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57-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条文说明

GB 50257-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条文说明
GB 50257-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条文说明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7—96

条文说明

1总则

1.0.2本规范不适用的环境,是指不是由于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而引起,而是由于其它原因构成危险的环境。对于这些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的施工及验收,应按其各专用规程执行。

1.0.3按设计进行施工是现场施工的基本要求。

1.0.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采用的电气设备和器材,设计时根据其环境危险程度选用适合环境防爆要求的型号规格。所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有接线板的防爆接线盒出厂时,根据产品标准的规定,也应有铭牌标志,故也应视为设备对待。

1.0.6设备和器材到达现场后,应及时验收,通过验收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施工安装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1.0.7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进行电气装置的施工安装,尤其是扩建和改建工程中,安全技术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事先制定并严格遵守。

1.0.8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一些规定不完全适合电气设备安装的要求,如建筑工程的允许误差以厘米计,而电气设备安装允许误差以毫米计。这些电气设备的特殊要求应在电气设计图中标出,但建筑工程中的其它质量标准,在电气设计图中不可能全部标出,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为了尽量减少现场施工时电气设备安装和建筑工程之间的交叉作业,做到文明施工,确保设备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规定了设备安装前及设备安装后投入运行前,建筑工程应具备的一些具体条件和应达到的要求。

1.0.11本规范主要是针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电气设备的施工及验收,用于这类环境的电气设备有防爆电气设备,也还有大量的普通电气设备,而且防爆电气设备除了在外部结构、温升控制等方面有些特殊要求外,在许多地方跟普通电气设备是近似的,故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的安装,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系列中的“高压电器”、“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母线装置”、“旋转电机”、“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电缆线路”、“接地装置”、“电气照明”、“配线工程”等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以及其它各专业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

2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

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根据防爆电气设备的发展,产品国家标准中出现了新的防爆类型,已增加了无火花型和粉尘防爆型电气设备,所以本规范在这次修订时增加了这些新型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内容,使之与我国防爆电气设备制造、检验用的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和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相协调。

本规范这次修订时,与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装置篇”相比,在整体结构和编写层次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将“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安装”和“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线路”分章逐节编写,使之层次清晰,更为合理。

2.1一般规定

2.1.1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组别与使用环境条件相符,才能保证安全,按新防爆电气设备产品标准的规定,对为保证安全,指明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和低冲击能量的电气设

备在防爆合格证编号后加有特殊标志“X”,此外为指定环境条件而设计的产品在产品型号后缀有规定的符号,如户外环境用产品——W;湿热带环境用产品——TH;中等防腐环境用产品——FI等标志。安装时需要注意。

2.1.2按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GB3836.1—83)的规定,防爆电气产品获得防爆合格证后才可生产,防爆合格证号是设备的防爆性能经过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检验认可的证明。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级别、组别和外壳上“EX”标志是防爆电气设备的重要特征,安装前需要首先查明。

2.1.3支架的固定,可采用预埋、膨胀螺栓、尼龙塞、塑料塞以及焊接法,在具体工程施工安装时,可参照《防爆电气设备安装标准图集》的规定,但要求固定应牢固。为防止降低钢结构的强度,采用焊接法固定时,应施行点焊。

2.1.4电气设备接线盒内部紧固后,若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过小,容易产生电弧和火花放电引起事故,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确保安全,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进行检查。据某化工厂反映,多年电气事故统计表明,事故多半是发生在电气设备接线盒内的。附录A中所列数值,是按1993年新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而规定的,增加了低电压时的数值,并废止了低等绝缘材料的应用,只限用前三种耐泄痕性能较好的材料。

2.1.5为了安全,电缆或导线引入设备后,应连接可靠,并密封良好。根据生产和使用的方便,有些产品设有多个进线口,但为了保持防爆性能或防水防尘能力而将多余的进线口密封。

2.1.6电气设备允许最高表面温度,根据其使用环境,现行设备制造产品国家标准已将其修改为6组,其中增安型和无火花型设备还包括设备内部的最高温度。

2.1.7塑料制品种类很多,其中有些塑料不耐溶剂侵蚀,故推荐使用家用洗涤剂清洗。

2.1.8爆炸危险环境装设事故排风机,及时通风降低爆炸性气体浓度,是防止爆炸的重要保证和主要措施,为在事故情况下便于及时开动排风机,要求在现场的排风机按钮要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地方,并要醒目和操作方便。

2.1.9因为灯具的种类、型号和功率的变动和互换可改变其发热状态,所以强调灯具要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随意变更。旋转光源灯泡时,应旋紧,不得松动,以防止产生火花和接触不良而发生过热现象。灯罩应按要求装好并将螺栓紧固,以往曾发生在更换灯泡后,不将灯罩重新装好的现象,故在此特别强调,应引起重视。

2.2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安装

本节与原规范(GBJ232—82)相比,作了较大的修改,因为随着隔爆型电气设备产品质量和产品国家标准的提高和修改,对制造厂出厂时已检验合格的产品,安装单位和使用部门应尽量减少拆卸检查,以免破坏其产品的隔爆性能,故将原规范中的有关属于产品制造标准的一些条文内容不再写入本规范。

2.2.1制造厂检验合格的产品,到现场后进行了验收检查,一般情况下就无需进行拆卸检查,而只进行外观检查,本条列出了外观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2.2.2当隔爆型电气设备经检查确定需进一步拆卸检查时,因为不同的产品其防爆结构不同,应详细参照其产品说明书的规定。本条所列各款规定,旨在确保隔爆面不致因拆卸后影响其隔爆性能。

2.2.3机械碰擦是爆炸事故的危险源,故安装时应特别引起重视。

2.2.4制造标准中规定了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要进行联锁或加警告牌,施工和验收时要检验其可靠性,并保留完好的警告牌交付生产和使用者。

2.2.5为了防止插头插入或拔出时产生火花和电弧而引起爆炸事故,按照新的产品制造标准的要求,还需设有防止骤然拔脱的徐动装置,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松脱。

2.3增安型和无火花型电气设备的安装

增安型(即原规范中的“防爆安全型”)与无火花型(新增加的一种型号的防爆电气设备)电

气设备的要求,除电气性能外基本相同,安装要求和安装前的检查项目完全相同,故作为一节合并写出,避免重复。

2.3.1增安型电气设备与无火花型电气设备有相同的外壳防护要求,外壳和透光部分要防止裂纹和损坏,防止进灰、进水,接线盒盖应紧固,设备的紧固螺栓应无松动和锈蚀。

2.3.2增安型电动机和无火花型电动机有相同的定、转子单边气隙最小值的要求,按现行产品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GB3836.2)和《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无火花型电气设备“n”》(GB3836.8)的规定,增加了表注中的有关规定。这些要求是防止电动机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过小,在长期使用后,电动机定子、转子之间发生摩擦,产生高温和火花而引起爆炸事故。

2.4正压型电气设备的安装

2.4.1正压型电气设备(即原规范中的“防爆通风、充气型电气设备”)有防护、减少漏气、防止火花吹出等要求,要密封良好。

2.4.2进入正压型电气设备内的气体是防爆措施,气体来源不得取自爆炸性环境,为防止有腐蚀金属和降低绝缘性能、有损设备性能的气体进入设备和管道,规定进入通风、充气系统及电气设备内部的空气或气体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2.4.3为了避免因火花或炽热颗粒排入爆炸危险环境引起爆炸事故,特作出此规定。

2.4.4正压型电气设备的通风充气系统的电气联锁装置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联锁装置的动作程序应正确。但设备通电前的置换风量因设备结构各异,故应按产品的技术条件或产品说明书的规定来确定,管道部分仍按5倍相连管道的容积计算风量。

2.4.5电气设备及系统要维持产品技术条件中最低的所需压力值,是为了防止外部可燃气体进入,因产品的结构和所要求的最低压力值不尽相同,所以不作统一的硬性规定,而应以产品的技术条件为准。

2.4.6运行中的正压型电气设备,如果内部的火花和电弧从缝隙或出风口吹出,就可能会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设备安装和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2.4.7现行的产品制造国家标准有此项要求,对管道的密封应经过认真检查,以保证整个通风系统的正压。

2.5充油型电气设备的安装

2.5.1充油型电气设备(即原规范中的“防爆充油型电气设备”)外壳有密封和防护要求,外壳和油箱、油标有损坏和渗漏时,将使油位降低而失去防爆性能,排油孔便于更换废油,排气孔是使变压器油在火花或电弧作用下分解出的气体排出,防止内部过压而引起爆炸。

2.5.2充油型电气设备对油面高度有要求,设备需垂直安装,当设备倾斜时,油标不能正确反映油位高度,有可能造成设备内部缺油情况,故要求安装时其倾斜度不得大于5°。

2.5.3产品的制造标准已将油面最高允许温度组别改为6组,在环境温度为40℃时,T1~T5组设备油面最高允许温度为100℃,其油面温升定为60℃,T6组设备的油面温升限定为40℃,防止油面温度超过气体自燃点温度或变压器油的闪点。

2.6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安装

2.6.1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即原规范中的“安全火花型电气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项目及要求,在进行检查时,不但应对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而且对与之关联的电气设备也应进行检查。

2.6.2凡是与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配套的关联电气设备都是经过国家检验单位检验确认的设备,如其关联的电气设备的型号不符合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铭牌中的规定,则破坏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

2.6.3为了防止因电源变压器的缺陷而破坏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线路的防爆性能。2.6.4防止由于电池型号、规格的改变而改变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能量供应,在事故情

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和温度超过其额定值而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2.6.5根据现行的产品制造国家标准,增加了对防爆安全栅的接地要求。

2.6.6由于电气线路的参数对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有影响,故提出了电气线路的参数应符合设计的规定,以限制线路的储能。

2.7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

2.7.1本条列出了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项目,主要是标志、防护等级、温度组别、产品的密封以及防止粉尘沉积等,检查设备是否与使用环境相适应。

2.7.2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安装时应注意的事项,尤其是有关通风孔道不得堵塞,以减少粉尘的聚集堆积。

2.7.3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及进线装置的完整及密封性能至关重要,粉尘可以吸附于壳壁、绕组及绝缘零件的表面,影响散热和降低绝缘电阻,增大电路故障,所以设备安装时不得损伤其密封性能。

2.7.4许多可燃粉尘受热后能够引燃,故划分了组别和划定了外壳表面最高温度值。

2.7.5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安装后,应按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做好保护装置的调整和试操作,发展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3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线路

3.1一般规定

3.1.1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敷设路径,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施工应按设计规定进行。但鉴于工程的具体情况,对那些既可由设计规定,亦可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决定的问题,可采取设计图纸有规定时按设计施工,若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可按本条规定执行的方法。本条的规定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有关条文的规定而作出的。

3.1.2本条是为了防止电气线路因外界损伤而破坏绝缘,击穿打火而引起爆炸事故。

3.1.3本条是为了避免因线路的绝缘不良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事故。

3.1.4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对于不同的爆炸危险区所采用的电气设备和器材的选型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施工安装时应按设计规定选用相应类型的连接件。

3.1.5导线或电缆的连接应可靠。绕接是一种不可靠的连接,往往会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而松

过渡接头。

3.1.6本规范表3.1.6中所列电缆和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是从电缆和导线应满足其机械强度的角度而规定的最小截面。实际施工中,电缆和导线的截面大小,应根据设计规定进行选择。

3.1.7因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易随风向扩散,所以为防止架空线路正常运行或事故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电弧等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而作此规定。

3.2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电缆线路

3.2.1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置电缆中间接头,是事故的隐患。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规定:“在1区内电缆线路严禁有中间接头,在2区内不应有中间接头”。但在其条文说明中说明,“若将该接头置于符合相应区域等级的防爆类型的接头盒中时,则是符合要求的”。日本1985年版《最新工厂用电气设备防爆指南》第三篇第3.3.4条(6)款规定:“电缆与电缆之间的连接,最好极力避免,但是不得已进行连接时可采用隔爆型或增安型防爆结构的连接箱来连接电缆”。原苏联的《电气装置安装规范》1985年版第7.3.111条规定:“在任何级别的爆炸危险区内,禁止装设电缆盒和分线盒,无冒火花危险的电路例外”。根据以上所述,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做到周密的安排,按电缆的长度,把电缆的中间接头安排在爆炸危险区域之外,并应将敷设好的电缆切实加以保护,杜绝产生中间接头的可能性。

3.2.2电缆线路穿过不同危险区域或界面时,为了防止爆炸性混合物沿管路及其与建筑物的空隙流动和火花的传播而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隔离密封措施。

3.2.3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进行修订,是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及接线盒内部产生爆炸时,由引入口的空隙而引起外部爆炸。

3.2.4根据引入装置的现状及工矿企业运行经验,使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挠性连接管及其附件即可满足要求。只要进线电缆、挠性软管和防爆电动机接线盒之间的配合符合防爆要求即可。所采用的挠性连接管类型应适合所使用的环境特征如防腐蚀、防潮湿和环境温度对挠性管的特殊要求。

3.2.5为了使电缆与金属密封环之间的密封可靠,不致因电缆表面有脏物而影响密封效果。

3.2.6本条是为了防止管内积水结冰或将水压入引入装置而损坏电缆和引入装置的绝缘。

3.3爆炸危险环境内的钢管配线

3.3.1以往采用黑铁管进行刷漆处理的施工方法,由于在施工现场受条件限制,处理很难达到完善,致使管壁锈蚀而影响管壁强度。为了提高钢管防腐能力和使用寿命,明确规定爆炸危险环境的钢管配线,应采用镀锌焊接钢管。

3.3.2为了确保钢管与钢管、钢管与电气设备、钢管与钢管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密封性能及电气性能可靠,特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只要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按本条各项规定认真执行,都符合本条规定的要求,在连接处可不焊接金属跨接线。因为钢管都采用镀锌钢管,焊跨接线不免要损坏钢管的镀锌层,破坏了钢管的防腐性能。

3.3.3电气管路采用倒扣连接时,其外露的丝扣必然过长,不但破坏了管壁的防腐性能,而且降低了管壁的强度。

3.3.4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的配线和电气设备的安装通用图》附录二中隔离密封技术要求的规定编号。隔离密封的目的是使爆炸性混合物或火焰隔离切断,以防止通过管路扩散到其它部分,提高管路的防爆效果。

3.3.5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的配线和电气设备的安装通用图》附录二中隔离密封操作方法要求修订。因隔离密封装置不能在施工现场做不传爆性能试验,只有按照制造厂产品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以达到隔离密封的效果。

3.3.6为了避免在这些地方钢管直接连接时可能承受过大的额外应力和连接困难,规定应采用挠性管连接。爆炸危险环境内的钢管配线需采用挠性连接管的地方,为满足防爆要求,应采用防爆型挠性连接管。

3.3.7挠性连接管的类型应与危险环境区域相适应,材质应与使用的环境条件(防腐、防潮、高温)相适应,以达到其防爆要求。

3.3.8本条是为防止电气设备或接线盒内在事故情况下产生的电气火花或高温,在其内部发生爆炸时,由多余的线孔引起钢管内部爆炸。

3.4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关联电气设备的线路

3.4.1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线路中的本质安全电路、关联电路,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对防止与其它电路发生混触,防止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等,都作了认真、细致的考虑,所以配线工程中的钢管和电缆或导线的型号规格、线路的走向及标高等,都要按设计施工;当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对其外部连接线的长度有规定时,尚应符合产品的规定。主要是为防止由于配线工程施工不当而破坏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电气线路的防爆性能。

3.4.2本条的3.4.2.1~3.4.2.3主要是为了避免本质安全电路之间、本质安全电路与关联电路之间、本质安全电路与其它电路之间发生混触而破坏本质安全电气设备和本质安全电路的防爆性能。

3.4.2.4为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流动或火花传递而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需按规定进行隔离密封。

3.4.2.5为引起施工人员和生产维护人员注意,防止任意改变线路或将线路接错,需用颜色标明,以区别于其它电路。

3.4.2.6根据本质安全电路的特殊要求,为了避免因屏蔽层中出现电流而影响本质安全电路的安全,屏蔽层只允许一点接地,应特别注意。

3.4.2.7原规范规定“本质安全电路的保护管不应用镀锌钢管”,这种规定是依据当时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路点燃参数曲线中,有不适用于含镉、锌、镁、铝的点燃参数曲线。现在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产品及修订后的产品国家标准都已取消了上述不适用于含镉、锌、镁、铝的点燃参数曲线,故原规范的这一规定已无必要,而从保护管的防腐要求考虑,应采用镀锌钢管。

3.4.3用本质安全电路配线连接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多数为本质安全型)和非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或关联电气设备)时,在非危险环境中就存在着本质安全电路和关联电路,而这两种电路都是低电压、小电流,如不按危险环境的规定进行施工,同样能破坏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本质安全电路的防爆性能。

4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

4.1电气设备的安装

4.1.1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根据火灾危险区域等级及使用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都作了明确规定,施工时应检查所使用的电气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4.1.2电气开关、正常运行时有火花或外壳表面温度较高的电气设备,应远离可燃物质,主要是考虑到电气设备的表面高温、电弧及线路接触不良或断线引起的火花,将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造成火灾事故。有的单位反映曾因电气设备事故造成木制箱子着火引起火灾,故规定装有电气设备的箱、盒等应采用金属制品。

4.1.3电热器在使用时产生高温,容易引燃可燃物质,为避免造成火灾事故而作出此规定。

4.1.4移动式和携带式照明灯具,如果没有金属网保护,容易碰破玻璃罩而引起火灾事故。

4.1.5主要考虑防止从上面落下物体时,引起短路或接地等事故。

4.2电气线路

4.2.1~4.2.6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第4.3.8条的有关规定,施工安装时应认真遵照执行。

4.2.7、4.2.8主要是为了防止可燃物质或灰尘等其它有害物质侵入电气设备和接线盒内。4.2.9为防止架空线路在事故情况下由于电火花或电弧的产生而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

5接地

5.1保护接地

5.1.1~5.1.4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修订,按不同危险区域及其不同的电气设备,对其接地线或接零线的设置,加以区别对待。特别注意,在爆炸危险环境内的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无论是否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都应接地。

5.1.5~5.1.8参照国家现行标准《防爆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编写,主要是为了保证爆炸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接地的安全可靠。

5.1.9为了防止因紧固不良产生火花或高温而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

5.2防静电接地

5.2.1在爆炸危险环境内,条文中所述的设备及管道易产生和集聚静电,当设计中有防静电接地要求时,必须按设计规定进行可靠接地,以防止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事故发生。5.2.2本条是为了防止高电位引入爆炸危险环境所产生的电气火花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

6工程交接验收

6.0.1为了避免与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系列“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工程交接验收”检查条文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内容重复,本规范的“工程交接验收”只列出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的特殊检查项目,其它通用的检查项目应遵照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的内容执行。6.0.2在防爆电气设备试运中,除按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外,要特别注意所列的几项检查和应保证的条件,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

6.0.3工程竣工验收时,除按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外,还应按本条的有关各项进行检查,这些都是针对防爆电气设备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检查内容和要求,是防止爆炸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6.0.4进行交接验收时,应同时移交所有的技术文件,这是设备的原始档案资料和运行及检修时的依据,移交的资料应正确齐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用的电气设备,除了在外部结构上和个别特殊地方需满足防爆要求而与普通电气设备有较大差异外,其电气性能与普通电气设备基本一致,故在进行设备交接试验时,除按本规范中规定的几项特殊调整试验项目执行外,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进行调整试验,并应提交调整试验记录。

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对策

编号:AQ-JS-07952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对策Countermeasures for electrical fire in inflammable and explosive places

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对策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用电量的逐年增长,我国由电气所引起的火灾(以下简称电气火灾)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事故(爆炸)频繁发生,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造成重大损失。例如,1997年6月4日,停泊在南京长江水域2号锚地的广州海运集团泰华油运公司“大庆243”号油轮(2.4万吨,装有1.97万吨原油)在向长航集团南京油运公司的3艘油驳过载原油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泄漏的原油形成2万多平方米江面火灾。这起大火造成5人死亡、4人失踪、5人受伤,“大庆234”号油轮和一艘油驳沉没,二艘油驳烧损,直接财产损失574.8万元。火灾原因系原油气遇静电火花爆炸所致。又如,1998年3月5日18时05分,陕西省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所(占地35.8亩,储气2340立方米)储气罐区发生爆炸火灾事故,5个储罐、8辆液化气槽车被毁坏,过火面积4.5万平方米,并造成11人死亡(其中7名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编号:SY-AQ-02608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Selec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fire hazard area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可根据国标GBJ58-83《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选型,见表2-45。 表2-45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21区 22区 23区 电机 固定安装 防溅式(IPX 4型)① 封闭式(IP5X 型) 防滴式(IPX

1型)② 移动式和携带式 封闭式(IP5X 型) 封闭式(IP5X 型) 电器和仪表 固定安装 充油型、防水型(IPX 6型)、防尘型(IPX 6型)、保护型(IP4X 型)③ 开启型(IP2X 型) 移动式和携带式 防水型(IPX

6型) 防尘型(IP6X 型) 保护型(IP4X 型) 照明灯具 固定安装 保护型 防尘型⑤ 开启型 移动式和携带式④防尘型 保护型 配电装置 防尘型 保护型

接线盒 注:①21区内,IPX 4型电机正常运行时有时有火花的部件(如滑环),应装在全封闭的罩内。 ②23区内,不应采用正常运行时有火花的IPX 1型电机(如带滑环的电机),最低应选用IPX 4型。 ③21区内,固定的电器和仪表,在正常运行下有火花时,不宜选用IP4X 型。 ④照明灯具的玻璃罩,应有金属网保护。 ⑤22区火灾危险场所,介质为可燃纤维时,固定安装的照明灯具,可选用普通荧光灯。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电气火灾和爆炸形成的原因分析和预防解决措施

安全生产之- 电气火灾和爆炸形成的原因分析和预防解决措施 电火花及电弧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一般电火花温度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6000℃。因此,它们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电火花可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两类。 电气装置的过度发热,产生危险温度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电气设备运行时总是要发热的,电流通过导体时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其大小为,ΔW=I2Rt,这部分电能使导体发热,温度升高。电流通路中电阻R越大,时间t越长,则导体发出的热量越多,一旦到达危险温度,在一定条件下即可能引起火灾。 电气设备过度发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过载 所谓过载,是指电气设备或导线的电流超过了其额定值。过载后电流增加,时间一长,就会引起电气设备过热。 (2)短路 短路是电气设备最严重的一种故障状态,电力网中的火灾大都是由短路所引起的,短路后,线路中的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使温度急剧上升,如果到达周围可燃物的引燃温度,即可引发火灾。

(3)接触不良与散热不良 接触不良主要发生在导体连接处,例如固定接头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表面污损都会增加绝缘电阻而导致接头过热。可拆卸的电气接头因振动或由于热的作用,使连接处发生松动,也会导致接头过热。各种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安装时都会有一定的通风和散热装置,如果这些设施出现故障,也会导致线路和设备过热。 (4)漏电 电气线路或设备绝缘损伤后,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漏电,漏电电流一般不大,不能使线路熔丝动作,因此也不易被发觉。当漏电电流比较均匀地分布时,火灾危险性不大;但当漏电电流集中在某一点时,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局部发热,而引起火灾。 由于烘烤和摩擦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电热器具(如小电炉、电熨斗等),照明用灯泡在正常发热状态下,就相当于一个火源或高温热源,当其安装、使用不当时,均能引起火灾。例如白炽灯泡表面温度随灯泡功率大小和厂家不同差异很大。当200W灯泡紧贴纸张时,十几分钟就可将纸张点燃。发电机和电动机等旋转型电气设备,轴承出现润滑不良,干枯产生干磨发热或虽润滑正常,但出现高速旋转时,都会引起火灾。 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安全措施 电气火灾和爆炸的防护必须是综合性措施。它包括合理选用和正确安装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保持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正常运行,保证必要的防火间距,保持良好的通风,装设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等。 选用防爆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及其爆炸原因分析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963 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及其爆炸原因分析 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及其爆炸原因分 析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前言 随着电气化的迅猛发展和用电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电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由电气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电气设备的绝缘大量使用塑料、橡胶、绝缘漆、稀释剂等易燃物品,在电气设备运行中,由于过载、短路和漏电,照明及电热设备,开关的动作,熔断器的烧断,接触不良以及雷击、静电等,都可能引起高温、高热或产生电弧、放电火花,从而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而且电气火灾燃烧猛、蔓延快、易形成大面积燃烧,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分解出有毒气体,这些气体都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此外,由电气引发的火灾与爆炸事故,往往还会造成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的停电,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根据资料统计,电气火灾与爆炸事故在所有火灾与爆炸事故中约占14%~20%,仅次于由一般明火引发的火灾与爆炸事故。而西欧人均用电

(完整版)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可分为三级区域: 21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2区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3区存在固体状可燃物质,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物质的物态,可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根据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爆炸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的不同,可将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 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可能出现的场所。 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 1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上述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和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卢机) 第四章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 第一节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和分组 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等统称为爆炸性物质。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迅速传播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三类: Ⅰ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 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 二、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级和分组 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极限、传爆能力、引燃温度和最小点燃电流决定的。各种爆炸性混合物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分级,按引燃温度分组,主要是为了配置相应电气设备,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一)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

火灾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号:XXX-010 版本号:XXX-10 XX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火灾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单位:XX车间 XXX年2月16日编制 XXX年1月8日修订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火灾事故危险:大型变压器着火事故、发电机着火事故、锅炉炉火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仓库着火事故、输煤皮带着火事故、电缆夹层着火事故,蓄电池爆炸事故、汽轮机油系统着火事故、集控室火灾事故、重要生产场所着火事故、高层建筑着火事故。 火灾事故类型:固体物质火灾、液体火灾和可溶化的固体火灾,指气体火灾、金属火灾。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见下表: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1.3.1可能发生的季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动火作业时更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1.3.2 造成的危害程度 烧伤人员程序、医疗消耗大、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烧伤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面危及生命。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热力系统发生泄漏。 1.4.2电器短路及电器设备的选用不当,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操作,长期超负荷运行。 1.4.3电气线路短路瞬间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和热量,可以使电源线的绝缘层燃烧、金属融化、引起附近的可燃物质燃烧。 1.4.4机组在检修、设备改造、日常生产维护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安全意识淡薄,均有可能造成火灾人身伤亡事故。 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及其爆炸原因分析

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及其爆炸原因分析 1前言 随着电气化的迅猛发展和用电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电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由电气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电气设备的绝缘大量使用塑料、橡胶、绝缘漆、稀释剂等易燃物品,在电气设备运行中,由于过载、短路和漏电,照明及电热设备,开关的动作,熔断器的烧断,接触不良以及雷击、静电等,都可能引起高温、高热或产生电弧、放电火花,从而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而且电气火灾燃烧猛、蔓延快、易形成大面积燃烧,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分解出有毒气体,这些气体都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此外,由电气引发的火灾与爆炸事故,往往还会造成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的停电,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根据资料统计,电气火灾与爆炸事故在所有火灾与爆炸事故中约占14%~20%,仅次于由一般明火引发的火灾与爆炸事故。而西欧人均用电量是我国的几十倍,可电气火灾仅占火灾总数的百分之几,这与我国的电气火灾的上升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电气设备的防火与防爆,确保安全。 2电气引起火灾爆炸的原因分析 2.1存在易燃易爆环境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易燃易爆环境如煤炭、石油化工、棉纺、木材加工、烟花爆竹等生产场所。这些生产活动场所存在

大量易燃易爆物,特别是生产烟花爆竹用的炸药,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爆炸;其它生产活动场所,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也极易由气体、固体粉尘等与空气形成燃烧爆炸混合物,遇火发生燃烧、爆炸。2.2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火花或高温有些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能产生火花、电弧及高温。如电气开关开合、运行中的直流、交流电动机。有些电气设备由于绝缘老化、受潮、腐蚀或机械损伤等,会造成绝缘强度降低、短路、熔断器容体烧断;电气设备或线路严重超负荷也会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 2.3电气设备选型和安装不当 因违背有关设计规定或设计时考虑不周而造成电气设计、安装中的先天不足,使电气设施不配套,以及未严格按照安装规程和要求施工而导致安装错误,给日后运行时引起火灾或爆炸创造了先天条件。如线路不按电气安装规程设计安装、导线达不到安全载流量负荷标准,造成绝缘老化短路;在爆炸性危险场所安装非防爆电机、电器等。有的电气设备及线路安装不按规定要求施工,特别是隐蔽工程内部的线路不按规定穿管或穿管不到位,线路接口松动,乱拉乱接等;使用不合格的三无产品、劣质材料,偷工减料等。 2.4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实际生产中,电气操作人员在操作中违反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而导致电气火灾或爆炸事故的事例很多。如在变压器、油开关附近使用喷灯、火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非防爆电器产品,特别是携带式或移

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的成因与对策参考文本

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的成因与对策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的成因与对策参 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用电量的逐年增长,我国 由电气所引起的火灾(以下简称电气火灾)呈明显的上升 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事故(爆炸) 频繁发生,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造成重大损失。例 如,1997年6月4日,停泊在南京长江水域2号锚地的广 州海运集团泰华油运公司“大庆243”号油轮(2.4万吨, 装有1.97万吨原油)在向长航集团南京油运公司的3艘油 驳过载原油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泄漏的原油形成2万多 平方米江面火灾。这起大火造成5人死亡、4 人失踪、5 人受伤,“大庆234”号油轮和一艘油驳沉没,二艘油驳

烧损,直接财产损失574.8万元。火灾原因系原油气遇静电火花爆炸所致。又如,1998年3月5日18时05分,陕西省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所(占地35.8亩,储气2340立方米)储气罐区发生爆炸火灾事故,5个储罐、8辆液化气槽车被毁坏,过火面积4.5万平方米,并造成11人死亡(其中7名消防官兵牺牲)、30人受伤(其中消防人员11人),直接财产损失477.8万元。事故系编号为11号的球型罐(400立方米)的排污阀上部法兰密封垫失效,造成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形成爆炸性的可燃气体遇电火花所致。 2 事故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存在易燃易爆的气体、液体蒸汽、粉尘等物品场所如果发生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a、爆炸性气体、液体蒸汽、粉尘和空气混合后必须在爆炸极限以内; b、场所内存在着足以激发上述混合物爆炸的能量,如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527—96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6年12月1日 关于发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四项国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6]337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和建设部(91)建标技字第6号文的要求,由电力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四项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96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第七篇“低压电器篇”、第六篇“硅整流装置篇”、第八篇“起重机电气装置篇”、第十六篇”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电力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六年六月五日 1 总则 1.0.1为保证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的施工安装质量,促进施工安装技术的进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气体、蒸汽、粉尘、纤维爆炸性混合物和火灾危险物质环境 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

火灾及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号:AQ-BH-00833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火灾及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On site disposal plan for fire and explosion accidents

火灾及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一、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工作机制, 提高在工程项目发生事故时快速反应能力,防止衍生事故,迅速有 序地开展事故的应急抢救工作,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制定 本预案 二、使用范围 此预案适用于本建筑工程企业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各项安全事故 的应急工作。 三、建立应急组织 3.1成立应急小组(安全小组) 组长:唐明(项目经理、第一负责人)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 挥工作。 副组长:罗南金(生产经理、第一执行人)负责紧急情况处理

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 生产经理:罗南金是坍塌事故、大型脚手架及高空坠落事故、电焊伤害事故、车辆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火灾及爆炸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应急负责人,负责相应事故抢救组织工作的配合工作和事故调查的配合工作。 电气负责人:齐文庆是触电事故应急小组负责人,负责相应事故抢救组织工作的配合工作和事故调查的配合工作。 水暖负责人:张大维是消防事故应急小组负责人,负责相应事故抢救组织工作的配合工作和事故调查的配合工作。 值班电话:85744750 3.2组织分工 总指挥:唐明 现场处理:罗南金王思栋、段海峰 外部联系:刘志伯李杰 电话:(1)消防:119(2)匪警:110 (3)交通:122(4)救护:120999

GB-50257-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7—96 条文说明 1总则 1.0.2本规范不适用的环境,是指不是由于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而引起,而是由于其它原因构成危险的环境。对于这些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的施工及验收,应按其各专用规程执行。 1.0.3按设计进行施工是现场施工的基本要求。 1.0.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采用的电气设备和器材,设计时根据其环境危险程度选用适合环境防爆要求的型号规格。所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有接线板的防爆接线盒出厂时,根据产品标准的规定,也应有铭牌标志,故也应视为设备对待。 1.0.6设备和器材到达现场后,应及时验收,通过验收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施工安装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1.0.7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进行电气装置的施工安装,尤其是扩建和改建工程中,安全技术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事先制定并严格遵守。 1.0.8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一些规定不完

全适合电气设备安装的要求,如建筑工程的允许误差以厘米计,而电气设备安装允许误差以毫米计。这些电气设备的特殊要求应在电气设计图中标出,但建筑工程中的其它质量标准,在电气设计图中不可能全部标出,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为了尽量减少现场施工时电气设备安装和建筑工程之间的交叉作业,做到文明施工,确保设备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规定了设备安装前及设备安装后投入运行前,建筑工程应具备的一些具体条件和应达到的要求。 1.0.11本规范主要是针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电气设备的施工及验收,用于这类环境的电气设备有防爆电气设备,也还有大量的普通电气设备,而且防爆电气设备除了在外部结构、温升控制等方面有些特殊要求外,在许多地方跟普通电气设备是近似的,故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的安装,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系列中的“高压电器”、“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母线装置”、“旋转电机”、“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电缆线路”、“接地装置”、“电气照明”、“配线工程”等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以及其它各专业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 2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 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根据防爆电气设备的发展,产品国家标准中出现了新的防爆类型,已增加了无火花型和粉尘防爆型电气设备,所以

铸造车间熔炼炉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XXXXXXXXXXXXXXXX 企业标准 铸造车间熔炼炉火灾、爆炸(事故) 现场处置方案 前 言 为规范和加强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SSF )对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导各车间、部门结合实际制订应急预案,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企业应对和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司和员工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维护公司安全和稳定、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本标准有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提出。 本标准有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归口。 本标准有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负责起草。 事故类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熔炼炉漏炉、搭棚后铁水外泄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和装置 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场所为铸造车间熔炼炉。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在各季节均有可能发生,夏季由于气温原因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程度,对厂房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社会影响较大。 1.4 事故可能发生前兆 (1)存在违章操作,炉料加入过满铁水逸出,炉壁损耗过大导致熔穿,铁水飞溅引燃可燃物,作业时未按照相应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未加强安全监管等; XXXX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 发布

(2)烟气的味道,火灾发生时,烟气会向远处蔓延,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 烟气出现意味着情况可能非常危险; (3)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 2.应急自救组织与职责 应急自救小组 现场应急自救小组,由现场负责人、班组长和现场工作人员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或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现场无负责人或班组长,则结合现场员工情况而定。 应急小组职责 (1)发现事故,在现场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的组织下开展自救; (2)向应急指挥机构报告事故情况; (3)应急小组成员应按现场处置措施进行处理。 3.应急处置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报告给现场负责人或班组长,非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相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作出判断,明确事故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同时按预定方案展开行动,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 当事故不能有效处置,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影响到企业周边社区时,应及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级别,即:由单位负责人报请高新区应急救援中心启动政府级应急预案。 明火已被扑灭,并且确定暂无其它隐患情况下,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后期处置等工作。 3.2场应急处置措施 (1)若火焰较小,应尽快用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或型砂盖住火苗。 (2)应急救援小组立刻组织人员疏散,在集合点集合后,清点集合点人数并向 总指挥汇报。 (3)应急救援小组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后赶赴现场,占领上风或侧风位置进行 扑救。 (4)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指挥部其他成员及事故抢 险各专业人员应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引发继发火灾的要在采取措施的

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及其爆炸原因分析

编号:AQ-JS-0190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及其爆炸原 因分析 Analysis of fire and explosion caused by electrical equipment

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及其爆炸原因分 析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前言 随着电气化的迅猛发展和用电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电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由电气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电气设备的绝缘大量使用塑料、橡胶、绝缘漆、稀释剂等易燃物品,在电气设备运行中,由于过载、短路和漏电,照明及电热设备,开关的动作,熔断器的烧断,接触不良以及雷击、静电等,都可能引起高温、高热或产生电弧、放电火花,从而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而且电气火灾燃烧猛、蔓延快、易形成大面积燃烧,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分解出有毒气体,这些气体都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此外,由电气引发的火灾与爆炸事故,往往还会造成较大范围或较长

时间的停电,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根据资料统计,电气火灾与爆炸事故在所有火灾与爆炸事故中约占14%~20%,仅次于由一般明火引发的火灾与爆炸事故。而西欧人均用电量是我国的几十倍,可电气火灾仅占火灾总数的百分之几,这与我国的电气火灾的上升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电气设备的防火与防爆,确保安全。 2电气引起火灾爆炸的原因分析 2.1存在易燃易爆环境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易燃易爆环境如煤炭、石油化工、棉纺、木材加工、烟花爆竹等生产场所。这些生产活动场所存在大量易燃易爆物,特别是生产烟花爆竹用的炸药,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爆炸;其它生产活动场所,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也极易由气体、固体粉尘等与空气形成燃烧爆炸混合物,遇火发生燃烧、爆炸。2.2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火花或高温有些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能产生火花、电弧及高温。如电气开关开合、运行中的直流、交流电动机。有些电气设备由于绝缘老化、受潮、腐蚀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编号:SY-AQ-0396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的原因分析 和预防措施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fire in electrical equipment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的原因分析和预 防措施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用电量的逐年增长,我国由电气设备所引起的火灾(以下简称电气火灾)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易燃易爆场所电气火灾事故(爆炸)频繁发生,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1996年到2005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91万起,造成2.5万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145亿元。有关统计显示,因用电不慎引发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50%以上。如何加强电气火灾的防范,控制电气火灾的发生也就日趋重要。本文从电气发生火灾的规律着手。分析了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目的是为了提醒大家对电气火灾事故引起高度重视,在电气选型、使用、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控制,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让电气火灾尽量远离生产和生活,避免悲剧的发生。

现将引起电气设备火灾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归纳如下: 一、短路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气线路上,由于种种原因相接或相碰,电流不经过线路中的用电设备而直接构成回路的现象称短路。在短路电流忽然增大时,其瞬间放热量很大,大大超过线路正常工作时的发热量,不仅能使绝缘烧毁,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可燃物燃烧发生火灾。 1、短路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 ①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绝缘导线、电缆,使导线的绝缘受高温、潮湿、腐蚀等作用的影响而失去绝缘能力; ②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 ③电线过电压使导线绝缘被击穿; ④用金属线捆扎绝缘导线或把绝缘导线挂在钉子上,日久磨损和生锈腐蚀,使绝缘受到破坏; ⑤裸导线安装太低,搬运金属物件时不慎碰撞电线,金属物件搭落或小动物跨接; ⑥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驰,有可能发生

电气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防范

电气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防范 要】文章从对电气火灾统计数据的分析入手,剖析了家庭电气火灾的原因和紧迫性,探讨了居民住宅的电气设计,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插座系统照明设计接地防雷 1 家庭电气火灾形势严峻? 据统计,近年来居民家庭火灾起数、人员伤亡所占的比例呈整体上升趋势,其中由于电线和用电器具短路、超负荷、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家庭火灾高居榜首。以成都市为例,电气火灾在该市家庭火灾总起数中占的比例在1998~2003年一直高达40%。 2 导致居民住宅电气火灾的原因 (1)电气线路引发火灾:1)建筑在布线时设计的用电量少,选择的电线截面较小,且经过长时间使用,电线绝缘层部分可能已老化破损,电气线路常常因漏电、短路、超负荷引起火灾;2)敷设线路时留下太多接头,又没有经过技术处理,由于铝线表面极易氧化,当大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热量引燃周围可燃物;或经过长时间使用,接头、接线端处松动、接触不良,接触处也容易产生高温进而导致火灾;3)住宅设计的固定插座偏少,为了解决插座不够用的问题,过多长期使用插座板,而且乱接插座板易导致电气短路或异常高温进而产生火灾;4)未分路设计,住宅内负荷未分流,在同一线路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导致过负荷引发火灾。 (2)电器设备引发火灾:1)开、关电器频繁,导致电动机电流骤

增,温度急剧上升而引起电动机等元件过热而烧毁起火;2)电线受潮,产生漏电打火,从而引起火灾;3)电器质量低劣、发热过高且绝缘隔热、散热效果差而引起火灾。 3 居民住宅电气设计 3.1 照明设计 (1)电光源的选择。照明应满足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设施功能的要求,保证光源的显色性适度、亮度分布合理、眩光少、视觉舒适,并尽可能节能。 (2)灯具的选择。灯具应根据使用环境、房间用途、光强分布、限制眩光等因素进行选择。在满足上述技术条件下,应选用效率高、维护检修方便的灯具。 3.2 配电系统型式的选择 我国低压配电有单相二线式、单相三线式、三相三线式、三相四线式4种配电型式。其中三相四线式损耗最小,是最佳的设计方案。尤其是多层住宅用户的单相负荷越来越多,当采用单相电源配线入户已不能满足时,可采用三相五线制TN-S系统入户,这样可以消除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弊端,使电网运行更加合理,节能效果更显著。 3.3 电源插座系统 (1)插座的回路划分:国标《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中6.5.2条规定,每套住宅的空调电源插座、电源插座与照明应分路设计;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宜设置独立回路。 (2)插座的选择与安装:1)插座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插座的

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143 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通用 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和事故类型 根据事故发生的过程、性质和机理,以及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各种危害因素,经危害识别,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类型有先爆炸后燃烧、先燃烧后爆炸、局部稳定燃烧三种类型。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及装置名称 1.2.1区域或地点 储罐 1.2.2装置名称 储罐。 1.3事故发生的季节及危害程度 1.3.1事故易发季节 事故易发季节为夏季和冬季。 1.3.2危害程度 储罐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为很高,但在采取了现行的

安全措施后,经计算,其补偿后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均为较低。假设储油罐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还是容易对油品储罐、输油管线造成严重的破坏和财产损失,现场作业人员极可能发生伤亡。 1.4事故发生前的征兆 a)油品储罐出现油品的跑、冒、滴、漏; b)储罐区油气浓度过高; c)油品输转过程中产生静电打火、遇明火、雷击、电气打火等; d)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2应急组织及职责 2.1应急指挥人员 发生事故由罐区经理担任现场指挥,负责现场应急措施的决策、现场人员和应急物资的调配、 2.2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 现场发现事故的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报警,并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安排,协助开展具体的应急行动。 2.3抢险组 工程抢险组由操作部人员构成,主要负责抢险抢修,疏散输转未燃烧油品,清理现场等工作。 2.4救护组

电气火灾的原因及灭火方法(标准版)

电气火灾的原因及灭火方法 (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15

电气火灾的原因及灭火方法(标准版) 一、电气火灾的原因电气设备过热 电气设备过热主要是电流产生的热量造成的。 导体的电阻虽然很小,但其电阻总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电流通过导体时要消耗一定的电能。这部分电能转换为热能,使导体温度升高,并加热其周围的其它材料。 应当指出,对于电动机和变压器等带有铁磁材料的电气设备,除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外,还有在铁磁材料中产生的热量,这部分热量是由于铁磁材料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造成的。因此,这类电气设备的铁芯也是一个热源。 此外,当电气设备的绝缘质量降低时,通过绝缘材料的泄漏电流增加,可能导致绝缘材料温度升高。 由上可知,电气设备运行时总是要发热的,但是,设计正确、

施工正确以及运行正常的电气设备,其最高温度和其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即最高温升)都不会超过某一允许范围。例如:裸导线和塑料绝缘线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70℃;橡胶绝缘线的最高温度一般不得超过65℃;变压器的上层油温不得超过85℃;电力电器容器外壳温度不得超过65℃;电动机定子绕阻的最高温度,对于所采用的A级、E级或B级绝缘材料分别为95℃、105℃和110℃,定子铁芯分别是100℃、115℃和120℃等。这就是说,电气设备正常的发热是允许的。但当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时,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起火灾。 引起电气设备过热的不正常运行大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短路 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增加为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允许范围。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自燃点,即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 当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变质,或受到高温、潮湿或腐蚀的作用

电气设备火灾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电气设备火灾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117-20 电气设备火灾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火灾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它的爆炸极限值在空气中为4.0--75%,爆炸范围极广,点火能量又小,仅有0.019毫焦耳,而人体静电可达98毫焦耳,加上氢气五色、无味,它的存在不易被人感觉发现,氢气属于一级可燃气体,火险类别为甲类。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的火灾原因分析如下:1.当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漏氢、排氢或空气进入时,一但遇点火源时,就会即刻引起爆炸燃烧。2.氢气和空气(或氧气)混和,经化学变化,会化合成水,而且在化合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量。如果氢冷发电机壳内有混合气体,则也会发生化合过程。并同时释放大量的热,于是气体突然膨胀,就会发生发电机的爆炸并发生燃烧起火。3.发电机绝缘受潮、过负荷、落

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篇一: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火情处置程序 1.1报警:所有员工应熟悉报警程序,发现事故征兆,如电源线产生火花,某个部位有烟气,异味等。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值班领导(负责人)按报警器报警,现场人员进行自救、灭火、防止火情扩大。 1.2接报:消防中控室值班人员接报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自救灭火。并报告企业负责人或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好现场灭火处置工作。 1.3火情已被扑灭,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待有关部门对事故情况调查后,经同意,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2、火灾处置程序 2.1事故现场继续蔓延扩大,现场指挥人员通知各救援小组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履行各自职责投入灭火行动。 2.2按指挥人员要求,通讯联络组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及向有关部门报告,派人接应消防车辆,并随时与救援处置领导小组联系。 2.3各灭火小组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继续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加强冷却,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等办法控制火势。 2.4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应佩戴隔绝式氧气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救援灭火人员中毒,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听从指挥积极配合专业消防人员完成灭火任务。

2.5疏散组应通知引导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尽量通知到应撤离 火灾现场的所有人员。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 逃离火场。 2.6火灾现场指挥人员随时保持与各小组的通讯联络,根据情况 可互相调配人员。 2.7进行自救灭火,疏导人员、抢救物资、抢救伤员等,救援行 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无能力自救时各组人员应尽快撤离火灾现场。 3、电气设备着火处置措施 3.1电线、电气设施着火,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 3.2电气设备着火,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装备 器材投入灭火战斗。 3.3及时疏散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及抢救疏散着火源周围的物资。 3.4着火事故现场由熟悉带电设备的技术人员负责灭火指挥或组 织消防灭火组进行扑灭电气火灾。 3.5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卤代烷1211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3.6扑救电气设备着火时,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防毒面具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3.7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协同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抢险。 4、现场抢救受伤人员的处置 4.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 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库、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 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4.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 行心脏复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