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包装材料教(学)案

印刷包装材料教(学)案
印刷包装材料教(学)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印刷包装材料

授课教师:陈正伟

职称:副教授

所在系部:印刷与包装工程系

□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考试□考查

包装材料学------试题库-副本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纸包装材料 2、瓦楞纸板属于各向异性的材料,不同的方向具有相同的性质。() 3、硫酸盐法工艺制得的纸张纤维损失小,纤维强度高,漂白容易。() 4、实验表明,瓦楞的耐破度主要与面纸、夹层有关,而瓦楞原纸对耐破强度的影响不大。 ()5、我国根据瓦楞楞型将瓦楞分为A、B、C、E四种。与A瓦楞相比,B瓦楞高而宽,富有 弹性,缓冲性能好,垂直耐压强度高,但平压性能不好。()6、保持水果、蔬菜新鲜的方法是减少失水、抑制生物呼吸和细菌生长,同时除去促使它们 老化、熟化的甲烷气体。保鲜瓦楞纸板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加工的。()7、可采用浸水干燥法来判别纸的正反面:浸水弯曲时内弧为反面,干燥时则相反。()※塑料包装材料 8、聚合物是由成千上万个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9、聚合物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着作为各种性质的综合的使用性能。() 10、水蒸气在亲水性聚合薄膜中的扩散系数是一个常数,符合菲克定律。() 11、PET薄膜是用量最大的塑料包装薄膜。() 12、聚合物分子的分子量越大,其玻璃化温度就越高。() 13、若聚合物分子的链很短,可以内旋转的单键数目很少,必然呈现出柔性。()※金属包装材料 16、黑色金属防锈剂的共同点是借助氨或有机胺的阳离子起防锈作用。() 17、镀铝薄钢板的商品名简称为TFS。() 18、在金属包装容器中,Drawn and Redrawn Can指深冲罐,又称拉伸罐。()※木质包装材料 19、从木材横切面看,木质部分为两部分,通常在外部靠近树皮的部分颜色较浅,称为晚材 在内部靠近髓心的部分颜色较深,称为早材。() 20、木纤维是木材中唯一呈辐射状的横向排列组织。() 21、导管是绝大多数针叶树材所具有的输导组织,其直径远远大于其它细胞。()※包装印刷油墨与粘合剂 22、印刷油墨中的颜料能使物体全部染色,而染料却不能。() 23、油墨的细度表示颜料(包括填充料)颗粒的大小,以及颜料颗粒在连结料中的分布均匀 度。()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纸包装材料 4、造纸工业用纤维原料包括﹍﹍﹍﹍﹍、﹍﹍﹍﹍﹍、﹍﹍﹍﹍﹍、﹍﹍﹍﹍﹍等。 5、制浆造纸工业用植物纤维原料大体可以分为﹍﹍﹍和﹍﹍﹍。 6、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是﹍﹍﹍、﹍﹍﹍和﹍﹍﹍三种主要组分,此外还含有﹍﹍﹍、 ﹍﹍﹍、﹍﹍﹍及﹍﹍﹍等少量组分。 7、纤维素最主要的化学性质是﹍﹍﹍和﹍﹍﹍。 8、在纸浆漂白时,木素发生的主要反应是﹍﹍﹍和﹍﹍﹍。 9、纸和纸板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和﹍﹍﹍。

实验教学汇报材料

2016-2017年度 第二学期实验教学检查情况汇报 根据教务处实验教学运行课表,校教学督导专家组于本学期第五、六周(3 月13日-3月26日)分赴第二、第三、第十、化学楼、信计楼、茶业楼、动科楼、轻纺楼、经管楼、人文楼等教学大楼(覆盖14个学院)进行了实验教学运行状态 检查和实验教学质量的调研。检查时段包括上午、下午、晚上和周六、周日。着重 从实验教学环境、教学保障、执行课表、实验教材(含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等) 的使用、教学状态、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了解实验教学情况,并于3月28日下午及 时召开督导例会,督导专家们对第五、第六周检查及调研情况作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现分实验教学运行状态、实验课程教学质量、问题和建议等3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实验教学运行状态 (一)基本情况校教学督导专家组于第五周深入各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实验 教学运行状态的检查,总体上说:大部分实验课程课前准备充分,绝大多数教师能 提前到岗,讲解清楚,操作规范,耐心辅导;对学生要求较严,实验纪律较好;多 数教师能及时、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方式多样,注重实验技能考核。实验 教学运行状况良好。 (二)教学秩序在被检查的实验教学班级中,按课表正常开出实验课的占94.49%(比上学年同期提高5.34个百分点)。开出率较高的10个学院依次为:生命科学学院、轻纺与艺术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园艺学院、理学院、动物科技 学院、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被检查的 实验指导教师中,其中有2名未到场,教师所属资源与环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3名上课迟到,教师所属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学院;3名因指导教师准备 不充分,把实验课上成了理论课,或是实验进行不顺利。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 实验指导书 试验一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有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质等。虽然不同的材料由于其组成、 结构和构造有所差异以及工程上对其要求不尽相同,而有不同的试验方法和侧重的试验项 目,但试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这里以天然石料的常规试验为例,说明材料的一些基本性 质试验的试验原理和方法。本试验内容包括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饱水率、抗压 强度以及坚固性等六项基本性质。 1.1 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材料的密度是指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密度可计算材 料的孔隙率和密实度。孔隙率的大小会影响到材料的吸水率、强度、抗冻性及耐久性等。 2.主要仪器设备 (1)李氏瓶 (2)天平 (3)筛子 (4)鼓风烘箱 (5)量筒、干燥器、温度计等。 3.试样制备 将试样研碎,用筛子除去筛余物,放到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试验步骤 (1)在李氏瓶中注入与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凸颈下部,记下刻度数0V (cm 3)。将李 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2)用天平称取60~90g 试样,用漏斗和小勺小心地将试样慢慢送到李氏瓶内(不能大 量倾倒,防止在李氏瓶喉部发生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接近20 cm 3为止。再称取未注入 瓶内剩余试样的质量,计算出送入瓶中试样的质量m (g )。 (3)用瓶内的液体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瓶内液体中,转动李氏瓶使液体中的 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1V (cm 3)。 (4)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中的液面读数1V ,减去未注入前的读数0V ,得到试样的密 实体积V (cm 3)。 5.试验结果计算 材料的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小数后第二位): V m = ρ 式中 ρ——材料的密度(g/ cm 3); m ——装入瓶中试样的质量(g ); V ——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cm 3)。 按规定,密度试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最后结果,但两个 结果之差不应超过0.02 cm 3。 1.2 表观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材料的表观密度 可以估计材料的强度、吸水性、保温性等,同时可用来计算材料的自然体积或结构物质量。 2.主要仪器设备 (1)游标卡尺 (2)天平 (3)鼓风烘箱 (4)干燥器、直尺等。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 建筑施工技术 实训任务书 (高职工建筑工程专业适用) 指导老师:李晓良孙秀红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教研室 目录 一、实训的目的 (3) 二、实训的内容 (3)

三、实训期间的注意事项 (3) 四、参考文献 (4) 一、实训的目的 为了加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完相关施工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后,同时使学生自身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并总结实际实训过程中的工艺操作经验,特别安排为期2周的施工技术实训学习. 二、实训的内容 除按照实训大纲的要求外,还应进行下面内容: 1、复习施工技术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2、观察实训指导老师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施工工艺,并同时与教材相关的内容相对比,加强理解和记忆. 3、分组进行相应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动手操作,注意先后顺序、操作技巧,出现操作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达到合格的施工质量. 4、注意观察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辅助设施和生产工具,并将相应的施工简图绘制在实训日记或实训报告上. 5、学会并掌握利用国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检验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做相应的质量控制记录.

6、掌握并注意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操作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分析制定这些措施的原因,在实训报告中得以体现. 7、掌握各工序之间的交接的程序和注意的事项. 8、掌握各种建筑材料试件的留置和混凝土试块的留设数量和方法,理解600度.天的概念. 三、实训期间的注意事项 1、每天随时记录每天的实训内容包括操作工艺、操作技巧、绘制施工简图,同时编制实训心得. 2、注意施工操作的安全,在动手操作前首先掌握所操作项目的危险性和保护措施. 3、每天实训结束后注意清扫操作现场,保持实训现场的卫生. 4、在编制实训报告时,注意总结要有条理性,注意书写,文字与图表合理布置,内容充实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到图文并茂. 5、出现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时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解决,遇到机具故障时及时通知指导老师,自己不得自行处理解决. 四、参考文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国家标准中国计划出版社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包装材料学课后题答案

绪论 1.包装材料的定义是什么?对于从事包装专业的人员,为什么要学习包装材料?如何学习? 答:包装材料是指作包装容器和满足产品包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对于从事包装专业的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包装材料的理论与知识,才可能创造出新型的产品包装和包装方法,提高包装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学习、研究包装材料的过程中,要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入手,认识和掌握组成、结构、性能、应用四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最佳的技术比和经济比。 2.对包装材料的要求有哪些? 答:保护性、安全性、加工性、方便性、商品性。 第二章塑料包装结构 1.名词解释 填料:填料又称填充剂,是塑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合成树脂呈现惰性的补充材料。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 塑化:塑化指塑料在料筒内经加热达到流动状态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的全过程。

塑料: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添加其他添加剂,经一定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塑制成型或制成薄膜的材料。 2.塑料一般由哪几种成分组成?各组分在塑料中作用是什么? 答:树脂:黏合剂的作用。填充剂:增量、降低成本、改变塑料的硬度、冲击强度等。增塑剂:增强塑料的柔韧性、搞冲击性、弹性等。稳定剂:抑制塑料的降解。固化剂:提高塑料硬度。着色剂:使塑料着色。 3.试从LDPE、LLDPE、HDPE的分子结构特征分析其性能上的差异。 答:LDPE大分子中含有各种式样的长短支链使它不易产生结构致密的晶体;LLDPE分子链上含有许多短小而规整的支链,性能与LDPE相近;HDPE分子中支链很少,且主要呈线形结构,使它分子堆积较密,致使其密度较大。 4.BOPP薄膜与CPP薄膜相比,在性能上有哪些区别? 答:BOPP的厚度较小,抗张强度经CPP大得多,延伸率比CPP要小,透湿度和氧气透过度都比CPP要小。 5.PVC和PVDC都是由相同的元素C、H、Cl构成,而PVC 为典型的非晶体塑材,PVDC为结晶塑材,为什么?并分析性能上的差别。

大连工业大学811包装材料学2017考研试题真题

大连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试题 科目代码:811 科目名称:包装材料学共 2 页第1 页(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一、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 1.化学法制浆和机械法制浆相比较,纸浆强度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2.涂布加工纸分为四类,即①_____________;②树脂涂布纸;③_____________;④真空镀膜纸。 3.LDPE指,其大分子形状为,HDPE分子形状为,二者中,耐冲击性和透明度较好的是;PS是聚合物的英文缩写名称;PS、LDPE、HDPE三种塑料包装材料,分子链柔顺性最低的是,原因是。 4.喷雾包装中的空间喷雾将内装物喷射成状态。 5.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的调速机构可将传动三角胶带沿可动锥轮径向外移或内嵌,改变输入轮和输出轮的_________,达到无级调速的目的。 6.贴体包装的衬底材料是用能透气的、制成的。 二、判断题(共10分,每题2分,答案以“√”或“×”表示) 1.瓦楞纸板耐破度主要取决于箱纸板的耐破度大小,和瓦楞原纸关系不大。() 2.TFS是指镀锌薄钢板。() 3.作为包装材料使用的PP,其构型为无规立构。() 4.铝及铝合金的气相防锈包装常用苯并二氮唑作气相缓蚀剂。() 5.用塑料薄膜包装的冷藏食品运出冷库时可以采用激光式打印装置透过外层裹包的塑料薄膜在包装盒上打印日期。() 三、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 1.双向拉伸加工使塑料包装薄膜的()。 A. 耐高温性提高 B. 透明度下降 C. 结晶度下降 D. 热封性提高2.()复合工艺不适用于塑料薄膜和塑料薄膜的复合。 A. 湿法 B.共挤 C. 热熔 D. 干法3.一般箱纸板与瓦楞原纸的定量比维持在()的范围内比较好。 A. 3:1 B. 3:2 C. 2:1 D. 4:1 4.吊入式装箱工艺适合于将()装入包装箱内。 A. 袋装食品 B. 盒装饼干 C. 瓶装啤酒 D. 香烟条盒

包装结构设计实验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名称:包装结构设计 2、实验课程名称(英文):Packaging Structure Design 3、课程代码:120037 4、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5、学时:4 6、学分: 7、适用专业:包装工程 8、先修或同修课程:包装CAD、包装材料学、包装电脑装璜、包装工艺 9、开设单位:工程技术学院 10、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1、本实验课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及作用: 该课程实验是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性,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进行分析评价体验设计的合理性、表现性,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及工作打下基础。符合增强“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12、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典型包装容器的设计步骤及方法,了解包装容器常见类型、使用材料及成型工艺,重点掌握纸包装容器设计的方法及制造过程。 13、实验内容: (1)折叠纸盒设计与制作 应用纸盒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折叠纸盒的设计和制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包装纸盒结构设计方法的理解,熟练包装纸盒结构设计与制作方面的工艺方法。并通过纸盒的设计熟练掌握TULIC系列公式的应用方法及要点。 (2)瓦楞纸箱设计与制作 应用瓦楞纸箱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纸箱的设计与制作实践,通过设计制作加深对瓦楞纸箱容器的设计及制造方法的理解,获得瓦楞纸箱结构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知识。 14、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质量、考试成绩和设计研究性实验成绩综合评定,最终成绩分级为:优、良、中、及、不及格。 15、实验教材、参考资料: [1]宋宝峰,宋翼生主编.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1 [2]孙诚,王德忠主编.包装结构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萧多皆主编.纸盒包装设计指南.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5]黄虹主编.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实验指导书

开放实验指导书大纲 实验名称: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 引言 什么是液态成型 金属的液态成型常称为铸造,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图-1 铸造示意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铸造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了解并掌握铸造的基本工艺及其主要的工艺参数; 3.了解并掌握铸造过程中金属从液态到固态转变过程中影响金属性能和铸件质量的一些基本因素; 4.了解金属收缩的基本规律,以及常见铸造缺陷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铸造的定义 铸造过程是指将金属置于熔炼炉内的坩埚中, 加热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铸到锭模或铸模中,经冷却凝固, 液态金属转变成固态金属, 清整处理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的铸件或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胚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2.铸造的分类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2.1 普通砂型铸造 以型砂和芯砂为造型材料制成铸型,液态金属在重力下充填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图-2 砂型铸造示意图

包装材料实验报告

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课程:包装材料学 姓名:李天卓 学号:20131052046 班级:包装工程2013级 任课教师: 解林坤 时间:2015.11.06

一厚度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厚度是指纸和纸板等材料在两侧压板间规定压力下直接测量的结果,单位是mm或μm。厚度是影响纸和纸板技术性能的一项关键指标,要求一批产品各张纸或纸板之间的厚度应趋于一致,同一张纸或纸板不同部位之间厚度也应一致。对于具有特殊用途要求的产品如标准纸板还应进行更为严格的全幅校验。在测量时可根据纸的厚薄采用多层测量或单层测量,最后以单层测量的结果表示纸的厚度。 二、测试仪器: 测定纸和纸板厚度的主要仪器是厚度测定仪,有手动、电动之分,以手动为例,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测定时将纸或纸板放在两受压面之间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受压面间的压力为100 kPa±10 kPa,测厚时,受压测量面积为200 mm2。 图1 厚度测定仪 1—拨杆;2一指针;3一重锤;4一测量杆; 5一测量头;6一量砧;7一底座 三、试验步骤 (1)把测微计放置在无震动的水平面上,调好零点,按标准规定采取试样,以每张纸样上切取100 mm×100 mm的试样至少5张。 (2)按下拨杆,抬起测量头至足以放人纸样的高度(若为电动仪器,则由仪器自动控制高度),置纸样于测量头与测量砧之间。

(3)缓慢放松拨杆,使测量头以低于3 mm/S的速度将测量面轻轻压到试样上(若为电动测厚仪,则自动下降接触纸样),注意避免产生任何冲击作用,待指示值稳定后2~5 s内读数,避免人为对测微计施加任何压力。 (4)对每个试样进行一次测定,测定点离任何一端不小于20 mm或在试样的中心点。宽度在100 mm以下的盘纸,应按全宽切取5条长300 mm的纸条,在每条不同位置测量其厚度,至少两处。 四、结果表示: 以所有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并报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厚度小于0.05mm的纸,准确至0.001 mm; 厚度小于0.2 mm的纸,准确至0.005mm; 厚度大于0.2mm的纸,准确至0.01 mm。 实验结果:0.33×0.01mm=0.0033mm 二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耐折度是指试样在一定张力下,抗往复折叠的能力,以折叠次数表示。耐折度受纤维的长度、纤维本身的强度和纤维间的结合状况影响。凡纤维长度大纤维的强度高和纤维结合力大者,其耐折度就高。耐折度也受纸张水分含量的影响,水分含量低纸张发脆,耐折度低,适当增加含水量,纸张的柔性提高,耐折度随之增大,但水分含量超过一定限度耐折度开始下降。另外,耐折度受打浆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内,耐折度随打浆度的增加而增加,继续提高打浆度到一定程度,由于纤维的平均长度下降,纤维交织紧密,纸质变脆,则使耐折度下降。因此,在实际生产上控制好影响因素,对保证纸张有较好的耐折强度甚为重要。 许多纸和纸板如白纸板和箱纸板等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要经受多次折叠,而耐折度则能较好地反映出纸张抗反复折叠的能力,因此,耐折度的检测被广泛采用。 常用的耐折度仪有两种,一种为卧式的,称作肖伯尔(Schopper)式和立式,称作MIT式,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试样的折叠角度不同,肖伯尔式的折叠角度为180°,MIT式的折叠角度为135°。

(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 2004.9 实验壹、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壹)试验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测定水泥各龄期的强度,从而确定或检验水泥的强度等级。(二)主要仪器设备 水泥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台面有卡具)、模套、试模(三联模)、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及抗折和抗压夹具、刮平直尺等。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试验前准备 (1)将试模擦净,四周模板和底座的接触面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壹层薄机油。 (2)水泥和标准砂的质量比为1:3,水灰比为0.5。 (3)每成型三条试件需称量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拌合用水量为225±1ml。(4)标准砂应符合国标要求。 2.试件成型 (1)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固定。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加拌30s。停拌90s,在第壹个15s内用壹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之内。

(2)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壹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壹层时,每个槽内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壹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平器播平,再振实60次。(3)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壹金属直尺以近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壹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壹端移动,壹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且用同壹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4)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表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5)试验前和更换水泥品种时,搅拌锅、叶片等须用湿布抹擦干净。 3.养护 (1)试件编号后,将试模放入雾室或养护箱(温度20±1℃,相对湿度大于90%),箱内篦板必须水平,养护20~24h后,取出脱模,脱模时应防止试件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 (2)试件脱模后应立即放入水槽中养护,养护水温为20±1℃,养护期间试件之间应留有间隙至少5mm,水面至少高出试件5mm,养护至规定龄期,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4.强度试验 (1)龄期 各龄期的试件,必须在规定的3d±45min,7d±2h,28d±2h内进行强度测定。在强度试验前15min将试件从水中取出后,用湿布覆盖。 (2)抗折强度测定 ①每龄期取出3个试件,先做抗折强度测定,测定前须擦去试件表面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件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试件侧面和圆柱接触。 ②调节抗折试验机的零点和平衡,开动电机以50N/S±10N/S速度加荷,直至试件折断,

建筑制图实训指导书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制图》课程实训指导书 主审人:主撰人: 前言: 本实训课程的指示书主要以抄绘房屋施工图为主。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了投影的基本理论和制图的基本知识以后,通过大作业的练习能正确阅读和绘制房屋施工图,绘制的房屋施工图符合国家标准。 本实训课程应完成的内容要求每名学生至少绘制5张A3图幅的施工图,主要有:图线练习、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和墙身大样图、楼层结构平面图。各教学点在安排学生完成上述内容的作业时,可让学生抄绘借用教材中的施工图,也可根据当地情况由辅导教师自拟题目提供给学生,以供学生抄绘。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按大作业的指示书完成。另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增加绘制施工图的内容,以图达到完整、全面。 作业一:图线练习 一、目的 1、熟悉制图基本规格。 2、练习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了解制图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内容 常用图线、箭头及材料图例练习。按附图二给出的图样画仪器图。 三、要求 1、图纸:A3号图幅。图标格式和大小见附图一所示。 2、图名:图线练习。 3、比例:1:1。 4、图线:墨笔线图。 5、字体:汉字用长仿宋字体。材料图明用5号字;尺寸数字均用3.5号字。 6、作图准确,图线粗细分明,尺寸标注无误,字体端正整洁。 四、说明 绘制图前复习教材中图幅、图线的有关规定及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画底稿要认真,按附图中给出的尺寸,准确定好各图形位置,不必标出尺寸。先用H铅笔(轻、细)绘底稿图线(箭头处只画线,材料图例只画框格)。然后按图线要求加墨线,最后注写数值、名称。

15 8 8 8 8 15 30 20 50 (图 名) (校 名) 学生 教师 图别 图号 班级 成绩 附图一: 附图二:

包装材料学名词解释(详细版)

第一章高分子包装材料基础知识 1 高分子化合物:由成千上万个原子和原子团以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分子,一般将相对分子量在10000以上的分子称作高分子化合物,又称高分子或大分子。 聚合物/高聚物:除蛋白质以外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聚合(反应):合成聚合物的反应 2 结构单元:由一种单体分子所形成的与单体结构相同的单元称为结构单元,也叫单体单元。 3 单体:形成聚合物的低分子物质称为单体。 4 重复单元:高分子中重复连接的组成和结构相同的单元。 链节:通常将高分子的重复单元称为链节。 聚合度:重复单元的数目N称为链节数,也称作聚合度。 5 引发剂:一种在聚合反应条件下能分解出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使之聚合的物质。 6 加聚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含有不饱和键与单体,其不饱和键打开相互连接成大分子的过程。 缩聚反应:分子中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其分子中的官能团相互反应形成大分子的过程。 均聚:凡同种单体聚合,称为均聚反应,所得产物称为均聚物。 共聚:由于均聚物往往存在某些性能上的缺陷,为了改善聚合物的性能,经常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一起进行聚合,得到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

本体聚合:将单体,引发剂和其他添加剂混合在一起,在热,光或高能射线辐照的作用下使单体聚合成聚合物的聚合反应(纯度高,性能好,不需要热处理,但须注意热发散) 悬浮聚合/珠状聚合:把单体,引发剂等在搅拌下借助某种悬浮剂,悬浮于某种介质(通常为水)中进行的聚合方法 溶液聚合:把单体,引发剂等溶解在适当溶剂中进行聚合的聚合方法 乳液聚合:指单体借乳化剂的作用,在介质水中靠机械搅拌或在剧烈振荡下分散成乳液状而进行聚合 熔融缩聚:指单体处于熔融状态,在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下进行反应,后期抽真空脱出反应生成的小分子 溶液缩聚:单体在常温或略高于常温的某种溶剂中进行的反应,产物是聚合物的溶液或聚合物沉淀 7 数均分子量:按分子数统计平均得到的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按分子质量统计平均得到的分子量。 8 热塑性聚合物:凡是具有线性结构的,可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且可反复加热熔化流动、冷却变硬,便于加工成型的聚合物称为热塑性聚合物。 热固性聚合物:凡是网状(或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只能加热变软熔融一次,成型后再加热不熔融,且不溶解于溶剂,将此类聚合物称为热固性。 9 结晶度:结晶聚合物中,晶区部分所占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称为结晶度。 10 玻璃化温度: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在转变称为玻璃化转变,对应的转变温度即为玻璃化温度。Tg 黏流温度:高弹态与黏流态之间的转变温度 Tf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doc

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1、建筑材料实验的抽样及处理 抽样检验就是通过一个样本来判断总体是否合格。选取试样是建筑材料检验的第一个环节 ,抽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所检验材料的整体结果 ,必须制定出一个抽样方案。同时通过检验还要制定出判定其指标的验收标准。这样才能使取样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2、建筑材料实验影响因素 ,同一材料在不同的制作条件下或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 ,主要因素有仪器的选择 ,试件尺寸 ,试件的形状 ,表面状态 ,加荷速度 ,温度 ,湿度。 3、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实验报告 ,在取得了原始的实验数据之后 ,为了达到所需要的科学结论 ,常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处理 ,最基本的方法是数学处理方法。经数据处理后 ,编写或填写实验报告:从而确定实验结果。但是 ,当我们对同一物理量进行重复测量时 ,经常发现他们的数值并不一样 ,每项实验都有误差 ,随着科技水平及人们认识水平提高 ,误差可控制的比较小 ,但不能完全消除。为了科学的评价数据资料 ,必须得认识和研究误差 ,才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以消除或减少测量误差; (2)正确处理数据 ,合理计算结果 ,以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 ,合理设计或选用仪器和操作方法 ,以便在经济的条 件下取得理想的结果。 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 实验一材料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材料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材料内部一般均含有一些孔隙 ,为了获得绝对密实状态的试样 ,须将材料磨成细粉 ,以排除其内部孔隙 ,再用排液置换法求出其绝对密实体积。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李氏瓶、天平、温度计、玻璃容器、筛子、烘箱、小勺、漏斗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试样磨成粉末 ,通过900孔/cm2的筛后 ,再将粉末放入105~110℃烘箱内 ,烘干至恒重。 2、将不与试样起反应的液体倒入李氏瓶中 ,使液面达到0~1mL刻度之间 ,记下刻度数 ,将李氏瓶置于水温20℃+2℃的盛水玻璃容器中。 3、用天平称取60-90g试样 ,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送入密度瓶中 ,直到液面上升到20mL左右。再称剩余的试样质量 ,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m。 4、轻轻振动密度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 ,记下液面刻度 ,前后两次液面读数之差 ,即为瓶内试样所占的绝对体积V。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按下式计算密度ρ(精确至0.01g/ cm3): ρ=m/V 式中 m—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 ,g; V—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 ,cm3。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 0.02 g/ cm3 ,否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试样烘干至恒重。 2、实验过程中保持李氏瓶中液体温度恒定。 3、读液体体积时 ,读液面下凹部切线对应刻度。 4、控制向李氏瓶内的下料速度 ,并及时排出瓶中气泡。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通过此次建筑材料实训,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使我对建筑材料试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此次实训,我不仅学习到很多关于水泥、砂浆、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我认真、细心的品质,增强了团队合作及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每次试验前,我都会抽出时间来仔细的阅读《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主要是学习规范、熟悉仪器、了解试验步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重点部位就做上标记但这都还是“纸上谈兵”,当到了真正要试验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幸好,老师在每次试验前,都要把试验的步骤、要求以及规范再仔细地讲一遍试验中老师在旁边细心观看,对我们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予以纠正刚开始因为试验的某些小环节做的不到位,在测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时,由于脚没有踩住坍落度筒,导致混凝土溢出于是第二次我们吸取教训,调整了方法最终使得坍落度满足了要求因此,我觉得要想顺利完成试验,就必须认真这次实训涉及了许多专业知识,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结合运用,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实训是学校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度阶段短暂的实训已经过去,首先,我想先向所

有为我的实训提供帮助的同学和我的指导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顺利的实训所做的帮助和努力在书本上学过很多的理论知识,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通过实训,我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增加了动手能力当初很多题、案例在老师的指导下似乎轻而易举,而当自己亲自上阵时才知道并非易事,才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建筑材料》实训课心得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了,不得不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这个学期我们有一门课叫《建筑材料》,简称“建材”这是我们的专业课,学的东西对我们以后都很有用可以说,这门课时我们现在所学的各科来说,这是重点学这门课,有理论的知识、有实训其中实训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认识到许多仪器设备这些东西都是与我们建筑行业有关的,这些实训与接触的这些东西让我们提前对建筑这个行业有了解我是建材检测协会的,在没上这门课之前我就做过好几个与这门课有关的实训了,比如说:钢筋拉伸、混凝土试块等等.学长他们还帮我们培训了许多相关内容.虽然好多东西都学了,但是我并不是很熟悉,上建材课的实训,巩固了我们的知识,加深了记忆,让我们对各个实训器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上实训课我们要分小组,我们组都是我们宿舍的人,所以没有男生,自然而然,一些苦力的活就落在我的头上了拿稍微重点的东西就是我

02 总 包装材料学复习题

包装材料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定量:单位面积的重量,一般以每平方米纸张重量的克数(g/m2) 2、塑料:可塑性高分子材料的简称。 3、复合薄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薄膜复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一种新的包装材料。 4、镀锡量:以单位面积或特定面积的镀锡板上的镀锡量来表示。 5、涂料:是一种含颜料或不含颜料的用树脂及油等制成,涂覆在物体表面并能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的包装辅助材料。 6、胶带:把粘合剂涂布于纸、塑料、布或复合材料等基材上,然后采用一定的隔离材料或背层处理剂将粘合剂离开,并卷成盘卷,即为胶带。 8、热塑性: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 9、透气度:透气度是在一定面积,一定真空度下,以每秒透过的空气量(m3/s)或透过100cm3空气所需的时间(s)表示 10、热固性:物质加热时不能软化和反复塑制,也不再溶剂作用下溶解的性质。 11、断裂长:定宽度的试样在本身质量的重力下,将试样拉断时的长度。 12环压强度:在一定的速度下,使环形试样平行受压,压力逐渐增加至使试样压溃时的压力为环压强度。 13油度:油度指得是以制造100g树脂所使用的油脂克数的百分比。 14塑料的玻璃态:呈高弹态的高聚物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可转变成如同玻璃体状的固态,称为玻璃态,如常温下的塑料即处于玻璃态。 15碘值: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以g计) 16环氧值:100g环氧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的摩尔数; 17羟值:供试品1g中含有的羟基,经用下法酰化后,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18氨基树脂:含有氮原子并在氮原子上直接与羟甲基(-CH2OH)相连的聚合物。 二、填空 1针叶木的纤维的特点是纤维(较长),生产的纸和纸板强度(大)。 2阔叶木纤维类型较复杂,纤维(较短),生产的纸透明度(小),强度(低)。 3、植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及少量树脂、果胶)组成。 4、造纸的基本工艺过程主要有(备料)、(制浆)、(纸浆漂白)、(打浆)、 (调料)、(浆料的稀释与精选)、(抄纸)七个过程。 5、抄纸要经过(脱水)、(压榨)、(干燥)、(压光卷取)四个主要过程。 6、纸与纸板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是(1、外观性能)、(2、物理性能)、( 3、吸收性能)、 (4、光学性能)、(5、表面性能)、( 6、适印性能)、( 7其它性能)。 7、包装用纸板主要有(黄纸板)、(箱纸板)、(牛皮箱纸板)、 (白纸板与白卡纸)、(茶纸板)、(灰纸板)、(瓦楞原纸)。 8、包装用纸和纸板常用的几种纸浆是 (机械木浆)、(化学木浆)、(半化学木浆)、(化学机械浆)。

精编【包装印刷造纸】包装材料学实验论文

【包装印刷造纸】包装材料 学实验论文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包装材料学实验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铜版纸和双胶纸以及PE膜的性能测定及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纸张的厚度和紧度、定量和密度、耐破度、撕裂强度、抗张强度、环压强度等一系列的性能对比试验以及对PE塑料薄膜的厚度、透光度、撕裂强度、热封性能等的测试和对PE塑料片材的抗弯强度和硬度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的性能对比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得出了铜版纸和双胶纸及聚乙烯的性能特点,且分析了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因素。这些对于纸和纸板及塑料的研究开发以及在包装和其它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铜版纸双胶纸聚乙烯性能用途 一、目前市场上常用纸、塑料包装材料概述 1.常见的纸包装材料 1.1牛皮纸 牛皮纸强度高、韧性大、耐破度、耐折度、耐水性较好,主要用于包裹商品和制作纸袋。 1.2包装纸 包装纸用于生产普通小纸袋和包裹成包商品。 1.3纸袋纸 又称水泥袋纸,是一种工业包装纸,有较大的透气度和破裂功 1.4鸡皮纸 是一种单面光泽度很高、纤维分布均匀、强度较好的包装用纸,主要用于包

装工业用品和食品。 1.5玻璃纸 又称透明纸,是一种透明度非常高的高级包装用纸。 1.6胶版纸 专供印刷、包装装潢的双面光印刷纸,分为特号、一号、二号三种。 2.塑料包装材料 2.1聚乙烯(PE) 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塑料品种,其主要产品有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 2.2聚丙烯(PP) 广泛用于制作食品、饮料、啤酒等塑料周转箱、瓶子、编织袋、包装薄膜、打包带、捆扎绳以及泡沫塑料缓冲材料等。 2.3聚氯乙烯(PVC) 用途广泛,能够制成硬纸包装容器、透明泡罩包装和软质包装薄膜以及泡沫塑料缓冲材料等。 2.4聚偏二氯乙烯(PVDC) 主要用于制作复合薄膜和涂布材料等。 2.5聚苯乙烯(PS) 广泛用于制造包装盒、杯、瓶等小型容器以及包装薄膜,用于食品、医药品以及日用品的包装。 2.6聚酰胺、聚酯 聚酰胺(PA)商品名为尼龙,常以薄膜的形式用于食品包装;聚酯(PET或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详解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尹晓一 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二0一三年三月

目录 试验一材料基本性质(验证性实验) (1) 试验二水泥性质(验证性实验) (5) 试验三建筑用砂石(验证性实验) (11) 试验四普通混凝土试验(验证性实验) (17) 试验五建筑钢材实验(验证性实验) (23)

试验总则 1 同学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时间之前完成试验的预习,并撰写预习试验报告,即试验报告书的前三项,包括数据记录表格的绘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试验。 2 同学在进入试验场地进行试验时,应按照规定签到,不得迟到或早退。有特殊原因需履行请假手续,试验室将统一安排补做时间;无故缺席者该项成绩按零分计。 3 同学在试验过程中不得喧哗,爱护仪器,出现损坏视情况预以赔偿。 4试验报告统一从教材科购买。试验报告应用黑色中性笔书写,不得采用圆珠笔书写。写明同组试验者的姓名,并尽可能维持不变。写明指导教师的姓名。 5 试验报告中的图要有图名及图序,表要有表头及表序。每份试验报告必须附带原始试验数据。 6 该门课程的考核包括三部分:1书面考试成绩(50%);2 试验报告(5×5=25%);3 试验仪器的实际操作(25%)。如果第3项不合格,该门课程作为不及格处理。

试验一材料基本性质(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在土木工程各类建筑物中,材料要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力学因素单独及综合作用。因此,对土木工程材料性质的要求是严格和多方面的。材料基本性质的实验项目较多,如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等,对于各种不同材料及不同用途,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视具体要求而有一定差别。 通过此项实验,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测试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石料为例,介绍材料的几种常用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其基本性质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等。石料密度是指石料矿质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表观密度是指石料在干燥状态下包括孔隙在内的单位体积固体材料的质量。形状不规则石料的毛体积密度可采用静水称量法或蜡封法测定;对于规则几何形状的试件,可采用量积法测定其体积密度。孔隙率是指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吸水性是指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当材料吸水饱和时,其含水率称为吸水率。 三、实验装置和仪器 李氏比重瓶、烘箱、干燥器、天平、恒温水槽、游标卡尺等 图1 李氏比重瓶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 1.将石料试样粉碎、研磨、过筛后放入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烘干后的粉料 储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以待取用。 2.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或其他对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的零刻度线以上,将李氏比重瓶 放在温度为(t±1)℃的恒温水槽内(水温必须控制在李氏比重瓶标定刻度时的温度),使刻度 部分浸入水中,恒温0.5小时。记下李氏瓶第一次读数V1(准确到0.05mL,下同)。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内零点起始读数以上的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净。 4.取100g左右试样,用感量为0.001g的天平(下同)准确称取瓷皿和试样总质量m1。用牛角 匙小心将试样通过漏斗渐渐送人李氏瓶内(不能大量倾倒,因为这样会妨碍李氏瓶中的空气

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专业 班级 姓名 组别学号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郑秀梅编 二0一六年三月 、八刖‘ 言 建筑材料实验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建筑材料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够丰富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材料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建筑材料知识,为今后从事设计、施工、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达到动手能力强的培养目标,依据我校各专业建筑材料教学大纲,在原建筑材料实验报告的基础上我们重新编写了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将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合编,其实用性更强,掌握材料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更容易。鉴于教材中对材料实验依据、取样技术、设备原理已有较详细的叙述,本指导书以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为主。供全校开设建筑材料课的老师、实验室人员及同学使用。

由于本指导书为初次编写,编者水平有限,有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目录 实训一水泥物理性质测定 实训二水泥强度等级测定 实训三混凝土用骨料试验[1] 实训四混凝土拌合物试验 实训五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 实训六砂浆试验 实训七沥青试验 试训八钢筋实验 注:[1]试验三中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能试验。 实训一水泥物理性质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受 潮情况:的意义。 二、测定材料 水泥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潮情况: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内容 (一)水泥细度测定(干筛法) 1.主要仪器:天平、标准筛、浅盘

2.试验步骤: 称取试样50置于标准筛上,一边摇动拍打,一边转动筛子,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0.05g个为止,称取筛余量。 3.试验结果: (1)计算筛余百分数: (筛余量/试样量)X 100%= (2)以一次试验结果作为检验结果。 4.实验记录: 实验日期: _______ 年—月—日 (二)水泥净浆标准稠度试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检验水泥的凝结时间与体积安定性时,水泥浆的稠度会影响试验结果。为便于比较,规定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做试验。所以,测凝结时间与安定性之前,先要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净浆标准稠度测定方法有维卡仪法 (标准法)和试锥法(代用 法)两种。 2 .仪器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