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文数学教材

上海公文数学教材
上海公文数学教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上海公文数学教材

篇一:公文数学

公文数学

录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展开

1概述

“公文数学”是日本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而推行的一种数学训练模式。它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单位学习时间效率和计算准确性。建校初期我们在教学中就引进了“公文数学”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天坚持15-20分钟的训练,持之以恒。目前相当一部分三、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已达到初中一、二年级的水平。四年的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积极性得到提高,不良的学习习惯得到纠正,使学生“勤学”与“巧学”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每个学生潜在的能力被很好发掘了出来,并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2起源

1954年,当时担任高中数学老师的公文日本公文教育研究会公先生(是日本公文教育研究会的创始人),为自己上

小学二年级的长子编写了一套数学习题集,这就是公文式学习法的起源。其效果除了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外,还能培养学生自学自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从那以后,公文式学习法就以开发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世界上30个

国家推广,目前有200多万学生在利用公文式学习法学习。

3课程介绍

公文式教材的编排原则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同时考虑到计算在高中数学中所占的绝对比重,公文式突破了学校的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公文数学突破口,精心编排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数学教材,帮助学生实现“自学自习到高中教材”的目标。

公文式数学教材从简单的划线练习到高等数学,跨越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整个阶段,由于公文式采取了小步前进的学习方式,将整套教材细分多个阶段,尽可能的减低了学习阶段间的落差,便于每个学生自学自习,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借用这套教材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公文式数学教材自问世以来,不断从实际的运用中吸取经验,不断加以修订,力求使教材在题量、顺序、例题等各方面得到不断的完善,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数学课程

1、学习材料采取层层递进式的编排方式,系统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材料内容由专家精心编排,并不断加以改进

3、21套教材由浅入深,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材料,内容涵盖数字练习、四则运算和微积分等

5教材内容

m、n、o将于20xx年年底引进中国等各大城市。

l是指在k教材基础上引入微积分(公文教育最终目标)k是指培养学生各类函数(二次函数、分式函数、无理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计算能力j是指通过学习代数式、因式分解、无理数、二次方程式、方程组和高次方程,培养高等数学所必须的基础能力,为学习k教材打好基础。

i是指在h教材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因式分解、平方根、一元二次方程式和二次函数等内容,为学习j教材打好基础。

h是指在g教材的代数式运算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一元至四元一次方程的能力,为学习i教材打好基础。

g是指在F教材的分数运算能力的基础上,培养正负数和代数的运算能力,为学习h教材打好基础。

F是指提高e教材的分数运算能力,培养复杂的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能力,为学习g教材的代数奠定基础。

e是指在d教材为止的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和约分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分数的四则运算能力,为学习F教材打好基础。

d是指在c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乘除法运算能力,并且要求掌握2位数的除法运算,逐渐习惯“分数”概念,为学习e教材打好基础。

c是指在b教材的加减法运算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乘除法运算的基本能力,并为学习d教材打好基础。

b是指在a教材的加减法的心算能力基础上,培养加减法的笔算能力,并为学习c教材打好基础。

a是指在2a教材所培养的加减法心算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加减法的心算能力,要求学生达到一看就能计算出来的水平,为学习b教材的笔算打好基础。

2a是指在3a教材所培养的加法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学习2a教材的“加6”到“加10”,然后学习被减数到10为止的基础减法,为顺利学习a教材培养必要的心算能力。

3a是指在4a教材所培养的数数及写数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加1到加5的加法。4a是指在具有5a教材的做题能力的基础上,要求掌握1~100的100个数字的大小顺序并会书写,同时提高做题能力和对数字的感性认识,为进入3a教材的加法学习做准备。

5a是指通过用铅笔做题,培养孩子的握笔能力、运笔能

力、做题能力和注意力。通过做题时的数数练习和数字连图的画线练习,使孩子更熟练地掌握30以内的数字。

公文的信条(thekumonway)

我们所珍视的,首先是"每一位孩子"

"公文式学习对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和将来都是大有裨益"。"为尽可能多的孩子提供公文式学习的机会",在展开所有的活动时,我们要将这两项准则铭记在心。这是公文式存在、发展的唯一理由,也是我们对孩子们所要尽的责任。在前进的路上,也许有迷茫,也许有意见分歧,那时我们一定要扪心自问"这真的是对孩子有帮助吗?"以此,我们重新确认前进的方向。为了让公文式教育法的价值不断得以提高,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学习公文式,我们将竭尽全力。

6公文特点

因材施教

“公文式学习法突破了那种所有人都在同一间教室,同一段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的传统教育理念。”

教育不应只是一种单纯的大众化知识传播方式,它还应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能力上的差异。公文式学习法大力提倡,让能力强的孩子尽其所能地前进;能力弱的孩子则应该倒退至他们感到轻松的地方学习,等到完全掌握以后,就能够继续前进。学习能力差的孩子不应该被迫超越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

【六年级上.期末重点.数学.市教研室资料】上海市六年级上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教与学)

六年级期末质量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满分18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整数a 是整数b 的倍数,那么b 是a 的因数; (B )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C )在正整数中,除2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D )在正整数中,除了素数都是合数. 2.下列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169; (B )38; (C )185; (D )50 7. 3.已知三个数为2、4、8,若再添加一个数,使这四个数能组成一个比例,那么这个数可以是…………………………………………………………………………( ) (A )2; (B )4; (C )6; (D )8. 4.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那么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A )51; (B )45; (C )94; (D )9 5. 5.扇形的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圆心角缩小为原来的21,那么扇形的面积( ) (A )不变; (B )扩大为原来的2倍;

(C )缩小为原来的2 1; (D )扩大为原来的4倍. 6.如图,已知点A 表示的数是21,那么点B 表示的数是………………………( ) (A )113; (B )114 ; (C )115; (D )116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2分,满分24分) 7.写出16的所有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两位数共有__________________个. 9.分解素因数:84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 52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 1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4 12)( 92415) ( 5++= = . 12.比较大小:74____________11 6. 13.将分数1141化成循环小数:=1141______________. 14.求比值:2.4分︰18秒 =_________________. 15.已知3:2:=b a ,5:4:=c b ,那么=c b a ::________________. 16.从1~20这20个数中任意抽取一个数,抽到的数为素数的可能性的大小为______. 17.一段弧所在的圆的半径为12厘米,弧所对的圆心角为60°,那么这段弧的长

高中数学目录(沪教版)

高中数学教材(沪教版)目录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 1.1集合及其表示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1.3集合的运算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第二章不等式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2.5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关系的建立 3.3函数的运算 3.4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一幂函数 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二指数函数 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 高一下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三对数 4.4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四反函数 4.5反函数的概念 五对数函数 4.6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7简单的指数方程

4.8简单的对数方程 第五章 三角比 一 任意角的三角比 5.1任意角及其度量 5.2任意角的三角比 二 三角恒等式 5.3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 5.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5.5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三 解斜三角形 5.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 三角函数 一 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6.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2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函数()sin y A x ωφ=+的图像与性质 二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6.4反三角函数 6.5最简三角方程 高二上 第七章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一 数列 7.1数列 7.2等差数列 7.3等比数列 二 数学归纳法 7.4数学归纳法 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7.6归纳—猜想—证明 三 数列的极限 7.7数列的极限 7.8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第八章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8.1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8.2向量的数量积 8.3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 8.4向量的应用 第九章 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一 矩阵 9.1矩阵的概念 9.2矩阵的运算 二 行列式 9.3二阶行列式 9.4三阶行列式

公文式数学

公文式数学 ●公文式的起源 公文式教学法源于日本,在50年前由一位名叫ToruKumon的日本数学老师发明。ToruKumon的儿子–Takeshi–当时在校内数学学习方面遇到困难。了帮助Takeshi,ToruKumon创造了一系列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练习本。他故意地使容易部分特别容易,几乎任何人都能计算出正确答案。因为他要让Takeshi 恢复对学数学的信心,和重建练习数学题的热忱。ToruKumon认为若要学习更高级的数学,学生必须首先掌握基本的数字演算技能和程序,而重复的练习是达到这目标的最佳办法。这信念最后成为了公文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多年来,ToruKumon创造了一系列内容全面的数学练习本,形成了公文数课程的基础。 公文式教学法在日本各地广受欢迎,后来逐渐成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在日本以外各地也备受推崇。今天,全球超过40个国家设有公文式教学中心,其中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德国、和西班牙。公文式教学法并且已扩展至包括非数学的科目,例如英语、汉语、和日语。 ●公文式教学法 公文式教学法主要依靠锲而不舍的练习。为了引起学生做练习题的兴趣,首先会尽量准确地评估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然后在开始时精心选择一些适合他个人能力的练习题,务求让学生毫无困难地完成练习,从而获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为了持续学生对做练习题的兴趣,不同的公文式练习题每次在难度上只作出少许的变更,使学生的成功感得以持续,做练习题的热情不减。公文式教学法完全根据能力来决定进度,并不考虑年龄。年龄较小的孩子,只要在能力方面达到所需的要求便可以做更高程度的练习题。反过来说,未能达到满分的学生则必须继续做同一程度的练习题,直到成功为止。 因此公文式教学法可以说是由以下的基本元素组成: 1.实时的成功感 每一名公文式学生首先会接收受一项“测试”,然后按照测试的结果订定一个轻松的课程程度起点。学生因此很容易便能完成指定的练习题。公文式教学法相信,信心是成功学习的重要元素,实时取得成功感有助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他更容易习惯每日做练习题的规定。 2.遂步提高难度 所有公文式的练习题在难度设计方面都是采取逐步提高的方式。例如,学生可能开始先做下列训练“加1”的练习题: 1+1= 2+1= 再做难度较深的“加6”练习题: 1+2= 1+4=

上海市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上海市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填空题(共24分) (共10题;共22分) 1. (1分)王叔叔去年在院子里种了8棵柿子树,但是只有6棵成活了,求柿子树的成活率是________%。 2. (6分)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10 4 3 3. (2分)营业税=________×________. 4. (2分)小红看了一本小书的后,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比是________。 5. (1分)(2018·永安) 按照下图所示的规律铺地砖,第n个图案中的白色地砖有________块。 6. (1分) =________ 7. (2分)(2019·苏州) 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数不为0),乙数是甲数的________%。 8. (2分) (2019六上·长沙期末) 在横线上填“>”“<”或“=”. 8× ________ 5× × ________ 6÷2________6×

÷ ________ 9. (2分) (2020六上·鼓楼期末) 如图中有________条对称轴;一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cm2 ,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cm. 10. (3分)在如图扇形统计图中,根据所给的已知数据,若要画成条形统计图,甲、乙、丙三个条形对应的三个小长方形的高度比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共5题;共5分) 11. (1分) 1米比米长() A . 米 B . C . 米 D . 12. (1分) (2019四上·海淀期末) 如图,赵锐从银行出发向南走1000米到学校,然后向西走1200米.他现在走到了邮局的()面.

上海高中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上海高中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 1.集合概念 元素: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运算 全集U :如U=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 B A B B A B A A B A ??=??=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数轴 4.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逆否命题 否命题?逆命题 5.充分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P ? p 是q 的必要条件:q P ? 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6.复合命题的真值 ①q 真(假)?“q ?”假(真) ②p 、q 同真?“p ∧q ”真 ③p 、q 都假?“p ∨q ”假 7.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 ?∈M, p(x )否定为: ?∈M, )(X p ? ?∈M, p(x )否定为: ?∈M, )(X p ? 二、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若0>a ,02 =++c bx ax 有两实根βα,)(βα<,则 02<++c bx ax 解集),(βα 02>++c bx ax 解集),(),(+∞-∞βα 注:若0a 情况 2.其它不等式解法—转化 a x a a x <<-?a x a x >或a x - 0) () (>x g x f ?0)()(>x g x f ?>)()(x g x f a a )()(x g x f >(a >1) ?>)(log )(log x g x f a a f x f x g x ()()() >

公文式教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公文式教学 篇一:《公文式教育——最好玩的迷宫书》读后感 《公文式教育——最好玩的迷宫书》读后感 这次拿到手中的这本《公文式教育——最好玩的迷宫书》是由日本公文出版编著,王添翼翻译,连环画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太阳花童书。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有两个:一是肯定它是一本高质量的书,因为拿在手中的那一种质感;二是有些疑惑,公文式教育是什么意思? 疑惑我很快就从电脑中寻找到了答案,但了解了之后也还是略知皮毛,不求甚解,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我也就不再深究,就此跳过。我重点想谈的是真本书的高质量在哪些地方,当然也是一方之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求大同。 我拿到的这本《公文式教育——最好玩的迷宫书》是公文式教育系列丛书中适合3-4岁幼儿阅读训练丛书之一。封面正中是一只卡通狗,两边垂着雄狮般的鬃毛,威武刚强,两只眼睛直视远方,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卡通画的上方“最好玩的迷宫书”几个大字耀眼醒目。再上方左边黑体字“公文式教育”字样,右边则是红色字体“全球最大的辅

助教育机构,45个国家超过400万的儿童从中收益”宣传。图下方告诉我们这本书的操作方法:用铅笔画线穿过神奇的迷宫,为孩子学习写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再下面就是告诉我们这本书的作用:通过有趣的迷宫游戏,训练孩子用笔和思考的能力。 翻过封面之后就是一些公文式教育的理论介绍,这些就匆匆别过。继续翻就是正文迷宫了,第一幅迷宫是林荫路上的小屋。走迷宫方法就是从箭头(有明显红色标志图)出发,沿路画线走向星星(有明显红色标志图)出口。迷宫图画得是简洁明了,孩子看上去也是一目了然,第一次就成功找到出口。细心的父母亲们,当你的孩子第一次就成功时,别忽视了最上面细小的小贴士:先让孩子用手指在图中寻找出口,再用铅笔尝试,让后可以让孩子实验彩色笔多次穿越迷宫。 请在每次完成后鼓励孩子,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我是一个迷宫让孩子完成了不知道几遍,一直让他玩到不想玩为止。当然每次的成功都不会忘记鼓励,给他画大拇指、苹果、雪梨、草莓一些他喜欢的礼物。每次鼓励都要略显不同,不要总是一句:你很棒!可以表扬时间更快了;线条又有些变化;这次的路线弯弯曲曲,我喜欢!最后别忘记和孩子一起翻看日历,填上完成的时间。 反面则是前面这幅图的简笔画路线图,让孩子从复杂的图案中抽象出简略的路线图,从而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体会

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高一(上) 第1章集合和命题 一、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1.3 集合的运算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四、逻辑初步(* 拓展内容) 1.6 命题的运算 五、抽屉原则与平均数原则(* 拓展内容) 1.7 抽屉原则与平均数原则 第2章不等式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3 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2.4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课题一最大容积问题 2.5 不等式的证明(拓展内容) 第3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 3.2 函数关系的建立 课题二邮件与邮费问题 课题三上海出租车计价问题 3.3 函数的运算 3.4 函数的基本性质 函数的零点(拓展内容) 第4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一、幂函数 4.1 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二、指数函数 4.2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三、对数 4.3 对数概念及其运算 换底公式(拓展内容) 四、反函数 4.4 反函数的概念 五、对数函数 4.5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6 简单的指数方程 4.7 简单的对数方程 课题四声音传播问题 高一(下) 第5章三角比 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5.1 任意角及其度量 5.2 任意角的三角比 课题一用单位圆中有向线段表示三角比 二、三角恒等式 5.3 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 5.4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 5.5 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5.6 三角比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拓展内容) 三、解斜三角形 5.7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课题二测建筑物的高度 第6章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6.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6.2 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课题三制作弯管 6.3 函数的图像 函数的性质(拓展内容) 二、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拓展内容) 6.4 反三角函数 6.5 最简三角方程 第7章数列 7.1 数列 7.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7.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7.4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7.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雪花曲线(* 拓展内容) 课题五组合贷款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第8章数学归纳法 8.1 归纳——猜想——证明 8.2 数归纳法的应用 高二(上) 第9章行列式初步

2016年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60分,前4小题每小题7分,后4小题每小题8分) 1.已知函数()2f x ax bx c =++(0a ≠,,,a b c 均为常数),函数()1f x 的图象与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函数()2f x 的图象与函数()1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1y =对称,则函数 ()2f x 的解析式为 . 答案:()22 2.f x ax bx c =-+-+ 解 在函数()y f x =的表达式中用x -代替x ,得()2 1f x ax bx c =-+,在函数()1y f x =的 表达式中用2y -代替y ,得()2 2 2.f x ax bx c =-+-+ 2.复数z 满足1z =,2 22 3w z 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动点W 所表示曲线的普通方程是 . 答案:2 2 1.25 y x += 解 设,z a bi w x yi =+=+,则22 1a b +=, ()()()() ()()()()()2 2 2 2 2 2 22 2222 333210. a bi x yi a bi a bi a bi a bi a bi a bi a bi a b abi -+=+- =+- ++-=+--=-+ 从而2 2 ,10x a b y ab =-=,于是()22 2 22224 1.25 y x a b a b +=-+= 3.关于x 的方程arctan 2arctan 26 x x π --= 的解是 . 答案:2log x = 解 因为( )()tan arctan 2tan arctan 2221x x x x --?=?=,所以arctan 2arctan 22 x x π -+= , 解得arctan 2,arctan 23 6 x x π π -= = ,则22log x x == 4.红、蓝、绿、白四颗骰子,每颗骰子的六个面上的数字为1,2,3,4,5,6,则同时掷这四颗骰子使得四颗骰子向上的数的乘积等于36,共有 种可能. 答案:48.

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实验

工科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一、培养工科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非常重要的基础课。近年来发现,高数考试的挂科现象越来越严重,在针对这些挂科同学的访问中发现,挂科的普遍原因主要有在理解题目、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等方面感到困难。另外,在平常的学习中,许多同学也反映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到学习质量,逐步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为进一步发现并解决数学阅读存在的问题,提高理工科学生学习数学阅读能力,我们展开了对工科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实验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1、数学教育的现状 2、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和要求 3、导致数学阅读能力差的因素 4、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措施 (三)已有的研究综述 1、国外对数学阅读的研究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创变了“程序教学”,编写了“程序教学”和开展实验;同年,日本的公文式教学(也就是阅读教学)开始了他的历史;1956年,国际阅读协会成立; 英国在1991年公布的GCE大纲的数学课程总目标第七条款是“培养阅读和理解数学文章的能力”,四年后,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口头或书面数学交流以及阅读和理解数学的能力。2000年美国NV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发表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具有四个方面的社会目的。第二个就是: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前苏联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 2、国内对数学阅读的研究 1965年中国学院心理研究所根据程序教学在我国实验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班级集体和个别化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采用启发、阅读、练习、知果、小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989年武汉大学一些院系正式阅读学作为选修课。我国朱永祥、杜晓新就小学阶段运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过一些实践研究。许世红、罗华将学生的阅读方法分为四种类型:机械接受式阅读、意义接受式阅读、意义指导发现式、意义独立发现式阅读。 3、我国对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已有研究 许世红、罗华老师采取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深入阅读——练习巩固”的教学进行了阅读教学实验;浙江雄城中学的张红提出了感知数学问题——形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模式;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简历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数学模式,1998年胡理华在《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中提出性3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给学生阅读机会、按阅读水平分类。2002年徐琴在《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十结合》全面总结了知道学生的数学阅读的十种方法。 4、对数学阅读方式的已有研究 (1)精读与略读 我国诸多学者邵光华、辛自强等等都谈到了数学阅读要精读而不能略读,因为数学既有高度精确性和抽象性,在阅读过程中除了感知外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思维处理。

最新上海教材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

精品文档 目录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 二、不等式 三、函数概念与性质 四、基本初等函数 五、函数图像与方程 六、三角函数 七、数 列 八、平面向量 九、复数与推理证明 十、直线与圆 十一、曲线方程 十二、矩阵、行列式、算法初步 十三、立体几何 十四、计数原理 十五、概率与统计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 1.集合概念 元素: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运算 全集U :如U=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B A B B A B A A B A ??=??=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数轴 4.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逆否命题 否命题?逆命题 5.充分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P ? p 是q 的必要条件:q P ? 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6.复合命题的真值 ①q 真(假)?“q ?”假(真) ②p 、q 同真?“p ∧q ”真 ③p 、q 都假?“p ∨q ”假 7.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 ?∈M, p(x )否定为: ?∈M, )(X p ? ?∈M, p(x )否定为: ?∈M, )(X p ?

精品文档 二、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若0>a ,02 =++c bx ax 有两实根βα,)(βα<,则 02<++c bx ax 解集),(βα 02>++c bx ax 解集),(),(+∞-∞βα 注:若0a 情况 2.其它不等式解法—转化 a x a a x <<-?a x a x >或a x - 0) () (>x g x f ?0)()(>x g x f ?>)()(x g x f a a )()(x g x f >(a >1) ?>)(log )(log x g x f a a f x f x g x ()()() >--x x x f x f f(x)减函数:? 注:①判断单调性必须考虑定义域 ②f(x)单调性判断 定义法、图象法、性质法“增+增=增” ③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同 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反 3.周期性 T 是()f x 周期?()()f x T f x +=恒成立(常数0≠T )

公文式教育,北京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公文式教育,北京 篇一:教育系统公文格式规范 水富县教育系统公文格式规范 行政公文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3.7cm、3.5cm、 2.8cm、2.6cm。 行政公文标题用二号方正小标宋_gbk,行间距28.9磅。行政公文正文用三号仿宋_gbk,行间距磅值28.9。文中如有小标题,结构层次序数和格式如下:第一层为“一、”,三号方正黑体_gbk,句末无标点符号;第二层为“(一)”,三号方正楷体_gbk,括号后不加顿号,独立成行时句末不用标点符号,不独立成行时句末用句号;第三层为“1﹒”,三号方正仿宋_gbk,第四层为“(1)”,三号字,字体不限。 篇二:公文数学辅导资料 专家答疑篇 问:做公文作业为什么要有“标准完成时间”? 答:“标准完成时间”起两个作用:第一是检测孩子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确认目前适合他学习的恰到好处的进度;第二是制约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完成

作业,以训练他在短时间内高效学习的能力。这个“标准完成时间”是日本公文教育研究会的老师们根据世界上一千多万孩子的学习能力统计测量后确定,有其科学性与普遍意义,是一般的孩子都能够达到、或者说通过训练后能够达到的。 如果说孩子们通过参加公文式的学习能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那么“标准完成时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问:孩子做3a题超时怎么办? 答:孩子学习超时要分析原因,要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是因为写字速度比较慢,那可能跟孩子手、腕部小肌肉尚在发育有关。在前面做4a部分时,能不能在10 分钟以内完成?是不是做4a部分时进度太快?同时4a结束测试可能也没在达到规定的要求?现在既然已经在做3a了,那平时除了做公文作业,可适当地增加一些类似4a的写数、画画的练习,进一步加强运笔写字的能力。 如果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边做作业边会想到其他的事,那可不好。家长需要花点时间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具体地说,就是给他规定好每天做公文作业的时间,在他做作业的时间里,远远地看着他,如发现他不专心了,马上提醒他(当然还要及时地鼓励),直到他能完全独立专心地完成作业为止。对有些孩子而言,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可能要花长一点的时间哦。 总之,孩子可塑性很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海市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总结

上海市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总结 一.数的整除 概念:整除、倍数和因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分解素因数、公倍数和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互素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是整数且余数为零,我们就说a能够被b整除,或者b能整除a。 ÷=,其中a b c 、、都是整数。 a b c (2)倍数和因数: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3)奇数和偶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2k),余下的整数都是奇数[(2k+1)或(2k-1)](4)素数和合数:一个正整数,如果只有1和他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素数(也叫做质数);除了1和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其中: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分解素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素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的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 (7289243322233 (5)公倍数和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个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6)互素:如果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为1,那么这两个数互素 1~100的素数有: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2是偶数中唯一的素数; 二.分数 概念:分数的种类、最简分数、约分、通分、分数的运算法则、倒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分数的种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其中假分数和带分数可以相互转化 (2)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互素 (3)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公因数约去的过程 (4)通分:将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为与原分数大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 (5)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加、减法要在同分母的情况下进行,然后分子相加减,这时候就要用到通分和约分。乘法:分母乘以分母,分子乘以分子,除法:除以一个分数就等于乘以一个分数的倒数(6)倒数:1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到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 (7)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任何一个分数都能化为小数。如:1/3=……,1/5=等。但能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首先将这个分数化为最简分数,在这个最简分数中,将分母进行分解素因数,若分母的素因数中只含有素因素2和5两,则这个分数可以化为最简分数。否则不能。 三.比和比例 概念:比和比值、比和分数以及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百分比、等可能事件、(1)a、b是两个数或两个相同的量,为了把b和a相比较,将a与b相除,叫做a与b的比,记作

应用文的结构分为

应用文的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把握结构的含义。 2、掌握应用文结构的要素和要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 应用文结构的要素。 教学难点 应用文结构的要素之层次。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文章不讲结构,就和语无伦次的人一样,什么也表达不清,所以文章必须注重结构。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应用文结构的含义,掌握应用文应用文结构要素和要求。 二、圈点勾画阅读,了解应用文主题的主要内容 1、任务:勾画表达应用文结构及应用文结构的要素和要求的关键语句。 2、学生汇报阅读勾画的情况(至少抽3位同学说说勾画的情况) 3、教师小结明示,指出勾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要点: 一、结构,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也叫布局、格局或谋篇,是作者根据表意和审美需要,对材料进行的组合安排。 二、文章的基本结构要素,一般包括标题、开头、层次、段落、结尾、过渡、照应等。标题:1、拟定标题的要求,一是要贴切;二是要简洁;三是要吸引人。 2、公文标题通常有两种形式,公文式标题和一般文章式标题。 开头:常用的开头方式有,概述式、目的式、开门见山式、引述来文式。 层次:常用的方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时序式、三段式。段落:常用的方式有,提行式、条款式、篇段合一式。 结尾:常用的方式有,强调式、期求式、希望式、说明式、突围。 过渡:常用的方式有,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 照应:常用的方式有,首尾照应、文题照应、行文照应。 三、应用文结构要求 1、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 2、要为表现主题服务; 3、要适应不同文种的体式特点。 三、继续深入阅读,勾画知识细点,完成练习,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1、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相应练习,教师注意巡查,并作个别辅导。 2、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出示正确答案,适度讲解知识细点(突出讲解“应用文结构因素和要求”)。 四、小结本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应用文结构的含义及其结构因素和要求。 五、知识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突破难点 1、学生做练习,同桌进行探讨,教师注意巡看,并注意个别辅导。 2、请至少4位同学依次逐题解答,教师注意纠错。

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本

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本 课题:3.5百分比的应用——折扣问题 班级:六(1)班 执教:闵行区梅陇中学 姜珍秀 时间:2010年12月8日 课程目标: 1.了解百分比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解决有关百分比的简单问题. 2.通过百分比应用学习,启示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鼓励学生关心现实生活中数学现象,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折扣、盈利率等概念;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盈利率的百分比应用题. 2.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解决较复杂的折扣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旧知 两个公式: 盈利率=%100?成本 盈利=%100?成本售价-成本 亏损率=%100?成本亏损=%100?成本 成本-售价 二.探索新知 1.七五折是按原价的 %,比原价便宜了 %.对折就是原价的___ %. 2.提价10%,就是提价 成,现价是原价的 %. 3.(1)某商品原价100元, 打 折出售现价为80元. (2)某商品打八折出售现价100元,原价为 元. 4.(1)某商品售价100元,成本为80元,则盈利率是 .

(2)某商品售价为100元,盈利率为25%,则成本为元. 5.某商品成本为80元,按售价八折出售,仍有40%的盈利率,问: (1)售价为多少元? (2)若按原售价出售,盈利率为多少? 三.实践运用 6.姜老师想买一辆汽车,分期付款购买要加价7%,如果现金可按“九五折”交货.姜老师算了算,发现分期付款比现金购买要多付7200元.这辆车的原价是多少元? 7.一双皮鞋,按成本加五成作为售价,后因季节性原因,按原售价的七五折降低价格出售,降低后的新售价是每双63元。问这批皮鞋每双的成本是多少元,按降低后的新售价每双还可赚几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册习题3.5第11-14题. 2.老张投资茶叶和丝绸生意,三个月后他在这两种生意中各得2100元,在茶叶生意中他赚了25%,在丝绸生意中亏了25%,问: (1)他是亏了还是赚了?亏了或赚了多少元? (2)他将现有资金继续投资茶叶生意,预计一年后能赚多少元?

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60分,前4小题每小题7分,后4小题每小题8分) 1.如图,正六边形111111A B C D E F 的边长为1,它的6条对角线又围成一个正六边形222222A B C D E F ,如此继续下去,则所有这些六边形的面积和是 . 2.已知正整数1210,, ,a a a 满足: 3 ,1102 >≤<≤j i a i j a ,则10a 的最小可能值是 . 3.若17tan tan tan 6αβγ++=,4 cot cot cot 5αβγ++=-,cot cot αβ 17 cot cot cot cot 5βγγα++=-,则()tan αβγ++= .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lg 2lg 1=+kx x 仅有一个实数解,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5.如图,?AEF 是边长为x 的正方形ABCD 的内接三角形,已知 90∠=?AEF ,,,==>AE a EF b a b ,则=x . 6.方程1233213+?-+=m n n m 的非负整数解(),=m n . 7.一个口袋里有5个大小一样的小球,其中两个是红色的,两个是白色的,一个是黑色的,依次从中摸出5个小球,相邻两个小球的颜色均不相同的概率是 .(用数字作答) 8.数列{}n a 定义如下:()1221211,2,,1,2,22+++=== -=++n n n n n a a a a a n n n .若 2011 22012 >+ m a ,则正整数m 的最小值为 . E1 C D 1

二、解答题 9.(本题满分1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x =,1BC =,对角线AC 与BD 的夹角45BOC ∠=?,记直线AB 与CD 的距离为()h x . 求()h x 的表达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10.(本题满分14分)给定实数1a >,求函数(sin )(4sin ) ()1sin a x x f x x ++=+的最小 值. 11.(本题满分16分)正实数,,x y z 满足94xyz xy yz zx +++=,求证: (1)4 3 xy yz zx ++≥ ; (2)2x y z ++≥. O D C B A

【2018-2019】公文数学word版本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公文数学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公文数学特点 ?第二篇:公文数学 ?第三篇:关于公文数学 ?第四篇:公文数学简介 ?第五篇:购买公文数学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公文数学特点 公文的特点 因材施教 “公文式学习法突破了那种‘所有人都在同一间教室,同一段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的传统教育理念。”教育不应只是一种单纯的大众化知识传播方式,它还应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能力上的差异。公文式学习法大力提倡,让能力强的孩子尽其所能地前进;能力弱的孩子则应该倒退至他们感到轻松的地方学习,等到完全掌握以后,就能够继续前进。学习能力差的孩子不应该被迫超越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 自学自习 “我们所提供给孩子的,应该是一种使他们倚靠自身的力量就能够顺利学习的教材,而不是那种让孩子倍感困难而老师疲于补漏的教材。” 个性化辅导和自学自习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不可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孩子的能力。通过一整套有系统有组织的学习教材,公文确保了每个孩子都能够按照各自的步伐,轻轻松松地往前学,同时在学习中获取自学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始终感到,只要敢于尝试,任何目标都是触手可及的。以此,孩子们树立起自尊和自信。

超学年学习 “只有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自于内心时,孩子们才会产生向着更高教材前进 的渴望。当一个人促使自己不断地挑战极限,并亲眼目睹了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后,他就会相信人类和自身所能具有的潜能。” 让孩子日积月累地小步前进,每次都能得到一百分,孩子就能逐步养成以自信、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而超学年的学习,孩子不断地挑战自我,自然地养成了 沉着冷静的处事风格和自尊心。公文式学习法愿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 懂得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人。 明确的目标 “公文认为,不应该进行无计划、无目的的学习。” 公文式学习法强调为每一个孩子制定进度预测和学习计划,让孩子明确经过一 段时间的学习,他们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孩子的实际进度背离了学习 计划,老师也能参考原先的学习情况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调整计划。 恰到好处的学习 “假如我们确实关心孩子的教育,就应该让孩子从一个完全与其能力相匹配的 起点开始学习,然后稳步培养他的能力。” 因为孩子间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仅仅因为孩子们的年龄相同就让他们都学习 相同的内容是不公平的。公文式学习法根据每个的孩子的能力而非年龄安排学 习内容。即便是那些在学校学习成绩处于下游的孩子,只要给予与其能力水平 相匹配的学习材料,也同样可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 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公文式学习法推崇适合个人需要和能力的学习方法,坚信孩子应该快乐地学习。” 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不会感到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区别。对孩子的成长 和将来而言,公文式学习法是一种宝贵的学习体验。它一贯坚持“以孩子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下获取知识。 我们所珍视的,其次是"志同道合的人们" 我们向以公文式教室的指导老师们为代表的"热爱孩子,与我们肩并肩通过教育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所有志同道合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们满怀真诚的谢意与热情竭尽全力地支持他们,并与他们同心协力,携手并进。 我们所珍视的,其次是"公文全体员工"

课本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答案讲解学习

课本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答案

课本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答案 第1章 ?第4页做一做答案 ? 1、-18℃温度低。 ? 2、-7读作负七; ? 2.5读作二点五; ? +4/5读作正五分之四; ? 0读作零; ? -5.2读作负五点二; ? -1/3作负三分之一; ? +41读作正四十一。 ? 正数:2.5,+号,+41; ? 负数:-7,-5.2,-3。 ? ?练习一答案 ? 1、+126(或126) -150 ? ? 2、悉尼时间:+2时; ? 伦敦时间:-8时。 ? ? 3、(1)+5(或5)-8 ? (2)+1.5(或1.5)-3 ? (3)-3

? ? 4、A(-7) B(-4) C(-1) D(3) E(6) ? ? 5、+8844.43(或8844. 43) -155 ? ? 6、+2000 -2000 -100 ? -400 -800 -1000 -2000 ? 余额:5200+2000-2000-100-400-800-1000-2000=900(元)? ? 7、略 ? ? 8、30 10 -5 0 ? ? 第2章 ? ?第8页做一做答案 ?52.00 73.50 30.80 ?第9页做一做答案 ?15000÷(1+20%)=12500(人次) ?第10页做一做答案 ?(5000-3500)×3%=45(元) ?第11页做一做答案 ? 利息:8000×4.75%×5=1900(元) ? 取回的钱:8000+1900=9900(元) ? ?第12页做一做答案

(1)在A商场买:120-40=80(元) ? 在B商场买:120×60%=72(元) ? (2)80>72,选择B商场更省钱。 ? ?练习二答案 ? 1、(1)1.5×50%=o. 75(元) ? 2.4×50%=1.2(元) ? 1×50%=0.5(元) ? 3×50%=1.5(元) ? (2)答案不唯一,如:3÷0.75=4(个),可以买4个原价是1.5元的面包。? ? 2、120×80%=96(元) ? 80×80%=64(元) ? 400×80%=320(元) ? 180×80%=144(元) ? ? 3、9.6÷(1-80%) =48(元) ? ? 4、2.8×(1+30%)=3.64(万吨) ? ? 5、1.3÷(1+30%)=1(万辆) ? ? 6、300×3%=9(元)

上海高中数学教材目录表(2017.08.12)(最新整理)

上海市高中数学二期课改新教材目录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 一、集合三、对数 1.1集合及其表示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4.4 对数概念及其运算 1.3集合的运算四、反函数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4.5 反函数的概念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五、对数函数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4.6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4.7 简单的指数方程 第二章不等式 4.8 简单的对数方程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第五章三角比 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5.1 任意角及其度量 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5.2 任意角的三角比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二、三角恒等式 3.1函数的概念 5.3 同角三角比的关系 3.2函数关系的建立和诱导关系 3.3函数的运算 5.4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4函数的基本性质正弦和正切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5.5 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 一、幂函数余弦和正切 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三、解斜三角形 二、指数函数 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和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 图像和性质 6.2 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3 函数y=Asin(?x+Φ)的 图像和性 质 二、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6.4 反三角函数 6.5 最简三角方程

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七章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一、数列11.1 直线的方程 7.1 数列11.2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7.2 等差数列1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7.3 等比数列11.4 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数学归纳法第十二章圆锥曲线 7.4 数学归纳法12.1 曲线和方程 7.5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12.2 圆的方程 7.6 归纳---猜想---论证12.3 椭圆的标准方程 三、数列的极限12.4 椭圆的性质 7.7 数列的极限12.5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7.8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12.6 双曲线的性质 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8.1 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12.8 抛物线的性质 8.2 向量的数量积第十三章复数 8.3 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13.1 复数的概念 8.4 向量的应用13.2 复数的坐标表示 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13.3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一、矩阵13.4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9.1 矩阵的概念13.5 复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 9.2 矩阵的运算13.6 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行列式 9.3 二阶行列式 9.4 三阶行列式 第十章算法初步 10.1 算法的概念 10.2 程序框图 10.3 计算机语句和算法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