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造血干细胞进展综述

造血干细胞进展综述

干细胞生物学成体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201213010141 丁鲁冰摘要成体干细胞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各种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

已证实骨髓、神经、肌肉、脂肪等多种组织中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打破胚层界限,横向分化为无关组织的成熟细胞。

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它及其衍生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治疗可能成为各种退行性疾病、肿瘤、免疫异常症等疾病治疗以及创伤修复、组织器官功能重建的理想措施。

关键词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疾病治疗AbstractAdult stem cells exist in various tissues of human and mammal,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self-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The stem cells in bone marrow, nerve, muscle, fat and other tissu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and can break the germ layer boundaries, and differentiate into mature cells. The adult stem cells are plastic, and the cell, tissue or organ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may be the ideal treat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tumor, immune disorders and other diseases.Keywords Adult stem cell ;plasticity; disease treatment(一)、造血干细胞的概念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1.HSC)是一小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

干细胞综述

干细胞综述

干细胞的研究历史、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摘要:干细胞是尚未分化发育的,能生成各种器官组织的全能细胞。

它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即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细胞维持自身细胞群大小,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和器官。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许多有关细胞生长发育的基础理论难题,也在创伤修复、神经再生、抵抗衰老、糖尿病、帕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白血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是应用生物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关键词:干细胞,分化,胚胎干细胞,应用正文一、干细胞定义和可塑性研究干细胞是人体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

干细胞由受精卵发育分化而来,最初形成原始胚胎干细胞,进一步分化增殖形成囊胚样结构,其内细胞团的胚胎干细胞具有形成人体各种组织的全能性,可逐步分化发育成不同阶段胎儿的各种组织器官,干细胞随之丧失全能性,成为亚全能、多能干细胞或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专能干细胞。

但在某些条件下,不同组织系列特异性转录因子组合的变化,也可使己活跃转录的基因归于静止,重新编程(reprogramming),并激活另一套新的基因表达,从而使已定向于某种组织的体细胞“改变主意”而转向另一种组织系列分化,即在“功能基因组”调控下,成体干细胞也具有可塑性。

所谓定向分化就是干细胞内某些系列特异性基因的转录取得稳定的主导地位的过程,而这些系列特异基因转录的优势地位又取决于调控这些基因的一组系列特异性的转录因子的作用,不同的转录因子系列可使干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即具有可塑性。

目前已有可靠证据证实.从人和小鼠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培养体系中分离出一种多能成人祖细胞(MAPC),可在体外培养下分化成三种胚层的细胞,将之植入囊胚,可分化成几乎所有组织类型的体细胞,移植人小鼠体内可分化成造血细胞系列、肝细胞、肺和肠上皮细胞,且具有长期增殖分化能力。

干细胞研究必看的经典综述

干细胞研究必看的经典综述

⼲细胞研究必看的经典综述⼲细胞是⼀个已经⽕了好⼏年的热点,上次我们梳理过()。

我们可以参考中专项实施⽅案部署8个⽅⾯的研究任务:1. 多能⼲细胞建⽴与⼲性维持;2. 组织⼲细胞获得、功能和调控;3. ⼲细胞定向分化及细胞转分化;4. ⼲细胞移植后体内功能建⽴与调控;5. 基于⼲细胞的组织和器官功能再造;6. ⼲细胞资源库;7. 利⽤动物模型的⼲细胞临床前评估;8. ⼲细胞临床研究。

在以⼲细胞为主题的研究中,肿瘤⼲细胞和间充质⼲细胞是两个⼤的⽅向,常见于肿瘤的复发转移耐药研究和组织损伤修复研究,⽐如肿瘤⼲细胞ISL1介导的肝癌⼲细胞与⾮癌⼲细胞转换在转移中的作⽤和分⼦机制(重点)全反式维甲酸(ATRA)调控肝癌⼲细胞抑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化疗耐药机制、敏感标志物筛选及其临床应⽤(重点)⾎管微环境与淋巴瘤⼲细胞的相互作⽤(优青)⽩⾎病⼲细胞⼲性维持与⾃我更新的分⼦机制(优青)间充质⼲细胞间质⼲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作⽤机制(重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对间质⼲细胞的调节以及其异常导致性功能低下的机制研究(重点)IL-10基因修饰⾻髓间充质⼲细胞对⾓膜移植排斥的作⽤和机制研究(⾯上)今天我们就来分别梳理这两个⽅向的经典⾼分综述,下期我们来介绍这两个⽅向各⾃的研究套路。

肿瘤⼲细胞⽅向:1. The cancer stem cell niche: how essential is the niche in regulating stemness of tumorcells? (⼲细胞与微环境,2015)2. DNA Damage in Stem Cells.(⼲细胞与DNA损伤,2017)3. RNA editing-dependent epitranome diversity in cancer stem cells.(RNA甲基化、编辑与⼲细胞,2017)4. Targeting Notch, Hedgehog, and Wnt pathways in cancer stem cells: clinical update.(信号通路与⼲细胞,2015)5. Cancer stem cell metabolism: a potential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细胞代谢与治疗,2016).6. The cancer stem-cell signaling network and resistance to therapy(⼲细胞通路和治疗,2016).7. Cancer stem cell metabolism(⼲细胞代谢,2016)8. Nanomedicine-mediated cancer stem cell therapy(纳⽶药物与⼲细胞治疗,2016).9.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cancer stem cell targeting agents: Preclinical andclinical studies(⼲细胞治疗,2017).间充质⼲细胞(MSC)⽅向:1. The Therapeutic Promis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Liver Restoration(肝脏,2015).2.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nd liver fibrosis: a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肝纤维化,2016)3.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肾移植,2016).4. Rebuilding the Damaged Hear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ell-Based Therapy, andEngineered Heart Tissue(⼼脏,2016).5. Us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rapy of cardiac disease(⼼脏病,2015).6.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Fibrotic Disease(纤维病变,2017).7. Interactions betwee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the 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2017)8. Tumour-associated 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s: emerging therapeutic targets.(肿瘤相关间充质⼲/基质细胞,2017)。

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 综述

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 综述

台湾当代问题探究(二)医疗展望与伦理道德─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讲起刘昭成助理教授国立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所人类一出生,就必须在病老死中走一遭。

根据统计,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卫生环境的改善、药物的大量发明与应用,使得许多本来是致命的疾病得以治愈,因而使世界各国人口的平均寿命(Life expectancy)普遍提高。

现今医疗对疾病的处理不外乎给予药物、外科手术以及器官移植,然而这些治疗终究有其限制,对于先天性、老化疾病或损伤所造成的中枢神经失能在当今科学仍束手无策。

近年来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的突飞猛进与生物科技的发展,对于目前仍折磨着人类、使人痛苦难当的许多疾病,相信应可以被逐渐治疗而改善。

随着在2000年6月一项经由跨国性分析人类基因研究计画(Human Genome Project)的完成,人类的医疗科学进入了一个似乎充满希望的时代,藉由对研究各个基因对人类的影响,不久的未来科学家应该可以利用基因改造技术来治疗基因疾病或改进人类的各种才能。

在各种如火如荼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尤以干细胞的进展特别值得注意。

在1999年12月,干细胞研究进展被”科学”杂志评选为该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之首,科学界普遍认为对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将为一些以往束手无策或繁复的疾病治疗打开另一道窗口。

要了解为什么干细胞的研究为何如此重要就必须先来了解什么是干细胞,目前研究使用的干细胞就所取得的来源方面大致可以分为成人的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以及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二种。

当受精卵开始分裂进入二个细胞、四个细胞时期,在这个时期若因不特定因素使得这些细胞分开,这些细胞各自都可以继续分化并长成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也就是常见同卵双胞胎的起因,也由于此时这些细胞具有完整发育为人的特性,故被称为全能型的干细胞(toptipotent stem cell),但是若受精卵已经分裂进入囊胚期(blastocyst),此时囊胚外层的细胞将分化成胎盘,囊胚内层的细胞则在胚胎进一步发育时会形成人体的200种细胞的任何一种而使的整个胚胎能完整的成形,由于单一的内层细胞并无法如toptipotent 时期的细胞可以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因为缺乏外层细胞所分化构成的滋养层),因而此内层的细胞被称为复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现今所用于科学研究的胚胎干细胞大部分都是取自此囊胚时期的内层细胞,取下内层细胞后,这个胚胎当然就会死亡无法进一部分化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上皮干细胞综述

上皮干细胞综述

引入我们为什么需要干细胞:1,凋亡坏死细胞需要填补;2,损伤需要新的细胞来修复。

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并且可以分化成任何想要的细胞。

引用一句Dvorak一句话:肿瘤就是没有治愈的损伤:文章第二段。

这三者之间呢存在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的讲解重点就在于,损伤修复和肿瘤发生的微环境存在怎样的相似?干细胞分别是如何参与损伤修复和肿瘤形成的。

微环境比较首先我们先对于损伤和肿瘤的微环境进行一个比较。

在受到损伤后,我们体内的上皮细胞,表皮细胞以及骨髓来源的一些细胞将会发生动态的相互作用,从而快速的将伤口关闭,并进行下一步的组织修复。

我们来看这张图,描述了损伤时皮肤局部的微环境变化。

皮肤损伤激活血小板和血凝块的产生。

血小板释放很多生长因子和化学引诱剂来募集免疫细胞,并在转录生长因子B(TGFb)和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PDGF)的作用下激活纤维原从而形成肉芽组织。

坏死和凋亡的细胞释放高移动性的组蛋白1(HMGP1)和前列腺素E2(PGE2)从而刺激上皮细胞的增殖。

接下来就会发生一些纤维原细胞的增殖,细胞外机制的重建,血管再生,和组织联系的重建。

上皮细胞会在受到刺激后发生增殖并迁移到肉芽组织中从而修复皮肤。

一旦表皮已经重建,表皮细胞和纤维细胞就会合成ECM蛋白,帮助形成新的基底膜。

其他组织的修复机制基本和表皮修复的机制是相似的。

这张图描述的是鳞状细胞癌发生时,局部微环境的变化。

在鳞状细胞癌发生的表皮中,微环境非常的相似,上皮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以旁分泌或者自分泌的方式引发肿瘤的生长,侵袭,以及炎症浸润。

肿瘤核心或者肿瘤细胞中的坏死细胞会由于给予HMGB1和PGE2而死亡。

而损伤和肿瘤两者关键的不同点在于,损伤修复是一个自主限制的过程,而肿瘤发生却不能收到控制,肿瘤会继续生长,侵袭正常组织并扩散甚至转移。

这个表格中详细的罗列了在组织损伤中及肿瘤发生过程中相关的细胞因子化学因子和生长因子发挥的作用。

上皮干细胞和组织损伤一些研究表明,在成年小鼠的表皮存在很多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存在于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干细胞群,他们会保持着最适合所在位置的分化谱系。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其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新亮点,势将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

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

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

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干细胞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糖尿病ABSTRACT : Stem cells are the body and cells of various tissues of origin, has high self replicati on, high proliferati on and multil in eage differe ntiati on pote ntial. Stem cell tech no logy is the field of biotech no logy has the most developme nt prospect and pote ntial of cutt in g-edge tech no logy, it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world of high-tech, will lead to a revolutio n in medici ne and biology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 is to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medical fields intersection, stem cell tech no logy from a laboratory con cept gradually tran sformed to be able to see the reality. Stem cell research as a new discipli ne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life scie nce.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stem cell research summarizes.Keywords : Stem cell factor Parkinson disease Neural stem cells Diabetes mellitus干细胞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脐带干细胞综述

脐带干细胞综述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1-5],MSCS由于它的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而具有巨大的治疗价值 ,日益受到关注。

MSCS有以下特点:(1)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肌细胞[2]、成骨细胞[3、4]、脂肪细胞、神经细胞[9]、肝细胞[6]、心肌细胞[10]和表皮细胞[11, 12];(2)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和转分化促进创面愈合;(3)免疫调控功能,骨髓源(bone marrow )MSCS表达MHC-I类分子,不表达MHC-II 类分子,不表达CD80、CD86、CD40等协同刺激分子,体外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内诱导免疫耐受[11, 15],在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替代治疗。

1974年Friedenstein [16]首先证明了骨髓中存在MSCS ,以后的研究证明MSCS不仅存在于骨髓中,也存在于其他一些组织与器官的间质中:如外周血[17],脐血[5],松质骨[1, 18],脂肪组织[1],滑膜[18]和脐带。

在所有这些来源中,脐血(umbilical cord blood)和脐带(umbilical cord)是MSCS最理想的来源,因为它们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手段容易获得,并且病毒污染的风险低,还可冷冻保存后行自体移植。

然而,脐血MSC的培养成功率不高[19, 23-24],Shetty 的研究认为只有6%,而脐带MSC的培养成功率可达100%[25]。

另外从脐血中分离MSCS,就浪费了其中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SCs/HPCs) [26,27],因此,脐带MSCS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就成为重要来源。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行业发展综述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行业发展综述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行业发展综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行业已经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随着临床应用需求的增加,其展现出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潜力。

近些年来,我国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获得了迅猛发展,取得多项科技成果,逐步成为行业的主力军。

文章对目前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

标签:干细胞;再生医学;行业发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总称,可以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组织和器官。

干细胞可以应用到几乎涉及人体所有重要的组织器官及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难题,在细胞替代、组织修复、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基于干细胞的再生医学研究代表了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正在引领现有临床治疗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并成为新医学革命核心,并有望帮助人类实现器官再造的梦想。

1 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确立为重要的战略部署,对其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以及资源平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十二五”期间,通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不断强化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资助强度,已经累计投入约40亿元用于支持相关研究。

此外,我国十分重视对干细胞研究临床转化的政策规范制定工作。

在2015年3月国家卫计委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制定并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相关文件的出台改变了我国干细胞行业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状况,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的大力支持促进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已经处于国际先进行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2015年,SCI数据库共收录干细胞相关论文115697篇,其中我国发表论文19145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发表论文的年均增长率为26.21%,显著高于国际平均8.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朱芳芳 09级生科2班 40908104
【摘要】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由于干细胞具有可塑性, 可用于治疗各种外伤、病理损伤、组织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和遗传疾病等, 可用于各种医学实验, 几乎涉及所有医学范畴, 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关键词】胰腺干细胞人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细胞培养临床应用
20 世纪是生命科学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它已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

1998 年美国两个实验室分别报告了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 细胞) 和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 , EG细胞) 建系成功。

ES 细胞是人体内最原始的细胞,它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干细胞因子和多种白细胞介素的联合作用下可扩增出各类细胞,分离、保存并在体外人工大量培养使之成为各种组织和
【1、2】
器官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的首要课题。

1.胰腺干细胞的研究及发展
1. 1 人类胰腺干细胞的分化和起源对人类而言,胚胎胰腺的发育起源于内胚层两个的原基背侧和腹侧原基, 背侧的原基是由前肠膨部分化而成, 于胚胎第26 天出现; 腹侧的原基则由胆十二指肠原基的胆管凸部分化而成, 在28~31 天出现; 41 天以后, 较大的背侧和腹侧原基渐渐融合生长, 形成胰腺的雏形, 逐渐发育为分泌导管及沿其排列的腺泡及管道, 其后腹侧原基形成成型胰腺的胰头(包括钩突) ,
【3】
背侧原基则发育为胰体和胰尾。

1. 2 胰腺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目前对于胰腺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主要有酶消化法、悬浮培养法和气液界面培养法等。

但最常用和效果较好的为酶消化法, 它获取的细胞数比其他的方法要多, 而且对细胞的破坏较小。

将获取的胚胎胰腺组织剪成小块, 用胶原酶A 消化分离30~60 分钟(于37℃) 后, 用Hank s 液冲洗几次(于4℃) , 再经过高速离心, 即可获取胰腺上皮细胞, 将之置于培养基中进行培
【4】
养扩增。

1. 3胰腺胚胎干细胞的展望胰腺干细胞的巨大潜能, 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但仍需充分了解胰腺干细胞的特性, 关键环节在于突破胰腺干细胞的标志物, 它是了解细胞生物学的通道。

胰腺干细胞作为供移植替换受损的胰岛组织的能力是无限的, 但在临床运用前如何控制其定向分化、基因修饰和选择、提纯等是广泛开展的重要前提; 另在临床运用后如何防止移植的干细胞形成胚胎组织瘤, 也是需进一步研讨的内容。

总之, 胰腺干细胞对人类发育生
物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如果一旦攻克胰腺干细胞这个难题, 将会在内分泌界及糖尿病的治疗上产生一次【4】
重大革命。

2.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及发展
2. 1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来源主要有: (1) 从人类胚胎的囊胚期内细胞群中直接分离多能干细胞1 ; (2) 从终止妊娠的胎儿组织中分离出多能干细胞2 ; (3) 体细胞核转移。

2. 2人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1989 年Prea 尝试从人畸胎瘤分离ES 细胞,初步证明了人ES 细胞系建立的可能性。

1998 年Thomson 领导的小组将合法获得的体外受精的人早期胚胎在体外培养至囊胚期,利用免疫外科手术去除透明带,以抗BeWO 细胞的单抗作免疫标记,剔除外层细胞,以35Gyγ射线照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饲养层,以DMEM+ 胎牛血清+ 谷氨酰胺+ 巯基乙醇+非必需氨基酸作为培养液,体外培养人囊胚内细胞群,9~15d 后将长出的细胞团吹散或者用胰酶或EDTA 消化,然后继续在小鼠滋养层细胞上生长,挑选具有均一的未分化形态的单克隆细胞团,吹散成50~100 个细胞的小团后再行培养,如此重复直至成系。

2. 3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前景(1) 细胞、组织修复和移植治疗:这里胚胎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是关键,还要解决有关免疫学障碍问题或直接应用核移植工程来制备带有患者自己基因组的ES细胞; (2) 基因治疗:这将涉及干细胞的转基因操作和适当分化载体细胞的选择,通过基因打靶、突变和转基因等技术制作各种实验模型,研究发育、肿瘤、
免疫以及人类遗传病的有关问题; (3) 药物毒理试验: ES/ EBs 及其分化细胞都可作为有关药物的针对性筛选系统。

能:许多细胞谱系分化中的调控因子就是通过这种手段证明的。

【5】 3. 神经干细胞研究的研究及发展
3. 1 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及培养 神经管形成以前 ,在整个神经板检测到神经干细胞的选择性标记物神经巢蛋白 (nestin),是细胞的骨架蛋白。

【6】构成小鼠神经板的细胞 ,具有高效形成神经球的能力。

但目前尚不能肯定神经板与神经干细胞是否具有相同的诱导机制。

神经管形成后 ,神经干细胞位于神经管的脑室壁周边。

关于成脑神经干细胞的分布 ,研究显示成年嗅球、皮层、室管膜层或者室管膜下层、纹状体、海马的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等脑组织中分布着神经干细胞。

研究发现脊髓、隔区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 ,这些研究表明 ,神经干细胞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

【7】在中央管周围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后亦可形成神经球并产生神经元。

3. 2 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展望 目前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分离、培养及鉴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及迁移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8】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及基因组的研究 ,如DNA 微列阵技术 ,进一步明确成体神经干细胞的确切位置 ,可以设计药物特异性地激活这些细胞。

进一步认识神经干细胞的本质和控制分化基因 ,通过调控靶基因 ,可以从神经干细胞诱导产生特定的分化细胞来满足各种需要。

横向分化的发现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可望从自体中分离诱导出神经干细胞 ,有可能解决神经干细胞
的来源问题。

【9】
总之 ,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O ′Rah illy R, et al. 2nd edn. W iley2L iss, N ew Yo rk,1996. 【2】黎靖中图分类号: R322. 491, R329. 24文献标识码: A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3】M iralles F, et al. Development, 1998; 125 (6) :1017- 1024.
【4】晁岚综述张慧琴,邓晓惠审校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 年7 月第12 卷第4 期Prog Obstet Gynecol ,July 2003 ,Vol. 12 ,No. 4【5】李美芝,主编. 妇科内分泌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1 ,2702279
【6】杨树源,安沂华. 再述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05) .
【7】段建钢.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前景[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3, (03) .
【8】娄向新,袁崇刚.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及运用前景[J]. 生命科学研究, 2004, (S1) .
【9】汪璇,王琨,王晓民. 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研究进展[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2, (0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