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高考理综(物理)考前最后一卷及答案解析.docx

2020—2021年新高考理综(物理)考前最后一卷及答案解析.docx
2020—2021年新高考理综(物理)考前最后一卷及答案解析.docx

新课标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题

高三最后一卷

14.不计重力的两个带电粒子M 和N 沿同一方向经小孔S 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在磁场中的径迹如图。分别用v M 与v N , t M 与t N

,M

M m q 与

N

N m q 表示它们的速率、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荷质比,则( )

A .如果M M

m q =N N m q ,则v M > v N B .如果M

M

m q =N

N m q ,则t M < t N

C .如果v M = v N ,则M

M

m q >N N m q D .如果t M = t N

,则M

M

m q >N

N m q

15.如图a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与副线圈相连的两个灯泡完全相

同、电表都为理想电表。原线圈接上如图b 所示的正弦交流电,电路正常工作。闭合开关后,( )

A .电压表示数增大

B .电流表示数增大

C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

D .经过灯泡的电流频率为

M N

S

a

ο

ο

A

V

k

~

b

25 Hz

16.如图,窗子上、下沿间的高度H=1.6m ,墙的厚度d=0.4m ,某人在离墙壁距离L=1.4m 、距窗子上沿h=0.2m 处的P 点,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件以v 的速度水平抛出,小物件直接穿过窗口并落在水平地面上,取g=10m/s 2

。则v 的取值范围是( ) A .7>v m/s B .32.v

C .

7m/s m/s 3<

3m/s m/s 32<

17.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发现了

一颗距离地球仅14光年的“另一个地球”—沃尔夫(Wolf)1061c。沃尔夫1061c的质量为地球的4倍,围绕红矮星沃尔夫1061运行的周期为5天,它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距离最近的宜居星球。设想从地球发射一颗科学探测卫星围绕沃尔夫1061c表面运行.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天体的环绕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地球发射该卫星的速度应该小于第三宇宙速度

B.卫星绕行星沃尔夫1061c运行的周期与该卫星的密度有关

C.沃尔夫1061c和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等于

2 365 5

?

?

?

?

?

D.若已知探测卫星的周期和地球的质量,可近似求出沃尔夫1061c 的半径

18.如图甲所示,矩形线圈abcd固定于方向相反的两个磁场中,两磁场的分界线oo′恰好把线圈分成对称的左右两部分,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磁场垂直纸面向内为正,线圈中感应电流逆时针方向为正。则线圈感应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 )

19.如图,真空中a 、b 、c 、d 四点共线且等距。先在a 点固定一点电荷+Q ,测得b 点场强大小为E 。若再将另一等量异种点电荷-Q 放在d 点时,则( ) A .b 点场强大小为E

4

3

B .c

点场强大小为E 45

C .b 点场强方向向右

D .c 点电势比b 点电势高

20.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轨道上的A 点离PQ

的距离为21

R ,一质量为

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某处

由静止开始下落,从P 点进入轨道后刚好能到达Q 点并能再次返回经过N 点。已知质点第一次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速率为v 1,第一次到达A 点时速率为v 2,选定N 点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则( )

a

b

c

d

A.v1<2v2

B.v1>2v2

C.从N到Q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点上方,从Q到N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点下方

D.从N到Q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点下方,从Q 到N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点上方

21.如下图所示,质量m=1kg的物体从高为h=0.2m的光滑轨道上P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水平传送带上的A点,物体和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0.2,传送带AB之间的距离为L=5m,传送带一直以v=4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则( )

A.物体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

1.5s

B.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

做了2 J功

C.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产生2J热量

D.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带动传送带转

动的电动机多做了10J功

22.(6分)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下图测物块A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U,按图连接好装置,托住A,绳恰绷直。由P点静止释放,B 落地后不反弹,最终m停在Q点。测出B下落高度h,和PQ间距离s。已知A.B质量均为m,则 = ,若考虑定滑轮的转动的动能,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偏大、不变、偏小)

23.(9分)小王和小李两同学分别用电阻箱、电压表测量不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小王所测电源的内电阻r1较小,因此他在电路中接入了一个阻值为2.0 Ω的定值电阻R0,所用电路如图甲所示。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器材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②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R,读出电压表相应的示数U,得到了一组U、R数据。为了比较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小王同学准备用直线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电压表读数U,则图象的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应该是________。

(2)小李同学所测电源的电动势E2约为9 V,内阻r2为35~55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0 mA。小李同学所用电路如图丙所示,图中电阻箱R的阻值范围为0~9999 Ω。

①电路中R0为保护电阻。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几种规格的定值电阻,本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

A.20 Ω,125 mA B.50 Ω,20 mA

C.150 Ω,60 mA D.1500 Ω,5 mA

②实验中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及相应的

电压表的示数U,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作出1

U -

1

R+R0

图线,图线的

纵轴截距为a,图线的斜率为b,则电源的电动势E2=________,内阻r2=________。

24.(12分)如图所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足够

长光滑金属导轨OP 、OQ 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导轨间的夹角为0

37θ=。导轨所在空间有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T 。t=0时刻,一长为L=1.8m 的金属杆MN 在外力F 作用下以恒定速度v=0.4m/s 从O 点开始向右滑动.在滑动过程中金属杆MN 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与OQ 垂直,导轨厚度不计.导轨与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r 0=0.05Ω,求: (1)t=4s 时刻,金属杆中的电流强度I ; (2) t=4s 时刻,外力F 的功率;

(3)金属杆脱离导轨OP 前金属杆上产生的焦耳热。

25.(20分)如图甲所示,工厂利用倾角0

30θ=的皮带传输机,将每个质量为m=5kg 的木箱从地面运送到高出水平地面的h=5.25m 平台上,机械手每隔1s 就将一个木箱放到传送带的底端,传送带的皮带以恒定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且不打滑.木箱放到传送带上后运动的部分v-t 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各木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等.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l0m/s 2

。求: (1)木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传送带上最多有几个木箱同时在向上输送;

(3)皮带传输机由电动机带动,从机械手放上第一个木箱开始计时的10分钟内,因为木箱的放入,电动机

需要多做的功.

选考题

33.略 34.略

35.(1)(6分)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n=2、3能级所对应的能量分别为E 2和E 3,大量处于第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放出若干频率的光子,依据波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 、产生的光子的最大频率为h

E E 23-

C 、当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1时,对应的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小,能量也变小

D 、若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1时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当氢原子从能级n=3跃迁到n=1时放出的光子照到该金属表面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3

E E -

E 、若要使处于能级n=3的氢原子电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用能量为3E -的电子撞击氢原子,二是用能量为3E -的光子照射氢原子 (2)(9分)如图甲所示,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是m A =4.0 kg 和m B =3.0 kg.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B 右侧与竖直墙相接触.另有一物块C 从t =0时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 =4 s 时与物块A 相碰,并立即与A 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 的v-t 图象如图乙所示。求:①物块C 的质量m C ; ②B 离开墙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 p .

物理最后一卷答案

14A 15C 16C 17B 18 A 19 BC 20 BC 21 AC

22、U= h S h

2;偏大

23、(1) ①

②R

U

(2) ①C ②a

1

a

b

35(1)解

析:ACD

大量处于能级n=3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能产生3中不同频率的光子,产生光子的最大频率为

h

E E 1

3-;电子是有质量的,撞击氢原子是

发生弹性碰撞,由于电子和氢原子质量不同,故电子不能把3E -的能量完全传递给氢原子,因此不能使氢原子完全电离,而光子的能量可以完全被氢原子吸收

(2)解析:(2)①由图知,C 与A 碰前速度为v 1=9 m/s ,碰后速度为v 2=3 m/s ,C 与A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m c v 1=(m A +m C )v 2 即m c =2 kg

②12 s 时B 离开墙壁,之后A 、B 、C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守恒,且当A 、C 与B 的速度相等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大

(m A +m C )v 3=(m A +m B +m C )v 4 12(m A +m C )v 23=12(m A +m B +m C )v 2

4+E p 得E p =9 J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