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活动方案》

《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活动方案》
《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活动方案》

《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活动方案》

商城县上石桥镇第一中学杨传俊

一、活动主题

《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二、活动背景

环境污染问题正日益严重,人们环保意识普遍缺乏,“垃圾随手扔,废物肆意倒”这一陋习广泛蔓延。这些环境污染的现象就发生在学生们身边,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这中间同时扮演着环境污染参与者和受害者的角色。今天的青少年是明天未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是正应该从小抓起吗。带领他们走近身边的环境污染,直面身边的环保问题,这是培养他们环保意识的最佳方式,于是我对学生加以引导,很快,学生便投入到了“环境污染”这一活动中来了。经过两节课的讨论、交流,我们共同制定了“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学生还自由组成了4个小组,每组都确定了研究的方向,提出了研究的目标,制定了一套可行的研究方案。

三、活动目标

《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是在学生周围环境污染现象极为普遍的情况下提出的。它旨在让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情况;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抽样实验、收集资料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周围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着的那些环境污染现象,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活动能力。我们此次活动的目标将定位于:让学生通

过自己的调查研究、经验交流等,获得最直接、真实的印象,加深体验,从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形式

1.为学生播放有关环境知识的专题片。

2.组织学生对周围人群环保意识情况进行调查。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确定好各组要研究的目标和方向。①你们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怎样的方式。了解了一些什么情况。②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准备选择那一个话题进行研究。③你们小组打算如何分工。对下一步的调查有何计划。

4.组织学生针对自己所选专题分组展开调查、实践。①调查学校周围几家饮食店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及处理情况,得出初步调查结论。

②调查校门口到菜场附近乱扔垃圾现象,校园内外进行对比、分析原因。

③调查各自然村主要河道的水质情况,作好河水的采样几水质分析。

④调查各家往河道乱倒废物的情况、同时调查有人利用河水作生活用水的相关情况。

5.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汇报和交流。

①组织本组学生讨论交流,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分析调查结果,为阐述自己观点作准备。

②针对各组汇报的结果,交流各自的看法。(可采用自由讨论和

集体汇报相结合的方式)

6.组织学生参观、走访,亲眼目睹周围环境情况,并在亲身体验后让大家谈感受与收获。

①参观学校周围的建筑垃圾。

②走访几家工厂,让学生亲眼目睹排水口废水的排放情况。③参观文明示范小区“龙窝居委会”的环境情况,请他们谈整治环境治理的措施和心得。

④根据参观调查的情况,让学生谈谈感受与收获。

7.学生以记叙文、宣传小报、绘画等方式表示这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8.组织学生进行“我能为环保做什么”的大讨论。

9.教师与学生共同拟一份倡议书,呼吁人们改变陋习,保护周围环。

10.组织义务宣传小组,向自己的亲属和附近的村民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要求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周围人群有无污染环境的行为,掌握人们的“环保意识”情况。

2.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实验、分析评价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好习惯。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身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唤醒他们的环境意识,让他们体会到“要以保护环境为己任”。

4.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活动的参与意识。

5.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三)注意事项

1.活动前,教师自己要先收集好有关“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

2.活动前,注意培养好小组长,使他们在活动中成为各项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和主要负责人。

3.教师准备实验用具、联系好采访对象,准备好做记录调查和实验的相关材料。

五、活动成果:

1.力求通过活动让学生养成自己去联系、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写体会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去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和研究,真正使他们“活”起来和“动”起来。

2.让孩子们认识到,随手乱扔垃圾,不仅危害到自己,还会危害到整个社会,做到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

六、活动评价:

这一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接受到了教育,得到锻炼,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在即将开始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开始他们的研究,在活动中他们将最终完成一份详实、极具说服力的活动成果报告,并将这一成果在同学中进行了展示,他们的人

个和能力会有一次质的飞跃。这一活动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七、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课的开展要花去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也牵制了教师相当的精力,但我认为收获还是挺大的,结合这次活动课的开展谈一下我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首先,教师角色要转换。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度和创造各种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出结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已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处在学生中间,领着学生走向生活,亲身体验,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探索,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传授知识不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的角色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变为主题活动中的指导者、参与者,甚至是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如在这次社会调查的活动中,我坚持只作理论原则的指导,或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他以信心。或是在学生上街采访时作了他们的“安全保镖”,对他们刚开始采访时的害怕心理作了辅导,至于具体的操作过程完全有他们自己去决定,自己去解决,自己去面对。当他们发放调查问卷被拒绝后,我在鼓励他们的同时,让他们总结出被拒绝的原因,全组商量解决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是他们通过努力,提高了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其次,教师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纵观整个活动的开展,我觉得孩子们活动成果的优劣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敢想、敢说、敢于

实践,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看重的是学生的参与过程,只要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勤于观察,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就将是受益匪浅的,我们不应把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对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及时了解前沿知识和信息,有丰富的学识,有创新的意识。教师必须从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对整个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预测,并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适度调整,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以便随时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或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自己真正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引路人。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的诞生既适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诸多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空间,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我要知难而上,愈难愈上,忘我工作,大胆尝试,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尽一点微薄之力。

第二篇:《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发挥自主、能动作用,提出班级主题之下的个人研究方向。

2、通过活动,领悟小主题选择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学会抉择,初步合作定下小组研究主题。

3、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完成“调查周围的环境”课程专题阅读之后,请学生思考自己想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并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领悟小主题选择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学会抉择,初步合作定下小组研究主题。

难点。通过活动,领悟小主题选择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开展了“环境教育”主题阅读活动。通过阅读,你们不但获得了很多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还产生了不少看法或疑惑,接下来,你们是不是迫切地想到生活中去调查自己想了解的情况。

二、选题铺垫

1、师。不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来,老师一直强调,团结力量大,我们的实践活动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上个学期,你们每个小组能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公开课上显山露水,展示自我风采,就是因为大部分组员都做到了团结协作。还有,你们的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好的小组主题也功不可没呢。

2、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选题方法。

3、师出示小主题选题原则:

不能脱离班级主题,扣紧“调查”“周围”“环境”等关键词;

方向不宜大而空;

有研究价值;

力所能及(包括家长资源);

内容尽量细化,具可操作性;

三、畅谈选题

1、头脑风暴游戏(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我想调查……

2、师展示板书学生的想法。

3、师视课堂情况灵活提供预设的以下选题内容,丰富选题方向:城镇绿化状况调查;

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调查;

生活用水对环境的影响调查;

空气污染(改善)情况调查;

垃圾分类及处理调查;

校园周边环境调查;

废旧电池回收及处理调查;

灌河水质保护调查;

其他。

四、决定选题

1、师生再回顾小主题选题原则,对黑板上罗列的内容进行归类,

合并、删除之后,筛选出十个左右的小主题(全班共四个小组)。

2、各小组聚集,根据黑板最后所列内容,商讨出本组研究小主题(如果组内意见不一,建议学生以举手表决或猜拳等儿童喜欢的游戏规则定乾坤:少数服从多数)。

3、如出现不同的小组争选同一主题,必须竞争。能较为详细地表达出自己组的研究思路者胜出。

五、小结延伸

师小结本节课活动情况,宣布各小组研究主题,布置下阶段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工作。

第三篇:《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优秀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知道自己家附近河流的现状及过去。

2、了解河水污染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与危害

3、了解相关的水污染原因、知道污水治理的科学知识。

4、掌握如何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5、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活动的参与意识。

6、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时间

xx年9月——xx年6月

三、活动设计

1、为学生播放有关水污染的专题片。

2、组织学生对周围人群水污染意识情况进行调查。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确定好各组要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4、组织学生针对自己所选专题分组展开调查、实践。

5、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汇报和交流。

6、组织学生参观、走访,亲眼目睹周围环境情况,并在亲身体验后让大家谈感受与收获。

7、学生以小论文、手抄报、调查报告、图片等方式表示这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8、组织学生进行“我能为环保做什么”的大讨论。

9、教师与学生共同拟一份倡议书,呼吁人们改变陋习,保护周围环。

10、组织义务宣传小组,向自己的亲属和附近的村民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四、研究方法

1、查资料(上网、问长辈)

2、调查、研究(实地调查为主)方法:

五、活动形式

个人或小组,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相结合。

六、活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河水污染的原因。

2、河水污染的危害。

3、河水污染的治理。

可通过实地的调查、问长辈、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完成。

七、活动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活动最终成果以小论文、手抄报、调查报告、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

八、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组合小组、小组分工。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收集资料活动、实地考察活动、探讨问题、小组总结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小组汇报成果。自评、小组交换评,教师参与评,学校领导评。

第四篇: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本人家乡——甘肃一个普通农村环境的分析对今天农村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做一个小的总结。关键词:生活垃圾、农药、化肥。

abstract:

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

china'sruraleconomicconstructiongainedthesuccessthatattractworldwide attention,alongwitheconomicdevelopment,improvementofthelivingstandardoffarmers,ruralsituationof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ecologicaldamageisbeingmore serious,ruralenvironmentoverallsituationisnotoptimistic.overtheyears,thefocu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workisthemaincityandindustrialpollut ioncontrol,andtoruralandsmalltown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intheprocessofenv ironmentalproblemseriouslyenough,thisarticlethroughtomyhometown--gansuofanordinaryruralenvironmenta nalysisontodayruralenvironmentalissuesfacingasmallsummary.keywords:livinggarbage,pesticides,chemicalfertilizers

前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农民的饮用水、食品安全,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减少农民经济收入,加剧农民贫困,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的40%,而且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耕地在不断的缩减,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村地区的环境进行调查、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1.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1.1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

“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

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1.2.水污染: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1.3工业企业污染:

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1.4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

(1)畜禽粪便污染。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

2.农村环境现状

(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

(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政府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等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良策。而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往往是靠山吃山,有煤挖煤、有石采石,兴办小高炉等,这些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更有甚领导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甚至对一些企业实行重点保

护。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见到了经济效益,但由此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3)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

3.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长期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

(2)农村环境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一味讲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

(3)农村环保法律缺失

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4.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知之甚少。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律法规。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

(2)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统筹建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3)完善农村环境保律法规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同时,还要注重与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4)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应控制在不同时间跨度的空间适度承载力范围内,通过控制区域人口增长速度,减少总需求量,或降低总需求量的增长率速度,从而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要切实普及九年

制义务教育,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习俗。

(5)多途径有效控制乡村企业污染

必须从多途径推进乡村企业的污染防治。第一,要加强乡村企业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乡村企业应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控制。第二,要严肃执法,坚决依法打击乡村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关停“15小”企业。第三,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循环经济。乡村循环经济应在三个层面发展,一是提高企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二是建立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链;三是发展行业之间的循环经济链,尽量减少乡村企业能源和原材料的投入,延长乡村生态系统中的“能源”循环周期,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第四,

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充分、附加值高、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

(6)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

推广现代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保证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现代生态农业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与发展,将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首位,是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是多资源利用的生产体系。现代生态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集约化经营可以合理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所谓农

业集约化经营,就是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技术措施和劳动力,精耕细作,努力从单位土地面积上产出较多的农产品,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实行集约化经营,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运用先进技术,增强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因地制宜调整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从而走出一条速度和效益并重的发展路子。

(7)加强农村环境政策体系创新

现有的环境政策是在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农村和城市环境特点不同、环境问题的致因不同,现行的环境政策在农村的作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对现有环境政策体系进行创新。一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来促使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进行利益补偿。当前,城市产生的污染向农村转移,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对农村进行生态补偿,这对农村非常不公。应将城乡之间的生态补偿上升到区域整体之间,并介入政府行为,增加可操作性和政府的认同。二是逐步建立引导性环境政策体系。我国农村生产生活单位日益细化,对大量分散的生产行为进行环境监督不切实际。所以,政府管制性环境政策向引导性环境政策转变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要用市场经济等手段引导农民自觉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现阶段,加强对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宣传,引导市场消费需求,一方面促使农民自觉采取有利于环境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是引导性环境政策的成功范例。

参考文献:

1、姜冬梅,刘文英,高良敏等.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2、万志琴.,论我国农村污染的防治.

3、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制度透析与路径选择.

4.俱国鹏,方妮.我国农村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5.刘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第五篇:污染环境罪法律问题研究环境污染罪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为了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应准确理解其内容,正确适用法律,严格执法,严惩污染环境犯罪,进而促进我国环境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的进一步完善,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增添强有力的法治支持。关键词:环境刑事立法;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司法困境;出路

一、两高最新解释出台的背景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加强了环境法治建设。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已经制订了30余部与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突出,未能达到立法的预期目的,环境刑事法治同样如此,作为最严厉、最有效惩治污染环境违法行为的环境刑法,未能及时有效惩治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并且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认真研究分析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

完善相关立法规定,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xx年刑法典第338条首次明确设立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xx 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构成要件作了修订,并将罪名修改为污染环境罪。期间,其他一些与环境有关的单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于污染环境罪也有所规定但是由于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污染环境罪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率极低,未能有效发挥预防和严惩污染环境犯罪、保障生态安全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公安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于xx年6月18日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xx年解释》),在《刑法修正案八》的基础上,《xx年解释》结合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等实际问题,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以期实现法律准确、统一适用,充分发挥环境刑事司法职能,严厉惩治、有效防范环境污染犯罪,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与刑罚适用

《刑法修正案八》中污染环境罪的认定标准不明确,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争议颇多。《xx年解释》回应和明确了其中的部分争议,但在构成要件和司法适用上仍存在不明确的地方,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进一步完善的办法。

(一)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相关规定,污染环境罪,是指行为人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