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肩风针灸及推拿治疗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漏肩风中医专长病案模板

漏肩风中医专长病案模板

漏肩风中医专长病案模板
病例报告:
姓名:小玲
性别:女
年龄:35岁
主诉:漏肩风痛,肩膀酸胀
病史:
小玲是一名工人,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

近期出现肩膀酸胀,特别是在工作时肩膀难受,休息后有所缓解。

病情加重后,到当地医
院进行检查,诊断为漏肩风,并给予了短期抗炎药治疗,但病情未见
明显好转。

现症:
肩部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有时候会感到难受到无法工作。

肩膀酸胀,伴有肩胛骨周围疼痛。

肩部外观正常,但是肌肉紧张度明显增高。

轻度肩胛下软组织肿胀。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且有疼痛,抵抗外部压痛。

诊断:
依据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和病史,诊断为漏肩风。

治疗:
小玲使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以激活她的肌肉和神经系统。

这个疗法通过刺激病人的皮下神经和肌肉,来改善其神经系统的连接和传递,以及加强肌肉的调节和控制,从而减轻肩部疼痛和酸胀。

中医针灸治疗的具体步骤是:
1.辨证施治:根据小玲的病情进行辨证,通过判别病人的体质、病理和症状来进行治疗;
2.针灸:在正确的穴位上刺入针头,以达到需要的刺激效果;
3.配合按摩和热敷:针灸结束后,可以使用按摩和热敷来缓解病人的肌肉紧张和疼痛。

治疗后,小玲的肩部疼痛和酸胀得到了很好的减轻,她的舒适感明显提高。

她的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并且可工作的时间也有所延长。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小玲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和副作用。

结论:
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漏肩风疗法,可以帮助病人缓解肩部疼痛和酸胀,并且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高树中肩周炎“漏肩风”临床针药并用治疗经验

高树中肩周炎“漏肩风”临床针药并用治疗经验

高树中肩周炎“漏肩风”临床针药并用治疗经验高树中,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外治学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师承指导老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首批山东省医药卫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也是山东省首批“1020工程”入选的唯一一名中医工作者,为山东省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先进个人。

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中联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针联对外交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针灸学会会长。

致力于针灸经典理论与临床研究、经穴药物外治法的研究,倡导针药并用,内外合治。

主编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已获10余项科研奖励,取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

主持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

肩周炎“漏肩风”临床针药并用治疗经验高树中我对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以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为外感风寒之症,针灸常取肩三针等局部穴位为主,再加TDP照射或拔罐,中药内服则以祛风散寒止痛类中药为主,但验之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第二阶段参考古今其他医家的经验,配合三间、条口透承山、阳陵泉等远端腧穴,或运用全息理论取第二掌骨侧之肩穴,随咳进针,同时令患者活动肩部,临床疗效有了明显提高,部分病人可有立杆见影之效,但仍有部分病人疗效欠满意。

第三阶段是近年来通过苦读《内经》,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又有了两点新的认识与体会。

经言:“年过四十,阴气自半。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在五十岁左右发病,实属肝肾阴血亏虚,筋失所养,又复感风寒之邪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纯以实证论治自然疗效欠佳,此新认识之一。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针灸治痹之法,《灵枢·周痹》也有论述:“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瘛结,转引而行之。

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分析

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分析

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索针灸与推拿结合对肩周炎的疗如何,以找打最适合肩周炎治疗的方法,缓解病人的病情或治愈患者。

方法采用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对比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结合针灸和推拿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仅给予患者针灸治疗。

治疗都是一天一次,十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为一个观察周期。

结果实验组的总的治疗率为100% 而对照组为73.33% ,此外,实验组各个治疗层次的情况如下表所示,经过卡方检验得到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灸与推拿结合的治疗方法要优于单纯的针灸疗法,值得临床推广,这将带来很大的医疗价值。

【关键词】针灸推拿肩周炎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它是一种非细菌性的慢性炎症,是发生在肩关节囊以及周围组织的炎症。

它的症状一般以肩关节以及周围疼痛为主要表现,要是患者对疾病的不重视,会使病情加重,可能产生肩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

因此,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的探索是很有医用价值的,针灸在临床上对肩周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了吗?笔者基于这种疑问,尝试结合针灸与推拿两种中医治疗方案,希望能得到更好地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笔者将两年来,本院就诊的被明确确诊为肩周炎的6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实验组男患者10例女患者20例,年龄最小的40岁,最大的62岁,左肩患者16例,右肩患者14例。

对照组中男患者有11例女患者有19例,年龄最小的也是40岁,最大的63岁,左肩患者15例,右肩患者15例。

计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P值,P>0.05,这意味着两组患者在为进行差异治疗前没有明显的差异。

这是对照试验的前提。

1.2诊断标准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如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所述:①肩关节疼痛,在运动或者夜间疼痛会加剧,疼痛部位多在肩关节前后或者是外方,有的情况在颈部或者前臂也能感觉到疼痛感。

漏肩风病辩证要点

漏肩风病辩证要点

漏肩风病辩证要点漏肩风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颈肩部僵硬、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漏肩风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肩颈部肌肉、经络受阻有关。

针对不同的辨证要点,中医可以进行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一、气滞血瘀型漏肩风气滞血瘀型漏肩风的特点是疼痛剧烈,肩颈部肌肉紧张,触痛明显,疼痛部位常常有淤血瘀斑。

治疗时,中医常常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可以选择针灸穴位肩井、风池、肩髃、天宗等,促进气血运行,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感。

同时,中医药中的桃仁、红花、川芎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通过口服或外用的方式,加快淤血瘀斑的消散。

二、肝肾亏虚型漏肩风肝肾亏虚型漏肩风的特点是疼痛不剧烈,但持续时间较长,肩颈部肌肉无力,患者常感到乏力、腰膝酸软。

治疗时,中医通常采用补肝肾、益气血的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可以选择针灸穴位太冲、肾俞、腰眼等,调理肝肾功能,增强气血补充,提升肌肉力量。

同时,中医药中的黄精、党参、当归等药材也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可以通过口服或煎煮的方式,增强患者的体质。

三、湿热蕴结型漏肩风湿热蕴结型漏肩风的特点是疼痛剧烈,伴有红肿、瘙痒等症状,肩颈部皮肤潮湿,局部可能有疮疖。

治疗时,中医常常采用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方法来治疗。

可以选择针灸穴位大椎、肩髎、天柱等,清热解毒,祛除湿热。

同时,中医药中的黄连、金银花、苦参等也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通过口服或外用的方式,消除湿热蕴结的症状。

四、寒湿凝滞型漏肩风寒湿凝滞型漏肩风的特点是疼痛重,肩颈部冰冷,肌肉僵硬,伴有寒湿症状如畏寒、肢体困重等。

治疗时,中医常常采用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方法来改善症状。

可以选择针灸穴位天鼎、肩髎、风池等,温经散寒,活络通血。

同时,中医药中的附子、艾叶、独活等也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通过煎煮或外敷的方式,缓解寒湿凝滞的症状。

针对漏肩风病的辨证要点,中医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来调理患者的身体,改善症状。

漏肩风——精选推荐

漏肩风——精选推荐

漏肩风漏肩风(肩周炎)⼴州中医药⼤学第⼀附属医院针灸科庄⼦齐漏肩风(肩周炎)概述病因病机诊断辨证鉴别诊断辨证治疗其他疗法病例分析漏肩风?⼀、基本概念(⼀)漏肩风是指肩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的病证。其名称较多,如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患者⽽称五⼗肩;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且功能活动明显受限,故称“冻结肩”。还有肩凝风、肩凝症等称谓。漏肩风常见西医类属疾病肩关节周围炎,肱⼆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囊炎肱⼆头肌腱短头损伤冈下肌腱炎颈椎病病因病机感受风寒营卫虚弱劳累受挫肩部筋脉慢性劳损筋⾻衰弱⽓⾎阻滞肩痹疼痛活动不利⽇久肩凝病因病理病因:风寒、外伤、劳损病理:早期:炎症、⽔肿后期:粘连、肥厚诊断要点1.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多为慢性发病。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3.肩前、外、后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后期出现肩部肌⾁萎缩,4.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质疏松。辨证风寒湿型:肩部束痛,遇风寒通增,得温通缓,畏风恶寒,⾆质淡,苔薄⽩或腻,脉弦滑或弦紧。风湿热型⽓滞⾎瘀型: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质暗或有淤斑,苔⽩,脉弦或细涩。⽓⾎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眩,⽓短懒⾔,⼼悸失眠,四肢乏⼒,⾆质淡,脉细弱或沉。鉴别诊断1.肱⼆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2.肱⼆头肌短头损伤3.冈上肌肌腱炎4.肩峰下滑囊炎5.颈椎病针灸治疗治法:祛风散寒,化湿通络,活⾎⽌痛。取⼿三阳经⽳为主,局部配合循经取⽳。早期针⽤泻法或针灸并⽤。处⽅、⽅义:肩髃与肩贞、肩内陵-——局部取⽳,祛风散寒,活⾎通络,舒筋⽌痛。曲池、合⾕、外关、阳陵泉——远部取⽳,疏导阳明、少阳经⽓,通络⽌痛随证取⽳:肩内廉痛:加尺泽肩外廉痛:加后溪、⼩海肩前廉痛:加合⾕、列缺其它⽳位:阿是⽳、肩内陵、肩外陵、⼤椎、风池、肩了、天宗、⼿三⾥等辨证配⽳风寒湿型:温针风湿热型:⼤椎、曲池⽓滞⾎瘀型:刺络拔罐⽓⾎虚型:⾜三⾥其他疗法1.电针2.拔⽕罐(刺络拔罐)3.⽿针取⽳:肩、肩关节、肾上腺、神门、⽪质下等,刺法:每次针2-3⽳,强刺激,捻转,嘱患者适当活动患肢,留针10-20分钟,或⽿压。4.⽳注:⽤药:丹参针、当归针、野⽊⽠针,每次选⽤2-3⽳,每次注射2毫升,隔⽇⼀次,或⽤封闭。5.理疗:红外线、磁疗、超短波。6.推拿、按摩7.功能锻炼病例分析男、60岁、右肩部疼痛伴活动不利⼀⽉余。肩部疼痛拒按,活动后加重,夜间痛甚,穿⾐服、上举困难,伴有神疲乏⼒,纳呆,四肢乏⼒。⾆淡黯,有瘀点,苔⽩,脉细涩。要求:中医诊断、证型针灸治疗本节难点(⼀)漏肩风临床辨证分型。(⼆)西医类属漏肩风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三)漏肩风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类证鉴别。(四)漏肩风的针灸治疗⽅法。?思考题(⼀)何谓漏肩风?漏肩风相当于西医哪些疾病?(⼆)漏肩风的病因病机有哪些?(三)漏肩风针灸如何辨证治疗?

浅谈推拿治疗漏肩风

浅谈推拿治疗漏肩风
社 。0 3 18 2 0 ,5
高l床治愈率 , I 缶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李金学, 6 ] 张禄堂 . 颈肩腰 腿病 问题 解答 , 北京 : 中医古籍 出
版社出版 。9 87 7 19 。0-6
【 朱文锋. 1 】 国家标准应用 中医内科疾病 诊疗常规【 . : 长沙 湖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995 152 19 ;1-2 【 曲绵域 , . 2 】 等 实用运动 医学嗍 . : 北京 北京科技 出版社 ,96 19
做外展 、 外旋 、 拔伸等被动活动。

推拿 1日 1 , 次 3 分钟 ,0 次 1 0 1 次为 1 个疗程 , 般几次或 12 ~ 个疗程可痊愈 。 造成本病 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肩关节活动在全身
3 小结
肩关节 x光片 , 以排 除骨关节本身的病变 , 由于骨 各关节 中最为广泛。其关节囊 比较松弛 . 维持肩关
浅谈推拿治疗漏肩风漏肩风的治疗小儿推拿治疗便秘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小儿推拿治疗咳嗽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能治疗咳嗽吗小儿推拿治疗咳嗽视频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推拿按摩治疗常见病
维普资讯
《 按摩与导引》 20 年 2 07 月第 2 卷 4
第 2 ( 16 ) 期 总 4期
范围, 继续活动时则无 明显影响。
1 肩关节外侧疼痛和压痛 由以肩峰下为明显 . . 3 主 要于肩峰下滑囊炎疾患有关 . 主动收缩三角肌时 . 疼 痛更为加剧 . 有时滑囊病变膨胀而引起肩部轮廓增 大, 并可能在三角肌肉前缘有一 圆形鼓 出。 1 肱二头肌长头部位疼痛 和压痛 主要于肱二头 . 4
C i s nplt n & Q o g teay Fb2 0 V 12 N . hn e Maiua o e i iG n h r .e 0 7, o.4, o2 p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肩周炎;疗效观察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无细菌炎症疾病,患者的病情表现为疼痛和关节功能受限,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止痛消炎等治疗。

肩周炎是一类治疗相对困难的炎症疾病,通常认为与软组织退行性病变相关,而由于疾病本身无细菌感染因素,在治疗中通过药物常规抗炎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只能自行缓解或者服用止痛药物缓解痛苦[1]。

中医对肩周炎具有一定的治疗经验,传统中医称肩周炎为“漏肩风”“五十肩”等,中医认为肩周炎发病与气血衰弱、风寒湿邪侵入相关,在临床治疗中可采用中药方剂、中医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各类中医治疗方式中,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效果相对明显,能够为患者解除肌肉黏连,促进舒经活络、调和气血,改善肩周炎患者的活动能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2]。

为了详细分析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本文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96例,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进行讨论,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3.29±3.54)岁;对照组患者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2.36±3.41)岁。

运用经络辨证指导漏肩风选穴治疗

运用经络辨证指导漏肩风选穴治疗

运用经络辨证指导漏肩风选穴治疗发布时间:2022-05-26T00:39:54.88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6期作者:李嶒尧,唐忠宇*[导读] 目的:分析漏肩风应用经络辨证指导选穴治疗的应用效果。

李嶒尧,唐忠宇*遵义市中医院,贵州遵义563000【摘要】目的:分析漏肩风应用经络辨证指导选穴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1月到2021年12月,共选择60例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的漏肩风患者进行研究,利用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络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针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情况实施评价。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下降,关节活动度评分提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强(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

结论:运用经络辨证指导取穴法为漏肩风实施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减轻疼痛。

【关键词】经络辨证;漏肩风;选穴;治疗有效率肩关节周围炎临床上又称作肩周炎,属于肩部组织产生的退行性病变,一般与患者的慢性劳损、肩部受凉以及外伤等相关,属于临床当中的高发病。

中医将其称为“漏肩风”、“五十肩”等,一般在50岁左右的患者高发。

肩周炎一般分为三个期,急性期(疼痛期)、粘粘期及恢复期,每个时期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距,会引发患者活动受限。

临床研究发现,经络辨证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实现辩证取穴,使临床治疗更具备针对性,应用价值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于2020年11月到2021年12月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漏肩风治疗患者资料研究,统计入组60例,入组后采取数字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纳入标准: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2],患者认知清晰可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存在听力、精神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脑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观察组入组14例男性患者、女患者入组16例,均在42-68岁,平均52.85±3.04岁,对照组入组13例男性患者、女患者入组17例,均在43-69岁,平均52.79±3.12岁,为患者分组后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常规资料分析,两组对比为P>0.05,则分组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肩风针灸及推拿治疗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9-05T15:32:49.9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作者:许治国1 许志远2
[导读] 漏肩风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病,而针灸推拿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传统独特方法,在治疗漏肩风方面有显著地疗效。

1唐山市中医医院疼痛科河北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漏肩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为主症的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的起病是肩部外感风寒湿邪所导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在脉则血凝而不流,脉络拘急而疼痛,寒湿之邪淫溢筋肉则屈而不伸,痿而不用,所以,谓之漏肩风。

西医称肩周炎,严重者,不能完成穿衣、梳头等动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工作和学习【1】。

漏肩风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病,而针灸推拿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传统独特方法,在治疗漏肩风方面有显著地疗效。

关键词:漏肩风;肩周炎;针灸;推拿;疼痛
漏肩风主症:肩周疼痛、酸重,夜间为甚,临床上可分:手太阳经证、手阳明经证、手少阳经证。

为了解中医针灸、按摩在治疗漏肩风方面的独特疗效,现将唐山市中医院门诊收集肩周炎患者36例,临床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唐山市中医院收集2012年8月-2013年3月肩周炎患者36例。

男16例,女20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1-14月,平均8月。

1.2 诊断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诊断标准:①慢性劳损导致外伤筋骨,气血不足以致感受风寒湿邪所致;②发病的年龄在50岁左右,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右侧肩多于左侧肩周,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多缓慢起病;③肩周疼痛,以夜间为主,天气变化、劳累等因素容易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④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明显受限,出现“扛肩”现象;⑤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出现骨质疏松。

1.3 排除标准【3】
①患有心脑肾疾病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和精神病患者;②患糖尿病、骨结核、严重骨质疏松、肿瘤等疾病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消炎镇痛药物等影响结果者。

1.4 临床分型
①手太阳经证:“出肩解,绕肩甲,交肩上”,其病“肩似拔”,主要表现肩后部压痛明显;②手阳明经证:“上肩,出甌骨之前廉”,其病“肩前臑痛”主要表现肩前部压痛明显;③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其病“肩、臑、肘、臂皆痛”临床表现主要为肩外侧明显压痛。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1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疗程为7天,每疗程休息1天。

2.2.1 针灸治疗
针灸主要以手三阳经穴为主,部分取穴采用近取与远取相结合【13】
手太阳经选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后溪、昆仑,采用泻法,留针20min。

手阳明经选穴:肩髃、肩髎、肩贞、合谷、条口,采用泻法,留针25min。

手少阳三焦经取穴:肩贞、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阳陵泉、条口,刺法:平补平泻法;太溪、复溜、阳陵泉、足三里,刺法:采用补法,留针20min。

2.2.2推拿治疗分两期调节肩周炎
粘连期【3】取坐位。

医师以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在患者肩部施用轻拿手法,放松肌肉筋膜,采用较重的手法,治则: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将患者的肩关节充分放松以后,用手搬扛方法,最大限度的使患者手臂外展,当听到肩关节的撕裂声时停止,1天1次手法。

晚期采用柔和的手法,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性渗出的吸取,增进患者肌腱及韧带的修复,锻炼每天3~5次,每次10 min~20 min。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判定。

痊愈:患者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好转: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活动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观察
36例全部有效。

其中痊愈27例,占75.0%,显效6例,占16.67%,好转3例,占8.33%,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我们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是肩关节,可以向各个方向进行旋转【10】,所以肩周炎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延时治疗,将导致肌肉粘连,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围【12】,漏肩风根据病变部位分手太阳经、手阳明经、手少阳经。

按病理过程可分为疼痛期、僵硬期、恢复期。

治疗原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强壮筋骨。

故早期选用针灸加拔罐、红外线烤电热治疗,尤其在调理体内环境方面效果明显,可有达到肩部消肿止渗、通络止痛的功效。

《灵枢·终始》云:“病在上,下取之。

”【6】病变部位在肩部,按部位来分,肩部在上,病变部位在上,依据病上取下原则,下取阳陵泉、条口两穴,是以循经远取,阳陵泉为八脉交会穴,针刺阳陵泉可起到舒利关节以伸展筋脉的作用,条口主要功效是治疗肩臂疼痛,属于足阳明胃经穴。

恢复期的治疗,当以补益肝肾、荣养筋肉为主,选择针灸加红外线烤电、推拿按摩、拔罐,取穴肩髃、肩髎、肩贞、臂臑、天宗、曲池采用平补平泻方法,加用足三里、太溪两穴,
方法:采用补法,强壮本元,起到扶正固本之功。

在治疗肩周炎上,采用针灸和推拿方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的作用;红外线烤灯通过热能照射,可以加速微循环的修复功能,改善肩部血液循环,温通瘀滞之经络,达到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止痛之效用;通过温热刺激配合针灸因素,从而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提升健康水平【7】。

功能康复锻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液和淋巴液等微循环,防止患侧肩关节已分离开的粘连组织再度粘连,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防止肌肉再度萎缩【8】;疼痛期应禁止患者患侧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在疼痛期,患侧肩关节炎症渗出物侵犯周围组织,出现组织水肿浸润,强行进行肩部的功能锻炼,必然会产生新的组织渗出物,加重肩关节水肿的形成,导致肩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加重;缓解期肩关节适度活动锻炼,强度不能过重,超过肩关节本身的耐受阈值则会形成新发的肩周炎。

关节部位是气血汇聚之处,阴阳气血出入之要道,邪气易侵,外邪侵袭则阴阳失调,经络失常,气血壅滞【9】,则关节要道阻塞。

治疗上,针灸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11】,配合按摩治疗漏肩风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詹红生.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414-41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9-70.
[3]张建君.分期综合治疗肩周炎[B].针灸临床杂志,2012,28(2):35.
[4]张秀亭.推拿治疗肩周炎329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866.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4-185.
[6]徐宏刚.肩保健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58.
[7]向进.温针灸配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06):119-120.
[8]王文远.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8895 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4):297.
[9]闫翠兰.外科病症针灸治疗实践[J].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253.
[10]张梅刃,蒋际钊,黄辉春,等.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3(28):409.
[11]程勋昌,张多宏.齐刺加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3(28):411.
[12]赵爱泉.推拿治疗肩周炎533例[J],2006,10(10):45.
[13]汪安宁.针灸学[M],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0-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