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

钱真真

芝田镇稍柴小学

《揠苗助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事要按照规律,不可急于求成。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有的学习内容可以放手交给他们自己去发现、去解决,教师只要在旁边顺势点拨即可。但他们读书还不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流于形式,在深入领会课文的主旨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要求,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本课“寓、焦、喘、截”4个生字,理解“巴望、筋疲力尽”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味。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四、说教法学法

虽然大家都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我认为教与学都要“贵在得法”,要做到简约而不失高效。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方法有:1、自主识字法;2、创设情境法;3、小组合作探究法。

五、说设计理念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三个重视:重视故事情节的理解,重视重点词句的感悟,重视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深化。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扶——放”结合。

六、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播放动画,激趣导入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所以上课伊始,我将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应该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章。我们读懂了以后,能够受到教育和启发。紧接着我说: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着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 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本课要认的生字只有4个,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读课文圈出生字、学习生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如:换偏旁、拆一拆、动作演示、猜谜语、形近字比较等。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四人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也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现的好地方,把自己最好的读出来,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进步。同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吸取别人的经验能让自己迅速成长。因此我将再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重点问题。

交流第1个问题“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我将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种田人的焦急。1、种田人种下禾苗后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估计学生会说出是焦急。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要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而且本课的要求也有:默读课文。因此,我将让学生通过默读,找出第1段中有哪些词句能说明种田人的焦急,用横线划出来。3、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些重点词句时,我会让学生通过换词理解巴望、焦急的意思;用去掉“好象”和“焦急地”来理解句子;特别是“焦急地转来转去”,我会先让学生表演,从而更形象、直观的让学生理解原句是那个人心里焦急,转的很快,而去掉“焦急地”是一般的转来转去,转的并不快。。4、然后我将引导学生:怎样用朗读表现出那个人的焦急?我会先范读,再引读。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而范读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引读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接着我将指导学生读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话,我会先请学生说自

言自语是什么意思,然后依次让同桌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引导学生读出自言自语的语气。6、《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指导朗读的同时,我会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巴望、焦急、自言自语”。

交流第2个问题“那个人想出了什么办法?”我将重点引导学生读出“终于”和“筋疲力尽”的感觉。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我会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2、为了让学生体会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有多累,我创设了以下情境让学生来想象:(1)中午12点,赤日炎炎,炙烤大地,他在。(2)两点钟时,他的肚子,他头上的汗水,可是他还在。(3)太阳落山了,他仍在。”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对种田人有累体会将更深刻。

3、然后我指导学生:怎样用朗读表现那个人的累?我先让学生说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再通过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筋疲力尽的感觉。

紧接着,我问:那个人拔禾苗累坏了,他回到家里说了些什么?引出课文的第3段,我将重点引导学生:怎样读出种田人又累又高兴的感觉?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那个人说话的时候一边在喘气,我先让学生做喘气的动作,然后指名学生一边喘气一边高兴的读。学生读的好我会及时评价:“哎呀!我觉得你简直就是那个种田人了!”然后请他们上台来表演读。

第3个问题,我预想学生很容易就会说出禾苗没有长高,都枯死了。这时学生心中一定会有一个大大的疑问:那个人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禾苗会枯死呢?于是我会马上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说出来,接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预想,学生可能会说,那个人把禾苗的根弄坏了,禾苗自然会枯死;把禾苗拔高,禾苗就吸收不到养分了,当然会枯死等等。最后我评价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对!禾苗生长靠的是自己的力量,把禾苗拔高,禾苗无法再吸收到养分,自然会枯死。

(四)质疑探究,深化理解

本环节我预设了两个探究题:1、小禾苗都枯死了,它们会对那个种田人说什么?2、看着满地枯死的禾苗,种田人会怎么想呢?我将让全体学生当那一棵棵伤心的禾苗,请一个表达和表演能力强的学生当那个种田人,我当旁白,共同演一演。然后请学生评价,谁演的或说的比较好?好在哪儿?我这样设计是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而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

的理解。

(五)自悟自得,懂得寓意

本环节让学生说: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因为有前面的小组讨论和学生表演做铺垫。所以我预想,本环节让学生说道理不是件难事。但二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正确的意思就行了。我可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要按照规律,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六)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本环节我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遇见过哪些类似于“揠苗助长”的事?怎么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道理来劝说事情里的人?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会去留意我们的生活,对这个道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七)达标测评,检查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怎么样,需要当堂检测。这也是高效课堂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我设计了以下达标测评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寓.言揠.苗助长焦.急喘.气一大截.

生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重点,我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2、想一想,写一写。

假如你看到那个人正在把禾苗往高里拔,你会怎么劝说他?请你写下来。

崔峦先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结合,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我设计的这道题,不但检测了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故事,而且把读写结合了起来。

(八)结束语

课的最后,我会说:“从古至今,充满智慧的人民创造了许多寓言故事,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等,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课后找一本读一读,相信你们的收获会更多。”这样的结束语设计,会把学生带到广阔的课后阅读的世界里,拓宽了语文的内涵。

七、说板书设计

27.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

焦急→往高里拔→枯死

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板书是教学的精华与浓缩。我设计的这个板书文字简洁,能清晰、直观的表达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内涵。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课堂总会有遗憾,但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我愿在各位评委老师的帮助下,让课堂真正成为展现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