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教程

逻辑学教程
逻辑学教程

逻辑学教程

逻辑学教程

主讲:吕进

电子邮箱:lvjin@https://www.360docs.net/doc/e46907573.html,

前言

四卡片问题:

有四张卡片,每张卡片的一面是一字母,另一面是一数字。规则是:如果一张卡片一面是元音,则另一面是偶数。问题:必须翻哪两张卡片可以证明或否证这一规则?

A D 4 7

有趣而麻烦的推理:

你参加赛跑,追过第2名,你是第几名?

这支笔,它是我的,它是奖品,所以它是我的奖品。我带着它,所以我带着我的奖品。

这条小狗,它是你的,它是父亲,所以它是你的父亲。你打了它,那么你打了你的父亲。

这个推理的问题在哪里?

使徒是虔诚的,彼得是使徒,所以,彼得是虔诚的。

使徒是十二个,彼得是使徒,所以,彼得是十二个。

问题在哪里呢?

你说谎,卖国贼是说谎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鲁迅《论辩的魂灵》

更隐蔽的问题,需要自觉的逻辑思维才能够发现和破斥。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与性质

第二节逻辑、理性思维与语言

第三节逻辑的思想、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逻辑”的不同涵义

1.词源学上的逻辑

“逻辑”是一个外来词,它是英文Logic 的音译,而Logic又源于希腊文λσγοζ(逻各斯),其原意是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

我国的逻辑学发展:

第一个翻译国外逻辑学著作的是李之藻,其译作为《名理探》。

第一个将“Logic”译为“逻辑”的人是严复,他翻译了穆勒(Mill)的《Logic System》,命名为《穆勒名学》。

第一个将逻辑学作为课程推广的是章士钊,他的著作是《逻辑指要》。

2.日常语言中的四种含义

(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如:

“捣蛋,失败,再捣蛋,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例如:

侵略者奉行的是强盗逻辑。

(3)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例如:

写文章要讲逻辑。

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

(4)指逻辑学这门学科。

例如:

大学生要学点逻辑。

二、逻辑学的讨论的对象

逻辑就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特征及其规律以及方法的科学。

思维通过语言表达,因此逻辑学以语言材料为直接对象。

思维的内容与形式:

思维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思维的内容:反映事物及其性质、关系、规律的思想中,就是思维的内容。

例如:

“货币”具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的性质,就形成了“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一命题的内容。

思维的形式:思维在抽掉具体内容之后呈现出来的共同结构。

例如:

(1)所有大学生都是学生。

(2)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

(3)所有商品都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共同结构是:所有()都是()。

又如:

(1)如果物体发热,那么物体就会膨胀。

(2)如果明天天气好,那么我就去郊游。

其共同的结构为:如果(),那么()。

3.逻辑学的学科性质

(1)普遍性

(2)确定性

(3)客观性

鉴于逻辑学科的以上性质,逻辑学实际上是一门思维的工具性学科,也因之被认为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第二节逻辑、理性思维与语言

一、理性思维

1.理性

(1)理性通常被定义为一种人所具有的探索真理的能力,或达到真理认识的某一认识阶段。

亚里士多德:求知是人的本性。

笛卡尔:理性原则与怀疑一切的方法。我思故我在。

莱布尼茨:思维就是计算。

康德:批判式的理性观。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认为人的理性表现为自由意志选择,即一个理性

人总是按照普遍性的道德法则选择自己的行为。概括地说,理性即强调具有根据。

罗尔斯:“公共理性”。理性是一种理智能力、道德能力以及行为方式。而公共理性则是由“公共的善”作为根据的公民理性。

(2)经济人假设与有限理性

a、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的核心思想是假设了人都是理性的,其行为选择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

经济人假设以人的理性平等为前提。

b、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阿罗: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原因有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不确定;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三是情境的限制。

西蒙:动态条件与静态理论间的冲突;信息不对称。“次优”或“满意策略”。

(3)理性、感性与非理性因素

a、理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b、感性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2.逻辑、理性与语言

(1)思维只能通过语言表达

(2)语言有助于思维的清晰、明确,提高思维效率

(3)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4)语言与逻辑

(1)思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通天之塔

普遍语言的思想

(2)逻辑训练有助于思维的清晰、明确,提高思维效率

(3)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自然语言:日常语言是自然语言。

人工语言:经由专门设计用于特定目的的语言。

理论语言都是人工语言。

(4)语言与逻辑

逻辑是通过语言来研究思维的普遍规律与推理特征的学科。

三、逻辑与理性思维

1.理性思维需要逻辑保证

逻辑帮助我们正确地运用理性思维能力去探求知识、成功交际和论证辩谬。

理性思维至少不能包含逻辑矛盾。

2.逻辑是理性思维的基础与界限

维特根斯坦:逻辑是思维的界限。

3.逻辑不是理性思维的全部

四、逻辑的思想、方法与技术

1.逻辑的思想

逻辑通过对思维推理的规范来明确、清晰、准确地表达思想。其核心是思维的逻辑三律。2.逻辑的方法

演绎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

3.技术

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技术,其核心是推理的技术。

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次课:绪论理性思维原则

第二次课:规范思维的逻辑方法

第三次课:词项逻辑

第四次课:命题逻辑(一)

第五次课:命题逻辑(二)

第六次课:谓词逻辑的思想

第七次课:模态逻辑的思想

第八次课:归纳法与归纳逻辑

课堂要求与成绩考核:

1.课堂要求:

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

2.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第二章理性思维的原则

第一节理性思维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同一律

第三节矛盾律

第四节排中律

第五节充足理由律

第一节理性思维的基本原则

一、理性思维基本原则是对思维的规范

1.普遍性

2.确定性

3.客观性

二、理性思维的基本原则

1.逻辑原则:逻辑思维三大规律

2.事实原则:充足理由律

第二节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含义

1.定义:每一思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内容确定,不能改变。

2. 思想用概念、命题的思维形式,用语词与语句表示出来。

二、同一律的对思维的要求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语词的含义是确定

的,保持其内涵与外延同一。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命题的含义不变。

三、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与偷换概念

2.转移论题与偷换论题

郑县有一位姓卜的,一天他的裤子弄出了一个洞。他买了新布,回家让妻子为他作一条新的裤子。妻子问他如何做,他说“照原样”。于是他妻子把裤子照原来的样式做好后,在裤子原来有洞的地方也剪了一个洞。

——《韩非子》

老师在讲课,一学生戴着收音机的耳塞在听收音机。老师说:“好好听课!”看了戴耳塞的学生一眼。戴耳塞的学生答道:“我一直在听。”

学生的回答是否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甲:“你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容易情绪激动,今后希望注意一点。”

乙:“难道我连给别人提意见的权力也没有了?”

请具体分析乙的反问是否符合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例.旺堆山温泉中含有丰富的活性乳钙,这种活性乳钙被全国十分之九的医院用于治疗牛皮癣。

以上断定如果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Ⅰ.全国十分之九的医院使用旺堆山温泉治疗牛皮癣。

Ⅱ.全国至少有十分之一的医院不治疗牛皮癣。Ⅲ.全国只有十分之一的医院不在旺堆山设立牛皮癣治疗点。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Ⅰ、Ⅱ和Ⅲ都不必然是真的。

第三节矛盾律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韩非子.说难一》讨论:到底是哪里出现了矛盾?

一、矛盾律的含义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律是同一律的进一步展开。二者都是关于思维确定性的逻辑规律。

二、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例如英国,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云。

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英国有许多先前的文章不流传,

我想,这是总会有的,但竟没有想到它们的消灭,乃因为不写永久不变的人性。现在既然知道了这一层,却更不解它们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何从看见,却居然断定它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了。

鲁迅《文学和出汗》

我爱你,哪怕为你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星期六如果下雨,我就不来看你了。

悖论:理发师悖论,说谎者悖论

理发师悖论:一个岛上只有唯一的一个理发师,他说:“我只给那些不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问题是,他的头发怎么办?

说谎者悖论:我这句话说的是谎话。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从高空下落时,下落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即物体重量越大,下降速度就越大。这一观点曾在1800多年里被物理学界视为真理。后来,伽利略发现该理论中存在着逻辑矛盾。

伽利略发现的逻辑矛盾是什么?

鲍西娅将自己的肖像藏在金银锡三个匣子里,金匣上写着“肖像放在此匣中”,银匣上写着“肖像不在金匣中”,锡匣上写着“肖像不在此匣中”,鲍西娅对求婚者说,这里只有一句话是真话,谁最先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给谁。(《威尼斯商人》)

肖像在哪只匣子里呢?

第四节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含义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二、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不作选择或者都否定。

三、隐含预设问题

你改正错误了没有?

甲说乙胖,乙说丙胖,丙和丁都说自己不胖。如果四个人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谁一定胖?

在为灾区失学儿童义捐活动中受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查找,可以断定是在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周:不是我捐的。吴:是王捐的。

郑:是吴捐的。王:我没有捐。

经过调查,只有两个人说真话。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A.是吴和王捐的。

B.是郑和王捐的。

C.是郑和周捐的。

D.是周和王捐的。

第五节充足理由律

一、充足理由律的含义

在思想的论证过程中,一个论题被断定为真,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

二、充足理由律的要求

1.前提要真实。

2.从前提要能够推出结论

三、充足理由律与逻辑规律的不同性质

看她艳若桃花,岂能无人勾引?年正青春,怎会冷若冰霜?她与奸夫情投意合,自然要

生比翼双飞之心。父亲阻拦,因之杀其父而夺其财,此乃人之常情。这案情就是不问,也已明白八九了。

——昆曲《十五贯》

南海圣人康有为,佼佼者也,他周游列国,一直到巴尔干,这才悟出外国之所以常有弑君之故事,曰:“城墙太矮的缘故。”

——鲁迅《谚语》

第三章概念、判断与推理

第一节概念与词项

第二节命题与判断

第三节推理

第一节概念与词项

一、概念

1.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通过揭示对象的属性以指称或说明对象的语词,是主体通过思维把握对象的基本思维形式。

属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关系、功能,

等等。

性质指对象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例如:

人是能够获得知识的有死的动物。

能够获得知识和有死就是人的性质。关系是指两个或以上对象间的联系。

例如:

孙悟空打败了白骨精。

2.概念与语词

一个语词不是概念,语词在语句中才能够成为概念。例如,“水”不是概念,“水是H2O。”中的“水”才是概念。

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个概念也可以用多个语词来表达。

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是指对象具有的属性。

外延:是指内涵所指称或说明的对象。

在美国出生的正常婴儿在3个月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