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针灸治疗漏肩风、臂丛神经痛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肩痛、臂痛(肩周炎、五十肩、胳膊痛)

针灸治疗肩痛、臂痛(肩周炎、五十肩、胳膊痛)

针灸治疗肩痛、臂痛(肩周炎、五十肩、胳膊痛)
“概要:肩痛臂痛,针灸的治疗方法包括循经子母补泻、条口透承山、肩部放血、近取穴。


肩痛、臂痛(肩周炎、五十肩、胳膊痛)是常见病,可以通过针灸进行治疗,主要方法包括手臂三条阳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的循经子母补泻、腿部条口透承山、肩部放血、近取穴。

01

循经子母补泻
(倪师演示)
(1)大肠经痛,表现为胳膊不能前抬。

初痛(一周以内),生痛不酸,为实症,对侧手臂大肠经子穴二间泻之。

久痛(一周以上),酸痛,为虚症,对侧手臂大肠经母穴曲池补之。

(2)小肠经痛,表现为胳膊不能往后折。

初痛(一周以内),生痛不酸,为实症,对侧手臂小肠经子穴小海(麻骨头)泻之。

久痛(一周以上),酸痛,为虚症,对侧手臂小肠经母穴后溪补之。

(3)三焦经痛,表现为胳膊不能梳头或用筷子往嘴里夹菜。

初痛(一周以内),生痛不酸,为实症,对侧手臂三焦经子穴天井(夏至到冬至为天井,冬至到次年夏至为中渚)泻之。

久痛(一周以上),酸痛,为虚症,对侧手臂三焦经母穴中渚(夏至到冬至为中渚,冬至到次年夏至为天井)补之。

02

条口透承山
如果三条经络都已补泻,还痛,条口透承山,治疗胳膊抬不起来、五十肩。

肩的对侧腿透穴,边透边抬肩(可别人辅助拉胳膊)。

3寸针
透穴。

03

肩部放血
同侧肩膀火罐放血。

放血处(倪师演示)
04

近取穴
近取穴:肩髎。

临床经验分享:针灸治疗漏肩风(肩周炎)。

临床经验分享:针灸治疗漏肩风(肩周炎)。

临床经验分享:针灸治疗漏肩风(肩周炎)。

漏肩风也称五⼗肩,西医叫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前伸、外展、背伸,
等为主要症状。

发病原因多为外感风寒,肩部外伤史,过度劳累史等。

针灸治疗取⽳。

主⽳:肩髃、肩髎、肩贞(统称肩三针)、阳陵泉、条⼝透承⼭、阿是⽳(局部
压痛点)。

配⽳:⼿阳明经证配合⾕;⼿少阳经证配外关;⼿太阳经证配后溪;⼿太阴经证配列缺。

外邪风寒内
侵配合⾕、风池;⽓滞⾎瘀配内关、膈俞;⽓⾎虚弱配⾜三⾥、⽓海。

操作:取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肩三针取1.5⼨针,⼊⽳0.8-1⼨,条⼝透承⼭取3⼨针从条⼝⽳
往承⼭⽳⽅向进针,得⽓后继续向承⼭⽳⽅向进针直⾄患者可承受深度(⾃⾏把握)。

余⽳按
经验进针。

临床可配合神灯治疗仪,电针治疗仪,艾灸,中频治疗仪,⽳位注射,⼩针⼑等治
疗,⼀般3-5天可见成效。

(注:本⽂仅供参考,⾮专业⼈⼠请勿随意操作,造成不良后果,本⼈
概不负责。

)。

漏肩风治疗

漏肩风治疗

漏肩风治疗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治疗技术漏肩风治疗漏肩风基本治疗治则通经活络、疏筋止痛。

取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阳陵泉条口透承山配穴手阳明经型配三间;手少阳经型配中渚;手太阳经型配后溪;手太阴经型配尺泽。

操作毫针刺泻法或平补平泻。

先刺远端穴,行针后让患者运动肩关节。

局部穴位可加灸法。

方义肩髃、肩髎、肩贞分别为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加阿是穴,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通经活血而止痛。

阳陵泉为筋会,可疏筋止痛。

条口透承山可疏导太阳、阳明两经气血,为临床经验效穴。

漏肩风按语1.针灸对本病有较好止痛效果。

经较长时间治疗无明显缓解时,应排除肩关节结核、肿瘤等疾患。

2.本病治疗期间患者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漏肩风文献摘录1.《针灸甲乙经》:肩重不举、臂痛,肩髎主之。

2.《玉龙赋》:风湿搏于两肩,肩髃可疗。

3.《针灸集成》:肩痛累月,肩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取肩下腋上两间空虚针刺,针锋几至穿出皮外,一如治肘之法,慎勿犯骨,兼刺筋结处,神效。

4.《循经考穴编》:肩贞,直刺入二寸五分,治肩骨一点大疼,宜单泻之。

5.王文远等用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80例,与对照组300例进行比较,平衡针灸组主穴肩痛穴(BP-LE6,位足三里下2寸,偏于腓侧1寸),配颈痛穴(BP-UE9,位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当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采用提插针刺手法,肩痛穴以远距离(足面足趾)触电式针感为佳,对照组针肩贞、肩髃、肩髎、肩井、手五里、手三里、支沟。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21次为1个疗程。

1疗程后平衡针灸组临床治愈率63.20%,无效1.95%,治疗组临床治愈31.67%,无效6.33%;2疗程后平衡针灸组临床治愈率84.30%,无效0.00%,治疗组临床治愈55.33%,无效3.00%,两组疗效差异明显(P<0.01)。

(王文远,田波,刘岚等.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8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20,24(4):4-5)6.贾春生等将66例肩周炎患者依据性别相同、年龄同组、疼痛程度同级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入试验组(耳针沿皮透刺组)和对照组(耳针沿皮直刺组),所有患者均以耳针治疗。

中医治疗:巧用四大穴位诊疗肩臂痛

中医治疗:巧用四大穴位诊疗肩臂痛

中医治疗:巧用四大穴位诊疗肩臂痛臂丛神经痛的特点是肩部及上肢的疼痛,中医学称其为“肩臂痛”。

主要由于风寒湿邪闭阻经络、痰湿流注经络、外伤瘀血内停经络,而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辨证】肩神经炎肩及上臂部剧痛,数天后出现肩部、肩胛部及上臂部肌肉麻痹、萎缩、感觉轻微障碍。

肌电图检查见臂丛或周围神经受损。

臂丛神经炎锁骨上窝或肩部疼痛,很快遍及整个上肢,尤以尺侧为甚,休息或屈肘时减轻,锁骨上、下窝及腋窝有明显压痛,上肢感觉减退或过敏,肌力减退及萎缩。

手及手指皮肤菲薄、发亮、肿胀、出汗异常。

肋索征群和颈肋反复出现的肩部或肩后部钝痛或酸胀痛,向同侧颈根、上臂、前臂尺侧及手尺侧放射,患肢伸直或外展时加剧,患者常把上肢置于头顶。

自觉手指麻木、刺痛或其他异常感。

锁骨上、下窝有压痛,手的尺侧及前臂尺侧有感觉障碍,手部肌肉无力及萎缩,X线摄片可证实颈肋。

【治则】本病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施以泻法或平补平泻针法。

【针灸】主穴:极泉、天鼎、肩髃、肩髎。

配穴:疼痛以肩胛部、肩部为主加肩髃、肩髎、肩中俞、天宗、秉风;疼痛向桡侧放射加手三里、曲池、列缺、内关;疼痛向尺侧放射加青灵、小海、通里;疼痛向上肢背侧放射加臑会、三阳络、外关。

【医案】男,34岁,自述半个月前因连续跑车后出现左例前臂与上臂肌肉酸痛,经中西药及理疗等治疗无效并逐渐加重,尤夜间为甚而夜不眠,见其左臂吊于胸前,表情痛苦,X线片示正常,且不能承受颈椎牵引,查病位无红、肿、痛,只感其左侧颈部及斜方肌僵硬,辨其病情属局部劳损并感受风寒,寒凝气滞,络脉不通所致,故采用散寒通絡之法。

针其左侧风池、天柱、天宗、肩井、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穴,并对风池、肩井、曲池等穴进行轮流温灸,拔针后对僵硬肌群行走罐以舒理经络。

1次症减,续疗1周后请症全消。

【注意事项】播放GIF臂丛神经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需明确诊断,对因治疗。

针灸对于神经炎引起的疼痛效果较为理想。

针灸穴位 肩内陵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 肩内陵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肩内陵穴说明指导书总述肩内陵,经外奇穴名。

出自《腧穴学概论》。

别名肩前。

位于肩部腋前皱襞之上方,肩锁关节内侧凹陷与腋前皱襞连线中点处取之,左右计2穴。

皮肤有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与腋神经的上支双重支配,三角肌有腋神经支配,肱二头肌有肌皮神经支配。

主治肱二头肌短头发炎、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臂丛神经痛、上肢痛、手指麻木等。

直刺0.5-1.2寸,或斜刺2-3寸。

1.名称肩内陵穴2.别名肩前3.出处《腧穴学概论》4.隶属经外奇穴5.位置肩部腋前皱襞之上方,肩锁关节内侧凹陷与腋前皱襞连线中点处取之6.主治肱二头肌短头发炎、肩周炎、中风偏瘫等7.功能祛风降压,舒筋活络。

8.操作直刺0.5-1.2寸,或斜刺2-3寸9.主要配伍配曲池穴、肩髃穴、肩髎穴治肩周炎10.定位于肩部腋前皱襞之上方肩锁关节内侧凹陷与腋前皱襞连线中点处取之,左右计2穴。

11.解剖穴下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前份)→肱二头肌(腱),皮肤有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与腋神经的上支双重支配,三角肌有腋神经支配,肱二头肌有肌皮神经支配。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祛风降压,舒筋活络。

14.详细主治肱二头肌短头发炎、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臂丛神经痛、上肢痛、手指麻木等。

15.详细操作1、针法:直刺0.5-1.2寸,或斜向下刺2-3寸,局部酸胀胀痛,或麻木放电感至指端。

2、灸法:灸3-7壮,或温灸5-20分钟。

3、穴位注射法:在此穴注射红花液2ml,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疗效。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1、配曲池穴、肩髃穴、肩髎穴治肩周炎。

2、配肩内陵、肩外陵治肩凝症(漏肩风)。

18.附注本穴是肩三针的其中一穴。

肺经中府穴外侧,大肠经巨骨穴与腋横纹头中点处是穴。

19.相关论述暂无资料。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针灸治疗复习:漏肩风的针灸治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针灸治疗复习:漏肩风的针灸治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针灸治疗复习:漏肩风的
针灸治疗
治法通经活血,祛风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和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
配穴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

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

操作足三里、气海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

先刺远端穴位,做较长时间的手法,行针后令患者活动肩关节,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

方义肩髃、肩贞、肩髎是手三阳经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而止痛。

1。

漏肩风针灸治疗

漏肩风针灸治疗

肩周疼痛, 活动受限, 后期可出现肌肉萎
缩。
肩周疼痛, 活动受限, 后期可出现肌肉萎
缩。
兼证
兼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 肩部酸痛,劳累加
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 重,或伴见头晕目
畏风恶寒。
眩,四肢乏力。
肩部有外伤或劳作过 度史,疼痛拒按。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 舌淡,苔薄白, 舌黯或有瘀斑,
脉浮
•编辑p脉pt 细弱
•编辑ppt
预防
1、避免长期过疲劳 2、损伤后及时、规范治疗; 3、避免感冒、受凉等诱因; 4、对于50岁左右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编辑ppt
病例分析
男、60岁、右肩部疼痛伴活动不利 一月余。肩部疼痛拒按,活动后加重, 夜间痛甚,穿衣服、上举困难,伴有神 疲乏力,纳呆,四肢乏力。舌淡黯,有 瘀点,苔白,脉细涩。 要求:
•编辑ppt
• 2 弯腰摇肩法 弯腰伸臂,作肩关节环转摇 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由慢渐快。
•编辑ppt
• 3 体后进行。
•编辑ppt
• 4 外旋锻炼法 患者背靠墙而立,双手握 拳屈肘,两臂外旋,尽量使拳背碰到墙壁, 反复数次。
•编辑ppt
中医诊断、证型、针灸治疗
•编辑ppt
肩部功能锻炼(补充)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下列方法。 1 双手高举锻炼法 2 弯腰摇肩法 3 体后拉手法 4 外旋锻炼法 5 甩手锻炼法 6 双肩内收、外展运动法
•编辑ppt
1 双手高举锻炼法 患者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 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 再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以耐受为度.
• 5 双肩内收、外展运动 双手交叉置于颈 后部,肩关节尽量内收、外展运动,反复 数次。

针灸学针灸治疗漏肩风、臂丛神经痛

针灸学针灸治疗漏肩风、臂丛神经痛
针灸临床教研室 陈梅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6/2
.
漏肩风(omalgia)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 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由于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常称为“漏肩风” ;
因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故俗称“五十肩” ;
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 粘连,肩部呈现固结状,活动明显受限,故又称“ 肩凝症”、“冻结肩”等。
.
臂丛神经痛(brachial plexus neuralgia)是各 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根、干出现无菌性炎症,以 锁骨上窝、肩、腋、前臂尺侧等部位出现强烈的 放射性,甚至呈刀割样、撕裂样、烧灼样或针刺 样疼痛为主症,可伴有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和肌 萎缩,是较典型的神经疼痛。
最终大都能显著好转。
方义
2020/6/2
.
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2)穴位注射法 (3)小针刀疗法 (4)物理疗法
2020/6/2
.
【按语】
1.本病治疗时,应排除肩关节结核、肿瘤 等疾患。
2.肩关节疼痛减缓,肿胀消失后,应在医 生指导下坚持关节功能锻炼。肩部应注意保 暖。
2020/6/2
.
2020/6/2
2020/6/2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 .
【病因病机】
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 所致。
肩部主要归手三阳所主,内外因素导致肩部 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2020/6/2
.
【辨证】
主症 肩周疼痛、酸重,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 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患者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 痛,主动和被动外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 ,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