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505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505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505

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旅游心理学》

课程标准

编者: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组

审核人:

课程负责人:编制日期:2013年月日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旅游者心理的主要特征、并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判断旅游者的外部行为特征,分析其内部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能够为旅游者更好的服务。并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学科基本构成,熟悉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者的心理、知觉、学习、需要、旅游者的个性特征、态度、社会因素及三求心理,在不同的旅游相关服务部门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旅游相关企业管理中,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管理员工,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为旅游管理专业、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更好推广旅游产品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总体设计

如何通过本课程学习,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能锻炼他们的思考分析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均有一定收获,是本课程的授课目标。课程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将每一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真实具体的任务;每一项任务的教学以真实案例导入,使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运用调查访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课题讨论等方式和手段实现每一项教学目标;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每一项任务学习过程中设计

了实践性很强的课外活动项

目,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

2、教学实施设计

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适应中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本课程确定“旅游者行为心理分析”为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全面构建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实地调查、多媒体教学等教学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思维与技能;实行全程化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项目课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课程考试成绩等。

3、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借助多媒体课件、光盘、影碟等,为同学们提供开心愉悦的教学课堂,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一)任务名称

1、心理学及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2、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旅游者的行为

(二)工作对象

1、心理学及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1)什么是心理学

(2)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3)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4)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5)情感自控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6)了解兴趣、需要、动机及气质、性格的基本概念2、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旅游者的行为

(1)对旅游者鉴貌辨色

(2)训练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3)了解旅游者的旅游兴趣、需要、动机及其个性(4)了解旅游者在餐厅、客房、前台、商场的心理(5)处理游客投诉

(三)工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视频教学资料、网络教学资源(四)工作方法:

观察、启发、交流讨论、表演、传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五)工作要求:

1、加强仪容仪表训练;

2、遵守职业道德

3、正确使用服务语言,文明礼貌用语

4、根据客人需求、兴趣,周到服务。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知觉和社会知觉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2、掌握旅游需要和动机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3、掌握态度的构成、特性和转变态度的途径

4、掌握性格和气质的概念、特征、形成和对旅游的影响

5、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建立和发展途径

6、掌握压力和挫折的概念、产生和处理办法

7、掌握前厅、客房和餐厅服务心理及工作者心理素质

8、掌握导游服务心理和导游素质要求

(二)职业技能目标:

1、对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分析和调适能力

2、对旅游者全面认识和分析能力

3、激发旅游者旅游需要和动机的能力

4、转变旅游者态度的能力

5、调动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积极情绪的能力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7、旅游工作者压力和挫折的处理能力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

3、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4、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