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命武器

合集下载

防暴动能弹 标准

防暴动能弹 标准

防暴动能弹标准
防暴动能弹是一种非致命性武器,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处理暴力冲突。

防暴动能弹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弹药类型和威力:防暴动能弹应该使用专门设计的弹药,以确保其不会对目标造成致命伤害。

同时,防暴动能弹的威力应该足够大,以有效地控制和驱散人群。

2. 射击精度和射程:防暴动能弹的射击精度和射程应该得到保证,以确保在使用时不会误伤无辜。

此外,防暴动能弹的射程应该足够远,以应对不同距离的威胁。

3. 使用安全性:防暴动能弹在使用时应该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以避免对使用者和周围人群造成意外伤害。

4. 合法性和合规性:防暴动能弹的使用应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的规定,以确保其合法性和合规性。

5. 生产质量:防暴动能弹的生产质量应该得到保证,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防暴动能弹的标准应该根据其使用目的、安全性和合法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处理暴力冲突。

美国陆军非致命武器系统

美国陆军非致命武器系统

性 面具 上的十人声 音增强 系统就 显得非 常重要。
研究。另外 , 这一研究 成果 还
伤 型弹药 ( 在金属底座上的橡
将 探索 非致命 武器 应用 制 导 胶 架内装有 40 .2口径的 击 的效果 相当。 5枝 3 易碎 性追击炮 弹外罩 该 橡胶球 )一种是 由可产生听觉 , 在每 一个 TP阶 段 的 结 I 2 a M8 1 尾 ,非致命武器发展委 员会 都 1 2 和视觉震慑的聚亚胺脂制成的 计划 旨在 现有 的 1  ̄m 高爆弹药 的基础上 开发一种非 会作 出一个终止或保持该计划 震慑 型( 闲光和巨响 ) 弹药 。 泡沫 可以在城 致命追击炮弹。这 种弹的飞行 的 决 定 。 弹道学 、 射 市作战中迟滞敌 人接 近开放 的 性 能在空气动力学 、 非常规军事行动将继续作 泡沫应用
式扩音器 和声 音增强器 ( 于 用
造成 的重伤或死亡 ;反器材的 能力要在不完全摧毁 的前提下 使装备 和设旅无法使用或继续
工作 。
防护面具 ) 它们能够有效 提高 , 部队的指 挥和控{ 能力 。除此 嘲 之外 , 有高亮度探 照灯 和能 还 够用 于局 部 控制 和 检查 的设 备。 训练装 l/分配 每套装 备计划中都包含有训 练装 置和 训 练弹药 , 配备 的弹药量为 所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筒式投 放 区域控 制 系统
抛撒 化学战 剂 的同时还 会产
这一 系统可 为友 军提供 快速 的非致命 区域控制能力。 它的 发射器将用来发射包括 8 L NM 在 内的各种弹药 。 一 非致龠弹药 这些 弹药可作为近距 、 人群/区域 控 制弹 药从轻 型车辆 的烟 雾

务等)对 官兵们提 出了新 的要 ( Ls N c )来 提高部 队的护卫 能 能力的行动要求的装备。它是

警用催泪瓦斯的使用流程

警用催泪瓦斯的使用流程

警用催泪瓦斯的使用流程催泪瓦斯简介•催泪瓦斯是一种用于控制暴乱和骚乱的非致命武器。

•催泪瓦斯含有一种刺激性气体,可以引起眼睛、鼻子和喉咙的刺痛。

•使用催泪瓦斯可以迅速制服暴乱分子,降低冲突的暴力程度。

•在使用催泪瓦斯时需要注意安全性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催泪瓦斯使用流程1.选择合适的催泪瓦斯装备•警用催泪瓦斯通常有手持式喷雾器和发射器两种类型。

•手持式喷雾器适用于近距离喷射,而发射器可以将催泪瓦斯弹射到较远的目标上。

2.确定使用催泪瓦斯的场景•催泪瓦斯适用于控制暴乱和骚乱的场合,如示威活动、足球比赛等。

•在使用催泪瓦斯前需要评估场景的风险和需要控制的目标。

3.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催泪瓦斯时,警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和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降低催泪瓦斯对警员自身的伤害。

4.确定使用催泪瓦斯的目标•在使用催泪瓦斯前,警员需要确定需要控制的目标,并通过训练瞄准技巧,避免误伤其他人员。

5.发射催泪瓦斯•根据使用的装备类型,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手持式喷雾器需要将喷雾器对准目标,按压喷雾按钮,将催泪瓦斯喷洒到目标上。

•发射器需要根据目标距离调整发射器的角度和压力,确保催泪瓦斯可以准确打击目标。

6.防范反击•在使用催泪瓦斯时,有可能会引起目标的反击。

•警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目标的反应,并及时做好防护措施。

7.监控催泪瓦斯的效果•使用催泪瓦斯后,警员需要监控其效果,看是否成功地控制了目标。

•如果催泪瓦斯效果不明显,警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使用或采取其他措施。

催泪瓦斯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催泪瓦斯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

•使用催泪瓦斯时应注意对使用对象的选择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避免误伤无辜。

•在使用催泪瓦斯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催泪瓦斯的技能和意识。

•催泪瓦斯使用后应及时清理使用现场,避免对环境和其他人员造成危害。

结论警用催泪瓦斯是一种非致命武器,可以帮助警方控制暴乱和骚乱,降低暴力冲突的程度。

非致命声波武器GULL non-lethal

非致命声波武器GULL non-lethal

航空咨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SHOPHAR”:非致命性高能声波发射器“SHOPHAR”—一种声学系统,可以发射出可操控的窄频、大功率声波,作为非致命性武器,镇压暴乱,驱散集会人群,让躲藏在掩体内的恐怖分子自动出来缴械投降。

操作原理系统基于对声源的协同传递。

高能量(129dB)是通过24个喇叭的声波合成,集中产生声波能量。

人在100米范围之内无法承受这样的声音等级。

当然,系统的功率输出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和使用场合的不同进行必要的调节。

操作模式音频信号由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音频信号发生器连接到一系列放大器。

这些信号的形式、频段和振幅是可以控制的。

放大的信号通过48个驱动器传输到相位排列喇叭系列,这一结构可以产生宽度不低于10°的定向声波。

声波的波束和能量可由电控元件控制。

所有的操作功能都是远程控制的。

整个系统可以安装在车辆上,方便移动使用。

主要元件音频天线结构(基于24个喇叭)放大器控制器远程控制单元水力系统发电机(外部)技术数据频段范围:1000-1300 MHzSPL:126-129 dB (@50m)水平波宽度:7°-9 °覆盖范围(操纵):45°功率:5KW(仅音频发射器)12KW(整个系统)大小:180x125x120cm(安装喇叭)重量:400Kg (安装喇叭)产品简况综合车载系统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电波操纵图1 高能声波发射器—相位排列系统图2 主要元件图3 车载SHOPHAR该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和安装。

包括选择客户需要的运载工具和车辆等。

系统最低采购数量:4套。

系统交货周期:6个月。

新时代我国警察执法武力使用的发展趋势——论非致命武力电击器的有效使用

新时代我国警察执法武力使用的发展趋势——论非致命武力电击器的有效使用

SHI ZHANJI NENG新时代科国警察执法武力使用的為展趙绸论非致命武力电击器的有效使用■文/陈晓明丁勇陈永辉0 0 0 0 0 2n A 0 <=5 NV QN O 0 M 烤似冬040在法治时代,对于极端暴力违法犯罪行为,需要警察有一种依法、及时、有效的制止措施,既能立即制止其违法犯罪行为,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又能维护违法犯罪主体必要的生命权利。

因此,非致命武力已成为警察执法手段的重要选择。

从国外警察在执法时使用非致命武力的情况来看,非致命武力电击器已成为很多国家警察广泛使用的执法工具,且达到了很好的执法效果。

泰瑟枪是目前国外执法机构使用最多的一种非致命武力电击器,“全球已有44个国家,超过11000个执法部门在使用泰瑟枪进行执法”,①并产生了不错的执法效果。

目前,我国对非致命武力电击器的运用还处在探索阶段,相关的类似电击枪的设备在武汉、广州等地得到过试用,并产生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没有得到全面推广。

当前,结合我国社会环境的治理需要,探讨在新时代我国警察执法武力使用的发展趋势,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规范使用非致命武力电击器,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我国警察执法使用非致命武力的时代意义(一)警察执法使用非致命武力的必要性1.民警现有武力配备对暴力行为进行合理处置的难度较大。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警械武器条例》)规定,警察在执法时遇到执法对象或相关人员的袭击时,执法警察经警告后,袭击行为仍然进行的,执法警察可以依法使用警棍、催泪弹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但是,在实践中,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时面对的是一些特定群体时,如精神病患者、吸毒者等,如果民警个人没有过硬的操作能力,在使用时要么失当,控制不住,要么过当,造成死亡。

而对于武器,既需要警察敢用,更需要慎用。

《警械武器条例》规定,在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处置中,如果暴力行为危害到警察以及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警察经警告后可以对继续进行的危害行为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警告后可能带来更为严重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催泪瓦斯的危害及逃生指南

催泪瓦斯的危害及逃生指南

催泪瓦斯的危害及逃生指南催泪瓦斯是一种常见的非致命性武器,也是一种常用的防暴控制工具。

它被广泛使用于军事行动、警察执法、反暴动控制等领域。

催泪瓦斯通过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眼睛、喉咙和皮肤等部位的不适感,从而使人们暂时失去能力,降低抵抗力。

虽然催泪瓦斯一般不会引发致命后果,但如果不正确使用或逃生不当,仍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催泪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做"厄贝沙坦"的化合物。

它能够刺激眼睛的结膜和角膜,引起眼睛疼痛、流泪、视力模糊等症状。

同时,催泪瓦斯的气体进入呼吸系统后,会引起呛咳、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催泪瓦斯还会引发皮肤灼热感、瘙痒、发红等反应。

这些症状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暂时性的不适,但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如哮喘患者、儿童、孕妇等,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面对催泪瓦斯释放的情况,正确的逃生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催泪瓦斯逃生的指南,帮助您应对紧急情况:1. 保持冷静:虽然催泪瓦斯释放一般都会导致恐慌,但保持冷静是逃生的关键。

恐慌可能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增加遭受伤害的风险。

2. 寻找安全区域:尽快远离催泪瓦斯释放区域,尽量寻找有保护掩体的地方,如建筑物内部、车辆内部等。

这些地方可以帮助降低催泪瓦斯对您的影响。

3. 遮盖呼吸器官:使用湿润的毛巾、口罩或呼吸器等材料,将您的口鼻部位充分覆盖。

这可以减少呼吸催泪瓦斯的量,减轻不适感。

4. 尽量避免眼部接触:如果催泪瓦斯进入了您的眼睛,切勿揉搓眼睛。

而是尽快用干净的水冲洗眼睛,以将瓦斯颗粒冲出眼睛。

注意不要使用抹布等容易滋生细菌的来清洗眼睛。

5. 尽快离开受影响区域:催泪瓦斯的扩散速度较慢,可以利用这一点尽快离开受影响区域。

避免使用电梯,选择使用楼梯进行逃生。

6. 寻找清新空气:一旦逃离了受影响区域,尽量寻找洁净空气的地方。

室外通风处通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帮助您尽快排出体内的催泪瓦斯。

7. 剂量和后续处理:催泪瓦斯释放后的剂量与接触时间会影响伤害的程度。

水弹下供弹原理

水弹下供弹原理

水弹下供弹原理水弹是一种非致命武器,常用于娱乐活动和军事训练等场合。

它的供弹原理主要涉及储水、加压和释放等步骤。

水弹的供弹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储水:水弹的储水是通过塑料或橡胶制成的水球来实现的。

在使用前,水弹通过水龙头或其他水源从外界吸水进入水弹中,以便在使用时会释放出水来。

2. 加压:水弹需要一定的压力来射出水。

加压的方式通常是通过一个手动或电动泵来将水泵入弹头内部,以增加水弹内部压力。

该泵具有一系列的阀门和密封装置,以确保水能被有效地封装、加压和释放。

3. 释放:水弹的释放是通过扳机或其他控制装置来实现的。

当使用者按下扳机时,释放系统会打开弹头,并减小弹头的内部压力,从而导致水弹中的水迅速喷射出来。

水弹的形状和结构能够确保水以弹簧力量的方式喷射出来,使得射程和命中精度相对可控。

为了保证水弹的供弹效果和使用安全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弹头材料:水弹的弹头通常由柔软的橡胶或塑料制成,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水能够被成功封装和喷射出来。

弹头应具有足够的韧性和耐用性,以防止在使用中过早破裂或损坏。

2. 压力控制:水弹内部的压力控制也是供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压力过高可能导致弹头爆裂或水喷射过强,而压力过低则会影响射程和命中精度。

因此,供弹系统需要配备适当的压力控制装置,以确保供弹过程中压力的稳定和可控。

3. 安全设计:为了确保水弹的使用安全性,供弹系统还需要具备一些安全设计和装置。

例如,防止意外扳动扳机的保险装置,以及在供弹过程中保持弹头处于安全状态的装置等。

总的来说,水弹的供弹原理涉及储水、加压和释放等步骤。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可以实现水的有效封装和喷射,从而实现水弹的正常供弹。

同时,为了保证使用安全性,还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压力的控制和安全设计等方面。

这些原理和注意事项都是为了提高水弹的射程、命中精度和使用效果,同时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定向能非致命武器

定向能非致命武器

高效率的激光装置 , 能发射极高的激光能量 , 主要用
大规模严重破坏的一类武器统称 。 J 定 向能非致命武器 , 从使用效果上可分为两大 类: 对付人的定向能非致命武器和对付武器的定 向
于摧毁敌方的导弹、 无人机等威力较大的军事 目标 或大型的武器装置 , 或使基础设施无法使用 ; 中低能
关键词 : 定向能; 非致命武器; 激光武器; 微波武器; 破坏机理
中图分类 号 :J3 T19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359 (0 10 -8 -6 17 -62 2 1)65 10
Die t d En r 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 — t a e p n r c e e g n Le h lW a o
要: 明确 给 出了定 向能非致 命 武器 的概念 , 主要 阐明 了激 光定 向 能非致命 武 器和微 波定 向能 非
致命 武 器的破 坏机理 。 同时概 括 、 总结 了两类武 器的 国 内外发展现 状及 发展 趋 势 , 以及 定 向能非 致
命武器的应用范围。最后对定向能非致命 武器的结构及关键技术作 了 明。 说
Ab t a t l a o c p b u h i ce n ry n n lt a a o s i gv n,a d t e d sr ci n sr c :A ce r c n e t a o t t e d r t d e e g o - h lwe p n s ie e e n h et t u o me h n s o s ra d mi rwa e d r c e n r y n n l t a w a o s i man y p e e t d A h a c a im fl e n c o v i td e e g o - h l e p n s a e e il r s n e . tt e s m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致命性武器
非致命武器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自然产物,尤其是军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现代军事战略理论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自20世纪90年代,由于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爆发大规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战争的主要形式,高强度的战争减少了,诸如维和行动,对付恐怖主义活动、制止暴乱、打击走私贩毒等低强度的局部冲突和非军事行动增多了。

如果在低强度战争或一些准军事行动中,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的破坏,将会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海军军官麦克马丁提出非致命性战争的概念,得到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重视和支持,由此引发了以非致命性武器为中心的新军事理论和学说的发展。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际裁军运动的深入发展,标志着国际人道主义运动的兴起。

随着“核禁试条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国际军控条约的签署和生效,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某些不人道常规武器的限制使用和禁止,使这类武器的研究和发展受到了制约、面临困境,因此美国等大国为了保持军事优势,利用自身的高科技优势,必然会发展和研制“非致命性武器”这类新概念武器。

非致命性武器是属于新概念武器一类,通常是相对传统武器而言,不会直接产生致命性人员死亡、装备毁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软杀伤、软破坏”,使敌方作战能力丧失和削弱的“人道性”武器。

通过打击人的易损部位和破坏装备而达到迫使敌方就范或阻止其行动的目的,同时又将人员的死亡及装备设施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的手段。

非致命性武器通常按作战目的分为两类,一类是反人员的,通过非致命武器的使用,使敌方人员心理和生理都受到影响,失去或削弱战斗力;第二类是反物质的,可使武器装备、基础设施、电子侦察通信系统等失效和损坏。

反人员类非致命性武器主要包括激光致盲武器、声波武器、化学失能剂、刺激剂、胶粘武器等。

激光致盲武器利用激光束照射人眼和武器装备中光电传感器,使之受干扰、迷茫、过载或造成损伤的一类激光武器。

这类武器还可使光电观测仪器失效,跟踪与制导系统失控,弹头引信失灵。

声波武器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波。

当次声波的能量足够大时,尽管人们听不到看不见,但能产生对大脑和内脏器官的共振,使人神经错乱或生理不适,严重可造成死亡。

化学失能剂也叫运动不能剂,类似于古人所说的“蒙汗药”,可使人员产生躯体功能障碍,听觉、视觉障碍,精神紊乱,麻痹瘫痪,昏迷或呕吐等的一种或几种症状,从而降低或暂时丧失战斗力。

刺激剂可对人的五官、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强烈刺激,发生恶心呕吐,眼睛流泪,呼吸困难等症状,如臭味弹、辣椒素等。

温和武器如胶粘武器、渔网
弹等,可束缚人们的行动,使之立即丧失活动能力,束手就擒。

反物质类非致命武器主要用于作战装备和军事设施上,使敌方装备、设施、环境受到破坏和损毁,打击敌方赖以战斗的物质基础。

如导电纤维弹、熄火剂、超级润滑剂、电磁脉冲武器、微波武器、计算机病毒等。

随着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和成熟,一些性能优良的非致命性武器开始逐渐走上战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震惊的作战效果。

如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纤维炸弹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伊拉克和南联盟的战争能力和抵抗意志。

美国国防部长特别强调,非致命性武器将在维和行动等准军事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尽管近年来,某些非致命性武器已运用于战争中,但是,将许多有效的非致命方法转化成有效的非致命武器的过程中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这是由于对该种武器的作用目的界定造成的。

非致命性武器所称不会直接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有些非致命性武器无疑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如碳纤维、胶粘剂、润滑剂等都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带来环境问题。

如何清除和使其无害化,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