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甲烷排放水稻品种间差异及机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7)全生育期: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2、主要农艺性状 (1)基本苗: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基本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生产试验、筛选试验不查苗,要求记载项目见记载表。 (2)最高苗: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2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最高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3)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 基本苗? 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4)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取2个重复(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有效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5)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6)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生产试验20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2-05-10T11:35:53.53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导读] 由结果与分析中可知,由于2011年特殊的气象条件,所有的品种都未发现稻瘟病、并且都能够正常的成熟。 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科研所 156300 摘要本文对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品种比较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空育131、龙粳26、龙粳25、龙粳31、龙粳29、龙粳20、龙交04-908、龙交06-2110、龙交04-2717、龙交09-1116、龙交06-192、龙稻一号、三江一号。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鸭绿河农场科技园区地处第三管理区157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旱改水第七年,土壤有机质含量5.4%、pH值5.86、碱解氮210.91mg/㎏、速效磷20.2mg/㎏、速效钾163.15mg/㎏、速效硅133.76mg/㎏。 1.3试验设计 以当地主栽品种空育131为对照,4月21日播种,5月20日插秧,每一处理7行,行长40米,不设重复,插秧规格为9*3寸,每穴3-5株。施肥量:亩施肥总量31kg/亩,其中尿素10kg,二铵9kg,钾肥12kg;硅肥5kg/亩。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3:3:1:3的比例施入;磷酸二铵在基肥时全部施入;钾肥按照基肥:穗肥=6:4施入。其它管理同常规。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表1 不同品种、品系的生育期 品种播种期出苗期插秧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 龙粳26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交04-908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粳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6日 龙交06-2110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7日7月30日 龙交04-2717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 龙交09-1116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粳25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龙稻一号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4日7月26日 空育1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三江一号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交06-192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9日8月2日 龙粳29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4日7月26日 龙粳20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5日7月18日7月21日由表1可知,在相同播期、插秧期条件下,各品种(品系)的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虽都存在一定差异,但除了龙交06-192是12片叶品种外,其余的品种与对照品种空育131都能正常成熟。 2.2抗性比较 表2 不同品种(品系)抗性比较 品种株高(cm)倒伏程度(﹪)叶瘟(级)穗颈瘟(级) 龙粳26110.3000 龙交04-9081042000 龙粳3193.6000 龙交06-2110103.61000 龙交04-271798000 龙交09-111689000 龙粳2588.6000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来源 玉米是XX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XX区连续九年对高产玉米生产的加大扶持投入和连续六年的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以及四年的玉米产业体系建设综示区项目实施,我区玉米生产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玉米生产已发展成为XX区粮食生产的主导作物,面积产量数据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201X年玉米种植面积3 7.8538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3 8.29%,总产2 1.69万吨,占粮食总产的4 5.57%,平均单产573kg。 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区的粮食安全,影响农民增收,最终影响XX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和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建设方案》的通知【云农字53号】文件精神,以及201X年9月29日《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大会》会议要求,设置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增加党委政府对玉米生产的重视力度,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对提高XX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X年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综示区建设项目,旨在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提高XX区玉米种

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二、任务目标 综示区样板建设 完成1000亩综示区玉米集成技术推广,产量较对照增100kg亩。成本降低100元。带动万亩玉米生产较对照增50kg亩。201X年综示区样板 1000亩,百亩核心区100亩,带动区10000亩。百亩核心区产量指标750kg亩以上,千亩区产量指标700kg亩以上,万亩带动区600kg 亩以上。 承担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示范、展示、推广,对创新、集成的玉米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筛选出1-2个新品种提供 下年示范。 对本区域农技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负责本区域的玉米产业需求和信息采集,调研玉米产业动态信息和突发性生产问题。完成临时性应急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 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方案,提供给当地主 管部门,及时宣传到农户。 三、实施结果 项目布局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病虫草鼠害综合 防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玉米产业,乡镇级玉米 间套种样板、农业综合开发玉米高产样板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尽可

5个杂交水稻的品种对比

5个杂交水稻的品种对比 摘要引进4个杂交稻品种:华优2号、B优827、丰优香占和Q优1号与对照品种金优63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华优2号、B优827和丰优香占3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达3.09%、6.91%和0.94%;Q优1号单产比金优63减产6.61%。 关键词杂交水稻;品种;品比试验 为筛选出更加适合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提高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笔者于2007年4月4日至9月14日引进了杂交水稻品种Q优1号、B优827、华优2号、丰优香占4个品种,在海拔1 100 m 地区种植,对其性状表现、抗病性、生育期和特征特性等进行比较分析,为全面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该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参试品种(组合)5个,分别为Q优1号、B优827、华优2号、丰优香占和金优63(CK)。品种(组合)均统一由贵阳市种子管理站提供。 1.2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在孟关乡五星村一组刘忠明家责任田进行。该田块海拔高度为1 100 m,肥力中等,通风向阳,排灌方便。 1.3 试验设计采用大田同田对比法,2次重复。每小区长13.5 m,宽5 m,小区面积67.5 m2,株行距0.18 m×0.21 m,折合密度264 675穴/hm2。田间调查记载各品种生育期,病虫害发生程度,抽样进行室内考种,并计算产量。 1.4 田间管理 1.4.1 育秧。参试品种采用旱育稀植两段育秧,播种前先将种子在阳光下晒4 h左右,再用强氯精浸泡24 h进行消毒,洗净后再用清水泡24 h进行催芽。4月4日将浸泡好的谷种均匀地播于整好的秧床,用细土覆盖芽谷1.0 cm,拱膜保温育苗,待秧苗长到1叶1心时再移植到厢宽1.2 m、厢长视其田块而定的秧田里,5月19日移栽大田,秧龄45 d,叶龄5~6叶。 1.4.2 施肥及管理。试验田施厩肥22 500 kg/hm2,复合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施用稻田除草剂750~1 200 g/hm2,进行稻田除草。6月22日用蚜虱净480 g/hm2,叶虫清300 ml/hm2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效果较好,各品种生长正常。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表1)比对照金优63增产的有3个品种,分别是华优2号、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并制定本办法。 1.2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是鉴定和筛选适宜不同玉米生态区种植的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新品种。 1.3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是国家玉米品种审定和区域布局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管理体系 2.1 根据农业部授权,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领导下,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实施。 2.2 各省级种子管理站有义务协助全国农技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组织管理。 2.3 根据我国玉米生态区划和生产实际,设置若干试验组别,分别委托主持单位组织实施。试验管理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各组主持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从事省级玉米区域试验组织管理经验,热爱本工作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组织能力,办事公道,能胜任本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章主持单位和承试单位的职责 3.1 主持单位的职责,一是根据本管理办法组织本组的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并贯彻全国农技中心的试验指导意见;二是协助全国农技中心或根据其委托组织召开区试年会及试验考察;三是按时完成试验总结并对参试品种(组合)提出具体评价意见,以便

区试年会审核;四是制定本区的试验实施方案,提供给区试年会修改和确定;五是负责处理试验有关的日常工作。 3.2 承试单位的职责,一是严格执行试验实施方案;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试验田,田间管理要略高于当地生产水平并确保试验数据准确可靠;三是对参试品种作出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并按时完成年度试验报告;四是对试验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四章试验设置 4.1 根据玉米生态区的分布和生产实际,在全国玉米生态区设置若干个组别的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及其相应配套的区试预备试验(引种试验)、生产试验、生产示范和品种展示,试验组别可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4.2 试验采用滚动式,预备试验1年,区域试验2-3年,生产试验1一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可交叉安排。 4.3 预备试验参试品种一般以50个左右为宜;区域试验每组一般8一12个品种(不含对照);生产试验需根据区域试验结果确定,一般不超过5个(不含对照)。参试品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增减。 4.4 预备试验全国安排30个左右试点,区域试验每组安排10个以上试点,生产试验每品种安排2个以上省、每省3个以上试点。 4.5 预备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小区面积12或15平方米,一般不设重复,对照依据区域试验的相应组别确定;区域试验小区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0平方米,各组设统一对照(CK1)和辅助对照(CK2)各1个;生产试验采用对比排列,一般不设重复,以当地主栽品种作为对照,密度根据品种特点和生产实际确定,每品种每试点面积不得少于0.5亩,田间管理略高于大田生产水平,施肥水平与大田生产相当。 4.6 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种,由主持单位通知育种单位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要求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 4.7 对完成试验程序并推荐国家审定的品种,安排国家玉米品种生产示范。

100个玉米品种抗性鉴定试验总结

玉米品种对灰斑病的抗病性鉴定 巍山县植保植检站蹇永祥余国俊 摘要:本试验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玉米灰斑病在不同玉米品种上发病情况,通过病情指数、严重度鉴定出品种的抗性。经过三年对100个玉米品种的多次试验,得出了多个较抗病生理性状好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玉米品种;灰斑病;抗病性;鉴定;严重度 玉米在全世界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作物。它也是我省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200-15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28%,占大春粮食面积的30-37%,占全省粮食面积总产的28%,我县种植玉米达10万亩,占全县粮食面积总产的50%左右。但由于多年来品种、结构未从根本上进行调整和高氮肥栽培以及后期缺乏精细管理,我省的玉米灰斑病、大、小斑病为主的叶斑病在近年来发生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灰斑病发生极其严重。为保证玉米种植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高玉米品质、产量,尽量挽回因玉米灰斑病造成的损失,我县对100个玉米品种开展了为期三年抗性鉴定试验。最终得出结果,并把抗、中抗、高抗且生理性状较好的优良品种推广于实际生产。 1、试验时间及地点 本试验于2007年至2009年的4—10月开展。地点选在永建镇永利村委会唐家明田中,海拔1900米,属坡地,中等肥力,粘性土壤,

浇水方便,前作为小麦、玉米,4月底翻地,深20cm,塘施底肥复合肥20kg/亩,5月中旬下种,5月底出苗,10月初采收。 2、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材料为大理州植保站提供的84个品种及本县选择的16个品种(见表二),试验设100个处理,一次重复,共100个小区,按当地常规种植,每小区宽1.5m,长4m,16塘点播,密度为3600株/亩,简单随机排列。 玉米腊熟期(9月初)调查,每小区定点、定株(5株)、定叶(穗位叶上3叶下2叶,共6叶),调查病情指数、严重度,见表二。并根据平均严重度鉴定出各个玉米品种的抗病性。 3、试验对象及分级标准 3、1灰斑病及病原 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and Daniels)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3、2玉米灰斑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x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水稻品种比武试验

水稻品种比武试验 发表时间:2012-01-18T13:40:48.907Z 来源:《赤子》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刘洪亮[导读] 各处理没有发生稻瘟病,各处理均有褐变穗和鞘腐病,但发病较轻没有达到危害的程度,对产量没有影响。 刘洪亮(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局创业农场农业科技园区,黑龙江建三江 156321)摘要: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龙粳21、龙粳25、龙粳26、龙粳26(原种)、三江一号、龙粳29、垦鉴稻6号、垦稻13、空育131、垦稻20、龙盾104、中龙稻一号、绥粳4号、紫稻、绿洲4号、超级稻、龙辐玉一号、新月光、牡丹江28号、龙粳20等20个品种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关键词:水稻;品种;抗性;产量水稻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稻作面积约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4,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3,而产量则约为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的37%,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在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有的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但综合我省水稻现有品种来看,优质、高产、早熟抗病品种依然很少,且推广力度不够,现只有空育131推广面积较大。为此,对省内水稻品种进行比较研究,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最佳品种,实现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多优集成,为我省水稻的加快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创业农场科技园区,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11.8mg,碱解氮164.3mg/kg,速效磷7.7mg/kg,速效钾125.9mg/kg,pH值6.2,老稻田,井灌区。4月14日播种,5月20日插秧。 1.2试验材料。供试品种:龙粳21、龙粳25、龙粳26、龙粳26(原种)、三江一号、龙粳29、垦鉴稻6号、垦稻13、空育131、垦稻20、龙盾104、中龙稻一号、绥粳4号、紫稻、绿洲4号、超级稻、龙辐玉一号、新月光、牡丹江28号、龙粳20等20个品种。 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每份材料作为一个处理,进行随即排列,不设重复,每处理8行区,两边保护行6行。统一时间插秧,田间管理措施一致。5月20号开始插秧,插秧规格30cm×10cm,田间管理措施一致,施肥量:每亩施尿素11斤、磷酸二铵7斤、33酸钾8公斤,每点取连续的10穴将基本苗统一留4~5株,调查分蘖情况,以空育131作为对比,严格按水稻“叶龄”进行栽培管理。 1.4田间管理。秧田封闭药剂30%阿罗津,亩用量60毫升,秧田茎叶除草药剂为千金每棚60毫升。本田除草两次,第一次,插秧前5~7天施阿罗津60ml;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喷施阿罗津60ml+吡嘧磺隆10g。插前三带。本田防病五次,在6月28日喷施20%稻瘟酰胺60毫升/亩;在7月8日喷施三环唑+稻瘟酰胺30g+60ml;7月18日2%加收米+25%咪酰胺乳油+磷钾动力80ml+80ml+25g;7月28日2%加收米+20%稻瘟酰胺+磷钾动力80ml+60ml+25g;8月8日稻瘟酰胺+2%加收米+磷钾动力60ml+80ml+25g。 1.5气象资料。创业农场2011年终霜期5月15日,较2010年晚5天,初霜期较2010年提前3天,为9月23日,无霜期127天,全年积温2448℃。5月上中旬气温较低,插秧后气温回升,水稻返青分蘖速度较快。7月正是水稻孕穗至抽穗时期,同往年比降水量较少,日照时数增加。水稻灌浆期光照充足,温度较高,有利于水稻结实期灌浆成熟。 1.6秧苗素质调查。在苗期的具体表现(表1)为:三江一号出苗最早在4月19日,绥粳4号出苗最晚在4月23日,苗期没有发生病害。通过移栽前秧苗素质调查表2可以看出株高最高的品种是超级稻,株高16.9厘米,根数也是最多的,百株平均根数为13条根。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品种生育时期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绥粳4号分蘖最早5月17日,其次是三江一号、龙粳25始蘖期是5月18日,分蘖最晚的是牡丹江28始蘖期是5月24日。从成熟期来看最早成熟的是龙粳29、空育131日期在9月9日,成熟最晚的是紫稻,日期在9月20日。 2.2各品种产量性状情况。由于2011年天气条件利于水稻生长,前期水稻返青分蘖速度快,后期的日照充足保证了水稻灌浆结实,对于产量的增加打下了基础。龙盾104亩产834.9kg,增产率58.4%;龙粳26(原种)亩产751.3kg,增产率42.5%。表1 移栽前秧苗素质调查表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1. 试验目的:选择2—10个玉米品种在同一块地种植,在栽培管理上统一管理,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下,能够最高产、高效的玉米品种。 2. 参试品种:现有的品种由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 3. 试验设计:这9个品种随机排列在大田播种,排列为从西往东一号品种排到: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每一个品种播种面积不小于3亩。 4. 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 4.1 试验地点:奇台县坎尔孜乡东坎尔孜村,试验农户:艾斯卡尔。 4.2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经土壤化验结果该地块土壤中碱解氮100克/公斤,有效磷10.6,速效钾309,有机质26.1。 4.3 试验主持人:高亚汗、试验技术指导人:依明江。 5. 田间管理:验地试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4月18日机械铺摸播种,播行50—40厘米,采取宽窄行,株距22厘米。从西往东排列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亩播量3公斤。5月4日出苗,5月14~15日间定苗,5月9日和19日进行两次中耕,5

月4日喷施除草剂天仙配亩用量50克,因玉米对除草剂有敏感性打完此药后在玉米田里有了多多少少的影响,对新玉45号特别敏感,玉米损害率达到30%左右。6月10日进行机械施肥,化肥用量硫酸钾3公斤,二铵13公斤三料10公斤。6月20日灌头水,全生育期灌7次水,6月25日玉米长到小喇叭口期时,为防治玉米螟的危害,用呋喃丹投入。7月10日为防治野蛮的危害结合灌水灌水口放入锐劲特,亩用量为200克。9月10 成熟,9月15日收获。 6. 调查及结果:试验地出苗后每三天观察一次进行记载,每个处理中去三个点,定点调查,点上调查记载。 5.1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各生育期调查。

全国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7)全生育期: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2、主要农艺性状 (1)基本苗: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基本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生产试验、筛选试验不查苗,要求记载项目见记载表。 (2)最高苗: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2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最高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3)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 基本苗? 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4)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取2个重复(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有效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5)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6)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生产试验20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实施方案【模板】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实施方案 1 试验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客观、科学、公正地鉴定参试新品种的丰产性、生育期、综合抗性及遗传稳产性、适应性,为筛选我区不同生态区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加快我区玉米新品种的试验、审(认)定和推广步伐。 2 试验组别及单位分工 2.1 试验组别 根据我区玉米生态区分布和生产实际,品种比较试验设置7个熟期组(如下表)。 熟期组对照品种 种植密度 (株/亩) 生育期指标(比对照≤天) 超早熟组九玉201 5000 3 极早熟组九玉5 5000 3 早熟组区丰垦008 4500 3 中早熟组九玉1034 4500 3 中熟组区金山33 4500 3 中晚熟组丰田6 4500 3 晚熟组郑单958 4500 3 2.2 主管部门 负责试验方案的制定、试验执行情况检查、试验结果汇总等。 单位名称: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品种管理科负责人:XXX 地址:XX市呼伦北路74号邮编:010010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n:chenchunmei0224@https://www.360docs.net/doc/e612565627.html, 2.3 试验主持单位及负责人 承担品质分析样品穗的套袋、样品邮寄任务,完成试验汇总报告,指导、检查试点。 超早熟、极早熟、早熟组:XX公司,祁春阳,qcy9898@https://www.360docs.net/doc/e612565627.html, 中早熟、中熟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邮寄所,冯勇,fy6250@https://www.360docs.net/doc/e612565627.html,

中晚熟、晚熟组:XX公司,郭志明,tlgzm@https://www.360docs.net/doc/e612565627.html, 2.4 承试单位 承担相应试验任务,完成试验总结报告等。 2.5 种子接收与编码单位 负责试验种子的接收、分装、编密、邮寄等。 3 参试品种和供种单位(见附表) 4 试验设计与要求 4.1 试验种子要求 4.1.1 供种量 每品种供种3公斤。 对照种由指定单位统一提供,每个对照品种40公斤。 4.1.2 种子接收单位及负责人 单位名称: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负责人:XXX 地址:XX市XX区昭君路22号邮编:010031 联系电话:********、******** 传真:******** 4.1.3 供种时间供种单位必须在4月1日~4月10日前将种子寄达指定的种子接收单位,逾期按自动放弃处理。 4.1.4供种要求 ⑴采用邮政特快、宅急送、快递等方式直接送到指定的种子接收单位,一些需种子接收单位自取的其它方式(如汽车托运、一些限区快递公司)不予受理。 ⑵各供种单位提供的种子必须达到国标GB4404.1一级,保证参试种子的纯度、净度和发芽率,大粒种子要适当增加供种量。不得提供包衣种子。 ⑶包装要扎实,每份种子要有品种标签,注明参试组别和联系方式。包装外要标明品种名称和参试组别。 ⑷无法提供种子的供种单位要提前告知种子接收单位,说明原因和不参试品种 ⑸如因供种量不足、供种时间超期、种子质量不合格、种子包衣、未标品种名称和组别等原因,造成不能正常参加试验或影响试验结果的,由供种单位自负。 4.1.5 密码编号所有参试品种实行密码编号制,同组试验密码分多套。密码编号由编码单

青贮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青贮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发表时间:2009-09-29T10:49:07.420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杜河本[导读] 为促进我场畜牧业发展的需求,2005年我场引进青贮玉米品种6个前言:为促进我场畜牧业发展的需求,2005年我场引进青贮玉米品种6个,通过试验从中选出适合我场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玉米饲料品种,应用于生产并为我场的农业结构调整开辟广阔空间。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实验设在我场第六作业区156号地东侧,土壤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3.0%,前茬种植圆葱作物,肥力中等,地势平坦。 供试品种分别是:东农215、龙青1号、阳光1号、龙单23、青101、高油106、垦粘一号品种为对照。 1.2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不设重复,4行区,行长80米,每品种为一区,每区面积214平方米。 1.3栽培管理 5月26日播种,当天完成,采用播种机进行田间作业,平方米株数为4-5株,亩施肥24公斤,尿素7.5公斤、二铵8.5公斤、33%硫酸钾6公斤,喇叭口期追肥一次,人工除草二次,中耕二遍。 1.4气象条件对本年度的影响 今年春季雨水大,整地较晚,播种期推后,出苗后气温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玉米生长,后期7月下旬降雨较大并有大风天气,致使部分玉米倒伏,但影响不大。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调查 各品种在6月8日出苗,抽雄期在7月23日,对照品种抽雄期晚2天,各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 2.2生育性状调查 从果穗产量及果穗比率来看,表现最好的是东农215;其次是龙青1号和高油106. 从产量性状上看,龙青1号产量最高,阳光1号、高油106产量次之。 3.结论 丰产性分析,试验的6个品种均比对照高产,其中龙青1号、阳光1号、高油106、青101品种产量较高,亩产超过5吨,东农215和龙单23产量较低,建议不作为青贮优选品种。 根据田间观测和产量结果认为,参试6个品种叶量比例均大于对照,龙青一好在各品种中产量最高;参试的6个品种在收获时果穗的成熟度均比对照低,对照品种垦粘1号在收获时果穗达到蜡熟末期,其它6个品种都在乳熟中期或乳熟初期;垦粘1号在我场是主栽品种,建议龙青1号、高油106和阳光1号可在我场搭配种植。 (作者单位: 156334黑龙江省佳木斯建三江分局鸭绿河农场)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

国品审[2014]1号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3年第4号)(以下简称《审定办法》)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规定,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申请国家级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品种审定,按规定自行开展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适用本指南。 第三条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注册资本1亿元、达到《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1年第3号)第十六条规定条件的种子企业(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自行开展自有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已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具备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同一生态类型区10个以上生产试验点连续两年试验数据的,

申请国家级审定时可以免予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第四条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承担单位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相应的试验用地、仪器设备、技术人员。 第五条品种试验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年以上品种试验相关工作经历,并定期接受相关技术培训。 第二章方案确认 第六条申请者参照现行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编制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实施方案,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品种(含对照品种)及育种者、试验设计、试验组别与试验点生态布局、承担单位与试验具体负责人、栽培管理、观察记载、抗性鉴定、品质分析、转基因检测、DNA指纹检测、DUS测试、试验总结等内容。申请者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调整试验方案,并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说明调整理由。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和调查记载表,从全国农技推广网品种管理子网站下载。 第七条申请者应当在每年12月15日前将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实施方案(含电子版)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进行方案初审,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