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5327817.html,

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张艳玲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4期

摘要:自主學习能力是学生独立驾驭学习的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尽管

老师课讲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得也非常专心,又是听讲又是记笔记,忙个不停,可最终的学习效果就是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除了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失误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大的问题。我们老师平时没有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就是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那学生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呢?

关键词:预习;习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一、要有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的预习不是学生在课前随便翻翻书,看看课文就了事。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不要使之流于形式,也不要让学生毫无目的或放任自流,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不同的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的方法不尽相同。英语学科就有自身的特点,在刚开始时,我们最好把预习放在课内进行,可以专设几节自主预习课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学案则是我们可利用的有效载体。在学案上简要地指导学生听说训练、单词识记和阅读课文等预习的方法,教给他们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学会发现和学会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学会”为“我要学会”,为他们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乃至终生主动学习架桥铺路。比如,在预习对话时,学生可根据插图和对话内容,先大体了解对话内容,在读熟、理解本段对话后,学生可与自己的同桌进行分角色的对话训练,通过这样的预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很快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对话练习,以此来巩固所要掌握的知识。通过这样的预习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也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了,教师的课堂效率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不管学生学习什么内容,只要他们课前充分地进行了预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今后的预习也会更加积极。

二、预习的尝试

预习是正式学习的前奏,是新内容的初步自学过程,是为课堂学习服务的。预习主要涉及语言知识,学习技巧,文化背景。教师对学生预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不能让他们盲目、无效率地去进行,指导学生预习时应针对具体内容,把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技能勾画出来,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的预习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