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培训课件

人体解剖学试题与答案+人体解破图图解

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答案.转载自う沐馨ル゜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掌握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喉软骨支架中,唯一完整的软骨是:(D ) A.会厌软骨 B.甲状软骨C杓状软骨 D.环状软骨 E.小角状软骨 2.甲状软骨的说法何者不正确:(B ) A.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对软骨 B.左右侧甲状软骨板前缘相交形成前角,又称喉口 C.借环甲膜连与舌骨 D.下角与杓状软骨形成关节 E.以上说法全错 3.右主支气管的叙述何者正确:(B) A.细而长 B.粗而陡直 C.异物不易落入 D.前方有下腔静脉 4.胸膜腔:(A) A.呈负压状态 B.完全位于胸腔内 C.两侧胸膜腔相通 D.内容纳肺 E. 胸膜腔只有一个 5.喉腔最窄处为:(B ) A.前庭裂 B.声门裂 C.喉口 D.与气管相连处 E. 前庭襞 6.喉室是:(C ) A.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 B.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C.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间隙 D.前庭裂以上的部分 7.肺尖和胸膜顶突入颈根部的位置是(C ) A.高出锁骨外侧份以上2-3厘米 B.高出锁骨中份以上2-3厘米 c高出锁骨内侧份以上2—3厘米 D.高出胸锁关节以上2厘米 E高出第一肋以上2~3厘米 8.在直立姿势下炎症的脓液最不易引流的鼻旁宴是(E ) A.筛窦前群B.筛窦后群C额窦 D.蝶窦E上颌窦. 二、D型选择题 1.声韧带连于哪两者之间(AE ) A.杓状软骨声带突B.会厌软骨下端C.甲状软骨下角D.喉结 E. 甲状软骨前角后面 2.下列哪两种胸膜转折处形成较深隐窝(AC ) A.膈胸膜B.纵隔胸膜C肋胸膜D.脏胸膜E. 胸膜顶

3.前庭裂界于哪两者之间(BC ) A.咽腔B.喉前庭C. 喉中间腔D. 声门下腔E. 口腔 三、填空题 1.呼吸系统是由__呼吸道__和_肺__两部分组成。 2.鼻旁窦中最大的一对是_上颌窦_, 并开口于_中鼻道_。 3.覆盖在固有鼻腔内的粘膜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_____嗅部____和_呼吸部__两部。 4.肺和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处,分别于____第6肋___和___第8肋____相交。 5.喉腔内有两对粘膜皱襞,下方的一对称____声襞_, 此对结构间的裂隙称__声门裂_。 6.鼻旁窦包括额窦___筛窦____蝶窦、上颌窦四对,其中___上颌窦___最大。 7.下呼吸道包括___气管__、支气管_及其分支。 8.肺内侧面的中部有一长圆形的凹陷,称__肺门_,出入此处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__肺根__。 四、名词解释 1.肋膈隐窝 2.胸膜腔 3.肺门4.肺尖体表投影5.声门裂6.气管权 五、简答题 1.喉腔分为哪几部 2.简述鼻旁窦及其开口部位。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A 5、B 6、C 7、C 8、E 二、D型选择题 1、AE 2、AC 3、BC 三、填空题 1、呼吸道肺 2、上颌窦中鼻道 3、嗅部呼吸部 4、第6肋第8肋 5、声襞声门裂 6、筛窦上颌窦 7、气管,支气管 8、肺门,肺根 四、名词解释 1、壁胸膜不同部分,在移行处呈锐角转折,在转折处形成间隙,深呼吸时,肺也不能充满其间,胸膜腔的这些间隙称胸膜隐窝。其中最大的胸膜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的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2、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潜在的浆膜腔隙,称胸膜腔。两侧胸膜腔互不相通,腔内为负压。 3、肺内侧面中部有一长圆形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在肺门的附近还有支气管肺淋巴结。 4、经胸廊上口向上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处。 5、喉腔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间的裂隙,它可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部分。 6、气管从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第4、5胸椎之间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权处称气管杈。 五、简答题 1.答:喉腔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 2.答:鼻旁窦共有四组,它们分别是: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皆与鼻腔相通。额窦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题库

周围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脊神经节:指位于脊神经后根在近椎间孔处的膨大部分,含感觉性的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2.交感干:是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接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二)填空题 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 2.脊神经共有31 对,其中颈神经8 对,胸神经12 对,腰神经 5 对,骶神经 5 对,尾神经 1 对。 3.脊神经前支构成的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4.臂丛是由第5~8对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对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该丛在锁骨后方比较集中。 5.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节段性,第2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第4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男性乳头平面,第8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肋弓中点连线平面。 6.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角处分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7.腓骨颈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将出现小腿外侧群肌和小腿前群肌瘫痪。 8.感觉性脑神经是ⅠⅡⅧ对脑神经,运动性脑神经是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混合性脑神经是ⅤⅦⅨⅩ对脑神经。含有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是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9.动眼神经自中脑脚间窝出脑,经海绵窦前行,穿眶上裂入眶。 10.三叉神经3个大分支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其感觉纤维的分布在体表大致以睑裂和口裂作为分界标志。 11.迷走神经在胸部经肺根后方贴食管走行,左迷走神经经食管

前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经食管后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后干。 12.喉上神经的外支支配环甲肌,内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 13.右喉返神经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 14.腮腺的分泌受舌咽神经支配,泪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 15.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血管和腺体。 16.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的低 级中枢位于和。 17.动眼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三)单项选择题 1.脊神经前、后根的合成部位是(C ) A.椎管 B.椎孔 C.椎间孔 D.横突孔 2.脊神经中不含运动纤维的是(C ) A.前支 B.后支 C.前根 D.后根 3.颈丛的主要分支是( A ) A.膈神经 B.枕小神经 C.耳大神经 D.锁骨上神经 4.关于膈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运动性神经 B.在前斜角肌前面下行 C.除分布到膈外,还分布到胸膜、心包等 D.损伤后,表现为同侧膈肌瘫痪 5.受肌皮神经支支配的肌是( B ) A.三角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

人体解剖学(神经解剖)试卷A

2011-2012学年秋季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神经解剖)考试时间:150分钟年级:2010级 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1、2班 一、A1题型: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机读卡上将该选项的英文字母涂黑,多选和不选无分(每题0.5分,共40分) 1.筛窦后群开口于( ) A.蝶筛隐窝 B.上鼻道 C.中鼻道中部 D.中鼻道后部 E.下鼻道 2.上鼻甲是下列哪块骨的一部分( ) A.上颌骨 B.筛骨 C.蝶骨 D.泪骨 E.腭骨 3.属于面颅骨的是( ) A.额骨 B.下鼻甲骨 C.蝶骨 D.颞骨 E.枕骨 4.关于人字缝的正确描述是( ) A.由顶骨与枕骨构成 B.由顶骨与额骨构成 C.由额顶枕颞骨构成 D.由枕骨与蝶骨构成 E.由两侧顶骨构成 5.晶状体位于( ) A.虹膜与睫状体之间 B.虹膜与玻璃体之间 C.虹膜与睫状小带之间 D.角膜与虹膜之间 E.瞳孔和虹膜之间 6.有关眼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角膜内神经末梢丰富 B.脉络膜血管丰富 C.巩膜不含血管故呈乳白色 D.角膜不含血管 E.虹膜中央有圆形的瞳孔 7.当睫状肌收缩时( ) A.睫状小带紧张,晶状体变薄,利

于远视 B.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薄,利于远视 C.睫状小带紧张,晶状体变厚,利于近视 D.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厚,利于近视 E.以上均不对 8.晶状体描述,错误的是( ) A.晶状体位于虹膜的后方,玻璃体的前方 B.晶状体无色透明,富有弹性 C.当视远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 D.当视近物时,晶状体的凸度增大 E.晶状体不含血管和神经 9.关于蜗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蜗管前庭端借连合管与椭圆囊相连通 B.顶端细小,终于蜗顶,为盲端,故蜗管为一盲管 C.在水平断面上,蜗管呈三角形,其上壁为蜗管前庭膜,将前庭阶和蜗管分开 D.蜗管外侧壁上皮深面富有血管,名血管纹,一般认为与产生内淋巴液有关 E.蜗管下壁即蜗管鼓壁,与鼓阶相隔,在螺旋膜上有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 10.不属于膜迷路的结构是( ) A.膜半规管 B.椭圆囊 C.球囊 D.耳蜗 E.蜗管 11.外耳道( ) A.是从外耳门到鼓膜的弯曲管道 B.长约5.5厘米 C.外2/3为软骨 D.内1/3为骨部 E.以上均不对 12.旋转加速运动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刺激的感受器是( ) A.球囊斑 B.椭圆囊斑 C.螺旋器 D.壶腹嵴 E.以上均不对 13.神经系统( ) A.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 B.在九大系统中起辅助作用 C.其功能是调节内环境平衡 D.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传导 E.位于颅腔和椎管内 14.Neurons that conduct impulses from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o muscles or glands are referred to as( ) A.afferent B.association C.voluntary D.efferent E.sensory

神经解剖学课件

一.名词解释 1.Nissl body(尼氏体):尼氏体的化学成分是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常称为核蛋白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光镜下,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有许多呈嗜碱性颗粒状或斑块状的致密的物质。电镜下,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free ribosome)构成。 2. 皮质垂直柱是贯穿大脑皮质全厚的垂直细胞柱,它不仅是皮层神经元网络的某种基本单位,而且可能是大脑皮质的基本功能单位 3. Wilbrand后袢:其中来自视网膜鼻侧半上象限的纤维,经视交叉向后至同侧视束吻端,作袢状弯曲,经视交叉后缘上方交叉至对侧视束。 4. 外侧嗅纹(lateral olfactory stria)是一小束白质纤维,行于前穿质的前外侧缘,至岛阈(limen of insula )呈锐角向后拐弯,终于海马旁回钩头端的杏仁周区(periamygdaloid area) 5.穹窿是由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维束。 6.豆核襻(ansa lenticularis ) 起源复杂,起自苍白球的两个部分、壳及其邻近结构,它的部分纤维在沿行程分布的神经元中中继,这些中继神经元称脚内核(entopeduncular nucleus)。豆核襻绕内囊腹侧弯曲并向内侧行继而向背内侧行而与走在红核前区内的纤维相混,豆核襻与豆核束中的某些纤维与底丘脑核、红核前区核及未定带神经元相突触。其余的纤维继向上外行,终于丘脑核团,主要是前腹侧核及中央内侧核。 7. 豆核束(tract lenticularis)豆核束是起自苍白球内侧的纤维,此纤维从苍白球背内侧缘发出后在靠近内囊内侧面时转向内侧,形成一清晰的纤维束,其中有些纤维行于底丘脑的背侧缘未定带的腹侧称Fore1 H 区。豆核束继向内向尾侧行,在达未定带内侧缘处,豆核束与豆核襻的纤维相混,也和红核前区的分散结构及齿状丘脑束、红核丘脑束纤维相混。这一多种成分相混的径路及与之相联系的细胞群称为红核前区(被盖区)或Forel H区(prerubral or H field of Forel ),尔后豆核束与豆核襻等束纤维继向前向外行,共同组成丘脑束或Forel H 区(thalamic fasciculus or H, field of Forel ),向背侧与丘脑腹侧核联系。丘脑束是豆核束、豆核撑、齿状丘脑纤维及丘脑纹状体纤维的延续部。 8.室旁垂体束:由下丘脑至神经垂体的纤维束起自室旁核和室上核,称为室旁垂体束。 二.简答 1.小脑下脚又称绳状体,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包含小脑的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2部分。传入纤维有:起于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延髓下橄榄核、延髓网状结构进入小脑的纤维,脊髓小脑后束及楔小脑束的纤维。传出纤维有:发自绒球的部分小脑蚓部皮质,止于前庭神经核的小脑前庭纤维,起于顶核,止于延髓的顶核延髓束纤维(包括顶核前庭纤维和顶核网状纤维)。 2. 视野检查时,在偏盲和全盲视野内,中心注视区功能保留的现象称为“黄斑回避”。 该现象的出现见于视放射中后部或视觉皮质区的损害或病变。如右侧枕叶视中枢损伤,双眼左侧视野同向性偏盲,黄斑回避。 对于出现黄斑回避的机制有以下解释: (1)黄斑区由两侧大脑皮层支配,胼胝体尾部有纤维通到两侧视放射纤维的腹侧,可能是联系两侧黄斑束者,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解释。

人体解剖学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神经系统

10.1.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以及与其相连的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神经系统借助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经传入神经传至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在此对刺激进行整合后再经传出神经传至各效应器。 功能

10.1.2 神经系统的区分及活动方式 1、神经系统的区分 (1)按其位置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按分布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 a.躯体神经:主要分布于皮肤和运动器(骨、骨连结、骨骼肌),管理皮肤的感觉和运动器的运动及感觉。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躯体感觉神经。 b.内脏神经又称自主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可分为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 感觉神经.

10.1.2 神经系统的区分及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包括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 1、胞体 形态各异,它也是由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细胞质内除含一般细胞器外,还有神经元的特殊结构如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等。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

10.1.2 神经系统的区分及活动方式 2、突起 (1)树突 表面是细胞膜,内有细胞质,在树突的分支上常见许多棘状的小突起称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树突棘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树突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将信息传入细胞体。 (2)轴突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轴丘和轴突的轴质(或轴浆)内没有尼氏体和高尔基复合体。轴突一般比树突细,全长直径较均一,有侧支呈直角分出。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是在轴膜上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