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 离子反应(基础)

知识讲解 离子反应(基础)
知识讲解 离子反应(基础)

高考总复习离子反应

【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能运用书写规则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考点梳理】

考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实例分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辨析

要点诠释:

(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应是化合物。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却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后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能导电,但因其为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食盐水能导电,但其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溶于水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BaSO4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电解质。

考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概念水溶液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相同点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不同点

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

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用“==”电离方程式用“”

溶液中溶质

微粒

只有水合离子水合离子,弱电解质分子

实例

强酸:HCl、HNO3、H2SO4 HBr、HI、

HClO4等

强碱:KOH、NaOH、Ba(OH)2 Ca(OH)2

绝大多数盐:BaSO4、AgCl、CaCO3

弱酸:HF、HClO、H2S、H2SO3、H3PO4、

H2CO3、H2SiO3、CH3COOH、等。

弱碱:NH3·H2O、Al(OH)3等不溶性碱

,H2O

要点诠释:

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①BaSO4、CaCO3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很差,但是由于都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②浓氨水的导电性比极稀NaOH溶液强,但NH3·H2O属于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要求左边书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化学式,不同离子间用加号相连。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如:H2SO4==2H++SO42-;NaHSO4==Na++H++SO42—;Ca(HCO3)2==Ca2++2HCO3—

CH3COOH CH3COO- + H+;NH3·H2O NH4+ +OH- ;H2O H++ OH-

(2)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

(3)检查电离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不仅要检查质量是否守恒(即电离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和个数是否相等),而且要检查电荷是否守恒(即电离后的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电离方程式:

H2CO3H++HCO3―;HCO3―H++CO32―

3.酸、碱、盐的定义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的化合物叫做碱。

NaOH = Na+ + OH- Ba(OH)2 = Ba2+ + 2OH- KOH = K+ + OH-

(3)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NH4NO3 = NH4+ + NO3- MgCl2 = Mg2+ + 2Cl- Fe2(SO4)3 = 2Fe3+ + 3SO42-

考点三、离子反应

1.定义: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像这样,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叫做离子反应。

2.本质:一般指反应物中的某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3.发生条件:

①生成难溶(或微溶)的物质,如Al(OH)3、BaSO4、Ag2SO4、CaSO4、Cu(OH)2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③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如CO2、SO2、NH3等。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Zn与硫酸铜溶液:Zn+Cu2+== Zn2++Cu

考点四、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四个步骤(以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为例):

“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改”(或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

CaCO3+2H++2Cl―==Ca2++2Cl―+CO2↑+H2O

注意:(1)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易溶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必须写成阴、阳离子的形式。难溶的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单质则必须保留化学式。

(2)对于微溶性的强电解质:①在反应物中视情况而定。如澄清石灰水中Ca(OH)2以Ca2+、OH―存在,可以拆成离子的形式;石灰乳中主要以不溶的Ca(OH)2固体形式存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②在生成物中,一般不能拆,以化学式形式表示。

(3)可溶性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式根一律保留酸式根形式。如在水溶液中HCO3―写成H++CO32―是不对的。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CaCO3+2H+==Ca2++CO2↑+H2O

“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只表示某一个具体反应,而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某一类反应,并且它只写参与反应的离子,更能体现反应本质。例如: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在溶液中的反应,如Na2CO3和盐酸的反应。

考点五、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一个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关键要看它能否反映溶液中离子反应的真实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是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铁与稀盐酸反应就不能写成:2Fe+6H+ = 2Fe3++3H2↑,而应写成:Fe + 2H+ = Fe2+ + H2↑。

(2)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式中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否相等。如铝与稀盐酸的反应不能写成:Al+3H+ = Al3++H2↑,而应写成:2Al + 6H+ = 2Al3+ + 3H2↑。

(3)电荷是否守恒

如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的反应不能写成:Ag++Cu==Cu2++Ag,应写成:2Ag++Cu==Cu2++2Ag。

(4)电解质拆分要正确:

如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不能写成:CO32-+2H+ = H2O+CO2↑,因为碳酸钡难溶于水要保留它的化学式,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成:BaCO3+2H+ = Ba2++H2O+CO2↑。

(5)要注意阴阳离子配比:

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错在SO42―和H+、Ba2+和OH―未遵循1∶2这一组成。应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6)注意反应中的“量”

有些反应,反应物的相对量不同,生成物也不同,离子方程式也就不同。

如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

若NaOH溶液过量,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若Ca(HCO3)2溶液过量,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

考点六、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

1、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 = 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NH3等)。

CaCO3+2HCl = 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包括水、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O)等)]。

NaOH+HCl = NaCl+H2O

CH3COONa + HCl = CH3COOH + NaCl

【高清课堂:离子反应】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

下图中相应氧化性离子可以把下面对应还原性离子氧化

说明:

I、NO3—、SO32—只有在酸性环境下才表现氧化性

II、酸性环境可加大MnO4—、ClO—的氧化性

2、注意限定条件:

①若限定溶液的颜色为无色溶液,则MnO4-(紫色)、Fe3+(黄色)、Cu2+(蓝色)、Fe2+(浅绿色)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应首先将这四种离子排除。

②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32―、SO32―、S2―、CH3COO―、ClO―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③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Mg2+、Fe3+、Cu2+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④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O3―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典型例题】

类型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例1、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⑤CH3COOH、⑥NH3·H2O、⑦CO2、⑧乙醇、⑨

水,_________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基本概念的记忆与理解,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答案】②③⑤⑥⑨;⑦⑧;①④

【解析】首先判断是否是化合物,然后判断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是化合物的有②③⑤⑥⑦⑧⑨,而NaCl溶液是混合物,是电解质溶液,不是电解质。

【总结升华】只要在水溶液中、熔化状态下任一条件导电,就是电解质,比如某些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但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就是电解质;水溶液中、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才是非电解质。

举一反三:

【变式1】以下有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

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硫酸钡⑩氯气

其中_________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且能导电。

【答案】③⑧⑨;④⑥;①②⑦

【变式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答案】C

【变式3】下列物质都能导电,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Cl溶液

B.铁

C.稀硫酸

D.熔融的NaOH

【答案】D

【解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类型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例2、下列物质中:(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3)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4)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5)能导电的是________。

A.NaOH溶液B.Cu C.冰醋酸D.稀硫酸E.蔗糖溶液F.BaSO4

G.氨水H.CuSO4晶体I.熔化的KOH J.无水乙醇

【思路点拨】根据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进行判断。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中的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导电,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能导电。

【答案】(1)C、F、H、I(2)J(3)F、H、I(4)C(5)A、B、D、G、I

【解析】第(1)~(4)问根据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进行判断。

(5)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中的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导电,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能导电。

【总结升华】

(1)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应先将这些物质排除。

(2)冰醋酸是纯醋酸,而稀硫酸是H2SO4的水溶液。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①NaOH②NH3·H2O③AgCl④醋酸⑤NaHCO3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⑤

【答案】D

【变式2】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类型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例3.下列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NaHCO3==Na++H++CO3-B.NaHSO4==Na++H++SO42-

C.MgCl2==Mg++Cl2-D.Ba(OH)2==Ba2++2OH-

【思路点拨】离子方程式中等号右边书写该电解质实际主要存在的微粒形式。

【答案】AC

【解析】HCO3-为弱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发生电离,不能拆成H+与CO32-,应写为NaHCO3== Na++HCO3-,A错。NaHSO4中的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成H+与SO42-,B正确。MgCl2电离应写为MgCl2==Mg2++2Cl-,C错。Ba(OH)2是强碱,D正确。

【总结升华】 NaHSO4在受热熔化时只能电离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无H+生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NO3===H++N5++3O2-B.Ca(OH)2===Ca2++(OH-)2

C.AlCl3===Al+3+3Cl-D.Al2(SO4)3===2Al3++3SO42-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原子团在写电离方程式时一般不拆开;B项错误,其中数字2表示有2个OH-,应标在OH-的前面;C项错误,Al+3中的“+”号应放在3的后面。

【变式2】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BaSO4==Ba2++SO42-

B、H2SO4==2H++ SO42-

C、KClO3==K++Cl-+3O2-

D、Ca(OH)2==Ca2++2OH-

【答案】C

【变式3】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Na2SO4(2)H2SO4(3)CH3COONH4

【答案】

⑴Na2SO4=2Na++SO42-

⑵H2SO4=2H++ SO42-

⑶CH3COONH4=CH3COO-+NH4+

【变式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 CO32H++ CO32―B.NaHCO3Na++H++ CO32―

C.NaHSO4==Na++H++SO42―D.HClO==H++ClO―

【答案】C

【解析】A、B项应分步写出,D项为“”。

【总结升华】先判断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类型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大理石跟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②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③把金属铁放入稀硝酸中:Fe+2H+=Fe2++H2↑

④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Cu+Ag+=Cu2++Ag

⑤碳酸钙跟盐酸反应:CaCO3+2HCl=Ca2++2Cl-+H2O+CO2↑

⑥氢氧化钡溶液跟硫酸反应;Ba2++SO42-+OH-+H+=H2O+BaSO4↓

【思路点拨】重点检查该拆的才能拆,不该拆的绝不能拆。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不能拆;②中是同时发生了两个离子反应:Cu2++SO42-+Ba2++2OH-=Cu(OH)2↓+BaSO4↓;③中铁放入稀硝酸中生成Fe3+和NO气体;④中不满足电荷守恒;⑤中盐酸没有拆,⑥中不能将其中的中和反应局部约分,应为:Ba2++SO42-+2OH-+2H+=2H2O+BaSO4↓。

【总结升华】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是“五查”“三看”。“五查”:一查化学式是否需改写或改写是否正确;二查“==”或“”使用是否恰当;三查两个守恒: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四查电子得失是否相等(对氧化还原反应);五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三看”:一看反应环境,到底是酸性介质还是碱性介质;二看物质的溶解性;三看反应的可能性,即反应是否能发生,或者反应过程中的过量与不足的讨论。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B.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3Cu2+===2Fe3++3Cu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碳酸钙难溶于水,应用化学式表示;C项错误,反应前后电荷不相等;D项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Fe2+。

【变式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铁片上:Fe+2H+=Fe3++H2↑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C.足量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CO2↑+H2O

D.氢氧化铜与稀硫酸混合:H++OH-=H2O

【答案】C

【变式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盐酸与碳酸钡反应: CO32-+2H+==CO2↑+H2O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Ba2++2OH-+Cu2++SO42-==BaSO4↓+Cu(OH)2↓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Ag++Cu==Cu2++Ag↓

D.石灰石溶于硝酸: CO32- + 2H+ = H2O + CO2↑

【答案】B

【变式4】(2015高考·江苏卷)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Na2CO3溶液中CO32-的水解:CO32-+H2O=HCO3-+OH-

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3-+I-+6H+=I2+3H2O

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O3-+Ba2++OH-=BaCO3↓+H2O。

【答案】D

【解析】A:次氯酸是弱酸,不可以拆写,应写成分子形式。B:单水解反应是可逆的,应使用可逆符号。

C: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说明此时NaHCO3溶液不足,发生的化学方式为:NaHCO3+ Ba(OH)2= BaCO3+NaOH+H2O,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3-+Ba2++OH-=BaCO3↓+H2O。故选:D

类型五、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例5、向Ca(HCO3)2溶液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思路点拨】此要注意NaOH溶液是足量的。

【答案】Ca2++2HCO3-+2OH-==2H2O+CaCO3↓+CO32-

【解析】将溶液中Ca(HCO3)2定为1,即为1 mol Ca2+和2 mol HCO3-。中和2 mol HCO3-需2 mol OH-,生成2 mol H2O和2 mol CO32-,溶液中有1 mol Ca2+会与1 mol 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所以溶液中还剩1 mol CO32-。【总结升华】此类问题一般是设少量的一方为“1”入手分析。

举一反三:

【变式1】向Ca(HCO3)2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答案】Ca2++HCO3-+OH-==H2O+CaCO3↓

【变式2】向Ca(OH)2溶液中滴入足量Na HCO3溶液,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答案】Ca2++2OH-+2HCO3-==2H2O+CaCO3↓+CO32-

【变式3】向Ca(OH)2溶液中滴入少量NaHCO3溶液,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答案】Ca2++OH-+HCO3-==H2O+CaCO3↓

【变式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C.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32-+CO2+H2O===2HCO3-

D.CH3COOH溶液与NH3·H2O溶液反应:H++OH-===H2O

【答案】BD

【解析】B项,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D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类型六、有关“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考查

例6、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K+、MnO4-、Na+、Cl- B.K+、Na+、NO3-、CO32-

C.Na+、H+、NO3-、SO42- D.Fe3+、Na+、Cl-、SO42-

【思路点拨】重点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碱性溶液且溶液为无色透明。

【答案】B

【解析】首先排除水溶液中带有颜色的离子,A项中有MnO4-,D项中有Fe3+首先排除;C项中的H+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总结升华】要强化有关离子共存题目的专项训练,准确快速解决此类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1】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Cu2+、NO3-、SO42-B.K+、Na+、Cl-、CO32-

C.Zn2+、NH4+、NO3-、Cl-D.K+、Na+、MnO4-、SO42-

【答案】C

【变式2】(2015 广东高考)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Ba2+、Br-、CO32-B.Cl-、SO32-、Fe2+、H+

C.K+、Na+、SO42-、MnO4-D.Na+、H+、NO3-、HCO3-

【答案】C

【解析】A: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可以大量共存。B:亚硫酸根离子和大量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不可以大量共存。C:可以共存。D: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汇总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笔记二 第一节土地的概念 (一)土地的基本定义(掌握) 目前,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分析,比较公认的土地定义是: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土地是综合体。 2、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3、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 4、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5、土地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二、土地的特性(掌握) 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面表现的特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4、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二)土地的经济特性 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这一特性有两层含义:首先, 供给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其次,特定地区,不同用途的土地面积也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各类用地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土地占有的垄断性这一社会问题和地租、地价等经济问题。由于土地的稀缺性所引起的土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了地租、地价的昂贵,迫使人们节约、集约地利用土地,努力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生产力。 2、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3、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增值性。 5、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三、土地的功能(熟悉) (一)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二)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 四.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了解) (一)土地面积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虽然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而积只有11.7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人均占有量都远低于界平均数,分别为世界平均数的42.4%,11.6%和1/3强。 (二)后备土地资源有限。宜农荒地只有5亿亩,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仅有1亿亩,而且这1亿亩土地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蛩兀枰隙嗟耐蹲史侥茏魑┮涤玫亍?/P> (三)土地类型多样,山地多于平地。全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丘陵地占10%,三项合计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9%;盆地占19%,平原占12%,两项合计占全国土地的31%,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高原占我国土地面积的25%,不宜于发展农林牧业。 (四)农地分布不均匀。我国右90%以上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该区土地面积,与全国的32.2%),其余10%的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布于全国其它67.8%的地区。这种分布格局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利,形成了东南以农用地为主,西北以特用地为主的两大区域。 (五)森林覆盖率低,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2.7%,美国为34%,原联为36%,日本为68%,瑞典为57%,德国为30%,世界平均为22%;人均森林面积我国为1.8亩,美国为22亩,原联为50亩,日本为4亩,瑞典为45亩,德国为2亩。无论是森林覆盖率还是人均林地,我国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门本、德国等人口密度较大的。 (六)土地质量较差。在现有的耕地中,有1/3以上为低生产力土地,包括盐地、红壤丘陵地、水土流失地、风沙干旱地和涝洼地等。解放初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17.4亿亩),虽然至今已治理了40万KM2(6亿亩),但根据卫星测算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0万山(X.5亿亩),仍在不断扩大。目前,全国有1/3的草场处于退化之中,每亩产草量由原来的200kg减少到50—100 kg。我国约有沙漠化土地17万km2,其中:历史上形成的为12万km2,近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为5万km2,还有潜在沙漠化土地15.8万km2,两者共32.8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4%。我国盐碱地估计有5亿亩,农作物单产不足百斤。此外,还有大量的“三废”污染地。 (七)水土资源不平衡。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多亿M2。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3%,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6%;黄河、淮河及其它北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17%,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3.7%。

素描入门教案

第一章素描基础理论 课程名称:石膏几何体(正方体) 教学目的:通过本科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定造型基础。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参观法、图片展示法,谈话法。 教学工具准备:1 教具---写生台、衬布、景物、石膏几何体正方体、范画、印刷画页、画册。2 学具---素描纸、中华绘图铅笔、HB、B、2B、4B、削笔刀、橡皮。 学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课时分配: 一理论部分1课时。 1 概述: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学习的意义;素描的工具材料。 2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3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基本透视原理。 4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光影规律。 5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构图。 6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 7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8长短期素描作业的表现方法。 二实践部分54课时 作业1:立方体、白衬布 要求:线造型,立方体的各条棱边线必须服从透规律。简单画出白色石膏不同面,由于受光角度不同所呈现的不同深浅调子。 作业2:立方体,陶罐,浅灰色衬布写生。 要求:线造型略加光影,仍然训练学生对形体和透视现象的理解。 作业3:深灰色衬布,圆锥体,瓷灌,立方体。(要求同上) 作业4:球体景物,十字交叉体,金属器、黑色衬布。 要求:全因素描,画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作业5:学生自己选择摆放一组静物作为考试得题目。 评分标准:物体的形状比例准确,符合绘画透视原理;构图大小前后要有层次感、有节奏感。明暗素描关系正确,有空间感,立体感,能体现出物体的 质感量感。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 (6) 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6) 一、土地的概念 (6) 二、土地的特性 (7) 第二节土地资源构成及特点 (7) 一、土地资源构成及分布 (7) 二、土地资源特点 (8) 第三节土地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8) 一、土地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8) 三、土地管理的职能和主要内容.. 9 四、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10) 第四节土地制度与政策 (10) 一、土地制度 (10) 二、土地政策 (12) 第五节土地管理体制 (12) 一、土地管理体制的含义 (12) 二、现行土地管理体制: (13) 第六节建国以来土地管理的演变历程 (13) 第七节土地管理与社会发展 (13) 一、土地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13) 二、土地管理在社会发展的中作用 (13) 第二章土地经济理论 (14) 第一节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14) 一、土地的供给 (14) 二、土地的需求 (14) 三、土地供求关系 (15) 第二节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 (15)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 (15) 二、土地报酬曲线之间的关系以及 报酬三阶段分析 (15) 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集约利用 的制约作用 (16) 第三节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利用 (17) 一、规模经济和规模经济原理。 17 第四节地租理论 (18) 一、地租概述 (18) 第五节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 (21) 一、土地金融 (21) 二、土地税收 (22)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24) 第一节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规划 (24) 一、土地利用的涵义 (24) 二、土地合理利用的准则 (24) 三、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25)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25) 五、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 (25) 六、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5) 七、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26)

初学素描入门基本理论知识

初学素描入门基本理论知识 一、透视原理 一、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7,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二、透视的画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如图1)。

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如图2)

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前面所讲的立方体透视图法适用全部物体,下面就说明一下圆及圆柱体透视,分解如下: 圆的透视: 和前面的圆相比较,里面的圆当然是被缩小了,但仍然是完全的相似形。两个椭圆是平行的面,但里面的那个被缩小了,此时,椭圆的长轴(未绘)与长方体的边不平行。两个椭圆的面失掉了平行性,也不是相似形。 二、认识素描中的明暗 1.何谓明暗:(任学生自由联想发挥,唤起旧经验) 2.明暗产生的原因:有光源(不论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才会产生明暗;

气相及液相色谱法基础知识

气相色谱法基础知识 一、气相色谱的简要介绍 气相色谱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这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气固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字指固定相是固体物质。例如活性炭、硅胶等。气液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液”字指固定相是液体。例如在惰性材料硅藻土涂上一层角鲨烷,可以分离、测定纯乙烯中的微量甲烷、乙炔、丙烯、丙烷等杂质。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气相色谱法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由于样品在气相中传递速度快,因此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可以瞬间地达到平衡。另外加上可选作固定相的物质很多,因此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近年来采用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器,使得它又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三、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大部分的原料和产品都可采用气相色谱法来分析;在电力部门中可用来检查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可用来监测城市大气和水的质量;在农业上可用来监测农作物中残留的农药;在商业部门可和来检验及鉴定食品质量的好坏;在医学上可用来研究人体新陈代谢、生理机能;在临床上用于鉴别药物中毒或疾病类型;在宇宙舴中可用来自动监测飞船密封仓内的气体等等。 气相色谱专业知识 1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根据所用固定相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气-固色谱(GSC)和气-液色谱(GLC)。 2 气相色谱原理 气相色谱的流动相为惰性气体,气-固色谱法中以表面积大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当多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柱后,由于吸附剂对每个组分的吸附力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也就不同。吸附力弱的组分容易被解吸下来,最先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而吸附力最强的组分最不容易被解吸下来,因此最后离开色谱柱。如此,各组分得以在色谱柱中彼此分离,顺序进入检测器中被检测、记录下来。 3 气相色谱流程 载气由高压钢瓶中流出,经减压阀降压到所需压力后,通过净化干燥管使载气净化,再经稳压阀和转子流量计后,以稳定的压力、恒定的速度流经气化室与气化的样品混合,将样品气体带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

离子色谱法测定高氯酸根含量

离子色谱法测定高氯酸根含量 高氯酸盐主要用于火箭助推器发射的氧化产物,爆炸物以及电镀工业中。研究表明高氯酸盐易于在水中聚集。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及亚利桑那州等这些现在是或曾经是火箭试验基地的地区周围地表水中发现了较高浓度的高氯酸根。 高氯酸根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未完全查明,但可以肯定的是,高氯酸能减慢甲状腺对于碘的吸收。所以,不同水质(如饮用水,地下水,地表水,废水)中对高氯酸根的监测至关重要。目前很多国家正致力于高氯酸根的标准检测方法的建立。 例如,美国EPA 314和EPA 332分别采用了离子色谱(IC)和离子色谱-质谱(IC-MS)联用两种方法来分析高氯酸根的含量,两种方法有如下特点: z EPA 314方法是完全离子色谱法(IC)。ppb级的高氯酸根经过高容量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后,进行抑制型电导检测。随着样品基体中氯、碳酸根、硫酸根浓度的增大,电导检测高氯酸根在1-5ppb浓度范围内越来越困难。如图二,使用高容量离子交换色谱柱,当样品基体分别含有1000ppm氯、碳酸根、硫酸根时,只能检测到0.5ppb的高氯酸根。z EPA 332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加质谱检测器(IC-MS),同样是基于离子交换色谱柱。该方法检出限为0.02ppb,并且能显著消除样品基体的影响。 EPA推荐的高氯酸根分析组件: a)对于抑制型电导法(IC) z MIC-2 万思德 IC或850谱峰思维离子色谱系统 z Metrosep Dual 4-50或Metrosep A Supp 5 100分离柱配对应保护柱; Metrosep RP Trap 1 捕获柱 b)对于抑制型电导检测加质谱检测器法(IC-MS) z MIC-2 万思德IC或850谱峰思维离子色谱系统系统加Agilent 1100 LC/MSD ESI z Metrosep A Supp 5-100 (6.1006.510)配对应保护柱(6.1006.500) 试剂: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及法规测试题.doc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与法规模拟测试 一、判断题(共10 题,题号1-10,请判断各题说法正确或错误,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 的符号涂黑,正确涂“√”,错误涂“×”。每题 1 分,共10 分。判断错误每题倒扣 1 分,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0) 1.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 水面等。( ) 2.1987 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 上法制化的轨道。( ) 3.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 4.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的比例尺大多是大于1:1 万的;而对于土地利用详细 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调整大多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其比例尺通常小于l:1 万。( ) 5.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能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 空闲用地。( ) 6.因为土地使用权划拨的特点是无偿无限期使用,所以支付了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等费 用的土地不属于划拨土地。( ) 7.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 ) 8.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市场是土地一级市场,其主要市场活动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 份,将土地使用权按规划要求和投资计划及使用年限,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或开发商。( ) 9.有基准地价的地区,协议出让最低价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级别基准地价的50%。( ) 10.《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 二、单项选择题(共40 题,题号1~40,每题有a、b、c、d 四个备选项,其中只有一个 符合题意,请选择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字母涂黑。每题1 分,共40 分。选错不得分,不倒扣分) 1.《土地管理法》规定,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不包括( )。 a.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 b.工矿用地 c.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d.农田水利用地 2.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为70 年,原土地使用者使用20 年后转让,受让 人的使用年限只有()年。 a、20 b.30 c.50 d.70 3.土地上承租人投资建造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归( )所有。 a.国家 b.出租人 c.承租人 d.出租人和承租人共同共有 4.( )年颁发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案草案》,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的范围,基 本形成了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土地管理体制。。 a.1960

离子色谱法测水中阴离子

离子色谱法测水中阴离子 指导老师:郭文英 实验人:王壮 同组实验:余晓波 实验时间:2016.3.21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离子色谱法分析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阴离子的测定方法。 3. 掌握离子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离子色谱法中使用的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上分布有固定的带电荷的基团和能离解的离子。当样品加入离子交换树脂后,用适当的溶液洗脱,样品离子即与树脂上能离解的离子进行交换,并且连续进行可逆交换分配,最后达到 平衡。不同阴离子(32,,,F Cl NO NO ---- 等)与阴离子树脂之间亲和力不同,其在 交换柱上的保留时间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根据离子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可对样品中的阴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离子色谱法应用电导检测器。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离子色谱仪;阴离子分析色谱柱;阴离子分析色谱保护柱;超声波发生器;真空过滤装置;注射器 试剂:20ppm 、30ppm 、40ppm 、50ppm Cl -和3NO -标准溶液、未知样。 五.实验内容 1. 打开电脑,打开power ,后打开IC 软件,等power 灯不闪后,就可以使用了。 2. 按下列条件设置仪器参数:淋洗液流量为0.8mL/min ;数据采集时间为10min ,设置完后扫基线。 3. 阴离子的定性分析:分别吸取0.5mL 各浓度的标准溶液,进样,记录保留时间 4. 测定未知水样。取0.5mL 未知样按同样实验进样,记录保留时间。

表1. 不同浓度F-保留时间和出峰面积 表2.不同浓度Cl-保留时间和出峰面积 表3. 不同浓度 NO-保留时间和出峰面积 3 对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所测得的保留时间和出峰面积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素描入门基础教程

素描入门基础教程 现在有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学一些绘画的技能,所以,今天要讲的就是素描要如何才能学好。这是最基本的教程哦。 素描造型的方法和规律是通过直接研究客观对象而的出的结果,所以,素描的学习理应建立在写生的基础上。写生是素描训练最基本的形式,是提升素描画画水平的主要手段。 实行素描写生首先有一个如何准确理解对象的问题,这就是观察方法的问题。素描写生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忠实地描绘对象并不是指简单机械地自然模仿,而是使用科学的方法去塑造对象。而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塑造对象,首先要学会科学的方法观察对象。没有经过素描训练的人观察物像时,总是习惯于从细部去看,看完一个局部在看另一个局部。这种观察反映到画面上,就不能准确、完整的表现物像的整体形象。而有经验的画家观察对象,总是从整体出发,从大处着眼。整体地看对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调子关系,而不是从细小的局部零碎地去看,这样的观察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整体形象。所以,准确的观察方法就是养成一种整体观察物像的习惯。这种观察是以全面研究对象的各种复杂关系为基础;以比较为手

法;以从整体出到局部,再到整体为基本程序的。 科学的观察方法与准确的作画程序是一致的,而准确的作画程序又反过来促动科学的观察方法。素描写生都要经过构图、轮廓、大形、深入刻画到整体调整等不同的作画环节。这个作画的过程,就是体现着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观察过程。如果没有这种准确的作画程序,就不能保证画面的准确、深入与完整。 3 立体的观点

一切物体的存有都占据一定的空间,素描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在平面的纸上塑造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形象。所以,素描学习从一开始就应在头脑中树立立体的观点。在素描中,形体是由很多不同方向和形状的透视面组成,面构成了立体的形。有了这种观点,我们就能够在各种形象中把握物像立体的基点。 4 脑、眼、手的协作 为了成功地掌握素描造型基础知识和表现技能,在训练中,还要十分注重脑、眼、手的结合。画画不但要用眼、动手,更要动脑。把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表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领悟和掌握素描的基本要领和表现技巧。在绘画训练中,需要把观察的形象实行归纳、分析,对形体结构关系实行概括处理,这些都不可能不认真思考。善于思考的人,也就是善于学习的人。有了准确的理解,才能更有效地指挥眼、手的训练。所以说,勤于思考,注重脑、眼、手的统一协作,是画好

土地估价师考试试卷(1)土地管理基础知识

土地估价师考试试卷(1)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此部分由100道标准化试题构成,每一道题后有三或四个备选项,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一个选项的代号填在空白处,每题1分,共: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1.土地的供给可分为_______。 A.弹性供给和元弹性供给;B.国家供给和社会供给;C.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D.划拨和征用 2.土地资源的总供给受______能提供的总量限制。 A.地球表层陆地B.地球表层空间C.地球表层空气D.地球总面积。 3.土地关系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人们在利用土地过程中发所生的______之间的关系。 A.人与人B.人与地C.地与地D.土地使用者与所有者4.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______理论的。 A.土地使用B.地租C.价值 5.地价税是以______为课征对象。 A.土地B.地价C.土地所有者D基准地价 6.田赋是以______为课征标准,按年定期征收的一种土地税。 A.田地面积B.田地C.土地收益D.田上赋税 7.《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是______在19xx年4月1日发布的。

A.国务院B.农业部C.国家土地管理局D.国家税务总局 8.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______递减。 A.平均报酬B.总报酬C.边际报酬D.临界报酬 9.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是 A.均不受限制的B.均受一定限制的C.所有权不受限制,使用权受一定限制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______改革。 A.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B.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11.地籍最早是为______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A.产权B.不同用途C.征税D.土地估价 12.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______两部分工作。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土地条件调查C.地籍测量 13.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地类共有______个。 A.10 B.6 C.8D.7 14.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包括: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和______调查,以及土地使用状况调查。 A.界址认定B.权源C.权属性质D.土地面积 15.土地登记的主要内容中的”土地位置”是指土地的______。 A.座落B.四至C.座落和四至D.土地所处地段的优劣。

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则..

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离子色谱法对仪器的要求和分析方法。所用仪器应具备输液泵、离子交换色谱柱、抑制器以及检测器(电导检测器、安培检测器、吸光度检测器或者其中任一种检测器)等。系统中应含完成分析任务所必需的附件—色谱工作站或积分仪等。 本标准适用于多种阴离子、阳离子、有机酸、糖类的测定。 2.引用标准 GB 1.4-88 标准化工作导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 GB 3102.8-93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3 定义 3.1 电导 conductance 电阻的倒数称为电导,单位为西门子,符号是S。它的导出单位为微西门子,符号是μS。1S=106μS。 3.2 电导率 conductivity 25℃时,一立方厘米液体的电阻的倒数,以Ω1·cm1或S/cm 表示。 3.3 抑制电导检测 suppressed conductance detection 在分离柱后,采用离子交换膜或离子交换柱将淋洗液中的淋洗离子转变为弱酸、弱碱或水,使淋洗液的背景电导降低,同时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方法称为抑制电导检测。 3.4 分辨率(分离度) resolution 评价色谱柱对相邻双峰分离情况的指示: 分峰的分离情况。分辨率按

式中 R—相邻两组分峰的分辨率 tR1——组分1的保留时间 tR2——组分2的保留时间 W1——组分1的峰底宽度 W2——组分1的峰底宽度 4 方法原理 不同的色谱柱中装填有不同类型的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活性交换基团能与样品中的离子及流动相中的淋洗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此种交换作用又因不同离子与树脂上的活性交换基团之间的静电力或亲和力存在差异,与树脂静电力或亲和力大的离子易被保留而难于被洗脱,静电力或亲和力小的离子则易于洗脱。随着淋洗液的流动,样品中的离子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不断地发生交换—洗脱—再交换—再洗脱,最终被淋洗液带到检测器中形成高斯分布型色谱峰。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组分峰的流出时间即保留时间固定,以此作为组分离子的定性依据。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正比于组分的浓度,积分仪拾得此信号给出组分的定量结果。 图1 分辨率示意图 5 试剂和材料 5.1 配制淋洗液、再生液的试剂纯度应是分析纯(A.R)或分析纯以上试剂。 5.2 去离子水应满足以下要求: 5.2.1 电导率:<1μS/cm(20℃时)。

土地管理专业知识

土地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土地规划、测量、地籍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等 土地资源管理学专业考试相关知识(事业单位考试专用) 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的含义(概念)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即是:土地资源包含于土地。土地的特性(简答或填空)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6 个方面)(1)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四种)1(土地)系统分析方法2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 技术:GIS、RS、GPS)3景观生态分析方法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构成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地学因素填空主要是一种区域性因素地学因素往往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的重新组合分配土壤要素特征分析有 7 个指标土壤剖面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肥 可容性盐类土壤 PH 植土壤石灰质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水(降水)三个方面。、温(热量)评价某一地区的太阳辐射条件可用: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无霜期在农业上较有意义的温度衡量指标有:≥0℃农耕期;≥5℃喜凉作物的起始温度;≥10℃喜温作物的起始温度,又称活动温度;≥15℃喜温作物的安全生长期积温:连续大于等于某一温度( 0℃、 10℃)起到连续小于等于

ICS-600离子色谱仪操作规程

ICS-600 离子色谱仪(0013KA0130) 操作规程 版本号:第二版 编制:郝晓凯 审批:王雪涛 发布日期:2014年6月5日 实施日期:2014年6月5日 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保定分中心 BAODING BRANCH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ICAL CENTER,HEBE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ON BUREAU

ICS-600 离子色谱仪(0013KA0130)操作规程 一、开机: 1、打开氮气总阀,将分压表调至0.2-0.3Mpa。再调节淋洗液瓶上分压表的分压至6 psi。 2、接通ICS-2000主机电源,开启电脑。 3、打开变色龙软件。 二、运作前准备: 1、点击“ICS-600系统”模块中的联接连接指示灯前的圆圈变绿,使仪器与电脑处于联机状态。 2、旋松泵头上的冲洗阀(约拧松两圈),点击主机控制面板“灌注”,排出管路中存在的气泡,约5min后,点击“关闭”,再旋紧泵头冲洗阀。 3、开泵,待压力上升至1000 psi以上,设定“CR-TC”为“On”,并设定“EGC KOH”的起始浓度,使捕获柱和发生器开始工作。等压力基本稳定后,“SRS Current”输入抑制器电流值,设置完后按回车。 4、点击基线监视,采集基线,等待仪器稳定,电导率显示数据百分位不变时,等待系统平衡。 三、进样操作: 1、待基线平稳后,且总电导在正常范围内(如阴离子系统总电导值<3.0 μS,最好<1.0 μS),停止基线采集。

2、在根目录下找到上次做过的序列文件,单击选中后,点击“文件”→“另存为”,将原序列重新存为当前待测序列,重新保存。 3、设定校验校准品和样品系列,进行样品测试。 4、数据处理,报告输出。 四、关机及关机后处理: 1、分析结束后用淋洗液冲洗流路约20分钟。 2、先关抑制器电流,再关闭淋洗液发生器的EGC和CR-TC,接着关泵,关主机电源,最后关淋洗液压力表、气瓶主阀、气瓶减压阀。注意事项: 1、保证无尘,室温下运行,无腐蚀性气体。 2、阴离子淋洗液发生器最佳使用期为2年,长期不用建议将罐上的透气孔堵上。 3、若出现超压报警或管路泄露,应首先关闭抑制器电流,EGC和CR-TC;泵排气泡时,不要开EGC和CR-TC,抑制器电流。 4、不要在未开泵的情况下开启淋洗液发生器和抑制器电流。 5、分析柱和色谱柱用淋洗液保存,不能用纯水冲洗和保存;若色谱柱长时间不用应卸下并用堵头堵死。 6、抑制器一段时间不用(一周以上)需卸下,应用注射器分别从淋洗液出口和再生液入口注入5 ml以上的去离子水,并用堵头堵上密封保存。再次使用时也用此法活化。 7、每星期至少开机1~2 次,开泵运行0.5h,防止流路堵塞。管路和电导池用超纯水冲洗30 min防止盐结晶。 *********************************************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阴离子

实验五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阴离子 环境工程李婷婷2110921109 实验目的 1、了解离子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2、掌握离子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 IC)是色谱法的一个分支,离子色谱法(IC)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固定相)上交换能力的不同,从而连续对共存多种阴离子或阳离子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阴阳离子的交换方程可以表示为: 阴离子交换:R+Y-+X-=R+X-+Y- 阳离子交换:R-Y++X+=R-X++Y+ 其中:R+, R-为固定相上的离子交换基团; Y+,Y-为可交换的平衡离子,例如H+,Na+或OH-,Cl-; X+,X-为组分离子。 如下图所示:

IC仪器主要测定流程: NaOH淋洗液 低客量 阴〔或阳)离子 交换树脂 咼脊里 阳C或阴?■离子 I 交换树脂* 国交换侍需日 常抚离子?样 品k阴码T 9样品小阴离f (Z)进样器 废液

测定步骤: (1)进样:水样待测离子首先与分离柱的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直接进行离子交换(即被保留在分离柱上); (2)淋洗:如用NaoH乍淋洗液分析样品中的F-、Cl-和SO42- 等,保留在分离柱上的阴离子即被淋洗液中的OH基置换并从分离柱上被洗脱。对树脂亲和力弱的待分析离子(如F-)则先于对树脂亲 和力强的待分析离子(如SO42- )被依次洗脱; (3)阻留:淋出液经过抑制柱,将来自淋洗液的背景电导抑制到最小(即去除NaOH,这样当待测离子离开抑制柱进入电导池时就有较大的可准确测量的电导信号。 (4)测定:根据依次进入电导检测器的待测离子电导率差异, 可进行定量测定。 三、实验步骤 1、过滤:用0.45 m过滤膜过滤。 目的是:去除样品中所包含的,有可能损坏仪器或者影响色谱柱/抑制器性能的成分——有机大分子;去除有可能干扰目标离子测定的成分。 2、进样: 手动进样。用针管吸取1mL 水样推进进样口。 注意:水样不要交叉污染,清洗针管 3、分析水样: 自动分析水中的氟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 实验中注意事项: 1、查淋洗液与分离柱是否一致:是否过期(30天),是否满足当天的需要,废液

新手入门素描基础教程

--序言及学习须知 学画画关键有3点,就是动手、动手、动手。 素描的概念(兼思想教育、热身) 素描从广义上讲,顾名思义,包含有“朴素的描写”之意。它是用铅笔、毛笔、钢笔、碳笔,甚至是现在流行的手写版的画笔等工具做单色的描绘。 但从狭义上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的基础训练学科。是通过线条、色块的深浅把我们所画的物象的体积的感觉和空间的感觉真实的表现在平面的纸上。学习美术必须打好素描基础。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也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艺术使人产生美感,只有建立在美感基础上的训练,才是我们需要的。在素描的基础联系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日积月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以情动人、以美悦人。相信大家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心专、脑动、眼准、手勤,持之以恒必将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一、画素描需要的工具及如何使用 1、用笔的要求 铅笔:美术铅笔的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硬区别.硬的以"H"为代表,如:1H、2H、3H、4H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色度越淡;软的以"B"为代表,如:1B、2B、3B、4B、5B、6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学生用铅笔一般是HB 形,软硬适中.对於初学绘画的可从HB到4B中选择三种类型就可以了。 炭笔:炭笔的用法和铅笔相似,炭笔的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是画素描的理想工具,用於画人物肖像尤佳.但画重了很难擦掉。 木炭条:木炭条是用树枝烧制而成,色泽较黑,质地松散,附着力较差,画完成后需喷固定液,否则极易掉色破坏效果。 炭精棒:炭精棒常见的有黑色和赭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可用可不用固定液。 利用铅笔表现明暗的方法: (1).铅笔直立地以尖端来画时,画出来的线较明了而坚实;铅笔斜侧起来以尖端的腹部来画时,笔触及线条都比较模糊而柔弱。 (2).笔触的方向要整理才不致混乱。 2、橡皮:画画用的橡皮一般常用的有香型的较软的橡皮和可塑性橡皮,可塑性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土地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土地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已由1997年末的17.6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末的22平方米,则这期间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年平均增长.【2004年考试真题】 A:4.6% B:3.8% C:5.0% D:5.7% E:土地 2、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有__。 A.城市市区的土地 B.城市郊区的土地 C.农村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依法划定或者确定为集体所有的除外) D.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滞地以及其他土地 E.国家已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 3、根据作物吸收肥力的难易程度不同,可将土地肥力分为()。 A.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经济肥力和有效肥力 C.经济肥力和潜在肥力 D.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4、某企业出资150万元购建一厂房,预计可使用20年,净残值为10万元,若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则月折旧额为万元。 A:7.00 B:1.25 C:14.94 D:0.58 E:土地 5、A市两个定级单元B、C的级别分别为5级、6级;D市的某个定级单元E 的土地级别为4级,关于B、C、E三个定级单元土地质量比较正确的判断是。A:E<B<C B:C<B<E C:C<B,B、C与E不可比 D:B<C,E与C不可比 E:合法性 6、目前我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用地的获取方式以为主.【2007年考试真题】

A:行政划拨 B:招标出让 C:拍卖出让 D:挂牌出让 E:土地 7、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估算工程量和总造价 B:规定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C: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 D: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E:土地 8、某宗地(丘)有5个界址点,其坐标分别为11(5,1)、J2(6,1)、J3(4,4)、J4(2,2)、J5(3,1),则该宗地的面积数值为.【2006年考试真题】 A:6.5 B:7.5 C:13.0 D:15.0 E:土地 9、下列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用地。 A:居住 B:工作 C:商业 D:绿地 E:时间因素 10、以下__方法不适宜地租量的求取。 A.从房租中分离出地租 B.从地价中求出地租 C.从土地开发成本中求出地租 D.用类似剩余法的方法求出地租 11、根据《农用地估价规程》,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可以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A.级差收益测算法 B.样点地价平均法 C.定级指数模型法 D.标准田法 E.样地法 12、市场比较法以替代关系为途径,所求得的价格称。 A:收益价格 B:替代价格 C:比准价格 D:等同价格 E:合法性 13、预收账款是按合同规定向购买单位预收的货款,它属于__。 A.长期负债 B.或有负债

离子色谱、气相色谱、GC-MS 知识点

第七节离子色谱法 (一)基础知识 分类号:W7-0 一、填空题 1.离子交换色谱主要用于有机和无机、离子的分离。 答案:阴阳 2.离子排斥色谱主要用于酸、酸和的分离。 答案:有机无机弱醇类 3.离子对色谱主要用于表面活性的离子、离子和络合物的分离。 答案:阴阳金属 4.离子色谱仪中,抑制器主要起降低淋洗液的和增加被测离子的,改善的作用。 答案:背景电导电导值信噪比 5.离子色谱分析样品时,样品中离子价数越高,保留时间,离子半径越大,保留时间。 答案:越长越长 6.离子色谱中抑制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的是树脂填充抑制柱、管状纤维膜抑制器,后来又有了平板微膜抑制器。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抑制器。 答案:自身再生 7.在离子色谱分析中,为了缩短分析时间,可通过改变分离柱的容量、淋洗液强度 和,以及在淋洗液中加入有机改进剂和用梯度淋洗技术来实现。 答案:流速 二、判断题 1.离子色谱(IC)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一种。( ) 答案:正确 2.离子色谱的分离方式有3种,即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C)、离子排斥色谱(HPIEC)和离子对色谱(MPIC)。它们的分离机理是相同的。(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它们的分离机理是不同的。 3.离子色谱分析中,其淋洗液的流速和被测离子的保留时间之间存在一种反比的关系。( ) 答案:正确 4.当改变离子色谱淋洗液的流速时,待测离子的洗脱顺序将会发生改变。(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待测离子的洗脱顺序不会改变。 5.离子色谱分离柱的长度将直接影响理论塔板数(即柱效),当样品中被测离子的浓度远远小于其他离子的浓度时,可以用较长的分离柱以增加柱容量。( ) 答案:正确 6.离子色谱分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分离机理、抑制原理是相似的。( ) 答案:正确 7.离子色谱分析样品时,可以用去离子水稀释样品,还可以用淋洗液做稀释剂,以减小水负峰的影响。( ) 答案:正确 8.离子色谱分析中,水负峰的位置由分离柱的性质和淋洗液的流速决定,流速的改变可改变水负峰的位置和被测离子的保留时间。( ) 答案:正确 9.离子色谱分析中,淋洗液浓度的改变只影响被测离子的保留时间,而不影响水负峰的位置。( ) 答案:正确 10.离子色谱中的梯度淋洗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相似,梯度淋洗一般只在含氢氧根离子或甲基磺酸根的淋洗液中采用抑制电导检测时才能实现。( ) 答案:正确 11.高效离子色谱用低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 ) 答案:正确 12.离子排斥色谱(HPICE)用高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 )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离子色谱中的电导检测器,分为抑制型和非抑制型(也称单柱型)两种。在现代色谱中主要用电导检测器。( ) A.抑制型B.非抑制型 答案:A 2.离子色谱分析中当改变淋洗液的浓度时,对被测二价离子保留时间的影响价离子。( ) A.大于B.小于C.等于 答案:A 3.NaOH是化学抑制型离子色谱中分析阴离子推荐的淋洗液,因为它的抑制反应产物是低电导的水。在配制和使用时,空气中的总会溶入NaOH溶液中而改变淋洗液的

离子色谱法

一、离子色谱(IC)基本原理 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一种,其分离原理也是通过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流动相中的不同组分在两相中重新分配,使各组分在分离柱中的滞留时间有所区别,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离子色谱仪的结构 离子色谱仪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输送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输送系统由淋洗液槽、输液泵、进样阀等组成;分离系统主要是指色谱柱;检测系统(如果是电导检测器)由抑制柱和电导检测器组成。 离子色谱的检测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化学检测器,一种是光化学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包括电导、直流安培、脉冲安培、和积分安培;光化学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和荧光。电导检测器是IC的主要检测器,主要分为抑制型和非抑制型(也称为单柱型)两种。抑制器能够显著提高电导检测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早的树脂填充的抑制器到纤维膜抑制器,平板微膜抑制器和先进的只加水的高抑制容量的电解和微膜结合的自动连续工作的抑制器。 三、离子色谱基本理论 离子色谱主要有三种分离方式:离子交换离子排斥和反相离子对。这三种分离方式的柱填料树脂骨架基本上都是苯乙烯/二乙烯苯的共聚物,但是树脂的离子交换容量各不相同,以下就主要介绍离子交换色谱的分离机理。 在离子色谱中应用最广的柱填料是由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制得的离子交换树脂。这类树脂的基球是用一定比例的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在过氧化苯酰等引发剂存在下,通过悬浮物聚合制成共聚物小珠粒。其中二乙烯基苯是交联剂,使共聚物称为体型高分子。

典型的离子交换剂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不溶性的基质,它可以是有机的,也可以是无机的;固定的离子部位,它或者附着在基质上,或者就是基质的整体部分;与这些固定部位相结合的等量的带相反电荷离子。附着上去的集团常被称作官能团。结合上去的离子被称作对离子,当对离子与溶液中含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接触时,能够发生交换。正是后者这一性质,才给这些材料起了“离子交换剂”这个名字。 离子交换法的分离基理是离子交换,用于亲水性阴、阳离子的分离。阳离子分离柱使用薄壳型树脂,树脂基核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核的表面是磺化层,磺酸基以共价键与树脂基核共聚物相连;阴离子分离柱使用的填料也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核外是磺化层,它提供了一个与外界阴离子交换层以离子离子键结合的表面,磺化层外是流动均匀的单层季铵化阴离子胶乳微粒,这些胶乳微粒提供了树脂分离阴离子的能力,其分离基理基于流动相和固定相(树脂)阳离子位置之间的离子交换。 淋洗液中阴离子和样品中的阴离子争夺树脂上的交换位置,淋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与树脂的离子电荷相反的平衡离子。在标准的阴离子色谱中,这种平衡离子是CO 32-和HCO 3-;在标准的阴离子色谱中,这种平衡离子是H +。离子交换进行的过程中,由于流动相可以连续地提供与固定相表面电荷相反的平衡离子,这种平衡离子与树脂以离子对的形式处于平衡状态,保持体系的离子电荷平衡。随着样品离子与连续离子(即淋洗离子)的交换,当样品离子与树脂上的离子成对时,样品离子由于库仑力的作用会有一个短暂的停留。不同的样品离子与树脂固定相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即亲和力)不同,因此,样品离子在分离柱中从上向下移动的速度也不同。样品阴离子A -与树脂的离子交换平衡可以用下式表示: 阴离子交换 A - +(淋洗离子)-+NR 4-R = A -+NR 4-R + (淋洗离子) 对于样品中的阳离子,树脂交换平衡如下(H +为淋洗离子): 阳离子交换 C + + H +-O 3S-R = C +-O 3S-R + H + 在阴离子交换平衡中,如果淋洗离子是HCO 3-,可以用下式表示阴离子交换平衡: [][][][]4 33 4NH CO H A HCO NR A K + ---+-= K 是选择性系数。K 值越大,说明样品离子的保留时间越常。选择性系数是电荷、离子半径、系统淋洗液种类和树脂种类的函数。 离子半径 样品离子的价数越高,对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越大。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保留时间随离子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淋洗三价离子需要采用高离子强度的淋洗液,二价离子可以用较低浓度的淋洗液,而低于一价离子,所需淋洗液浓度更低。 离子半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