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第二章 水平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PPT课件
第二讲 控制网的布设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应有足够的精度
建立国家控制网任务重、时间
跨度大,为避免重复和浪费,
必须有统一的布设方案和作业 规范,以使各测绘部门所测成
应有必要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
果的精度、布设规格合乎要求,
便于构成统一的国家大地控制 网整体。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2.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一等三角锁系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GPS网的布设方案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平均距离 (km) 9 5 2
a (mm) ≤10 ≤10 ≤10
b (1×10-6) ≤2 ≤5 ≤10
最弱边相对中误 差 1/120000 1/80000 1/45000
一级
二级
1
<1
≤10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导线网的布设方案
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附合导线长 度 (km)
15 10 3.6 2.4 1.5
平均边长 (m) 3 000 1 600 300 200 120
每边测距中误 差 (mm)
±18 ±18 ±15 ±15 ±15
于其他方向的精度,以利于精确安装位于环形轨道上的磁
块。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二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布设在一等锁环所围成的范围内,它是加
密三、四等网的全面基础。二等网平均边长为13km,
就其密度而言,基本上满足1:5万比例尺测图要求。 它与一等锁同属国家高级水平控制网,所以,主要应 考虑精度问题,而密度只作适当照顾。
《控制测量》课程课件——高程测量

城市和工程建设高程控制测量
图上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水准路线应尽量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
以减弱前后视折光误差的影响。尽量避免跨越 河流、湖泊、沼泽等障碍物。
(2)水准路线若与高压输电线或地下电缆 平行,则应使水准路线在输电线或电缆50m以 外布设,以避免电磁场对水准测量的影响。
(3)布设首级高程控制网时,应考虑到便 于进一步加密。
控制测量学
习题
边角网平差中,边、角的权是无单位的。( ) 地面网中的边长测量方法是相同的,所以边长的精 度都相等。( )
控制测量学
习题
用N3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测量返测,在第六站上 测得如下读数:2406,1986,21983,16006 ,1809,1391,46136,52138。试求两标尺 间的距离 和高差,并判断 该成果是否合格
(4)在精密水准标尺的尺身上应附有圆水准器装 置,作业时扶尺者借以使水准标尺保持在垂直位 置。 (5)为了提高对水准标尺分划的照准精度,水准 标尺分划的形式和颜色与水准标尺的颜色相协调, 一般精密水准标尺都为黑色线条分划,与浅黄色 的尺面相配合。
控制测量学
尺垫和尺桩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控制测量学
精密水准标尺的构造特点
国家高程控制测量
二等水准网在一等水准网的基础上布设。我 国已有1 138条二等水准测量路线,总长为13.7 万公里,构成793个二等环。
控制测量学
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 设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点。三等水准测量路线一般可 根据需要在高级水准网内加密,布设附合路线,并 尽可能互相交叉,构成闭合环。单独的附合路线长 度应不超过200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300km。 四等水准测量路线一般以附合路线布设于高级水准 点之间,附合路线的长度应不超过80km。
工程控制测量PPT资料77页

测角 中误差 ( 〞)
测距
测回数
方位角
中误差 (mm)
1"级 仪器
2"级 仪器
6"级 仪器
闭合差 ( 〞)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三等 14
3
±1.8
±20
6 10 — 3.6 n ≤1/55000
四等 9
1.5
±2.5
±18
4
6—
5 n ≤1/35000
一级 4
0.5
±5
±15
—2
4
10 n ≤1/15000
二、平面控制测量
1. 平面控制网的类型与等级
(1)国家控制网
➢ 在全国范围内布设建立的控制网称之。 ➢ 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等,从一等到四等逐级进行控制,
精度逐级降低,边长逐级缩短,密度逐级增大 ➢ 国家一、二等控制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
(2)城市(厂矿)控制网
➢ 国家控制网密度较稀,难以满足城市或厂矿建设需要 ➢ 在县级以上的城市和大、中型厂矿,一般需建立自己的平面
及 ijt
g1(yij)180 xij
( xij0)
(xij0)
(65)
§6-3 导线测量
一、导线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工程测量规范》中关于等级光电测距导线测量和图根导线测量 的主要技术要求分别见表 6-1和表6-2。
表6-1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 平均 等级 长度 边长
(km) (km)
xj xi xij yj yi yij
(6 1 )
(62 )
二、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始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长度和方位角,称为坐标 反算。 ➢坐标反算公式——
2.控制测量学教案2

《控制测量学》电子教案 1 第二章 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教学要点 一、教学内容 (1)国家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3)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4)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5)任意边角网的点位误差的概念; (6)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概述; (7)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 (8)选点、建标和埋石。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 (2)难点 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选点、建标和埋石。了解导线网的精度估算,任意边角网的点位误差的概念。 (2)掌握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作业2,3
第二章 第一讲 教学目标:理解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重点和难点:重点: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要求。难点:方案 教学内容 : 课前讲授:复习、提问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1 国家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1 布设原则 一、布设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应有足够的精度; 3.应有足够密度; 4.应有统一的规格。 5.应考虑发展远景。 二、依据:国家水面控制网分,一二三四等控制网。1958年,大地测量法式(草案),一、二、三、四《控制测量学》电子教案 2 等三角测量细则,一、二等基线测量细则。 1974年,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2.1.2布设方案 一、布设方案: 一等三角锁------骨干,沿经纬线布设,起算边,拉普拉斯方位角,锁长,平均边长,三角形个数,测角中误差。 二等三角锁、网------全面基础。 三、四等三角网------插网、插点。
GNSS定位测量技术(第二版)课件:GPS测量技术的设计及实现

D 主要用于建立国家四等大地控制网
D、E 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地信、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 控制测量中的GNSS测量,应满足D、E级GNSS测量的精度要求。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PS点的密度设计
GNSS网的优化设计主要归结为两类的设计: (1)GNSS网的基准优化设计; (2)GNSS网图形结构强度的优化设计。
-其中包括:网的精度设计、 网的抗粗差能力设计、 网发现系统误差能力的强度设计。
(3) GNSS网的加密设计
GNSS网的基准设计
GPS基线向量WGS-84坐标系 实际坐标 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
任务四 GNSS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及设计书的编写
测区踏勘 资料收集 器材筹备 观测计划拟定 仪器检校 设计书编写等 •测区踏勘
➢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面积 ➢ GNSS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等级。 ➢点位分布及点的数量:根据控制网的用途与等级,大致确定控制网的点位分布、 点的数量和密度。 ➢交通情况:公路、铁路、乡村编导的分布及通行情况 ➢ 水系分布情况:江河、湖泊、池塘、水渠的分布,桥梁、码头及水路交通 ➢ 植被情况:森林、草原、农作物的分布及面积 ➢ 控制点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GPS点、导线点的等级、坐标、高程系统, 点位的数量和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 ➢ 居民点分布情况:测区内城镇、乡村居民点的分布,食宿及供电情况 ➢ 当地的风俗民情:民族的分布、习俗及社会治安情况
(2)国家标准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简称GB《工测规范》。 (3) 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NSS)测量规范》,简称《规范》; (4) 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5)各部委根据本部门GNSS工作的实际情况指定的其他GNSS测量规程或细则。
《施工控制测量》课件

施工控制测量的注意事项
01
02
控制点的选择
选择稳固可靠、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作为控制点,并尽量利用已有的控制点。
控制点的埋设
控制点应埋设在不易受损坏的地方,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和保护措施,确保长期保存和使用。
根据工程需要和测量规范,确定控制网的精度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控制网的数据处理结果准确可靠。
精度要求
数据处理
定期对控制点进行复测,检查控制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建立控制点的维护管理制度,加强控制点的保护和保养,确保控制点的长期保存和使用。
定期复测
维护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高速公路路线长、地形复杂,施工控制测量是确保道路线性和几何尺寸的关键。
高速公路施工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两部分,需建立完善的测量控制系统。
在高速公路施工中,需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实现高精度定位和放样。
高速公路施工控制测量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规范、准确、高效的原则,确保道路线性和几何尺寸的准确性。
总结词:施工控制测量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基本原则。即先进行整体控制网的布设和测量,然后进行局部细致的测量;控制网应分级布设,从高级到低级,逐级控制;同时应尽量保证控制点的稳定性和精度。
施工控制测量的技术方法
三角测量法
利用三角形几何关系,通过测角方式确定点的平面位置。
导线测量法
大型桥梁结构复杂、跨度大,施工控制测量是确保桥梁结构线性和几何尺寸的关键。
桥梁施工控制测量包括主桥和引桥两部分,需建立平面和高程测量控制系统。
第七章控制测量ppt课件全

Rb Rc
R R
c a
Ra
Rb
二、后方交会
通常观测四个已知点,组成两组后方交会,分别计算P点的两 组坐标值,求其较差。若较差在限差之内,即可取两组坐标的平均 值作为P点的最后坐标。
过三个已知点构成的圆称为危险圆。
待定点P 不能位于危险圆的圆周上,否 则P点将不能惟一确定。
若接近危险圆(待定点P至危险圆圆周 的距离小于危险圆半径的五分之一),确 定P点的可靠性将很低,
导线全长闭合差
fD fx2fy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 k
D/ fD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
当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容许值时,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反符 号按边长成正比例地改正它们的坐标增量,其改正数为:
v x ij
fx D
D
ij
v y ij
fy D
D
ij
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为
xij xij vxij
一、前方交会
三点前方交会
为了避免错误并提高待定点的精度,一般 测量中都要求布设有三个已知点的前方交会。
计算时,分两组利用余切公式计算P点坐 标。若两组坐标的较差在允许限差内,则取两 组坐标的平均值作为P 点的最后坐标。
由未知点至两相邻已知点方向间的夹角称 为交会角(γ)。
前方交会测量中,要求交会角一般应大于 30°并小于150°。
yij
yij
vyij
2.附合导线计算
(5)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坐标及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
标。 由推算而得的B 点的坐标应与已知值完全相符,以此作为计算
检核。
3.闭合导线的计算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附合导线完 全相同,仅在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 合差的计算上有所不同。
控制测量基础知识课件

第六章 控制测量 学习要点 ◆控制测量概述 ◆平面控制网定位和定向 ◆导线测量与导线计算 ◆交会定点计算 ◆GNSS基本概念和操作
*
93
§6-1 控制测量概述
一. 平面控制测量 二. 高程控制测量 三. 全球定位系统
93
*
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全球测时与测距导航定位系统”(navigation system with time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是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一种用卫星支持的无线电导航和定位系统。由于能独立、快速地确定地球表面空间任意点的点位,并且其相对定位精度较高,因此,从军事和导航的目的开始而迅速被扩展应用于大地测量领域。起先仅用于控制测量,目前已能推广应用于细部测量(地形测量和工程放样)。 GPS的空间系统由分布于6条绕地球运行轨道上的24颗卫星所组成,卫星离地面高度为20200km,这样的分布和运行,可以保证在全球各地在任何时刻用GPS接收机能观测到4~8颗高度角在15°以上的卫星,使能据此进行定位和导航。
观测数据: 连接角B,线转折角0 ,1 ,… 5 导线各边长DB1,D12,…,D51*93(二) Nhomakorabea合导线计算
93
*
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及角度的调整
多边形内角之和的理论值:
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 而产生角度闭合差:
对于图根导线,按照误差理 论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
如角度闭合差小于限差,则将 f β 按 “反其符号,平均分配”的原则改正各内角。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地面接收机
*
93
1.接收天线 2.信号处理器 4.接收天线和信号处理器 5.可伸缩标杆 6.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