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_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_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_解方程

解方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解方程(一)”,是在学生学习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题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体验迁移、分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方程与生活中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解方程的方法及检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同桌合作、交流,自主探寻发现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基础训练,激趣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巩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

1、那我们学习解方程就要充分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解方程(一)

2 、学生自学教材67~68页例1、例2、例3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原理,学完后记录疑问。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1 、出示课件例1,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怎样列方程?

x+3=9

2、如何解这个方程呢?课件出示利用等式的性质分析的图示。

学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明确解方程的方法。

x+3=9

解:x+3-3=9-3

x=6

3、点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老师归纳:解方程实质就是把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要注意解方程步骤的规范书写。

4、认识、区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并学会验算方程的解。

5、学生独立完成例2、例3的内容,并相互检验对方的结果。

老师再次强调要注意解方程和验证步骤的规范书写。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

课本67~68“做一做”。

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

随堂练习册36页《解方程(一)》第一、二、四、五大题

(六)课堂小结

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七)布置作业

1、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

2、课本练习十五第4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 解方程训练200题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训练200题 X-2.8=9 6x=8.4 x-1.8=4 x÷6=3.6 X÷2.5=0.8 4x+18=30 1.8×3+5x=15.4 16+8x=40 x-2.72=3.8 3.4x-6×8=26.8 2x-5.2=2.8 2x+2.8×2=10.4 5x+5.5=7 3x+44=65 6x-2.7=1.5 2x+x=3.3 (x-3)×9=63 13(x+5)=169 (x-3)÷2=7.5 15×(x+0.6)=18 (2.81+x)÷2=5.62 7(x-1.2)=2.1 4x+6=36 7(x-1.2)=2.1 (x-3)÷4=7.2 5.9x-2.4x=7 5(x-2.4)=15 1.2-0.9+5X=0.8

10x-2x=24 x+1.8x=22.4 5.4x+x=12.8 x+2.4x=5.1 5x-1.4x=7.2 3.8x-2.45x=13.5 12x-9x=8.7 6x+2.1=8.28 4x-0.4=9.4 0.6x+0.4×3=4.2 2x+1.9=2.5 4x+1.5x=4.4 3.6x-1.2x=24 2x÷4=1.5 6x+0.2×5=5.2 4x+36=96 2(x-9.7)=34.2 6(x+1.5)=13.2 X-0.68x=16 8x÷4=16 9x-34=11 3x-1.2=2.4 12x-9x=8.7 6x+18=48 3(x+2.1)=10.5 x+4.8=7.2 2x-0.3×8=1.2 5x+15=20 5(x+2.3)=25.5 3(x-1.7)=3.6 2(x+2×3)=50 (x-7)÷3=12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 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第五课时:“解方程”(课本第58-61页,例1—例4)㈡. 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学习解方程的方法与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㈢.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检验方程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表达术语。 ㈣. 教学目标:。 1、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2、了解教材中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作为必要补充。 3、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探---练三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重点分析研究方程式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通过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4、判断下面两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5+x>6 x+12=16 想一想x+12=16的解是多少? 但不是所有的方程的解都是能靠思考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系统的方程解法。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随着气温的骤然下降,冬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生活在北方,冬季的取暖可是个大问题,这不,经营煤炭的张叔叔又在开始忙着计算了。 预计今年的煤炭销售量大约是300吨,可是库存仅有180吨,想要满足供应,还要运进多少吨煤炭? 思考:题中有几个数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假设还要运进的吨数看成x,怎么用方程还表示这其中的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5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与除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而本节的难点是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它具体表示的意义,也就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教学,实际上要将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进行一次升华。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采取在大量的数活动和数学信息中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 在教学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的产生等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动手操作的学习技能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领悟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而且感受到用分数来表示结果时量与率的不同之处。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学生虽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在这一节课中,我以学生熟悉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的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点,借助实验操作、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经历1÷b=1/b, a÷b=a/b( b ≠ 0 )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逐步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一、解方程 48-3x =16 5x ×(5+1)=60 99x =100- x 36÷ x=18 x÷6=12 56-2x =20 4y+2=6 x+32=76 3x+6=18 16+8x=40 2x-8=8 4x-3×9=29 54-X=24 7X=49 126÷X=42 8x-3x=105 2(x+3)=10 12x-9x=9

56x-50x=30 5x=15(x-5) 78-5x=28 23y÷ 23=23 4x-20=0 80y+20=100-20y 53x-90=16 2x+9x=11 12(y-1)=24 80÷ 5x=100 7x÷ 8=6 65x+35=100 19y+y=40 25-5x=15 79y+y=80 42x+28x=140 3x-1=8-2x 90y-90=90-90y

80y-90=70÷ 30 78y+2y=160 88-4x=80-2x 9÷(4x)=1 20x=40 – 10x 65y-30=100 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1.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汽车每小时a千米,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6千米。 2.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6人,男生56人,女生x人。 3.苹果树和梨树共38棵,苹果树x棵,梨树15课。 4、一个数减去43,差是28, 5、一个数与5的积是125, 6、X的3.3倍减去1.2与4的积,差是11.4, 三、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或“=”。 1、当X=2.5时,4X()10 10X()10 2、当X=4时,6.2+X( )11 54( )200÷X 四、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条路,已经修了600米,还剩下100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根据《课标》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解方程1第57至58页]延伸引入了方程时的例子 100+X=250通过让学生尝试找出X的值,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例1以X+3=9为例,讨论了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为了便于给出解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图示,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小,主要是提高学生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将延伸到解更多复杂的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感悟到数学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猜想、相互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说课稿3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说课稿3篇 数学课堂离不开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一《铺地砖》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铺地砖”。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图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初步数学意识的好教材。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大家能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 { 2.在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大家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对大家进行美育渗透。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引入(出示装修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小明卧室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启发学生思考: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 3、出示两种地砖(让学生说说地砖的形状及大小) 4、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问题?(用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地砖铺满卧室地面,至少要多少块砖?需要多少元?) ; 学生小组讨论(四人一组),指名汇报。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试一试 1、如果要用边长为50cm的正方形地砖,那么铺满整小明卧室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 2、买这两种地砖大约各需要多少钱?选择哪一种比较合适? 四、巩固练习 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6m和4m,用哪种地砖铺更少钱?(1)组内分工计算;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一、求加数或求因数的方程 加数=和-加数 7+x=19 x+120=176 58+x=90 x+150=290 79.4+x=95.5 x+55=129 x+3=18 x+32=76 100+x=310 因数=积÷因数 7 x=63 9 x =4.5 4.4x=444 4.5 x =90 5 x =100 6.2x=124 1.8x=0.972 7 x =49 20x=40 8x=8 1.2x=81.6 二、求被减数或求被除数的方程 被减数=差 + 减数 x-6=19 x-3.3=8.9 x- 25.8=95.4 x-54.3=100 x-77=275 x-58=144 x-6=12 x-7.6=8 x-5.3=3.49 被除数=商×除数x÷1.25=8x÷4.4=10 x÷78=10.5 x÷2.5=100 x÷3=33.3 x÷2.2=8 x÷6=12 三、求减数或除数的方程 减数=被减数-减数9-x=4.5 73.2-x=52.5 87-x=22

66-x=32.3 77-x=21.9 99-x=61.9 88-x=80 43-x=38 54-x=24 除数=被除数÷商3.3÷x=0.3 8.8÷x=4.4 9÷x=0.03 7÷x=0.001 56÷x=5 39÷x=3 91÷x =1.3 0.245÷x=0.35 10÷x=8 四、带括号的方程(先将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计算,然后再来求方程的解) 3×(x-4)=46 (8+x) ÷5=15先把(x-4)当作因数算。先把(8+x)当作被除数算。 解:x-4= 46 ÷ 3 x-4= x= x= (x+5) ÷3=16 15÷(x+0.5)=1.5 先把(x+5)当作算。先把(x+0.5)当作算。 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我们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解答,求出方程的解。 12x+8x=40 12x-8x=40 12x+x=26 解:(12+8)x=40

小学五年级数学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3页——54页。做一做。练习十一 1——3题。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从等式引入,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克,然后在杯中倒入水,并设水重x克。通过逐步尝试,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为提供更为丰富的感知材料,教材提出: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然后通过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写方程的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 在“做一做”里,教材给出了6个式子,让学生识别哪些是方程。要让学生明白,未知数还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你知道吗”的阅读材料,简要介绍了有关方程的一些史料。通过让学生阅读,了解一些有关方程的历史和发展。 二。学法指导 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以后通过一定的情景进一步学习方程的意义,列方程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学生要在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在天平的演示情景中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说出方程的特点并由不等的式子到相等的式子,从而推导方程的意义并能扩展到根据方程的意义列出简单的方程和用方程表示简单数量关系。 三。教法 1.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是以天平的演示实验为情景引入教学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探究,主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发现意识。 2.教学方法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结钩和认知水平,从生活实际中的情景——用天平称量物体重量入手,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使学生观察“等式”——“不等式”——“方程”的演示过程,深刻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结合几道判断题让学生举例深化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最后设计二组情景让学生列出方程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使方程的概念得到拓展和沿伸。 四。教学流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能力目标: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提问:你能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 汇报:100+x=250,

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 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小结: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小学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_人教版-精选文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 一、说教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教材在这里让学生学习用乘、除法计算解决多见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意图,一是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二是让给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例外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本节课是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出现另一种形式的需要连除解决的问题。 其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由原来的“用算式来描述”解题思路转变到“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从而学习从量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课件展示线段图形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培养其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说学情: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过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5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方程的意义》。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部分:学情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与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教材分析 虽然这是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五年级学生从没有接触过。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一定的代数知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是一堂全新数学概念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子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性学习。 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为学生下一步学习“解方程”和“解稍复杂的方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在操作、观察、讨论、分析中探究学习;2让学生构建概念数学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游戏中乐有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体会知识探索过程中,合作交流的乐趣 三、重难点与教法学法 (一)教学重难点 掌握方程的意义, 弄清等式和方程两个概念的关系,

会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并且现在我们也倡导趣味概念数学。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发、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而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观察探索、揭示概念、理解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的学习过程。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由:导入篇、实验探究篇、揭示概念篇、深化应用篇和归纳总结篇五部分构成。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所用的教具就是天枰,那么同学们可不可告诉我你对天枰的了解? 天枰由天枰称和砝码构成,当放在两边托盘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天枰就会平衡。也就是:左侧托盘放入两个50克砝码,右侧托盘放入一个100克砝码,此时天枰平衡。即为:50+50=100 (引出等式)那么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来学习新课。 (二)实验观察,得概念 首先我在左面托盘放入一个空杯子,让同学们实验看看在右面托盘放入多少克砝码,天枰才会平衡。通过观察实验,同学们发现放入100克砝码,天枰刚好平衡,由此得出:一个杯子重100克。 接下来,再让同学们将杯子里注满水,右侧托盘依然放置100克砝码,你会发现天枰失去了平衡,也就是左侧重于右侧,用数学式子表示即为:假如水的重量为x克,那么100+x>100; 通过不断实验,同学们发现,右侧托盘放入两个100克砝码依然轻于左侧,即为:100+x>200; 放入三个100克砝码则会重于左侧,即为:100+x<300(不等式); 直到放入两个100克砝码和一个50克砝码,同学们发现天枰终于平衡了,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专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专题 姓名成绩 7+x=19 x+120=176 58+x=90 x+150=290 79.4+x=95.5 2x+55=129 7 x=63 x × 9=4.5 4.4x=444 x × 4.5=90 x × 5=100 6.2x=124 x-6=19 x-3.3=8.9 x-25.8=95.4 x-54.3=100 x-77=275 x-77=144

x ÷7=9 x÷ 4.4=10 x÷78=10.5 x÷2.5=100 x÷3=33.3 x÷2.2=8 9-x=4.5 73.2-x=52.5 87-x=22 66-x=32.3 77-x=21.9 99-x=61.9 3.3÷x=0.3 8.8÷x= 4.4 9÷x=0.03 7÷x=0.001 56÷x=5 39÷x=3 3×(x-4)=46 (8+x) ÷5=15 (x+5) ÷3=16

15÷(x+0.5)=1.5 12x+8x=40 12x-8x=40 12x+x=26 x+ 0.5x=6 x-0.2x=32 1.3x+x=26 3X+5X=48 14X-8X=12 6×5+2X=44 20X-50=50 28+6X=88 32-22X=10 24-3X=3 10X×(5+1)=60 99X=100-X X+3=18 X-6=12 56-2X=20 4y+2=6 x+32=76 3x+6=18 16+8x=40 2x-8=8

4x-3×9=29 8x-3x=105 x-6×5=42 x+5=7 2x+3=10 、 X-0.8X=6 12x+8x=4.8 7(x-2)=49 4×8+2x=36 (x-2)÷3=7 x÷5+9=21 (200-x)÷5=30 48-27+5x=31 3x-8=16 3x+9=27 5.3+7x=7.4 3x÷5=4.8 5×3-x=8 40-8x=5 x÷5=215 x+25=100 . .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小数计算练习

(17) 12x=300-4x (18) 7x+5.3=7.4 (19) 3x÷5=4.8 (25) 0.5x+8=43 (26) 6x-3x=18 (27) 7(6.5+x)=87.5 (28)0.273÷x=0.35 (29) 1.8x=0.972 (30) x÷0.756=90 (31) 0.1(x+6)=3.3×0.4 (32) (27.5-3.5)÷x=4 (33) 9x-40=5 (34) x÷5+9=21 (35) 48-27+5x=31 (36) 10.5+x+21=56

(37)x+2x+18=78 (38) (200-x)÷5=30 (39)(x-140)÷70=4 (40)20-9x=2 (41) x+19.8=25.8 (42) 5.6x=33.6 (43)9.8-x=3.8 (44)75.6÷x=12.6 (45)5x+12.5=32.3 (46)5(x+8)=102 (47)x+3x+10=70 (48)3(x+3)=50-x+3 (49)5x+15=60 (50) 3.5-5x=2 (51)0.3×7+4x=12.5 (52)x÷1.5-1.25=0.75

(53)4x-1.3×6=2.6 (54)6x+12.8=15.8 (55)150×2+3x=690 (56)2x-20=4 (57)3x+6=18 (58)2(2.8+x)=10.4 (59)(x-3)÷2=7.5 (60)13.2x+9x=33.3 (61)3x=x+100 (62)x+4.8=7.2 (63)6x+18=48 (64)3(x+2.1)=10.5 (65)12x-9x=8.7 (66)13(x+5)=169 (67)2x-97=34.2 (68)3.4x-48=26.8 (69)42x+25x=134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梯形面积的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梯形面积的计 算》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第3小节《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二、说教法与学法 小组活动学习发---把全班分成小组,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 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5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人教版)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方程这块内容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这学期开始的作业中有几次方程的题出现,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过这样的表象,所以授新课就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开始,从他们知道的东西天平过渡到方程。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这节课主要通过天平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天平平衡的原理,从而感悟到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解方程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演示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初步感知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天平及相关物品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猜看。 课件出示谜语“一个瘦高个,肩上挑副担,如果担不平,头偏心不甘(打一物品)。这是什么呢?对,是天平。上节课它曾帮过我们的忙,你还记得它平衡的道理吗?生:当天平左右两盘放相等质量的物体时,天平平衡。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天平来研究等式

的性质。板书:等式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等式的性质1 1.观察示图一:为了实验老师把天平带到了教室,同学们仔细观察天平,你发现了什么? 生:现在指针已经对准0刻度线。天平平衡。 2.继续观察:(演示:左盘放一个茶壶,右盘放两个茶杯。)又发现了什么? 如果茶壶用a表示, 茶壶用b表示,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茶壶和茶杯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a=2b 3.引导:如果要将左右两边的物品发生变化,让天平依旧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变?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天平操作,把操作过程用画图和等式表示出来。 生1:同时放上1个茶壶。用字母表示:a+a=2b+a 板书 生2:同时放上1个茶杯。用字母表示:a+b=2b+b 要想天平两边保持平衡,天平两边所放物品必须怎样?(同样多)4.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总结引导: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等式两边减去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吗?请同学们继续利用手中的天平验证。 演示验证。(边验证边描述总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说课稿

《位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位置》,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首先我先说说对教材的理解:数学,以其丰富的内容,开放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兴趣。《位置》就是这样一个开放思维,严密逻辑的内容。《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又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可以说既是对学生位置观念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重要总结,又是从具体形象的位置到抽象直角坐标平面位置的过渡。 【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全局观念,站在大众角度主动简单的表达自己,体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行列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赖于教法学法的转变。本堂课我采用构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转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特别是“学会学习”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第五课时内容。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教材给学生提供了“骑车”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2个问题: ①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信息进行估计,在哪个地方相遇。 ②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接触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生就真正的开始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三者的数量关系来解决行程问题。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 4、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制定了以下的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 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③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重点制定为: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制定为:找出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 通过情景教学,创设最佳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紧扣教学内容,科学直观地演示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情景,这样把数学问题转化成动态的数学模型展现出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逐层推进,分散难点,增强感性认识,建立表象、抽象规律。 本节课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也有难度,所以我想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解方程 教学内容: 数学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分数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分数的意义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等实践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4.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是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准备一把米尺,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在测量中发现不能正好得到整数,那么引发学生想到用分数去表示剩余的不足,这就引出了分数的产生。 2.让学生利用学具一个圆片、一根细绳、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4,领悟出可以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然后出示五个苹果和六个熊猫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其中的1/4,让他们用八支水彩笔自己去分一分表示1/4,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在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归纳出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得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分数的意义,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解方程专题姓名: 一、求加数或求因数的方程 7+x=19 x+120=176 58+x=90 x+150=290 79.4+x=95.5 x+55=129 x+3=18 x+32=76 100+x=310 7 x=63 9 x =4.5 4.4x=444 4.5 x =90 5 x =100 6.2x=124 1.8x=0.972 7 x =49 20x=40 8x=8 1.2x=81.6 二、求被减数或求被除数的方程 x-6=19 x-3.3=8.9 x-25.8=95.4 x-54.3=100 x-77=275 x-58=144

x-6=12 x-7.6=8 x-5.3=3.49 1.25=8 x÷4.4=10 x÷78=10.5 x÷ 2.5=100 x÷3=3 3.3 x÷2.2=8 x÷6=12 三、求减数或除数的方程 -x=4.5 73.2-x=52.5 87-x=22 66-x=32.3 77-x=21.9 99-x=61.9 88-x=80 43-x=38 54-x=24 x=0.3 8.8÷x=4.4 9÷x=0.03 7÷x=0.001 56÷x=5 39÷x=3 91÷x =1.3 0.245÷x=0.35 10÷x=8

四、带括号的方程(先将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计算, 然后再来求方程的解) 3×(x-4)=46 (8+x) ÷5=15 先把(x-4)当作因数算。先把(8+x)当作被除数算。解:x-4= 46 ÷3 x-4= x= x= (x+5) ÷3=16 15÷(x+0.5)=1.5 先把(x+5)当作算。先把(x+0.5)当作算。 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我们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解答,求出方程的解。 12x+8x=40 12x-8x=40 12x+x=26 解:(12+8)x=40 20x=40 x=40÷20 x=2 x+ 0.5x=6 x-0.2x=32 1.3x+x=26 3x+5x=48 14x-8x=12 24-3x=3 (0.5+x)+x=9.8÷2 7(x-2)=2x+3 (x-140)÷70=4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简易方程》说课稿

一、简易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的第一课时。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 说教材一、说教材分析及构思 本节知识,是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一种模式,学习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材编排时,创设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发现了方程能刻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学生学习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预案时,基本遵从教材体系。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以上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征而确定的。 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 、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 2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获取“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借助生活经验,感悟等量关系 展示天平图 师谈话引入:这是我们在科学课里用到的天平,它和大家玩过的跷跷板非常相似。当跷跷板平衡时,说明跷跷板两边人的体重有什么关系?(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回答道:一样重)。那么如果我在天平的右边托盘里放一个300克的砝码,请你们在左边放你喜欢的东西,使天平平衡,你会放什么东西?(学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体会到只要放上的东西的质量是300克都行)。接着展示教材例1天平图,老师提问:看看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两种东西的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