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
美国历任总统图文介绍

乔治·华盛顿:美国首任总统(1789年-1797年),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
1793年再度当选。
美国首任总统,被美国称为“国父,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
连任两届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开始隐退。
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伍德罗·威尔逊、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约翰·亚当斯:美国第2任总统(1797年-1801年),任职期间在内政、外交方面均无明显成就。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735年10月30日-1826年7月4日)是美国第一任副总统(1789年-1797年),其后接替乔治·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1797年-1801年)。
亚当斯亦是《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同华盛顿、杰斐逊和富兰克林齐名。
他的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后当选为美国第6任总统。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第3任总统(1801年--1809年)。
是美国著名的《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
美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国总统。
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76年,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
此后,他先后担任了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
詹姆斯·麦迪逊:美国第4任总统(1809年--1817年) 。
和杰斐逊共同创建和领导了民主共和党。
美国第四任总统。
他担任总统期间曾领导进行第二次美英战争,保卫了美国的共和制度,为美国赢得彻底独立建立了功绩。
他在1776年参加弗吉尼亚宪法的制定,在大陆的国会提供,并且是弗吉尼亚会议的一位领导人。
他还是出席大陆会议的代表,是制宪会议的主要人物、北部联邦党人文件的起草人之一、众议院议员、民主共和党的组织者。
人物介绍——富兰克林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小罗斯福, 他因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被称为“赢得战争的总统”。
罗斯福第3次连任美国总统,1944年他再次获胜,成为美国历史上惟一连续4次当选的总统。
同年4月,他因中风而去世。
罗斯福(1882年1月-1945年4月)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月30日-4月12日)31位、第32任(3月4日——1月20日,1937年1月20日——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4月12日 )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
罗斯福在的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和齐名。
美国第26任总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叔。
中文名: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外文名:Franklin DelanoRoosevelt别名:FDR国籍:美国民族:美利坚出生地:海德帕克出生日期:1882年1月30日逝世日期:1945年4月12日职业:总统毕业院校:信仰:美国新教主要成就:连任四届推行新政克服经济大萧条带领美国赢得二战生平简介绰号:"FDR"出生:1882年1月30日,,死于:1945年4月12日,少年时的罗斯福父亲:詹姆士·罗斯福母亲:萨拉·德拉诺·罗斯福夫人:安娜·埃利诺·罗斯福(1884-1962),于1905年3月17日结婚子女:4子1女安娜·埃利诺·罗斯福(1906-1975);(1907-1991);(1910-1990);(1914-1998);(1916-1981)宗教:Episcopalian 美国新教教徒教育:毕业于(1903);后又上哥伦比亚法律学校职业:官员,身高:188cm政党:其他政府位置:立法机关成员,(1911-1913)海军助理部长,(1913-1920)纽约州州长,(1929-1933)早年生活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生于1882年1月30日,罗斯福出生于纽约。
趣说美国历任总统

趣说美国历任总统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三军司令和400万名联邦官员的“班长”。
他负责美国的国际关系、管理数额庞大的国家预算、任命立法和司法领域的重要官员。
美国总统本人就要任命约6000名官员。
除非美国宪法中事先有所规定,否则总统的决定不能被篡改。
美国历任的43位总统中,没有一人被罢免。
除格罗佛·克里夫兰在1885年至1888年和1893年至1896年分别两次执政、罗斯福在1993年至1945年间连续担任四届总统外,共有19位总统连续执政两个任期。
美国宪法第22号修正案中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只能为两届。
有一位美国总统自动辞职。
有8位在任内死亡,其中4人遭暗杀身亡。
先驱总统1787年的制宪会议任命乔治·华盛顿担任美国首任总统,他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
华盛顿是7位没有上过大学的美国总统之一,也是少有的几位拥有将军军衔的总统之一。
约翰·亚当斯是1797年就任总统。
他是首位登上总统宝座的知识分子,也是第一位卷入国际冲突的总统。
他差一点把美国拖入一场与法国的海战。
从那时开始,每位美国总统都会经历一场“小冲突”。
1789年,美国华盛顿被确定为美国首都,白宫正式落成。
起草美国《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的第3任总统。
他是拥有奴隶的贵族。
作为《独立宣言》这份关于人民自由和人权的重要文件的作者,杰斐逊在美国独立之后仍顽固地奴役自己的奴隶。
这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也是导致美国历史上种族悲剧的祸首之一。
詹姆斯·麦迪逊是美国第4位总统,也是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之一。
他支持扩大总统的权力。
麦迪逊推动了美国宪法的前10个修正案。
詹姆斯·门罗是独立战争中的陆军上校,作为乔治·华盛顿的晚辈,门罗已属于第二代美国总统。
他谈判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州,并创造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理论之一“门罗主义”,提出了“美洲人的美洲”观点。
门罗还对西班牙施加压力,使其让出了佛罗里达。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历任总统简历1、华盛顿(1789.3.4—1797.3.3):1789年3月4日,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纽约发表就职演说。
华盛顿总统宣誓后亲吻《圣经》,并第一次引用了短语“上帝请帮助我!”此后美国历任总统在宣誓就职时都沿用这句话。
1793年3月4日,华盛顿在费城宣布再次就任总统(任时成了惟一一位由全体代表一致通过的总统)。
当时,他发表的就职演说是所有总统演讲中最短的,一共只有135个字。
在他的第2个任期内,美国由13个州变成了16个州。
后人称他是“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美国同胞心中的第一人”。
2、约翰·亚当斯(1797.3.4—1801.3.3):1797年3月4日,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费城宣誓就职。
他是第一个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1800年夏天,在亚当斯总统的任期还剩下约半年的时候,联邦政府从费城迁入新都华盛顿。
同年9月,亚当斯总统夫妇搬进白宫。
他也是最长寿的美国总统之一,他活了90年零247天。
他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3、托马斯·杰弗逊(1801.3.4—1809.3.3):1801年3月4日,托马斯·杰弗逊是第一个在华盛顿特区宣誓就职的总统。
与约翰·亚当斯一样,他也曾是前任总统的副手。
他是第一个坚持华盛顿留下的每位总统任职最多不能超过两届传统的总统。
有三件事,后人永远记住了他,一是他死后的墓碑上写的是他的口述(要求女儿记下且不准改动):“托马斯·杰弗逊,美国《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信仰自由法的执笔人,弗吉尼亚大学的创立者安葬于此。
”他竟然没把自己出任两届美国总统的历史写在上面,说明他认为担任美国总统所做出的贡献与成就,还不及一个大学的创始人。
二是他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的关系。
1790年的政见分歧、1800年的选举曾割断了他与亚当斯的友情。
但离开总统职位后,他又与亚当斯恢复了往日的亲密友谊。
论美国对独联体外交政策的演变

“ 战略投 资” “ , 任何 国家的民主制度获胜都不 如俄 罗斯 的民 主制度获 胜对 我们大 家更为重 要” Ⅲ。克林 顿上 台后 , 美 国实行 以俄 罗斯 为 中心 的独联体政 策 , 积极 支持俄罗斯 国
内改革 , 推动俄罗斯 向 自由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转变 。 这一
力量 的差 异 以及 面临 的国 内外 局势 的变 化 , 在选择 实施外 交政策 上还是有 很大 区别 的 , 而使 得美 国对独联 体外交 从
政策呈现 出阶段性 的变化 与特点 。
一
时期 , 俄罗斯在美 国对独联体 的援 助中 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 19 年美 国对俄罗斯 的财政援助 占对 独联体 国家援助 总额 93
独联体成 立于 19 年 1 月 , 逢老布什总统任职 的最 91 2 适
后一 年( 9 2 ) 19 年 。因老布 什忙 于国 内竞 选连任 , 且独联 并
罗斯的发展方向问题。因为对美 国来说 , 前苏联 的领土上 出 现一个什么样 的俄罗斯将决 定它对前 苏联其他共 和国及西 方 国家的政策 , 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 和平红利” 的多少 。
和扩展” 战略 。 所谓 “ 参与” 就是要 发挥 美国在全球的领导 ,
向不被 “ 逆转 ” “ 或 偏离 ” 。
作用 , 从而保持美 国在冷 战后世界新格局 中的霸权地位 。 所
收稿 日期 :2 1— 5 1 000—6
但 是 , 国对俄 罗斯 的支持 、 美 援助是 有 目的的 , 要确 是
[简单介绍大熊猫的资料]美国历任总统简单介绍(资料大全)
![[简单介绍大熊猫的资料]美国历任总统简单介绍(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b841df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6.png)
[简单介绍大熊猫的资料]美国历任总统简单介绍(资料大全)篇一: 美国历任总统简单介绍原文地址:美国历任总统简单介绍作者:大家好888美国历任总统简单介绍01、喬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美國開國元勛,領導美國人民贏得獨立,制訂憲法,創建國家,擔任首任總統,公眾尊稱他為“國父”、“摩西第二”。
生卒年月:1732年2月22日生於弗吉尼亞,卒於1799年12月14日。
總統任期:1789年4月30日——1793年3月4日;1793年3月4日——1797年3月4日。
所屬政黨:聯邦主義者美國首任總統,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
他畢生未進大學學習,但註意自學,使自己具備了突出的才幹。
早年當過土地測量員。
1752年,成為維農山莊園的主人。
曾參加七年戰爭,獲中校和上校銜,積累了軍事指揮的經驗。
1758年當選為弗吉尼亞議員。
翌年與富孀M.D.卡斯蒂斯結婚,獲得大批奴隸和60.75平方千米土地,成為弗吉尼亞最大的種植園主。
在經營農場、手工作坊的過程中,華盛頓飽嘗了英國殖民當局限制、盤剝之苦。
1774年和1775年,先後作為弗吉尼亞議會的代表出席第一屆、第二屆大陸會議。
1775年7月3日,華盛頓就任大陸軍總司令。
他把一支組織松散、訓練不足、裝備落後、給養匱乏,主要由地方民軍組成的隊伍整編和鍛煉成為一支能與英軍正面抗衡的正規軍。
通過特倫頓、普林斯頓和約克德等戰役,擊敗英軍,取得了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
1783年《巴黎和約》簽訂,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同年12月23日遞交辭呈,解甲歸田。
1787年他主持召開費城制憲會議。
制定聯邦憲法,為根除君主制,制訂和批準維護有產者民主權利的憲法作出不懈的努力。
1789年,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他組織機構精幹的聯邦*河蟹*,頒布司法條例,成立聯邦最高法院。
他在許多問題上傾向於聯邦黨人的主張,但力求在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之間保持平衡。
他支持A.漢密爾頓關於成立國家銀行的計劃,確立國家信用。
二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美国政府颁布的《1974年 贸易改革法》提出了301条款, 使得在关税减免和消除非关税 壁垒方面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此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出现 转变,对自由贸易重新界定, 提出互惠自由贸易的新概念, 以此来同无条件的自由贸易相 对垒。
国会通过继续扩大总统授权 的《贸易不关税法》。这一时 期美国贸易制度的历次创新均 以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继 续扩大总统授权的《贸易不关 税法》。这一时期美国贸易制 度的历次创新均以自由化为基 本精神,导致对总统授权逐步 扩大。经济的稳定成长、产业 国际竞争力的绝对优势是美国 这一时期自由主义基调贸易政 策的基础.
二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特点及其评价
Agenda 目录
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政策
内容 评价 总结
战后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演变与制定
新贸易政策
内容 评价
Explain 内容
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政策
196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用 以取代《贸易协定法》的《贸 易扩张法》是美国追求自由贸 易的真正开端。该法在关税减 免、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给予 总统更大授权。在战后多次关 贸总协定谈判中,美国奉行多 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原则,使 得降低各国关税壁垒取得了实 质性进展。
美国是实施管理贸易政策最为突出的国家。管理贸易政策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和保
Thanks
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充分地考虑到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和在技术上
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繁荣,制度创新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在美国
护贸易之间的协调性保护政策。政府对贸易政策丌是放仸自流,而是采取各种行政和经 济手段进行干预。这些干预带有程度丌同的保护色彩,丌完全的自由贸易和丌断粉饰的 保护贸易在该体系下共存,幵在丌同情况下发挥作用。
第四章第四、五节尼克松-福特、卡特时期的外交政策

五、欧安会进程
1、1972年l1月22日~1973年6月8日,35个国家 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草拟了《最后建议蓝皮 书》,规定了欧安会讨论的范围和日程。 2、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于1973年7月~1975年8 月分三个阶段进行,最终签署了《赫尔辛基最 后文件》。苏联最关心欧洲安全问题,希望能 通过欧安会固定欧洲边界现状。《最后文件》 在指导与会国关系的原则的宣言中提出了处理 与会国互相关系的10项原则,其中特别提到 “边界的不可侵犯性”,“禁止使用武力或以 武力相威胁”。此后,先后召开了4次续会和3 次首脑会议。1995年1月1日起,欧安会更名为 欧安组织。
一、尼克松主义
1、出台背景:美苏争霸态势的变化、美国实 力的下降、陷入越南战争泥沼、五大力量 中心的浮现。 2、1969年7月阐述新亚洲政策——继续恪守 条约义务,但在军事防务上主实 力地位”、“谈判时代”、“伙伴关系” 。
二、现实威慑战略
二、世界秩序战略
加强美、日、欧三边合作。 发展南北关系,减少第三世界对美国的敌 视。 进一步同苏联、东欧实行缓和。1979年6月 还签署了《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 条约》(SALT2)等重要文件,双方的军备竞 赛势头开始有所收敛。
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 心环节”,实现双主关系正常化,谋求同 中国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 提出“人权外交”,为美国在国际社会里 的形象增添道义色彩,扩大美国的影响力 。
1、承认美苏之间的均势并与苏联展开争夺。 2、在战略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收缩,调整军事 部署,重点加强欧洲地区的力量 。 3、把战争样式分为战略核战争、战区核战争、 战区常规战争和小于战区规模的局部战争。
4、战备指标降为“一个半”,即重点准备在 欧洲与苏军及华约军队打一场大仗,同时 准备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在中东地区打一场 小仗。 5、在力量使用上,主张以核力量为盾,以常 规部队为剑,主要由盟军打头阵,必要时 出动美海、空军支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60年末的战略扩张阶段(“遏制战略”) 这一阶段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做后盾,大力扶植亲美政府,向第三世界渗透,对社会主义遏制,外交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进攻性。 (一) 杜鲁门时期(1945—1953)① 1946.3.5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于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和平砥柱》,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口号 ② 1947.3.12 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政府咨文,渲染希腊,土耳其危机,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用援助盟友遏制苏联代替了大国合作与集体安全,是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 ③ 1947.6.5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从1948-1951年向欧洲16国提供131.5亿美元援助,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防止革命发生 ④ 1947年6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塔夫脱—哈特莱法》,即《1947年劳资关系法》,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的集体谈判,司法部有权禁止罢工,禁止支援性抵制等,从根本上修改了1935的《华格纳法》,取消了工人阶级在二战前夕通过顽强斗争获得的公会权利。 ⑤ 1948.2-6 美英法何比卢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正式决定分裂德国,1949.9,联邦德国成立 ⑥ 1949.1.5 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杜鲁门正式提出了“公平施政”纲领,关键是就业问题。 ⑦ 1949.9 杜鲁门发表继任总统演说,提出了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以技术输出为主,体现了与老殖民者不同的统治扩张手段,是为美国全球霸权服务的 (二) 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在坚持冷战与遏制战略的同时,对全球战略做出了一些调整 (三)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① 1961年肯尼迪提出“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灵活和平战略,提出新非洲政策,对拉美争取进步同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 ② 肯尼迪提出新边疆口号,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经济实力,解决60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③ 1963年约翰逊上台后,1964年于密西根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社会的口号,向贫困宣战,使民主党自罗斯福以来所推行的社会改革达到高潮,集中反映了借助国家干预力量来消除贫困现象 第二阶段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战略调整阶段(缓和战略) (一) 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① 1969。8.8 尼克松提出了“新联邦主义”,还政于州,还政于民 ② 1969.7在关岛讲话中,提出了“新亚洲政策”,阐述了对外三原则,伙伴关系,实力,谈判,全球战略从亚洲收缩,以确保欧洲重点,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以一个半战争代替两个半战争的影响 ③ 1974.8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后,继任总统福特在对外政策上延续了尼克松主义 (二)卡特时期(1977-1981)加强美国意识在第三世界的影响,以恢复美国在第三世界的政治号召力为突破口,提出世界秩序战略 第三阶段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战略扩张阶段(新遏制战略,超越遏制战略) (一) 里根时期(1981—1989)“星球大战计划”,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战略 (二) 老布什时期(1989-1993)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抓住苏联改革时机,推行和平演变,其任期跨越了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其全球战略也做了很大调整 第四阶段20世界90年代以来战略扩张和单边主义阶段(国家参与扩展安全战略) ① 克林顿时期(1993-2001)1994.1克林顿提出“一个目标,三大支柱”的外交原则,坚持美国的领导地位,7月正式提出“国家参与扩展安全战略”,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使21世界仍然是美国世界 ② 小布什时期(2001-2008)“先发制人”原则,单边主义恶性膨胀 新左派运动:始于1960年2月北卡罗来纳学院四名黑人学生的午餐静坐示威,基本上以出身中产阶级的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运动。他们积极参加民权运动,反对侵越战争,反对陈旧的教育制度,同时还参加妇女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等,到后来,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在不同程度上都卷入了这类社会浪潮,他们特别要求改善地位低下的社会各阶层生存条件,目的在于唤起社会大众对上述问题的关注,60年代中期,许多人参加了进步的青年组织,在大学校园掀起反战运动,新左派的斗争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对低下的社会各阶层处境表示关注。 当代西方思潮
哲学流派: ① 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德国海德格尔,法国萨特,存在主义是从人的存在为前提出发,揭示和探寻主观与客观即人与环境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中的人的自由本质属性 ② 结构主义:一种包括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学理论等在内的思潮,基本特征是用结构主义这样一种方法论来表述不同领域内德问题,法国的福柯·巴尔特等人通过历史,文艺各方便广泛的综合研究,提出系统的结构主义理论,使其哲学性突显出来 ③ 法兰克福学派:属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着重研究和分析现实的社会和个人问题,批判资本主义 ④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思潮概念,反对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早期与晚期的矛盾,特别重视阐述异化学说和人道主义,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等持怀疑 或否定的立场观点
经济流派: ① 现代货币主义:也称货币流派,50年中期首先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佛里德曼提出,中心思想就是“货币很重要”,反对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提倡“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政策。鼓吹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反对福利主义,认为高福利会增加政府支出,并降低劳动生产率,承袭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被认为是当代资产阶级的保守派,英国萨切尔夫人的改革基本以该学派的理论作为指导,曾经取得某些成果。 ② 供应学派:20世纪70年代后才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代表人物罗伯茨,拉弗等,该派理论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相对立的,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其理论是供应本身创造需求,认为政策的重点不是刺激需求,而是改善供应,改善生产的条件。通过减税来刺激投资,繁荣经济,该派理论被里根政府所采纳,并吸取货币学派的一些观点,构成经济复兴计划的“里根经济学”,但里根减税未能刺激投资,这个学派的主张也被弃之不用。 ③ 新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补充和发展,意欲使其适应历史变化,出现了以缪尔森为代表的美国“新古典综合派”和一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④ 新制度学派:以美国经济学家加布尔雷斯,博尔丁和瑞典经济学达尔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该派认为经济活动并不受经济规律的支配,而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重视和强调对制度因素的研究,对主流经济学持批判态度,成为西方最具批判色彩的经济学派。 史学流派: ① 新社会史学派: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现的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哈佛大学塞恩斯特鲁姆教授,著有《贫困与进步》,该派用社会科学概念和计量方法,把社会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对象并以此为研究的组织原则,80年代中期趋于衰落,批评它的议论也日渐增多,认为该派缺乏完整的方法论。 ② 年鉴学派:20世界20年代西方史学的重要学派。1929年,法国史学家马可·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创办《经济和社会史年鉴》(1946年,刊物更名《经济﹑社会和文化年鉴》),反对传统史学,主张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成为半个多世纪持相同主张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因此得名。代表人物有第一代史学家布洛赫和弗基尔,第二代史学家布罗代尔。年鉴学派提出的理论,方法及史学编纂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 计量史学: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大致包括三种:制作反映计算模型,制作反事实模型,广泛使用计量分析方法,目的是求的历史结论的科学化,精密化。60至80年代,欧美史学界采用计量史学方法所出的成果明显成为史学研究成果的多数与主流。促进了史学研究精密化,拓展了研究流域,有利于集体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整,但学的错误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的史学成果不免贻笑大方,这应值得我们借鉴。
文学流派:① 后现代派文学:把文化看成是作者意识的自由表露,不免带有主观主义,
虚无主义,颓废主义 ② 存在主义文学:创始人萨特《墙》《可尊敬的妓女》《恶心》,加缪的《局外人》波伏瓦《女宾》 ③ 新小说派文学:兴起于法国,追求“创作与毁灭并举的叙事法”,罗布-格里耶的《橡皮》 《窥视者》,娜塔丽,萨丽特《金果》米歇尔·比托尔《变化》克洛德·西蒙《丹德公路》 ④ 荒诞文学:主要作品是舞台剧,欧仁·尤奈斯库《椅子》赛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⑤黑色幽默派和“垮掉的一代”,战后出现于美国文坛的新学派,弗里德曼《黑色幽默》,阿仑·金斯堡《呼号及其他》 ⑤ 愤怒的青年:英国,代表人物阿伦·保罗和约翰·奥斯,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当代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是电子计算机得以诞生的直接前提,1936年图林发表《理想计算机》,解决数理逻辑和计算理论问题。 1954年6月苏联在奥布宁斯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开始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宇航员加加林绕地球后一周后返回地面,这一创举标志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1967年7月,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内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核能技术和空间技术,此外还有激光技术,光导纤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主要表现为3C革命,4A革命。 1965年年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正式提出报告,阐述终身教育的意义 1972年美国学者米都斯等人受俱乐部的委托,发表《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列出导致“人类困境”的全球问题 1967年瑞典最先成立环境保护厅,1984年绿党在比利时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