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期刊论文分析我国赤潮研究现状
赤潮 (NXPowerLite)

图D:壳环面 观(示意图, 群体)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Greville)Cleve 1878 Greville)
广温广盐性 代表种类. 分布极广, 以沿岸为最 多,曾多次 引发赤潮. 我国的各海 区均有分布.
壳面观
壳面(示意图)
壳面精细结构
该种是我国最常见的种类之一,渤海,黄海,东 海及南海均有分布.
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 Cleve 1889
本种是沿 岸性, 岸性,分 布极广. 布极广. 我国的南 海,东海 和黄海均 有分布. 有分布.
佛氏海毛藻 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 Grunow 1880
本种是外洋广温性种类, 分布很广.我国南海, 东海,黄海和渤海均有 分布.
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Cleve 1889
广温性沿岸种类,暖 季分布较多.我国东 海,黄海和渤海均有 分布.
图A-B:壳环面观(LM,链状群体); 图C:壳环面观(示意图).
诺氏海链藻 Thalassiosira nordenskioldi Cleve 1873
北方沿岸性 种类, 种类,太平 洋东北部极 丰富. 丰富.我国 主要分布在 黄渤海, 黄渤海,东 海至台湾海 峡. 图A-B:壳环面观(LM,链状群体及单细胞个体); 图C:壳环面观(示意图).
片束群体 示意图) (示意图) 群体 丝状体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由球形棕囊藻引发的赤潮研究进展

由球形棕囊藻引发的赤潮研究进展球形棕囊藻作为一种会产生毒素的金藻,近来在国内外沿海一带港口海岸出现大规模类似的赤潮问题,然而沿海一带赤潮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解决。
本文总结了赤潮的产生原因,危害影响,灭杀解决等方面,并基于此综述了由球形棕囊藻引发赤潮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标签:球形棕囊藻;赤潮;水体营养;灭杀0 引言近年来,我国东海南海一带由球形棕囊藻引发的赤潮频频发生,对当地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以及自然景观都造成了相当影响。
在21世纪频发的赤潮水华中,由球形棕囊藻引发的赤潮覆盖面占有重要地位[1]。
故目前限制该藻爆发进一步形成是目前研究的关键。
因此,笔者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就由球形棕囊藻引发赤潮关系做一综述,旨在为缓解当今国内外赤潮危机提供可行途径,为推广杀藻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创造条件。
1 赤潮1.1 赤潮概念赤潮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4]。
赤潮并不一定是红色,要根据引发赤潮的藻的种类特征而决定。
1.2 由球形棕囊藻引发的赤潮发展最近一次赤潮发生在2016年11月初冬,在广西防城港地区同样出现了球形棕囊藻。
棕囊藻(Phaeocystis)隶属于定鞭金藻纲(Prymne- siophyceae),棕囊藻是少数具有复杂异型生活史的一种海藻,与其他海洋赤潮生物在生长形态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棕囊藻具有一个形态交替的生活史,有直径大小为6.0-7.2μm的游泳单细胞和直径为110μm-2.6cm的群体胶质囊2个生活阶段。
其游离单细胞为球形或卵圆形,群体胶质囊为球形或近球形。
近年来,由于我国加强对海水资源的利用,沿海一带核电厂也充分利用海水资源进行发电,由于棕囊藻本身的特殊形态生理机制,只要棕囊藻引发的有害赤潮一旦爆发,会直接导致在核电厂冷却水水域附近大量繁殖,大量棕囊藻胶质体进入核电厂利用水体,从而带来核电厂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相关社会问题。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赤潮预测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赤潮预测方法研究引言:近年来,赤潮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对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和滨海旅游业等均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经济损失严重。
因此,弄清楚赤潮发生的机理并对其进行准确地预报,对预防赤潮的发生以及减少赤潮灾害带来的损失至关重要。
鉴于赤潮突发性和复杂性和对其机理的认识,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主要依据赤潮影响因子的变化判断其是否发生,它是一个模式识别过程。
由于生态系统各因子之间表现出高度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预测方法有效的很少。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处理非线性模式识别特性,它独特的信息处理和解算能力对机制尚不明确的高维非线性系统具有很好的建模能力。
目前神经网络在生态系统模拟、生态数据处理以及要干生态参数的提取方面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2]。
本文介绍一种常见的神经网络算法网络,即BP(Back Propagation)网络,以及它在赤潮预测中的应用。
1 赤潮及赤潮的预测研究1.1赤潮赤潮(red tide)也称红潮,通常是指一些海洋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水体中过度繁殖或聚集而令海水变色的现象,藻华(algal bloom)有时称水华或藻花,是指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习惯上将水体中藻类达到一定密度后的藻华称作赤潮[3]。
自20世纪70年代有比较齐全的赤潮资料以来,我国赤潮发生主要有以下趋势:赤潮的发生以每10年3倍的速度不断上升;赤潮的规模不断扩大;危害程度增加。
有害赤潮是一种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生态异常现象,人们至今还没有对其发生机理有完整、统一的认识,而且赤潮生物的繁殖与其影响因子之间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非线性,从而很难采用传统的偏微分方程对其规律进描述。
在这种情况下,以数据挖掘技术为主的数据驱动模型就开始显示出其优势。
其中,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的应用最为广泛,尤其是在寻求和建立信号输入和输出方面,具有许多其他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
秦皇岛海域赤潮发生情况及分析

无 昌黎新幵口附近海域 秦皇岛市海域,涉及山海关区、 海港区、北戴河区、抚宁县近岸海域 北起洋河口,南至人造河口 秦皇岛一辽宁绥中沿岸海域
洋河口至戴河口近岸
0 460
1000 约4. 5 3350 面积较小
2011年5月下旬一7月底
秦皇岛海域
约180
2011年5月50日—6月4日
26
《河北渔业"019年第8期(总第308期%
O调查#分析
表1 2005-2017年秦皇岛市海域发生的赤潮
起止日期
2005 年
发生区域 无
面积/ 5 月 11 — 17 日
山海关东部海域
180. 5
2006年6月2 — 4日
北戴河、秦皇岛港附近海域
250
2007 年7 月 13—15 日
秦皇岛西浴场
3
2007 年8 月6—7 日
东山浴场附近海域
2
2007 年8 月 23 日
秦皇岛山海关船厂锚地附近
30
2007 年8 月 24 日 —9 月 6 日 秦皇岛西浴场至北戴河鸽子公园附近海域
30
2008 年 2009 年5 月 25—31 日 2009年6月下旬一9月初
2010年5月14日 2010年6月24日
潮高发区)15*,4次的赤潮范围均涵盖该海域。
各年发生赤潮现象的具体情况如表1。
作者简介:卞明明(1991. 02 — ",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赤潮数据分析处理。E—mail: 892445109@qq. com。 通信作者:宋金玲(1973. 05 —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海洋数据分析处理。E—mail:songjinling99@126. com。
赤潮灾害监测预报与减灾对策研究进展

赤潮灾害监测预报与减灾对策研究进展
汪艳涛;高强;姜少慧
【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
【年(卷),期】2013(31)4
【摘要】赤潮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阻碍了海洋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海洋生态灾害之一.论文从赤潮生物、海水温度、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营养盐和PH值、数学模型和卫星遥感等7个方面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赤潮监测预报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赤潮灾害的减灾对策.研究发现:目前赤潮预报方法存在着测量速度慢、操作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的瓶颈,并且减灾对策大多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际应用较少.下一步应把各学科科学耦合起来,综合研发基于海洋生态过程的新型预报技术;同时完善赤潮发生后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决策指导.
【总页数】7页(P161-167)
【作者】汪艳涛;高强;姜少慧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410
【相关文献】
1.赤潮灾害及其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J], 游建胜
2.赤潮相关因子的卫星遥感探测与赤潮预报的可行性探讨 [J], 陈晓翔;邓孺孺;何执兼;柯栋;李芳
3.赤潮灾害监测预报研究综述 [J], 丛丕福;张丰收;曲丽梅
4.赤潮高发期间厦门海域叶绿素值预报方程建立及应用于灾害性赤潮预报模式的研究 [J], 吴玉芳
5.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宁波海域赤潮灾害监测研究 [J], 陈立波;七珂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近20年赤潮灾害特征分析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近20年赤潮灾害特征分析粟启仲;雷学铁;刘国强;孙燕;劳齐斌;孙田力【期刊名称】《广西科学》【年(卷),期】2022(29)3【摘要】本研究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2002-2021年发生的20次赤潮灾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广西近岸海域赤潮平均每年发生1次,发生面积约为384 km^(2),持续时间为3.65 d,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近10年(2012-2021年)相对前10年(2002-2011年)赤潮发生面积增加(18倍)。
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共有10种,其中次数最多的是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其次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和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但近10年不断有新的赤潮藻种出现。
赤潮发生总数中,有毒或有害赤潮11次,分别为球形棕囊藻4次,夜光藻和水华微囊藻各3次,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1次。
广西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分布范围广,2008年以前主要发生在北海市涠洲岛海域,2008年以后钦州市三娘湾和三墩岛海域、北海市廉州湾及防城港市防城湾陆续开始发生赤潮。
通过综合分析近20年北部湾近岸海域赤潮发生和分布的基本特征,为北部湾赤潮预警预报及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6页(P552-557)【作者】粟启仲;雷学铁;刘国强;孙燕;劳齐斌;孙田力【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6【相关文献】1.近岸海域赤潮灾害特征分析2.闽浙近岸海域赤潮暴发前后海水营养盐特征分析3.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以辽宁近岸海域为例4.2010—2020年宁德近岸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5.2001—2020年宁波近岸海域赤潮灾害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赤潮研究综述

比甲藻 、 纹 膝 沟 藻 、 崎 裸 甲藻 、 纹环 沟 藻 、 多 长 无 赤潮 异弯 藻 、 麦 细 柱 藻 、 色 中缢 虫 、 刺菱 形 藻 、 光 丹 红 尖 夜 藻、 锥形 多 甲藻 、 氏棕 囊 藻 、 氏 多 沟 藻 、 普 斯 利玛 原 甲 藻、 海洋 原 甲藻 、 小 原 甲藻 、 长 翼 根管 藻 、 根 管 微 细 脆 藻 、 棘 钝 根 管 藻 、 毛 根 管藻 、 状 斯 克里 普 藻 、 半 刚 锥 中 肋 骨 条 藻 、 状 冠盖 藻 、 形海 线 藻 、 氏海 链 藻 、 掌 菱 诺 佛 氏海 毛藻 、 红海 束 毛藻 。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1 期
2 0 正 06
中 学 生 物 学
Mi d e S h o B o o y d l c o l ilg
Vo . 2 No 1 1 . 2
2 0o6
文件 编号 : 0 3—7 8 ( 0 6 0 —0 0 —0 10 56 20 )1 0 5 2
水。
关 于 赤潮 , 类早 就 有 相 关 记 载 , 《 约 ・ 人 如 旧 出埃
及记》 中就有 关 于 赤潮 的描 述 : 河里 的水 , 变 作 血, “ 都 河 也 腥臭 了 , 埃及 人就 不能 喝这 里 的 水 了 。” 日本 , 在 早 在 腾 原 时 代 和镰 时代 就 有 赤潮 方 面 的记 载 。 10 83 年法 国人 马克 ・ 莱斯 卡 波特 记 载 了美 洲罗 亚 尔湾 地 区 的 印第 安 人 根据 月黑 之 夜 观 察海 水 发 光 现 象来 判 别 贻 贝是否 可 以食用 。1 3 ~ 8 6年 , 尔文在 《 8 1 13 达 贝格 尔 航 海 记 录》 中记载 了在 巴西 和智 利 近 海面 发 生 的束 毛 藻引 发 的赤潮 事件 。 载 , 国早在 2 0 据 中 0 0多 年前 就发 现 赤 潮现 象 , 一些古 书 文献 或文 艺 作 品里 已有 一 些有
中国近海赤潮基本特征与减灾对策

的减灾对策 。分 析结果 显示 : ( 1 )1 9 3 3年至 2 0 1 1 年 间,我 国海 域共观测到赤潮 事件 1 0 4 7起 。2 0 0 0年 以后我 国进入赤潮 高发期 ,赤潮 发现频 率和影响范围 明显增加 。 ( 2 ) 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均有赤潮分布 ,时空分 布差异显著 。其中 ,河 口、内
( N a t i o n a l M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l Mo a n i t o r i n g C e n t e r ,Da l i a n1 1 6 0 2 3,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 o t h t h e h i s t o r y a n d t I l e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o f t h e r e d t i d e i n Ch i n a S e a s w e r e d e s c r i b e d. a n d t h e t e mp o r a l — s p a t i a l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a n d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 a s we l l a s t h e r e l a t i v e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w e r e s e t f o r t h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