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案 第7课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高二历史学案 第7课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高二历史学案 第7课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示范教案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

第三课时

为了永恒的利益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华盛顿会议,了解帝国主义构建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华盛顿会议,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华盛顿会议,使学生领悟国家利益是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最根本原则,而实力又是外交的后盾,落后就只能任人宰割。

二、教学重点: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三、教学难点:对华盛顿体系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互动法

五、教学手段:粉笔、黑板和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名言,那是因为他一语道破了古今中外国际关系的实质:利益。为了自身的利益,昔日的仇敌今日可以握手言欢,昔日的朋友今日说不定会相互背叛。可以这么说,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利益都是各国处理与别国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地,是国际关系之最根本原则。别的暂且勿论,单说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就是参会各国为了自己永恒的利益而进行的一场激烈的角逐、博弈或曰较量。具体情况如何,现在马上分解。

第二步:自主学习:设计问题,给学生自学搭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平台。

1、1919年的巴黎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这是我们已经了解了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欧洲的矛盾,然而在亚太地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非但没有马上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你能说说他们在一战后亚太地区矛盾的表现吗?

2、曾几何时,战争一贯是解决国与国矛盾的利器,可为何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那么尖锐了,他们却未诉诸战争,而是坐到了谈判桌旁?

3、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是最大的赢家,你能用史实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吗?

4、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和英国虽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定利益,但相对于美国来说,还是不折不扣的输了。用史实说明之?

5、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是建立了华盛顿体系,该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其和凡尔赛体系一样,也是不稳定的?

第三步:反馈展示:分别由同学上黑板演示,其余同学背诵上述问题。

1、1919年的巴黎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这是我们已经了解了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欧洲的矛盾,然而在亚太地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非但没有

马上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你能说说他们在一战后亚太地区矛盾的表现吗?

美日之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名,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全部权益,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属地,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条”。日本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势力急剧膨胀,与美国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尖锐对立,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对。

英日之间:英国曾经数次与日本结盟,利用日本在远东牵制俄国。但是英国的政策养虎遗患,日本的崛起使英国在远东地区受到排挤,英国转而与美国联手抑制日本。

英美之间:战后,英国经济的衰落好对美国的财政依赖使两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迅速接近,于是在远东的争夺中,美英成了抵制日本扩张的伙伴。当然两国又是竞争对手,这是毋庸讳言的。

海军是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工具,美、日、英三国为争夺亚太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2、曾几何时,战争一贯是解决国与国矛盾的利器,可为何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那么尖锐了,他们却未诉诸战争,而是坐到了谈判桌旁?

美、日、英三国愈演愈烈的海军军备竞赛加剧了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紧张,也使本国经济难以承受。在战后世界千疮百孔、人民反战情绪高涨的形势下,各国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3、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是最大的赢家,你能用史实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吗?

美、英、日、法四国签署的《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会议签署的《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主力舰吨位和英国平起平坐,高于日本,是美国外交的又一个胜利。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签署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制亚太地区提供了重要条件,故而是美国外交的重要胜利。

4、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和英国虽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定利益,但相对于美国来说,还是不折不扣的输了。用史实说明之?

日本: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得到了大国的承认,但英日同盟被埋葬了,这对日本是一个打击。日本海军主力舰吨位比英美要少,《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扩张野心受到了遏制,这些都是日本输的表现。

英国:英国的主力舰吨位虽然仍是第一位的,但曾几何时,英国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军强国,而今美国与英国平起平坐了,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

5、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是建立了华盛顿体系,该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其和凡尔赛体系一样,也是不稳定的?

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列强在各自实力的基础上对各自利益的分配和承认,“实力是外交的后盾”的铁律再一次得以体现。

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日本并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不断寻找机会企图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埋下了侵华战争和日美战争的祸根。

第四步:合作探究——关注历史细部,探讨历史奥秘

1、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各国不在建造新的军舰,即便要建,吨位最高也不能超过3万5千吨,你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2、在华盛顿会议上,关于潜水艇的限制,各国没能争出一个结果来。英国主张消灭潜水艇,法国等国家坚决反对。你能说说这又是怎么回事吗?

第五步:课堂小节

会前:各国矛盾重重,军备竞赛激烈,人民反战情绪强烈,经济大受影响

会中:讨价还价,争争吵吵,达成妥协,签订条约

会后:亚太地区暂时稳定,美国经济繁荣,日本蠢蠢欲动,冲破束缚

第六步:同步测试

1、1922年《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签订后,得利最多的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答案:C

2、在华盛顿会议上,除英美外,取得相等制海权的两个国家是

A、中日

B、法日

C、法意D日意

答案:C

3、一战后,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的首要目标是

A、平衡亚太地区矛盾

B、抑制日本扩张势力

C、重申“机会均等”

D、确立美国霸权

答案:B

4、一战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美

B、美日

C、英日

D、日俄

答案:B

5、下列关于《九国公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参与签订

B、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精神

C、日本在华的侵略权益受到打击

D、尊重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答案:D

6、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以下各项不能证明该结论的是

A、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B、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C、遏制了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扩张势头

D、确认了美国在亚洲的霸主地位

答案:D

7、下列条约反映出日本国际地位且涉及到中国主权的是

A、《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

B、《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D、《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答案:C

8、下列对华盛顿会议的作用评价不正确的是

A、削弱了英国在远东的势力

B、遏制了日本在太平洋的扩张

C、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取代日本独霸中国的政策

D、客观上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答案:D

9、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不在于

A、本质上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B、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充满矛盾和斗争

C、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涉及中国问题,但未侵犯中国主权

答案:D

10、关于美英日法意签订的《五国条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B、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

C、限制了日本的扩军计划

D、从此海军军备竞争问题获得解决,矛盾不再激化

答案:D

1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答案:B

1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未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埋下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答案:C

13、1922年签订的《五国海军条约》

A、扩大了英国的海军力量

B、完全满足了日本要求

C、法国开始成为海上强国

D、美国实现了既定目标

答案:D

14、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B、使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矛盾得到缓和

C、暂时协调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矛盾

D、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环境

答案:C

15、阅读《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的部分引文: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为适应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本国人民谋取……

(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

(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正当商务实业之权利,或他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或任何地方官共同从事于任何公共企业之权利,抑或因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久长,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者。

引自《国际条约集》(1917——1923)

回答:

(1)条约中的“友邦人民”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除中国外,各缔约国的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

(2)条约中的“机会均等”对所有缔约国是均等的吗?为什么?

对中国是不平等的,因为中国处于被侵略的地位,对其他缔约国来讲,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其实施后果对美国有利,因为美国可以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列强。

(3)该条约主要调整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为什么这一矛盾需要调整?

主要调整的是美日在中国利益的矛盾。一战中美国曾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

(4)引用条约中的有关文字,说明这一矛盾是如何调整的?

条约中明确规定“不得……营谋特别权利”(“不得谋取……优越权利”或“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即取消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

材料二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就是分配被委任去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

——《列宁全集》

回答:

(1)材料一中“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具体指什么?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定?

日本趁一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之机,迅速攫取在华的各种利益,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2)结合巴黎和会的内容,材料二中“一小撮人”主要指哪些国家?其中在中国获益最大的是哪国?

英法日。日本。

(3)材料一中“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的实质是什么?

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维护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17、阅读下列材料:

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然而,英美法日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竟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利交给日本。这种强权政治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中国的爱国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回答:

(1)材料中“中国的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概述其性质和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

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3)试从地理的角度考虑,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山东争夺激烈的原因。

山东地处我国北部沿海,靠近京津地区,扼渤海入黄海之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列强控制了山东,便于控制京津地区;控制了便利的交通,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掠夺。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

(五)……自由地、坦率地和公正不偏地调整一切有关殖民地的要求……

(十二)……应保证现在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有无可置疑的生命安全和自主发展的绝对自由的机会……

(十四)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必须依据具体的协定,其目的是向大小国家同样提供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第四条:各缔约国主力舰替换总吨位按照标准水量计算不得超过如下:合众国525000吨,英帝国525000吨,法国175000吨,意大利175000吨,日本315000吨。

——英、美、日、法、意《五国海军条约》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的战胜国是怎样调整德国海外殖民地的?

被战胜国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归日本。

(2)据材料一、二,说明“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是否有“绝对自由”?为什么?

没有。各国主力舰吨位即实力大小,实际上决定了各国制海权和海上航行权力的大小。实力弱小的国家绝不可能与实力强大的国家有相同的领海以及海洋上航行的绝对自由。

(3)举出与所谓“自由地、坦率地和公正不偏地调整”的原则相违背的实例有哪些?

《凡尔赛和约》不顾中国是战胜国,规定把德国原先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

(4)上列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帝国主义国家根据实力重新瓜分殖民地。

19、对华盛顿会议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它试中国重新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灾难。第二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收回了许多主权,应肯定这次会议的积极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简要说明。

同意第一种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侵略,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严重的冲突,也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和重新分割势力范围,由美国发起,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上中国问题部分得到解决。日本把攫取的山东主权归还中国。英美之所以支持中国的要求主要是出于争夺霸权的需要,反对日本独霸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只是部分地收回了一些主权,中国许多正义的要求遭到拒绝。山东问题的解决,也是中国人民的斗争和中国代表力争的结果。《九国公约》的签订,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使中国回到列强共管的局面。同意第二种观点。华盛顿会议的召开,虽然是英美与日本在东亚争夺利益和霸权的需要,但是山东问题基本解决,使中国收回了许多主权,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九国公约》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中国的主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抑制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延缓了日本侵华的进程。中国之所以未收回全部主权是由于自身国力的弱小。

20、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一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两次重要会议。请比较这两次会议的主要异同点,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点的主要原因。概括说明两次会议对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相同点: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新的国际体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和平。

不同点: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

的胜利者,干涉苏俄是会议的一个主题;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激化、世界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不同原因:背景不同,巴黎和会是在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引起帝国主义者的恐惧等情况下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则是日本在远东地区的侵略威胁了美英等国的利益,海军军备竞赛日益严重并引起各国人民反对的情况下召开的。主要目的不同,巴黎和会为解决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华盛顿会议则为解决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控制会议的国家不同,巴黎和会由英法美等国控制和主导,华盛顿会议则由美国控制和主导。

共同影响:为西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和平环境;客观上为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提供了借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和独立。

21、概述美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的战略意图和结果。

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总统宣扬的“十四点原则”代表了美国战后称霸世界的企图,但在国联等问题上遭到英法抵制而失败。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的意图主要是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确立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五国条约》使美国获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九国公约》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扩张。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