乳剂 液中注意:All-in-One 溶液中一价阳离子电解质浓度不高于150mmol/L,二价阳离子电解质浓度不高于5mmol/L。③避免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其他药物,除非已经过配伍验证。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规范、集中调配质量监测、危害药品、肠外营养液调配技术操作规范2020

附件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规范 一、建设流程与基本要求 (一)建设流程 建设方案→项目设计→预审与评估→建筑装修施工→设施与设备安装→工程验收与洁净环境监测。 (二)选址要求 1.静配中心应当设于人员流动少、位置相对独立的安静区域,并便于与医护人员沟通和成品输液的运送。 2.设置地点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环境、路面、植被等不会对静配中心和静脉用药调配过程造成污染。 3.不得设置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4.洁净区采风口应设置在周围30米内环境清洁、无污染地区,离地面高度不低于3米。 (三)消防要求 1.静配中心设计与装修施工应符合消防要求,设有安全通道,配备消防设施设备、应急灯等。 2.洁净区内应设烟感探测器,但不设置喷淋系统。 3.非洁净控制区和辅助工作区应设烟感探测器和喷淋系统。 (四)面积要求 1.静配中心使用面积应与日调配工作量相适应。 (1)日调配量1000袋以下:不少于300㎡。 (2)日调配量1001~2000袋:300㎡~500㎡。 (3)日调配量2001~3000袋:500㎡~650㎡。

(4)3001袋以上,每增加500袋递增50㎡。 2.洁净区面积应与设置的洁净台数量相匹配。 3.应设有综合性会议示教休息室,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与休息的场所。 4.上述面积不包括配套的空调机房面积。 (五)设计与装修施工企业资质 1.设计与施工企业应有相关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证,且装修施工企业应具有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并应具有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 2.设计与装修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技术人员应经静配中心建设规范培训,熟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流程与技术操作规范相关规定。 二、设计、建筑装修与设施设备 (一)项目设计 1.布局要求。 (1)静配中心应设有洁净区、非洁净控制区、辅助工作区三个功能区。 ①洁净区设有调配操作间、一次更衣室、二次更衣室及洗衣洁具间; ②非洁净控制区设有用药医嘱审核、打印输液标签、摆药贴签核对、成品输液核对、包装配送、清洁间、普通更衣及放置工作台、药架、推车、摆药筐等区域; ③辅助工作区设有药品二级库、物料储存区、药品脱外包区、转运箱/转运车存放区以及综合性会议示教休息室等。 (2)三个功能区之间的缓冲衔接和人流与物流走向合理,不得交叉。 (3)不同洁净级别区域间应当有防止交叉污染的相应设施,严格控制流程布局上的交叉污染风险。 (4)不得在静配中心非洁净控制区及洁净区设置地漏、卫生间、淋浴室。 2.净化系统设计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