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3期2006年6月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 nal o f Guilin Institute o f T o ur ism
Vo l.17N o.3
Jun.,2006
[研究综述]
国内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研究综述
龚伟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
[摘 要]国内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存在如下几种观点:吸引物驱动论、需求驱动论、城市发展驱动论、系统驱动论、驱动阶段论。以上5种观点从不同层面研究城市旅游驱动机制,其在研究重点、研究文献数量、研究分析框架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中存在系统性研究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范围过窄、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加强系统性研究、拓宽研究视野、注重案例研究并应用多种研究方法。
[关键词]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2006)03-0375-05
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城市旅游研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城市旅游有关理论探讨、城市旅游形象和定位研究、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探讨、城市旅游结构与系统分析、城市旅游开发规划与建设研究等方面,其中以城市旅游开发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研究居多。一定意义上讲,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是城市旅游开发规划与建设研究的基础。因此,这方面的问题理应引起研究者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但事实上,一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很少;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研究者在城市旅游研究中不断提到某一因素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笔者在对城市旅游文献进行学习和梳理的时候,隐隐发现,众研究者对城市旅游驱动机制或系统或零碎的思考已经初步形成了几种较明晰、较完整的观点。因此,为了今后对城市旅游驱动机制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有一个更好的平台,也为了更系统地把握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研究的脉络,有必要对这些观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已有研究的回顾
(一)吸引物驱动论
吸引物驱动论认为,城市旅游的发展由一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城市旅游吸引物所拉动。吸引物驱动论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资源驱动。马雪萍(1999)提出都市旅游资源应包括现实的人文、自然资源,也包括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等所有能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正是这些因素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李海瑞(1996)认为,城市各种诱人“之最”促使旅游者选择城市作为其主要目的地。 文化驱动。李立勋(1997)指出,商业文化与现代开放气息是广州的特色吸引。陶伟等(2002)认为,文化因素对城市旅游发展有重要作用,城市文化旅游将成为21世纪城市旅游的主旋律。阚延磊等(2003)认为多元文化对上海都市旅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节庆活动驱动。朱佩军(1999)指出,旅游节庆活动是现代都市旅游的生力军。李力等(1999)认为,旅游节庆的目的不仅在于吸引旅游者,而且在于由于成功地策划所能带来多种牵动效应。肖峰等(2004)认为,大型体育赛事能够全面提升城市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形象驱动。刘住等(1999)、李娟文等(1999)指出,良好的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业能否得到迅速发展的至关重要问题。刘昌雪等(2003)认为,城市旅游发展取决于城市整体的形象、特色、文化及其由此而形成的综合引力。
(二)需求驱动论
需求驱动论认为,旅游需求是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因素,其推动着城市旅游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需求驱动论的研究仍然十分零散,几乎没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绝大部分研究者仅仅提出,旅游需求对城市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缺
375
[收稿日期]2006-01-13
[作者简介]龚伟(1980- ),男,湖北十堰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20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发展与管理。
少严密的论证。郭亚军等(2000)认为,旅游区引力系统是以旅游需求为中心,对旅游区内以旅游资源为中心的相关诸因素进行有组织、有层次的整合,从而产生旅游区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引力。张岩(2002)提出,普遍性的市场需求,是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之所在。颜丽丽等(2004)、郭舒等(2004)、陈朝隆(2005)均认为国内外市场需求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保继刚等(2005)则认为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变共同决定了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变化,并认为需求结构是外部因素,城市旅游的持续发展必须随需求结构的改变而适时转变自身的驱动力。
(三)城市发展驱动论
城市发展驱动论的主要观点是:城市旅游的发展取决于城市景观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城市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王大悟等(1996)提出,新建设的城市景观、城市区域性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推动着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宋家增(1996)认为,都市建设与都市管理、都市经济与都市文化建设对都市旅游发展有直接的影响。钟韵等(1999)提出,旅游开发应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将旅游作为现代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把旅游开发溶于城市整体建设之中,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熊元斌等(2001)指出,城市拥有超强的综合实力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和现实的保障,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黄震方(2001)认为旅游城市化的产生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保继刚等(2002)对广东城市海外旅游发展的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池雄标(2002)则探讨了政府管理对城市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徐红罡(2005)认为,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四)系统驱动论
系统驱动论的主要提出者是彭华,其基本思想为:城市旅游是个复杂的巨系统,其发展是由旅游消费牵动和旅游产品吸引构成,并由中介系统和条件支持系统所联系的动力系统所推动。城市应根据供求关系,从旅游动力组合中,找出推动旅游发展的主动因素和辅助因素,建立不同类型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模型。彭华(1999)对汕头城市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城市旅游持续发展条件包含旅游引力系统和旅游发展的支持系统。城市旅游驱动类型分为经济驱动型,资源驱动型、综合驱动型,这可以被认为是系统驱动论的雏形。同年12月,彭华在《旅游学刊》撰文,完整地提出系统驱动论。在系统驱动论提出后,这一思想迅速得到发展及应用。钟韵、彭华等(2003)从旅游供给角度针对经济发达地区构建区域旅游动力系统,并阐述此系统的概念以及系统内各要素的概念和作用。赵浩兴(2003)应用系统驱动论将中小城市旅游发展驱动类型分为自然资源驱动类型、人文资源驱动类型、经济需求驱动类型、复合驱动类型。牟红等(2003)在重庆九龙坡区走马镇旅游发展规划的实践中,运用系统驱动论设计了走马镇旅游开发动力模型。另外,保继刚(1999)也对系统驱动论的思想作过相关论述。
(五)驱动阶段论
驱动阶段论的主要思想是:城市旅游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城市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外部环境,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因此而不一样;城市旅游的驱动机制只有适时而变,才能不断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刘锋(1999)提出,近20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理念大致经过资源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形象驱动4个阶段。保继刚等(2005)以大连、青岛和珠海3个较具代表性的城市为例,对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过程做实证研究,最后提出,每个城市旅游目的地都存在相应的主导驱动机制;城市旅游的驱动机制因时因地而异;城市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外部环境适时转变自己的主要驱动力。汪宇明(2005)指出,城市旅游的发展经过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始阶段,城市的旅游吸引力以城市所具有的地理动力为基础;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主要是靠打造比较优势来激发的,以要素为主导驱动力;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维系和壮大,靠竞争优势,而营造竞争优势必须以创新为主导驱动力。董观志(2005)对深圳市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深圳1979年初建立以来经历了政策驱动-政策/经济驱动-经济驱动-经济/市场驱动等4个跳跃发展阶段,目前进入了市场驱动阶段。
二、简单评述及分析
(一)简单评述
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视角可以而且应该是多维度的。因为,只有从各个视角去透视城市旅游的发展,才有可能把握住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本质。基于此,笔者以为,以上5种观点之间,并无孰优孰劣之分。然而,各观点在研究重点、文献数量、研究所处阶段、分析框架等方面则有区别(如表1所示)。
1.研究重点:吸引物驱动论强调城市旅游吸引物对城市旅游的驱动作用,并认为城市旅游吸引物禀赋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