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NFS服务器的配置

linuxNFS服务器的配置
linuxNFS服务器的配置

linux NFS 服务器的配置

一、NFS服务器的安装

检查linux系统中是否安装了nfs-utils和portmap两个软件包

二、查看NFS服务器是否启动

命令#service nfs status

#service portmap status

三、如果服务器没有启动,则开启服务(默认服务下nfs没有完全开启)

命令#service nfs start

#service portmap start

四、指定NFS服务器的配置文件

NFS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保存“/etc/”目录中,文件名称是“exports”,该文件用于被指NFS服务器提供的目录共享

命令#vi /etc/exportfs

配置“exports”文件格式如下例如:/home/nfs *(sync,rw) 注意*和(不能有空格,否则会报错

/home *(sync,ro)

Home:共享目录名

*:表示所有主机

(sync,ro):设置选项

exports文件中的“配置选项”字段放置在括号对(“()”)中,多个选项间用逗号分隔

sync:设置NFS服务器同步写磁盘,这样不会轻易丢失数据,建议所有的NFS共享目录都使用该选项

ro:设置输出的共享目录只读,与rw不能共同使用

rw:设置输出的共享目录可读写,与ro不能共同使用

exports文件中“客户端主机地址”字段可以使用多种形式表示主机地址

192.168.152.13指定IP地址的主机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指定域名的主机

192.168.1.0/24指定网段中的所有主机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指定域下的所有主机

*所有主机

五、重新输出共享目录

Exportfs管理工具可以对“exports”文件进行管理

命令#exportfs –rv 可以让新设置的“exports”文件内容生效

六、显示NFS服务器的输出目录列表

显示当前主机中NFS服务器的输出列表

# showmount -e

七、显示NFS服务器中被挂载的共享目录

显示当前主机NFS服务器中已经被NFS客户机挂载使用的共享目录

# showmount -d

八、在另外一个linux系统中挂在共享目录

显示NFS服务器的输出

# showmount -e 172.16.75.1

挂载NFS服务器中的共享目录

# mount -t nfs 172.16.75.1:/software /mnt/

九、查看mnt目录中的内容

Cd /mnt |ll

十、卸载系统中已挂载的NFS共享目录

命令# umount /mnt/

总结:

1、在配置NFS服务器之前用ping命令确保两个linux系统正常连接,如果无法连接关闭图形界面中的防火墙#service iptables stop

2、在配置中确保输入的命令是正确的

3、更改完“exports”文件后要输入exportfs –rv ,使得“exports”文件生效。

4、检查nfs服务是否开启,默认是关闭的。

5、卸载的时候不能在/mnt目录中卸载,必须注销系统后卸载。

每当的修改了/etc/exports文件的内容后,实际上不需要重新启动nfs服务,而直接使用命令exports就可以生效。它的命令格式如下

exports 【选项】

选项有一下几个

-a 输出在/etc/exports文件中所设置的所有目录

-r 重新读取/etc/exports文件中的设置,并使设置立即生效,而不重新启动服务。

-u 停止输出某一目录

-v 在输出目录时将目录显示到屏幕上。

介绍两个长用的组合命令:

exportfs -rv 重新输出共享目录

exportfs -auv 停止当前主机中服务器的所有共享目录输出。

启动和停止nfs服务

1.启动nfs服务为了使nfs能正常工作,需要启动portmap和nfs这两个服务,并且portmap 一定要先于nfs启动/etc/init.d/portmap start

/etc/init.d/nfs start

2.停止nfs服务

/etc/init.d/nfs stop /etc/init.d/portmap stop

3.重新启动nfs服务

/etc/init.d/nfs restart

4.检查portmap和nfs的状态

/etc/init.d/portmap status

/etc/init.d/nfs status

5.设置自动启动nfs服务

chkconfig --level 35 portmap on

chkconfig --level 35 nfs on

当然也可以用ntsysv找到nfs和portmap把前面加上*号即可。

测试nfs服务

1.检查输出目录所使用的选项

即使在/etc/exports下设置了一两个选项,但是在真正输出目录时还有很多的默认选项,所以有必要查看/var/lib/nfs/etab文件,

来看看真正的选项。

注:在这个文件中会看到anonuid=-2,anongid=-2,实际上是65536-2=65534,也就是说匿名用户帐户及所属用户组帐户的

id为UID=65534,GID=65534。对照/etc/passwd和/etc/group文件可以知道就是nfsnobody 2.使用showmount命令测试nfs服务器的输出目录状态

showmount 【选项】nfs服务器名称或地址

-a 显示指定的nfs服务器的所有客户端主机及其所连接的目录。

-d 显示指定的nfs服务器中以被客户端连接的所有输出目录。

-e 显示指定的nfs服务器上所有输出的共享目录。

NFS客户端的使用

1.先检查nfs服务器的信息

showmount -e ip

注:出错的可能原因在服务器的2个进程没有启动或是被防火墙给过滤掉了,可以service iptables stop先关闭防火墙。

2.连接NFS服务器

mount -t nfs 服务器名或ip地址:输出目录本地挂载

3.卸载NFS服务器

umount 本地挂载点

注:如果有客户端还在使用nfs服务器时要关机,应先把portmap和nfs两个服务给关闭,否则要等待很久才能关机。如果无法正

常关掉可先用命令netstat -utlp找出他们的pid,然后使用kill命令杀死。当然还可以使用exports -auv命令将当前的

主机中nfs服务器的所有输出目录停止掉,再关机。

4.启动时自动连接nfs

vi /etc/fstab

格式如下:nfs服务器名或ip地址:输出目录本地挂载目录nfs default 0 0

阿里云主机Linux服务器配置步骤详解 编辑:restart 来源:转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阿里云主机Linux服务器配置步骤详解,如果你正在使用阿里云主机我们可进入参考一下配置步骤哦,有兴趣的同学可进入参考。 一提到云主机,大家肯定熟知国内最知名品牌——阿里云了,后来居上的它受到不少的站长所追捧,它的稳定与服务让它的性价比直线上升,现在阿里云的最低端配置云主机年费只需要550元了,在同类产品中可谓最有性价了。如果想做个小站,又想速度上去,阿里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用过阿里云的站长都知道,阿里云主机是需要自己动手配置的,一些站长就有夸大其词说“没有一定的技术,最好不要用阿里云”。其实,配置阿里云主机也不是很难,只要按照本文的方法一步一步去做就可以了。 第一步:远程连接阿里云主机。 下载xshell和xftp 并安装。这2个软件可以到网站下载。xshell 是一个强大的安全终端模拟软件,它支持SSH1, SSH2, 以及Microsoft Windows 平台的TELNET 协议,可以方便地远程登录阿里云主机。Xftp 是一个基于MS windows 平台的功能强大的S 文件传输软件,可以通过它来上传文件到主机。 这2个软件的安装这里就不说了。下面来看看怎么使用这两个软件。 一、打开xshell

二、设置云服务器登录信息,点击认证(新版本可能是“用户身份验证”)。填写阿里云主机用户名和密码。 三、设置服务器帐号密码。再点击“连接”,填写在“主机”处填写你购买的阿里云主机的IP地址。

四、设置字符集编码。点击”终端“,然后在“编码”选项选择“ UTF-8″。然后按确定保存配置。接着就开始连接主机了。 五、连接后的阿里云主机的庐山正面目。

实验16 FT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与测试 实验目的: 1)了解FTP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掌握Linux下配置FTP服务器的方法, 3)掌握理解vsftpd.conf配置文件的各项基本含义 实验设备 计算机一台,Ubuntu Linux操作系统 实验内容 一、安装FTP 服务器 安装方法1: 通过源文件进行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vsftpd 如以上命令无法安装,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手动安装 安装方法2: 1、从ftp下载vsftpd.deb 文件 2、在下载时直接用GDebi 软件包安装程序进行安装,也可以用以下命令在终端 窗口中进行安装 通过cd命令去到相应目录,然后用命令进行安装: sudo dpkg -i vsftpd.deb 3、安装后用以下命令查看,软件包中主要包含哪些文件 dpkg -L vsftpd 安装方法3: 1.把vsftpd- 2.2.2.tar.gz复制到Linux 2.用cd命令去到对应的目录 3.用命令:tar vsftpd-2.2.2.tar.gz 进行解压 4.用cd命令进入解压后的文件夹:vsftpd-2.2.2 5.执行编译命令: make 6.执行安装命令:make install 7.启动:/usr/local/sbin/vsftpd & 注意:以上操作要在root用户下或加sudo 二、配置FTP 服务器 配置文件所在路径:/etc/vsftpd.conf 1、备份原配置文件 sudo cp /etc/vsftpd.conf /etc/vsftpd.conf.bak 2、只支持匿名下载 修改vsftpd.conf 文件(可用gedit或者vi命令,又或者鼠标双击),检查是否有“anonymous_enable=YES”,并用如下命令重启FTP 服务器sudo /etc/init.d/vsftpd restart

SUSE Linux搭建企业服务器的双机配置过程 当集群中的某个节点由于软件或硬件原因发生故障时,集群系统可以把资源切换到其他健康的节点上,使整个系 统能连续不间断的对外提供服务,从而为机构24x365的关键业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达到了系统99.999%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SuSE Enterprise Linux 10.0是内置Linux 2.6.16内核的企业级服务器,较之SuSE Enterprise Linux 9.0,它在性能、可扩展性、易管理性和安全等方面都予以加强,并有众多硬件和应用软件支持。 最近,笔者使用SuSE Enterprise Linux 10.0作为系统平台(使用其它Linux平台在安装部署时可能有小差异),在其上采用HeartBeat、Mon和Rsync等开源软件打造了一个高可用系统,挖掘了SuSE Linux的高可用性。下面我为大家 详细介绍如何在Suse Linux搭建双机的配置过程。 一、HeartBeat、Mon、Rsync简介 二、安装环境 首先,需要准备两台PC服务器,每台服务器有两块网卡,其物理网络图如图 1 安装环境 图1 网络拓扑图 虽然在YaST2控制中心里有"高可用性"图形化的配置向导,我们这里不介绍一个过程,中在讲述原理和方法,主 要是基于命令行的配置方式。首先在PC服务器上安装SuSE Enterprise Linux 10.0系统,并将eth0配置为192.168.8.*网段,eth1配置为10.1.1.*网段,eth0链接对外的交换机,eth1用于两台机器的对连。 修改/etc /hosts文件,修改内容如下:

基于Linux的IPv6接入服务器配置过程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基于基于Linux的IPv6接入服务器配置方法及过程。 关键字: IPv6 PPPv6 DHCPv6 Linux 正文: 一、软件选择 1、PPPoEv6 使用系统自带的rp-pppoe即可。 2、DHCPv6 目前DHCPV6实现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DHCPv6 @ SourceForge 这个项目自2004年后就没有更新过,所以如prefix delegation没有实现。功能较少。 (2)ISC DHCPv6 虽然ISC DHCPv4已经用的很广泛了,但是DHCPV6却是2007年开始出现的。用起来比较费劲。 (3)Dibbler DHCPv6 实现功能(如prefix delegation)较多,有windows版本的,使用比较方便。 (4)WIDE DHCPv6 (5)Cisco IOS 目前在Linux比较常用的是DHCPv6 @ SourceForge,也就是系统自带的DHCP6S,但这个功能较少,所以我们采用功能较多的Dibbler DHCPv6做为服务器的DHCPv6软件。 二、软件安装 1、PPPoEv6 系统一般在安装的时候已经安装了PPP软件和RP-PPPoE软件,这里就不详述了。 2、DHCPv6 下载dibbler-0.7.3-src.tar.gz后,进入存放安装文件的目录,执行以下命令。 三、系统配置 1、开启Linux的IPv6转发

打开/etc目录下的sysctl.conf文件,添加如下语句: 2、对服务的IP信息进行配置 新建一个IP配置文件,用于配置服务器的IP信息,比如/root/conf/ip.sh 。 使用vi或其他编辑软件打开/root/conf/ip.sh ,输入以下内容 ifconfig eth1 up ifconfig eth1 172.125.106.252 netmask 255.255.255.0 route add -net 0.0.0.0 netmask 0.0.0.0 gateway 172.125.106.1 #IPv4地址和路由根据实际网络情况配置,主要是便于维护服务器。 ifconfig eth0 up ifconfig eth0 192.168.9.3 netmask 255.255.255.0 #IPv4地址和路由根据实际网络情况配置。 # Bras Server and vlan is 100 vconfig add eth0 100 ifconfig eth0.100 188.188.100.1 netmask 255.255.255.0 ifconfig eth0.100 up sleep 1 #添加vlan接口(如果不采用vlan这步可以不用做,直接使用实际接口即可) ip a a 2666::1/64 dev eth0.100 ip r a 2666::/64 dev eth0.100 ip a a 2005:106::3/64 dev eth1 ip r a 2005:106::/64 dev eth1 #给每个接口配置相应的IPv6地址(此服务器eth1作为上联接口,eth0.100作为接入接口)route -A inet6 add default gw 2005:106::1 #添加默认的IPv6路由 四、D HCPv6服务器配置 (1).配置/etc/dibbler/server.conf如下:

Ubuntu下安装FTP服务(以VSFTPD为例)(一)安装与配置 (1)安装vsftpd $sudo apt-get install vsftpd 这里会提示无法创建/home/ftp目录,手动创建一个 $sudo mkdir /home/ftp 如果提示已创建目录就不用理它了 (2)编辑配置文件/etc/vsftpd.conf $sudo gedit /etc/vsftpd.conf 也可以使用vi 主要配置: 将local_enable=YES前的#去掉,使其可用,表示允许本地用户登录; 将anonymous_enable=NO,即不允许匿名登录ftp; (3)启动vsftpd $sudo /etc/init.d/vsftpd start (4)添加用户lzftp $sudo useradd -m -d /home/lzftp -G root lzftp 编辑lzftp的密码: $sudo passwd lzftp 重启vsftpd服务 $sudo /etc/init.d/vsftpd restart (二)使用ftp服务 (1)ftp的文件存放 在/home/lzftp下放入文件Hello.txt以供下载 (2)ftp服务的使用 $ ftp $ ftp> open 192.168.48.10 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我这里用户名就是lzftp (3)使用ftp查看文件 (Linux下)$ ftp> ls –l (Windows下)$ftp> dir 注意:可以使用help命令查看命令,删除前一个字符使用delete键

(4)使用ftp服务下载文件 $ ftp> get Hello.txt /home/stander/Hello.txt 注意:stander为当前的用户 (三)具体配置参数详解 vsftpd 作为一个主打安全的FTP服务器,有很多的选项设置。下面介绍了vsftpd的配置文件列表,而所有的配置都是基于vsftpd.conf这个配置文件的。本文将提供完整的vsftpd.conf 的中文说明。学习本文的内容将有助于你初步了解vsftpd的配置文件,但针对具体情况还需要制定具体的配置方法。 Vsftpd的配置文件: /etc/vsftpd/vsftpd.conf主配置文件 /usr/sbin/vsftpd Vsftpd的主程序 /etc/rc.d/init.d/vsftpd启动脚本 /etc/pam.d/vsftpd PAM认证文件(此文件中file=/etc/vsftpd/ftpusers字段,指明阻止访问的用户来自/etc/vsftpd/ftpusers文件中的用户) /etc/vsftpd/ftpusers 禁止使用vsftpd的用户列表文件。记录不允许访问FTP服务器的用户名单,管理员可以把一些对系统安全有威胁的用户账号记录在此文件中,以免用户从FTP登录后获得大于上传下载操作的权利,而对系统造成损坏。(注意:linux-4 中此文件在/etc/ 目录下) /etc/vsftpd/user_list 禁止或允许使用vsftpd的用户列表文件。这个文件中指定的用户缺省情况(即在/etc/vsftpd/vsftpd.conf中设置userlist_deny=YES)下也不能访问FTP服务器,在设置了userlist_deny=NO时,仅允许user_list中指定的用户访问FTP服务器。(注意:linux-4 中此文件在/etc/ 目录下) /var/ftp 匿名用户主目录;本地用户主目录为:/home/用户主目录,即登录后进入自己家目录 /var/ftp/pub 匿名用户的下载目录,此目录需赋权根chmod 1777 pub(1为特殊权限,使上载后无法删除) /etc/logrotate.d/vsftpd.log Vsftpd的日志文件 vsftpd的主配置文件/etc/vsftpd/vsftpd.conf说明(修改前先备份): # Example config file /etc/vsftpd/vsftpd.conf # The default compiled in settings are fairly paranoid. This sample file # loosens things up a bit, to make the ftp daemon more usable. # Please see vsftpd.conf.5 for all compiled in defaults. # READ THIS: This example file is NOT an exhaustive list of vsftpd options. # Please read the vsftpd.conf.5 manual page to get a full idea of vsftpd's # capabilities. # Allow anonymous FTP? (Beware - allowed by default if you comment this out). anonymous_enable=YES(是否允许匿名登录FTP服务器,默认设置为YES允许,即用户可使用用户名ftp或anonymous进行ftp登录,口令为用户的E-mail地址。如不允许匿名访问去掉前面#并设置为NO ) # Uncomment this to allow local users to log in. local_enable=YES(是否允许本地用户 ( 即 linux 系统中的用户帐号) 登录FTP服务器,默认

将您计算机的 BIOS 设定成用 CD-ROM 开机,并将 Ubuntu 服务器(Server) 光盘放入光驱起动。 如无意外,您可以看到以下的 Ubuntu 开机画面:

这时,您可以先选择接口语言。(建议服务器使用英语 English)选择好后,自然会看到以下的 Ubuntu 开机画面:

在 Ubuntu 的标志()下,有五个项目: ?安装 Ubuntu 服务器 (Install Ubuntu Server) - 安装 Ubuntu 服务器系统到硬盘中。 ?安装 Ubuntu 企业云端 (Install Ubuntu Enterprise Cloud) - 安装Ubuntu 企业云端系统。 ?检查 CD 是否有缺损 (Check CD for defects) - 检查安装光盘是否有任何缺损。 ?内存测试 (Test memory) - 检查计算机的内存有没有问题。 ?从第一个硬盘开机 (Boot from first hard disk) - 启动硬盘中的操作系统。 ?救援已损坏的系统 (Rescue a broken system) 另外底部亦显示了六个功能键的功能: ?F1 求助 (Help) ?F2 语言(Language)- 选择接口语言。这个会影响安装出来系统的接口语言。

?F3 键盘对应表 (Keymap) - 设定键盘排列。一般中港台澳新的使用者都不用改变此设定。 ?F4 模式 (Mode) - 设定启动模式,可以选择下列模式: o正式模式 (Normal) o安装最小型系统 (Install a minimal system) o安装最小型虚拟机器 (Install a minimal virtual machine)?F5 无障碍辅助 (Accessibility)- 选择开启一些无障碍辅助,方便伤健人仕使用安装系统。 o无 (None) - 无任何无障碍辅助 o高对比 (High Contrast) - 接口采用高对比布景对题,画面主用采用黑白二色,令视力有少许障碍的人仕较易观看萤幕。 o放大镜 (Magnifier) - 提供萤幕放大镜,可以放大萤幕上任何一处内容,令视力有少许障碍的人仕较易观看萤幕。 o萤幕阅读器 (Screen Reader)- 可以读出萤幕上显示的文字,令视力有障碍的人仕可以知道萤幕的内容。 o盲人点字终端机 (Braille Terminal)- 可以把萤幕上显示的文字输出至盲人点字终端机。 o键盘修饰键 (Keyboard Modifiers)- 容许使用者分开逐个按下组合键中的每个按键来按该组合键,令手部有少许障碍的人仕较操作 系统。 o萤幕键盘 (On-Screen Keyboard) - 在萤幕提供虚拟键盘。 ?F6 其他选项 (Other Options)- 手动为 Linux 核心加上其他启动选项。 留意如果已选择了英文 (English) 以外的语言,安装程序将不会再询问您使用那种语言和所在地区。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建议还是使用英文 (English) 为佳。 您可以按 ENTER 键起动 Ubuntu。系统会加载 Linux 核心并起动光盘上的Ubuntu 服务器安装程序。当您看到类似以下画面,就表示 Ubuntu 服务器安装程序已被启动。

一、 1 、Linux发行版本有哪些? 答:⑴ArchLinux:一个基于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的滚动升级的操作系统。 ⑵CentOS:从Red Hat发展而来的发行版,由志愿者维护。它包含一个与R⑥ed Hat 100%兼容的系统和一个开发中的但并不总是兼容。 ⑶Debian:一个强烈信奉自由软件,并由志愿者维护的系统。 ⑷Fedora:是Red Hat的社区版 ⑸Gentoo:一个面向终极用户的发行版,所有软件的源代码需要自行编译。 ⑹Knoppix:第一个Live CD发行版,可以从可移动介质运行,Debian的衍生版。 ⑺Kubuntu:使用KDE桌面的Ubuntu。 ⑻Linux Mint:从Ubuntu衍生并与Ubuntu兼容的系统。 ⑼Mandriva:最初为Red Hat的衍生版,现在由法国一个同名的公司维护。 ⑽OpenGEU:Ubuntu的衍生版。 ⑾openSUSE:最初由Slackware分离出来,现在由Novell维护。 ⑿PCLinuxOS:Mandriva的衍生版本,由社区维护的非常流行的发行版。

⒀Red Hat Enterprise Linux:Fedora的商业版,由Red Hat维护和提供技术支持。 ⒁Slackware:最早的发行版之一,1993年建立,由Patrick J. Volkerding维护。 ⒂Ubuntu:一个非常流行的桌面发行版,由Canonical维护。gOS和其他上网本用的系统 2、Ubuntu Linux通常提供哪几种安装光盘,它们各自特点如何,怎样获取到Ubuntu操作系统? 答:ISO映像名中有desktop是桌面安装光盘,可以启动后引导至图形界面安装 server是服务器版本,安装后默认没有图形界面 如果还有althe什么的就是文本方式安装的,安装较困难,装好后和图形界面的安装的一样 在Ubuntu官方网获取安装光盘 3.以上安装过程中,分区规划自己决定,给出你的理由。 答: 为了可以合理规划磁盘,重要的目录能挂在在里面

一、设置命令行语言环境 编辑文件/etc/default/locale: $sudo nano/etc/default/locale 显示如下: LANG="zh_CN.UTF-8" LANGUAGE="zh_CN:zh" 使用英文则修改为: LANG="en_US.UTF-8" LANGUAGE="en_US:en" 重启系统: $sudo reboot 二、配置网络 ubuntu的网络配置信息放在/etc/network/interfaces中,通过修改配置文件设置网络信息: $sudo nano/etc/network/interfaces

1、IP地址配置 在终端输入 $sudo nano/etc/network/interfaces 进入文本编辑器以后,开始配置接口! 先讲些基础知识: 1)、#在配置文件中表示注释,#的内容在以下被笔者省略 2)、eth0、eth1、eth2、.......、ethn表示你电脑上的第1、2、3、.....、n块网卡 3)、auto lo是在配置文件中出现的一个很奇怪的东东,这其实不属于你电脑上的网卡,这是定义的loopback虚拟网络设备,使TCP/IP能以127.0.0.1这个IP地址访问你电脑本身。下面都以第一块网卡为例: 如果你使用DHCP(不手动指定IP地址),则配置内容应如下: auto lo#loopback虚拟网络设备 iface lo inet loopback auto eth0 iface eth0inet dhcp#这一行表示使用DHCP 如果你使用静态IP,则配置内容应如下(以192.168.1.168为例,网关是192.168.1.1,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bin 二进制可执行命令 /dev 设备文件(硬盘/光驱等) /etc 系统管理和配置文件 /etc/rc.d 启动的配置文件和脚本 /home 用户主目录,下面会有以登录用户名作为文件夹名的各文件夹 /lib 标准程序设计库又叫动态链接共享库,作用类似windows里的.dll文件 /sbin 系统管理命令,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管理程序 /tmp 公用的临时文件存储点 /root 系统管理员的主目录 /mnt 系统提供这个目录是让用户临时挂载其他的文件系统。 /lost+found 这个目录平时是空的,系统非正常关机而留下“无家可归”的文件 /proc 虚拟的目录,是系统内存的映射。可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var 某些大文件的溢出区,比方说各种服务的日志文件 /usr 最庞大的目录,要用到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几乎都在这个目录。其中包含:

/usr/x11r6 x-window的目录 /usr/bin 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的一些管理程序 /usr/doc linux文档 /usr/include linux下开发和编译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头文件 /usr/lib 常用的动态链接库和软件包的配置文件 /usr/man 帮助文档 /usr/src 源代码,linux内核的源代码就放在/usr/src/l inux里 /usr/local/bin 本地增加的命令 /usr/local/lib 本地增加的库 通常情况下,根文件系统所占空间一般应该比较小,因为其中的绝大部分文件都不需要经常改动,而且包括严格的文件和一个小的不经常改变的文件系统不容易损坏。 除了可能的一个叫/vmlinuz标准的系统引导映像之外,根目录一般不含任何文件。所有其他文件在根文件系统的子目录中。 1./bin目录 /bin目录包含了引导启动所需的命令或普通用户可能用的命令(可能在引导启动后)。这些命令都是二进制

Ubuntu配置PXE详解(13.04) 1.安装Ubuntu Linux系统 按提示安装 a.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Linux b.输入sudo –i命令切换到root权限 2.安装dhcp3-server,tftpd-hpa,system服务,需连接外部网络 a.输入apt-get install dhcp3-server命令,安装dhcp3-server服务 b.输入apt-get install tftp-hpa命令,安装tftpd-hpa服务 c.输入apt-get install syslinux命令,安装syslinux服务. 3.断开网络,设定固定IP地址 a.编辑/etc/network/interfaces 加上以下内容(可进入到文件所在文件夹找到文加后再进行编辑) 输入命令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auto em1 Iface em1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10.1 netmask 255.255.255.0(需个人编写) b. 重启网络 输入命令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atrt 4.配置dhcp a.编辑dhcp-server 输入命令Sudo vi /etc/default/isc-dhcp-server INTERFACES=”em1” (Ubuntu 13.04 默认值为em1) b.编辑dhcpd-hpa 输入命令Sudo vi /etc/dhcp/dhcpd.conf Subnet 192.168.10.0 netmask 255.255.255.0{ range 192.168.10.10 192.168.10.254; default-lease-time 600; max-lease-time 7200; filename “pxelinux.0”; (需个人编写) } c.重启dhcp服务 输入命令Sudo /etc/init.d/isc-dhcp-server restart 5.建立tftpboot,pxelinux.cfg文件夹以及default文件 a.Tftpboot文件夹早/var/lib/tftpboot 或是输入命令mkdir tftpboot 创建tftpboot文 件夹//系统有tftpboot文件夹,或者可以在根目录新建tftpboot文件夹 b.Pxelinux.cfg文件夹创建在tftpboot下,路径为/var/lib/tftpboot/pxelinux.cfg,输入命 令mkdir pxelinux.cfg 创建pxelinux.cfg文件夹 c.在pxelinux.cfg文件夹下创建default

Ubuntu服务器配置 1.准备工作 $ sudo apt-get update --fix-missing $sudo apt-get update /*根据情况更改DNS $ sudo vi /etc/resolv.conf Insert键更改后ESC,然后shift键+分号(冒号):wq回车保存 q!不保存*/ 2.Apache2的配置 $sudo apt-get install apache2 $ sudo/etc/init.d/apache2 restart Apache2.conf->$vim /etc/apache2/apache2.conf 3. PHP5的配置 $ sudoapt-get install libapache2-mod-php5 php5 php.ini->$vim /etc/php5/apache2/php.ini 开启php_mcrypt模块(phpmyadmin需要) $ sudoapt-get install php5-mcrypt $ cd /etc/php5/apache2/conf.d $ sudoln -s ../../mods-available/mcrypt.ini ./20-mcrypt.ini $ sudo service apache2 restart 4. MySQL的配置 $ sudoapt-get installmysql-server mysql-client

数据库安装完成后,为了方便管理和操作,继续安装phpmyadmin。 $ sudo apt-get install phpmyadmin 然后将phpmyadmin与apache2建立连接,www目录在/var/www,phpmyadmin在/usr/share /phpmyadmin目录 $ sudo ln -s /usr/share/phpmyadmin /var/www MySQL: http://localhost/phpmyadmin 5. FTP工具配置 $ sudo apt-get install vsftpd $ sudonano /etc/vsftpd.conf #禁止匿名访问 anonymous_enable=NO #接受本地用户 local_enable=YES #允许上传 write_enable=YES

利用Ubuntu ExtMail 30分钟配置好一个功能强 大的 利用Ubuntu ExtMail 30分钟配置好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器V1.1,以下文档通过19个大的步骤进行配置,配置成功! 由于网上Ubuntu ExtMail的步骤特别多,看了都头痛,在此特别给朋友们制作了一个简洁的安装文档,希望大家喜欢:) 环境: Ubuntu 8.04 TLS postfix 2.5.1 ExtMail 1.2 extman 1.1 1.安装依赖包 apt-get install mysql-client-5.0 mysql-server apache2 postfix postfix-mysql postfix-doc courier-authdaemon courier-authlib-mysql courier-pop courier-pop-ssl courier-imap courier-imap-ssl libsasl2-modules libsasl2-modules-sql sasl2-bin libpam-mysql openssl libapache2-mod-fastcgi libfcgi-perl build-essential libtool libnet-server-perl libnet-cidr-perl libberkeleydb-perl arc zoo lzop liblzo1 libstdc++5 libgd-gd2-perl libfile-tail-perl libdigest-sha1-perl libdigest-HMAC-perl libnet-ip-perl libnet-dns-perl libhtml-tagset-perl libhtml-parser-perl libio-stringy-perl libio-multiplex-perl libio-socket-ssl-perl libio-zlib-perl libnet-ssleay-perl libunix-syslog-perl libtimedate-perl libmailtools-perl libconvert-binhex-perl libconvert-tnef-perl libconvert-uulib-perl libcompress-zlib-perl libarchive-zip-perl libarchive-tar-perl perl-suid 你会被询问以下问题: Create directories for web-based administration? <– No General type of mail configuration: <– Internet Site System mail name: <–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 2.下载extmail-1.2和extman-1.1,并修改配置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download tar xvzf extmail-1.2.tar.gz

U盘安装ubuntu server 16.04.3系统 详细讲解 目录 一、在安装系统前需要进行如下准备工作 (2) 1.1在ubuntu官网下载需要安装的系统 (2) 1.2下载制作系统u盘启动的软件 (3) 1.3准备好需要制作系统的电脑 (4) 二、制作U盘启动 (4) 三、使用U盘安装ubuntu server16.04.3系统 (9)

本文专为同作者一样的小白设计,提供ubuntu server 16.04.3系统详细安装方法。希望各位小白在安装前仔细阅读下文第一步准备工作。另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ubuntu server 16.04.3系统安装比较费时间,大约需要3小时左右(请大家查看下文标有小乌鸦 的位置,这4只标有小乌鸦的位置都是需要等待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希望大家安排好自己的时间。Ubuntu 16.04.3桌面版和麒麟版都是安装比较快的。而且这两个版本几乎只需要一直按下一步就能完成操作,在网上很容易搜到详细教程,本文就不再教大家安装这两个版本的系统了。本文只详细讲解server版本的系统安装步骤,这个安装步骤在网上不容易找到非常合适的,所以本文会进行每个步骤的详细讲解。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 一、在安装系统前需要进行如下准备工作 1.1在ubuntu官网下载需要安装的系统 小白们需要注意,服务器版本是没有图形界面的,桌面版本是有图形界面的。 这是官网ubuntu服务器版本系统下载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download/server 这是官网ubuntu桌面版本系统下载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download/desktop

Ubuntu Server DNS服务器的配置方法1配置环境 一台服务器和若干PC组成的简单局域网。 服务器安装Ubuntu Server,开启DNS服务。 服务器的IP:192.168.1.2 1.1检查是否安装bind 使用命令dpkg -l bind*查看相关软件是否安装 这是安装的效果 如果没有安装就进行下一步 1.2安装BIND9 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bind9 2DNS配置 DNS 配置文件在/etc/bind 目录中。 安装bind9后会生成如下三个配置文件: named.conf;named.conf.options;named.conf.local。 其中named.conf是主配置文件,里面包含了named.conf.options和named.conf.local。 2.1需求 现在将主机架设成主dns服务器,要求能解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192.168.1.2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192.168.1.2 并添加MX记录

2.2分析 根据上面的主机名称和ip对应可以看出: ●需要添加正向区域“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和反向区域“1.1168.192.in-addr.arpa”, ●在“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区域中添加A记录 ●在“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区域中添加MX记录 ●在“30.140.192.in-addr.arpa”区域中添加各个ip地址对应的主机名 2.3编辑配置文件 记得路径/etc/bind/ 2.3.1编辑named.conf.options 修改配置文件/etc/bind/named.conf.options,用于转发本DNS Server不能解析的域名。 命令:sudogedit /etc/bind/named.conf.options forwarders { 8.8.8.8; 114.114.114.114; }; 2.3.2编辑named.conf.local 命令:sudogedit /etc/bind/named.conf.local 添加下列语句 //正向区域 zone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 { type master; file "/etc/bind/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 }; //反向区域 zone "1.168.192.in-addr.arpa" { type master; notify no; file "/etc/bind/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 }; 注意:“}”后面要有分号“;”,否则会报错。 2.3.3建立区域文件 复制了一份区域文件db.local为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 命令:sudocp /etc/bind/db.local /etc/bind/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

Ubuntu自带的FTP服务器是vsftpd. 安装使用 1、安装vsftpd sudo apt-get install vsftpd 安装了之后会在/home/下建立一个ftp目录。这时候你可以试着访问下ftp://IP地址。应该可以看到一个空白内容的ftp空间。 默认设置下匿名用户可以下载,但不能写入或是上传 2、设置vsftpd.conf文件 现在我们要让匿名用户无法访问,并且得输入linux上的用户密码后才能访问到他们自己目录里的内容。 首先找到设置vsftpd的文件,位置在/etc/vsftpd.conf sudo gedit /etc/vsftpd.conf 服务器的配置 1.匿名服务器的连接(独立的服务器) 在/etc/vsftpd/vsftpd.conf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几项: Anonymous_enable=yes (允许匿名登陆) Dirmessage_enable=yes (切换目录时,显示目录下.message的内容) Local_umask=022 (FTP上本地的文件权限,默认是077) Connect_form_port_20=yes (启用FTP数据端口的数据连接)* Xferlog_enable=yes (激活上传和下传的日志) Xferlog_std_format=yes (使用标准的日志格式) Ftpd_banner=Moonlight Ftp Server (欢迎信息) Pam_service_name=vsftpd (验证方式)* Listen=yes (独立的VSFTPD服务器)* 功能:只能连接FTP服务器,不能上传和下传 注:其中所有和日志欢迎信息相关连的都是可选项,打了星号的无论什么帐户都要添加,是属于FTP的基本选项

在VMware上利用Ubuntu 16.04.LTS搭建Boa web服务器 作为一个初学的菜鸟,第一次搭建web服务器,搭的还是最为简单的boa服务器,在网上是各种找资料啊,参考了如CSDN博客、Linux公社、博客园等诸多有名的网站,用了小半周才勉强弄出来,许多地方其实还是不太理解,只是用网上的方法搭建出来,结合自己搭建的过程,写了这么一篇文档,还希望各位大神老师批评指正,下面就是我自己的一个搭建过程。 一、在虚拟机上安装Ubuntu16 Ubuntu16的百度云连接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s/1o87P78Q 运行VMware,点击创建新的虚拟机,选择“典型”,点击“下一步” 选择“稍后安装操作系统”,点击“下一步” 客户机操作系统选择“Linux”,版本选择“Ubuntu 64位”,点击“下一步” 填写虚拟机名称,选择保存位置,点击“下一步” 点击“下一步”,点击“完成” 此时会出现一个新的页面,页面名称就是虚拟机名称 点击“编辑虚拟机设备”开始对虚拟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改,修改网络配适器,选择自定义(u):特定虚拟网络,下面选择VMnet8(NAT模式),点击“确定” 在CD/DVD选项中选择“使用ISO映像文件”,通过储存好的路径打开ISO映像文件,点击“确定” 点击开启此虚拟机,此时可能会出现对话框说虚拟机版本不兼容,这时需要重新启动电脑,比如我的电脑本身装的为windows7 则应该重新启动windows7,按esc,然后按F10进入BIOS 系统选择“系统设置” 用左右键选择“处理器虚拟化技术”按回车键选择“启用”,按回车键,按F10保存并退出。(每个人电脑不一样,依据自己的电脑进行改变)

Linux常用服务器配置 文件修改记录表 版权声明和保密须知 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片断,无论通过电子形式或非电子形式。 Copyright 2011 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目录目录

说明 文档目的 为了能够让部门工程师在以后的部署实施过程中熟悉linux下常用的业务配置,遂整理此文档。 本文详细列出了在常见环境中Linux下常用业务配置;并对具体业务进行了分析和配置示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部署中能够严格去执行此规范。 规范文档中,尚有欠妥之处。请各位实施部署工程师及时指正! 文档适用范围 本文档使用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项目范围(含北京分公司、上海分公司、福建区域) 文档约定 XXX字符标示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填写 红色加粗标示着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填写

1NFS服务的配置 1.1NFS服务的简介 NFS(Network File Service)的设计是为了在不同的unix系统间进行档案共享。当使用者想用远端档案时只要用“mount”就可把remote文件系统挂接在自己的文件系统之下,使得远端的文件使用上和local机器的档案没两样。其目的就是让不同unix操作系统之间可以彼此共享文件。 NFS服务器的常用功能:1、可以把服务器的文件象本地一样的操作,很方便;2、NFS 服务器对系统资源占用也少;3、NFS可以支持很多其他服务,比如kickstart(kickstart是无人值守,网络批量安装服务),NIS等等。 NFS服务建立在RPC(远程过程调用)协议上的服务,使用时需要先打开portmap(端口映射)服务进程。因为本身NFS服务的功能非常多,所以通常该服务开启的端口是随机的,当NFS需要使用某个功能时,我们通常是将开启的请求发送给RPC协议上的portmap 进程,做一个端口开启与映射工作。 作为一名运维工程师,对于NFS服务的配置一定要非常的熟悉。NFS服务也是类unix 平台下最基本的常用业务。 1.2NFS服务侧写 1)NFS 服务的进程通常有:nfsd,nfslockd,rpciod,,, 2)服务启动脚本:/etc/portmap, /etc/nfs 3)使用端口:111(portmap进程的端口,通常只有这一个是固定使用端口) 4)所需RPM包:nfs-utils 5)相关RPM包:portmap(必需) 6)配置文件:/etc/exports 1.3NFS服务端的配置 通常来说,NFS服务端的配置主要是基于/etc/exports文件的编辑。初始状态下,/etc/exports文件为空。文件中的每一行,表示一个开放的目录,并记录着它开放权限。每一行中都分为三列关系:第一列,写入你需要共享的目录路径;第二列写入客户端描述,也就是哪些客户端可以使用你的服务器共享的资源;第三列是紧挨着第二列的,内容是共享信息开放的权限。具体配置实例如下:

Ubuntu下Restund服务器搭建的部分注意事项 1. Restund服务器是什么 Restund 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restund.html Restund is a modular and flexible STUN and TURN Server, with IPv4 and IPv6 support. Features ?Authentication module ?Binding module ?MySQL module ?Statistics module ?Status module ?Syslog module ?TURN module 2. Ubuntu系统下Restund服务器的搭建 按照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67559.html,/restund.html的步骤安装即可。 1) 安装libre - 因为需要使GNU Make,Ubuntu下可安装build-essential支持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 Restund官网上下载libre源码包,按官网方式安装即可(官网方式就是下载一个libre的源码包然后放到Ubuntu系统文件的根目录下解压) $ cd re (视安装版本而定,如果解压文件名为re-0.4.2,即该命令为$cd re-0.4.2) $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2) 安装Restund - 下载Restund源码包,按官网方式安装(其实就是下载一个libre的源码包然后放到Ubuntu系统文件的根目录下解压) $ cd restund(视安装版本而定,如果解压文件名为restund-0.4.2,即该命令为$cd restund-0.4.2) $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 运行Restund其中一种出错可能是“无法加载动态库libre.so” 网上查到Restund默认回到usr/lib/下找动态库,而libre默认被安装至usr/local/lib/下。手动将libre.so拷贝至usr/lib/下解决。如果无法手动拷贝,则可以用超级命令$sudo mv移动,可以参考网络资源熟悉该命令的使用。 3. 运行Restund服务器 1) 修改配置文件 Restund源码包中有配置文件参考:/restund-0.4.0/etc/restund.conf 注意修改udp / tcp 的监听ip地址,可改为本机使用的网络ip地址,本机ip地址可用命令$ifconfig(区别于ipconfig)查看,然后$sudo gedit +文件名修改。 修改后拷贝至ubuntu系统的/etc/下,如果无法手动拷贝,则可以用超级命令$sudo mv移动。 2) 启动Restund服务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