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干细胞 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牙髓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牙髓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牙髓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刘洪涛【摘要】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amage is common in clinical ,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n the treatment,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 have drawn attention of many researchers.DPSCs can secrete vari-ous neurotrophic factors,regulat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injury,inhibit the release of myelin inhibition factor,thus protec neurons survive at injury site;DPSCs can also promote injury neurons axon regeneration , reduce the nerve fiber scarring,form myelin nerve fibers and functional neural connections,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治疗的深入研究,众多学者将目光聚焦于牙髓干细胞( DPSCs). DPSCs能够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调控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抑制髓鞘抑制因子释放,从而保护损伤部位神经元细胞存活;DPSCs还可促进损伤神经元细胞轴突再生,降低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瘢痕化,形成有髓鞘神经纤维,建立功能性神经连接,进而改善预后.【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2【总页数】4页(P220-223)【关键词】牙髓干细胞;神经损伤;轴突再生【作者】刘洪涛【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二病房,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因外力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无法治愈,只能尽量减少并发症及最大限度地恢复残存的功能[1]。

牙髓干细胞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

牙髓干细胞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

20 0 0年 , o to 等口 利 用 酶 消 化 的 方 法 ,将 人 类 牙 髓 Grnh s ]
制 成 单 细 胞 悬 液 并 培 养 ,发 现 牙 髓 细 胞 在 体 外 培 养 时 可 以 自 我 更 新 高 度 增 殖 和 多 代 分 化 ,把 牙 髓 细 胞 移 植 到 免 疫 控 制 鼠 体 内 能 产 生 牙 本 质 牙 髓 复 合 体 ,并 且 牙 髓 细 胞 在 一 定 因 素 诱
再 造 , 有 广 阔 的应 用前 景 。本 文 就 牙 髓 干 细胞 的研 究现 状 及 其 应 用前 景 作 一 综 述 。 具
【 键 词 】 牙 髓 干 细 胞 ; 临床 应 用 ; 组 织 工 程 关
【 图 分 类 号 】 Q 8 ; 8 【 献 标识 码】 A 【 章 编 号 】 D :0 3 6/.sn 1 7—5 1 2 1 . 60 4 中 1 R 7 文 文 0I1. 9 9ji . 6 23
1 牙 髓 千 细 胞 的定 义
发 现 ,T O 1 成 人 的脑 、 、 等 组 织 的 大 血 管 细 胞 外 壁 均 S R -在 心 肠
有表 达 , 且 在 B C和 D S 而 MS P C的 血 管 细胞 外 壁 亦 有 表 达 。 因 此 , h 等 [] S i 1 利用 S O 1 识 别 骨 髓 和 牙 髓 组 织 血 管 周 细 胞 。 TR - 能
自 20 0 0年 Grnh s r 证 实 成 人 的 牙 髓 组 织 中 存 在 着 干 细 o to 等 1 ] 胞 之 后 , 髓 干 细 胞 (e tl upse cl, P C 就 成 为 口腔 牙 dna p l t m e D S ) l
2 3 牙髓 干细 胞 特 异 性 表 面 标 志 物 S O I B C 分 化 . TR - 是 MS 为 成 骨细 胞 之 前 的 重 要 标 记 物 , 结 合 并 识 别 B C, 表 达 能 MS 其 水 平 随 着 B C 向成 骨 细 胞 的 分 化 而 逐 渐 降 低 [ MS 。GacaP . ri a —

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3、牙源性干细胞的分型
3、牙源性干细胞的分型
牙源性干细胞的分型方法主要有免疫表型分析、细胞功能检测和基因表达谱 分析等。其中,免疫表型分析是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来确定干细 胞类型;细胞功能检测是通过观察细胞的分化能力和成瘤能力等来判断细胞的类 型;基因表达谱分析是通过检测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特异基因的表达情况来确定 细胞的类型。
研究现状
研究现状
牙源性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分为以下几类:
研究现状
1、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来自牙髓组织的干细 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研究现状
四、年龄和性别
四、年龄和性别
年龄和性别也是影响牙周组织再生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PDLSCs的增殖 和分化能力逐渐降低,这可能导致老年患者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不如年轻患者。 此外,男性和女性在激素水平上的差异也可能影响PDLSCs的功能和牙周组织的再 生。
五、其他因素
五、其他因素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响牙周膜干细胞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包括患 者的全身健康状况、牙周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例如,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等疾病的患者,或是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其牙周组织的再生能力可能 会受到影响。
研究成果
1、口腔组织工程
1、口腔组织工程
牙源性干细胞在口腔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与生物材料相 结合,可以构建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口腔组织,如牙齿、牙龈和唾液腺等。 例如,DPSCs与生物材料相结合可以促进牙齿组织的再生,有望为龋齿修复和牙 齿缺失的重建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2、牙齿发育与疾病模型
总结
总结
牙周膜干细胞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细胞因子、微环境、基因调控、年龄和性别以及其他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及其对 PDLSCs功能和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设计更有效的牙周再生治疗方案。 在未来,我们期待对这些影响因素有更深入的理解,以便为牙周组织再生提供更 多的治疗策略和可能性。

干细胞技术与牙齿再生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技术与牙齿再生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技术与牙齿再生的研究进展牙齿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器官,由多种组织组成,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牙齿脱落是最常见的器官衰竭[1]。

牙齿及其支持组织是由上下颌突和额鼻突的外胚层及外胚间叶细胞发育而来,其发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与细胞、上皮与间充质的相互作用,细胞分化,形态发生,组织矿化和牙齿的萌出,而牙胚的分化和发育过程是依赖于特定牙齿发生部位的上皮组织及其下方的间充质组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故对于再生的牙齿来说,其发育至少需要两种细胞,即牙源性上皮细胞及牙源性间充质细胞,而牙齿再生研究的方向多半是寻找这两种细胞的替代物。

干细胞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其生物学特征既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又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在机体生命过程中无限期分裂,并在合适的条件或给予恰当的条件后,能分化产生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根据干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目前可将其划分为:①胚胎干细胞;②成体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

某些干细胞可定向分化,发育成熟为一种特定细胞或限于某种功能的细胞,如:心肌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等;某些干细胞定向性不强,但具有分化成多种类型细胞的潜能[2]。

干细胞技术,又称为再生医疗技术,是指通过对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在体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并最终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本文就几个典型的干细胞在牙齿再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牙齿再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胚胎干细胞与牙齿再生ESc在牙齿再生方面的研究早期主要是集中在诱导其形成神经嵴样细胞,由于其广泛的潜力,已有成功从人类ESc中产生出神经嵴样细胞的报道,神经嵴样细胞已成为一个研究干细胞生物学和疾病发展的理想的模型系统[15]。

神经嵴细胞是一个多能的ESc细胞群,它对颅面部的各种结构包括牙齿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现在已经普遍认为牙釉质是它外胚层的衍生物,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以及其周围的支持组织是源自神经嵴细胞衍生物的间质[16]。

浅析牙髓再生的现状和挑战

浅析牙髓再生的现状和挑战

浅析牙髓再生的现状和挑战发布时间:2021-05-17T08:02:41.37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8期作者:严赞美[导读] 牙髓组织具有形成、修复、营养、感觉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临床上对牙髓疾病的处理大致包括三种方式。

山东协和学院摘要:目前,根管治疗术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功的保存了患牙,但其仍有许多术后并发症。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在口腔领域的应用,构建一种组织工程化牙髓进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再生治疗成为可能。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牙髓再生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牙髓再生的研究进展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牙髓再生细胞移植细胞归巢干细胞生物支架生长因子牙髓组织具有形成、修复、营养、感觉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临床上对牙髓疾病的处理大致包括三种方式。

1)活髓保存:通过盖髓剂的作用,诱导牙髓断面周围的牙髓干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桥。

2)根管治疗术:对无法保存活髓的病例,通过机械手段去除牙髓,严密封闭整个根管系统。

3)血运重建术:临床上对于根尖孔尚未闭合的年轻恒牙,彻底消毒根管,诱导根尖部出血以形成血凝块作为支架并提供生长因子,使得根尖部的牙髓干细胞和根尖乳头干细胞在生长因子的诱导下增殖,迁移,并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以期实现牙髓组织再生和根尖硬组织继续发育。

牙髓血运重建术在临床上有相当广泛的应用,而目前治疗的结果大多是根尖的再发育,其牙髓再生的效果仍要进一步研究。

组织工程学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组织工程在口腔领域应用不断加深,目前已经应用于颌面部组织缺损再生、牙周组织再生、生物牙根构建以及牙髓组织再生等各个方面。

牙髓再生组织工程通过体外扩增干细胞,联合生物活性分子负载到支架上,形成工程化牙髓组织构建体,移植到根管内以实现牙髓组织再生。

1.基于外源性细胞移植的牙髓再生1.1干细胞目前已有多种干细胞具有牙髓再生应用潜力。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其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新亮点,势将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

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

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

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干细胞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糖尿病ABSTRACT : Stem cells are the body and cells of various tissues of origin, has high self replicati on, high proliferati on and multil in eage differe ntiati on pote ntial. Stem cell tech no logy is the field of biotech no logy has the most developme nt prospect and pote ntial of cutt in g-edge tech no logy, it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world of high-tech, will lead to a revolutio n in medici ne and biology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 is to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medical fields intersection, stem cell tech no logy from a laboratory con cept gradually tran sformed to be able to see the reality. Stem cell research as a new discipli ne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life scie nce.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stem cell research summarizes.Keywords : Stem cell factor Parkinson disease Neural stem cells Diabetes mellitus干细胞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牙髓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研究

牙髓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研究

牙髓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研究牙髓病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由于外界刺激、龋齿或创伤引起。

牙髓病的发展会对口腔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牙髓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一、诊断方法牙髓病的准确诊断对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目前常用的几种诊断方法:1. 病史询问:医生会向患者询问有关疼痛的情况,包括疼痛的程度、是否存在触痛或冷痛等,以及是否有相关病史。

2. 牙髓电活检:通过测量牙髓电活动来确定牙髓病的病情。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

3. X线检查:通过牙片或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来观察牙根和周围组织的情况,进一步确认牙髓病的存在和程度。

4. 活力测试:通过应用热或冷的刺激物来检测牙髓与周围组织的反应,以判断牙髓病的程度。

二、治疗方法根据牙髓病的不同程度和临床表现,医生可能选择以下治疗方法:1. 维护治疗:对于早期发现的轻度牙髓病,医生可能会采取维护治疗,包括溶解牙髓病变组织、应用药物以促进愈合等。

2. 根管治疗:对于牙髓病较严重的情况,根管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清洁根管,并进行灌填以防止再感染。

3. 牙髓切除术:对于牙髓病无法通过根管治疗有效控制或病情已经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牙髓切除术。

该手术是清除牙髓组织,并填充根尖以预防再感染。

4. 牙髓再生治疗:目前,牙髓再生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

该治疗通过使用干细胞和生物材料等进行牙髓组织的再生,有望恢复患牙的功能。

三、治疗进展研究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牙髓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进展:1.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被认为具有广泛的再生潜能,在牙髓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开发更安全和有效的干细胞治疗方法。

2. 导向性再生治疗:导向性再生是通过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等刺激组织再生,以恢复患牙的功能。

这一治疗方法在牙髓病的治疗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牙髓干细胞研究现状

牙髓干细胞研究现状
用 。近年来对牙髓干细胞 的培养 、 细胞表型 和功能等方面 已进行了大量研究 , 文就牙髓干细胞 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本
【 关键词 】 成体干细胞 ; 牙髓干细胞 ; 再生 ; 牙组织 工程 【 中图分类号 】 R7 8
Re e r h Pr g e so nt lPul t m ls s a c o r s fDe a p S e Cel
s l r n w a a i t a d e -e e a c p b l y n mu t l e g df r n it n a a i t whc p a a i ot n o e n e t p l r p i n to h f l i l — n a e i e e t i c p b l y, ii f ao i ih l y n mp r t r l i d na a l up e ar a d o t r g n rt n e e e ai .Re e t o c n l h r r l ny o t d e b u ut r ,c l p e oy e a d f n t n o S s h e e r h p o r s fD S y,t ee a e p e t fs i sa o tc u e el h n tp n u ci fDP C .T e r s a c r g e so P Cs u l o i e iw d i h sp p r sr ve e n t i a e .
牙髓是 结缔组 织 , 一定 修 复再 生 的 能力 。 由于 D S s H / C 有 P C 与 A T P支架共 同培养后 回植 到小 鼠背侧 皮 成牙 本质 细胞是一 种终 末细 胞 , 一旦 分化 后 就 不再 分 下 , 能观察 到类似牙本质一 牙髓复合体样 的结构 。Y u g on 制 并接 种到 裂, 因此 , 遍认 为在 成牙本 质 细胞 遭受 损 伤后 , 普 牙髓 等 分离猪 第三磨牙 牙胚 , 备单 细胞悬 液 , 内存 在 的未 分化 前体 细胞 可分 化为 成牙 本 质 细胞 , 并 可降解的聚合物 支架 上 , 人 大 鼠肠 系膜 内生 长 2 植 0~ 分泌 细胞基 质 。Ha d r a等 发 现 在 小 鼠切 牙 颈 环 星 3 a 0周 , 功地 构建 出牙齿 结构 , 括含 成 熟 牙釉 质 可成 包 牙 成 髓 推 网状 层 中心的上 皮细 胞层存 在 干细 胞 , 维持 小 鼠切 牙 的釉 器 官 、 本 质 、 牙 本 质 细 胞 、 室 、 定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髓干细胞1牙髓干细胞概念牙髓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是牙体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

2000年Gronthos[1]等通过对人牙髓细胞的研究,发现了一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着极其相似的免疫表型及形成矿化结节能力的细胞,细胞中形态呈梭形,可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有着较强的克隆能力。

这些由牙髓组织中分离出的成纤维状细胞就称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

现在普遍认为牙髓组织中具有形成细胞克隆能力和较强增殖能力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即DPSCs[2]。

2牙源性干细胞至今,已从人类牙齿相关组织中分离和鉴定出7种干细胞:(1)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1],来自恒牙牙髓;张巍巍等[3]以人牙髓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PLGA支架材料在体外进行复合培养,表明PLGA 有利于于牙髓干细胞的粘附与增值。

Lindroos等[4]得到DPSC与其他间充质源性干细胞具有相似的表面标志物和骨相关性的标志物的结论,支持DPSC在硬组织再生方面的可能性。

从成人第三磨牙牙髓中分离的DPSC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有功能活性的神经细胞,并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神经组织专有的标志物[5],为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DPSCs不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征性蛋白DSP、DMP,则表明DP-SCs尚处于未分化状态[6]。

我国学者通过对根髓和冠髓进行比较时发现:DPSCs 存在于全部牙髓之中,在根髓中的密度更高[7]。

(2)人类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 from the pulp of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 SHED),来自儿童脱落乳牙的牙髓;Miura等[8]研究发现,正常脱落的乳牙牙髓中的细胞经培养会表现出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其增殖率和群体倍增数均比骨髓基质干细胞(BMMSC)、DPSCs高,于是首次提出了SHED的概念。

Shen YY等[9]发现SHED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以表达成骨细胞的标志,如RUNX-2、OCN、BSP,表明SHED在体外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将SHED与人类牙齿切片复合后,在体外培养或是植入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均表达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标志( DSPP,DMP-1,MEPE)[10]。

一系列实验表明SHED在体内只能诱导宿主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11],而其自身无法分化为成骨细胞,但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却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

SHED 可能还具有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等功能[12]。

李丽文[13]等用不同密度接种培养DPSCs,计算细胞产量、倍增次数, 观察细胞形态、检查克隆形成率和钙结节形成能力的方法得到,1.5~3cells/cm2低密度接种培养DPSCs 有利于细胞快速扩增,扩增后的细胞保持较高的增殖和分化潜能。

SHED 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效率和钙结节形成能力均优于DPSCs。

(3)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 from the apical papilla,SCAP)[14,15],来自牙根发育未完成的根尖乳头;Abe等[16]从人年轻第三磨牙根末端分离根尖周牙乳头,并采用酶消化法从中分离出细胞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种细胞在低密度下培养时,能够像其他间充质干细胞一样形成贴壁生长的克隆原细胞聚集,并具有成骨、成牙本质和成脂等多向分化潜能,因而作者将这种细胞命名为SCAP。

SCAP是牙根发育时成牙本质细胞的重要来源,在牙根的形成和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强于DPSCs的群体倍增能力以及增殖率、端粒酶活性和细胞迁移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成体干细胞[17]。

张富强等[18]以第l代猪牙乳头细胞作为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支架复合后将其接种于裸鼠皮下,结果成功地构建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结构。

Ikeda等[19]发现,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经过培养、增殖和处理可分化为成骨组织,说明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可用于骨组织再生。

Shi等[20]还发现根尖牙乳头间充质细胞的牙再生能力强于DPSC,原因是牙乳头中所含的干细胞数量高于成熟的牙髓。

(4)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ment stem cell,PDLSC)或牙周膜祖细胞(periodontal ligment progenitor cell,PDLPC)[21],均来自牙周膜; Byoung-Moo等[22]用酶消化法将健康成年人的牙周膜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克隆筛选和磁珠分离得到了具有形成细胞克隆能力和高度增殖能力的细胞,从而提出了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概念。

正常情况下,牙周膜细胞可通过增殖和分化使其本身以及与之相连的牙骨质和牙槽骨处于不断更新和改建的状态。

而当受到疾病或外界刺激时,则可通过牙周膜中干细胞的不断增殖和分化使组织再生[23]。

关于PDLSCs的细胞表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LSC 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志物,而这些标记物是鉴定PDLSC的基础[24]。

PDLSC和PDLP则偏重牙周组织的重建。

在临床上主要是利用干细胞的分化和再生潜力促进组织愈合和再生[25,26]。

(5)人类智齿牙滤泡祖细胞(precusor cell from human dental follicle of wisdom teeth,PC),或称为牙囊干细胞(dental follicle stemcell,DFSC)[27],来自智齿牙囊;牙囊(dental follicle,DF)是包绕发育牙齿的疏松结缔组织。

Honda等[28]从小牛牙根形成阶段的恒切牙牙胚中分离出牛DF细胞,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证明DF细胞中含有牙周膜细胞及牙骨质细胞的前体细胞;目前研究发现在口腔的不同组织中均分离出干细胞。

(6)牙槽骨干细胞(alveolar bone proper derived stem cell,ABPSC)[29],来自牙槽骨骨髓。

(7)牙龈/口腔黏膜干细胞(ginginval/oral mucosa stem cell,OMSC)[30,31],来自牙龈黏膜下结缔组织或来自牙胚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from tooth germ)[32],其来源属于牙髓干细胞;另外还有根尖牙囊干细胞(periapical follicle stem cell, PAFSC)[33],属于上述的SCAP。

牙源性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特性和多向分化能力,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如CD44、CD73、CD105,但不表达CD34和CD45[34]。

不同来源的牙源干细胞如图1所示。

OMSC:牙龈/口腔黏膜干细胞;ABPSC:牙槽骨干细胞;DPSC:牙髓干细胞;SHED:人类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DFSC:牙囊干细胞;SCAP:根尖乳头干细胞;PDLSC:牙周膜干细胞。

图1 不同牙源干细胞的来源组织部位3牙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3.1仪器和材料仪器:超净工作台。

倒置相差显微镜及照相系统,流式细胞分析仪,细胞筛网,JEM-2000EX透射电镜。

平底24孔、96孔塑料培养板。

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细胞培养瓶及培养板,高速离心机,细胞记数板,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酶联免疫检测仪。

材料:现在国内实验中采用的普遍的牙髓细胞来源于临床上因阻生而完整拔除的下颌第三磨牙(获得患者许可),要求牙齿健康,无牙体牙周疾病,患者年龄12~25岁[35]。

人源乳牙:6~10岁健康儿童无牙体牙髓疾病的滞留乳牙;鼠源性牙髓细胞:5周龄大鼠,雄性。

5周龄裸鼠,雌性;犬源性牙髓细胞:5~6个月龄的比格犬的健康年轻恒牙;4~6月龄小型猪乳下切牙等牙齿。

3.2细胞分离培养培养牙髓干细胞方法有酶联合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和组织块酶消化法。

分离牙髓干细胞方法有三维悬滴法和免疫磁珠分选法。

3.2.1酶联合消化法以2000年,按Gronthos等[1]的酶联合消化方法,将人乳牙牙髓组织在完全培养液浸润下剪碎,3 g/L collagenase type I、4 g/L dispase按1∶1比例混合,于37 ℃水浴中消化乳牙牙髓组织1 h,离心弃上清液,沉淀用培养液充分混匀,反复吹打离散细胞团块,经70μm的细胞筛网过滤获得单细胞悬浮液,加入含体积分数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置入3.5cm培养皿内37℃恒温培养箱标准条件下培养。

别利克孜·卡德尔[36]等人在2013年对酶联合消化法进行了改良。

将人乳牙牙髓组织标本块浸入同样的消化液中,仅在37℃水浴中消化15 min左右,待组织块呈絮状加入完全生长液终止消化,300g离心力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将组织团块均匀铺入3.5 cm的培养皿中,在各组织块处分别滴加50-100 μL完全生长液,置入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孵育,两三天更换完全生长液,待组织周边有较多的细胞爬出后,挑弃组织块,补足完全生长液继续孵育。

当大多数克隆的细胞汇合至80%-90%时,吸弃培养液,进行传代扩增培养。

3.2.2组织块培养法新鲜采集的牙髓,在生物安全柜中用PBS洗3遍,置于6 cm培养皿中,加入少量完全DMEM/F12培养基(其中含20%FBS、1% L-Glutamine、1% NEAA 及1%双抗)浸润牙髓组织,用无菌手术剪将其剪碎,盖玻片将组织块固定在培养皿中,37℃、5﹪CO2培养。

48 h换液,此后每3、4d更换1次培养基。

培养约10~14d会有细胞从组织块中爬出,细胞达到80﹪~90﹪汇合后,用TrypLE在37 ℃消化,按1:3比例传代[37]。

3.2.3组织块酶消化法(1)牙拔除后用75%酒精擦拭牙体表面消毒,再用含青霉素、链霉素的PBS 浸洗牙2次备用;(2)原代细胞培养:无菌条件下劈开牙齿,取出牙髓,切除根尖部约2 mm 牙髓组织,剪成大小约1mm×1mm×1mm的组织块,用4%Ⅰ型胶原酶消化45min,终止消化,1000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所得组织用含20%胎牛血清的α-MEM 培养液重悬后接种于35 mm培养皿,于37℃、5%CO2恒温孵箱内培养,待细胞长至80%汇合率时,胰酶消化传代.(3)有限稀释法克隆纯化人牙髓干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原代细胞,调整细胞密度,把细胞稀释到<10个/mL,以100μl /孔接种于96孔培养板内,培养24 h后镜检,挑出单个细胞的孔,继续培养;待单克隆面积至孔底50%以上时,取多个克隆培养细胞混合扩大培养[38]。

3.2.4三维培养法参考并改进Gronthos[1]的方法,从健康人体的第三前磨牙中获取牙髓,用酶消化法和酶解组织块法进行原代DPSCs培养并常规传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