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IT在构建石油勘探数据中心中的应用(胜利物探院)

浅谈绿色IT在构建石油勘探数据中心中的应用(胜利物探院)
浅谈绿色IT在构建石油勘探数据中心中的应用(胜利物探院)

浅谈绿色IT在构建石油勘探数据中心中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全球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绿色IT逐渐成为当前及今后主流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绿色IT的相关概念,结合行业特点,阐述了运用绿色IT构建石油勘探数据中心的技术方法,总结了相应的应用结论。

关键词绿色IT石油勘探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绿色存储服务器虚拟化

一、前言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将节能减排定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国情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石油石化行业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性行业,既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又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节能减排义不容辞。

当前,全球能源日益紧张,气候环境日趋恶化,金融危机日渐加剧。IT在成为信息化社会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对能源的消耗、环境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绿色IT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和IT企业的共同选择。对于石油石化行业来说,从钻机时时跟踪到信号的远程传输,从地球物理资料的采集处理到各工作站的网络共享,时时刻刻在与IT打交道。小到办公室里的电话电脑,大到异地输油集成信息化系统,绿色IT渗透并体现在各个方面。营造一个绿色IT环境,实施绿色IT战略,无论对企业本身还是对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绿色IT简介

所谓绿色IT,即符合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要求,满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目标,能够达到国际、国内相应(尤其是节能、环保)标准、并能进一步推进更高标准制定的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及信息产业。

绿色IT包含以下主要认证指标:①节能,即指通过CSC节能认证。这是中国标准认证中心颁发的节能认证。②低污染,即符合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国际标准。这是欧盟即将生效、在电子产品中限制使用有害物品的规定。通过ROHS标准的产品,消费者可以长期放心使用,免除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侵害。③低辐射,即采用EMI密集触点设计。是指机箱内每个构件的连接部位都设置了高质量的EMI 弹片或触点,使机箱部件连接更加紧密、牢固,有效防止电磁波泄露。④易回收的绿色材料,即指外包装和部分元件由绿色材料制成,可自然降解,可回收再利用。部分元件采用易回收环保材料,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其实,绿色IT包含的内容多且广,绝不只是节能、降耗那么简单,而是涵盖IT 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包装、物流、销售、使用、回收的全过程。换句话说,从企业最底层的IT基础设施到企业日常的IT成本管理,都属绿色IT的范畴。

三、运用绿色IT搭建石油勘探数据中心

石油勘探需要超大规模的高性能计算集群,同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油藏模拟的广度、深度和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石油企业数据中心里的

服务器规模也在不断膨胀。例如中石化总部的数据中心过去只有700多平方米,每年的电费为330万元左右;现在,纯机房面积是2000平方米,加上配套设施总面积大概是4000平方米,仅精密空调就有14台,电费每年多达1000万元。中石油数据中心2006年电费总支出是490万元,而到了2007年攀升到了790万元,2008年更是达到了1300万元。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数据中心的电费也超过了一千多万元,如果要达到10000 CPU的计算能力,考虑空间、照明、人员等环境因素和制冷设备冗余,总共需要HIROSS 99UA专业空调22台,约600万元的投资,另外还有2000万元的UPS及其他辅助设备投资。如何在保证数据中心持续扩展的前提下降低能耗成本,已经成为从用户到IT厂商所普遍关心的话题。

一般而言,提升数据中心能效可以从绿色存储、服务器、虚拟化和数据中心设计等4个方面入手。

(一)绿色存储

1、MAID——有空就歇

MAID(Massive Array of Idle Disks,大规模非活动磁盘阵列)最初的理论依据来自“80/20”定律,即80%的访问活动围绕着20%的物理存储进行。那些暂时没有数据被访问的磁盘驱动器完全可以进入能耗相对较低的待机状态,甚至完全关闭,需要访问时再“唤醒”也来得及,每兆位元的成本只等同于磁带费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2、自动精简配置——尽量少用

传统的SAN存储设备,需要预先为应用分配存储空间,通常会大于实际所能用到的空间,从而造成浪费。自动精简配置(Thin Provisioning)则通过在写入时才分配相应空间的做法避免了这种现象,减少了所需要购买的存储容量,使用的磁盘驱动器数量也随之下降,以此达到节能的效果。

3、重复数据删除——拒绝冗余

日复一日的备份操作会产生大量的冗余数据,而重复数据删除(Data

De-duplication)技术只为相同的数据保留一份副本,其他都替换为指向该副本的指针,可以大幅度地节省存储空间,进行重复数据删除前后所使用的存储空间比例甚至会高达数十比一。

4、分层存储

分层存储管理(如ILM)把经常访问的数据存放在高性能快速的FC/SAS磁盘驱动器上,不常访问的数据存放在低能耗较慢的SATA磁盘驱动器上,而将归档数据转移到磁带上,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

(二)服务器

据统计,服务器具体的功耗分布为:处理器占30%、内存占11%、磁盘占6%、DC/DC 直流电转换损失10%、AC/DC损失25%、风扇占9%。

1、选用低电压版处理器。它能够在保持性能一致的前提下提供更低的功耗。也许这对于一台服务器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服务器数量多达几百台甚至上千台的数据中心而言,其一年运营下来所节省下来的能耗开支是相当可观的。

2、减少CPU闲置功耗。由于CPU在睡眠和关闭状态下的闲置功耗不会产生任何生产价值。

3、芯片级功耗自动调节。即当功耗条件许可时,负载较重的应用软件可以自动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步骤来提升处理器的主频,以满足当前处理的需要。因为,在多核处理器中,并不是所有的核都一直处于负载激活状态,也不是所有被激活的核都运行于满功耗状态,这样,所有额外的功耗空间都会被转换为其他活动核的更高主频。比如,假设四核处理器的设计功耗是80瓦特,当其中两个核被激活,另外两个核闲置时,可能只用了

40瓦特,也就是还有40瓦特的剩余功耗,这样芯片级功耗调节技术会让机器自动把那两个被激活的内核的主频提升起来,以达到80瓦特的水平,从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然后让CPU回归到耗电更低的闲置状态。

4、选用SSD固态磁盘。其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性。一块普通SATA硬盘的功耗是15W,而一个固态磁盘只有2W左右,而且是只有在运行的时候才耗电,不用的时候不耗电。

5、动态功耗节点管理。在节点层、机柜层通过编程的方式,针对一台服务器或一个机柜,或根据应用来事先定义好目标功耗值,然后监控系统运行在这个目标功耗值以下,而对性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测试表明,当把一台标称300W的机器功耗降到260W时,对其性能影响非常小,这样就可以通过软件来将机器的最大功耗控制在260W,如果有10台服务器,就相当于省出了一台服务器的功耗空间,从而可以在一个机柜中放入更多的服务器。

6、高密度主板与软件。采用半宽的高密度主板可以在一个1U高的机箱里面放入两块这样的双路主板,相当于在一个机箱里实现两个双路系统,从而实现更高的计算密度。再引入开源软件加以辅助,进行应用优化,提高系统利用率。

(三)虚拟化

虚拟化(Virtualization)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在计算机方面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在虚拟化技术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每一个操作系统中都有多个程序运行,每一个操作系统都运行在一个虚拟的CPU或者是虚拟主机上。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服务器虚拟化能实现物理服务器环境的整合,这就意味着数据中心只需要较少数量的物理服务器就能满足运行同等数量的应用软件的需求。虚拟机和物理服务器的比率可以根据创建虚拟环境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不同进行调整,诸如物理服务器配置的类型和可升级性,用户自定义的服务级协议等。5:1的整合比例比较常见,也就是说多数企业至少可以节省80%的物理服务器所消耗的电力和冷却资源。

CPU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CPU使用率监控工具能跟踪虚拟环境中的物理服务器利用率,当服务器利用率降低到预设的上限以下(比如低于30%),虚拟机就会自动迁移到其他可供使用的服务器上。虚拟机在物理服务器之间的实际迁移是在服务器虚拟化平台上完成的。这种迁移过程是非常灵活的,对性能的影响非常小。如果CPU利用率提高,支持虚拟机和应用软件所需的物理容量也会相应增加。这个过程也是可逆的,服务器能够重新进入物理服务器池。CPU能耗工具是用来测算节点或者服务器平台所消耗的实际能量的,帮助企业来确保能耗维持在规定的能源预算内。当用户为实现节能最大化在物理服务器之间迁移虚拟机时,就需要充分考虑每台物理服务器的能耗或功效。

虚拟化技术是一套解决方案。完整的情况需要CPU、主板芯片组、BIOS和软件的支持。伴随Microsoft的Virtual Server、VMware的Workstation、Xensource的Xen、Intel的Vanderpool、AMD的Pacifica等部件级及系统级虚拟技术的兴起,基于应用级集群虚拟计算技术不仅将带来更高的集群部件利用率,同时也会带来支持应用动态迁移、故障自动隔离、系统自动重构的高可靠、低能耗集群应用环境,以及更为简洁、统一、绿色的数据中心管理模式。

(四)数据中心设计

实际上,在一个数据中心里,服务器负载本身的耗电比重往往还比较低,大量的电能都被电源、PDU配电设备、服务器风扇、UPS、空调等供电散热设备给消耗了。有统计

表明,目前大多数数据中心里计算负载、电力传输和散热制冷系统所占有的功耗比重大约是1:1:1。也就是说,实际用在计算负载上的电能只有1/3。因此,尽量提高计算负载所占用的功耗比重、减少供电制冷设备的能耗比重至关重要。

首先用PUE指标(注:PUE=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设备能耗,PUE是一个比率,基准是2,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来衡量一下机房的能效情况。在数据中心规划布局方面,可以将热/冷区隔离,改善通道设计,加强气流管理,包括架高地板的气压设计等。同时可以采用更高能效的部件,如高效率的CRAC、PDU、UPS。另外在实验管理方面也有许多措施可用,包括机柜和服务器功耗及散热监控、服务器软件配置、虚拟化、紧耦合制冷等。比如,很多用户在设计数据中心时,过去典型的制冷设计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冷热区混合带来的效率降低,导致服务器过热、设备损坏以及潜在的服务器宕机,每机柜4KW的需要很难达到。而如果通过更合理的冷热区隔离和架高地板的静态压力平衡,同样的数据中心可以支持到每机柜12-14KW的水平,而且无需对现在的基础设施的容量做改变。

四、总结

综上所述,“绿色数据中心”是由先进的数据管理策略(存储整合和虚拟化)、物理和天然散热、废热循环和降低电力损耗等元素打造而成的。

随着近两年IT技术如多核处理器、虚拟化、刀片等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整个数据中心的能效情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同样是达到3.7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性能,在2002年需要25个机柜,512台服务器,占地1000平方英尺,耗电量达到129KW;而到2007年,只需要1个机柜,53台刀片服务器,占地仅40平方英尺,耗电量为21KW。可见,整个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提升了6倍以上。

中石化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是中国地球物理界最大的专业研究院之一,目前拥有Rebel、IBM LC1350、IBM eServer BladeCenter、RackSaver、Verari、IBM BladeCenter HS21、曙光天潮等多套高性能计算集群,整个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节点达到2000个,系统浮点运算速度由1998年的340x108次/s、2002年的1x1012次/s、2004年的近5x1012次/s到目前50x1012次/s的理论计算能力。2007年6月26日至6月29日在德国德累斯顿举行的国际计算机大会(ISC07)上,公布的第29期全球高性能计算排行榜TOP500显示,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全新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以每秒18.60万亿次浮点运算的实测LINPACK峰值位列第43,成为TOP500排名“中国大陆第一”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对于规模如此庞大的石油勘探数据中心,绿色IT的应用尤为重要。

总之,近年来,随着宽带视频、在线游戏、搜索等WEB2.0应用,以及石油勘探、图像渲染、气象等高性能计算应用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采用机架服务器集群或刀片服务器集群这种高密度计算方案。因此,需要从多个层面采用绿色IT来尽可能地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可以相信,今后绿色IT在各行各业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绿色IT,从我做起[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e35962299.html,/green.

[2]高性能计算机的绿色之路—解读HPC发展[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e35962299.html,/u3/93141/showart_1841346.html.

[3]绿色数据中心的未来七大设计考虑[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e35962299.html,/cio/2008/1007/1159611.shtml.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牢固树立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和安全环保红线意识,规范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以下简称安全环保责任制)制定和实施工作,有效落实全员安全环保责任,建立和完善“一岗双责、管行业管安全、管工作管安全”的安全环保责任体系,防止和减少安全环保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 第三条安全环保责任制制定和落实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第四条(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第五条(二)全面覆盖,全员有责; 第六条(三)直线责任,风险管控; 第七条(四)管行业管安全环保,管工作管安全环保。 第八条各级主要领导是本单位安全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负主要领导责任;业务分管领导按照“管工作管安全环保”的原则,对建立健全和落实分管

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环保责任制负直接管理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环保工作的领导对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 第九条各级管理部门应当认真履行直线责任,对建立健全和落实本部门安全环保责任制负管理责任。 第十条集团公司专业分公司应对建立健全本业务的安全环保责任制负直接管理责任,指导监督企业落实安全环保责任。 第十一条所属企业及其下属单位应当按照属地管理要求,负责制定和落实所属各岗位的安全环保职责。 第十二条所有员工应当参与本岗位安全环保职责的制定工作,并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环保职责。 第二章编制程序和内容要求 第十三条安全环保责任制应按以下程序编制: (一)成立编制小组,制定安全环保责任制编制工作方案; (二)人事劳资部门明确管理部门及岗位、下属单位及岗位的设置情况; (三)明确牵头部门,根据部门、基层单位和岗位的职责分工,统一编制安全环保职责; (四)各级部门、基层单位参与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岗位的安全环保职责编制工作; (五)所有员工参加本岗位安全环保责任制的编制工作; (六)各级部门、基层单位和岗位的安全环保职责经直线领

物探专业词汇(石油勘探)

物探专业词汇 石油物探 ——石油物探 —— R.E.Sheriff A bnormal events异常波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异常高压 abort中止 absorption吸收 absorption coefficient吸收系数,衰减系数 acceleration factor加速度系数 acceleration of gravity重力加速度 acceptor受体 accumulate error累积误差 accuracy精确度 acoustic basement地震基底 acoustic impedance声阻抗 acoustic log声测井 acoustic wave声波 activation logging活化测井 active有源的,活动的 activity活性 adaptive deconvolution自适应反褶积

adaptive processing自适应处理 additive可加性校正 adjacent-bed effect围岩影响 adjoint伴随 adjugate伴随矩阵 admittance电导率 aeolotropy各向异性 aerated layer风化层 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aggradation加积作用,填积作用 air gun空气枪 algorithm算法 alias假频 ambient环境,背景,周围的 amplitude振幅 amplitude log声波振幅测井 amplitude spectrum振幅谱 angular frequency角频率 anisotropy各向异性 anisotropy paradox似各向异性 anomaly异常 antialias filter去假频滤波器 antiparallel逆向平行 antisymmetric反对称 antithetic fault次级反向断层,旋转断层aperture孔径

中国石化集团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公司概况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 “中国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 化的能源化工公司,秉承“为美好生 活加油”的使命,致力于建设人民满 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公司业 务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和油 品销售、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石油 和炼化工程服务、国际贸易、科技研 发等。2014年,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 入2.89万亿元,境内生产原油4378.5 万吨、天然气201.7亿立方米,境外权 益油气产量4092万吨油当量,加工原 油2.37亿吨,为社会提供成品油1.89 亿吨,化工产品经营量6079万吨。在 《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三。30多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石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践行社会责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石化提供的能源及化工产品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人民的衣、食、住、行、用,提高了亿万人的生活质量。中国石化坚持“质量永远领先一步”,不断引领中国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全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快构建包括地热、生物质能源等的绿色低碳产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力量。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石化国际化发展不断提速,投资、贸易和工程服务分布于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在合资合作中与当地社会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树立了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良好形象。中国石化按照秉持“融入地方、借势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与国内多个省市的战略合作,促进了企地共同发展。中国石化注重投资者利益和股东回报,得到了投资者认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取得良好成效,赢得广泛社会赞誉。 当前,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的领跑企业,中国石化已成为企业界绿色低碳发展的倡导者与引领者,公司已将绿色低碳提升为六大战略之一,大力推进碧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和能效倍增计划,努力塑造低耗高效、清洁环保的新形象,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No.3 在《财富》 全球500强企业中 排名第三70 中国石化国际化发展不断提速,投资、贸易和工程服务分布于 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

浅谈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展望

浅谈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7-11-13T10:35:57.6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侯小宾 [导读] 摘要:在油田采油技术分析,使用的是水驱采油法,而油藏采收率不高,特别是在资源较少情况下,实行更新技术运用就更为重要了。 新疆敦华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在油田采油技术分析,使用的是水驱采油法,而油藏采收率不高,特别是在资源较少情况下,实行更新技术运用就更为重要了。在采油过程中,不断创新技术,从多方面运用新技术,为油田整体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采油工程;新技术;研究;展望 一、新技术于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及问题 1.采油工程发展过程极其所遇到的问题 由于技术成面存在着种种因素,导致我国的采油工程一直处于技术比较低下,石油开采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往往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之后,得到的采油量很少。经过努力我国进一步采用化学驱油与注水开发的技术,但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近些年来,我国采油工程采用完井,人工举井,低渗透油藏压裂酸化工业技术等等,并对此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研究与推广。可因为地表石油被开采到了极致,采油工程将面临着更大的问题,故而采用了高新科技的一些手段进行突破。效果比以往进步了许多,尽管如此,可还是达不到世界顶尖的地位,包括我国如今的钻井设备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油层保护方面与美国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采油工程想要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必须从高新科技方面下手研究。 2.采油工程副导致环境污染及生命安全巨大问题 能源问题一直是所有国家面临着比较重要的问题,我国自然也不列外,而石油占据着能源开发极大的比重。可随着石油开发事业的发展,也渐渐的产生了一种副作用,即对于环境问题的污染,这种问题不具备短暂性,而是有着极其大的持久性与破坏性。采油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诸如采油工程中破坏污染地下河流,工业废气无处排放而污染大气层等问题。除此之外,采油工程相当一部分的人力支持,而每年都会有因为采油工程问题而导致采油工人发生伤残事件,严重的还会导致采油工人工作中丧失性命,这皆是因为高新科技的不发达而导致一系列能够尽量避免的问题。 二、采油工程新技术的运用分析 1.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运用 在采油技术的运用中,微生物采油技术也是一种理想的技术模式,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生物运用,最主要的是融入细菌模式,在原理运用中,将在油田中注入某一种细菌,形成油层的发酵反应,在细菌发酵的过程中,形成与其他生命活动方式,并推动井下油藏的开采,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油藏的开采效率。在这种技术中的运用,主要是对于一些含水相对较高的油田进行开采,对于一些老油田井进行技术创新,能为整个技术运用提供有效的技术帮助。 2.水力振动采油技术的运用 这种技术是一种新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油田的套管进行整体控制,将油管与井下的激振器进行安装,形成井矿中的振动脉冲,在这种综合方式中,形成脉冲驱动水力的作用,并进行地下油层中传波的方式。在这种技术中,主要是通过水利波的方式,对井底的一些杂质以及泥浆进行及时的清理,形成地下盐类沉积发生和谐的振动,并构成不规则的缝隙或者不闭合的孔洞。在周期性的脉冲作用下,形成整体的冲击力,并产生网络裂缝,并形成脉冲波在油藏中进行交变反应,形成一定的变应力,可以有效的改变原油的流动性能,对于其分子构造、表面张力等都能形成一定的改变。因此,在整个技术控制中,水力振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原油的采收效率,对于地质对原油的渗透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减少原油中水分的综合含量,形成声波对原油的综合效果。 3.纳米材料的采油技术运用 在目前,纳米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运用模式,主要是采用MD膜的驱动效应,形成驱动剂的运用功能,并形成分子控制的整体模式,对于原油的一些分子模式,可以有效的形成多种管理方式,在多种成分随意组合的状态下,对基本原料进行水溶液的聚集混合物处理,尤其是一些平面的环形分子、生物内的酶类物质以及蛋白质与其他微小的粒子等,在水溶液的作用下进行流态化的处理,并构建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油层表面的成分组合,形成一张相对坚韧与坚固的MD膜,可以有效的减少油层对岩石的粘附效用,并综合原油与水溶液的流动性对比,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增强整个携带能力,更好的提升整个采油的效率,并对原油的驱动效应与地面开采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4.热超导采油技术 热超导是指让一定物质经过特定处理处在生产所需状态下,此时该物质热阻减小为零或近似于零。该技术实现方法是把配置混合好一定化学物质压到密闭管柱中,并通过加热使该管柱两端的受热不够均匀,此时化学物质立即出现化学相转变,激发气态分子,并增强运动,发生了不规则碰撞,产生非常大能量,并以声波形式传热。热超导技术目前可以分成两种:能耗自平衡稠油采油技术和超导加热热洗技术。能耗自平衡稠油采油技术原理把超临界导热液体通过中空抽油管线注到井底,并借助超临界导热液体对热量传导性能把井底自身热量传到地面。此技术不用配备加热设备即可提升地面井口生产出的温度,从而清除井筒结蜡、降低流体粘度,提高了采收率,为油井稳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采油工程技术运用的发展趋势 在采油技术的创新之路上,尤其是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采油新技术的整体运用提供了更多的帮助,通过在生物工程技术、材料技术以及各种勘测技术的创新,将会形成更大的发展前景。一是出现向集合加成与智能控制方向发展;二是向信息技术与数字模拟方向发展;三是向即时性与自动化方向发展;四是向低污染低能耗与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五是向勘察、探测、开采一体化综合新概念方向发展。这些综合开发技术的运用,对于提升整个采油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在针对一些油田发展较晚底子薄的实际状况,在整个技术创新中,形成多种综合模式的运用,尤其是结合地理因素、地质因素等多样化的条件中,对于勘探技术不断要求高,开采技术也呈现出更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因此,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整体运用,更好的满足多方

安全环保知识试题

辽河油田公司安全环保知识竞赛复习题 1、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指的是什么? 答: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什么是重大危险源? 答: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安全色分几种,分别代表什么标志? 答:分四种,红色表示禁止标志;黄色表示警告标志;蓝色表示指令标志;绿色表示提示标志。 4、安全电压工频额定值的等级是如何规定的? 答:安全电压工频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6V五个等级。 5、安装照明灯时防火有哪些要求? 答:(1)不允许与可燃物质及建筑物的可燃部分接触;(2)不允许用纸作灯罩和用纸、布包灯泡;(3)在易燃易爆场所应安装防爆灯具或在室外设间接照明。 6、被冻堵的天然气容器设备如何解冻? 答:用蒸汽或开水溶化,不得直接在系统内用明火烘烤。 7、动火现场的容器内、管线内、室内、坑内的可燃气体浓度有什么要求? 答:必须低于爆炸极限下限的25%。 8、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哪类火灾? 答:适用于扑灭石油及其产品、可燃气体和电器火灾。

9、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干粉灭火器在使用前,应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 使筒内干粉松动。先拔出保险栓,再压下压把,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扫射,并应尽量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洒在燃烧物表面,直至把火全部扑灭。? 10、、集团公司反违章“六条禁令”是什么? 答:(1)、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2)、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3)、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4)、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5)、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6)、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11、、什么叫高处作业? 答: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高处作业。 12、对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与爆炸危险场所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答: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并严禁跨越爆炸危险场所。 13、对灭火器的设置有什么要求? 答:(1)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2)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3)干粉式灭火器应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距地面高度应小于1.5米,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米。(4)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地点,不得设置在超出其温度范围的地点。(5)一个设置点不得少于2具灭火器。 14、拉运油车辆进入装、卸油站应配齐的“三件”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防火帽、灭火器、拖地链。 15、油泵发生火灾有哪些主要原因? 答:(1)盘根安装过紧,致使盘根过热冒烟,引燃泵房中集聚的油蒸气;

十年来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报告的“变”与“不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35962299.html, 十年来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报告的“变”与“不变” 作者:李文 来源:《WTO经济导刊》2016年第05期 4月27日,中国石油以“行稳致远、共享发展”为主题召开了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作为首批编发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国企业,这个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已经走过了十年责任报告之旅。 中国石油拥有世界上石油上中下游最为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石油工程建设和石油技术服务领域同时拥有最为齐备的专业能力和系列完整的技术装备实力的中国石油,以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一体化科技实力和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完整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奠定和巩固了我国现代化工业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业务不仅覆盖全国,更将投资延伸到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石油工程建设和工程技术服务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这一切都不容置疑地表明中国石油在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中起到的对能源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 从一穷二白,到自力更生,再到创建一个完整而雄厚的石油工业体系,进而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中国石油虽历经风雨,但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而解读中国石油十年来的社会责任报告,可以让我们更多看到央企真相,切身感受到依靠民族工业发展能源经济的自信与民族骄傲。唯有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方能体味到中国石油是如何担当起有别并超越于跨国石油公司的大责任。 一、十年报告回望石油巨龙的稳健发展 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十年来,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和感受还是“稳健”和“厚重”这几个字。不盲从、不炫耀,重根本、务实效。从完整性、系统性、真实性、实质性和持续性等报告评价的国际标准上看,中国石油的社会责任报告均有良好表现。 1.报告阐释的核心责任理念没有改变。中国石油在2006年发布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就 明确提出其社会责任观:“奉献能源,创造和谐”是我们的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在为社会奉献能源、创造财富的同时,我们努力实现能源与环境、生产与安全、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年来,这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但没有改变,而且日益增强。 2. 报告的基本内容框架体系没有改变。十年来,中国石油的社会责任报告始终围绕“能源保障”“安全环保”“员工发展”“社会公益”这四大部分展开。反映出其对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

我国石油物探装备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我国石油物探装备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世界石油装备行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和腾飞,也为中国的石油装备行业,尤其是石油物探装备行业带来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各国石油公司纷纷减少对石油物探的投资,对石油物探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金融危机过后,石油物探行业仍然竞争激烈,我国石油物探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物探作业队伍数量高居不下,市场供给过剩,海上物探船逐渐实现高技术化。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石油物探装备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后,分析了我国物探行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标签:石油物探发展趋势机遇挑战对策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一种战略资源,石油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石油装备行业的腾飞。石油装备产业是石油产业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产业,是一种战略性的产业,是石油工业的基础。石油装备行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不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石油战略以及经济战略,所以石油装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石油装备主要分为八大类,包括钻井装备、采油装备、海洋装备、石油管材、物探装备、测井装备、动力装备和炼化装备。[1]物探装备技术主要是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查各种的矿藏或者地下目标的结构以及位置的设备的制造与应用技术。物探装备在地球物理科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众多其他学科的理论以及新技术,在对地下探查技术的提升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伴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勘探工程需求的增加,物探装备已经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工程技术。[2]在全球高油价的背景下,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投资热点,物探装备市场正处于新一輪快速增长期,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各国还没有从经济危机过后的后遗症中走出来,各国经济震荡,同时给物探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在世界经济震荡的大背景下,我国物探行业如何在世界物探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并能不断提高市场地位,这是我国政府以及物探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物探行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探行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探行业的发展对策。[3] 1 物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世界物探行业发展迅速,但也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物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也给物探行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使得该行业的增速出现了这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近几年的经济复苏也使物探行业增速有了很大的提高。石油装备市场与世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2001年到2008年世界经济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世界石油装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原材料、装备以及服务的价格不断攀升,带动世界石油装备市场和服务市场也有了一个高速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为了研究油田增产、稳产相关技术与手段。通过对我国油田开发现状进行梳理,有针对性的提出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并结合水力震动采油技术和纳米膜驱油技术的现场实际运用进行分析。为采油工程新技术发展提供合理参照,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标签:石油;采油工程;开发;新技术 1 引言 石油作为决定国家战略意义的一种化石能源具备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意义。当前我国现有大多数油田都属于开发中后期,含水高、可采储量低、吨油成本居高不下。为了解决油田开发问题我国很早就开始使用注水开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艺的完善,现阶段油田老区治理主要通过地质与工程的有力结合,并在采油工程上进行技术创新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 2 油田开发现状 我国石油工业历史悠久,且大多油田于60、70年代开始注水开发。经过多年开采油藏纵向上经常出现单层突进或者平面展布上的舌井。很多油井含水直线上升甚至水淹。个别油井水淹层在长期注水冲刷下岩石物性发生变化,造成水淹层胶结物与细致沙砾被冲走形成了人为的特高渗透率条带区,致使注水不受效,剩余油残留附集在油藏某处。严重影响了原始地层水动力场,造成部分初期地质勘探资料与现在相比发生变化,且成动态变化。约制了老区开发深入挖潜工作。所以急需针对剩余油的油藏精细描述。 油田分为不同区块,且根据勘探年代总体地质情况掌握程度不一,很多区块断层多小层变化复杂,开发风险大。在前期勘探开发中若井网部署及井下工具配套不完善性,还会造成后续增油措施效果不好。以压裂为例,若油层过薄,且井下封隔器等工具配伍性不好会导致压裂失败,甚至压窜水层引起淹井最终致使油井报废。而随着油田进入老区开发,各种增油措施反复集中使用,最终导致油井甚至整个区块的含水高、注采系统不完善、平面、层间、层内矛盾突出、井况复杂,油井含水上升,注水效果变差,地下情况变的复杂,工艺措施效果逐渐变差。甚至导致一些单井由间抽改为捞油,经济效益直线下降。所以在增油工艺上,油田中后期开发应立足于井网,在经济核算可行的前提下先进行层位调整(堵水、合采)和采油工艺上的优化(调冲刺、换大泵、调参)。 3 采油工程新技术应用 针对当前油田开发普遍处于中后期阶段,单井含水高、层间矛盾突出、个别油井水淹严重等实际情况提出以堵水、调水为目的的采油工程新技术。

2020年石油化工安全与环保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石油化工安全与环保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年石油化工安全与环保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近年来,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中铁路、煤矿等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剖析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一些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思想上的误区。 管理能出效益,安全亦出效益,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安全生产需要多管齐下警钟长鸣。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犹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作为安全管理者或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首先要消除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一是对安全设施的认识误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也呈现高、精、尖技术,并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个别从事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就出现盲目

乐观思想,认为只要投入这些“精良装备”今后不会再发生安全大问题了,工作中也不注重抓小防大了,这种麻痹思想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职工培训的认识误区。所以,抓紧对职工劳动安全生产的教育,也是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保障;三是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对待安全生产工作我们都知道“严是爱、松是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干部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三怕”思想:对上怕担责任,对下怕得罪人,对工作怕吃苦受累,造成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严重局面,导致在执行和落实当中出现“缺位”现象。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再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机器也要靠人去操作、去控制、去维修,其科技含量愈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愈高。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 提高人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把公司“做精做强”创建一流电力施工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保持良好的安全

中石油和中石化财务报表分析

目录 一、中石油与中石化公司的简介 二、资产质量分析 三、资本结构分析 四、收益质量分析 五、传统四大能力分析

一、中石油与中石化公司的简介 (一)2010年石油行业的经营环境 1. 原油市场 2010年,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形势在金融危机后有所好转,国际油价在上年止跌回升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扬,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和北海布伦特原油(Brent)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79.53美元/桶和79.47美元/桶,较2009年分别上涨28.7%和29.2%。油价总体走势趋于平稳,全年波幅为近十年来最小值。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据资料统计,2010年国内原油产量稳定增长,累计生产原油2.02亿吨,同比增长6.9%;全年原油净进口量2.36亿吨,同比增长18.6%。 2. 成品油市场 2010年,国内成品油市场总体相对平稳。据资料统计,2010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30亿吨,同比增长11.3%,其中汽油、柴油分别增长7.6%和

12.6%。四季度成品油日均消费量近66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成品油产量2.37亿吨,同比增长10.3%,其中汽油、柴油分别增长6.4%和11.7%。 2010年中国政府三升一降四次调整成品油价格,较2009年年底,汽油、柴油标准品价格分别累计上涨了630元/吨和620元/吨。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稳定运行,基本理顺了原油与成品油的价格关系,但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和幅度与既定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价格调整未完全到位。 3. 化工市场 2010年,国内化工市场呈现先抑后扬的“V”字型曲线。上半年受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市场恐慌影响,国内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萎缩,化工产品价格震荡下行。下半年,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向好,欧洲债务危机逐渐缓和,国内生产性需求稳步增加,加之发达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全球性通胀预期,投机需求放大,形成供应紧张、化工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的局面。 4. 天然气市场 2010年,国内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中亚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持续扩大,资源供应大幅增加;用气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展,除冬季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趋紧外,供需总体平稳。据资料统计,2010年国内生产天然气95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1%;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千亿立方米,达到1,0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9%。 2010年6月,中国政府出台天然气价格调整政策,各油气田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提高230元/千立方米,扩大价格浮动幅度,将出厂基准价格允许浮动的幅度统一改为上浮10%,下浮不限,即供需双方可以在不超过出厂基准价格10%的前提下,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6T16:16:37.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9期作者:田永宏马建明 [导读] 文中对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陕西西安 745708 摘要:目前,随着石油能源的不断枯竭,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要在采油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发展采油技术,提升采油工作的工作效率。在采油工程进行的时候,我们为了有效的提升石油的开采效率以及回收效率,我们要对采油新技术进行研发和应用,尤其是在面对油藏含量较为复杂的时候,我们更是要利用先进的开采技术进行石油开采。文中对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采油工程;新技术;发展趋势 1 采油工程技术措施应用的现状 油田开发进入后期,油井的产量逐年递减,注水开发的油田,随着注水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多的油井见水,严重的情况甚至被水淹,需要采取最佳的堵水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开采出更多的油流,降低油田油气集输处理的成本,影响到油田开采储量的开采程度,通过对油田实施精细的地质研究,重新认识油藏,解决剩余油的开采问题。将更多的薄差油层的油流开采出井,才能作为油井产能的补充,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性。油田开发后期不断完善油田的开发方案,结合储层的渗透性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注水开发的模式,对低渗透油藏实施强化注水,才能达到水驱的开发效率。而高渗透储层实施控制注水,避免注入水发生窜流的现象,而影响到注水油田开发的效果。 重新部署注采井网,改善油田注水开发的状态,钻探出更多的水平井筒,实施水平井开发的技术措施,将更多的剩余油流开采到地面上来。降低了钻探井筒的成本,一口水平井的钻探,能够将水平井段的油流全部开采出来,减少了打井的数量,相应地节约钻井的资金投入。 为了解决单井含水高,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油田开发后期,实施稳油控水的技术措施,以堵水、调剖为基础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中。采取最佳的堵水技术措施,利用封隔器等机械设备进行堵水操作,降低了油井的含水率。应用选择性的化学堵水剂,对出水层位进行堵水,相应地提高了油井的产油量。及时调整注水井的注水剖面,对油井的产液剖面进行调节,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使其满足油田开发对产量的要求。 2 采油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 2.1 信息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采油工程的发现油层和勘测周围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更为准确的勘测出油层,可以精确地确定合理的油井位置,并且勘测出油藏的深度,这比传统的人工测试要精确的多,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油田开采的速度,同时提高了钻井成功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信息化技术可以勘测油井周围地势样貌,对采用哪种钻井方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通过模拟地形和油藏,为油田开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2 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勘测技术,二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其中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更加迅速,应用也比较广泛。微生物采油技术又称为细菌采油,是三次采油技术的一种。微生物采油技术通过繁衍微生物,微生物的活动来改变油的位置以及分布状态,它在含其他杂质或者快干涸油田也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且微生物采油成本低,而且过程简易,故被广泛应用。而微生物勘测技术同样是成本低,而且科学技术含量高,准确率高,勘测速度快,因此应用微生物勘测技术的公司也很多。 2.3 新材料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与工业生产中,新型材料应用于管道运输中,增加管道的韧性,防止管道开裂,尤其是在石油、天然气的管道运输过程中,对相应的管道进行防开裂处理。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应用,比如在金属和金刚石的连接处使用新型材料,可以提高其采集效率等。新型材料是很好的耐磨材料,它包含着高耐性的磨土层,金刚石复合片,还有很多韧性高的有关硬性质的合金等。新型材料还可以应用在材料的防腐上,比如把新型材料作为涂层,可以有效防止腐蚀,还有就是监测材料的腐蚀率等。 3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明确目前采油工程新技术措施的应用现状,采取最佳的科技投入,不断提升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态势,增加更多的技术含量,促进油田生产的健康发展,满足数字化油田发展的需要。采油工程新技术中的纳米材料和新型合成材料的应用,降低了油田开发的成本,提高了油田采油生产的效益。利用纳米材料进行管道的涂层技术,提高管道的耐腐蚀性能,延长油气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相应地降低油田生产的成本。也可以利用纳米膜技术,实施油气水三相的彻底分离,提高分离处理的效果,达到油田生产的产能指标。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纳米材料的优势,解决油田生产中的技术难点问题。 开发和研究新型的材料,如防腐蚀的材质的研究和应用,解决油田生产中的严重腐蚀的问题。耐磨蚀材料的试验和应用,提高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保证动力的快速传递,提高油田生产的效率。结合新型的阴极保护措施,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将油气输送管道作为阴极保护起来,才能降低管道的腐蚀穿孔的几率,提高管道的承压能力。 加大科研力度,研究采油工程新技术措施的发展趋势,对微生物采油技术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的方式,对微生物菌群进行优化,使其适应不同油藏区块的驱替作用的要求,对微生物驱油的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评价微生物采油的效果。避免由于微生物菌群选择不当,而影响到地层流体的配伍性,给油田储层带来二次的污染,增加挖潜增产的工作量,而导致油田生产成本的增加。 研究更多的驱替能量,借助于二氧化碳泡沫驱油技术措施的应用,将井下油层中的更多的剩余油驱替出井,扩大剩余油的开发效果。利用螺杆泵采油的技术措施,解决抽油机采油过程中的抽油泵泵效下降的技术难点问题。对采油工程新技术进行研究,对振动采油技术进行优选,选择最佳的振动源,对井下的震击器进行革新改造,减少电能的消耗,进而降低油田生产的成本,对水力冲击波的产生过程进行优化,应用先进的震击器,降低井下油层的油流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的产量,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的需要。 优选最佳的堵水技术措施,对高含水的油井的生产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管理,结合自动化的控制技术措施,优化稳油控水的采油工程新技术措施,控制油井的含水率,提高单井的产油量,才能满足油田开发对产量的基本要求。对油田实施挖潜增产的技术措施,并选择水力

安全与环保知识

1、 安全与环保知识填空题
1 工业“三废”是指



答:废水、废渣;废气
2 人对直流电、交流电的感知电流分别为
mA、
mA。
答:5;1
3 装置配备的消防器材有


答:干粉灭火器;CO2 灭火器
4 转化工艺冷凝液排入

答:脱盐水
5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6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



答: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7 不戴好安全帽者,严禁进入



答:检修;施工现场;交叉作业现场
8 未办理

,严禁高空作业。
答:安全作业票;不系安全带
9 安全三件宝为



答: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10 安全生产四项考核指标:




答:事故次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经济损失
11 未办理
,严禁破土施工。
答:施工破土工作票
12 严禁穿
的服装进入油气区工作。
答:易产生静电
13 安全标志分为



四类。
答: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14 我国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是
过程中排放的烟尘和有害废气。
答:能源利用
15 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器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安装
式和
式两种。
答:固定;便携
16 我国的消防方针是


答: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17 消防“三会”是指



答: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
18 新水在精馏工序用做

答:罐区喷淋水
19 石油化工的生产特点是




答: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腐蚀易中毒;连续性生产
20 三个十大禁令是指


十大禁令。
答:人身安全;防火防爆;车辆安全

履行社会责任(中石油)

履行社会责任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石油(10.74,0.05,0.47%)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体会与思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周明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也是世界最大的一体化石油公司之一。中国石油自成立以来,在努力创造财富和价值,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目标的同时,努力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力维护油气稳定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努力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入围2008年《财富》全球100强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的中国投资者关系评选中荣获社会责任贡献奖,名列2009年度《南方周末》评选的“中国国有上市企业经济责任榜”第一位和“2009年中国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榜”第一位,荣获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授予的中国生态贡献奖。 一、中国石油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 中国石油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理念,走低消耗、低污染、可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有效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实现了公司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赢、和谐发展。 1.保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作为国有骨干企业,中国石油始终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作为重要使命。坚持把油气勘探放在首位不动摇,2009年原油储量替换率达1.05,天然气储量替换率达1.97,不断巩固资源基础;建设中亚、中俄、中缅、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千万吨级炼化基地及西气东输二线等国内骨干管网,提升油气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海外油气资源布局,扩大国际油气合作规模,2009年海外业务实现油气净产量1397.8万吨,同比增长13.1%,不断拓展能源发展空间;加大煤层气规模开发力度,合作开发油砂项目,开展地热能、天然气水合物、非粮生物质等新能源利用研究,积极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 良好的油气保障能力,为中国石油履行“三大责任”奠定坚实基础。北京奥运会期间,公司动用长庆、塔里木、华北、大港及辽河五大气区,为奥运城市制定一对一的供应保障计划,科学统筹,圆满完成供气任务;2009年冬季北方遭遇数十年一遇的极端寒冷天气时,公司启动应急保供预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产增供,全力缓解供气紧张局面;在春耕、三夏、抗旱等特殊时段,公司采用流动加油、送油下乡、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确保重点地区、特殊时段的成品油稳定供应。 2.打造“安全清洁、节约优质”的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社会相协调 中国石油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重视环境保护,强化安全管理,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目标,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生产型企业。公司积极发展低碳能源,支持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6年1期 37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孙玉超 大庆市采油一厂四矿中六队,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我国石油需求量非常巨大,而现存石油储量随着开采深度地不断增加,开采难度愈来愈大,使用新型的采油工程技术对我国石油开采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当前采油工程新技术及其发展的趋势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采油工程新技术;发展趋势;运用 中图分类号:TE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99(2016)01-0037-01 前言 我国大部分油田处于地形地势、地层结构较为复杂的地带,开采难度日渐增大,传统石油开采工艺已经不能适应我 国当前的石油开采的要求[1]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应用及时地解决了这一开采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开采的效率。 1 采油工程新技术分析 1.1 热超导采油技术 热超导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其作用原理是对某种物质进行特殊的处理,即将其与配置好的化学物质共同压入密封管柱内,然后加热使管柱的两端不均衡受热,引发化学物质的化学相变化,气态分子运动受到激发而成不规则碰撞运动状态,由此产生的巨大能量会通过声波向该物质传递热量,使其热阻趋于0或者减小至0,进而满足生产所需的条件。该项技术应用在采油工程中主要有超导加热热洗技术和能耗 自平衡稠油采油技术两种技术措施[2] 。前者的技术原理是利用专用的超导加热设备,将原油加热,从而清除油井内壁的石蜡结晶,具有成本投入低、耗能少、稳定性好、不污染油层的优点;后者技术原理是将超过临界点的导热液体注入井下,再利用导热液体的良好导热性能将油井下的热量传到地面,该技术的特点是不需要使用专门的电力加热设备就可以起到清除井壁石蜡、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提高采油的效率。 1.2 水力振动采油技术 水力振动采油技术主要利用高压水射流的振动脉冲起 到提高采油效率的效果[3] 。该技术主要通过对整个油井套管进行控制,在井下和油管装置激振器,在井底形成振动脉冲,利用水利波清除井底的泥浆等原油中参杂的杂质,同时使低下沉淀的盐类产生和谐振动,在振动中形成不闭合的孔洞或者性状与排列均无规则的缝隙。振动脉冲的周期性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力,从而使地底缝隙变化成网络裂缝,同时形成的脉冲会在油藏中发生交变反应,产生一种变应力,最终起到改变原油表面张力、分子构造的作用,从而使原油的流动性能得到改善,降低原油开采的技术难度。由此可见,在该项技术的控制过程中,水力振动能够加强地质对油层的渗透作用,清除杂志,减少水分占原油的比例,提升原油的质量,有效地提高了采油工作的效率。 1.3 纳米材料采油技术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非常先进的一项技术,并且已运用在多个领域,在采油工程中纳米材料采油技术的主要 技术措施是纳米MD 膜驱动原油技术[4] 。其技术原理是分解纳米级别的微型驱动分子,使其由原始的胶合形态朝分散心态变化,通过这一分散技术促进采油的效率的提高。纳米MD 是一种微小粒子,主要是由形态不同的多种混合物分子随机组成的,首先经过流态化处理,分子的电荷作用使其能够在油层表面粘附,经过一定的积累就可形成一层MD 膜,且MD 膜的韧性很强,十分的坚固,可以有效地减少原油附着于地底岩层、油井壁的现象,从而使地面开采工作更加顺利,提高采油效率。 1.4 热处理油层采油技术 热处理地层采油技术主要利用热能对油田进行一系列处理,从而起到提高采油效率的技术。该项技术原理是通过热能加热使原油温度增高、降低其浓度,减弱原油粘性,加热会增加波及系数,原油就会不断的膨胀,原油的排除动力就会大大增强,从而降低采油的难度。利用该项技术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蒸汽驱采油法,该方法通过蒸汽吞吐对井筒 周边地层的原油加热,但是这一方法在粘稠度较大的井筒原油中效果不明显,采油效率比较低,因此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二是火烧油层采油法,该方法首先将大量氧气注入井筒内油层中,然后点燃使其燃烧,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作采油的驱动力,虽然这一方法的操作复杂性较高,但是效果较好,因此应用范围较第一种方法广泛。三是蒸汽吞吐采油法,首先在油田内注入大量的蒸汽并密封好,然后对其数天的连续加热,然后再开井采油,这种方式操作十分简便,且成本投入低,因此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1.5 微生物采油技术 在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微生物采油技术相比以上几项技术而言是最新型的全新技术,该技术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细菌的活性及其发酵作用得到提高采油效率的效果。首先将某类微生物细菌注入油层,原油层会在该细菌的活性和发酵作用综合作用下产生酵化反应,在微生物强大的生命力推动下,井底原油得以快速往上方流动,大大降低了原油开采的难度,开采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一技术操作方法简单,成本投入低,并且十分环保,在采油工程尤其是年代久远的油田和含水量较高的油田应用优势更高,应用前景广阔。 2 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地提升,现代科技更新换代越来越来快,因此采油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我国的采油工程新技术将会朝着以下方向发展:①朝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原油的开采会得到更有力的信息数据支持;②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优化资源的配置;③朝着实时性发展,原油的开采过程会得到全程的实时监测和调控,为开采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力的保障;④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⑤朝着探勘与开采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原油开采的流程会更加规范化和简易化。同时,技术研究的重点在高效、低成本的宗旨下积极发展复杂结构经、水平井的采油技术,并反复研究已有的技术,在高效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开采的成本,包括整体压裂技术、三维压裂技术、弱冻胶调驱技术、液流转技术和深部调剂技术等等。 3 结语 石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作为我重要经济命脉之一,油田生产的效率、经济效益与我国国民经济关系密切。在传统工艺不能适应当下原油开采难度的情况下,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采油工程新技术将会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一体化等方向发展,我国油田生产的成本投入会越来越低、效率与经济效益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常定军.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化工管理,2015(01):159. [2]那旭.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硅谷,2015(03):2-3. [3]郑文源.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展望[J].科技与企业,2013(19):171. [4]齐丽丽.探究采油工程新技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05):167-1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