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晖《组织行为学讲义》培训讲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育晖《组织行为学讲义》培训讲义

【课前导入】

为什么效率低下的美国银行客服部,仅仅增加了员工的聊天机会,业绩就大幅提升?

为什么在谷歌实验中,经常暴露自己情绪缺陷的领导,团队的创新绩效反而最高?

为什么大众汽车组织不同部门的员工定期吵架之后,分歧反而减少了?

为什么EverYoung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却更喜欢雇用老人?

为什么阿里隐藏序列职级后,管理更高效了?

……

这些看似反常识的做法,其实都遵循了组织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都有哪些规律?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会给你答案。

【作者介绍】

李育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曾访学希腊Pantion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主攻人员素质测评、情绪和压力管理、领导力模型、跨文化管理等研究领域,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

培训及咨询过的客户包括国家汉办、华北电网、国华电力、兵器装备集团、联想集团、百度、Millward Brown等知名企业与组织,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及地方企业。咨询及培训的方向集中在人员选拔、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等方面。

【前言】

一、关于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实验有两个特点:

(一)是抓行为共性和特性,

任何组织的最小构成单位都是人,而人是最复杂的生物。人的行为并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组织行为学的价值之一,就是从这些看似毫无章法的行为中找到共性和特性,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帮助我们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

(二)是强调系统性。

这意味着我们在做研究或解决问题时,需要把某个问题堪称一个系统,先把这个系统进行拆分,明确它的组成部分,然后确定具体每一步要做什么,一步步地找到答案。

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研究个体规律、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大结构对组织的影响。

寻找商业组织行为规律的学科,就叫组织行为学。

管理学的立场肯定是站在企业这边。组织行为学呢?它是中立的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一样,都是一门组织导向的学科,它把组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认为,只有先满足企业的自身利益,再兼顾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而不是相反,才有可能达到三赢。企业的自身利益是什么?就是绩效。所以组织行为学最早诞生的目的,就是站在雇主的位置,帮助企业改善绩效。

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一)、在思想方面:

1、在看待社会和世界的角度上,你会有新的视角。

2、因为组织行为学兼备复杂性和趣味性,在尊重前人总结经验的同时,又不抛弃现代的变化,让你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既能有一套完整的研究范式做参考,也能直接把解决的问题用成型的思维逻辑来推理归纳,在微观和宏观中自由切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大到整个世界,小到整个社会或者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组织与社会之间都有一些基本的运行规律,发现这些规律并不难,如何在发现这些规律的同时,从局部中跳脱出来,从多个层面去看待和分析这一场又一场的组织运行规律,在保持静态思维的同时掌握好动态思维,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思考体系和观念态度,这也是组织行为学所能让你掌握的优势。

(二)、在行动方面:

1、就算会飞的鸟儿都会受到天空的束缚,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当然,在任何组织中也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所以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可以帮助你在任何不断变化的时代和事物中,找出最主要的因素和规律,你可以灵活的用任何学术理论去解决最迫切的管理问题。

2、在你发现新的观点后,你在开阔思路的同时,也会用在组织行为学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解析和归纳。

3、在学组织行为学的时候,你会接触到各种理论,本书还有很多大量实际案例,给你做参考,让你学着如何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变得更加乐观和积极。

这本《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总共分为四个章节,从如何激活个体,让个体拥有好状态入手,然后再延伸到如何经营团队,以及避免内耗和保障组织的工作效率。

第一章激发个体

【目录】

性格:怎样重塑个体特质?

情绪:怎样让每个人都拥有持续的好状态?

负向激励:怎样培养创造型人才?

动机:怎样激发新生代成为主力?

主动性理论:为什么现在更容易丧失工作的意义感?

角色: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冲突?

职业承诺:如何让优秀的员工稳定工作?

工作嵌入:传统激励方法失效了还可以怎么办?

彩虹理论: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怎么办?

启动效应:如何改善工作环境?

一、为什么你要深入了解个体?

企业必须转变对人的认识。不要把人看成只考虑经济利益、可以被简单操控的乌合之众,要认识到,人是复杂的。

“激励”或者“激发”是最能体现组织导向的词,既然大家组成的是商业组织,那真的只有赚到了钱,其他的才有可能被纳入考虑。

每个人的人格、能力、价值观就是输入变量。这些个体的底层特质是比较稳定的,受组织介入与影响最小。当然,人的底色也可以改变,所谓稳定性也只是相对的,否则哪里还需要管理。底色的改变,是个体复杂性的第一个来源。

还有一类输入变量,它们不那么稳定,很容易被干扰,也和组织频繁发生着互动。这里有三个因素影响:情绪、角色,还有动机,它们是个体复杂性的第二个来源。

有输入就有输出。绩效、工作态度、忠诚度,这些都是施加激励的结果。高绩效是否代表高忠诚?不一定。如果不是,为什么?所以说,输出变量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是个体复杂性的第三个来源。

二、完善自我认知

王石曾经说过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身上有许多小农的意识,如果我不能改变自己,就可能限制了万科的发展。

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基本概念,叫“自我认知”,说的是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知。现代组织行为学认为,“自我认知”是一切有效管理的起点。而大量研究同时指出,“自我认知”的提升绝不是只由“自我”参与的。我们的“自我认知”来自对其他人的细致观察、有效学习。

对于个体来说,不管你是雇员还是雇主,通过理解人的多元性、复杂性,通过了解其他人的人格、情绪、角色的变化,你最终都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怎样重塑个体特质?

例如招聘,销售、客服、研发,哪怕是网约车司机,几乎所有岗位,除了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外,对性格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招到完全匹配的人,其实挺难的。

人们往往觉得,性格靠挑选,能力靠培养。但性格真的只能靠挑选么?我们能不能培养员工的性格?

组织行为学认为,完全依赖招聘来获取人才并不可取,在工作情境中重塑员工的特质,使之匹配工作岗位的需求,才更有管理价值。

性格重塑的关键是强情境。

所谓情境,不是泛泛的工作场景,而是具体动作与环境的互动。比如,电话客服不是情境,应对顾客的愤怒才是情境,这会让你更随和;作家不是情境,应对交稿的最后期限才是情境,这会让你变得不容易紧张,等等。企业可以把工作的情境当作抓手。

所谓“情境强度”,它是指情境的规范或标准在多大程度上支配我们的行为。

情境改变性格,在于情境有多强。依据米歇尔的情境理论,判断情境的强弱程度可以参照四个维度:明确性、一致性、约束性、严重性。

1)明确性:清晰、明确、单一的工作产生的情境会更强。

2)一致性:关于工作的指示在多大程度上能互相兼容。比如销售和顾客交流需要随和,但销售之间拼业绩又需要竞争,这就不一致。

3)约束性:工作在多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军事训练的约束性极强,甚至完成任务的方法都被严格限定。比如让你用步枪射击标靶,那就肯定不能用手枪。

4)严重性:即个体行为所关联的后果有多严重。

管理者的锦囊

很多人都觉得要挑选员工的性格,再培养他的能力。其实,能力和性格都是可以培养的,而且用时不长。完全可以把一些不必要的成本付出,从招聘环节拿出来,用在培训上。

首先,你可以把员工的任务分解,找到和人格高相关的情境,这有个术语,叫任务人格化。

然后,你可以在明确性、一致性、约束性,还有严重性上下功夫,制造强情境,帮助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