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面瓷砖粘贴施工方案

墙面瓷砖粘贴施工方案
墙面瓷砖粘贴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节简介 (2)

第二节施工准备 (2)

第三节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3)

第四节质量保证措施 (5)

第五节成品保证措施 (5)

第六节应注意的问题 (6)

第七节安全施工措施 (7)

第八节环境保护措施 (7)

第一节编制依据

1.1根据技术部深化施工图

1.2规程、规范、图集、标准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01-26-2003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程》JGJ33-2001

《干挂石材幕墙用环氧胶粘剂》JC887-2001

第二节工程概况

国贸三期A阶段工程主塔楼茶水间精装修工程,室内茶水间墙饰面砖采用300×300瓷质砖。施工过程采用直接点粘法施工,施工用胶粘剂选用AB石材环氧干挂胶。

第三节施工准备

3.1 材料准备

3.1.1环氧AB石材干挂胶及产品的检测报告必须合格有效,同时做好进场验收记录。

3.1.2 饰面砖:饰面砖品种、规格、尺寸、色泽、图案应符合设计规定。其质量和性能均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

3.1.3勾缝剂: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其质量应为合格产品。

3.2 技术准备

3.2.1 熟悉图纸、施工方案及施工现场情况

3.2.2 施工人员用工手续齐全,进场进行安全教育。

3.2.3 进行逐级技术交底:专业工长以书面形式向各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再向工人进行交底,交底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关键部位提出具体安全措施和技术要求。

技术交底要有符合性和实用性,既要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便于操作,便于贯彻执行。技术交底内容一定要便于操作者

易懂易通。

3.3 机具准备

主要施工机具:瓷砖切割机、手电钻、方尺、铁制水平尺、小木锤、垫板、小白线、开刀、墨斗、小线坠、小灰铲、盒尺等。

第四节 作业条件

4.1 房间地面、墙面有防水要求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粘贴饰面砖施工。

4.2 室内应搭设小型施工架子或马凳,脚手架距墙间隙应满足安全规范的要求,同时宜留出操作空间。架子的步高和马凳高、长度要符合施工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

4.3 安装好门窗框、隐蔽部位的防腐、填嵌应处理好。

4.4隔墙内设备预埋件等应提前安装好,位置正确。

4.5 按饰面砖的尺寸、颜色进行选砖,并分类存放备用。

4.6 统一弹出墙面上的水平线,大面积施工前应先放大样,并做出样板墙并经质检部门进行拉拔试验鉴定合格后(拉拔试验结果为墙体基材石膏板破损),方可组织大面积施工。并向施工操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4.7 管、级、盒等安装完并验收合格。

第五节 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5.1 工艺流程:

5.2 操工工艺:

1) 基层检查:

A .检查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壁立面垂直度、表面平整度等是否满足要求。

B .检查石膏罩面板的钉固间距、位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纸面石膏板必须与龙骨紧靠且钉头埋入板内,但不得损坏纸面,螺丝钉无漏绞和突出板面,钉帽做防锈处理,石膏板必须安装牢固,无折裂等缺陷,遇到小块石膏板时应在小板

与大板接缝处贴牛皮纸带。

C.清洁地面和墙面(300MM),防水应施工完毕,且已做完闭水试验。

D.墙体内电管、电盒和电箱设备已安装完,并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给排水管道已打压验收。

2)测量放线确定粘贴

A.根据设计图纸和排砖设计大样图、瓷质砖砖规格,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然后在石膏板墙面弹横、竖向排砖分格线。横排竖列均不得有小于1/2砖的非整砖。非整砖行应排在次要部位,如门窗上或阴角不明显处等。但要注意整个墙面的一致和对称。如遇有突出的管线设备卡件,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随意拼凑镶贴。

B、按墙上已弹的分格线,分别在门口角、垛、墙面上、下部等处吊垂直、套方,用吊线板检查,要求垂直;用碎饰面砖贴标准点,来控制贴饰面砖的表面平整度。垫底尺计算准确最下一皮砖下口标高,以此为依据放好底尺,要水平、安稳。

3)粘贴部位处理基层处理:

A、将石膏板表面及瓷质砖背面粉尘、污物等清理干净,同时还应确保被粘瓷质砖表面及砖体完全干燥。

B、瓷质砖背面要做粗糙处理

4)调胶:

环氧胶与固化剂按体积比1:1混合均匀(A.B组份等量)。翻拌推压要均匀(注意翻底)调匀后胶体色泽一致,搅拌要充分。

5)抹胶、粘砖:

A、根据墙面上的分隔控制线进行粘贴。将已调好的胶在瓷砖背面点状分部(砖的四角处和中间各一个粘合点),粘合后施压固化。瓷砖背面必须干燥,粘贴时的用胶厚度不少于3MM,同时瓷砖中间点用快干胶定位。

B、粘贴应自下而上进行,先在墙左右粘贴两行控制砖,之后拉控制线粘贴大面,粘贴时应二人一组,并随时用靠尺检查平整度,同时保证缝隙宽度一致。

C、一次性作业施工高度要控制在1.5m以内

6)调平校正

调平应在胶的有效固化时间内完成,超过施工有效时间后不得再作移动。

7)饰面砖勾缝与擦缝

贴完饰面砖经自检垂直平整符合要求后,用棉纱擦干净,待粘结牢固后用勾缝胶擦缝,勾缝采用胶粘性较好的勾缝剂或胶,否则易脱落。

8)清洁:用布将缝的勾缝剂擦匀,砖面擦净

第四节质量保证措施

4.1. 主控项目:

4.1.1 饰面砖的品种、规格、级别、颜色、图案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1.2 饰面砖粘贴工程的找平、防水、AB石材胶和勾缝材料及施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国家产品标准及施工规范的规定。

4.1.3 饰面砖粘贴必须牢固、无裂缝。

4.2. 一般项目:

4.2.1 饰面砖表面应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纹和缺损。

4.2.2饰面砖非整砖使用部位应合理且符合设计要求,非整砖尺寸不宜小于1/2整砖。

4.2.3 墙面突出物周围的饰面砖应整砖套割吻合,边缘应整齐。墙裙、贴脸等上口平直,突出墙面的厚度应一致。

4.2.4 饰面砖接缝应平直、光滑,填嵌应连续、密实;宽度、深度、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

4.2.5 饰面砖粘贴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饰面砖粘贴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第五节成品保证措施

5.1 及时清擦干净残留在门框上的胶粘剂,施工人员应加以保护,不得碰坏。

5.2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专业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应施工在

前面,防止损坏面砖。

5.3 油漆粉刷时注意不得将油漆喷嘀在已完工的饰面砖上,如果面砖上部和顶棚为涂料,宜先做涂料,然后贴面砖,以免污染墙面。若需先做面砖时,完工后必须采取贴纸或塑料薄膜等保护措施,防止污染。

5.4 切勿在墙砖面层上洒水,为保证粘结层有足够的强度。瓷砖面层粘贴后需经风干2-3天后,方可进行勾缝处理。

5.5 搬、拆架子时注意不要碰撞墙面。

5.6 装饰材料和饰件以及饰面的构件,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须采取措施防止损坏。

第六节应注意的问题

6.1 空鼓,脱落的主要原因:

因室内气温高,胶料容易硬化;粘贴面和被粘面有灰尘,或受潮容易发生脱落。粘贴面应干爽不湿(含湿率应不高于15%)无尘、无油。胶现配现用,一次性调胶不宜过多,调节好的胶必须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温度越高,调胶量越多,可使用时间越短,反之可使用时间越长。现场施工要严格控制胶使用时间,混合后的胶料最好在20分钟内用完,硬化的胶料不能再使用。

6.2 墙面不平整、砖缝不匀:是施工时对基层墙面控制点处理不够认真,标准控制点少,造成墙面不平整。弹线、选砖、排砖不细,面砖的规格尺寸不一致,操作不当等造成砖缝不匀。应把选好相同尺寸的面砖镶贴在同一面墙上。

6.3 阴阳角不方正:主要是粘贴时没按规矩去吊直、套方找规矩所致。

6.4 墙面污染:主要勾完缝后勾缝剂及施工胶粘剂没有及时擦净或由于其他工种和工序造成墙面污染等。可用棉纱蘸清洗剂刷洗,注意控制清洗剂浓度,最后蘸清水擦洗干净。

6.5 现场拌料时不得掺加其他任何物剂,超时不得再拌混使用

6.6 材料施工完毕24小时内应避免淋水

6.7 墙砖粘贴完工后14天内应避免各种因素引起的振动、撞击。

6.8 考虑到施工后墙砖、板材、粘合剂等材料会因湿胀干缩、热胀冷缩有一定的变形量,为保证粘贴质量,墙砖之间不应密拼挤紧,要求留有一定的缝隙(宽度不小于2mm)。

第七节安全施工措施

7.1 在脚手架上操作的人数不能集中,堆放的材料应散开,施工材料和用具要平放脚手板上,严禁有探头板;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7.2用电采用三级保护,定期检验漏电保护器,非机电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电设备。

7.3 高处作业要做好防护,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相关规定;脚手架搭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现场用电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相关规定。

第八节环境保护措施

8.1 要及时清擦干净残留在门窗框、玻璃和金属饰面板上的污物,如密封胶、手印、尘土、水等杂物,宜粘贴保护膜,预防污染、锈蚀。

8.2 认真贯彻合理施工顺序,少数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工序应做在前面,防止损坏、污染损坏墙面砖。

8.3 安装灯具、风口、喷淋头时,严禁碰撞墙面砖。

8.4 外饰面完活后,易破损部分的棱角处要钉护角保护,其他工种操作时不得划伤和碰砖面。

8.5 已完工的墙面砖应设专人看管,遇有危害成品的行为,应立即制止,并严肃处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