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又称土地质量评价或土地资源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物质生产能力或非物质效用能力的高低对土地的质量做出定性或定量的等级评定。

2、土地类型:是指将由土地分级所划分出的属于同一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指标,按其综合特征的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3、土地单元: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的土地,它们在土地系统内的某一特定的地形有关。

4、土地系统:是土地单元的集合体,这些土地单元在地理上和地形上相互联系;在土地系统中,地形、土壤、植被在空间分布上呈重复出现格局。

5、简单土地系统:由若干个“土地单元”组成,这些土地单元在空间分布上重复出现并组合成为一种简单的空间格局。

6、复杂土地系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土地系统”,但是这些“简单土地系统”存在地貌上的发生学联系。

7、复合土地系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土地系统”,这些“简单土地系统”缺乏地貌上的发生学联系,常常是因为在一个地貌单元内因出现不同岩性区域而形成另一种地形,因而形成不同的“简单土地系统”。

8、递变型组合结构:各种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按一定方向发生依次变化,它们构成一定的系列。

9、重复型组合结构: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不按一定顺序更替,而是呈相间排列或斑块状等形式出现,构成重复出现的、分散状的复区分布格局。

10、土地类型的分异度:用于表示一个区域或样区内某种土地类型的面积与所有的土地类型平均面积之间的偏差率。

11、土地类型的优势度:用于表示一个区域或样区内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支配该区域或样区内的土地类型的程度,它与多样性指数成反比。

12、夸张剖面:若垂直比例尺大于水平比例尺若干倍,此时地面起伏曲线与地面实际起伏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地形坡度和地形受切割程度,这种综合剖面称为夸张剖面。1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指从经济、社会、生态等角度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作出综合评价,也可以说,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评价领域的体现。

14、单目标评价:是针对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目标进行的土地评价。

15、多目标土地评价:是指服务目标的范围较宽、适用面较广的土地评价。

16、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评定某块土地对这类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如果适宜,其适宜程度如何。

17、现状适宜性评价:是指评定土地在未经重大改良的现状下对所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

18、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评定土地在经过重大改良之后对所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

二、简答与论述题

1、土地分类的方法:

(1)逻辑排列法,指按种、属、科这样的分类顺序直接建立土地分类系统。

优点: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有利于分类者清理土地分级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

缺点:做法非常机械,主观性较强,且工作量过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大范围地区的土地分类。(2)两列指标网格法:主要用于“土地点”这一级别的土地分类,也用于“土地单元”的分类。优点:更清楚,更直观地展示研究区域土地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土地类型单位在分类系统中的从属关系。缺点:做法比较机械(3)实地调查法:指在研究区范围内选定几条有代表性的路线,沿这些路线进行实地调查、观测,以识别有哪些土地分级单位,并查明它们在分类体系上的关系。优点:可操作性较强。缺点:要求分类者具备丰富的

野外实地调查经验以及对研究区域的情况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4)参数法:属于定量分析方法,是在海拔、相对高度、坡度、水文网密度等土地分类指标的量化或等级基础上,来对土地进行分类。

2、土地类型的命名方法:

(1)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或植被(或土壤)+地貌的两名法

(2)借用当地群众习惯使用的名称

(3)采用典型地区的地名

3、土地类型演替按不同角度划分的类别:

(1)按演替性质,可分为时间演替和空间演替。

(2)按演替原因,可分为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

(3)按演替方向,可分为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

(4)按演替过程,可分为节律性演替和非节律性演替。

4、土地类型结构与演替研究的意义:P63

(1)土地类型结构与大农业生产布局:可更科学合理地确定一个地区具体的大农业生产构成,土地类型结构对大农业各门类的内部构成也有一定影响。

(2)土地类型结构和演替与土地生态设计:在研究土地类型结构和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以促进土地向正向演替为着眼点,建立由人工调控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的土地生态系统,并在其运转过程中使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促进,从而使土地发挥更大、更好的利用效益

(3)土地类型结构与自然区划:土地类型结构研究可为自然区划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而依据土地类型的组合规律的自上而下自然区划在科学性和精度上将可得到更好保证,因而可明显地提高自然区划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5、土地类型调查的任务和意义:

任务:是运用各类调查方法和各种调查手段,查明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分异规律,揭示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分布、结构和动态演替规律,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1)开展土地类型的调查和分析,有利于深化地表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时空分异规律的研究(2)土地类型调查也是系统收集、编纂、存储土地类型信息的主要手段(3)土地类型调查是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或前提(4)土地类型调查是农作物布局、宜林地选择和牧草地规划等众多实践任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6、一般目的土地类型调查与专门目的土地类型调查的异同:

(1)一般目的土地类型调查指从土地本身的综合属性出发,通过调查揭示土地的形成、特征、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专门目的土地类型调查指有明确、具体的服务目标的土地类型调查。

(2)一般目的土地类型调查不偏重考虑某种具体的目标,适用于尚未开发或即将开发的地区,适用性较广,可为专门目的土地类型调查提供框架;专门目的土地类型调查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实用价值较大,适用于经济较发达或对总的土地利用潜力有较好了解的地区,服务目标较具体,调查成果适用范围较小。

7、路线调查法选择路线应注意的事项:

(1)调查路线数量应满足调查任务和制图比列尺的基本要求,并与调查区域土地类型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2)调查路线在调查区域内的分布应尽可能均匀(3)调查路线应尽可能穿越所有的、至少是大多数的“像片图式”或土地类型分布图(4)在基本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调查路线的具体布设要适当考虑到调查人员或交通工具的便捷状况

8、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