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总结.docx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总结.docx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总结.docx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总结

张海东

一、情境与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和物理组的老师们依

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

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

程《生活与物理》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

而改变生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传授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使许多人认为物

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了,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

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

展”为宗旨,以生活为对象,以物理探究为方法,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

生活。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很近,并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发掘

知识。

二、课程目标

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目标是:

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物

理与科技的关系。

3.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4.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5.同时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

施的教师队伍。

我们编纂的《生活与物理》校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

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具

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三、课程结构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

系,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

义务,故此物理课程设置要力求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一)生活中的力学知识

1.生活中的重力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

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

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

的作用而节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抛秧技术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

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

是一片混浊

2.生活中的摩擦力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

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

或垫上稻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

增大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

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

3.生活中的弹力利用弹力可进行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如高大的建筑

需要打牢基础,桥梁设计需要精确计算各部分的受力大小;拔河需要用粗大一些绳子,防止拉力过大导

致断裂;高压线的中心要加一根较粗的钢丝,才能支撑较大的架设跨度;运动员在瞬间产生的爆发力等

等。可见,物理力学知识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是很有用的,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处处存在着各

种各样的力,教师只要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崇尚科学、研究科学、应用科学精神。

(二)生活中的热学知识

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类的各类活动息息相关,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热学知识。如人们常喝开水、吃熟食,需要对水和食物进行加热,而加热过程中就需知道燃料燃烧或电力加热的基本知识;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严寒的冬天如何保暖,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

保护秧苗不被冻坏而往往采用在夜间向稻田里灌水,都充分利用了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水稻生长在

夏季,是由于水稻是喜高温的植物;各种机械轴承、火车轮箍的制造是充分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原

理。这些都是热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三)生活中的光、声现象

人类生存需要光。白天靠阳光,夜间需要灯光,设想宇宙无光,整个世界将陷入一片漆黑,所有生物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光的重要性。然而光到底遵循什么规律,人类怎样利用这些规律为自己服务,这是人类研究光的目的所在。如日月食现象中遵循的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室里通常用日光灯管而少用白炽灯,除为了节省能源外,更重要的是白炽灯这种光源容易形成阴影,而日光管是平行光,可以避免阴影使我们能够很好的工作学习;夜间行驶的汽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挡风玻璃反射光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近视眼病人要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物体成像在人的视网膜上,手电筒能“收光”是利用凹透焦点发出的光能平行射出。另外,教室的长度限制10m 左右是避免原声、回声两次声音,从而使两种声音叠加在一起,

加强原声;两山距离和海底深度的测定也是利用声音的传播原理。

(四)生活中的电学知识

自法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以来,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从生活用电到交通运输、工厂企业用电,都来源于发电机,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电的应用。如夜间走路用的手电,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而照明用电如使用不当,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不高于36V 的是安全电压,而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 ,远远高于安全

电压;煮饭用电饭煲、电炒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力机车的行驶也是靠电能,一切家用电器都需要

电。假设没有电,电动机将不能转动,电力机车不能行驶,电器都不能工作,人类社会将会倒退。

因此,电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我们严格遵循安全用电原则,我们就可以驯服它,利用它为人类服

务。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本课程在高一年级开设,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实施过程中做到

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要求实施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

2、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的和谐发展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协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根据课改规划,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建立相关的课程管理制度和工作

制度,确保课程有序运行。

3、认真编写《生活与物理》校本课程教材按照本校实际情况,根据课程实施方案与细则,组织老师认

真撰写课程设计课案,在这基础上编写出校本课程的教材。

4、加强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科学研究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提高教

就这一课程的开发实施,设立相关课题,组织教师参与,以师的教科研水平。

5、课堂实施方案在教学结构上,主要体现在: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在

教师指导下将启发、阅读、探究、点评、总结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总结提高的过程。

五、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

是为了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

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成绩优异者记

入学生学籍档案。

六、课程资源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学校根据新标准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实验室和各种活动

场所,内资源配置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通过合力配制和有效使用,使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广大

教师也应该因地制宜、积极发挥现有条件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实验技能,提高物理学教学质量。

(2)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的不足。社会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展览会、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突显生活化的物理题材,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物理知

识。电视是一种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电视中的科学教育栏目,要使学生养成习惯,关心电视中的科学节目,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

(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

隘性,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

七、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生活与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按照河北巨鹿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2、在开发前进行了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

进行。

3、校本课程的认定,由负责开发的教师选好课题,并写出课程简介,再向学校教导处申请。经学校校

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后确立。

4、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色,促进学校教育

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总之,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到高科技前沿,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不仅要使学生

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物理知识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最

新发展,使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当前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利用物理知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