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受压构件思考题和习题答案

第5章 受压构件思考题和习题答案
第5章 受压构件思考题和习题答案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计算题

1、某轴心受压柱,截面尺寸b ×h =400×500mm ,计算长度l 0=4.8m ,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HPB235级钢筋,承受轴向力设计值N =1670kN ,计算纵筋数量。

【解】由已知条件知:?c =11.9N/mm 2, f y '=210N/mm 2

⑴计算稳定系数φ

l 0/b =4800/400=12,查表得:φ=0.95

⑵计算纵筋截面面积A s ',并校验ρ'

由于11.940050023801670c f A KN KN =??=>,即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已经满足轴向力的要求,所以纵筋按照构造要求配置即可。

2min 0.6%4005001200s

A A mm ρ''=?=??= ⑶配筋

采用4Φ20,2212561200s

A mm mm '=>,可以。 截面每一侧配筋率

0.512560.003140.2%400500

ρ?'==>?,可以。 所以,选用4根直径20mm 的HPB235级钢筋,21256s

A mm '=。

2、某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承受轴向压力设计值N =250kN ,弯矩设计值M =158kN·m ,截面尺寸为b ×h =300×400mm ,a s =a s '=40mm ,柱的计算长度l 0=4.0m ,采用C25混凝土和HRB335钢筋,进行截面对称配筋设计。

【解】由已知条件知:?c =11.9N/mm 2, f y '=f y =300N/mm 2

⑴计算初始偏心距e i

e 0=N M =6

31581025010

??=632mm e a ={30

h ,20mm }max ={13mm ,20mm }max =20mm

i 0a ⑵计算偏心距增大系数η

h 0=400-40=360mm

l 0/h =4000/400=10>5,应考虑附加弯矩的影响。

ζ1=N A f c 5.0=3

0.511.930040025010????=2.856>1,取ζ1=1.0 l 0/h =10<15,取ζ2=1.0。

η=1+201201

()1400i l e h h ξξ=1+2110 1.0 1.06521400360????=1.0394 ⑶判别大小偏心

x =1c N f b α=3250101.011.9300

???=70mm <2a s '=2×40=80mm

2i s h e e a η''=-+=1.0394×652-4002

+40=518mm 属于大偏心受压。

⑷计算钢筋面积A s '和A s

由于x <2a s ',所以

A s '

=A s ='

'0()y s Ne f h a - =325010518300(36040)

???-=1349mm 2>0.002bh =0.002×300×400=240mm 2 ⑸选配钢筋

纵筋每侧各选配(A s '=A s =1388mm 2)。

3、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承受轴向压力设计值N =1750kN ,弯矩设计值M =150kN·m ,截面尺寸为b ×h =400×600mm ,a s =a s '=40mm ,柱的计算长度l 0=5.0m ,采用C25混凝土和

【解】由已知条件知:?c =11.9N/mm 2, f y '=f y =300N/mm 2

⑴计算初始偏心距e i

e 0=N M =6

3

150********??=86mm e a ={30

h ,20mm }max ={20mm ,20mm }max =20mm e i =e 0+e a =86+20=106mm

⑵计算偏心距增大系数η

h 0=600-40=560mm

l 0/h =5000/600=8.3>5,应考虑附加弯矩的影响。

ζ1=N A f c 5.0=3

0.511.9400600175010????=0.816<1,取ζ1=0.816 l 0/h =8.5<15,取ζ2=1.0。

η=1+201201

()1400i l e h h ξξ=1+218.30.816 1.010********????=1.2121 ⑶判别大小偏心

x =1c N f b α=31750101.011.9400

???=368mm >2a s '=2×40=80mm >x b =ξb h 0=0.55×560=308mm

e =ηe i +2h -a s =1.2121×106+2

600-40=388mm 属于小偏心受压。

⑷计算钢筋面积A s '和A s

按公式(5-15)重新计算ξ:

ξ=1021010'00.43(0.8)()

b c c c b s N f bh Ne f bh f bh h a ξαααξ--+-- +ξb

=321750103880.43 1.011.9400560 1.011.9400560(0.80.55)(56040)

??-????+???--+0.55 =0.646

将ξ代入计式(5-16)得

A s '

=A s =210''0(10.5)()c y s Ne f bh f h a αξξ--- =32175010388 1.011.94005600.646(10.50.646)300(56040)

??-????-??- =168mm 2<0.002bh =0.002×400×600=480mm 2

故按照最小配筋率480 mm 2选配纵筋

⑸选配钢筋

纵筋每侧各选配(A s '=A s =615mm 2)。

思考题

1、纵向钢筋和箍筋在受压构件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如何?

答:1、⑴纵筋在受压构件中的作用主要是:①协助混凝土承受压力,提高构件的正截面抗压承载力;②提高构件的变形能力,防止构件突然的脆性破坏;③承受偶然的弯矩以及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拉应力;对偏心较大的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受拉区的纵向钢筋则主要用来承受拉力;④减小混凝土的徐变。

⑵纵向钢筋的构造:

①柱中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 ,一般取16~32mm 。为保证钢筋骨架的刚度、减少施工时可能产生的纵向弯曲和受压时的局部屈曲,纵向钢筋宜采用较粗直径的钢筋。

②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钢筋应沿截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矩形截面时钢筋根数不得少于4根,圆形截面时不应少于6根。偏心受压构件的纵向钢筋应布置在弯矩作用方向的两对边。当截面高度h ≥600mm 时,应在侧面设置直径为10~16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附加箍筋或拉筋。

③为提高受压构件的延性,保证构件承载能力,全部纵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6%,同

常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超过3%,在0.6%~2%之间。

④柱中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为30mm,且不小于纵筋直径。

⑤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对处在水平位置浇筑的预制柱,其纵筋净距要求与梁相同。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筋和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钢筋接头宜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以采用焊接接头和搭接接头。对于直径大于28mm的受拉钢筋和直径大于32mm的受压钢筋,不宜采用绑扎的搭接接头。

2、⑴箍筋在受压构件中的作用主要是:①约束受压钢筋,防止纵筋压屈外凸;②在施工时固定纵筋的正确位置,与纵筋形成骨架;③在剪力较大的偏心受压构件中抗剪;④约束内部核芯混凝土受压后的侧向膨胀,改变核芯部分混凝土的受力状态,以提高混凝土强度。

⑵箍筋的构造

①箍筋应做成封闭式。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 max/4(d max为纵向钢筋最大直径),且不应小于6mm。

②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 min(d min为纵向钢筋最小直径)。

③当全部纵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 min,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④在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0.25d max。当搭接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 min,且不应大于100mm;当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min,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d>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 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

⑤纵向钢筋至少每隔一根放置于箍筋转弯处。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见图5-2。

⑥对于截面形状复杂的构件,不应采用具有内折角的箍筋,以避免产生向外拉力,使折

⑦在多层房屋建筑中,一般在楼板顶面处设置施工缝,通常是将下层柱的纵筋伸出楼面一段距离,与上层柱筋相连接。在搭接连接中,当纵向钢筋受拉时,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 l ,且不应小于300mm ;当纵向钢筋受压时,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 l 的0.7倍,且不应小于200mm 。当上下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同时,可在梁高范围内将下层柱的纵筋弯折一倾角,其斜度不应大于1/6然后伸入上层柱。

2、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稳定系数φ的含义是什么?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答:《混凝土设计规范》采用稳定系数?来表示长柱承载力的降低程度,即

l u s u

N N ?=, 式中:u u l s N N --、分别为长柱和短柱的承载力

根据试验结果及数理统计可得下列经验公式:

0000/8~34 1.1770.012//35~500.870.012/l b l b l b l b ??==-==-当时:;

当时:。

3、配置螺旋箍筋柱承载力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配有螺旋筋或焊接环筋的钢筋混凝土柱,螺旋筋或焊接环筋能够有效的约束其内核芯混凝土在纵向受压时产生的横向变形,使核芯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改善其变形性能。

试验表明,螺旋筋柱或焊接环筋柱在轴向压力作用下,将产生与轴力方向平行的明显的纵向裂缝,当轴向压力逐渐增大时,螺旋筋外的混凝土保护层开始剥落,螺旋筋内的混凝土并未破坏。随着轴向压力的增加,柱螺旋筋内的混凝土应力继续提高,核芯部分混凝土的横向变形使螺旋筋产生环向拉应力,而被张紧的螺旋筋则相当于一个套箍的作用,紧紧得箍住核芯混凝土,有效地限制了核芯混凝土的横向变形,使核芯混凝土受到了侧向约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螺旋筋的拉应力不断加大,直到螺旋筋屈服,不再能起到进一步约束核芯混凝土横向变形的作用,这时核芯部分混凝土即被压碎,构件破坏。

答:(1)偏心受压构件的分类:1、当轴心压力的相对偏心矩较大,且受拉钢筋又配置不很多时,为大偏心受压破坏;2、当轴心压力的相对偏心矩较大,但受拉钢筋配置很多时,或当轴心压力的相对偏心矩较小时,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2)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有大偏心受压破坏和小偏心受压破坏两种情况。大偏心受压破坏的特点是受拉钢筋先达到屈服强度,导致压区混凝土压碎,这种破坏形态在构件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裂缝开展显著,变形急剧增大,具有延性破坏性质,是与适筋梁破坏形态相类似的延性破坏类型。小偏心受压破坏形态的特点是混凝土先被压碎,远侧钢筋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但都不屈服,这种破坏没有明显的预兆,裂缝开展不明显,变形不大(但受压区垂直裂缝不断发展),属于脆性破坏性质,与受弯构件超筋(或轴心受压构件)破坏类似。

(3)两类偏心受压破坏的界限。从两类破坏情况可见,大偏心受压破坏时,受拉钢筋先屈服,而后受压钢筋及混凝土相继达到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时,受压钢筋屈服,受压混凝土被压坏,而距偏心力较远一侧的钢筋,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但始终未能屈服。二类破坏的根本区别在于距偏心力较远一侧的钢筋是否达到屈服。显然,在两类破坏之间存在着一种界限破坏形态,称为“界限破坏”。其主要特征是:在受拉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的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两者的界限与受弯构件正截面的适筋破坏和超筋破坏的界限相同。因此,大、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界限,仍可用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与超筋的界限予以划分,即

x≤x b或ξ≤ξb时:属于大偏心受压破坏,

x>x b或ξ>ξb时:属于小偏心受压破坏。

5、偏心矩增大系数η引入的意义是什么?何时取η=1.0?

答:由于偏心受压构件截面上的弯矩影响,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将产生纵向弯曲变形,即产生侧向挠度f,从而使荷载的初始偏心矩增大。对于长细比较小(l0/h≤5)的短柱,侧向挠度很小可忽略。但对于长细比较大的长柱,由于侧向挠度f的影响,柱中截面承受的弯矩将由Ne i增加到N(e i+f),由附加挠度f产生的附加弯矩值Nf使得构件的承载力显著降低。

《规范》采用把初始偏心距乘以一个偏心距增大系数η的方法来解决纵向弯曲对承载能力影响的问题,相当于用ηe i代替e i+f。

在计算时,对于长细比l0/h≤5的短柱可不考虑侧向挠度对偏心矩的影响,取η=1.0

a

答:计算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在求得作用于截面上的轴力N和弯矩M后,即可求得轴向力的偏心距e0=M/N。但是,由于实际工程中存在着荷载作用位置不确定性、混凝土质量不均匀性、配筋不对称性以及施工不准确性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构件偏心矩的增大,而导致构件承载力的降低。为安全起见,在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有必要把偏心受压构件的偏心距e0予以加大,即在此偏心距e0基础上再加上一个附加偏心距e a。

《规范》规定,e a应取20mm和偏心方向截面尺寸的1/30两者中的较大值。引入附加偏心距e a后的偏心距称为计算初始偏心距,用e i表示,即e i=e0+e a。

7、什么是对称配筋?有什么优点?

答:在实际工程中,偏心受压构件时常设计成对称配筋方式。对称配筋就是截面两侧的纵筋级别、数量完全相同,即f y'=f y,A s'=A s。

在实际工程中,偏心受压构件在不同内力组合下,可能有相反方向的弯矩。当其数值相差不大时,或即使相反方向的弯矩值相差较大,但按照对称配筋设计求得的纵向钢筋的总量比按不对称配筋设计所得纵向钢筋的总量增加不多时,均宜采用对称配筋。采用这种配筋方式,可抵抗变号弯矩,且设计和施工也较简单,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 π???≥ )。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 x C . 3p z D .3d 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 l=+1,m s= +1/2 B .n=4,l=5,m l= -1,m s= +1/2 C .n=3,l=3,m l=+1,m s= -1/2 D .n=4,l=2,m l=+3,m s= -1/2 5.第四周期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可达()(《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4 B.5 C.6 D.7

第5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思考题与习题 5.1在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中,当控制角小于负载功率因数角时为什么输出电压不可控? 答:当φα<时电源接通,如果先触发T 1,则T 1的导通角θ>180°如果采用窄脉冲触发,当下的电流下降为零,T 2的门极脉冲已经消失而无法导通,然后T 1重复第一周期的工作,这样导致先触发一只晶闸管导通,而另一只管子不能导通,因此出现失控。 5.2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只能降频、降压,而不能升频、升压? 答: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的基本原理是:电路中具有相同特征的两组晶闸管整流电路反并联构成,将其中一组整流器作为正组整流器,另外为反组整流器,当正组整流器工作,反组整流器被封锁,负载端输出电压为上正下负;如果负组整流器工作,正组整流器被封锁,则负载端得到输出电压上负下正,这样就可以在负载端获得交变的输出电压。 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当输出频率增高时,输出电压一周期所含电网电压数就越少,波 形畸变严重。一般认为:输出上限频率不高于电网频率的31~21。而当输出电压升高时, 也会造成输出波形畸变。因此,只能降频、降压,而不能升频、升压。 5.3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和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在控制上有何区别? 答:相控整流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都是通过控制晶闸管在每一个电源周期内的导通角的大小(相位控制)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但二者电路结构不同,在控制上也有区别。 相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在正负半周同极性加到负载上,输出直流电压。 交流调压电路,在负载和交流电源间用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T 1 、T 2 或采用双向晶闸管T 相联。当电源处于正半周时,触发T 1 导通,电源的正半周施加到负载上;当电源处于负半周时,触发T 2 导通,电源负半周便加到负载上。电源过零时交替触发T 1、T 2 ,则电源电压全部加到负载。输出交流电压。 5.4交流调压和交流调功电路有何区别? 答:交流调功能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的电路形式完全相同,但控制方式不同。 交流调压电路都是通过控制晶闸管在每一个电源周期内的导通角的大小(相位控制)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晶闸管交流调功能电路采用整周波的通、断控制方法,例如以n 个电源周波为一个大周期,改变导通周波数与阻断周波数的比值来改变变换器在整个大周期内输出的平均功率,实现交流调功。 5.5一电阻炉由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供电,如α=0°时为输出功率最大值,试求功率为80%,50%时的控制角α。 解:α=0°时为输出电压最大值 120max 0)sin 2(1 U t d t U U ==?ωωππ

钢结构计算例题(轴压、受弯、拉弯与压弯)

4 轴压构件例题 例1:下图所示为一轴心受压柱的工字形截面,该柱承受轴心压力设计值N=4500kN,计算长度为,5.3,7m l m l oy ox ==钢材为Q235BF ,2/205mm N f =,验算该柱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227500mm A =,49105089.1mm I x ?=, 48101667.4mm I y ?=,150][=λ。 λ 15 20 25 30 35 40 45 ? 0.983 0.970 0.953 0.936 0.918 0.899 0.878 解:mm A I i x x 2.234== ,mm A I i y y 1.123== (1)刚度验算:4.281 .1233500 9 .292 .2347000 == = ===y oy y x ox x i l i l λλ 150][9.29max =<=λλ (2)整体稳定算:当9.29=λ时,936.0=? 223 /205/3.19227500 936.0104500mm N f mm N A N =<=??=? 例2:右图示轴心受压构件,44cm 1054.2?=x I ,43cm 1025.1?=y I ,2cm 8760=A ,m 2.5=l ,Q235钢,截面无削弱,翼缘为轧制边。问: (1)此柱的最大承载力设计值N ?(2)此柱绕y 轴失稳的形式?(3)局部稳定是否满足要求?

解:(1)整体稳定承载力计算 对x 轴: m 2.50==l l x , cm 176.871054.24=?==A I i x x 150][6.30175200=≤===λλx x x i l 翼缘轧制边,对x 轴为b 类截面,查表有:934.0=x ? kN 1759102158760934.03=???==-Af N x x ? 对y 轴: m 6.22/0==l l y , cm 78.36.871025.13=?==A I i y y 150 ][8.6878.35200=≤===λλy y y i l 翼缘轧制边,对y 轴为c 类截面,查表有:650.0=y ? kN 122410215876065.03=???==-Af N y y ? 由于无截面削弱,强度承载力高于稳定承载力,故构件的最大承载力为: kN 1224max ==y N N (2)绕y 轴为弯扭失稳 (3)局部稳定验算 8.68},max {max ==y x λλλ,10030max ≤≤λ1) 较大翼缘的局部稳定 y f t b 235)1.010(79.614/95/max 1λ+≤==88.16235235)8.681.010(=?+=,可2) 腹板的局部稳定 y w f t h 235)5.025(4010/400/max 0λ+≤==4.59235235)8.685.025(=?+=,可 例3:下图所示轴心受压格构柱承受轴力设计值N=800kN ,计算长度l ox =l oy =10m ,分肢采用2[25a :A=2×34.91=69.82cm 2,i y =9.81cm,I 1=175.9cm 4,i 1=2.24cm ,y 1=2.07cm ,钢材为Q235BF ,缀条用L45×4,A d =3.49cm 2。缀条柱换算长细比为 1 227 A A x ox +=λλ,试按照等稳定原则确定两分肢平行于X 轴的形心轴间距离b 。

中国近代史纲第五章试题库 (2)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2.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 A发展党的组织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D开展军事斗争 3.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晋察冀根据地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D鄂豫皖根据地 4.最早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八七会议D三湾改编 5.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 )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6.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比,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7.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 ) 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8.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党的问题B农民问题C工人问题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9.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其政权性质是()A资产阶级专政B各革命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C抗日民主专政D工农民主专政 10.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A议会斗争B群众斗争C地下斗争D武装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D《新民主主义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A周恩来B贺龙C叶挺D朱德E刘伯承 2.中共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撤消了陈独秀的职务,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D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E决定把进攻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 3.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

无机化学最新第四版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 1. “原子” 为什么不像过去那样定义为组成的基本粒子 ? 2. 量子力学的轨道概念与波尔原子模型的轨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3.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有何关系 ? 与电子云有何关系 ? 4.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 ? 解 :用四个量子数 :主量子数 --------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 副量子数 ------ 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 角量子数 -------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张方向 自旋量子数 ---------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 . 5. 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 ? 为什么 ? n l m (1 2 1 0 (2 2 2 -1 (3 3 0 +1 解:(2 , (3不合理。当 n=2时, l 只能是 0, 1,而(2中的 l =2,当 l =0时, m 只能是 0,而(3中的 m 却为 +1 6. 为什么任何原子的最外层最多只能有 8个电子 , 次外层最多只能有 18个电子 ? 7. 为什么周期表中各周期的元素数目并不一定等于原子中相应电子层的电子最大容量数 (2n2?

因为存在能级交错现象 8. 量子数 n=3,l=1的原子轨道的符号是怎样的 ? 该类原子轨道的形状如何 ? 有几种空间取向 ? 共有几个轨道 ? 可容纳多少个电子 ? 9. 在下列各组电子分布中哪种属于原子的基态 ? 哪种属于原子的激发态 ? 哪种纯属错误 ? (1 1s22s 1 (21s22s 22d 1(31s22s 22p 43s 1 (41s22s 42p 2 (1属于原子的基态; (3属于原子的激发态; (2 , (4纯属错误。 10.(1 试写出 s 区 ,p 区 ,d 区及 ds 区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 . (2 具有下列价层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哪一个区 ? 它们各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 ns 2 ns 2np 5 (n-1d2ns 2 (n-1d10ns 2 解:(1 所在区价层电子构型 s ns 1-2 p ns 2np 1-6 d (n-1d1-10ns 1-2 ds (n-1d10ns 1-2 (2 价层电子构型 ns 2 ns 2np 5 (n-1d2ns 2 (n-1d10ns 2 所在区 s p d ds 金属或非金属金属非金属金属金属

习题第三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一、填空题 1、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假定的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分布图形中,0ε= ,cu ε= 。 2、梁截面设计时,可取截面有效高度:一排钢筋时,0h h =- ;两排钢筋时,0h h =- 。 3、梁下部钢筋的最小净距为 mm 及≥d 上部钢筋的最小净距为 mm 及≥1.5d 。 4、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可分为3个阶段,试选择填空:A 、I ;B 、I a ;C 、II ;D 、II a ;E 、III ;F 、III a 。①抗裂度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②使用阶 段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③承载能力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 5、受弯构件min ρρ≥是为了 ;max ρρ≤是为了 。 6、第一种T 形截面梁的适用条件及第二种T 形截面梁的适用条件中,不必验算的条件分别是 及 。 7、T 形截面连续梁,跨中按 截面,而支座边按 截面计算。 8、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ζ需要根据 等假定求出。 9、单筋矩形截面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否则应 。 10、在理论上,T 形截面梁,在M 作用下,f b '越大则受压区高度χ 。内力臂 ,因而可 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11、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有 、 、 3种。 12、板内分布筋的作用是:(1) ;(2) ;(3) 。 13、防止少筋破坏的条件是 ,防止超筋破坏的条件是 。 14、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是 构件与 构件的界限配筋率,是根据 确定的。 15、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1) 保证 ;(2) 保证 。当<2s a χ'时,求s A 的公式为 , 还应与不考虑s A '而按单筋梁计算的s A 相比,取 (大、小)值。

习题第五章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 第五章 5-1 柴油机燃烧初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与汽油机的预混合燃烧有何异同? 解:同:都是燃烧开始前油气先混合的燃烧过程。 异:柴油机的预混相比于汽油机不够均匀,且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是多点自燃,而汽油机则是火花点火,火焰传播的过程。 5-2 柴油机燃烧过程滞燃期包括哪些物理和化学过程?与低温多阶段着火过程是什么关系? 解:物理过程:雾化、蒸发、扩散和与空气混合等。化学过程:低温多阶段着火。 5-3 试述直喷式柴油机喷油规律、混合气形成速率(气流与喷雾)和燃烧放热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说明控制柴油机放热规律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解:柴油机喷油规律会影响混合气的形成速率。一般初期喷油快且喷油压力高的预混合气的量就多。混合气形成速率影响燃烧放热规律,燃烧开始前形成混合气的速率越快,初期放热率就越高。燃烧过程中混合气的形成速率决定了放热持续期的长短,混合快的放热时间短。 5-4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中为什么会出现“双峰”放热现象?若喷油规律相同,“双峰”形状随柴油机负荷不同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解:dQ B/dφ曲线的双峰,第一个峰对应速燃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而第二个峰则对应缓燃期的扩散燃烧阶段。 负荷变化会引起形状的变化,小负荷时,第二个峰不明显,因为负荷小时,扩散燃烧阶段的放热量减少。 5-5 分析柴油机的几何供油规律和实际喷油规律的主要差别;说明形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供油规律早于喷油,供油最高速率要大于喷油最高速率。喷油时间大于供油时间,且喷油量小于供油量。 燃油的可压缩性;压力波的传播滞后;压力波动;高压容积变化。 5-6 比较柴油机空间雾化混合方式与壁面油膜混合方式的原理差异;简述促进空间雾化混合的基本原则。 解:空间雾化将燃油喷射到空间进行雾化,通过燃油与空气的相对运动和扩散,在空间形成可燃混合气。因此混合能量主要来源于喷油射束,空气被动参与混合,油找气的方式。混合一般不够均匀。壁面油膜蒸发混合方式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很薄的薄膜,在强烈涡流作用下,油膜边蒸发变燃烧。 采用多空高压喷油,合理组织涡流。 5-7 柴油机燃烧室中形成可燃混合气时一般会利用哪几种气流形式?如何产生和控制这些气流运动? 解:进气涡流,压缩涡流,挤流和逆挤流,湍流。 进气涡流:通过设计进气道的形状产生进气涡流。通过改变流通面积和角度来改变强

第5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报告

第五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 5-1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电气设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3项原则: (1) 按工作环境及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 a 根据电气装置所处的位置,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型号; b 按工作电压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 c 按最大负荷电流选择电气设备和额定电流。 (2) 按短路条件校验电气设备的动稳定和热稳定 (3) 开关电器断流能力校验 5-2 高压断路器如何选择? 答:(1)根据使用环境和安装条件来选择设备的型号。 (2)在正常条件下,按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其所在线路的额定电压选择额定电压,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应不小于实际通过它的最大负荷电流选择额定电流。 (3)动稳定校验 (3)max sh i i ≥ 式中,(3) sh i 为冲击电流有效值,max i 为电气设备的额定峰值电流。 (4)热稳定校验 2(3)2th th ima I t I t ∞≥ 式中,th I 为电气设备在th t 内允许通过的短时耐热电流有效值;th t 为电气设备的短时耐热时间。 (5)开关电器流能力校验 对具有分断能力的高压开关设备需校验其分断能力。设备的额定短路分断电流不小于安装地点最大三相短路电流,即(3).max cs K I I ≥ 5-3跌落式熔断器如何校验其断流能力? 答:跌落式熔断器需校验分断能力上下限值,应使被保护线路的三相短路的冲击电流小于其上限值,而两相短路电流大于其下限值。 5-4电压互感器为什么不校验动稳定,而电流互感器却要校验? 答:电压互感器的一、二次侧均有熔断器保护,所以不需要校验短路动稳定和热稳定。而电流互感器没有。 5-5 电流互感器按哪些条件选择?变比又如何选择?二次绕组的负荷怎样计算? 答:(1)电流互感器按型号、额定电压、变比、准确度选择。 ( 2)电流互感器一次侧额定电流有20,30,40,50,75,100,150,200,400,600,800,1000,1200,1500,2000(A )等多种规格,二次侧额定电流均为5A ,一般情况下,计量用的电流互感器变比的选择应使其一次额定电流不小于线路中的计算电流。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为保证其准确度要求,可以将变比选的大一些。

结构设计原理 第四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一、填空题 1、受弯构件的破坏形式有 、 。 2、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 ,受弯构件内配置足够的受力纵筋是为了防止梁发生 破坏,配置足够的腹筋是为了防止梁发生 破坏。 3、梁内配置了足够的抗弯受力纵筋和足够的抗剪箍筋、弯起筋后,该梁并不意味着安全,因为还有可能发生 、 、 ;这些都需要通过绘制材料图,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来加以解决。 4、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支座附近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 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开裂的。 5、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有 、 、 ,其中属于材料未充分利用的是 、 。 6、梁的斜截面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 。 7、梁的斜截面破坏主要形态有3种,其中,以 破坏的受力特征为依据建立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8、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 9、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 10、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时,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直接按构造配置箍筋满足max min ,S S d d ≤≥;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时,仍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除满足max min ,S S d d ≤≥以外,还应满足最小配箍率的要求;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时,则必须计算抗剪腹筋用量。 11、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当梁的配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 12、对于T 形、工字形、倒T 形截面梁,当梁上作用着集中荷载时,需要考虑剪跨比影响的截面梁是 。 13、 对梁的斜截面承载力有有利影响,在斜截面承载力公式中没有考虑。 14、设置弯起筋的目的是 、 。 15、为了防止发生斜压破坏,梁上作用的剪力应满足: ,为了防止发生斜拉破坏,梁内配置的箍筋应满足 。 16、梁内需设置多排弯起筋时,第二排弯起筋计算用的剪力值应取 ,当满足V ≤ 时,可不必设置弯起筋。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第五章习题及答案-2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 练习题及答案——2 5-12 已知)(1s G 、)(2s G 和)(3s G 均为最小相角传递函数,其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79所示。试概略绘制传递函数 G s G s G s G s G s 412231()()() ()() = + 的对数幅频、对数相频和幅相特性曲线。 解:(1) ?L K 11204511()lg .ω== ∴ =K 1180 则: G s K 11()= (2) G s K s s 22 08 1()(.)=+ 20201 022 lg /lg K K ω== , K 21= (3) ? L K K 333202001110()lg lg .ωω=== s s K s G K 9)(,9111 .01 333==== ∴ (4) ?G s G G G G 4 12 23 1()=+ 将G G G 123,,代入得:G s s s 418 01251()(.) =+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解5-12(a)所示,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12(b)所示:

图解5-12 (a) Bode图 (b) Nyquist图5-13试根据奈氏判据,判断题5-80图(1)~(10)所示曲线对应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已知曲线(1)~(10)对应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按自左至右顺序)。 题号开环传递函数P N N P Z 2 - =闭环 稳定性 备 注 1 G s K T s T s T s () ()()() = +++ 123 1110 -1 2 不稳定 2 G s K s T s T s () ()() = ++ 12 110 0 0 稳定 3 G s K s Ts () () = + 210 -1 2 不稳定

受弯构件正截面例题

例题一、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安全等级为二级,截面尺寸b×h=250×550mm,承受恒载标准值10kN/m(不包括梁的自重),活荷载标准值12kN/m,计算跨度=6m,采用C20级混凝土,HRB335级钢筋。试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数量。 【解】查表得f c=9.6N/mm2,f t=1.10N/mm2,f y=300N/mm2,ξb=0.550,α1=1.0,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Ψc=0.7 1.计算弯矩设计值M 钢筋混凝土重度为25kN/m3,故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标准值为: g k=10+0.25×0.55×25=13.438kN/m 简支梁在恒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跨中弯矩为: M gk=g k l02=×13.438×62=60.471kN.m 简支梁在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跨中弯矩为: M qk=q k l02= ×12×62=54kN〃m 由恒载控制的跨中弯矩为: γ0(γG M gk+ γQΨc M qk)=1.0×(1.35×60.471+1.4×0.7×54) =134.556kN〃m 由活荷载控制的跨中弯矩为: γ0(γG M gk+γQ M qk) =1.0×(1.2×60.471+1.4×54) =148.165kN〃m 取较大值得跨中弯矩设计值M=148.165kN〃m。 2.计算h0

假定受力钢筋排一层,则h0=h-40=550-40=510mm 3.计算x,并判断是否属超筋梁 =140.4mm<=0.550×510=280.5mm 不属超筋梁。 4.计算A s,并判断是否少筋 A s=α1f c bx/f y=1.0×9.6×250×140.4/300=1123.2mm2 0.45f t /f y =0.45×1.10/300=0.17%<0.2%,取ρmin=0.2% ρmin bh=0.2%×250×550=275mm2<A s =1123.2mm2 不属少筋梁。 5.选配钢筋 选配218+220(As=1137mm2),如图3.2.6。

最新马原第五章试题与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C)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五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五章试题清单( 含答案) 一. 单选题 1. 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 B. 资本家的联合( ) C.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 ) D. 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 2.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 C. 仍无任何变化( )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 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 B. 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 C. 垄断( √) D. 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 4. 金融资本是:() A. 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B. 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C.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D.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 5. 垄断利润是通过:() A. 操纵市场获得的( √) B. 改进技术获得的( ) C. 扩大投资获得的( ) D. 增加贷款获得的( )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 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 B. 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 C. 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B.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

C.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8.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 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C. 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D.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 B 帮助落后国家() C 替代商品输出() D 达到政治目的()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 利益共同体() B 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斗争(√) C 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有经济矛盾() D 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政治矛盾()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联合国机构() C 多边贸易机构() D 商业流通联合体() 12.当前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区局部战争() B 自然资源不均衡() C 国际经济旧秩序(√) D 国际经济新秩序() 13.垄断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 内容() B 作用() C 后果() D 表现形式(√) 二. 多选题 1.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A. 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 B. 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

结构设计原理 第三章 受弯构件 习题及答案

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章受弯构件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一、填空题 1、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假定的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分布图形中,0ε= ,cu ε= 。 2、梁截面设计时,可取截面有效高度:一排钢筋时,0h h =- ;两排钢筋时,0h h =- 。 3、梁下部钢筋的最小净距为 mm 及≥d 上部钢筋的最小净距为 mm 及≥1.5d 。 4、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可分为3个阶段,试选择填空:A 、I ;B 、I a ;C 、II ;D 、II a ;E 、III ;F 、III a 。①抗裂度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②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③承载能力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 5、受弯构件min ρρ≥是为了 ;max ρρ≤是为了 。 6、第一种T 形截面梁的适用条件及第二种T 形截面梁的适用条件中,不必验算的条件分别是 及 。 7、T 形截面连续梁,跨中按 截面,而支座边按 截面计算。 8、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ζ需要根据 等假定求出。 9、单筋矩形截面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否则应 。 10、在理论上,T 形截面梁,在M 作用下,f b '越大则受压区高度χ 。内力臂 ,因而可 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11、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有 、 、 3种。 12、板内分布筋的作用是:(1) ;(2) ;(3) 。 13、防止少筋破坏的条件是 ,防止超筋破坏的条件是 。 14、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是 构件与 构件的界限配筋率,是根据 确定的。 15、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1) 保证 ;(2) 保证 。当<2s a χ'时,求s A 的公式为 , 还应与不考虑s A '而按单筋梁计算的s A 相比,取 (大、小)值。 16、双筋梁截面设计时,s A 、s A '均未知,应假设一个条件为 ,

(新规范)偏心受压构件例题

[ 例7-1 ] 某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柱,构件环境类别为一类。600mm mm 400==h b ,,柱的计算长度.m 2.70=l 。承受轴向压力设计值.kN 1000=N ,柱两端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m kN 450.m kN 40021?=?=M M ,。 该柱采用HRB400级钢筋(2N/mm 360='=y y f f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2t 2c N/mm 27.1N/mm 9.11==f f ,)。若采用非对称配筋,试求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并绘截面配筋图。 [解] 1.材料强度和几何参数 C25混凝土,2c N/mm 9.11=f HRB400级钢筋2N/mm 360='=y y f f HRB400级钢筋,C25混凝土,8.00.1518.011b ===βαξ,, 由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一类,柱类构件及设计使用年限按50年考虑,构件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20mm ,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25的构件要多加5mm ,初步确定受压柱箍筋直径采用8mm ,柱受力纵筋为20~25mm ,则取mm 45128520s =+++='=s a a 。 600mm mm 400==h b ,, 2.求弯矩设计值(考虑二阶效应后) 由于889.0450/400/21==M M , mm 2.17360012 1121====h A I i mm 33.23M M 12 -34mm 57.412.173/7200/210=>==i l 。应考虑附加弯矩的影响。 根据式(7-6 )~式( 7-9 )有: 0.1428.110 10006004009.115.05.03c >=????==N A f c ζ,取0.1c =ζ 9667.04504003.07.03 .07.021m =+=+=M M C mm 2030 60030a ===h e 13.10.1)6007200(555/)20101000/10450(130011/)/(1300112362002ns =?+??+=?? ? ??++=c a h l h e N M ζη 考虑纵向挠曲影响后的弯矩设计值为: m kN 57.49145013.19667.02?=??==M C M ns m η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 8.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品质 D.师生关系 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12.“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1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17.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1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20.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2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2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23.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2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28.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第五章思考题及习题、答案

第五章思考题 5.1虚功原理中的“虚功”二字作何解释?用虚功原理理解平衡问题,有何优点和缺点? 5.2 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中,a θ不包含约束反作用力?又广义坐标与广义力的含义如何?我们根据什么关系由一个量的量纲定出另一个量的量纲? 5.3广义动量a p 和广义速度a q 是不是只相差一个乘数m ?为什么a p 比a q 更富有意义? 5.4既然 a q T ??是广义动量,那么根据动量定理,??? ? ????αq T dt d 是否应等于广义力a θ?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14.3.5式中多出了a q T ??项?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物理量吗? 5.5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只适用于完整系?如为不完整系,能否由式()13.3.5得出式 ()14.3.5? 5.6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振动的性质,由什么来决定?为什么22s 个常数只有2s 个是独立的? 5.7什么叫简正坐标?怎样去找?它的数目和力学体系的自由度之间有何关系又每一简正坐标将作怎样的运动? 5.8多自由度力学体系如果还有阻尼力,那么它们在平衡位置附近的运动和无阻尼时有何不同?能否列出它们的微分方程? 5.9 dL 和L d 有何区别? a q L ??和a q L ??有何区别? 5.10哈密顿正则方程能适用于不完整系吗?为什么?能适用于非保守系吗?为什么? 5.11哈密顿函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总能量?试祥加讨论,有无是总能量而不为常数的情况? 5.12何谓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泊松定理在实际上的功用如何? 5.13哈密顿原理是用什么方法运动规律的?为什么变分符号δ可置于积分号内也可移到积分号外?又全变分符号?能否这样? 5.14正则变换的目的及功用何在?又正则变换的关键何在? 5.15哈密顿-雅可比理论的目的何在?试简述次理论解题时所应用的步骤. 5.16正则方程()15.5.5与()10.10.5及()11.10.5之间关系如何?我们能否用一正则变换由前者得出后者? 5.17在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中,刘维定理能否发挥作用?何故?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习题答案Word版

第4章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4.1选择题 1.( C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2.( A )作为受弯构件抗裂计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3.( D )作为受弯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建立是依据哪种破坏形态建立的( B )。 A. 少筋破坏; B. 适筋破坏; C. 超筋破坏; D. 界限破坏; 5.下列那个条件不能用来判断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 C )。 A .b ξξ≤; B .0h x b ξ≤; C .' 2s a x ≤; D .max ρρ≤ 6.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截面抵抗矩系数s α取值为:( A )。 A .)5.01(ξξ-; B .)5.01(ξξ+; C .ξ5.01-; D .ξ5.01+;

7.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对于双筋截面,下面哪个条件可以满足受压钢筋的屈服( C )。 A .0h x b ξ≤; B .0h x b ξ>; C .' 2s a x ≥; D .' 2s a x <; 8.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 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 D )。 A. 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 B. 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 C. 破坏形态不同; D. 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9.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C )。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 增加保护层厚度; C. 增加截面高度; D. 增加截面宽度; 10.在T 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假定在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范围内混凝土的压应力分布是( A )。 A. 均匀分布; B. 按抛物线形分布; C. 按三角形分布; D. 部分均匀,部分不均匀分布; 1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B )。 A. 纵向钢筋内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B. 纵向钢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C. 箍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D. 纵向钢筋重心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12.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双筋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若' 2s a x ≤,则说明 ( A )。 A. 受压钢筋配置过多; B. 受压钢筋配置过少; C. 梁发生破坏时受压钢筋早已屈服; D. 截面尺寸过大; 4.2判断题 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大越好。( × ) 2. 对于' f h x ≤的T 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当于宽度为' f b 的矩形截面 梁,所以其配筋率应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