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主要包括一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等。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笔算乘法方法:

1.一位数乘以一位数:

1 ×1 = 1

1 ×

2 = 2

1 ×3 = 3

1 ×4 = 4

1 ×5 = 5

1 ×6 = 6

1 ×7 = 7

1 ×8 = 8

1 ×9 = 9

2.两位数乘以一位数:

20 ×1 = 20

20 ×2 = 40

20 ×3 = 60

20 ×4 = 80

20 ×5 = 100

20 ×6 = 120

20 ×7 = 140

20 ×8 = 160

20 ×9 = 180

30 ×1 = 30

30 ×2 = 60

30 ×3 = 90

30 ×4 = 120

30 ×5 = 150

30 ×6 = 180

30 ×7 = 210

30 ×8 = 240

30 ×9 = 270

3.两位数乘以两位数:20 ×30 = 600

25 ×40 = 1000

30 ×45 = 1350

20 ×60 = 1200

35 ×50 = 1750

40 ×55 = 2200

25 ×70 = 1750

30 ×80 = 2400

40 ×90 = 3600

4. 三位数乘以一位数:

100 ×1 = 100

100 ×2 = 200

100 ×3 = 300

100 ×4 = 400

100 ×5 = 500

100 ×6 = 600

100 ×7 = 700

100 ×8 = 800

100 ×9 = 900

110 ×1 = 110

110 ×2 = 220

110 ×3 = 330

110 ×4 = 440

110 ×5 = 550

110 ×6 = 660

110 ×7 = 770

110 ×8 = 880

110 ×9 = 990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可以根据这些方法进行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108

237×2≈46×9≈186×5≈51×6≈233×3≈205×6≈454×2≈194×8≈416×3≈547×7≈287×8≈277×7≈二、比一比。 11×2〇30 41×2〇80 96×5〇800 294×9〇5900 396×9〇2500 59×3〇300 三、竖式。 98 523 701 670 ×7 × 2 × 5 × 3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77×9 915×2 201×4 104×3 830×7 762×2 220×2 861×5 31×4 129×7 208×4 308×6 950×4 364×7 470×8 835×2

413×9≈13×8≈505×9≈75×5≈897×9≈417×3≈867×5≈235×2≈587×6≈247×2≈343×5≈107×6≈二、比一比。 12×3〇50 41×2〇90 99×7〇300 293×2〇8200 217×2〇1200 44×8〇200 三、竖式。 87 769 107 800 ×6 × 5 × 2 × 6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31×4 499×6 109×4 807×3 970×3 343×7 240×7 749×7 55×6 759×3 703×5 209×2 760×7 581×5 650×2 824×2

385×3≈72×6≈626×2≈17×7≈915×8≈704×2≈374×7≈305×5≈394×9≈975×3≈356×5≈307×5≈二、比一比。 11×2〇70 24×2〇70 42×7〇600 814×3〇5800 326×8〇9900 71×3〇500 三、竖式。 82 273 501 540 ×4 × 4 × 2 ×9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29×4 933×7 805×4 607×4 910×8 578×8 840×5 638×9 44×4 829×3 403×3 605×7 660×3 553×7 620×6 378×5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笔算乘法练习题.docx

三年级数学姓名 一、笔算乘法 1、竖式计算: 612× 6=173×4= 219× 5=576×6= 538× 3=396×7= 709× 8=550×4= 2、列式计算 ( 1)、9 个 345 的和是多少?

( 2)、一个因数是 8,另一个因数是264,积是多少? 3、应用题: (1)、同学们参观科技馆,上午去了 5 批,每批 146 人,下午去了 650 人。这一天一共去了多少人? (2)、同学们采集标本,采集昆虫标本 160 件,采集的植物标本比昆虫标本的 4 倍还多 64 本,同学们采集植物标本多少件? ( 3)、修一条路,已经修好了 312 米,剩下的是已经修好的 4 倍,这条路有多长? (4)、300 个同学乘 4 辆汽车去郊游。前 3 辆车各坐 78 个人,第 4 辆车要做多少人? (5)、少年宫美术组有女生 18 人,男生 17 人。合唱队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3 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981+982+983+984+985

=()×() =() *1 ×9+2=11 2×9+3=111 3×9+4=1111 4×9+5=() 5×9+() =111111 ()× 9+()=1111111 *把 2、3、4、5、6、7、8 这 7 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的方框里,使这个算式成立。 □0□ ×□ □□□□ 二、复习: (1)、正方形的边长 5 分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正方形的周长是 24 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长方形的周长 16 厘米,长是 5 厘米,宽是多少厘米?(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吗?) (4)、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 5 分米,宽 3 分米。如果再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5)、用 4 个边长是 2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 6)、49 名同学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157

355×6≈73×9≈276×3≈22×9≈823×4≈853×6≈627×6≈446×7≈844×9≈765×7≈456×3≈386×9≈二、比一比。 22×3〇70 13×2〇20 78×2〇500 734×5〇9500 696×4〇1800 96×9〇300 三、竖式。 36 168 805 120 ×5 × 5 × 3 × 2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29×4 170×4 504×4 401×5 840×6 255×5 640×9 955×3 94×6 481×5 901×7 208×9 260×2 961×7 580×2 915×8

336×4≈98×8≈446×7≈89×6≈753×4≈415×7≈304×8≈123×4≈826×7≈136×4≈826×7≈534×6≈二、比一比。 13×2〇90 41×2〇80 94×5〇700 223×8〇1900 997×4〇4000 27×3〇100 三、竖式。 44 215 203 170 ×3 ×8 × 5 ×8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41×3 167×6 905×2 909×7 990×4 825×9 270×9 566×8 73×9 749×4 504×2 705×6 980×7 911×9 820×6 240×8

476×6≈26×5≈105×8≈47×7≈765×9≈285×2≈595×8≈764×6≈983×9≈723×3≈796×5≈645×6≈二、比一比。 13×2〇70 14×2〇80 97×6〇400 204×3〇9100 484×2〇2300 79×4〇200 三、竖式。 17 988 105 510 ×6 × 3 × 6 × 3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82×3 874×4 206×3 805×3 100×5 341×8 320×2 654×3 42×7 275×8 805×7 406×7 570×2 609×3 370×8 263×3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主要包括一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等。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笔算乘法方法: 1.一位数乘以一位数: 1 ×1 = 1 1 × 2 = 2 1 ×3 = 3 1 ×4 = 4 1 ×5 = 5 1 ×6 = 6 1 ×7 = 7 1 ×8 = 8 1 ×9 = 9 2.两位数乘以一位数: 20 ×1 = 20 20 ×2 = 40 20 ×3 = 60 20 ×4 = 80 20 ×5 = 100 20 ×6 = 120 20 ×7 = 140

20 ×8 = 160 20 ×9 = 180 30 ×1 = 30 30 ×2 = 60 30 ×3 = 90 30 ×4 = 120 30 ×5 = 150 30 ×6 = 180 30 ×7 = 210 30 ×8 = 240 30 ×9 = 270 3.两位数乘以两位数:20 ×30 = 600 25 ×40 = 1000 30 ×45 = 1350 20 ×60 = 1200 35 ×50 = 1750 40 ×55 = 2200 25 ×70 = 1750 30 ×80 = 2400 40 ×90 = 3600

4. 三位数乘以一位数: 100 ×1 = 100 100 ×2 = 200 100 ×3 = 300 100 ×4 = 400 100 ×5 = 500 100 ×6 = 600 100 ×7 = 700 100 ×8 = 800 100 ×9 = 900 110 ×1 = 110 110 ×2 = 220 110 ×3 = 330 110 ×4 = 440 110 ×5 = 550 110 ×6 = 660 110 ×7 = 770 110 ×8 = 880 110 ×9 = 990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可以根据这些方法进行练习。

三年级乘法竖式计算

乘法的竖式计算 【知识要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哪一位写积。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列竖式计算时,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 乘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3、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当加数的个数是单数时,可选择中间的一个数作为基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基 准数的差,常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之变成几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经典例题】 例1、竖式计算。 12×3=? 121×3=? 23×4=? 123×4=? 例2、20×4=?与120×40=?竖式计算。 例4、求1+2+3+4+5+6+7=? 与7+8+9+10+11+12+13=? 例5、一个工程队正在修一条长500米的公路,每天修70米,一个星期能修完吗? 【课堂练习】

1、送信。 2、填空。 (1)214×2笔算时的顺序是从()位算起。 (2)3个312相加列成乘法算式是()。 (3)248里有()个十、()个百和()个一。 (4)6个17加上3个315的和是()。 (5)35的8倍是()。 (6)每袋小麦重75千克,3袋子小麦重()千克。 (7)12+13+14+15+16+17=()。 3、用竖式计算。 6×11= 313×3= 234×2= 135×3= 4、完成竖式。 1 7 4 5 1 2 2 3 3 2 × 3 × 2 × 4 × 2 5、列式计算。 (1)120的3倍是多少?(2)276的5倍是多少? (3)6个360是多少?(4)8个456是多少?

6、改错。 37×2=64 23×4=812 139×2=378 117×4=448 3 7 2 3 1 3 9 1 1 7 × 2 × 4 × 2 × 4 6 4 8 1 2 3 7 8 4 4 8 7、解决问题。 (1)三年级同学去秋游,每辆大客车最多能坐48人,同学们坐满了6辆车,三年级一共多少人? (2)一筐苹果25千克,一箱梨15千克,5筐苹果和6箱梨一共多少千克?一棵苹果树一共收了110千克苹果,能装满5筐吗? (3)菜场第一卖出萝卜849千克,第二天比第一天的2倍少80千克,第二天卖出多少千克? 8、看图回答问题。 买5个篮球,一共需要多少钱? 有7名小朋友,每人拿14元,够买4个篮球吗?如果够,还剩多少钱?如果不够,还需要多少钱? 9、计算34+35+36+37+38 【课外拓展】 1、 1+2+3+4+5+6+7+8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汇编11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汇编11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汇编11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的: 1、稳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纯熟地进展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纯熟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纯熟地进展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纯熟地进展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xx×3×3021×3043×20xx×4051×7063×3072×1 0

稳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根底。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老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稳固练习 1、笔算。 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31× 3123×3322×24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展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 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答复,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168

205×9≈66×9≈325×2≈12×9≈103×6≈376×5≈517×7≈466×8≈333×9≈733×7≈873×8≈503×4≈二、比一比。 31×3〇60 23×2〇40 75×5〇900 587×2〇1600 584×6〇5500 48×7〇800 三、竖式。 11 342 108 810 ×2 × 5 ×8 × 4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63×4 378×8 803×7 208×7 930×4 136×9 400×2 530×2 84×9 798×4 504×2 405×5 710×3 308×4 360×4 775×6

454×4≈17×7≈963×3≈82×9≈313×5≈186×4≈987×3≈576×3≈766×4≈773×7≈137×3≈704×2≈二、比一比。 23×3〇20 31×2〇40 73×9〇500 544×4〇5000 647×5〇8000 69×9〇700 三、竖式。 83 301 406 650 ×2 ×8 × 2 ×7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89×3 863×5 501×4 105×6 710×2 250×7 660×7 204×9 24×6 123×7 904×5 707×4 650×8 726×6 950×4 389×8

714×2≈87×9≈714×5≈14×8≈104×4≈505×4≈146×7≈397×2≈504×4≈476×6≈457×3≈195×4≈二、比一比。 22×2〇30 33×2〇20 93×2〇800 104×4〇9900 646×2〇5000 24×7〇400 三、竖式。 39 537 204 330 ×4 × 5 × 3 ×8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81×6 184×7 707×6 501×4 910×8 202×8 750×6 217×2 63×5 773×7 302×5 102×9 900×3 117×4 350×6 358×7

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生:愿意! 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复习题: 1、口算。 15某10 24某10 25某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某2 123某3 师:同学们,你们帮兔小妹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真棒!那你们有信心接受接下来的考验吗? 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认真观察的态度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如何列式呢?请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开始! 生:14某12= 师: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去想一想,做错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生1:14某10=140(本)14某2=28(本) 140+28=168(本)或14某12=168(本) 生2: 12某10=120(本)12某4=48(本) 120+48=168(本)或14某12=168(本)

生3:12=3某4 14某3=42(本)42某4=168(本) 生4:…… 师:你们把这个问题回答得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那同学们,为了计算更简便,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列竖式(也就是笔算)。 老师讲解笔算的过程,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2、总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知识运用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啄木鸟治病: 四、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4题。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笔算乘法》教案篇八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优秀9篇〕 笔算乘法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上的例4、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三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l.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6捆〔每捆10根〕零12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科书第10页的复习题。 2.学生板演〔与口算同时进行〕: 共同订正,指名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及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例如4:3乘24该怎样计算?先用小棒摆摆看。 师生一起摆小棒。第一行摆24根〔2捆又4根〕,再摆同样的两行小棒,每行都是24根。 提问:〔1〕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3〕要求3个24根是多少根,怎样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后提问: 这几种算法哪一种比拟好? 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说明,要算3个24根一共是多少根,先算3个4根是

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另外2根放一边〕,再算3个2捆是6捆,加上前面的1捆合起来是7捆,一共是7捆零2根,即72根。所以3乘24等于72。 教师列出竖式。 提问:根据摆小棍的过程,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成如下形式: 说明:竖式的写法可以简化。教师边写出简化的竖式,边引导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先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12,向十位进1,在积的个位上写2;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是7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7。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全班学生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同时指名四人板演。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结合试算题提问: 〔1〕用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一;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几?积满三十呢? …… 〔2〕用乘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哪一位进?为什么? 在学生答复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 计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教学例5。 由例如5:192某4。教师列出竖式,然后边将1遮住边提问:这道题应按怎样的顺序乘?先乘什么?〔教师在积的个位写8〕再乘什么?教师板书。乘到第二步时,提问: 4某90得多少?该怎样写? 教师指出:4乘90得360,在积的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3。同时将遮住的l露出来。因乘数4还要乘被乘数百位上的1,所以进到百位的3应记在横线上。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 感触一:注重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教学24x12=?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由学生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有学生进行“口算”,有学生进行“笔算”,口算方法灵活,笔算合理规范,呈现出算法多样化的思维环境。在指导用竖式计算时,我采用:一让学生自己先体会计算过程,二说是怎样算的,三辩借助多媒体每一步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是这样?四小结计算方法,五练习,“五步曲”逐层深入。在整个计算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其经历计算过程,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感触二:准确捕捉了课堂生成问题,发挥了教师“传授与解惑”的指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及时的改变教学思路,灵活的改变教学设计,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体现。 在处理“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乘的积时有进位应如何算” 这一难点时,先指导算理,让学生初步能够明白。然后引用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有进位又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后面的教学。我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 《笔算乘法》主要解决笔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和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问题,这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乘法竖式书写与加法相似,加上笔算方法与口算方法有相通性,对学生来说书写格式与算理理解并不是特别困难。因此教学时,我将一环节交给了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究,最后自己来概括。另外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渗透以下三个方面: 一、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采用正确计算的方法,不会主动的去用估算,甚至要求估算解决的问题,也会忽视而采用正确计算。教参中要求教学笔算前,先让学生对例题进行估算,我觉得有种为估算而估算的味道,不利于学生自觉得应用估算。让学生自觉得应用估算,能体会到做算的应用价值。当然例题中教学新知前也进行了口算方法的巩固,算法交流中进行了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对比,意在让学生明白,要计算正确的结果,不仅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要视数据而定,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例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练习中最多也只是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了让学生真正得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我在巩固练习中通过做一做三道题的练习后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一位数去乘的次数与多位数有关,这样为学生以后计算更多位数的数乘一位数作了铺垫。这样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

笔算乘法三年级数学教案

笔算乘法三年级数学教案笔算乘法三年级数学教案 笔算乘法三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验算的好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笔算.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 二、教师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三、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2.学生看图编题: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这些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学生来列式,老师板书:

4.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已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一会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5.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1:我发现今天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 师:你说的真对,你找到了今天的题与昨天的题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方. 老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学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别复杂.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 老师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一描) 6.师:那同学们说一说与昨天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 生1:我觉得不论数字多大,数字多高,计算法则是一样的. 生2补充: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7.巩固练习,反馈调节: 老师在订正时要强调竖式书写时要把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写对位置,向十位进几要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几,要写在百位上. 四、多层次练习 1.对比练习 (1)(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练习题计算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练习题 计算题及答案 《笔算乘法(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一、直接写得数 70×30= 130×6= 460×2= 8×50= 120×80= 300×2= 23×40= 210×4= 3200×3= 360×2= 340×20= 40×20= 800×50= 1300×30= 400×50= 二、根据算式58×26=1508,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580×26=() 58×260=() 5800×26=() 5800×260=() 58×2600=() 580×260=() 三、填写下表 四、递等式计算 (307+99)×20 140×(460+390) 300×(315÷9)

= = = = = = 五、应用题 1.炼钢厂运来2060吨煤,每天烧100吨,20天后还剩多少吨?2.学校买来科技书480本,是故事书的2倍。学校买来科技书和故事书共多少本? 3.★一个车队有8辆汽车,三月份共用汽油800千克,比四月份少用了100千克。这两个月一共用油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8120,9800,10500 五、1.60吨 2.720本 3.1700千克(8辆汽车为多余条件) 《笔算乘法(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练习题 一、估算下面各题 382×3≈ 808×6≈ 289×5≈ 409×5≈ 326×78≈ 619×7≈ 916×2≈ 514×8≈ 107×4≈ 792×4≈ 293×4≈ 194×9≈

二、先列式,再求得数的近似数 1.被乘数是194,乘数是4,积大约是多少? 2.一个数是298,另一个数是它的7倍,另一个数大约是多少?3.8个319连加,和大约是多少? 三、应用题 1.学校要买7个排球,每个38元,大约要付多少钱? 2.一包饼干2元8角,买5包饼干大约要多少钱? 3.一个玩具厂4天生产玩具分别是520件、487件、507件、496件.4天大约一共生产多少件玩具? 参考答案 一、1200,4800,1500,2000,2100,4200,1800,4000,400,3200,1200,1800 二、1.800 2.2100 3.2400 三、1.280元 2.15元 3.2000件 《笔算乘法(求近似数、四舍五入)》练习题 一、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12≈894≈ 7892≈

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说课稿 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系XX班的XX,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课题是《笔算乘法》第一课时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与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和作业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笔算乘法》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中的第二节内容,在教材上包括63页——69页内容。本次说课是针对其中《笔算乘法》第一课时内容:笔算乘法中的不进位乘法(63页——64页)。 本节内容隶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以整十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介绍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中不进位的算法,再进行进位的算法。本节内容既承接了之前乘法学习中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内容,又为之后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该学段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技能,并能够运用计算法则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些要求可以通过本课的教学得以体现。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思维快速发展,注意力和表达能力强等认知和学习特点,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同样具有个体差异大、情感变化强、

意志力薄弱等弱点。可以说,在教育这个阶段的学生时,教师如何通过合理科学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是重中之重。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在计算中仍然存在马虎大意的问题,在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迁移难度。这些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考。 三、说目标 与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非整十不进位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二)数学思考目标:通过两位数乘以整十两位数到两位数乘以非整十的不进位两位数引导,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三)问题解决目标:通过具有生活情境的例题运算练习,让学生形成由课本向现实生活情境的数学学习迁移; (四)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我把知识技能目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问题解决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理念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建构知识。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结合学情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指导方法: (一)讲授法。通过乘法顺序和数位对位等新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了两位数乘以非整十不进位两位数的运算规则; (二)情景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情境呈现新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三)合作探究法。通过比较与研讨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体会到相互间交流与探讨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通用15篇)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通用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评课稿吧,写起评课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篇1 1、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教学14乘12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理解算理。先是渗透了估算的思想,又问学生实际结果怎么算,学生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还自己给方法起了名字,拆分法。然后又通过点子图,教师示范之后,让学生去圈、算,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学生又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结果。真正体验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如课前热身、计算14乘12的方法等。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3、练习题少而精。 教师没有进行繁冗的计算练习,而是选取了典型的习题练习,重在让学生掌握方法。 4、学生上课的听课习惯好、坐姿端正,教师的付出功不可没。 建议: 1、学生汇报点子图时,教师可以优化算法,指导学生将12拆成10和2方便口算,也利于竖式的教学,为后面学习乘法分配律做铺垫。 2、例题教学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交换因数的位置算一算,渗透了验算。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篇2 本堂课是在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基础上的拓展。 1、复习竖式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引导学生说明笔算方法。

2、解决问题,每套14本,买5套会求吗?7套呢?12套呢?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14×12,老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在求14×12时,里老手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求准确结果,用拆分法,师生配合默契。 4、教学过程设计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改变了以往偏重计算法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点拨,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轻松地获取新的知识。如用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 5、笔算乘法的笔算过程教师讲解详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每一步的来源。 建议: 1、在学生绘制点子图前,李老师提示一下,把12分成几和几最好算呢?可能很多学生可能想到分成2和10。学生在汇报点子图时,我觉得应该把算式写在黑板上,这样利于比较观察。 2、点子图和比算乘法练习起来会更好。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篇3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笔算乘法一课有以下几点想法: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知学习。 买7套你会算吗?再多一些呢?学生列式后,先交流列式的依据,在估算。为笔算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结合图形理解先分后合的计算方法,给与学生的探究时间较充足,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较好,学生能在课前基本了解笔算的方法。 4、质疑点拨到位,乘法竖式中怎么会出现加法呢?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先分后合方法的深入理解。 需要商讨的地方:个人认为前面的先分后合思想其实是让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为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做一些铺垫,更重要的是为本节笔算的算理的理解降低难度。教师在那个环节的用时较多,虽然可以若能学生很好的体会这种方法,但由于本节

三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笔算大全

三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笔算大 全 144÷9= 42×3= 97×3= 615÷5= 352÷5= 74×5= 296÷4= 74×8= 860÷2= 50÷6= 220×9= 200÷7= 153×5= 121×4= 357÷6= 510÷9= 75÷5= 194÷2=

516×6= 870×3= 100÷2= 352÷5= 43×8= 429÷6= 125×5= 54×8= 415÷4= 594÷7= 453÷6= 569÷4= 705÷7= 498÷7= 321×3= 197×2= 874÷3= 974÷5=

483÷8= 434×8= 320×2= 375÷2= 408÷2= 567×6= 890×6= 362×4= 825÷5= 75×6= 132×2= 203×8= 285×6= 168×9= 267÷3= 365÷6= 67÷3= 804÷4=

685÷5= 416÷4= 308÷7= 416÷4= 600÷9= 724÷4= 204÷5= 129÷8= 428÷7= 805÷5= 942÷3= 735÷5= 612÷3= 176÷4= 635÷9= 7200÷9= 690÷6= 4816÷4=

2106×2= 906÷6=57×28= 96÷4=744÷2= 84÷7=118×2= 705÷5=4702÷2= 585÷5=96÷3=745÷5=726÷6=847÷7=917÷7=98÷7=252÷2=426÷3=

784÷7=75÷3= 447÷3=188x5= 256x9= 440÷5= 384÷4= 133x5= 111x9= 56÷2= 110÷5= 154x3= 222x7= 756÷9= 184÷2= 144x3= 122x7= 124÷4=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136

137×8≈46×7≈393×4≈56×6≈317×9≈656×5≈897×8≈183×6≈393×5≈876×6≈865×2≈647×4≈二、比一比。 32×3〇50 21×2〇40 52×5〇800 585×7〇8300 956×8〇6600 35×3〇900 三、竖式。 43 748 308 870 ×3 × 5 × 3 × 4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93×9 204×5 502×7 603×7 160×3 444×5 860×7 229×5 12×5 598×2 301×7 504×5 510×7 571×6 930×9 592×2

835×3≈16×7≈353×7≈92×5≈244×4≈335×4≈333×4≈825×7≈596×6≈483×7≈903×5≈157×5≈二、比一比。 23×3〇20 30×2〇30 42×3〇800 183×3〇3300 125×8〇3800 99×3〇400 三、竖式。 43 237 707 980 ×7 × 4 × 3 × 5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94×3 634×4 105×4 106×6 800×8 806×9 250×7 988×5 54×5 238×3 801×9 201×2 630×8 625×3 580×7 249×9

545×4≈51×5≈753×7≈37×6≈163×8≈957×9≈256×4≈464×7≈713×7≈824×5≈367×3≈973×8≈二、比一比。 20×2〇70 44×2〇50 57×2〇500 517×6〇6300 745×8〇6600 32×3〇200 三、竖式。 89 923 605 930 ×3 × 3 × 2 ×7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53×5 935×3 308×2 505×3 450×9 627×3 480×4 926×8 26×7 587×6 806×9 203×2 660×2 377×6 320×9 911×4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147

843×9≈54×7≈243×5≈33×8≈424×6≈693×3≈644×5≈474×3≈226×8≈457×6≈506×2≈633×2≈二、比一比。 21×3〇20 10×2〇50 91×7〇800 946×9〇7300 147×6〇5500 35×4〇900 三、竖式。 19 192 703 390 ×2 × 5 × 3 × 4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57×3 744×6 807×5 801×7 230×4 769×9 430×6 504×5 28×3 900×5 805×6 703×8 390×4 975×5 700×5 774×4

626×2≈66×6≈576×9≈36×9≈453×6≈394×2≈993×8≈343×4≈976×6≈515×6≈196×2≈277×9≈二、比一比。 30×2〇30 14×2〇60 27×8〇600 515×6〇7000 243×2〇8800 58×8〇700 三、竖式。 75 914 205 100 ×7 ×9 × 5 ×7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41×6 240×9 805×3 205×8 140×5 735×5 160×5 321×6 58×9 926×9 809×5 102×8 390×5 636×5 510×3 809×4

606×7≈21×7≈904×7≈81×6≈395×6≈143×9≈917×4≈624×5≈373×3≈927×5≈343×6≈536×2≈二、比一比。 23×2〇70 33×2〇50 20×6〇600 614×4〇7400 537×8〇2900 49×9〇100 三、竖式。 75 154 309 700 ×6 ×9 ×8 ×7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56×6 426×5 609×7 404×8 460×8 281×4 670×4 198×8 43×2 145×7 905×7 509×2 990×9 252×7 820×8 280×8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169

526×6≈91×7≈706×2≈72×6≈634×7≈953×6≈587×8≈956×5≈744×6≈987×4≈707×4≈387×7≈二、比一比。 33×2〇90 14×2〇80 88×6〇400 655×5〇1500 415×7〇6200 89×4〇300 三、竖式。 67 581 406 910 ×5 ×8 ×8 ×7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15×2 963×2 403×2 905×7 600×4 907×6 710×7 329×7 76×6 244×4 807×4 102×9 190×6 398×4 830×3 126×5

923×7≈66×5≈874×2≈17×8≈846×8≈346×5≈857×9≈193×4≈806×5≈537×3≈647×8≈924×7≈二、比一比。 32×2〇70 24×2〇90 88×9〇400 424×3〇9800 706×9〇7800 55×7〇500 三、竖式。 61 122 904 580 ×4 × 5 × 6 × 4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75×8 766×6 508×7 102×7 430×6 478×6 520×3 523×5 19×5 422×8 807×2 105×2 240×5 212×4 910×7 969×6

405×7≈39×8≈795×5≈85×8≈836×7≈553×2≈373×7≈845×5≈985×8≈996×5≈267×9≈485×8≈二、比一比。 13×3〇90 40×2〇60 91×4〇800 317×8〇3300 623×5〇6100 90×5〇200 三、竖式。 21 914 103 720 ×5 × 2 × 5 × 3 ———————————— 三、先估一估,再笔算。 74×2 593×2 407×6 806×5 520×6 939×9 500×4 343×8 95×9 853×6 505×9 606×6 730×4 281×9 120×2 337×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