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土地资源评价综述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合理管理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相关文献,探讨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土地资源管理概述1.1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特点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

土地资源的管理涉及土地的获取、配置、使用和保护等方面,对于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1.2 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原则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其管理原则包括公平合理、科学规划、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等。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1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包括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等方面。

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土地承包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土地环境污染等。

2.2 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1)土地承包流转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土地承包流转制度仍存在审批手续繁琐、产权不明晰等问题,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2)土地利用效率偏低。

部分地区存在大规模的土地荒芜和各类建设用地过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

(3)土地环境污染问题。

非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活动可能导致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

三、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3.1 土地资源管理的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借助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3.2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保护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应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包括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等。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类 为 环 境 和 技 术 指 标 , 类 为 经 济 指 标 , 类 为 二 三
持 续 发 展 的思 想 和 理 论 在 各 个 学 科 领 域 的 渗 透 , 土 “ 地 评 价 纲 要 ”F ( AO,9 6 系统 提 供 的信 息 已不 能 满 17 )
足现 代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的 需 求 。 因 此 , 国际 上 相 关 的
当从 自然 资 源 、 态 环 境 、 会 经 济 、 俗 等 方 面 予 生 社 习 以 考 虑 , 择 指 标 应 遵 循 数 据 的 现 成 性 、 敏性 和 可 选 灵
判 断 和评 估 , 可 持 续 发 展 思 想 在 土 地 评 价 领 域 的 是
体 现 。 土地 利 用 评 价 研 究 的 发 展 历 程 大 致 可 划 分 为 如下 几 个 阶段 : 地 分 类 定 级 阶 段 一 土 地 潜 力 评 价 土
维普资讯
2 O
湖北农业科学
HUB I AGRI UL E C TUR S I NC S No 5,0 2 AL CE E . 20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评 价 研 究 综 述
陈玉萍 ¨ 李 江风 高 ’
(’ 国 地 质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中 武汉
同时 F AO 于 1 9 9 3年 正 式 提 出 了 《 持 续 土 地 可
评价 纲要 》 指 导 性 文 件 L , 定 了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等 4 确 J
用 的 基 本 原 则 、 序 和 5项 评 价 标 准 , : 地 生 产 程 即 土
发 利 用 , 保 障 一 个 地 区 社 会 、 济 、 态 三 者 有 效 是 经 生 统 一 的 主要 途 径 , 也是 保 持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 现 土 实

土地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评价研究综述引言: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对土地的性状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的过程;是查清、掌握土地动态变化信息和发展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国土管理的重要内容[1]。

一. 国外土地评价研究进展国外土地评价体系的产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比我国要晚得多。

国外出现的最早的土地评价是土壤地理学家13.13道库恰耶夫提出的,他在俄罗斯黑钙土地11区和尼日格勒自治州考察时,对该地区土地进行了自然的和历史的鉴定[2]。

在希腊、埃及、罗马古国的文献史料中,曾有关于土地划分成各种等级的记载。

1834年,英国成立了土地测量师协会,主要从事土地评价和测量。

其后,土地研究发展大致可分为土地分类定级阶段、土地潜力评价阶段、土地适宜性评价阶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阶段。

国际上,以合理利用土地为目的的土地评价研究是随着资源调查与土地合理利用规划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后,美国进行了大范围详细的土壤调查,绘制了一系列土壤图,为完善土地评价系统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土地对于某种单项技术目的的适宜性。

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了以合理利用土地、发展农业为目的的土地评价。

这一时期,土地评价研究以美国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为代表,表现为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评价考虑的是土地自然属性的变化,未涉及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因素的变化[3]。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土地利用理论开始吸收生态学中的不可逆性和匹配性等理论,强调土地生态利用。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进行土地评价和调查过程中,借鉴生态学思想提出了土地生态单元、土地生态分类等概念[4][5]。

70年代对土地资源的研究更广泛、更深入,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广泛开展标志着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入真正的实质性阶段[6]。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了土地评价纲要,这是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土地评价方案,它使各国的土地评价在形式上得以标准化,为进行土地资源分析及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

国内外土地评价研究综述...

国内外土地评价研究综述...

国内外土地评价研究综述摘要:土地评价主要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或其他方面利用潜力的高低对土地的质量作出评估。

本文在对国内外的土地评价系统的发展进行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农用土地评价形成的三大体系,即土地资源分类体系、农业部耕地地力等级体系和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体系。

关键词:土地;评价体系;自然生产力1 国外土地评价研究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1]。

土地评价通常被认为是鉴定土地质量的好坏。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定义为:“当土地作为特定的用途时对土地的特性进行估计的过程[2]。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考委会定义为: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傅伯杰定义为: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鉴定,是对土地生物生产能力及其他生产能力的鉴定,是对土地功能的综合评价。

倪绍祥定义为:土地评价,有人称之为土地质量评价。

主要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或其他方面利用潜力的高低对土地的质量作出评估。

国外土地评价体系的产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希腊、埃及、印度、罗马的文献中都有关于耕地等级划分的记载。

其中土地评价的资料最早见于十五世纪莫斯科公国税册中,将耕地分为上、中、下三等。

1834年,英国成立了土地测量师会,主要从事土地评价和土地测量。

1877年,俄罗斯著名的土壤地理学家道库恰耶夫在尼口格勒自治州和包勒特夫斯克省开展了土地评价工作。

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土地评价得到了较为迅猛的发展,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1.1土地分类定级阶段在此阶段的研究主要是为征收土地税而发展起来的。

古罗马著名学者和农学家瓦罗的著作《论农业》中提出按农地的价值大小来排列进行土壤的分级。

英、美、法、德、俄等国都开始了以税收为目的的土地评价活动,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上半叶。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德国财政部1934年提出的《农地评价条例》。

美国1933年提出的斯托利指数分等(STR)和康乃尔评价系统(Cornell system)。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3期
2 00 6年 6 月

宁 学 院


V 1 2 No 3 o . 6, .
J u n lo a n n l g o r a fXin i g Co e e
Jn 2 0 u .o 6
文章编 号 :0 6— 3 2(0 6)3— 0 1 0 10 5 4 2 0 0 0 2 — 4
备 客 观 反 映 性 、 实指 导 性 的 保 证 . 文从 城 市 土地 可持 续 利 用 评 价 指 标 的 构 建 、 价 指 标 体 系的 设 置 、 价 方 法 现 本 评 评 的 选 择 等 方 面对 国 内外城 市 土 地 可持 续 利 用 评 价研 究 进 行 了综 合 研 究与 分 析 , 总 结 了 已有研 究 的 共 识 与 不 足 . 并 最后 , 在研 究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快速 城 市化 背景 下 城 市 土地 可持 续利 用评 价 的 几 点 启 示 . 关键词 : 市土地 ; 城 可持 续 利 用 评 价 ; 究综 述 研
的经济 区位学派 、 社会行为学 派和政 治经济学 派等理 论体 系. 从国外对于城 市土 地合 理 利用 理论 的研究 轨迹 来看 , 其研究 的角度逐渐 由城市 土地 利用 的 自然空 间、 经济 空间 向社会空间 、 治 空 间扩展 ; 政 研究 重点 由描述 静 态 的空间 结构深化和细化 到揭 示 空间 结构 的动 态变 化及其 发展 过 程 ; 人在土地 利 用活 动 中 的作用 的认 识 由简 单 化 、 对 机械
化 的生态人 、 经济人转变为具有 价值 观和能 动性 的社会人 及具有政治经济结构性 的阶级人 ; 土地利用 驱动 力 的识 对 别从单一 的经济 因素扩展 到经 济 的、 社会 的 、 度 的、 制 技术 的多 因素综合 ; 对土地利用演 变 的动 力机制 研究 由表象 的 形态演 化深入到 隐藏 在其 背后 的内在机制. 2 0世纪 9 0年代以来 , 随着土 地持 续利 用 概念 的 出现 和国际上研究 的蓬勃展开 , 国学者 对土 地持续 利用也开 我 展 了大量研究 . 张凤荣在《 持续 土地利用 的理论 与实践> … 和< 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中 , 理论 上 阐述 了 自 然 条件 、 社会 因素 、 济 因素 、 经 土地 持续 利用 与环 境保 护 、 土地利用规划 和土地 利用 管理 等问题 , 践上针 对我 国不 实 同区域 分别 研究 了土地持续利 用管 理问题 ; 唐华 俊等人 以 “ 国不 同气候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用模 式研究 ” 中 为基础 , 对 土地持续利用 研究 的历 史 、 土地 利 用变 化 的趋势 模型 、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和 区划等方 面进 行 了理 论探讨 , 我 国 对 典型 区的土地持续利用模式进行 了归 纳与 总结 ; 晋珉 郝 从土地利用 的人工调控角度 , 探讨 了持 续土地 利用 系统建 立及其控制与管理 的途径和方 法 ; 宇振荣等 对土地 持续 利用系统分析及规划设计方 法 、 土地 持续利用 系统动 态模 拟进行 了研究 , 并且 应用 于新 疆 曲周县 的实 际案例 . 我 国学 者 李 秀彬 、 秀 兰等 】 张 明 】 陈 百 明 J 傅 伯 王 、 、 、 杰¨ 倪绍祥与刘 彦 随 、 、 彭补 拙 引等 都对 土地 持 续利 用问题作过专 门的研究 , 内关 于土 地持续 利用研究 的论 国 文非常多 , 特别 是中 国土地 学会 19 97年年 会上 , 多学者 许 以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为主题 , 表 了一系列 土地持续 发 利用 的最新成果 . 纵观我国土地 可持 续利 用研究 的专著 和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综述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综述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综述摘要:简要介绍了土地利用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通过阅读国内外的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相关文献,讨论了国内外土地利用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中应用的理论、方法、技术等情况。

根据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研究现状,分析了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景,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评价,土地结构调整,规划0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环境、经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否得以合理的利用,社会经济与土地资源保护能否协调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为下一步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打基础,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协调人地矛盾、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理、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

因此,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学者的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研究进行分析对比,了解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与技术等内容,总结目前的研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概述与意义1.1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概述土地利用评价又称土地质量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级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土地质量评价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3]。

土地利用规划是人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组织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系统与持续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组织、布局的一项重要措施[4]。

1.2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意义土地评价是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基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利用结构与布局、开发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和效益、适宜程度、限制因素等条件的分析,为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依据[5]。

关于土地利用的文献综述

关于土地利用的文献综述

关于土地利用的文献综述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其包括农田耕作、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以及工业和交通发展等方面。

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对于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土地利用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农业、环境、经济、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首先,农业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

农业的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农田的高产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农田布局和农作物的选择,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确保粮食安全。

其次,城市建设是土地利用的重点领域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

因此,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用地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科学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另外,生态保护也是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合理规划和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工业和交通发展也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

工业生产和交通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但也对土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和控制工业和交通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和监测,是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常用评价方法综述

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常用评价方法综述

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常用评价分析方法研究综述Research Review on Common Evaluation Method of Urban-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Assessment■ 于志敏 严志强 ■Yu Zhimin Yan Zhiqiang[摘 要] 文章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常用评价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劣,得出评价方法的特点,探讨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方法 研究综述[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method to asses- sment urban-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by comparing the diffe- rent methods to rea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hods. It discuss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on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method.[Keywords] urban-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meth- ods, review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城镇化的推进, 城市用地规模日益扩展。

土地资源短缺导致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因此,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的一些学者就对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探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方法,本文通过对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各个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一、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最早来自农业土地的研究, 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Agri.Sci.Bull.2009, 15(3)
69
土地资源评价综述
陈香兰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贵州贵阳 550003)
摘 要 :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 据 。 本文综 述了近 年来土 地资源 评价的 类型及其 应用 , 并作 了简要 的评析 , 最后总结了土地资源评价的影响及发展 , 提出指标体系标准化的建议 。 关键词 :土地资源评价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9)03 -69 -02
目前 , 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的 指标体系 , 多数情况下必须结合区域特点 , 遵循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理念进行设计 。
土地可持续评价主要有两种思路[ 19] : (1)一种是指标评价 , 即通过研究和筛选 , 选用对土 地持续性敏感的多项指标 , 对指标进行度量和评价 , 例如 余敦等人[ 20] 从生产力 、稳定性 、保护性 、经济可行性和社 会可接受性 5个方面 , 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 , 选取了 24个 评价指标 , 定量分析了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空间 差异 。 随着我国开发力度的加大 ,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 尤 其是西南 、西北等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带 , 于是针对土地可 持续利用评价体系中也加入了许多生态因子 , 如彭建等 人[ 21] 就是应用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 从景观生产力 、景观 胁迫度和景观稳定性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 时空耦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用 AHP法对指标赋权重 , 对永胜县从 1996 ~ 2001年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了动 态评价 。 (2)另一种称为模型法评价 , 即评价者试图建立一种 复杂精细的仿真模型 , 通过数理统计的计算来揭示土地利 用系统的特性 。应用于土地持续性评价中 , 生态占用即生 态足迹是 研究 比较 多的 一种评 价模 型 , 例 如石 培基 等 人[ 22] 利用生态占用模型计算出甘肃省 05年的生态占用 和生态容量 ,结果为生态赤字 , 说明甘肃省对自然资源的 开发利用程度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 ,发展为不可持续 。 又 如戴尔阜等 [ 18] 以 "驱动力 -状态 -响应 "模型为基础 , 从 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两种类型 , 用德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 确定各指标权重 ,后用权重积累法计算土地持续利用评价 值 , 从自然 、社会 、经济 、技术四个方面构建了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并且应用于唐山地区 1991 -1999 年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等 。 2 结论 (1)土地资源评价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 涉足许多 新领域 ;紧跟时代的步伐 , 评价的内容也逐渐细化和实用 化 , 开始脱离实验室的束缚 。同时评价的应用也促进了交 叉学科的系统化及相互渗透 。 (2)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及空间 -属性数据一体化处 理为其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 在农用 地分等定级 、城镇级别基准地价评估中也崭露头角 。 (3)土地资源评价还存在不足之处 , 随着研究的不断 深入和课题的增加 , 评价指标体系会逐渐丰富 , 但是普遍 存在的问题是评价指标的量化过程比较主观 , 继而可能会 影响整个系统的评价真实性和可靠性 。 因此在以后的研 究中应该强调如何做到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 (下转 9页 )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善 , 适宜性评价逐渐具有针 对性 , 而且实用性增强 , 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 农业方 面如曲衍波等 [ 10] 在 GIS平台上 , 在分析了苹果生长生态 要求与地形 、土壤 、气候各项生态评价因子关系的基础上 , 利用多因素综合法对胶东山区县域优质苹果基地进行了 生态适宜性评价 ,并综合评价结果与土地结构特征 , 得出 栖霞市优质苹果的发展潜力 ;养殖业如杜宁等[ 11] 结合河
土地潜力及适宜性评价主要指土地的自然属性对不 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力和适宜性 , 而土地经济评价是在参 考土地自然属性的基础上 , 着重研究在等量劳动 (包括活 劳动和以物质形式 )投入或耗费下 , 土地的产出效果 。因 此土地资源经济评价分析一般采用投入产出比较 、毛利分 析法 (又称边际效益分析 )等方法 。 而毛利分析法只是适 用于情况较简单 (没有长期的贷款或改良工程 )的经济适 宜性评价 。
参照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一书 , 可知土地经济评 价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 即农用地的等级评定 (这是 农业经济生产潜力的评定 )、农用地估价 、城镇土地分等定 级 、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农 用地大量的被征用 , 丧失了应有的农业生产的经济价值 , 同时城镇土地资源的经济评价也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 如赵庚星等人 [ 15] 用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 , 通过投入 与产出比例关系指标对山东省垦利县农用地进行了经济 评价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吴勤书等 [ 16] 人以 GIS技术为支 撑 ,合理选取了农用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影响因素 构建指标体系 ,得到了综合评价模型 , 以南京市江宁区与 六合区为例 , 探索了农用地评价的方法和规律 , 从而为农 用地的征用 、整理及分等定级与估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又 如刘晓丽等人 [ 17] 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 , 通过构建 城镇土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利用 AHP法对指标确定权 重 ,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 , 在此基 础上构建基于指标体系的多目标多层次模糊综合测度模 型 ,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 , 得出目前北京海淀区城镇土地 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的结论 。 1.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 根据一定评价指标对土地自然生产能力 、土地生态环境及
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Agri.Sci.Bull.2009, 15(3)
其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性的定量评估 [ 18] 。土地资 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 , 土地持 续利用系统 是典型的自 然 ———经济 ———社会 复合系统 。 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核心又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 建。
土地资源评价主要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维护土地 环境生态平衡来对土。 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 , 是指在土地资
源调查 、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 , 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 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 , 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 , 根据 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 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 , 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 、生产 潜力 、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 , 确定土地价 值的过程 。 1 土地资源评价类型 1.1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是一个涉及 多学科的问题 ,包括生态学 、植物学 、农学等 , 研究包括生 物生产量的内部机制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土地 生产潜力系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产某种生物产品 (如粮 食 、经济作物等 )的内在能力 , 一般用单位面积产量来表 征 。它是反映土地质量高低重要指标 ,因而也就成为土地 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 2] 。
作者简介 :陈香兰 (1984 -), 女 , 安徽淮北人 ,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在读硕士研究生 , 从事土地利用方面的学习 。 收稿日期 :2008 -12 -26
70
南省的实际情况 ,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 , 选取了池塘蓄水能 力 、水源距离 、土壤保水性等 13个评价因子 , 将之分为 4 个子模型 , 应用 AHP法确定权重 , 构建池塘养殖适宜性子 评价模型及综合评价模型 , 同时 , 利用地信软件 IDRISI对 评估模型进行综合运算 , 得出了河南省适合池塘养殖发展 的非常适宜区域 、适宜区域 、勉强适宜区域和不适宜区域 等四类地区的分布 ,为池塘养殖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水 利规划研究方面如陈庆伟等[ 12] 通过 5类基本因子构建了 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对结果进行再处理 、聚类 , 针对 毗河供水规划进行生态适宜分区 , 通过 GIS计算 , 形成生 态适宜性分析图 , 为保障水利规划具体实施 , 提供了生态 适宜性区域的依据 。工业关于矿山复垦的适宜性评价也 较为常见 , 具体有潘元庆等 [ 13] 以河南省的重点煤炭基地 为例 , 分析了矿区土地复垦的适宜性及土地利用模式 。 1.3 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是在土壤质量评价划 分的农业土壤组上 ,用经济指标来表示土地的质量 。 通常 以基数产量和基数费用的比较来反映土地质量的高低 ,是 一种简单的投入产出分析法 。评价的结果按主要作物编 制各经济单位和行政区的土地评价等级图和表 。[ 14]
ReviewofLandResourceEvaluation
ChenXianglan (CollegeofResoourceandEnvironmentEngineering, GuizhouUniversity, Guiyang550003, China) Abstract:LandresourceevaluationisanimportantbasisofLandUseplanning.Thisarticlepresentedrecentprogressof kindsoflandresourceevaluationwithsomesimpleanalysisandlastlysummarizesdevelopment, influenceofevaluation, and suggestedthestandardizationofindicatorsystem. Keywords:landresourceevaluation;indicatorsystem
以珠海市横琴岛为研究实例 , 利用 BP模型结合 GIS对该 地区的建设用地进行了评价 ;黄艳丽 , 苏辉[ 8] 利用层次分 析法和指数和法获得了禹州市未利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结 果 , 为土地开发提供了依据 。
目前 , 国际上影响最大 、使用最广泛的土地适宜性评 价方案是 FAO于 1976年正式公布的 《土地评价纲要 》 , 而 FAO在 1993 年出版的 《土地利用规划指南 》中指出 , 土地 适宜性评价 ,可称为土地利用规划阶段的 “技术导向 ” , 是 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工作之一 , 因此备受重视 。[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