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基础知识

NFC基础知识
NFC基础知识

NFC

这个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由飞利浦半导体(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20厘米距离内。其传输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种。目前近场通信已通过成为ISO/IEC IS 18092国际标准、ECMA-340标准与ETSI TS 102 190标准。NFC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读取模式。

NFC近场通信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工作频率为13.56MHz.但是使用这种手机支付方案的用户必须更换特制的手机。目前这项技术在日韩被广泛应用。手机用户凭着配置了支付功能的手机就可以行遍全国:他们的手机可以用作机场登机验证、大厦的门禁钥匙、交通一卡通、信用卡、支付卡等等[1]。

中文名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原版名称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开发商

飞利浦、诺基亚和索尼共同开发

设备载体

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控件工具

应用

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技术

发展历史

大概在2003 年,当时的philips 半导体和Sony 公司计划基于非接触式卡技术发展一种与之兼容的无线通讯技术。飞利浦派了一个团队到日本和sony工程师一起闭关三个月,然后联合对外发布关于一种兼容当前ISO14443 非接触式卡协议的无线通讯技术,取名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该技术规范定义了两个NFC 设备之间基于13.56MHz 频率的无线通讯方式,在NFC 的世界里没有读卡器,没有卡,只有NFC 设备。该规范定义了NFC 设备通讯的两种模式: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并且分别定义了两种模式的选择和射频场防冲突方法、设备防冲突方法,定义了不同波特率通讯速率下的编码方式、调制解调方式等等最最底层的通讯方式和协议,说白了就是解决了如何交换数据流的问题。该规范最终被提交到ISO标准组织获得批准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这就是ISO18092,后来增加了ISO15693 的兼容,形成新的NFC 国际标准IP2,也就是ISO21481。同时ECMA(欧洲计算机制造协会)也颁布了针对NFC 的标准,分别是ECMA340和ECMA352,对应的是ISO18092[2]与ISO21481[3],其实两个标准内容大同小异,只是ECMA 的是免费的,大家可以到网上下载到,而ISO标准是收费的。不过,所幸的是,为了促进标准化,ISO/IEC 18092:2013 和ISO/IEC 21481:2012版均可在ISO官方网站上下载到免费的电子版。

为了加快推动NFC产业的发展,当时的飞利浦、SONY和诺基亚联合发起成立了NFC 论坛,旨在推动行业应用的发展,定义相关基于NFC应用的中间层规范,包括一些数据交换通讯协议NDEF,包括基于非接触式标签的几种NFC tag 规范,主要涉及到卡片内部数据结构定义,NFC 设备(手机)如何识别一个标准的NFC 论坛兼容的标签,如何解析具体应用数据等等相关规范,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NFC设备之间可以互连互通。比如不同手机如何交换数据,如何识别同一个电子海报等等。[4]

工作模式

种方式下,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卡片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RF 域来供电,即便是寄主设备(如手机)没电也可以工作。

点对点模式(P2P mode):这个模式和红外线差不多,可用于数据交换,只是传输距离较短,传输创建速度较快,传输速度也快些,功耗低(蓝牙也类似)。将两个具备NFC功能的设备链接,能实现数据点对点传输,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薄。因此通过NFC,多个设备如数码相机、PDA、计算机和手机之间都可以交换资料或者服务。

技术特征

与RFID一样,NFC信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NFC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传输范围比RFID小。其次,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再次,NFC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

NFC、红外线、蓝牙同为非接触传输方式,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征,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其技术本身没有优劣差别。

NFC手机内置NFC芯片,比原先仅作为标签使用的RFID更增加了数据双向传送的功能,这个进步使得其更加适合用于电子货币支付的;特别是RFID所不能实现的,相互认证和动态加密和一次性钥匙(OTP)能够在NFC上实现。NFC技术支持多种应用,包括移动支付与交易、对等式通信及移动中信息访问等。通过NFC手机,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与他们希望得到的娱乐服务与交易联系在一起,从而完成付款,获取海报信息等。

NFC设备可以用作非接触式智能卡、智能卡的读写器终端以及设备对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其应用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类型:用于付款和购票、用于电子票证、用于智能媒体以及用于交换、传输数据。

原理信息

NFC技术原理

支持NFC的设备可以在主动或被动模式下交换数据

NFC主动通信模式

。在被动模式下,启动NFC通信的设备,也称为NFC发起设备(主设备),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提供射频场(RF-field),。它可以选择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种传输速度,将数据发送到另一台设备。另一台设备称为NFC目标设备(从设备),不必产生射频场,而使用负载调制(load modulation)技术,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传回发起设备。此通信机制与基于ISO14443A、MIFARE和FeliCa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兼容,因此,NFC发起设备在被动模式下,可以用相同的连接和初始化过程检测非接触式智能卡或NFC目标设备,并与之建立联系。图为NFC主动通信模式:[5]

NFC与RFID区别

第一、NFC将非接触读卡器、非接触卡和点对点功能整合进一块单芯片,而rfid必须有阅读器和标签组成。RFID只能实现信息的读取以及判定,而NFC技术则强调的是信息交互。

通俗的说NFC就是RFID的演进版本,双方可以近距离交换信息。NFC手机内置NFC芯片,组成RFID模块的一部分,可以当作RFID无源标签使用进行支付费用;也可以当作RFID读写器,用作数据交换与采集,还可以进行NFC手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第二、NFC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

第三、应用方向不同。NFC看更多的是针对于消费类电子设备相互通讯,有源RFID则更擅长在长距离识别。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作为互联网最直接的智能终端,必将会引起一场技术上的革命,如同以前蓝牙、USB、GPS等标配,NFC将成为日后手机最重要的标配,通过NFC技术,手机支付、看电影、坐地铁都能实现,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6]。

传统比较

NFC和蓝牙(Bluetooth)都是短程通信技术,而且都被集成到移动电话。但NFC不需要复杂的设置程序。NFC也可以简化蓝牙连接。

NFC略胜蓝牙的地方在于设置程序较短,但无法达到低功率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的速度。在两台NFC设备相互连接的设备识别过程中,使用NFC来替代人工设置会使创建连接的速度大大加快:少于十分之一秒。NFC的最大数据传输量424 kbit/s 远小于Bluetooth V2.1 (2.1 Mbit/s)。虽然NFC在传输速度与距离比不上蓝牙(小于20 cm),但相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这让NFC特别适用于设备密集而传输变得困难的时候。相对于蓝牙,NFC兼容于现有的被动RFID (13.56 MHz ISO/IEC 18000-3) 设施。NFC的能量需求更低,与蓝牙V4.0低功耗协议类似。当NFC在一台无动力的设备(比如一台关机的手机,非接触式智能信用卡,或是智能海报)上工作时,NFC的能量消耗要小于低功耗蓝牙V4.0。对于移动电话或是移动消费性电子产品来说,NFC的使用比较方便。NFC的短距离通信特性正是其优点,由于耗电量低、一次只和一台机器链接,拥有较高的保密性与安全性,NFC有利于信用卡交易

计的后果是,天线会在导体表面产生涡流来削弱天线的磁场。因此,业界在手机中通常采用磁性薄膜(如TDK等公司生产)贴合FPC方式来做天线。一种新技术是磁性薄膜与FPC合一,也即磁性FPC。

发展前景

NFC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和更富直观性等特点,这让它在某些领域显得更具潜力——NFC通过一个芯片、一根天线和一些软件的组合,能够实现各种设备在几厘米范围内的通信,而费用仅为2~3欧元。据ABIReasearch有关NFC有最新研究,NFC市场可能发迹于移动手持设备。ABI估计,到2005年以后,市场会出现采用NFC芯片的智能手机和增强型手持设备。到2009年,这种手持设备将占一半以上的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 预测,至2011年全球基于移动电话的非接触式支付额将超过360亿美元。如果NFC技术能得到普及,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使用许多电子设备的方式,甚至改变使用信用卡、钥匙和现金的方式。NFC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大致总结了蓝牙技术协同工作能力差的弊病。不过,它的目标并非是完全取代蓝牙、Wi-Fi等其他无线技术,而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因为NFC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仅为212Kbps,不适合诸如音视频流等需要较高带宽的应用。

而所谓RFID标准和NFC标准的冲突,是对NFC的一种误解。NFC和RFID在物理层有相似之处,但其本身和RFID是两个领域的技术,RFID仅仅是一种通过无线对标签进行识别技术,而NFC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方式是交互的。

NFC开环产业链繁冗闭环前景乐观

开环情况下的NFC支付有着繁冗的产业链,从手机OEM开始,NFC芯片供应商、COS 供应商、eSE商都需要参与手机的设计,在手机OEM协调各供应商之后,又存在手机生产的测试良品率的问题。NFC手机出厂之后,不同厂商之间的手机存在不能互相交互的问题,如

果应用在支付,就标准而言,工信部必须审批确保手机在通信行业的准入,银联和央行则把关NFC手机在开环支付领域的可用。在NFC经常使用的交通领域,需要经过住建部和交通部不同标准的支持问题。从宏观来说,NFC支付需要经历TSM的利益争夺,而微观上,又需要经过不同Type支持等问题的考验。与此同时,这还是在没有考虑NFC三大方案如何选择的情况下的考虑,背后的卡商、方案商的利益和产业格局博弈更加复杂。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NFC开环支付所需要牵扯的利益团体较多,NFC产业链极其繁冗。邓欣透露,在国企当中,项目的实施可以获得一定的国企补助。从这一个角度来讲,NFC在国内的应用会更加复杂。

对于NFC的发展,有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NFC手机的销售量将增长156%,总量将达到4亿台,这就意味着,全球三分之一的智能手机都将支持NFC功能。预测是预测,现实仍然要面对现实,国内的NFC应用仍然很少,就北京的NFC支付商用而言,有业内人士表示,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中国移动的NFC项目,是以发布会为结束。”、“中国移动的NFC项目更多的是形象工程”。邓欣也认为,NFC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样品、产品和商品阶段,国内的NFC发展仍然是样品阶段,普通大众非常少使用NFC支付。

国内的三大运营商攻守情况,中国移动是处于守势,而电信和联通是处于攻势。中国移动为了留住用户,向多应用发展,NFC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卖愿景给消费者。而联通有3G的优势不急于推NFC,电信则不想成为NFC的“试验小白鼠”,但这两个运营商出于增加用户的考虑,对NFC仍然有期待。

到了闭环当中,应用区域的用户密集,使用也变的更加频繁,以园区、用户、集成商、运营商等团体为主要的参与者,牵扯到的利益体不多,张武认为:“随着NFC手机的普及,不管是作为IC卡还是作为终端设备,园区一卡通必须支持NFC手机的应用,前景是乐观的,关键在于NFC手机的开放性、稳定性、各大运营商标准的统一等。”

邓欣表示,NFC手机一卡通[8]也存在一个TSM的问题,但不是运营商、银联等争夺的TSM制高点,而是二三级TSM。在共同的TSM下,统一性得到保证,但需要一定的开放性,才能让应用丰富。张武表示:“一卡通集成公司不但要做好NFC手机的应用,还要不断的开放标准的接口,允许使用单位、使用人员、第三方智能终端应用开发商参与到NFC手机的应用开发之中,让园区一卡通成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规范的应用平台。”

试验地点

*美国,菲利浦斯球馆(Philips Arena)从2005年12月起,在美国的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菲利浦斯球馆,Visa和飞利浦就开始合作进行主要的NFC测试--球迷们可以很轻松地在特许经营店和服装店里买东西。另外,将具有NFC功能的手机放在嵌有NFC标签的海报前,他们还可以下载电影内容,比如手机铃声,壁纸,屏保和最喜欢的明星及艺术家的剪报。另外的合作伙伴还包括诺基亚、Cingular、Visa,Atlanta Spirit,Chase,ViVOTech。

* 法国,卡昂2005年10月,在法国诺曼底的卡昂,飞利浦同法国电信,Orange,三星,LaSer零售集团以及Vinci公园合作进行了主要的多应用NFC测试。在六个月的测试中,200位卡昂居民将使用嵌有飞利浦NFC芯片的三星D500手机在选定的零售点,公园设备进行支付,并可下载著名旅游景点的信息,电影宣传片以及汽车班次表。

*台湾,台湾近端移动电话服务从2005年7月起,飞利浦就同台湾近端移动交易服务计划联盟(Proximity Mobile Transaction Service Alliance; PMTSA)合作展示了一个可以利用NFC进行安全支付的BenQ手机。在推动NFC手机进入台湾公交网络的过程中这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了。

2007年NFC在中国大陆可谓是“应用启动”之年,从8月开始,内置NFC芯片的诺基亚6131i在包括北京、厦门、广州在内的数个城市公开发售。这款手机预下载了一项可以在市政交通系统使用的交通卡,使用该手机,用户只需开设一个预付费账户就可以购买车票和在

某些商场购物。中国市场潜力巨大,NFC在中国商用无疑是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中国有成百上千万人在公共交通中使用了非接触式的市政交通“一卡通”,其中北京发售了1300万张,广州发售了600万张,厦门发售了110万张。诺基亚与上述三地公交部门的应用,在真正意义上拉开了NFC商用的序幕。

标签种类

NFC的基本标签类型有四种,以1至4来标识,各有不同的格式与容量。这些标签类型格式的基础是:ISO 14443的A与B类型、Sony FeliCa,前者是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国际标准,而后者符合ISO 18092被动式通讯模式标准。保持NFC标签尽可能简单的优势是:在很多场合,标签可为一次性使用,例如在海报中寿命较短的场合。

第1类标签(Tag 1 Type):此类型基于ISO14443A标准。此类标签具有可读、重新写入的能力,用户可将其配置为只读。存储能力为96字节,用来存网址URL或其他小量数据富富有余。然而,内存可被扩充到2k字节。此类NFC标签的通信速度为106 kbit/s。此类标签简洁,故成本效益较好,适用于许多NFC应用[9]

第2类标签(Tag 2 Type):此类标签也是基于ISO14443A,具有可读、重新写入的能力,用户可将其配置为只读。其基本内存大小为48字节,但可被扩充到2k字节。通信速度也是106 kbit/s。

第3类标签(Tag 3 Type):此类标签基于Sony FeliCa体系。具有2k字节内存容量,数据通讯速度为212 kbit/s。故此类标签较为适合较复杂的应用,尽管成本较高。

第4类标签(Tag 4 Type):此类标签被定义为与ISO14443A、B标准兼容。制造时被预先设定为可读/可重写、或者只读。内存容量可达32k字节,通信速度介于106 kbit/s和424 kbit/s之间。

从上述不同标签类型的定义可以看出,前两类与后两类在内存容量、构成方面大不相同。

故它们的应用不太可能有很多重叠。

第1与第2类标签是双态的,可为读/写或只读。第3与第4类则是只读,数据在生产时写入或者通过特殊的标签写入器来写入。

实际用途

企业中的应用

各种有意使用智能手机作为下一代门禁卡的机构正在对NFC进行技术测试,这是一种理想的企业应用。在2011年秋,黑莓手机制造商RIM和安全门禁卡、读卡器提供商HID Global 宣布,RIM的一部分新产黑莓手机将配备HID Global的iCLASS数字证书。配置NFC的黑莓Bold和Curve型号的手机都能兼容HID Global的iCLASS读卡器,这些读卡器被广泛用于建筑门禁系统、学生ID读卡器、追踪员工签到和出勤。

员工还可以利用NFC智能手机和其它设备进入员工停车场或食堂并支付费用。NFC标签可以被放置在会议室内部,与会者就可以在标签前挥动自己的兼容手机使其静音或打开Wi-Fi。

政府部门的应用

政府还可以利用NFC来改善公共服务、提高运输系统及其它。一些城市和郊区已经开始使用NFC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NFC技术的出现让用户可以用智能手机或移动设备支付车费、进入停车场及支付费用、进入游泳池或图书馆等公共设施。

法国移动非接触式协会(AFSCM)在NFC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据该组织称,法国是欧洲其中一个NFC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AFCSM预计,到2012年底将会有250万法国公民使用NFC设备。法国的“Cityzi”服务使用该国某些地方的用户可以通过快速扫描手机进入火

车站,还可以在随处可见的NFC标签上挥动设备获取地图、产品信息或服务。旧金山市有约3万个NFC兼容的停车计时器。澳大利亚悉尼使用NFC标签来引导岩石区的游客。

与零售购物体验

NFC可以通过结合无线优惠券、会员卡和支付选择扩展和提升现代购物体验。消费者可以用个人应用程序扫描产品货架上的NFC标签,获得关于该产品更加个性化的信息。举个例子,如果你对坚果过敏,通过扫描产品,你的NFC设备能自动检测出该产品是否含有坚果并做出提醒。通过触碰NFC标签来获得信息、增加到购物篮、获得优惠券和其它新的用途将对零售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关于NFC改变购物体验的一个奇特例子来自广告公司Razorfish的“数字口香糖机”。用户只需向里边投进硬币并用NFC兼容设备对它挥动一下,就能选择各种数字产品,包括歌曲下载、电影、电子书和用于特定场所的优惠券。

与市场营销

NFC技术对于现代市场营销商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用户只需用NFC手机在NFC海报、广告、广告牌或电影海报上挥一挥就可以立即获得产品或服务的信息。

商家可以把NFC标签放在店门口,那么用户就可以自动登录Foursquare或者Facebook 等社交网络、和朋友分享细节或好东西。比利时的Walibi游乐园推出了首个NFC系统,名为“Walibi Connect”,用户可以扫描NFC腕带来自动发送更新或关于喜欢的活动和景点到Facebook网页。在食品服务方面,酒吧和餐馆可以从一家名为RadipNFC的订购NFC杯垫和其它促销材料,让顾客可以扫描它们获得该店或广告商的更多信息。

设备之间共享

NFC还可以作为一种短程技术,当几部设备离得非常近的时候,文件和其它内容就可以在这些设备中传递。这项功能对于需要协作的场所非常有用,如需要分享文件或多个玩家进行游戏的时候。

三星推出了一款具有NFC功能的Galaxy S III,具有一个名为Android Beam的功能,其它一些新出现的NFC安卓手机也具有该功能。它可以通过NFC在几部兼容设备间传递数据。一款安卓虚拟扑克游戏Zynga就是利用基于NFC的Android Beam功能让用户将智能手机或设备互相接触实行多玩家在线游戏。

安防领域应用

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是一项适用于门禁系统的技术,这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能够在几厘米的距离内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交换。NFC还完全符合管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ISO标准,这是其成为理想平台的一大显著特点。通过使用配备NFC技术的手机携带便携式身份凭证卡,然后以无线方式由读卡器读取,用户只需在读卡器前出示手机即可开门。据研究机构IHSiSuppli预测,2015年,制造商将出厂约5.5亿部支持NFC的手机。

NFC虚拟凭证卡的最简单模式就是复制现行卡片内的门禁原则。手机将身份信息传递给读卡器,后者又传送给现有的门禁系统,最后打开门。这样,无需使用钥匙或智能卡,就可提供更安全、更便携的方式来配置、监控和修改凭证卡安全参数,不仅消除了凭证卡被复制的风险,而且还可在必要时临时分发凭证卡,若丢失或被盗也可取消凭证卡。

瑞典ClarionHotelStockholm酒店参加了虚拟门禁应用初期测试,该试点项目于2011年6月结束。该酒店与HIDGlobal的母公司AssaAbloy、ChoiceHotelsScandinavia、TeliaSonera、VingCardElsafe和Giesecke&Devrient(G&D)合作,将客房钥匙替换为可发送到客人NFC手机上的数码钥匙。

在Clarion酒店试验期间,客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进入房间。参与测试的客人均获得一部安装了AssaAbloyMobileKeys(移动钥匙)软件的三星NFC手机。在到达酒店之前,客人手机收到包含入住登记位置的链接和电子客房钥匙的短信。这样一来,客人可以省却排队等候入住的环节,直奔客房,到了房门口,只需在门锁前出示手机即可打开门。退房时,客人只需用手机轻触大厅自助服务终端即可,这又节省了前台人工办理时间。

对Clarion酒店试验后开展的跟踪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称使用数码钥匙解决方案节省了10多分钟,而8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可使用该方案,则会选用。除了省掉卡片的费用外,该酒店还在其他多个方面获益匪浅,例如,减少办理入住登记的人力资源,而调配更多人员解决其他的客服问题。此外,更换丢失的钥匙问题也变得更容易解决了[10]。

新一代智能卡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通过将门禁和电脑桌面登录整合到单一的身份识别平台,来保护设施、人员和资产。这种集成多应用的门禁解决方案不仅可用于传统的证卡和读卡器,还将用于移动设备(包括手机)。这些手机使用无线近距离通信(NFC)技术来接收及出示以往寄存在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虚拟凭证卡,实现开门、电子支付和安全读取数据等应用。

NFC移动访问设备具有智能特性,能够验证个人身份信息和其他相关访问规则,从而降低了未来对门禁读卡器(及门锁)的智能性和连接功能的要求。此外,NFC手机将通过使用加密的安全通信发送认证信息至读卡器,实现门禁的控出准入。这个过程中,读卡器只是需要解读用于开门的加密命令。—读卡器或锁具未来可免连接到控制面板或服务器,显著降低读卡器或锁具的部署成本。

融合门禁和电脑桌面登录的集成多应用解决方案是门禁行业的大势所趋,并正在创造大量新的市场机会。随着此类解决方案不断迁移到NFC智能手机等移动平台,它们有机会成为客户的首选方案。

标签工艺

工艺:标签设计与制造需要考虑很多方面。标签是为了大量、极低成本制造,同时保持性能。在设计标签时,下面是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的性能参数与要素:

读取速度:因为需要在两个NFC装置接近时传输标签所含的所有数据,故速度很重要。

如果标签传数据较慢,就有不能完全传输、可靠性差的危险。结果影响到用户,不明白该技术的用户,假如不得不重复多次才能奏效就会对其丧失信心。第一类NFC标签允许所有数据整块(block)传输,保持了标签的读取性能。

晶片尺寸:在标签设计中,晶片尺寸(die size)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尺寸较小,则成本较低、标签也不那么显眼(对在海报中使用较为重要)。内存较小自然导致晶片尺寸较小。

单元价格:鉴于NFC标签的目标应用是极低成本的(例如用于智能海报),单位价格是标签设计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在这里,成本至为关键。标签成本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包括内存大小和所含附加特征带来的集成电路复杂性。把内存与特征尽可能简化,成本就能压低。当NFC体系真正起飞时,标签生产量可能达到数十亿的规模;需要精心设计,以在成本与性能之间取得正确的平衡。

最新应用

NFC设备被很多手机厂商应用,NFC技术在手机上应用主要有以下五类[11]。

Lumia无线充电NFC耳机

NFC设备大家熟悉的主要是应用在手机应用中,NFC技术在手机上应用主要有以下五类:

(1)接触通过(Touch and Go),如门禁管理、车票和门票等,用户将储存车票证或门控密码的设备靠近读卡器即可,也可用于物流管理。

(2)接触支付(Touch and Pay),如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用户将设备靠近嵌有NFC模块的POS机可进行支付,并确认交易。

(3)接触连接(Touch and Connect),如把两个NFC设备相连接,进行点对点

(Peer-to-Peer)数据传输,例如下载音乐、图片互传和交换通讯录等。

(4)接触浏览(Touch and Explore),用户可将NFC手机接靠近街头有NFC功能的智能公用电话或海报,来浏览交通信息等。

(5)下载接触(Load and Touch),用户可通过GPRS网络接收或下载信息,用于支付或门禁等功能,如前述,用户可发送特定格式的短信至家政服务员的手机来控制家政服务员进出住宅的权限。[12]

最新推出的诺基亚Lumia920/820中对NFC技术的应用比较成熟,不仅有传统的NFC 技术应用,还开发了基于NFC技术的外部设备,如NFC无线耳机。

国内的部分厂商在NFC的应用上也大步迈进,认识到NFC是未来的发展潮流

植入NFC技术的派美特蓝牙产品(5张)

趋势。例如:nubia Z5内置了NFC,而且支持AndroidBeam,可与同样支持NFC的手机分享内容。而NFC标签则是一项从NFC中衍生出的功能,nubia都配送一个NFC标签,只要手机靠近NFC标签就能进行一些特定的功能(可以一次单个,也可一次多个)。首次靠近标签,手机会提示检测到新的标签,并可以对标签添加各种任务(比如打开图库、启动应用等等)。

除了手机上的NFC应用,越来越多的音频设备开始加入NFC功能,意在更为便捷的同手机和平板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快速连接,这一技术的应用,彻底解决了蓝牙连接配对繁琐,时间长的缺点,也进一步加速了蓝牙技术在耳机和音箱上面的应用和普及。自2013 年起,捷波朗,诺基亚,缤特力,WOOWI 等蓝牙设备厂家都相继推出了支持NFC功能的音频设备。

NFC在蓝牙领域的应用,Android 2.3.3 增强了NFC(近场通信)的特性,并带来了新的API 供开发者使用。简单地说,开发者只需要编写几行代码,就能利用“NFC 加蓝牙”在多台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省去了蓝牙技术繁琐的配对过程。用过蓝牙的朋友都知道,手机配对所耗费的时间,甚至比传送几张图片所耗费的时间都要多。

使用NFC 握手和鉴权,然后用蓝牙建立链路和传送数据,它的优点显而易见: 不需要用户输入验证码,省去手工的配对过程,简单易用。

蓝牙的传送速度比较快,可以传送体积较大的文件。

在国内,蓝牙生产商都对NFC的未来非常有信心,NFC拥有高安全性、快速连结认证以及芯片价格低的优点,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蓝牙厂商植入NFC技术,在国内派美特蓝牙产品已经拥有NFC功能,只需验证码,传输速度快。简单易用。

NFC在蓝牙领域的应用,移动医疗兴起将带动蓝牙(Bluetooth)4.0和近距离无线通讯(NFC)应用版图扩大。为实现移动医疗应用,可携式医疗设备制造商正积极开发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新产品;而蓝牙4.0与NFC技术由于分别具备低耗电和高安全性的优点,因此已广泛获得业界采用,成为当今移动医疗市场最热门的两大无线传输技术。移动医疗加速发展已引发更激烈的无线通讯技术卡位大战,包括NFC、蓝牙、ANT+、ZigBee和无线区域网路(Wi-Fi)芯片商皆抢着出头,期抢占可携式无线医疗设备的巨大商机。尽管上述方案各具优势,但蓝牙由于拥有广大的移动装置应用基础,且最新4.0(或称低功耗蓝牙)规格耗电量大幅降低;而NFC 则具备高安全性、快速连结认证及芯片价格便宜等优点,因而成为现阶段移动医疗应用最受欢迎的两项无线通讯技术。

两个方面

NFC 移动支付商用的大环境已经成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NFC 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是重要外部条件

数据显示2012 年全球NFC 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 亿台,渗透率约18%,而今明两年渗透率数据预计将达到30%和50%左右。我们认为推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

(1)芯片成本下降,特别是整合芯片方案极大的降低了厂商的BOM 成本,规模部署已具时机;

(2)运营商合约机的强力推广,NFC 移动支付是运营商的另一个重要商业模式创新点。由于手机厂商对运营商渠道的依赖度仍旧高达40%以上,运营商以合约机形式补贴NFC 机型

无接触式电梯乘梯解决方案:二维码,IC卡,人脸识别,蓝牙,NFC,机器人等无接触式乎梯访客系统

无接触式乘梯系统 1、云召梯方案 在新冠疫情非常时期,为乘客更安全地乘坐电梯,深圳多奥借助阿里云平台提供无接触呼叫电梯的多种方案。通过手机蓝牙或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呼叫电梯,电梯按钮即自动点亮目的地楼层,全程无需接触电梯按钮,减少乘梯感染风险。 ①通过手机蓝牙或APP实现电梯外呼按键呼梯及轿厢内按键自动到层 云电梯智能控制系统,乘客可通过手机蓝牙或app、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等软件进行在轿厢内外的上下楼登记,轿厢内电梯按钮即自动点亮目的地楼层,降低乘客在轿厢内感染病毒的风险。 ②通过手机小程序或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扫码乘坐电梯 乘客在侯梯厅外呼或轿厢内,刷手机小程序或公众号生成的二维码,实现电梯内外召唤的登记,电梯按钮即自动点亮目的地楼层,切断由于接触按钮而感染病毒的风险。还可联动人脸识别AI无感二维码门禁通道考勤系统 ③人脸识别AI自动呼梯 乘客可通过人脸识别,实现侯梯厅和轿厢内外自动登记所在楼层简称人脸识别AI无感二维码刷卡梯控系统 ④非接触式IC卡/零接触式手机NFC呼梯/无接触式RFID(2.4G+125K+13.56MHZ)无感智能电梯控制系统 基于视频流AI人脸识别二维码IC卡智能一卡通平台通过刷在各楼层和轿厢内自动感应非接触式IC卡/零接触式手机NFC呼梯/无接触式RFID(2.4G+125K+13.56MHZ),实现内外召唤的登记。 ⑤二维码自助人脸识别无感访客系统手机远程呼梯派梯系统 通过手机可远程控制当前位置电梯楼层或轿内蓝牙控制器,遥控内外召唤的登记。

2、机器人联动智能解决方案 随着国内外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机器人垂直移动的需求不断增多。深圳多奥机器人AGV 自动上下电梯软件为已与多家机器人厂家进行了配套对接,对机器人接口进行了定制开发且 可配套任何品牌电梯,成为机器人梯控行业内首个打通服务机器人垂直移动通道的公司之一。深圳多奥智能机器人联动电梯改造解决方案,通过配送机器人与电梯COP按键信号无源干接点通讯的对接,可实现任何机器人自主“使用”任何品牌电梯,在楼宇内实现智慧无人配送, 将快递、外卖等送达各楼层用户

基于手机NFC的智能巡检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手机NFC的智能巡检系统 解决方案 安徽电科恒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7月

目录 1 概述 (2) 1.1现状分析 (2) 1.2解决方案的实现 (2) 1.3系统价值分析 (3) 2 系统功能 (4) 2.1系统整体设计 (4) 2.2数据采集子系统功能 (5) 2.3中心服务器子系统 (6) 2.4系统业务流程 (7) 3 效益分析 (8) 3.1系统所达到的效果 (8) 3.2投资分析 (8) 4 系统主要应用场所说明 (10) 5 公司介绍 (11)

1概述 1.1现状分析 巡检系统主要应用在保安巡更、运营商无人值守基站巡检、电力的变电和配网设备巡检、广电系统机房设备巡检、消防设施巡检等几种场所。巡检系统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如下四种技术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都要建立后台系统,不同点是前端设备不同。): 1、巡更棒:采用巡更棒+巡更点的方式,保安人手一个巡更棒,记录保存在巡更棒里,定 时导入记录到电脑。缺点是不能实时更新数据,并且由于需要另外购买巡更棒而增加了成本。 2、手机+GPS:采用手机定位功能,实现到点的巡更巡检功能。优点是可以直接使用手机 而不用另外购买设备。缺点是GPS能定位到地点,针对大楼内部、变电站这种同一范围内很多设施的场所不适合使用。 3、手机或者PDA+二维码:采用手机二维码方案,可以减少投资,缺点是二维码容易复制、 损坏,而导致巡检管理的漏洞较多。 4、专用PDA+RFID:本方案避免了手机+二维码的弊端,缺点是需要另外增加专用PDA 的投资。 目前,我公司采用手机NFC的技术方案,可以完全避免以上方案的缺点。不但能够实时联网,NFC标签避免二维码容易损坏和可以复制的缺点,而且使用手机降低了另外购买设备的成本浪费。并且能够降低巡检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上带来的问题。 1.2解决方案的实现 1、NFC技术原理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它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NFC基于无线电频率认证(RFID)技术。要求物理接触或很靠近(小于10cm)的情况下工作,由此获得安全性。 NFC的工作原理是,读取器(具有NFC功能的设备)产生无线电频率(RF)的正弦波,将能量传递给标签,然后再从标签中读取数据。NFC启动后,可持续产生中心频率为13.56MHz 的正弦波信号,如果有标签处在正弦波产生的磁场扰动范围内,产生的磁场扰动范围内,该标

NFC的几种方案

1NFC的几种方案介绍 目前,基于SIM卡技术的移动非接触近距离支付主要有以下种技术实现方式 ●双界面卡方案 ●NFC(SWP)方案 ●RF-SIM 2.4G方案 三种模式具有共同的思想,都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发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但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又有所区别。 1.1 双界面卡方案 该方案是在SIM卡中加入非接触界面(contactless interface):NFC芯片上的被动式天线可以印刷在塑料薄膜上,再贴至SIM卡表面,或者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附加在手机中。天线连接在SIM尚未使用的C4和C8两个接口上。捷德在2005年12月已推出了双界面SIM卡技术解决方案,握奇数据也推出了利用这种方案的SIM卡产品。但是该方案的NFC手机不具有阅读器的功能,不能满足其它方面的用户要求,目前没有支持的手机厂商。 此方案是目前试点较多的方案,适合NFC市场初期推广。2007年,在湖南移动有试点,使用握奇的SIMpass技术来进行门禁的控制、员工餐厅、美容美发消费、小卖部、洗衣店以及停车场等典型应用。 1.2 NFC(SWP)方案 该方案是将NFC芯片(卡)和天线内嵌于手机中,而非集成在SIM卡上。为了达到电子支付要求的安全性能,还在手机中嵌入了一个安全芯片。由于没有占用SIM卡本身的资源,SIM卡商提出可以将NFC相关的应用程序放在SIM中。但是这要求SIM卡必须与NFC芯片具有用于和NFC芯片的通讯接口。 采用NFC(SWP)技术的方案目前较成熟,已被ETSI采纳。 主要参考标准有:ISO/IEC 14443-2,ISO/IEC 14443-3,ISO/IEC 14443-4,

智能门禁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解决方案

门禁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校园智能通道闸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化服务,从根本上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设想。多奥校园智能一卡通系统是以软件集成为主、硬件集成为辅的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构建在数字化校园之上的统一身份认证、中央共享数据库、统一信息门户等基础平台,与学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紧密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组成数字化校园的重要信息采集网络,为学校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本系统用于校门的出入通道以及校园读书馆的出入通道和实验楼的出入通道及扩展功能包括图书借阅系统、食堂商店消费系统、宿舍水控系统等等。 校园智能通道闸管理系统逐步取代了原来的宿舍管理工作模式,使其更加的现代化,科技化,人性化,高效化,该系统将人员出入管理、信息化管理、视频监控管理、外来人员拜访管理访、短信、微信通知管理有机结合,具有实时监控、控制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宿舍、特殊情况短信通知、LED大屏幕实时显示等等功能,而且能够与现有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成功对接,使校园一卡通建设更加数字化。

系统优点一: 1、卡通系统:同一软件平台、同一数据库,实现“一卡在手,通行校园”,无论是进出学校、购物、食堂吃饭、图书馆借阅、上机、教室考勤记录、宿舍水控等等都可以用一张卡完成。 2、数据的统一:提供标准、统一的数据源 3、工具:提升管理手段工具 4、科学认证:人、物、云的科学的认证 系统为“工作站+服务器”的模块化结构,可根据不同的职能部门安装不同的职能终端。 与学生家长能形成互动,可将该学生在学校的一些情况通过语音、短信、微信推送的方式及时的通知给相应的家长。 系统优点二: 1. 三层架构:核心数据安全性,标准的三层架构部属方式,支持均衡负载; 2. 面向服务编程方式:便捷的接入方式,服务部署在应用服务器,WEBService 服务,开放SDK,提供接口协议; 3. 可选配B/S OR C/S软件架构;

基于手机NFC的智能巡检系统解决方案APP1

基于手机NFC的智能巡检系统解决方案 总经理: 副总经理: 总工程师: 生技部审核: 维护部审核: 起草: 维护部 2016年2月 目录 1 概

述 .................................................................. .. - 2 - 1.1现状分 析 (2) 1.2解决方案的实 现 (2) 1.3系统价值分 析 (3) 2 系统功 能 ................................................................ - 3 - 2.1系统整体设 计 (3) 2.2数据采集子系 统 (4) 2.3中心服务器子系 统 (5) 2.4系统业务流 程 (6) 3 效益分 析 ................................................................ - 6 - 3.1系统所达到的效 果 (6) 3.2投资分 析 (7) 概述1

析状分1.1 现巡检系统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如下三巡检系统主要应用在电厂运行巡检、维护点检等场所。种技术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都要建立后台系统,不同点是前端设备不同。)::采用手机定位功能,实现到点的巡更巡检功能。优点是可以直接使用手机、手机+GPS1变电站这种同一范围内很多GPS能定位到地点,针对大楼内部、而不用另外购买设备。缺点是设施的场所不适合使用。缺点是二维码容易复制、采用手机二维码方案,可以减少投资,2、手机或者PDA+二维码:损坏,而导致巡检管理的漏洞较多。的PDA+、专用PDA+RFID:本方案避免了手机二维码的弊端,缺点是需要另外增加专用3 投资。具备此功能)的技术方案,可以完全避免Mate7目前,采用手机NFC(我公司统一配发的华为标签避免二维码容易损坏和可以复制的缺点,而且NFC以上方案的缺点。不但能够实时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并且能够降低巡检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用手机降低了另外购买设备的成本浪费。减少管理上带来的问题。的实现方1.2 解决案1、NFC 技术原理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它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NFC基于无线电频率认证(RFID)技术。要求物理接触或很靠近(小于10cm)的情况下工作,由此获得安全性。 NFC的工作原理是,读取器(具有NFC功能的设备)产生无线电频率(RF)的正弦波,将能量传递给标签,然后再从标签中读取数据。NFC启动后,可持续产生中心频率为13.56MHz的正弦波信号,如果有标签处在正弦波产生的磁场扰动范围内,产生的磁场扰动范围内,该标签将由磁场扰动获得能量,产生原正弦波反频率或改变频率属性的波,读取器探测到这种改变,将可以判断出附近有标签。RFID在很近的距离通信通常被 ,这意味着标签必须挨近读取器或安装称为近配对系统,近配对系统的范围通常是小于10cm该能量足以支持标签近距离靠近的好处是,标签的电磁场可以发出很大的能量,在读取器上。功能的设如图演示了具有NFC通信,而不需要内置电源,近配对系统也利于高度保密的场合。备如何产生射频信号,标签天线如何获取能量,并与设备通讯的过程。2、系统功能概述在每个巡检智能巡检客户端。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上安装NFC巡检人员每人带支持NFC标签。巡检人员按照巡检路NFC地点或设备上(例如汽机、锅炉、电气设备等),放置适合的线的设置,依次到每个地点进行巡检,并根据需求填写巡检的内容。关于数据的上传,系统提供两种解决方案:在中心设巡检记录存在手机上,WIFI方案,1()电力系统等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采用路由器,定时把数据上传到平台。置WIFI4G 技术,实时上传即可。或者(2)其它场所直接采用3G分析系统价值1.3 经济效益:在解决巡检问题的前提下,降低了系统投资,减少资源浪费。、1管理效益:系统为各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监管手段,加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管力、2 度,防止事故发生。为公司设备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支持,树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

NFC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

NFC一卡通 一、系统简介 NFC又被称为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它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连互通技术演变而来。因为NFC能够实现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因此这一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手机当中。 NFC手机一卡通系统通过将无线射频模块嵌入到手机SIM卡中,使手机卡除了具备原有的功能外,还拥有了射频卡的功能,使手机卡与一卡通合二为一。NFC手机一卡通系统利用手机与读卡设备之间进行感应式数据交换,完成身份认证和移动支付等多种业务。 NFC手机一卡通系统在现实应用中能够实现考勤、门禁、停车管理、电梯控制、会议签到、移动支付等功能,为政府与企业提供了更加开放、灵活、个性化的服务管理平台,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更便捷、高效、新颖的学习生活方式。NFC手机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生活的基础,是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校园与智慧社区的重要手段。 二、系统架构 河北科曼NFC手机一卡通系统由终端设备、行业应用子系统、发卡加密管理子系统以及第三方接口四部分组成。终端设备包含门禁、消费、停车等硬件产品;行业应用子系统建立在校园、企业、园区以及城市公共交通领域之中,是保障整个NFC手机一卡通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部分;发卡加密管理子系统提供了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手机卡的加密、发放和管理

等核心功能;第三方接口将负责处理平台在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与其他单位或者机构相关的接口与通讯标准等问题,最大限度实现系统的兼容性。 在NFC手机一卡通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硬件设备通过内置TCP/IP芯片就近接入局域网或Internet远程网络,各子系统通过TCP/IP网络管理相应的硬件设备。另外,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访问也基于Internet网络,NFC手机一卡通系统通过电信专网和中心平台进行连接。 三、系统功能 NFC手机一卡通系统将银行卡、信用卡、门禁卡、会员卡等具备的功能集成到手机SIM 卡,并且在移动互联、通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

NFC SWP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技术分析

NFC SWP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技术分析NFC是这几年飞速发展的一种新兴技术,技术目标是电子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讯,工作在13.56MHz频段。NFC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RFID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的融合进展,引发出许多新的应用模式。SWP方案是基于NFC技术的一种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单线连接协议主要是连接手机SIM卡或者SD卡到CLF之间的通讯,现在已经被所有SIM卡厂商承认使用,更有部分手机制造商也加入此行列。SWP方案有三种实现方式,分别是NFC-SIM方案、NFC-SD方案以及全终端方案。目前银联首推SWP-SD方案,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以SWP-SIM方案作为目标方案。 SWP方案的NFC功能实现由两部分组成:NFC模拟前端(NFC Controller与天线)和安全单元。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安全单元可以是SIM、SD、SAM 或其它芯片。NFC-SIM 方案的安全单元是SIM卡,NFC-SD的安全单元是Micro SD卡。 SWP方案和双界面卡方案、贴膜卡方案相比,其优势在于SWP相关规范属于国际规范,且产业链比较成熟,并且支持NFC技术的三种工作模式——卡模拟模式、读卡器模式以及点对点模式。 1. SWP规范体系 目前SWP方案已有成熟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其ETSI标准体系如图所示。 2. SWP接口 SWP是由Gemalto(金雅拓)公司提出的基于C6引脚的单线连接方案。下图是SWP方案连接示意图。

在SWP方案中,接口界面包括三根线:VCC(C1)、GND(C5)、SWP(C6),其中SWP 一根信号线上基于电压和负载调制原理实现全双工通讯,这样可以实现SIM卡在ISO7816界面定义下同时支持7816和SWP 两个接口,并预留了扩展第三个高速(USB)接口的引脚。支持SWP的SIM卡必须同时支持ISO和SWP两个通信协议,并且这两部分需要独立管理的,ISO界面的RST信号不能对SWP部分产生影响。SWP是在一根单线上实现全双工通讯,定义了S1和S2两个方向的信号。S1信号通过一个数字调制(低或高)的电压信号传输,S2信号通过一个数字调制(低或高)的电流信号传输。SWP接口有三种状态:激活状态、挂起状态和去激活状态。SWP接口在激活状态进行正常工作。 图3是智能卡上的SWP协议栈的总体流程图。一个特定的系统所使用的一组协议称为协议栈。SWP接口系统为完成与NFC芯片的数据传输,底层使用SWP协议,上层使用HCI协议。SWP协议和HCI协议一起组成了SWP接口系统的协议栈。SWP协议分为MAC 层和LLC层,其中MAC层负责封帧和解帧,LLC层实现帧的错误管理和数据交互的控制。HCI层规定了UIC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主控接口的技术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