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07-01-01 作者:教育论文中心来源: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一)贸易、金融、投资、技术相互交融,互相促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国公司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主要载体。它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以及其他服务于一体,通过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贸易和技术开发及转移等活动,使得原来相对孤立、主要通过贸易联系各国经济、市场的状况大为改观,同时使原先投资与贸易间所呈现的替代关系逐步转化为生产、贸易、金融、投资、技术开发和转移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这种融合与促进表现在直接投资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发展速度大大超过贸易,即以投资为龙头,带动贸易、金融、技术共同发展,相互融合。从统计数据看,全球的投资增长大于贸易增长,而贸易增长又大于生产增长。90年代以来,全球投资的年增长率大约在12-18%,全球贸易的年增长率大约在6-8%,而全球生产的年增长率仅为3-4%。例如,从1983年到1995年,全球直接投资每年平均增长17.2%,大约是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的一倍和全球生产年均增长率的四倍。从具体国家看,直接投资在一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1994年美国出口额为2350亿美元,而同年美国海外投资的总销售额高达1万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不断加强,具体表现在:

一、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市场逐步融合而一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1994年世界商品贸易额达到40900亿美元,首次突破40000亿美元大关,创下近20年来的最新纪录,服务贸易达到10800亿美元。1995年世界贸易额又比1994年增长了18%,突破60000亿美元,其中商品贸易额为48750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12300亿美元。1997年世界贸易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又比1996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贸易总额创下67000亿美元的新纪录。

随着贸易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950年世界各国按商品出口计算的贸易依存度只有6%,1985年增加到9%,1992年提高到16%,1995年达到了18.5%。表1列举了世界各类国家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贸易依存度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在1985-1995年的10年时间里,世界出口依存度上升了1倍多,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中,除下中等国家有所下降外,其他各类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

上升。

1世界经济展开全球竞争2世界各国在竞争中求合作3南北经济合作加强

4当代国际关系相互依赖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就是商品、资本、人才、信息等原材料在全球市场上的自由流动发展,各个国家发展都基于世界这个平台之上的,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各国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明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本质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近年来,从围绕经济全球化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分析,如何把握其本质成为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进程、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所在,若不能就此达成基本的共识,也就谈不上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分析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的后果和影响,更谈不上能够制定出得当的应对政策与策略。尽管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各个国家、各位学者都有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看法,对它的本质如何看待存在反对和支持,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目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经济市场化。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市场经济原则(WTO)在全球范围内得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

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人口由65%一下子骤增到95%以上,世界市场得到了统一。由于世界市场同质性程度的提高,资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定位利润最大点,全球企业的概念开始诞生。这种观念只从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现象方面来理解,同实践中的全球化根本不是一回事,特别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或劳动资源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障碍。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私有化、自由化、放松调控。这就意味着减少政府审批,放松政府管制,但有些方面还是必须需要政府管制,如食品安全、城市交通等。还体现在政府应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管理。意味着公民自由选择权大大扩大了,我国的企业私有化的表现在: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第三种观点是美国提出的人权国际化,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海牙国际法庭已经提出,基本观点是人权高于主权,全球有很多国家已赞同这个观点,但还有一些邪恶国家、流氓国家持反对意见。中国是选择性的接受,而不是全面的,不管怎么说已经承认了人权这个概念。 二、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客观层面上观察,它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范围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4)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从实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影响。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缺陷问题,单一的讲,就是自身的水源不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制造也的发达。首先,水源问题;这是我国自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北方水源日益捉襟见肘,而单靠我国自身解决此事,是有点困难。内蒙,东北,华北,京津地,均可以感觉到严重缺水的窘态。由此带来的就是沙尘暴的日益强大,对整个世界环境也是大为不利的。其解决之道:从我国自身方面来看。一是海水淡化;一是南水北调。在我看来,海水淡化成本太高,而现实的可操作行又太差。这条路在现有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南水北调,南水源于长江之系,南水本身并不充裕。且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看,也并不可取。那解决的方案呢?就是引俄罗斯贝加尔湖水注入我国北方,这样我国整个北方就会有充足的水源,并且有利于全球的环境问题。《世界地理》显示“每年有60亿吨的高清澈高含痒的贝加尔湖天然矿泉水白白流入北冰洋化为海水。”在北极溶入亿万年的冰块,宝贵富足的水资源就这样为人类源源不断的制造着北极的极度寒冷,且贝加尔湖南引对西伯利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极度寒冷状态也是大有好处的。对全球化的今天,是资源不浪费,是对环境问题也有利的。其次,中国自身的优势是制造业。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我国与全球化的第一次接触。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国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精编版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商品和服务贸易扩展到全球,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上述定义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主权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交易范围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贸易和投资范围扩大到全球,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二是市场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采用,这两个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同一过程中并行的两种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它必然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我方持有的观点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挑战。因为它使得中国面临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强烈冲击。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WTO后,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受冲击较大。其中,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的冲击。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而我国1998年全国汽车产量是163万辆,轿车是50.71万辆,只相当于外国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产量,甚至只相当于外国汽车制造厂一条流水线的产量。第二,面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的冲击。目前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2000万辆,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几大生产巨头纷纷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中国目前200人拥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一个潜在的汽车大市场,必然会受到外商的青睐并尽最大可能挤入中国市场,这无疑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威胁。第三,面临关税逐步下降的冲击。目前我国汽车平均关税为80%~100%,尽管正式文件尚未面世,但关税降低20%是起码的,这意味着关税降低后的进口汽车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2、经济全球化可能使我国产业结构低级化、边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加入到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我们知道,到2005年,要求本国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国家将达到65个,但是中国未在其中。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已呈一个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因此,我们对国际会计协调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中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对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一向持积极态度 多年来,中国一直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的会计改革始于1992年,当时我们发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该基本准则即是以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随后,又先后发布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这些大多数都是以相应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制定的,在内容上也与之相当接近,有些甚至基本相同。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些新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的相关定义基本一致。修改会计要素定义,促进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一致,是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所迈出的重要步伐。 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也认识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昕向。因此,在对待会计国际协调方面,我们一贯坚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基础上,除了那些相关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者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之外,我们都努力促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协调或者一致。这一指导原则已经体现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度中,也将指导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制度的建设。 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与趋同是个渐进的过程 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我们一贯高度重视,除一直把它作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和参考蓝本外,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相关事务。我们欣喜地看到,国际会计协调已经从强调协调进入到了制定全球公认会计准则、实现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时代,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努力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而趋同的步伐和进程则取决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进程。 我们注意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身及其应用实际是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准则本身的高质量,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较为成熟的准则执行机制相配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基本上是基于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而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则是从20多年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 余劳动力就业问题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女0 1995年墨西哥爆发了重大的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 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 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 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主权 利;1.使商品、服务资本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 2.促使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转移和资源的配置。 3.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4.推动了全球竞争,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调整 弊:1.各国经济依赖性大幅度提高,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导必定很快。 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日益严峻。 3.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集团集中祝您学习愉快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背景: 中国是世界只带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很久以 前就有了劳动剩余,从而产生了商品交易,而中国也是世界商品交易 发展最早的地区之前。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很长 段时期,特别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繁荣的最顶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开始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西方各国大力发 展外向型经济,促使西方经济的飞跃。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执政时 期,当时的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实习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 争日趋激烈 我是20xx年x月x日被批准为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到20xx年x月x日预备期满。为了使党组织如期研究我的转正问题,现将我的转正申请送上,请审查。 自从20xx年x月x日批准我为预备党员之后,在党组织严格要求下,在支部党员帮助教育下,思想理论上日渐成熟,政治头脑更加清醒。特别是通过党内一系列活动的锻炼,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党员在实际工作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进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解决组织上入党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要解决思想人党的问题。一年来收获是非常大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了共产党员必须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实干精神统一起来。 在人党以前,自己认识到共产党员要有远大理想,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但这种“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体现,并不十分清楚,特别是作为一个正在大学里学习的学生,就感到更难。 入党后,经过一年来党的教育,我认识到“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一定要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远大理想而奋斗,对学生来说,就要端正学习目的,树立刻苦学习的态度,地掌握

现代化建设的本领。除了努力学好学校规定的各学科外,还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所学专业,选修有关方面的课程,争取获得优异成绩。 第二,明确了共产党员必须积极拥护党的政策。 党的政策既是对以往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又是未来社会实践的重要依据。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取决科技实力,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点是抓好教育,我国正处于教育全面改革时期,作为一名学生,就要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当中去,为我国教育改革做贡献。 第三,明确了当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作为一名党员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牢固树立宗旨观念。 其次要学好专业知识,打牢知识功底,同时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博与专的统一,以适应二十一世纪高度发展的需要。 最后,要不断经受实践的磨炼,增强党性,把实践活动融入到同学们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去,能为同学们学好各门专业知识做出贡献。在这一年来的预备期里,自己按着上述要求做了一些工作,发挥了一个党员的作用。 但是,检查起来,所存在的缺点毛病也是不少的,在党组织的帮助教育下,有的克服了,有的还需今后努力改正。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背景: 中国是世界只带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很久以前就有了劳动剩余,从而产生了商品交易,而中国也是世界商品交易发展最早的地区之前。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很长一段时期,特别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繁荣的最顶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开始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西方各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使西方经济的飞跃。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执政时期,当时的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实习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的经济开始落后于世界的发达水平。从此开始中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处于抵抗外来侵略的抗战时期,而经济也发展缓慢。直到建国初期,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对于恢复歹势中国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中国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发展却又缓慢起来。直到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改革开放,对内改革,转变成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也多国建立毛衣关系;真是这一历史性的政策,促使了中国经济的从此的飞跃。而正在中国经济飞跃时,世界经济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以后快速发展。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正面效益: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有方式的重新配置。发达国家因为或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很有可能会丧失原有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而美国作为经济势力最强、技术进步领先的国家是最大受益者,而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受益国。融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既可以发挥廉价劳动力和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也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和就业压力大等方面的劣势。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有着极其明显的优势。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一、人口众多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障碍,从而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来国内建厂,大大增加的就业岗位,为中国的就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二、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这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于改进国类的生产技术带来了很大帮助,在经济全球化的席卷中,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与优秀的人才资源。三、世界经济联系为一个整体,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系列的对外贸易也开展了起来,特别是对沿海城市的飞跃创造了契机。四、经济全球化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品,世界各国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也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供中国消费者选择,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负面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各国之间的贸易额也在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断增加,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贸易结算也随之更加频繁,信用证这种付款方式也这就要求一种便捷,有效的结算方式的出现,大二时有就孕育而生,同时它也更好的促进了国际之间贸易的发展。现这两门课中都有讲到信用证结算。学过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制单,在学的国际结算又提到了信用证,那么信用证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正是因为信用证如此重要所以我才选择信用证作为我论文的讨论了。主题,而且要进行国际之间的贸易,信用证这种结算方式是最实用,最有效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了解信用证也是有必要的。,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L/C)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最常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用的支付方式。信用证是有条件的银行担保,是银行(开证行)应买方(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保证立即或将来某一时间内付给卖方(受益人)一笔款项。卖方(受益人)得到这笔钱的条件是向银行(议付行)提交信用证中规定的单据。例如:商业、运输、保险、政府和其信用证有一定的融资担保功能,是国际贸易中最常他用途的单据。但信用证中的很多软条款也见的结算方式,是较为安全的结算方式,可能令出口方受到巨大损失。 信用证的特点是一个原则,两个凭证?一个原则就是严格相不,只凭单

据,不问合同.就是指银行只凭信用证两个凭证尬符的原则. 管货物. 1:开证行负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开证行支付方式是右\由银行自己的信用作保证,所以作为一种银行保证文件的信用证,开证行对之负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2:信用证是一项自足的文件 开证申请书是依据买卖合同的内容提出的,因此,信用证与合同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信用证一经开出,就成为独立于买卖合同以为的另一中契约,开证银行和参与信用证业务的其他银行只按信用证的规定办事,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基于信用证与合同的相对独立性,信用证条款的改变并不代表合同条款有类似的修改. 3信用证是一项纯单据文件 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只审查收益人所提交的单据是否与信用证条款相符,以决定其是否履行付款责任.重要收益人提交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开证行就应承担付款责任.进口人也应接受单据并想开证行付款赎单.而具体货物的完好与否,则与银行无关.进口方可凭有关的单据和合同想责任方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 信用证虽然是国际贸易结算中较为常用也较为方便的方法,可是它的种类却很多,所以对于信用证到底有哪些种类一定要了解并且熟记于心,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中选对多开立的信用证类型,从而更好的保护自身,公司或国家的利益。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下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我们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经济全球化科学方法论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这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呢?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过程及趋势予以明确界定,有助于认识经济全球化运行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向,从而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准确把握和全面分析。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研究的各种视角和方法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倡导全球资本主义,为经济全球化大唱赞歌,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归纳西方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劳动力、科技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个民族的经济由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与竞争,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然而,这种定义只是从描述的角度或表象上对经济全球化内涵的界定,并没有抓住它的本质。另一种观点是从网络化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网络化的增长。 事实上,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要从根本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影响和作用,就要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理论与观念的相互联系上确立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且把这种对全球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置于“世界生产力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国际经济基础)—国际上层建筑”为主要序列的社会结构当中,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现实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观念。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劳动交换。劳动过程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而在这条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对外贸易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引导下,通过强调劳动力和资源上的优势、推行比较优势战略,在一段时间内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一直的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却进一步拉大了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我国前三十年的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相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国名的教育素质不高,人们对劳资的要求也不高。这就会使得中国劳动力很廉价。在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的价格相对发达国家低的多。这样中国出口的商品就会占国外市场很大的份额。这是中国目前对外贸易总的倾向。 建国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的政策’,这种规定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那是对外贸易主要是为国内重工业服务,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基本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 改革开放后则实施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保护贸易政策。由于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有一个重大的转折。80年代中期,国际产业结构出现了新一轮调整和转移,为了抓住这一有利形势,国家进一步确立了以加工贸易为重点、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沿海发展战略,加工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加工贸易使中国成功地承接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带动了国内工业发展,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外贸出口由初级产品、资源型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1986年,工业制成品取代初级产品成为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实现了出口结构的一次根本性转变。1991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77%,市场日益多元化。随着对外贸易的逐渐扩大以及份额越来越多,国

高一政治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高一政治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高一政治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载体?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是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国际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和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3)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4)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带的挑战(不利影响):①实质上由发达资国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

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基本原则?作用? (1)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基本原则: ①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②市场准入原则; ③互惠原则; ④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 ⑤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3)作用: 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 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 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简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经济全球化四种观点

经济全球化四种观点 目前,国际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四种基本观点是: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这是所谓“自由派”观点; 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这是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 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 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但未来如何尚看进一步变革,即著名的“变革论”。 某些发达国家高唱经济全球化,想的尽是对他们通向更加富裕的机遇,而没有看到对他们的日益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严峻地潜在着的。就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发达国家意味着什么?首先,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将无力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使全瀃市场萎缩,“贸易自由化”还有什么实质意义?贫穷的国家总是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与动荡,从而投资环境恶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皀发展中国家无法参与,还有什么经济全球化?这样,反过来必将制约发达国家自己的竏济发展,引发起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不仅无法幸免,而且即使不首当其冲也必然损失巨大。 其次,“南北差跜”越捥越大,意味着历史上殖民地与殖民主义的对立将以新的形式再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一个贫穷国家的动乱将引起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性动乱。更严重的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历史铁的规律,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浪潮必将一浪高一浪,阶级斗争也将从国内走向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将结束,代之以新一轮的全球范围的革命与战争。即使在血与火中诞生一个新世界,也将是人类一次空前的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也是向人类的挑战,全人类应该在这一挑战面前深思。 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我国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掌握着主动权,而且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大部分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有些规则则是在我国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某些产业规则、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和劳工标准等,这就决定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 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我国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我们要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被发达国家指责为破坏环境的对象。实际上,发达国家已经超越了工业化发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许江雁41007020114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它的检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也让我们面临无数挑战。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它所带来的影响?由此,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本文通过剖析经济全球化的方方面面,探讨它的实质,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并就此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作出相关论述,最后总结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跨国公司、中国、发展

正文: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三,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第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它作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将长期存在。 二、经济全球化实质及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大为增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么?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

经济全球化带答案

经济全球化带答案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外交政策601 1.经济生活是复杂的,同一现象或措施,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下列表述中,正确体现了经济生活中“双刃剑”现象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也导致出口贸易不利 ③纸币发行过量过多易引起通货膨胀,纸币发行不足会导致通货紧缩 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也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2.2012年12月7日,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出资151亿加元(1加元约等于人民币6.3元)成功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②顺应经济全球化要求,优化资源配置 ③增强经济实力,控制国际稀缺资源 ④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下图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读图回答问题。 3.下列关于上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 最大 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 现现负增长 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 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 国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4.上图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 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5. 2012年7月12,13日,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400多名中外嘉宾对如何促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繁荣”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签署了一批诸如推进泛北区域城市发展合作等双边、多边合作协议。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 A.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B.表明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C.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D.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跨国垄断经营的竞争力【答案】B 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表示,如果欧元区和美国决策者无法通过解决各自的财政困难来重塑市场信心,那么全球经济将面临新一轮衰退的风险。希望各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应对目前的风险。这表明 A.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B.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C.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答案】C 7.《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每年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②中国优化产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③中国积极寻求竞争与发展机会④中国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C 8.受美国和东欧地区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2012年6至7月,国际市场中玉米和小麦价格上涨25%,大豆价格上涨17%,世界银行称其为“历史性”的增长;我国国内市场部分农产品价格也上涨。这 ①表明需求影响价格②表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③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量急剧减少④会促使粮食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9.作为最大的美债持有国,美元的跌跌不休之下,我国进一步加快了外汇储备分散化的步伐。但截至5月底,我国仍持有美国国债8677亿美元。中国也一直在呼吁,希望美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切实采取措施,维护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投资者信心。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②购买国债是一种高收益和高风险同在的投资行为 ③诚信是国际经济交往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C 10.2010年3月28目,浙江吉利汽车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协议,以l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100%的股份。这体现了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技术全球化【答案】C 11.进入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愈加活跃。中国贸促会18日在北京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称,今年1至2月份,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97个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