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区别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2、学习除植物外的其他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类型;

3、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除植物外的其他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类型。

难点:1.区分无性生殖的类型;

2.采用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

三、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3节其他生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

一、植物的生殖方式

A.植物的有性生殖

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问题:

它们的新个体都是由受精

卵发育形成的。

通过观看多媒体播放图片,

对新内容的产生学习兴趣。

学生主动思考和回忆

回答问题: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过蝗虫的

生殖、蛙的生殖、人的生殖、鸟的

生殖,它们的生殖过程有什么共同

的特点?

老师归纳:象这样,由受精卵发

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

生殖。其后代生命力极强。

老师提示:在生物圈中,除了刚

才我们列举的生物进行有性生殖,

还有哪些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呢?并

不是所有生物都进行有性生殖

呢?还有其他生殖方式呢。

播放图片(或视频)。

再提出问题:植物的生殖方式怎样

呢?练习:课本P95页第1题(1)

2、营养繁殖1)、扦插

2)、嫁接

3)、压条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植物的种子繁殖过程:开

花——传粉——受精——

受精卵——种子——萌发

成幼苗。

学生讨论并看课本第

86--91页的图解

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

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土壤

中,在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下,枝条下部长出根,上部

发芽,最后长成新个体。

嫁接:利用植物体的伤口周

围能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形

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将砧木

和接穗的形成层对齐。

压条:剥掉一个枝条中段下

半部的半圈皮,然后把枝条

弯曲下来,将其中部埋在土

壤里,上段露出地面,等新枝

条长出不定根将其剪断脱

离母体.

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无菌

的条件下,把花药、子房、

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

老师提示:植物除了有性生殖,

还有其他生殖方式。如:用植物的

的扦插、嫁接、压条等和组织培养。

:那么其方法怎样?又有什么

技术要求呢?

通过讨论、多媒体观看,解决

学习问题

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它们能够生长发育成一个

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植物

组织培养技术。接种到培养

基上的植物材料统称为外

植体。

四、练习

1.无性生殖的主要特点是( )

A.简单B.繁殖速度快、子体与母体基本没有差异C.子代能产生更大的变化D.对进化有利

2.切取一段葡萄的枝条,插入湿润的泥土中,不久,枝条下端萌发出新的根,这种繁殖方法叫( )

A.扦插B.压条C.嫁接D.组织培养

3.下列不属于营养生殖的是()

A.用秋海棠的叶繁殖后代

B.用花生的种子繁殖后代

C.用月季的茎繁殖后代

D.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后代

4.繁殖优良品种的果树,为了保持这些品种的优良性状,在下列繁殖方法中,最好不用

A.种子B.扦插C.压条D.嫁接

5.下列各个嫁接组合中分别适合做接穗和砧木的一组植物是()。

A.柿和黑枣B.抗性好的山桃和味道好的优质桃C.耐低温的杂种南瓜和甜瓜D.日本南瓜和西瓜

6.将良种荔枝树的枝嫁接到普通荔枝树的枝干上,将来这个枝条上结的果是( )

A.普通荔枝B.良种荔枝C.杂交荔枝D.一半普通荔枝,一半良种荔枝

7.植物园引进了一种稀有花卉,技术人员想在短时问内将其大量繁殖,比较理想的方法是( )

A.种子繁殖B.组织培养C.扦插D.压条

8.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 )

A.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不能进行无性生殖

B.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能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C.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D.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只是生殖形式上的不同,没有根本区别

9.组织培养就是把植物的一部分接种在培养基置于( )

A.一般的环境B.室内C.阳光下D.无菌的环境

10.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A.无菌的环境B.枝条的下端或者插入土中、沙中,或者浸泡在水中C.把枝条埋在土壤里部分的树皮剥掉下半圈D.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必须紧密地结合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A B B B

C

D D

五、小结(多媒体)

板书设计

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3节其他生物的生殖

一、无性生殖的类型

1、分裂生殖

2、出芽生殖

1、孢子生殖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三.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六、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七.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 八.生物进化趋势: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九.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程: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十、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类人猿与人类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直立人有:元谋人、北京猿人智人有:山顶洞人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1\2节生物的分类和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还为水生动物提供氧气,也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③可作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指示植物(赤潮现象) 二、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特征: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并且植株很矮小。 生活环境:阴湿的地面或背阴的墙壁上。 苔藓植物的应用:①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②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 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互动授课 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二)扁形动物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10. 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也有不同之处,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11.人类的进化历程: (能直立行走)(具有语言能力)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树栖生活)(语言能力?)(着衣、持标枪、长矛狩猎、制造石器)重要变化:脑容量显著增大;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语言发展、制造工具。 注:直立人有:元谋人、和县直立人、蓝田直立人、北京猿人 智人有: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晚期)12.根据肤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将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高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人(棕)。 动物的主要类群

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2.原生动物特征:身体微小,是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寄生在动物体内。 应用:1.可以净化污水,2。过量繁殖可以引起赤潮现象3。能使人患病3.腔肠动物特征:有口无肛门,体内有消化腔,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生活在水中,如水螅。有触毛。 4.线形动物特征: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寄生在牲畜体内使人患病。 5.扁形动物:身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两侧对称,有些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可使人患上寄生虫病。 6.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蚯蚓),细长柔软,蠕动,肌肉收缩加刚毛支持进行运动。呼吸:靠体表皮肤呼吸(分泌黏液), 应用:1.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2.促进物质循环,3.可作为药用 7.棘皮动物:生活在海水中,五辐射对称,如:海星、海胆、海参。 8.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 9.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分为昆虫纲(蝗虫)、甲壳纲(虾)、蛛形纲(蜘蛛)、多足纲(蜈蚣)。 昆虫的特征: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11.鱼纲 主要特征: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鱼类适于在水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躯干和尾部肌肉发达,鳍维持身体平衡,鳔调节身体比重。2.黏液和鳞片有保护和减少阻力的作用,侧线有感觉作用,3.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腹、背、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应用:1.是蛋白质的来源,还可以制成药品饲料,蚕食蚊虫,防止疾病。 著名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鱼,根据它们的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的特点,进行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的空间和各种天然饲料,增加鱼的产量。 12.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水陆地生活,用肺呼吸,受精在水中完成。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应用:1.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也是多种药物的来源。 13.爬行纲:主要特征:体表都覆盖有鳞片,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内受精,变温动物,是摆脱水的真正陆地动物。 应用:1.可作皮制品和名贵药材;2.是一些有害动物的天敌;扬子鳄是国家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14. 鸟纲(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鸟类适应于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特化成翼;胸骨突出,形成龙骨突;体表被覆羽毛等,减少空气的阻力。适应于飞翔的生理功能是:气囊的存在使其具有双重呼吸的功能(具有散热作用);心脏发达;胸肌发达;食量大、粪便及时排出等。有喙无齿,心脏4腔,卵生,体温恒定 应用:1、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农林鼠害、虫害,2、是人类重要的食品 15.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例如兔与狼的牙齿,两者的区别是有无犬齿,这说明了它们食性不同。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范文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1/ 9

2020 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教师:制作 CAI 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1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动物的多样性 1、种类 2、生活环境 3、运动方式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 1、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胸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1、四人一组,根据观察提纲,进行实验:观创设情景(CAI 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 质疑:鱼为什 2 3/ 9

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呼吸:鳃是呼吸器官,由鳃丝和鳃盖组成,鳃丝里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助于气体交换,完成水中呼吸。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本互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2、根据观察提纲,认真观察录像,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表述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3、根据探究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四人一组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交流、反思、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运河观察提纲,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针对问题进行步步为营探究。 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最终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 将画面聚焦在水中自由生活的鱼。 质疑: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录像,分析问题,表述交流,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 将 3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环节动物 学习目标 重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水螅和涡虫的结构特点。 学习过程 1、阅读本章前言,开展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讨论。 2、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始终遵循着从低等到高等的趋势,所以可以将动物分为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 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3、世界的大毒物,排在第一的是方形水母”,引出腔肠动物。 学习任务一:腔肠动物 (一)阅读课文 P3-P5 填写以下几个问题并在课本上标记 1、常见腔肠动物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________ 。 2、代表动物:水螅 1、生活环境:水螅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____________ 中。 2、形态、结构和生理: 水螅长约______ 厘米,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有 __________ 其周围伸展着_________

用于探寻和捕获食物。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___________ 经过身体纵轴可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 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_________ 称。这样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 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观察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它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成,中央所 围成的空腔叫_________ 它与口相通,_________ 和______ 都由口进出。在外胚________ 它是腔肠动物特有的_______ 和_______ 的利器,在_______ 处尤其多。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________ _寸称;体表有 ________ 有______ 无____ 。 (二)组内展示交流,形成一篇科学小品文,然后全班交流,评出优胜组。 学习任务二:扁形动物 (一)阅读课文P6-P7 填写以下几个问题并在课本上标记 代表动物:涡虫 1、生活环境:涡虫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 __________ 2、形态、结构和生理:身体________ 扁平、形状像柳叶的动物。长约1?1.5厘米,背面— 色,三角形的前端_____ 有两个可感光的黑色________ 涡虫的口长在________ 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________ 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 _____________ 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https://www.360docs.net/doc/e515592180.html,] ______________ 排出,有_______ 无。 涡虫的身体呈 _______ 对称,也称__________ 对称,就是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______ 切面 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样动物身体可分出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1节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 3.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1.雷迪实验和巴斯德实验; 2.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 3.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些问题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讨论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活动】: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教师设问】: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白石生羊等。

【导出】:“自然发生论”。 【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17世纪意大利医生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雷地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一个最令人信服却十分简单的“鹅颈瓶实验”。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以无阻挡地进入。巴斯德将瓶中的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没有出现微生物。若打断曲颈管,一段时间后,瓶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巴斯德的实验彻底推翻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 【导出】:“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天外来客?经过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现代科学家认为:在今天的地球条件下,生命不可能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形成,但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自然条件与现在不同,那时的地球具备形成最简单生命的条件。根据研究认为原始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这时的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也无臭氧层。 【提问】:在这种环境下,会不会有生命存在? 在这种条件下,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可以直接作用于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经过长期的作用,原始大气中的一些气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以后,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集成雨降落到地面上,汇集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的有机物也随着降雨汇集到原始海洋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始海洋状况:含有有机物,营养丰富;有一定温度;没有多少盐分、矿物质(矿物质是长期冲刷岩石由江河带来的),所以有人称原始海洋是一锅营养丰富的热汤。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庆城县蔡家庙初中赵海龙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动物的多样性 1、种类 2、生活环境 3、运动方式 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 1、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呼吸:鳃是呼吸器官,由鳃丝和鳃盖组成,鳃 每人说出一 种熟悉的动物。然 后,以小组为单 位,尝试着根据有 无脊椎或生活环 境和运动方式的 不同,给这些动物 找个家,将结果填 写在书中的表格 里。 1、四人一 组,根据观察提 纲,进行实验:观 察鱼缸里鱼的体 型、鳞片及运动时 鳍的作用,本互交 流,质疑答疑,归 纳整理,得出结 创设情景 (CAI媒体播放), 带领学生进入那 丰富多彩的动物 世界,让学生每人 说出一种熟悉的 动物(不能重复)。 然后,组织学生根 据有无脊椎或生 活环境和运动方 式的不同,给他们 找个家。 质疑:鱼为什 么适于在水中生 活?出运河观察 提纲,引导学生进 行实验观察,针对 问题进行步步为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第七节哺乳动物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最后一节。在学生依次学习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之后,来学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哺乳动物。教材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哺乳动物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通过对多种哺乳动物图片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归纳总结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最后从生活实际入手,从利害两方面介绍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人与动物共处一个地球,应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再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课堂上不再拘束,大多活泼、好问,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这对课堂教学都十分有利。但这次公开课教学的班级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课堂上活跃的总是那几个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总是游离在课堂之外,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通过一些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鼓励、点拨、启发和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比较分析,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及“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辨证地认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人与动物共处一个地球,应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案第14章 第二节 植物的有性生殖10

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出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说出花和果实的发育关系 难点: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经学习过花的结构,首先我们一起来回忆下一朵花包括哪些结构? (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雌蕊、雄蕊) 问:在花的这些结构当中什么是主要结构? 述: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雌蕊和雄蕊的结构。 问:大家还记不记得在雄蕊的花药里含有什么物质? 述:在植物开花之后,雄蕊中的花粉会散落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被称为传粉。 问:传粉有哪两种方式? 1、什么叫自花传粉:小麦、水稻、碗豆、番茄;(CAI展示) 2、什么叫异花传粉:油花、向日葵、苹果(CAI展示) 补充:花粉的传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你知道有哪些途径呢? 虫媒:苹果花; 风媒:玉米花 师生回忆子房的结构,结合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 讲述: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受到柱头上粘液的刺激,花粉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在花粉管内有两枚精子。花粉落到柱头上便开始了受精过程,要了解受精过程,我们先来了解子房的结构。 述:花粉管过以穿过柱头、花柱,到达子房的胚中,(胚珠位于子房内) 述:接下来的步骤就是通过精卵细胞的结构完全受精,这一重要过程发生在子房中,我们再来详细了解一下子房的结构。 子房:子房壁胚珠:珠被、珠孔等 极核:卵细胞(靠近珠孔) 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被称为双受精,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起通过图片来了解。(动画:双受精)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5章:动物运动知识点总结 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陆地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 动物运动的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课本13页图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骨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 骨的成分: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于2/3,则这种骨的硬度大,易骨折。 骨连接: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骨骼:种类分中轴骨(如颅骨、椎骨、肋骨、胸骨)、附肢骨【肢骨(肱骨和股骨)和带骨(锁骨、髋骨) 骨骼肌:肌腱和肌腹 3、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 屈肘和伸肘运动肌肉的变化 当神经传来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 1、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先天性行为:一出生就会(如本能)(课本24页) 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形成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两个单元内容。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行为的种类、意义,理解动物行为大多通过运动来完成。 3、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 为有密切的联系。 4、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5、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方法及意义。 6、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8、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全新经典教案

全册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生物 全册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简要阐述动物的运动出发,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几种运动方式,由此导入课,微生物也是可以运动的,故放在同一单元中,这可与植物在固定的生长环境相比较。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范围往往不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教材对此做了说明,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绝对化。 所有动物的运动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动物的行为。这是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同时对来自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它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根据行为的发生和功能可细分,便于更好的理解纷繁多样的世界形成的规律。 动物的运动是动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运动着的动物是在一个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生物圈中活动,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它是个消费者,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并且影响着环境。环境的恶化给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动物资源现状及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在本章具体内容的处理上,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1)本单元还重点学习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所以本单元对其他动物的其他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的简化,可通过别的途径加以补充。(2)在“区分先天性和后天学习行为”一课中以研究蜗牛和行为为实例,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实质性区别,即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是否需要后天的尝试与学习。然后再分析决定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打下基础。(3)本章内容较多,涉及解剖学、生态学、行为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内容,所以要把握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合理设计,把握重难点,因地制宜全选或部分选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生物上册目录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2、3、4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5、6、7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7、8、9 第四节鱼…………………………9、10、11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1、12 第六节鸟…………………………13、14 第七节哺乳动物…………………………15、16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7、18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8、19 第三节社会行为…………………………19、20、21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2、23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3、24 第二节细菌…………………………24、25 第三节真菌…………………………25、26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6、27、28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8、29、30第五章病毒…………………………30、31、32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33、34 第二节从种到界…………………………34、35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35、36、37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7、38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都有重要意义。 1、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2、动物在水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 水中动物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 3、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1)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2)行走:如猫、狗、大象、马。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3)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4、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包括鸟类(翼)、昆虫(翅)、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鸟类在飞行时常常是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交替进行。 5、强调:①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②动物的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如:蛙在水中用蹼游泳,在陆地上用发达的后肢跳跃,蜈蚣靠步足爬行,大象靠四肢行走。 ③同种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但以其中一种为主。 ★6、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了骨骼,也可以说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7、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8、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9、骨的结构: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神经起调节作用。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 骨密质: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 骨质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 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松质的腔隙内始终保留红骨髓。 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强调:结构认识后,可以理解: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人体有206块骨。 10、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的细胞有关 ★11、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长粗: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 12、骨的成分和特性 ①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说明骨中含有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 ----骨煅烧时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是灰白色的硬脆易碎的无机物,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 ----骨放在稀盐酸浸泡,溶解掉的是无机物并有气泡产生,剩下的是柔韧可弯曲打结的有机物, 说明骨中含柔韧的有机物,(将脱钙骨煅烧则完全燃烧)。 13、骨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无机盐主要是钙盐,使骨有一定的硬度。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2)有机物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一定的韧性。 因此,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硬度主要由无机物体现,弹性主要由有机物体现。 14、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使骨既坚硬又有弹性。 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15、骨连结:骨与骨之间靠纤维、软骨或骨组织相连。 ①不活动的骨连结:颅骨的连结等 骨连结的类型②半活动的骨连结:椎骨的连结等(椎间盘有弹性,减缓对脑的震荡) ③可活动的骨连结:也称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 16、关节的结构: (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面关节头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7、关节的特性:: 灵活性:A.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可减轻震荡和摩擦 B.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牢固性:A.关节头陷入关节窝内 B.关节囊包绕关节 C.关节周围及关节腔内有韧带加固 18、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就是脱臼。 19、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20、全身的骨骼肌有600多块,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1)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本节教材介绍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大类群。将这两大类群安排为一节内容,主要考虑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具有“有口无肛门”的共同特征,具有相似性,适宜合并介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活体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植物与动物的区别:能不能通过化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二、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动物。动物有千万种,如果一种一种来学,需要很长时间。为了方便研究,人们把动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一类一类的学。 首先,我们要学的是腔肠动物(课件2、3页)。 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经常吃的海蜇就属于腔肠动物。 大家想一下,自己见过的海蜇是什么样子的?结构简单,没有内脏的分化。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我们通过腔肠动物的一种代表性动物来研究以上问题。 三、互动授课 (一)腔肠动物(打开课件第4页,了解腔肠动物水螅)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水流缓慢、水草茂盛的清洁的淡水中。 思考:如果一条小溪中原来有水螅生存,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水体受到污染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1)身体几乎透明,长约一厘米。 (2)螅体呈圆筒状,一端附着在水草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3)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背腹,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课件第6页): A、定义:经过身体纵轴,可有许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叫辐射对称。 B、举例:人、鱼、鸟是辐射对称吗?除了腔肠动物,还有哪些是辐射对称的?海星 C、作用: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3.水螅身体结构(课件第7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 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三、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四、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五、重点、难点分析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7167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 水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主要靠附肢的活动进行运动,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也能奔跑)。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飞行为主,滑翔是省力的运动方式,鼓翼飞行是基本方式。一般情况下,鸟类在飞行时交替使用鼓翼飞行与滑翔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4、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的形态有:长骨(股骨)、短骨(跟骨)、扁骨(顶骨)和不规则骨(蝶骨)。 4、骨的结构:包括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其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5、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6、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 部分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 的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韧性。 有机物决定了骨的柔软性和弹性。无机物决定了骨的硬度 和脆性。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 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 容纳红骨髓),红色。 7、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 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 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 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8、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