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旭《美的奥秘》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李学勤《老子的年代》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1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1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1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是现代派中对小说体式与手法最富探索精神和最有建树的作家。
________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
3.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出色的刻画了________这个20年代中彷徨的青年形象。
4.在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中,_______被称为“雨巷诗人”,_______被称为“农民诗人”。
5、张恨水最有影响的两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和_________。
6.陈白尘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两个重要的优秀剧作是________ 和__________。
7.路翎的长篇小说 ________被誉为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底感情和意志的百科全书。
8.方鸿渐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________中的人物形象。
9.我国新歌剧的代表作《白毛女》是________创作的。
10、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人物画卷里,塑造得最生动和丰满的艺术形象是________。
11.________是沈从文在《边城》中倾注“爱”与“美”的形象。
12.最能体现何其芳的才情和艺术创造力的,是他的散文集《________》。
13.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如诨名为“赛诸葛”的地主________。
14.张天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________》以新的时代生活内容和讽刺手法显示了自己的独特的价值。
15.艾芜的小说《________》是中国现代的“流浪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野猫子”“小黑牛”等艺术形象。
16.萧红的《生死场》被编入鲁迅创设的“________丛书”。
17.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的成熟。
18.1938年4月,艾青在武汉完成了他的第一首抒情长诗《________》。
19.田间是一位十分注意表现时代的伟大斗争和人民的生活情绪的诗人,被闻一多评价为“________”。
《边城》一课一练

《边城》一课一练一、选择题语文1-10(每小题2分,共20分)12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脍炙人口(kuài)言简意赅(gāi)流水淙淙(zōng)B.怙恶不悛(gǔ)谆谆教诲(zhūn)喟然长叹(kuì)C.孝悌忠信(tì)得鱼忘筌(quán)方兴未艾(ài)D.飞扬跋扈(hù)沸反盈天(fú)分道扬镳(biāo)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留恋厉害利害得失B.质疑符合随声附合C.变换旁证旁征博引D.株连大意微言大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英国《卫报》的一篇评论曾这样写道:“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20 世纪,美国教会世界如何;如果中国要21世纪,它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
”这可能就是中国要在未来肩负起的责任。
A.出产浪费引领B.生产消费引领C.生产浪费领导D.出产消费领导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
B.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C.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近两年不但实行了种植结构改革,而且还没有抛荒一分一亩的土地。
D.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后来在那里发现了镭。
5.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曹禺——《林黛玉进贾府》——小说B.老舍——《胡同文化》——小品文C.孙犁——《荷花淀》——小说D.沈从文——《边城》——散文6.下列古诗词默写错误的一项是()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昔我往兮,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飞飞。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7.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首。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2025届高三上期十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先秦到宋元的大部分时间里,受儒家中庸思维的影响,“奇”始终处在“常”的附庸地位,以一种亚文化的面目呈现。
然而,到了晚明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王学思想的流播、士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对古代文化中“奇”的一面加以充分肯定、大力宣扬,进而颠覆了传统“以常为主”的文化权力结构,并在与正统思想、主流文化的对话中另辟蹊径,与“常”分庭抗礼。
这股标新立异的文化潮流不仅在晚明社会、文化、文学等各个角落里回响激荡,也对清人的一些创作思想、审美理念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晚明“奇”观念的蜕变肇始于诗文领域,奇人李贽虽然提出了“‘出类而无益’谓之‘奇’”“不合于‘中庸’谓之‘奇’”等相关命题,但更具其个人特色与新变意义的乃是他对于常奇地位、常奇关系的探讨。
整体而言,李贽主张取消二者之间的分辨性,以一种更为圆融的视角实现常奇之间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实现常奇地位的基本平等。
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来源于佛教,另一方面来源于阳明心学和左派王学。
因为淡化了常与奇背后的正统、异端内涵,圣人、君子等概念在李贽那里不再具备天然的崇高性。
李贽虽然在文学创作的实绩上不甚突出,但他高度独立的奇人人格、自居异端的文化姿态、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都对后来的文人与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

翠翠与傩送初次相见的一番谈话提到了鱼。
②第四部分33段: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
“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 大
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鱼
翠翠嗔怪爷爷没有去接她的一番话中提到了鱼。
吃
你
有关鱼的细节描写语句
③第五部分7段:“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 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当年护送翠翠回家的人看到翠翠时,一番玩笑话提到了鱼。
④第六部分16—19段:“前年还更有趣,你
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天夜了,
大
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爷爷,你还以为大
鱼
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
吃
“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
你
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祖孙回忆两年前端午的谈话中提到了鱼。
爷爷提到傩送的时候,她是什么反应?
翠翠嗤地笑了 这四处里,翠翠的情窦初开有它的发展轨迹,
轻骂—惊羞—沉默—笑,少女之美、爱情之美、 人情之美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 1928年,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应聘 上海中国公学讲师,竟受到校长胡适 赏识,让他讲授“小说写作”和“新 文学研究”。
后来又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 讲师,在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 副教授、教授。连江青都说,她在青 岛大学读书时最爱听沈从文的课。还 编辑过《京报》《大公报》《益世报》 等大报的文艺副刊,编撰过中小学国 文课本,创办过文学杂志。他的爱情 生活幸福美满──夫人张兆和是才女 加美女,他们的婚姻还有一段佳话。
④第六部分16—19段:“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 不知道回 来,天夜了,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爷爷,你还以为大鱼 会吃掉我?是别人 家说我,我告给你的!”“翠翠,现在你人 长大了,一 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郑州市202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经常给学生开一门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的英国文学课,阅读的文本从华兹华斯、叶芝等的诗作到《弗兰肯斯坦》《去印度之路》这样的小说,都可以在网上阅读或方便地找到电子书。
这是数码时代的学习便利。
但是,开学头一天,我就会要求学生,不要在笔记本电脑或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这些文本,阅读和课堂讨论都需要用实体书。
网络时代的电子阅读,其利弊得失早已存在不少争论,我对学生提出读书不读屏的要求,不是关乎一般的书籍,而是关乎那些值得“深度阅读”的文本;不是他们单凭个人兴趣的阅读,而是修课和学习的阅读。
这是教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所做的那种研修阅读。
意大利小说家、符号学家翁贝托·艾柯曾在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发表了题为“书的未来”的演讲。
他说,“书是那种一旦发明,便无须再做改进的工具,因为它已臻完善,就像锤子、刀子、勺子或剪子一样”。
他还说,“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又回到了字母。
计算机让我们返回古登堡星系。
从此,每个人都必须阅读”。
他说的主要是一般的文字阅读。
古登堡一直被当作第一位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欧洲人,“古登堡星系”成为文字阅读的代名词,它的对立面是图像阅读,不是浅层的文字阅读。
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阅读时代,但屏幕上的阅读基本上是浏览型的信息获取。
在联网的笔记本或平板电脑上阅读文学,对学生们来说,经常是一种受其他信息干扰的阅读,极难做到全神贯注、细思慢想,不可能有纸上文本的那种深度阅读效果。
当然,纸上阅读也有分心打岔。
江苏高考语文近五年附加题(含答案)

第一套(2010年)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驷、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
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20.“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分)答:21.《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分)答: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阿Q正传》中,阿Q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B.《女神•湘累》中,屈原在洞庭湖上说:“我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
”作者借此表现了五四个性解放精神。
C.在《边城》的结尾部分,傩送出走了,白塔倾圮了,老船夫也死了,老马兵觉得自己却成了翠翠“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
D.《哈姆莱特》中所写的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三人复仇的举动,既是为了各自故去的父亲,也是为了争得骑士荣誉。
E.《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23.简答题(10分)(1)《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答:(2)《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6分)答: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采发展自己。
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
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退缩并非天然正当的。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东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学校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时,务必将第Ⅰ卷的1—11题,第Ⅱ卷的第16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33分)一、(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文创,当然要有文化。
________,文创产品就是“文+创+产品”,其中“文”,是放在第一位的。
一款文创产品如果失去了文化属性,也就失去了灵魂,()。
扬州剪纸艺术大师张永寿,一开始的作品还属于“剪样”的范畴,比如剪鞋样,剪刺绣样,后来,他从中国古典绘画中寻出路,最终使剪纸艺术得到了________的发展。
但好文创光有文化还不够。
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仍然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造成的。
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老是那样________,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
”文化在于创造,必须要有创意,要给人眼前一亮,产生共情的感觉。
这些年来,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常被放在一起讲,文创也是如此,这个行业需要________的工匠精神。
如果一款产品只顾追风口、蹭热量,忽视了对品质的追求,甚至走向了粗制滥造,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未来。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首当其冲突飞猛进面面俱到精益求精B. 顾名思义循序渐进面面俱到勤勤恳恳C. 顾名思义突飞猛进四平八稳精益求精D. 首当其冲循序渐进四平八稳勤勤恳恳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而一个艺人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很难成为大师B. 而一个大师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不能成为大师C. 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艺人也就不能成为大师D. 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大师也就很难成为大师3.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但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创”上做得不够。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百舸(gě)炽(zhì)热纤(xiān)细掂量雷厉风行B.笨拙(zhuō)籼(xiān)米造诣(yì)精湛和言悦色C.挑剔(tī)毛坯(pēi)霓裳(cháng)帐篷出类拔萃D.田埂(gěng)间(jiàn) 歇悲怆(chuàng)碾轧一惊一乍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孤注一掷地坚持研究。
B. 在今天这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C.每天,售货员张秉贵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箭在弦上。
D.钟扬的“暖”是一目了然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会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发展规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
②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下去……③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各国水稻研究工作者心目中的④“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地嘟囔着。
A. 传诵延续胜地不知所措B. 传颂接续圣地无所适从C. 传颂延续圣地不知所措D.传诵接续胜地无所适从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 (共8页)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行动……”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
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
了主 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
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
而马足则陷于尘土 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
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 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
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 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
命时期,在 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
遭枪击的事件,这 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
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 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
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二)
曾经有人说沈从文是个文体家。沈先生曾有意识地试验过各种文体。《月下小景》叙事重复
铺张,有意模仿六朝翻译的佛经,语言也多四字为句,近似偈语。《神巫之爱》的对话让人
想起《圣经》的《雅歌》和萨福的情诗。他还曾用骈文写过一个故事。其他小说中也常有骈
偶的句子, 如“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地方像茶馆却不卖茶,
不是烟馆却可以抽烟”。 但是通常所用的是他的“沈从文体”。这种“沈从文体”用他自
己的话,就是“充满泥土气息”和“文白 杂糅”。他的语言有一些是湘西话,还有他个人
的口头语,如“即刻”、“照例”之类。他的语言里有 相当多的文言成分———文言的词
汇和文言的句法。问题是他把家乡话与普通话,文言和口语配 置在一起,十分调和,毫不
“格生”,这样就形成了沈从文自己的特殊文体。他的语言是从多方面 吸取的。间或有一
些当时的作家都难免的欧化的句子,如“……的我”,但极少。大部分语言是具 有民族特
点的。其中写人叙事简洁处,受《史记》、《世说新语》的影响不少。他的语言是朴实 的,
朴实而有情致;流畅的,流畅而清晰。这种朴实,来自于雕琢;这种流畅,来自于推敲。他
很注意语言的节奏感,注意色彩,也注意声音。他从来不用生造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用 的是人人能懂的普通词汇。但是常能对于普通词汇赋予新的意义。
(节选自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三)
1973 牛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
汉 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乙本前面有《黄
帝书》四 篇,系“黄”、“老”合抄之本。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
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
众心 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
《韩 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
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
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
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 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
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 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
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 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
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
语》”。 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
而已矣。’”“无为而 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
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 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
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 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
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
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有删改)
55.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局势节节败退,戴安澜将军在带领军队向缅北野人山撤退时
腹 部中弹,他坚持指挥军队抗战突围,最终伤势恶化,以身殉国。
B.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
阻击了 3000 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C.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为守住誓言和爱情,面对焦母的无情拒绝,家人的“威逼
利诱”, 最后“举身赴清池”,焦仲卿最终也“自挂东南枝”。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
度 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5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从文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曾有意尝试过各种各样不同的文体,因此有人说他是个文体
家。
B.作者列举《月下小景》、《神巫之爱》和骈文的故事,意在证明沈从文对不同文体的尝试。
C.沈从文的语言大多是具有民族特点的,但偶尔也会吸取一些当时作家很少使用的欧化句
子。
D.“沈从文体”既包括他从多方面吸收且能调和的语言面貌,也包括他朴实流畅的语言风
格。
57.根据原文,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成书时间早于《黄帝书》,且《老子》成书时间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B.《黄帝书》成书早于《申子》、《慎子》、《韩非子》,也就是早于战国中期。
C.《老子》一书的成书时间早于《论语》的成书时间,老子其人也长于孔子其人。
D.从《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可知《黄帝书》的成书时间也早于《论语》。
【答案】
55. A
56. C
57. D
【解析】
5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
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原文的主旨是论述文学艺
术上的悲剧,B项、C项、D项,说的分别是电影艺术、诗歌作品、和文学小说的悲剧故
事。A项,是现实生活中的悲壮情节,因此从性质上来说,不是“原文所论悲剧”。故选A。
5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
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
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结合文本
内容“他的语言是从多方面 吸取的。间或有一些当时的作家都难免的欧化的句子,如
‘……的我’,但极少。大部分语言是具 有民族特点的”分析可知,“偶尔也会吸取一些
当时作家很少使用的欧化句子”不符合原文。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
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
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
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
5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
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
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
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结合文本内容“《老 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
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 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
就的作品”“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
分析,《老子》成书早于《黄帝书》,《老子》成书早于《论语》,但原文没有提供《黄帝书》
早于《论语》的线索。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