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地理中考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形状及大小

1.形状:不规则的球体(实际上地球是一个两极植扁?赤道略鼓的槌球体、

例題:哪些证据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①站得高看得远,②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③月、食能反映地球形状,J日食不能反映地球的形状)④卫星照片——(最能直接反映地球形状)

2.大小:A?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B?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C?最大纬线圈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8万里)。“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赤道周长。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横纬纵经;

③而向0。纬线(赤遭人上为北纬?下为南纬;

④面向0。经践(本初子午纹)左为西经?右为东经;(面向180°经践则反之)~-东西经划分依据

⑤0。纬线(赤道)划分为南北半球■北纬的纬践属于北半球?南纬的纬践属于南半球;

⑥面向20° W经线?左为西半球?右为东半球.(面向160。E经线则反之一一划分东西半球的依据

二?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族转 1. 自转中心:地轴

2. 周期:一天(或24小时)

3. 方向:自西向东I 正视或侧视图北逆南顺I 南北极点俯视图、。

4. 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理现象(意义):昼夜交替现象〈其次地球自转还可以理解的现象有:①太阳的东升 西落,②各地的时间差

异)

三?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自西向东旋转

太阳高度危是指太线和地面形成的夹鬼(W90。)

太阳高度角的几个变化如下:①太阳高度角在冬李低于夏李:②太阳高度角低纬高于奇纬:③太阳高度倉正午高于清晨及黄 事④

太阳高度熾大则地面受热大:

1. 公转中心:太阳 2 ?周期:一年

3?方向:自西向东(正视或侧视图),北逆南顺(南北极的俯视图)。

4. 地球公转形成的地理现象(意义):四李的变化(还能庾映地球公转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

阳高度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不同纬度气温的差异等)。

9 23日

直射:赤道(O e ) 秋分日

以北半球为例地球公转图( ---------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 (北半球的春分日)①春分日:3月20或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南、北极 地区无极昼极夜现象;此时哪里离直射点(0。纬线)越近影子越短(赤道影子最短,随若纬度升高,影 子越来越长)。

② 夏至日:6月21或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反之);北极圈以北 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提示: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此时全球围 往北,白昼越长】

北半球各地: 北半

6月22日 (

\\ 1 ∕/

\

Z

1

沁月22日 直射:23.5。f :

■ —→

葛射:23.5。S

夏至日

吴至日

北半球各地:?

3月21日

宜射:赤道(0。) 春分日

北半球各妙 北半球各地:昼短

昼在变长 :昼长夜短

北半球各地: 北

在变短

北回扫线以北各地达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正午物依影子最短的一天;此时哪里离直射点(23.5° N)越近,影子就越短。

③秋分日:9月22或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南、北极地区无极昼极夜现象。此时哪里离直射点(0。)越近,影子越短。

④冬至日:12月22或23 0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

现象。【提示: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夜最长昼最短,此时全球围越往北,夜越长】北半球各地达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物体影子最长的一天;此时哪里离直射点(23.5。S)越近,彩子就越短。

⑤从冬至、春分到夏至这半年,兀半球各地昼从最短、渐长、等长至最长,北冋归线以兀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最低、渐高

至最高,正午物体影子从最长、渐短至最短。从夏至、秋分到冬至这半年正好相反。

⑥从春分、夏至到秋分这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从秋分、冬至到春分这半年,太阳直射点

在南半球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6.五带的围:

北极

南极

直射情况: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能受到两次太阳的直射,回归线.上一年只能直射一次;南(北)寒带:南(北)极圈以,有极昼、极夜现象,无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间,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低纬度:30° N?30。S;中纬度:30° N?60° N, 30o S?60° S;高纬度:60o N?90。N, 60° S?90° S 四.地图运用

1.地图的基本要素:图例P18页和七上后面彩图、方向和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实际围反而小,容却详细; 比例尺越小实际围反而大,容却略)。

2.确立方向的三种情况:

⑴找指向标(指向标一般指向北);

⑵看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⑶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在等高线上能计算出等高距,会计算相对高度,以及山顶的高度围)

4?相对高度:某点海拔高出另外地点海拔的垂直距离。

5.在地图上,把陆地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习题中常以爬山或者河流的流速来判断坡陡与坡缓)。

6.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图:

①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等高线上的数据代表海拔高度。

②等髙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就是等高距(相邻的5条等高线,如果等高距为50米,则相对高度就是200米),不位于等高线上任何一点,其海拔高度是一个围值,介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据。

③山顶是闭合等高线,等高线表现为外低高(山顶的等高线数值除非已经给出,否则就是一个围值),而盆地的等高线正好相反(若有盆地的山区。且有河流可以在盆地修建水库,而大坝就要建在两个山脊的狭窄处)。

④山谷的等高线是向海拔高处突出的地方,山谷地段容易发育成河流,还可以用来判断河流的流向。(因而在山上迷路可以沿着河流走,就会走出困境,而河流一般在山谷的位置)。

在山区哪个山体部位易发生泥石流?发生泥石流如何逃生?(山谷,一般来说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的方向徳山坡跑去)

⑤山脊的等高线是向海拔低处突出的部分,一般两个山脊的狭窄处用来建大坝,大坝建成后,坝的村庄要迁走。

⑥鞍部:处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一般山上宿营地应该安放在鞍部。)

⑦ 陡崖:是等高线重合的部分,且有锯齿状。(生活中用来華岩的事例),且有河流的陡崖会形成瀑布。 7. 五种陆地地形: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 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绿色代表平原,用蓝色代表海洋;

&地形剖面图能更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课本28页) 剖面图是沿等高线地图某个直线下切而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第二章和大洋

一?七.四大洋

1.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相对于南北半球来说,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長一片海洋;相对于东西半球来说,陆 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長一片陆地。

rfitβ

南极

无论如何划分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北极

北 Z

W a W

天争

I

/ l Λ;

巴拿马运河 洲

? e

2.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海峡(其他的分界线如上图,

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分界线: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属于大西洋)和红海

(属于印度洋);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3、地跨两的国家

国家所跨属于

俄罗斯亚洲、欧洲欧洲

土耳其亚洲、欧洲亚洲

哈萨克斯坦亚洲、欧洲亚洲

埃及亚洲、非洲非洲

巴拿马南、北美洲北美洲

美国北美洲、大洋洲北美洲

印度尼西亚亚洲.大洋洲亚洲

4.七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北美洲,欧洲;

被赤道穿过的: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5.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周围环绕的数分别是:5、5、4、3;

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

6.亚洲环绕: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绕:北冰洋、大西洋;大洋洲环绕:太平洋、印度洋;非洲环绕印度洋、大西洋;北美洲环绕: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学会看世界地图找到)

7?世界之最: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面积最大的陆国-哈萨克斯坦、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二、海陆变迁

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自然因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为因素(填海造陆)

例子:

(1)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一说明了海平面的升降,将陆地变成海洋。

(2)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因此形成了围海大坝-一人类活动填海造陆将海变成陆地。

(3)有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一一说明地壳变动将海洋变成了陆地

2、①徳国的科学家格纳提出大陆涙移学说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相似性,可以拼合(依据,提出假设,也可算证据);② 南美洲和非洲大陆拼合后两个陆地几种古老地层非常相似,甚至可以拼合(证据一);③南美洲和非洲虽然隔着大西洋,但是仍然有相同的物种(证据二)。

三.板块构造学说(课本42页)

?火山地嚴帯---------------- 板块边界—板块运动方向

1、板块学说的容:①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②全球大致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③各

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

2、板块学说的应用

一般来说:板块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帶地壳活跃

(习题中一般应用于山脈的隆起,海洋的大小变化,火山地震等等)

(1)板块之间的拉伸裂运动,地表会产生裂谷或者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红海(还在扩大),由于非洲板

块和印度洋板块裂运动形成;

(2)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运动,地表会形成巨大的山脉、岛弧和海底的海沟。

地中海将会不断的缩小,有可能从陆地上消失,原因是: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帯,

导致地売不断抬升,海水排出,面积不断缩小。

世界两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

①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之处,形成了世界最高大山。

②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世界最长的山脉;

③阿尔卑斯山脈: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④岛弧:如日本群岛、岛、菲律宾群岛等;

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世界最深的海沟,也是地球最薄之处,地球最深点。

⑶世界两大火山地宸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蔑带(占世界80%以上的火山地蔑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蔑带。

其中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五大板块有关,只与非洲板块无关。

⑷中国地处两震带之间,是多地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地处两宸带交汇处,地震频繁发生。

习题:汶川地震原因?

答:地处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

拓展: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的区别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例子:天气: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明天大风降温

气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早穿皮袄午出阿莎,围着火炉吃西瓜;四季如春;

二、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以及风力风级的识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课本48、49页)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例如降水概率100%说明肯定有雨。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C C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等: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4、空气质量级别和污染指数以及质疑状况(课本51页)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一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一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气蛊開*才式: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在百叶箱(离地1.5米)中测得气温,求取4次的平均值就是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日气温观资值之和一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生溫=一年月平均气溫之和。月数(12)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各地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①当等温线呈闭合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就是高温中心;

②等温线约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越大;等温线稀疏地方,气温差异小;

③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气温存在气温差异。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纬度因素)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

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IOO米,气温约下降0. 60C )(地形因素)

④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四、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

①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童等,统称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一般来说,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纬度因素)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海陆因素)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⑤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世界降水量最丰富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级”);最少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

(3)降水的季节变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山地迎风坡多为地形雨,我国东部李风区多为锋面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多为对流恿、

(4)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五、世界的气候:

气候两大要素:气温、降水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热带雨林气候类型(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热带沙漠气候类型(如埃及开罗)和寒带气候类型;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如中国)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地中海式气候(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温带海洋气候(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侯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一一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彩响一一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一一岛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和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特点:终年高温,降水多,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c.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

待点:终年高温,降水多,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

d.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陆地区。

特点:终年炎热干燥,降水量稀少,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千燥。

亚热帶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少雨

b?地中海气候:分布: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主要分布在中纬度陆地区。

待点: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量较少,集中于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

特点: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 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特点:终年寒冷。

④ 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特点: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4)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一.人口和人种

1.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 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2. 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 70亿人。

2?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增长快,发达国家人 口少,增长慢,尤其欧洲的国家有的地区出现了负増长)

各自然增长率率从高到低一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欧洲(课本71页)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① 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共同决定的 ②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十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三总人口数×100%

③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 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ill L

热带眇滇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隊*呈〔mm )

JIIlIll -.llll

I 4 T IcIFII

6罗马

热带苴原气候

热芾季反气験

I

I 7 ICCM5

4河斯旺

比 1 IoJlI 5上海

?, 地中海气候 温带縛洋性气候温芾季凤气候 渥带大陆气候

极地气候垮水≡(mm )

I ? I

■4 7 IWfP 2巴马科

4 T lU/h 3盂买

T 伦敦

勾2.29世界各种气濮

XJtAAlUllllB

I ?

7 IOCH) 9莫斯科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不均匀;(课本72页)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靠近河流有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等优越的自然条件)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0

①亚洲东部、南部

②欧洲

③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自然环境及其恶劣)

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一一干

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一一湿

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

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主要是通过人口密度来体现,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5.人口问题:主要问题是"人口的爆炸",(意思是:表现在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呈熠长过快J

人口增长过快、过侵都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担:(课本73页)

(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帶来的问题:

C环境方面: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急剧恶化

I资源方面:人均资源量越来越少

I社会方面:交通拥挤、住房紧、就业困难等

I经济方面:饥饿贫困,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

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5.各国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①根据国情,制定人口政策;②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

环境、资源相协调。

6.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人种。(人种分布图课本75页)

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主要白鱼人种,英语,基替教,教堂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主要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亚洲东部、东南部------------- 主要黄色人种,佛教,佛塔或庙宇。

二、语言和(语盲分布图见课本78页)

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谬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2,法语分布: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加拿大等地;

西班牙语分布: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俄语分布:俄罗斯和原联的一些国家;

★因纽特人(北冰洋沿岸一俄罗斯亚洲部分,加拿大北部),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的国家一一俄罗斯、欧洲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尤其印度北部的

平原地区、新西兰、阿根廷、北非的国家如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等)

★巴西(葡萄牙语)、墨西哥(西班牙语)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3,世界上有三大(分布见课本80页)

基督教: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在中国又称回教和清真教,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佛教:世界上第三大,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3、中国人多数不信教,其中维吾尔族、回族和哈萨克族等多信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等多信喇嘛教(佛

三、聚落:

1、乡村和城市两种,通常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⑴聚落的形成有关因素: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农产品和矿产品)、交通便利、地形

热带沙漠

高温干燥 墙厚窗小

(2)分布规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 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⑶聚落差异大:

热带雨林:双层木楼、高架屋 热带沙漠:墙厚、窗小 黄土高原:窑洞 北极地区:冰屋 3、聚落雨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目前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的平遥古城,省的古城,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⑴目前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⑵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⑶分类

① 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

美国937 巴西854 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 人口居前两位的国家:中国和印度 ② 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魯) ③ 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⑷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⑸重要概念

① 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② 国语界划分依据:自然界线(山脉、河湖、海洋)、数理界线(经纬线)、人文界线(民族、语言、) ③ 领土:国界围以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④ 我国的领土: 960万平方千米(陆地)+300万平方千米(海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⑴划分依据:发展水平的差异 ⑵分布:

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 亚和新西兰,亚洲的日本。

中国

约960

澳大利亚° 769

②发展中国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中国十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⑷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3、国际合作(旧教林)

⑴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⑵世界的主题一一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

⑶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国的基文。

②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0,总部位于瑞士日瓦,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 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在2001. 12. 11加入世贸组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期中考试之前内容 一、地球仪 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④月食现象⑤站的愈高看的愈远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但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西经20度)和160°E (东经160度) 6)经纬线的区别 9 11160度才是东半球,大于160度却是西半球,西经并非都是西半球,大于20度才是西半球,小于20度却是东半球。 12)0°纬线上一年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地球公转示意图:

1)比例尺的三种表达形式:1.数字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 3.文字比例尺 3)在同样大小的两幅地图上,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所反映的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所反映的内容越略。 1.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高原:海拔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地面起伏和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下,地面起伏和缓。 6)山谷: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的状,且四周低,中间高的地方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陡崖:等高线密集到重合一处的地方 三、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路块。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7)全球海洋共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8)亚洲与欧洲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进一步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亚洲与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它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11)南美洲与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12)赤道穿过的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其中赤道穿过的大陆有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有北冰洋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南极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13)20°W主要穿过大西洋和北冰洋。160°E主要穿过太平洋和北冰洋。 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太平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兼跨南、北、东、西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14)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是南极洲。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抱的大洋是北冰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纬线和经线(P6中的图1.6、1.9)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⑹特殊的经、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越向西越大 越向东越大 赤道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1.18)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4.产生的现象: ①五带的划分;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季节的变化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 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8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次年2月是冬半年。 3、地球的五带(P14中的图1.19)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数字式: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 线段式: └—┴—┴—┴—┚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24中的图1.34)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36)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 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0° 10201801020 180本 初 子午线0° 101020 2090 90(北 纬 )(南纬 )愈向 北愈大愈向南愈大

七上地理知识点汇总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在古代对地球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地方)的说法。 ③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绕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从太空观察地球,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⑤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 (船身)⑷地球(卫星)照⑸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⑥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4万)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 ①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 ②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地轴是人们 (假象)的。 ③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相交的两点。 ④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它是地球最(北)点。 ⑤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它是地球最(南)点。 第三节: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②纬线特点: 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所有纬线形状都是(圆线圈)。 所有纬线都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线圈。 ④赤道特点: 赤道是(0o)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 ⑤纬线分布规律: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各划分为(90o)。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 南极、北极。 ⑥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 越往(南)度数越大,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⑦回归线:(23.5 o)纬线。南回归线(23.5 oS), 北回归线(23.5 oN)。 ⑧极圈:(66.5 o)纬线。南极圈(66.5 oS), 北极圈(66.5 oN)。 ⑨极点:(90o) ⑩纬度的划分:( 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第四节: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②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都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都形状(半个圆线圈)。 所有经线都与纬线(垂直)。 ③经线分布规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递增到(180°)。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背诵

1.地球的形状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例证:船由远及近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船由近及远正好相反;地球的卫星图片最直观的反映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球航行;月食等。最早提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人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是麦哲伦;目睹地球是球体的第一人是加加林。 ②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8万华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0°纬线是赤道;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赤道以北(向北增大)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向南增大)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南、北两个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首都伦敦;经度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向东增大)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向西增大)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从20°W向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此

范围内经度大于20°W或大于160°E);从20°W向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此范内经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小东大西。 4.球的运动 地球绕着地轴的转动叫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天或者24小时。因为地球不透明所以产生了昼夜现象——面向太阳的一侧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地球不停的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差异;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旋转。因为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同纬度地区东面先看到太阳,时间早;西面后看到太阳,时间晚。 为了全球时间的统一,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为东时区,中时区以西为西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每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时区相差几个时区,时间就相差几个小时——时区差等于区时差)。“北京时间”指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国际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东侧日期少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西侧日期多一天)。 地球绕太阳转动叫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1年或者365天;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地图三要素: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注记 二、方向: 1.地图上有八个方向,如右图: 2.地图上方向的判定: (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 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 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2)无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①确定中 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十字坐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经纬网的地图: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沿经纬线画十字坐标,按经纬线方向标注东西南北(“横纬竖经”)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野外方向的判定: (1)指南针定向:磁针指向南北方(2)北极星定向:夜空中面对北极星的方向为北方(3)太阳定向:太阳东升西落 三、比例尺: 1.公式 2.比例尺概念:把地表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地图上,这个比例 即比例尺。表示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3.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4.比例尺三种形式的转化:①数字式转成文字式要加单位,一般比例尺中的1表示 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用千米表示;②文字式转数字式时,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没有单位;③转线段式时单位一般写千米。 5.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分子均为1,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 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即 “图幅大小相同时,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略”。 四、图例和注记 1.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 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和大小:三个基本数字①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②地球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真实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的麦哲伦; 二、地球仪 1、纬线、经线比较: 经度和纬度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生长和繁殖 3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进行呼吸。 4.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 2.生物圈:(1)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6、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捕食(最普遍)、合作、寄生、竞争。 7、生物都能适应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8、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9、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 (1)林奈(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 10、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比较、文献、实验等方法。 14、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举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一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如光照与黑暗,潮湿与干燥;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该相同 第二单元细胞 显微镜的构造。见书33页。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4观察5收放 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量越少,视野越暗。 光线过强时:小光圈,平面镜;光线过弱时:大光圈,凹面镜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根据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和多细胞生物 3.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三个基本结构:(见课本42页)

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 8、利用经纬网定位。 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 (课本11——15页)

2、 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 );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 ) 以南、北极圈(66.5N O )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16——28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 ※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 处)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如右图F 处)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图D 处) (区分山谷山脊的方法:看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变化 “低脊高谷”); ☆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图中D 处形成河流,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3、(课本27页)陆地表面5种地形类型: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外围较陡、内部和缓)、山地(海拔高于500米,具有耸立的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 4、地形剖面图相较于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课本29—44页)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上七分是海洋(71%)、三分是陆地(21%) 2、看下图和课本最后一页世界地形图熟记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能在空白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 F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P2—P6) 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系辞》,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 2.农业生产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农业生产要因地适宜。 由此中国形成了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主食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主食以大米为主. 3.荷兰位于欧洲,濒临北海,国土1/4低于海平面,被称为“低地之国”,荷兰人筑坝围堤,利用风车做动力不断扩大领土,这一过程称为:围海造陆。 4.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当地气候炎热而干燥(气温、降水),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且宽大,因为:①防风沙②反射阳光透气好。 5.在解决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P7—P14) 1.现保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4700多年前亚洲西部的苏美尔人刻在泥板上的原始地图。 2.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和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两大类。。 2、地图三要素是:一、方向;二、比例尺;三、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定向: ①在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向北,用字母“N”表示。 ③既不是经纬网地图也不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4.实际定向:晴天白天看太阳,太阳永远东升西落,晚上看北极星,北极星永远指向北;无论晴雨白天黑夜指南针都可定向,指向南北。 5.学校南边的胜利大街走向为:东西走向;学校东边的仓程路走向为:南北走向;流经渭南东部的沋河河流向为:自南向北,所以渭南地势南高北低;流经渭南北部渭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所以渭南的地势西高东低。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7.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8.比例尺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9.图幅大小的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列尺约小,表示的氛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经线 纬线经线

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分赤道以南为南纬(用 “S”表示);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 N,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 S。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 ;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 E ),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 W ) 半 球 划 分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 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 O W和160O E组成的经线 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O W向东到160O E为东半 球(20 O W—0 O—160O E); 20 O W向西到160O E为西半 球(20 O W—180 O—160O E)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

8、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12页第十题、十一题,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 11——15页) 1、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初一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上册地理重点基础知识(必背)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地球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 2.纬线和经线 °以西到°属于西半球,°以东到°属于东半球。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o、180o 经线(0o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低、中、高纬的划分是:30o、60o 纬线。低纬:0°--30 ;°中纬:30°--60 ;°高纬:60°--90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

冬至日 12 月22 或23 日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3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根据获得太阳光照的多少,将全球划分为 北寒带(66.5 °N--90 °N )、北温带(23.5 °N--66.5 °N )、热带( 23.5 °N--23.5 °S)、南温带(23.5 °S--66.5 °S)、南寒带( 66.5 °S--90 °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转动。

4 地图 5 地形图的判断 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坡陡的地方,等高线越密集;坡

例题:读右图回答: (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② ; (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② 并绘出河流流向; (3)C 和D 的相对高度是200 米。 读左图回答: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山顶② 鞍部 ③陡崖④ 山脊 (2)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坝址的是丙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 洋 1海洋与陆地的比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概括的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大洲:(共七个大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3.主要洲界: 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南北美洲亚洲和北美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 ①猜想:②逻辑推理③实践证明④亲眼目睹 【例1】地球的形状是() A.正球体 B.椭圆形的球体 C.不规则的球体 D.两极略鼓的球体 【例2】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天圆如盖,地方如棋盘 C.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D.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2.地球的大小: 【例3】下列关于地球的大小,说确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4万千米 B.地球的最大周长就是赤道的长度 C.地球的表面积是4亿平方千米 3.经纬线 4.经纬度 (36°40′N,117°E)位于(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位于(低、中、高)纬度地区。 纬线经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5.利用经纬网定位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把以下各点标到右图中 E(60°N,60°E) F(20°S,40°E) G(40°N,20°W) H(40°S,20°W)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地理意义自转 公转 1.地球的自转 侧视图北极上空俯视南极上空俯视 自 转 方 向 (1)在图1中画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现象正午影子长度a b c d 日,此时地球公转到和之间(填字母),此时 昼夜。

②地球公转到(填字母)时,正午时的影子全年最长;地球公转到(填字母)时,正午时的影子全年最短。 (2)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一年直射次; 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太阳一年直射次。 (3)地球上的五带 在右图中相应位置填上:①五个温度带的名称; ②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纬度; ③太阳直射、极昼极夜 【例题】2013年5月20日15时,美国中部俄克拉荷马 州遭遇龙卷风袭击,造成24人死亡,40人失踪的重大 灾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 目。 1.此时,地球公转位置正确的是() 2.灾难发生时,下列说确的是()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D.昼短夜长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地图的三要素:、、 1.常用的图例 2.比例尺 (1)公式: (2)表示形式: ①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②线段式: ③数字式:1:500000或 1 500000 (注意:单 ....位要统一 ....,全部为厘米 ......)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在古代对地球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地方)的说法。 ③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绕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从太空观察地球,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⑤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 身)⑷地球(卫星)照⑸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⑥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 (4万)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 ①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 ②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地轴是人们(假 象)的。 ③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相交的两点。 ④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它是地球最(北)点。 ⑤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它是地球最(南)点。 第三节: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②纬线特点: 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所有纬线形状都是(圆线圈)。 所有纬线都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线圈。 ④赤道特点: 赤道是(0o)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

⑤纬线分布规律: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各划分为(90o)。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 北极。 ⑥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越 往(南)度数越大,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⑦回归线:(23.5 o)纬线。南回归线(23.5 oS), 北回归线(23.5 oN)。 ⑧极圈:(66.5 o)纬线。南极圈(66.5 oS), 北极圈(66.5 oN)。 ⑨极点:(90o) ⑩纬度的划分:( 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第四节: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②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都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都形状(半个圆线圈)。 所有经线都与纬线(垂直)。 ③经线分布规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递增到(180°)。 ④本初子午线:( 0)度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 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 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第五节: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上。 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角度这个地方应该是在北极点上。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 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上。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地区为中时区。180°经线所在时区为东西十二区,由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并而成。 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退一天,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